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册08中考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4479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997.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册08中考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第五册08中考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第五册08中考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第五册08中考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第五册08中考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第五册08中考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第五册08中考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第五册08中考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第五册08中考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第五册08中考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第五册08中考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第五册08中考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第五册08中考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第五册08中考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第五册08中考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第五册08中考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第五册08中考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第五册08中考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第五册08中考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第五册08中考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册08中考题.docx

《第五册08中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册08中考题.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五册08中考题.docx

第五册08中考题

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

温2.5月17日,奥运火炬在温州传递。

下列情景中蕴含着化学变化的是()

A.彩旗飘扬B.气球升空C.火炬燃烧D.声音远扬

嘉9.在消防知识中有一个词叫做“物理性爆炸”,是指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发生的爆炸,下列各项描述中属于物理性爆炸的是

A.煤矿中因遭到明火而发生的瓦斯爆炸B.高压锅因排气孔堵塞而爆炸

C.节日的烟花在空中爆炸D.厨房中因燃气泄漏而爆炸

丽4.下图所述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义1.自从公布了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后,某同学就迷上了篆刻艺术。

印模经过专用工具的钻、磨、刻等工艺后,可以让人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印模在加工过程中,以下科学量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体积B.密度C.质量D.重力

探索酸的性质

温18.下列各装置中的物质能反应产生气体的是()

湖15.某些物质暴露在空气中会发生化学反应并拌随颜色变化。

下列现象在中,因为空气中二氧化碳引起颜色变化的是

A.切开的苹果变成咖啡色B.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C.银白色的铁钉变成红棕色D.白色硫酸铜粉末变成蓝色

金16.下列物质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会减小的是()

A.浓盐酸B.浓硫酸C.生石灰D.烧碱

丽29.云和的木制玩具闻名全国,他们制作的木制玩具鸡蛋几乎无法用肉眼辨别出真假。

现有一个生的真鸡蛋和一个木制玩具鸡蛋,在不损坏鸡蛋的前提下,请你写出一种区别它们的方法▲。

探索碱的性质

衢13.前段时间,我国猪肉价格上涨幅度较大,有关猪肉的一些问题也引起人们的格外关注。

有资料显示,肉类新鲜程度的变化会引起pH发生相应变化,变化关系如下表:

()

A.肉越新鲜,酸性越弱B.肉越新鲜,碱性越弱

C.肉变质过程中,酸性减弱D.肉变质过程中,碱性减弱

温28.在日常生活中,有这样的说法,“肥皂水是碱性的,洗衣粉溶液是酸性的”。

这种说法正确吗?

肥皂和洗衣粉混用会降低去污效果吗?

某科学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实验过程如下:

①取三个塑料杯,分别编为甲、乙、丙,在甲杯中加入5克洗衣粉、乙杯中加入5克肥皂、丙杯中加入2.5克洗衣粉和2.5克肥皂。

②在三个塑料杯中,分别加入相同温度、相同质量的水,充分搅拌使之完全溶解,并测出溶液pH。

③在相同温度下,将三块大小、油污程度均相同的白棉布分别放入三杯溶液中浸泡10分钟后,取出观察,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洗涤前洗涤剂溶液pH

10

8

9

去污效果

基本去除油污

基本去除油污

基本去除油污

换另一种品牌洗衣粉和肥皂做同样实验,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洗涤前洗涤剂溶液pH

8

9

9

去污效果

完全去除油污

完全去除油污

完全去除油污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肥皂水是碱性的,洗衣粉溶液是酸性的”,这种说法正确吗?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2)将肥皂和洗衣粉混合使用会降低去污效果吗?

▲(选填“会”或“不会”)。

(3)为什么要换另一种品牌洗衣粉和肥皂重复同样的实验?

32.为了探究碱的性质,甲乙两组同学向相同体积的石灰水和烧碱溶液中分别通人C02气体.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

甲组同学认为C02能与石灰水反应,但不能与烧碱溶液反应。

而乙组同学认为C02也能与烧碱溶液发生反应。

(1)为证明自己的现点,乙组同学叉设计并做了以下实验:

①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02气体。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并从甲图中选出正确的船取装置▲。

(填“A”或“B”)

②收集一烧瓶C02气体.注入烧碱溶液后立即塞上带有导管和气球的橡皮塞(如乙图所示),振荡后观察刊瓶内气球膨大。

由此乙组同学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2)甲组同学提出反驳:

因为CO2会溶于水,所以还必须设置对照实验,即用 ▲ 代替烧碱溶液进行实验,如果观察到气球膨大程度 ▲ (填“增大”或“藏小”),才能最终证明乙组的观点是正确的。

义4.某同学以“义乌江江水污染情况调查”为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为了较准地测定江水样品的酸碱度,可以使用()

A.紫色石蕊试液B.无色酚酞试液C.pH试纸D.蓝色石蕊试液

几种重要的盐

台6.蒸馒头时,面碱(主要含Na2CO3)放多了会发黄。

为除去过多的面碱,做馒头时可加人适量()

A.食醋B.食盐C.黄酒D.白糖

杭19.“NaCl+C02+NH3+H20=NaHC03+NH4Cl”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的重要反应,反应生成的NaHC03(一种盐)达到一定浓度时会从溶液中先结晶出来。

下面是4位同学对该反应涉及的有关知识发表的部分见解,其中正确的是

A.这个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B.NaHC0。

一定是难溶于水的物质

C.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NH+D.结晶出NaHC0。

后的溶液中没有Na+

杭15.抗氧化剂能吸收氧气,降低食品内部及周围环境的含氧量,阻止氧气和食品发生氧化反应,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小明发现新买来的茶叶包装盒内有一个印有“抗氧化剂”字样的小包,内装灰黑色粉末,其成份最可能是

A.氧化铜8.活性炭C.铁粉D.生石灰

绍9.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用燃着的蜡烛检查煤气管道是否漏气

(B)用食醋清洗水壶中的水垢

(C)用食盐腌制肉类

(D)用铝合金制作门窗框架

绍13.下列除杂(括号内是杂质)所选试剂合理的是

(A)Cu(Fe)稀盐酸(B)C02气体(HCl)氢氧化钠溶液

(C)CuO(Cu)稀硫酸(D)Na2S04溶液(Na2C03)氯化钡溶液

义17.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去除杂质的方法

A

NaCl(Na2CO3)

加入适量的Ca(OH)2溶液、过滤

B

CaO(CaCO3)

加水、过滤

C

Fe(Zn)

加过量FeSO4溶液、过滤

D

H2SO4(HNO3)

加Ba(NO3)2溶液、过滤

丽23.九年级小雪在实验室做酸和碱与指示剂反应的实验,

所用试剂如图所示,实验后把废液集中倒入废液缸中。

(1)废液呈红色,说明废液显▲性;

(2)写出废液中所含溶质的化学式▲。

绍30.向硫酸铜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滴人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则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填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

16.如图是某品牌矿泉水包装上的部分信息。

下列关于这瓶矿泉水的描述,正确的是

A.该矿泉水是一种纯净物

B.喝这种矿泉水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

C.向矿泉水中滴加AgNO3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

D.瓶中矿泉水的质量约为6千克

嘉27.芋艿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既可当粮食,又可作蔬菜。

(1)新鲜芋艿在去皮时会产生一种白色汁液,汁液内台有一种碱性物质一皂角甙,沾上它会奇痒难忍。

下列物质可用来涂抹止痒的是▲。

A.食醋B.熟石灰C.纯碱

(2)有经验的人遇到这种情况,会将手靠近火源烘一烘,也可以达到止痒的效果;如果将带皮芋艿煮熟后,再用手去皮也不再会有痒的感觉。

根据上述现象,请休推涮皂角甙的一种化学性质;▲。

(3)去皮的芋艿在自然条件下,表面很快因氧化而变黄色,但并不影响营养价值。

有些不法商贩会用亚硫酸钠溶液浸泡.便其外观变得嫩白。

造成食品安全问题。

下面做{去也会带来食品安全问题的是▲。

A.粮库内充入氮气使粮食不易变质B.食盐中加碘防止甲状腺肿大

C.水发海产品用甲醛溶液保鲜D.甩纯碱除去面团发酵产生的酸

丽38.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已经发生了变质。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变质程度,作出如下猜想:

可能部分变质,固体是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可能全部变质,固体是Na2CO3。

(1)首先对固体的成分进行确定。

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充分溶解,先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再加入CuSO4溶液,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根据实验现象,可确定该固体是▲;

(2)称取10.6g该固体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过量,得到数据如下表:

样品质量

反应前总质量

反应后总质量

10.6克

148.5克

146.3克

计算该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3)再取固体样品溶于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直至过量。

测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产生CO2气体的

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判断:

在该样品溶液中加入稀盐酸,首先与之反应的物质是▲。

(4)请你分析,一定质量的NaOH固体,变质前后与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变质前消耗盐酸的量▲变质后消耗盐酸的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台35..2008年5月1日杭州湾大桥全线通车。

自2003年11月开工以来,该工程创造6项“世界第一”。

其中:

①大桥全长36公里,设计时速为100千米,为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②杭州湾南岸滩涂长达10公里,车不能开,船不能行。

为了把长50多米的箱梁运到施工

现场,工程队研发了名叫“千脚蜈蚣”的运梁车。

这个堪称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设备将所受的重力均匀地分散到640个轮子上,最终解决了滩涂区架梁的施工难题。

③滩涂底下蕴藏着大量的浅层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对施工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在滩涂区的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开创性地采用“有控制放气”的安全施工工艺,其施工工艺为世界同类地理条件之首。

据此回答:

(1)若以设计时速驾车通过大桥,需要多少时间?

(2)“千脚蜈蚣”是通过▲的方式来减小对滩涂的压强,若车和箱梁总重5×107牛,每个轮子与滩涂的接触面积为0.5米2,则车对滩涂的压强为多大?

(3)对施工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是沼气的可燃性,燃烧的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此化学反应▲(填“属于”或“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绍35.一位农民种植的某块农田小麦产量总是比邻近地块的低。

观察比较后,发现此农田的小麦长得矮小、容易倒伏、叶片上有斑点。

农民将该块肥力均匀的农田分成面积相等的五小块,进行田间实验。

除施肥不同外,其他田问管理措施相同。

实验结果如下表:

地块

施肥情况(等质量)

尿素[CO(NH2)2]

磷酸二氢钾

磷酸二氢铵

硫酸铵

不施肥

小麦收获量(千克)

55.56

69.26

56.88

55.44

55.11

比较甲、乙、丁、戊可知,该农田可能缺少的元素是__________,比较乙和丙可判断该农田缺少的元素是__________。

衢24.“化学工业”是衢州的支柱产业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化工企业的污染治理得到了重视。

某工厂甲、乙两车间排放的污水中,各含有Ag+、Na+、Cl-、NO3-4种离子中的2种,并且两车间污水所含离子不相同。

若两车间各自单独处理污水,则会增加除污成本;若将两车间的污水按一定比例混合,除去沉淀后污染程度会大大降低,也提高了效益。

试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车间原污水中可能含有的溶质的化学式▲。

(2)写出产生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湖32.在初三

(1)班的科学课上,老师向学生展示了两瓶无标签的溶液,它们分别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加以区别。

(1)如果你是初三

(1)班的学生,你认为可滴加什么试剂加以区别?

(2)在实验操作前,老师提醒学生要注意安全,这是因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都具有________(选填“酸性”、“碱性”、“腐蚀性”)

(3)在交流实验方案时,李维同学认为可将CO2气体分别通入这两种溶液,通过观察现象加以区别,但张明同学不赞同李维同学的方案,请说明不赞同的理由。

湖35.海洋是人类的宝库,其中海水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

对海水进行科学的处理,能为人类提供许多有益的产品。

(1)海水属于(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蒸馏法是海水淡化的主要技术之一,即将海水汽化,水蒸气经冷却而得到高纯度淡水,由此可判断蒸馏是(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将海水经过处理变成不含其他杂质的饱和食盐水,通过电解可制得烧碱等化工产品,化学反应为:

2NaCl+2H2O=2NaOH+H2↑+Cl2↑。

若需要通过电解制得烧碱400吨,理论上应消耗食盐多少吨?

杭26.(4分)某化工厂排出的废水中含硝酸银、硝酸钡,为了不污染环境并充分利用资源,需要从废水中回收金属银并分离和制得碳酸钡,操作步骤和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填出表中未完成部分(写化学式)。

操作步骤

实验结果

(1)向废水中加入适量___________________后过滤

分离出滤液A和滤出物___________________

(2)向滤液A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后过滤

滤出物是蓝色沉淀,滤液B只含一种溶质

(3)向滤液B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后过滤

得到碳酸钡晶体

杭31.(8分)小明在研究人体呼吸过程中吸入、呼出气体的成份变化。

他从网上查到以下数据:

呼吸过程中气体成份体积的比较

气体

吸入的气体(%)

呼出的气体(%)

肺泡内的气体(%)

02

20.71

14.60

13.20

C02

0.O4

4.30

5.30

H20

较少

5.50

5.30

N2

78.OO

75.10

75.50

现有两个相同的软塑料饮料瓶,瓶内分别装有空气和人体呼出气体。

可以选用的仪器和药品有:

水槽、蒸馏水、氢氧化钠溶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

请帮助小明设计两个简单且现象明显的实验来区别哪瓶装的是人体呼出的气体。

简要写出实验的步骤和观察的现象。

实验一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加以区别。

实验二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加以区别。

32.(8分)已知Fe(OH)2是白色絮状沉淀,并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Fe(OH)3红褐色沉淀。

右图为Fe(OH)2制备实验的改进装置,使用该装置能在较长的时间内观察到生成的Fe(OH)2白色絮状沉淀。

(1)写出A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2)A试管中的反应开始时,打开止水夹,B试管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在该装置中得到Fe(OH)2白色絮状沉淀,并在一段时间内防止被氧化为Fe(OH)3红褐色沉淀,下一步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该装置中生成Fe(OH)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嘉29.科学家通过火星探测器发现,在火星的南半球存在着一些富含氯化物的地区一盐田。

科学家推测这些盐田是在距今35亿到39亿年前形成的,如果盐田中盐的成分与地球海洋中盐的成分相近,就能成为火星曾有水和生命的重要证据。

(1)氯化钠、氯化镁是海洋中的主要氯化物.请写出其中一种的化学式▲。

(2)下面是小华设计的分离氯化钠和氯化镁的方案:

 

请写出A物质名称▲。

30.现有A、B、C、D四种物质,均为初中科学中常见的物质,相互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

已知:

A、B、C、D四种物质中只含有两种元素,A是黑色固体,在常温下B、C、D为无色气体,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由此可以判断C物质是▲,D物质是▲。

(填名称或化学式)

(2)写出B—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金32.有A、B、C、D四种白色粉末(均为纯净物),已知它们是硫酸铜、碳酸钙、氯化钠、硝酸钾中的一种。

京京同学进行了实验探究,过程与现象记录如下:

第1步:

取A、B、C、D四种白色粉末各一药匙,分别入入四支洁净的试管中,各加蒸馏水2毫升,充分振荡后静置。

四支试管底部均有固体存在,只有盛放A的试管中液体呈蓝色,其他均呈无色。

第2步:

继续向盛放B、C、D的试管中加人适量的稀盐酸,只有盛放D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其他均无明显变化。

第3步:

重新取少量B和C的粉末分别放人另取的2支洁净试管中.各加入适量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分别加入几滴硝酸银溶液,结果盛放B的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盛放C的试管中无明显变化。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实验可知:

B是▲。

(2)第1步实验设计的预期现象是“四支试管中只有一支底部有固体存在……”。

实验结果是四支试管底部均有固体存在,你认为其余三支试管底部有固体存在的原因可能是▲。

(3)写出D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第3步实验为什么不可以在第2步的试管中继续进行,而要重新取样后再继续实验?

▲。

丽27.春节前夕,我国南方出现了严重的冰雪灾害,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1)在冰雪路面上,有的司机将车轮用铁链或绳子绕起来行使

(如右图),这样做的目的是▲;

(2)在这场抗击冰雪的战斗中,除雪剂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除雪剂的成分中含有氯化钙、氯化钠、硫酸铜、硝酸钠中的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科学兴趣小组对除雪剂进行了如下实验:

 

根据上述实验可以判断:

该除雪剂一定含有的物质是▲,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写化学式)。

金37.维生素C(Vc),化学名称L一抗坏血酸,化学式为C6H8O6。

纯净的Vc为白色或淡黄色结晶,无气味,有酸味。

在pH<5的环境中较稳定。

Vc有较强的还原性,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

Vc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

成年人每日对Vc的需求量是60mg一75mg,人体缺乏Vc可能得坏血病。

但是人体本身不能合成Vc,只能通过食物来摄人补充。

在新鲜的水果、蔬菜中Vc含量较高。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中提及的关于Vc的物理性质有:

▲。

(2)保存Vc时应注意的事项有:

▲。

(3)某品牌果汁的包装盒上标明维生素C含量≥50mg/100mL。

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该果汁中Vc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反应式为C6H8O6+I2=C6H6O6+2HI]。

取果汁样品20mI。

,滴加碘溶液,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碘[I2]12.7mg试通过计算说明,该果汁中维生索C含量是否与包装盒上标明的维生素C含量相符。

衢37.柑桔是我市主要的农产品之一,但一些地方由于化肥施用不合理,对柑桔品质、土壤结构等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要提倡科学施肥,多用农家肥料,如草木灰(其有效成分是K2CO3)等。

某兴趣小组为了测定草木灰中K2CO3的含量,利用K2CO3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进行实验,反应式为:

K2CO3+2HCL===2KCI+H2O+C02↑有关数据如下表:

假设草木灰中除K2CO3外,其它物质均不含K元素,也不与稀盐酸反应;CO2的损失不计。

试计算:

(1)反应时实际消耗稀盐酸的质量是多少克?

(2)该草木灰中含K2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施用草木灰.主要是使土壤中增加钾元素。

若向某果园施用上述草木灰50千克,则相当于向其中增加多少千克的钾元素?

义11.实验表明.植物生长除了需要水分外.还需要无机盐,不同的无机盐对植物生长会起不同的作用。

当一株植物缺钾时,它最可能出现的症状是()

A.生长矮小,叶有褐斑B.生长矮小,叶色发黄

C.叶色暗绿带红D.只开花不结果

义35.面疙瘩、手擀面、馄饨等常作为主食被端上人们的餐桌,其主要原料是面粉,此类食品的美味程度除了与烹任手艺有关外,另一重要因素就是面粉的新鲜程度;因为面粉久存后,在空气中的氧气、水分、微生物等作用下、会生成有机酸而产生酸败的现象。

要判断面粉是否新鲜,用很常用的化学试剂就可以作出结论,下面就是某同学的实验过程:

步骤一:

取甲、乙两只均盛有40mL蒸馏水的锥形瓶,分别加入5g新鲜的面粉和5g待测的面粉,搅拌直至水中不存在任何面团。

步骤二:

在配好的面粉液中,分别加人5滴无色酚酞试液,此时,观察到锥形瓶中的液态物质不变色。

步骤三:

如图所示,用滴管向锥形瓶内逐滴加人0.02%的氢氧化钠溶液,边滴边振荡,直到锥形瓶内的物质显浅红色;并且在1~2分钟内下再褪色为止。

分别记下消耗掉的氢氧化钠数量N甲、N乙。

(1)面粉主要是由小麦种子结构中的▲加工而成的;

(2)如果消耗掉的氢氧化钠数量N乙=N甲,那么待测的面粉应该是▲;

(3)如果N乙>N甲,说明待测的面粉已经出现酸败现象,对这个结论,请你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寻找金属变化的规律

衢2.奥运会的奖牌分金牌、银牌和铜牌。

下列有关金、银、铜三种金属的说法错误的是()

A.都能导电B.都能传热C.密度各不相同D.都能与稀盐酸反应

湖12.“金银铜铁锡”俗称五金,是被广泛使用的金属材料。

在这五种金属中,活动性最弱的是

A.金B.银C.铁D.锡

杭10.市场上有人用铝代替纯银制作戒指,下列方法不能将其鉴别出来的是

A.利用水、天平和量筒测密度B.浸入稀盐酸中观察有元气泡产生

C.浸入CuS04溶液中观察是否变色D.浸入CaCl2溶液中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

温15.化学变化中常伴随颜色变化。

小明用铁棒在氯化铁溶液中搅拌一段时间后,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其反应原理为:

Fe+2FeCl3==3FeCl2,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4.如图是用模型宋表示物质间发生的化学反应.图中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

则该模型所表示的反应类型属于()

A.化合反应D.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30.小燕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请回答:

(1)实验前要先除去铁丝和银丝表面的氧化物,操作方法是▲;

(2)要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在烧杯中可加入▲溶液(写化学式),观察到的现象是▲。

台36.铜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常用作铜丝、铜勺、铜壶、铜导线等。

(1)由用途可知,铜的物理性质有▲

(2)铜及其合金属于▲(填“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有机合成材料”)。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湿法炼铜的国家,其原理是:

利用铁比铜活泼的性质,把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将铜置换出来。

下列现象也能说明铁比铜活拨的有▲(多选)

A.在潮湿的空气中,铁比铜更容易生锈B.硫酸铁溶液呈黄色,硫酸铜溶液呈蓝色

C.铁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而铜不能D.把铜放入硫酸亚铁溶液中不能将铁置换出来

E.铜的价格比铁高

(4)通过计算说明,若以此法炼制1吨铜,需要消耗多少吨铁?

湖28.某课外研究小组用含有杂质的铜.通过不同的途径制取胆矾。

其设计的实验方案为:

(1)杂铜中含有大盘的有机物.利用大多数有机物易燃烧的性质.可采用▲填“过滤”、“灼烧”或“溶解”)的方怯除去有机物获得粗制铜。

(2)途径1中单质铜发生的化学反应为“Cu+2H2S04尘CuSO4+2H2O+S04↑途径2中单质铜发生反应的生成物是硫酸铜和水,试写出选途径2中单质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由粗制铜通过上述两种途径制取胆矾,与途径1相比,途径2具有不污染大气和▲等优点。

有机物的存在和变化

杭25.(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