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草原.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4221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5.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草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草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草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草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草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草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草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草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草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草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草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草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草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草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草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草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草原.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草原.docx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草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草原.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草原.docx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草原

第一单元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大自然”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3篇精读课文和《花之歌》1篇略读课文组成。

《草原》描写了大草原的自然风光美和草原人民热情迎客;《丁香结》描写了城里街道旁、宅院里、城外校园里、作者住了三十年的斗室外丁香的不同形态;《古诗词三首》分别描写了建德江、望湖楼、黄沙岭的不同时段的自然景观;《花之歌》写出了花的生存空间以及所作出的贡献和高尚的追求。

习作《变形记》以《草虫的村落》为例,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变形后生活的世界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重点是把自己想象成石子儿、路灯等另外一种东西,并用一种新眼光来观察周围的世界,记下有意义的见闻。

语文园地学习对比阅读,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和好处,感知分号的作用和用法,理解积累古诗《过故人庄》。

2.单元重点:

(1)感受课文中丰富的想象,深入理解内容。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意蕴深厚,令人回味,要想深入理解课文,朗读是关键,只有朗读才能逐渐感受到自然景观的奇妙和美好。

大草原的碧绿与辽阔、草虫世界的奇妙、古诗中描述出的自然画卷,花之歌的丰富内涵,都要通过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2)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

让学生讨论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了解课文之所以如此生动,是因为作者不但运用了丰富的想象,而且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学生应该由此受到启发,把这些方法自觉运用到习作中去。

用感悟充实想象的空间,要将自己的变形与生命感悟融为一体,无“感”则无“悟”,无“悟”则想象毫无价值,想象的价值,在于化“感”为“悟”,化情为理。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素养,但是由于学生对大自然缺少感性认识,这样,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学习文章时,情景交融是教学的一个关键,教师必须准备必要的声像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以此来帮助学生“入情入境”,再次,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抓重点语句理解、感悟课文,在体会重点语句及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上还要再多引导,多下功夫。

【教法建议】

1.抓住重点语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品读、积累优美的语句,感受文中丰富的想象,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文中描述的生动情景。

2.把握好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重在培养学生迁移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以及粗略地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中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交流为主,教师做适当点拨。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只有将自己融进去,感同身受,赋予变形对象以自己的情感

4.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篇章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

【课时安排】

分类

内容

课时

课文

1.草原

2

2.丁香结

2

3.古诗词三首

2-3

4.花之歌

1-2

习作

猜猜他是谁

2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字词句运用日积月累

2

合计

11-13

1草原(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会写“毯、陈”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奇、好、曲”;能正确读写“绿毯、彩虹、马蹄、羞涩、摔跤、”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抓住草原风光、草原迎客、草原联欢三个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

3.能找出描写草原的优美语句,通过联系上下文、比较品读、吟诵、想象画面等方法揣摩优美的语句,领会其表达效果,并体会作者情景交融表达方法。

必备品格

4.背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点】

关键能力力格

抓住关键语句,运用“品读、对比、联想、小练笔”多种方式,体会草原的“碧绿”和“辽阔”,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

【教学难点】

抓住草原风光、草原迎客、草原联欢三个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景交融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会写“毯、境、陈”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绿毯、境界、皮鞭、彩虹、马蹄、羞涩、摔跤、”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重点)

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

【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师生同唱,(草原图片展示)。

2.大家说说这歌中描绘的是哪儿的景色呢?

(草原)

过渡: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去领略一下美丽的草原吧!

二、介绍作者

老舍,原名舒庆春,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主要作品:

《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等。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

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

要求: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绿毯陈列衣裳衣裳彩虹马蹄奶豆腐稍微

(重点指导生字“蹄”为平舌音,“陈、裳”为翘舌音;前鼻音“毯”,后鼻音“虹”等。

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指导读有关词语:

陈列、衣裳;注意读准“陈”的字音。

(2)学习多音字:

奇(jīqí)曲(qǔqū)好(hǎohào)

读句子,找发现。

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读一读:

看着天空中火红的太阳好(hǎo)像一个大气球,三岁的小姑娘睁着大眼睛好(hào)奇地看着,妈妈发现了急忙拉她进屋。

(3)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翠色欲流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涂染画面,使它分

出层次,以加强艺术效果。

渲染形容绿色浓润得像要流淌下来似的。

洒脱回旋,环绕。

迂回行动自然,无拘无束。

羞涩用线条画出轮廓。

勾勒有点难为情的样子。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写了美丽的草原以及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

建议用荣德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四、学习“会写字”

毯陈裳虹蹄腐稍微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毯、腐”,半包围结构,里面的字要写小一些。

“陈、虹、蹄、稍、”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裳”上下结构。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半包围结构的字“毯、腐”,学生练写。

毯:

“毛”部的竖弯钩要长一些,使“炎”稳坐其中。

腐:

“付”和“肉”要写得扁而小,不宜过长。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

另外,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感受到了草原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人民热情欢迎、款待我们的情景。

七、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八、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1)

 

(2)

 

(3)

(4)

(5)

 

(7)

(8)

 

(17-29)

(9-12)

 

(13)

 

(14)

 

(15)

 

(16)

 

(17-29)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找出描写草原的优美语句,通过联系上下文、比较品读、吟诵、想象画面等方法揣摩优美的语句,领会其表达效果,并体会作者情景交融表达方法。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增强热爱草原和草原人民的感情。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内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课前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进行了亲密接触。

这节课,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一起走进草原,看看作者是如何把草原的美丽风光展现出来的。

【设计意图:

运用提出核心问题的方法来导入本课,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使学生明确了本课时的学习任务。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通读课文。

思考:

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你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你、给作者留下的印象?

──“美”

3.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

风光美﹑人情美 

二、品读释疑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有感情地范读。

2.学生自由练读。

3.句子感悟:

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

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

(重点指导)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1)词语比较:

“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①图片展示,形象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鲜”“明朗”的用法。

②有感情朗读,读出“清鲜”“明朗”的草原的高远辽阔的意境。

(2)如果此时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你会怎么做?

想象:

作者会高歌一曲什么?

谁愿意上来高歌一曲?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1)出示图片:

理解“一碧千里”。

(2)你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

(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借机理解“翠色欲流”意思。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1)演示“绿色渲染”“墨线勾勒”。

(2)图片展示,感情朗读,体会“柔美”的感觉。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请你学着这样的说法,用上“既……又……既……又”说一句话。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句子比较:

①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②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通过句子比较,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

(2)不同的心情对周围环境会有不同的感受,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

方法指导:

运用恰当比喻展开合理想象:

把见到的形状、姿态、颜色,听到的声音,嗅到的气味等,借助贴切、逼真、新奇的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实物与想象之间架起一座彩桥,使得观察对象活灵活现,也使想象更神奇、新颖和真实。

4.有感情朗读:

从天到地,从小丘到羊群,到骏马、大牛,草原的无限乐趣令人愉快,令人惊叹,令人回味无穷。

让我们一起仔细品味、用心赏读吧。

5.熟读成诵:

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一切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一段。

(二)深读悟情,感受“人情美”

1.导入:

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

让我们跟老舍一道,走进蒙古包,去会会蒙古同胞。

2.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

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

(热情好客)

3.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根据学生回答,提炼板书:

迎接相见款待联欢话别

4.咱们试试看,在它们前面加上一些词,是不是会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滚烫的心呢?

(1)课件出示词语:

激情盛情尽情深情热情

(2)你能否认真读读课文,读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一起想想,把这些词语加在哪个词的前面最合适。

5.交流小结:

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

热情迎接:

(1)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这份热情?

(2)出示课件(理解“襟飘带舞”──师讲述:

看,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身着节日的盛装,骑着骏马,从几十里外飞奔前来迎接远方的客人,那五彩缤纷的蒙古族服装随风飘动,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3)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的热情?

(4)指名读──齐读(光是一个或是几个人的热情还不足以体现)。

激情相见:

(1)你能否想象当时的相见是怎样的情形──学生即兴表演,教师随机采访:

刚才你们说了些什么?

你听得懂蒙古族语吗,如果你听不懂,你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吗?

(2)感情朗读,读出激动、兴奋之情。

盛情款待:

(1)主人们拿出些什么款待远方的来客?

(2)除了吃的、喝的,还不忘以歌助兴,宾主无拘无束,其乐融融。

(3)有感情地朗读。

尽情联欢:

(1)出示课件:

联欢的项目有些什么呢?

(2)说明:

这些都是蒙古人最喜爱的传统项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与美的展示。

深情话别:

出示课件:

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原,难舍难分的离别音乐(蒙语演唱的《蒙古人》)响起。

师导:

夕阳西下,再美好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刻,此时的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强烈的蒙古舞蹈依然回旋不已。

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那可真是:

──依依不舍,难舍难分(引导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

这正是──(课件出示: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蒙古族和汉族人们感情深厚,舍不得分别,在这辽阔的草地上倾心交谈!

此时,你就是蒙古同胞,你想说什么?

此时,你就是汉族兄弟,你想说什么?

6.“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这一切是那样美好,是那样和谐,人们总希望美好的瞬间能永远定格,永久珍藏。

假如你是一名随行的记者,你最想拍下哪一个精彩的瞬间?

三、读写训练,拓展延伸

1.读第一自然段,说说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排比手法的运用。

)请找出相关语句。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2.使用排比的手法有什么好处?

运用排比的修辞使文章读起来有节奏感,琅琅上口,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

3.运用排比的手法需要注意些什么?

(1)运用排比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生硬地拼凑排比的形式。

(2)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不得少于三项,彼此为并列关系。

4.照第1自然段的样子,用上“那么…那么…那么…”写一个排比句。

预设:

我们来到西湖,这里真漂亮,湖水是那么的清澈,垂柳是那么的多姿多彩,鱼儿是那么的自由自在。

【设计意图:

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学习文中的写法,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练笔,读写结合。

四、总结课文主旨

本文写了什么?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具体写了作者见到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

表达了作者对草原以及蒙古人们的喜爱和感谢之情,突出了蒙汉人们接下来深厚的友谊

五、学习写作方法

运用情景交融法进行描写

1.这篇课文思路清晰,从看到的到感受到的,根据抒发感情的需要,先景后情,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把感情渗透于字里行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一切景物都含情,一切景语皆情语。

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就能抓住景色的特点来写,把景物和感受联系在一起,即景抒情,情景交融。

作者在描写初见草原的景物时主要运用了静态描写,为我们展示一幅草原静态美的图画,但静中又有动,例如写羊群。

2.举例:

蓝天下面,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

平原上、山岭上、深谷里,覆盖着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

高低不平的草滩上,镶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

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

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这段文字抓住草原的广阔、美丽描写,作者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3.练一练:

你最喜欢哪一处景物?

动手写一写,注意运用情景交融法进行描写。

六、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具体写了作者见到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远道迎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

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同时,我学习了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句子的方法。

七、推荐阅读

本课推荐阅读《藏北草原》《锡林郭勒大草原》。

八、当堂检测(选做)

1“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蒙汉情深”?

(教材课后题第3题。

2.读到“绚丽多彩”,我眼前出现这样的画面:

九、课后作业(选做)

请完成本课《典中点》“主题探究”“拓展提升”板块的习题。

 

(3)

 

(4)

 

(5)

 

(6)

 

(7)

 

(8)

 

(9)

 

(10)

 

(11)

 

(12-14)

 

(15)

 

(16)

 

(17-18)

 

(19)

 

(22-23)

 

(20-21)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草原》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

作者用优美的语言,向人们展示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丽风光和内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

文章情景交融,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

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让人身临其境,回味无穷。

为了很好地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我注重以下几点教学: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关注学生独特的感悟与体会

教学这课时,我特别关注学生自己的感悟与理解。

把学习、想象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地、大胆地说说自己想说的话。

如,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让学生通过感情朗读,找出让自己感动的句子,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有关草原的资料谈体会,充分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让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了草原如诗如画的境界。

二、深层挖掘文本资源,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由于孩子们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所以他们在课堂上的理解和想象有时可以超越文本的。

比如说,在体会“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

”这句话时,有一个学生是这样说的:

“作者初次见到草原,就像换了一个环境,心情开朗愉悦,所以看什么都觉得可爱。

”也有学生将城市的天空与草原的天空作比较,来衬托草原天空的可爱。

所以从孩子们精彩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具有了一定的审美能力。

语文教学中只要老师善于激发引导,学生可以表现的更好。

三、巧妙使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充分感受草原的风土人情

高年级的学生只要多读几遍课文,很容易就能总结出草原景色美丽,草原人热情好客的特点。

但是对于草原有多美多辽阔,草原人有多热情多团结,学生们只能单凭想象。

所以,为了让草原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就要借助多媒体教学。

只有将课文内容与多媒体直观的画面相衔,才能让学生充分感受草原的风土人情。

才能获得和作者一样的感受。

四、课堂中的收获很多,但也有很多不足

首先,虽然课堂教学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但遗憾的是,面对学生出色的表现,我却不能及时地找出更为合适的评价用语,来肯定学生,给学生更多的自信。

只是简单地说“你真棒”“好极了”等。

虽然我在网上听了很多节优秀教师的讲课,也学到了一些课堂激励语,但没有学以致用。

这是以后值得改进的地方。

另外,我对关键词的教学引导的不到位。

如,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好像给无边绿毯绣上白色的大花。

教学时,我忽视了对“绣”这个词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