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医学操作规范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94518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9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声医学操作规范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超声医学操作规范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超声医学操作规范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超声医学操作规范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超声医学操作规范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超声医学操作规范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超声医学操作规范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超声医学操作规范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超声医学操作规范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超声医学操作规范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超声医学操作规范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超声医学操作规范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超声医学操作规范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超声医学操作规范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超声医学操作规范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超声医学操作规范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超声医学操作规范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超声医学操作规范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超声医学操作规范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超声医学操作规范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超声医学操作规范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超声医学操作规范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声医学操作规范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超声医学操作规范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对位于下腹部的病变,必要时充盈膀胱后再检查。

【检查内容】

1、观察脏器的大小、形态、轮廓、边缘、被膜光整性、连续性,及与相邻器官的关系。

2、观察实质脏器内部回声的均匀程度,有无局灶性或弥漫性的增强、降低或衰减。

3、实质脏器内异常病灶,斑点、结节、团块、条索的部位、大小形态、数量、回声性质、有无包膜,内部液化、声晕、侧壁失落效应及后方回声增强或衰减。

4、实质脏器内血管的分布,走向,纹理的清晰度;

有无局限性或整体的增粗、扩张、扭曲、狭窄、移位、闭塞或消失;

病灶内、外的血流分布情况。

5、空腔脏器内有无结石、息肉性病变或肿瘤,壁厚度、光滑程度及收缩功能。

6、腹膜后间隙占位病灶的具体部位、范围、大小、形态及移动度、内部回声、与相邻重要脏器和大血管的位置关系,彩色多普勒血流图检查病灶内血供情况、血管分布与走行的特点。

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管径变化,有无局限性膨大、狭窄和局部受压等,并进行测量。

病变区管壁厚度、内膜回声和光滑度、管壁连续性及有无分层。

管腔内有无异常回声,走行情况。

彩色血流信号充盈度、流动特点和流向变化。

频谱多普勒可根据需要进行多普勒血流参数测定。

【注意事项】

1、正常脏器大小测值与个体差异、体表面积有关,影响因素较多,测值可有差异。

2、分析图像清晰度要考虑到体型,肥胖者腹壁厚,透声差,可适当降低频率。

3、检查前将仪器调整为最佳功能状态,灰阶、辉度、对比度及彩色多普勒检查的速度标尺、增益要适宜。

4、彩色多普勒检查血流显示程度与仪器性能质量关系密切。

高性能仪器能显示脏器内微小病灶,中低档者难以显示。

5、胆系、胃肠道超声检查宜安排在上午进行,检查前以空腹为宜。

6、对婴幼儿可在哺乳中或睡眠时进行检查。

不能合作者可于检查前适量使用镇静剂,常用药物为10%水合氯醛,按1ml/kg体重灌肠。

7、疑似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以及消化道外伤急症者禁用胃肠道充盈检查法。

8、对急症患者的超声检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快捷,提示及诊断要实事求是。

必要时在病情稳定后超声复查。

9、超声诊断需结合临床与其他检查结果以确诊病变。

第二章心脏超声检查

1、判定心脏位置以及心脏与大血管的位置关系。

2、检出心脏结构异常及心脏结构关系的异常。

3、评价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

4、室壁运动分析

5、评价心脏功能。

6、评价心脏手术及介入治疗后心脏结构的恢复情况和血流动力学的转归。

7、检出心包疾患。

【检查程序】

1、检查室应保持安静,便于必要时听诊,并配有暗色窗帘。

2、调节仪器各项参数,以保持显像清晰。

3、经胸心脏超声检查需暴露患者前胸和上腹部,采用左侧卧位和/或平卧位检查。

婴幼儿不合作者可用镇静剂灌肠。

药物及剂量同上。

4、操作者应具有执业医师资格并至少具有两年心血管超声工作经验。

5、常规将探头置于四个主要部位显示心脏和大血管的基本切面。

6、无论先天性或后天性心脏病均应首选经胸超声检查,经胸超声检查基本方法的常规步骤如下:

(1)用M型超声从心尖到心底水平完成心室波群、二尖瓣波群及心底波群的基本检查。

(2)用二维超声在胸骨旁心前区显示左心室长轴、大动脉短轴、左心室短轴(在二尖瓣口水平、腱索水平、乳头肌水平和心尖水平)切面、右心室流入和流出道切面;

在心尖区显示心尖四腔心、心尖五腔心、左心两腔心;

在剑下区显示四腔心、五腔心、右室流出道长轴,上、下腔静脉长轴等切面;

在胸骨上窝显示主动脉弓长轴和短轴切面。

(3)彩色血流显像显示心腔内和大血管血流,脉冲多普勒或连续多普勒测量各瓣口流速和压差,判定心腔和/或大血管之间分流和瓣膜狭窄的射流及关闭不全的返流,半定量分流和瓣膜返流的程度。

视血流速度选用脉冲多普勒和/或连续多普勒测定瓣口、分流口异常血流的流速和压差,在必要时估测肺动脉压力。

7、个别情况下要检查特殊切面。

右位心在胸骨右缘显示相应切面。

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还应在胸骨右缘显示升主动脉长轴切面。

负荷超声需采用左心室长轴、左心室短轴、左心两腔心和心尖四腔心切面对照分析。

血管内超声和周围血管超声除显示病变血管段外,还需显示病变远端参考段及近端参考段血管切面。

对拟行介入性封堵治疗的间隔缺损除准确测量缺损的大小外,还应测量缺损与毗邻结构关系。

8、除急诊床旁超声检查可用示波显像外,常规超声检查对有诊断意义的图像应留有记录。

1、严格遵守操作程序进行检查。

2、认真查看申请单,了解病情,密切结合临床。

3、适当调整患者的体位。

4、频谱多普勒检查时声束方向需与血流方向尽可能平行以获取准确数据(<30°

)。

不得用角度矫正探测瓣口血流。

5、对测量数据或诊断有异议时应及时重复检查和测量,避免漏诊和误诊。

第三章外周血管及浅表器官超声检查

【适应证】

1、颈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炎、颈动脉瘤、颈动脉体瘤、椎动脉闭塞性疾病等。

2、甲状腺、腮腺、颌下腺等腺体的肿大或萎缩,囊性或实性占位及良性与恶性占位的鉴别。

3、乳腺脓肿,乳腺囊性增生,囊实性肿块,导管疾病,超声引导下抽吸、活检。

4、男性有乳腺肿块者。

5、眼球、眼轴测量,视网膜有无脱离,眼内异物,眼内占位性病变,眶内、球后占位性病变。

6、睾丸及附睾的肿瘤、炎症、外伤、鞘膜积液、隐睾、睾丸扭转、精索静脉曲张及其他阴囊内疾病。

7、体表肿块、肌肉、骨骼、关节疾病的诊断。

骨、关节、肌肉软组织的血肿、化脓性炎症、结核、占位,骨折,肌腱、韧带疾病及其他骨病。

1、仪器条件:

选用7.5~15MHz高频线阵探头,直接进行检查。

2、体位:

一般采取仰卧位,颈部检查需肩部垫高,头稍后仰,充分暴露颈前及侧方。

如检查颈侧方淋巴结时,可采取侧卧位。

乳腺检查时双手上举至头上,以充分暴露乳腺及腋窝等部位,检查乳腺外侧象限时,可用半侧卧位。

3、眼球超声检查时先行纵切,然后行横切扫查,检查中,嘱患者上、下、左、右转动眼球,以利全面观察。

1、甲状腺的形态大小,实质回声。

有无结节及结节的数目、囊性或实性,内部回声等。

2、颈部是否有肿大的淋巴结。

如有肿大的淋巴结,应提供淋巴结形态、淋巴门及淋巴髓质结构、血流分布情况及血流参数供临床参考。

3、观察血流分布,血流参数,供临床参考。

4、乳腺导管、小叶形态结构,导管是否扩张。

5、腺体内是否有占位性病变,单发抑或多发。

每一占位性病变的二维声像图特点、血流情况。

6、测量各血管内径,观察血管内膜规整性、回声强度,管壁变化。

管腔有无斑块,狭窄和闭塞等形态异常。

如有斑块,注意其形状、大小、分布、回声强度、有无声影。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通过以颜色表示血流方向,以色彩明亮度反映流速。

血流色彩混杂呈多色彩镶嵌型者为湍流,可直观显示血流方向、流速及狭窄部位,有无血流充盈缺损、中断。

频谱多普勒观察内容包括:

收缩期峰值流速(SPV)、舒张末期血流速(EDV)、VICA/VCCA及Pl、RI等。

7、测量双眼眼轴轴径(左,右眼对比)。

眼底有无分离带(视网膜脱离等)。

眼内有无异常回声(眼内异物)。

眼内有无囊性或实性占位。

眶内、球后有无囊性或实性占位。

8、睾丸应双侧对比观察形态、大小的变化,白膜是否完整,内部回声均匀情况,有无占位,彩色血流变化。

附睾的大小,内部回声。

鞘膜积液的分布状况。

精索静脉的宽度,瓦氏试验的变化。

腹腔或后腹膜隐睾按盆腔超声标准准备、检查。

9、明确肌肉、肌腱、韧带的连续性、完整性。

有无周围组织病变造成的挤压、移位。

骨皮质的完整性。

皮下软组织肿块应明确包膜的完整性,内部回声,与毗邻血管、神经的关系。

关节腔内滑膜的厚度,积液的多少,液性区的透声情况,关节囊有无疝出等。

1、如颈部发现淋巴结肿大时,应注意是否来自同侧甲状腺疾病。

2、甲状腺峡部上方囊肿,应考虑甲状舌管囊肿,颈侧方囊肿多考虑来自鳃裂囊肿、淋巴管囊肿。

3、由于乳腺腺体范围较大,检查时应按固定程序进行扫查。

扫查程序为:

按顺时针或逆时针顺序,以乳头为中心由外向内行辐射状扫查。

变换扫查位置时应与已扫查切面有部分重叠,以免遗漏。

每一次扫查都应以腺体外周围脂肪组织为起点。

检查乳腺时探头应轻放于皮肤上,不宜加压,以免改变肿块形态、位置等,特别是检查肿块内血流时,加压会影响小血管的显示。

同时应观察前后脂肪层、库柏韧带等是否存在病变,特别是周围脂肪伸入腺体层内,会造成类似肿块的假象,应该加以鉴别。

4、血管超声检查时注意颈动脉根部的显示,并尽可能显示颈内动脉即将进入颅内的末段。

注意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的区分,颈内动脉常位于颈外动脉的外后方,多普勒频谱显示为低阻血流,颈外动脉为高阻血流。

颈动脉前壁的小斑块易漏诊,可采用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图进行多切面观察。

频谱多普勒检测时,取样容积应大于管腔直径的2/3,中心点应保持位于管腔的中央,声束与血流夹角不得大于60°

5、眼球超声检查时患者轻闭双眼,探头应轻放在眼皮上进行探测,以免使眼球变形,影响检查效果。

眼球各方向转动,可发现边缘区异常病变。

双眼对比检查,有利于发现患眼病变。

第四章妇产科超声检查

1、子宫及其附件的发育异常、炎症、占位,盆腔积液。

2、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及畸形,胎儿附属物检查。

1、患者在检查前应饮水500~800ml,使膀胱适度充盈,以能够显示子宫底部为标准。

2、患者常规取平卧位。

探头一般采用凸阵探头或其他类型的探头。

纵向扫查自腹正中线分别向左右两侧移动探头,纵切图上子宫的形态较清楚,可以显示子宫真正长径,测量宫颈内口至宫底长度及内膜厚度。

横向扫查自耻骨联合上平行移动探头,可观察子宫、卵巢和肿块的相互位置关系。

卵巢在盆腔游离度较大,必要时侧动探头方可观察清楚。

对附件疾病的探测,应在宫体两侧作对称的比较观察,以了解其方位关系。

3、早期妊娠在检查前1h饮水500~800ml.待膀胱适度充盈后检查。

探头频率3.0~5.0MHz。

4、受检者取平卧位,在下腹部行纵、横、斜向扫查。

中、晚期妊娠孕妇平卧位,探头频率3.0~5.0MHz,行子宫区域及子宫两侧附件区的纵、横及斜向扫查。

一般如无阴道出血或宫颈功能不全者不需要充盈膀胱。

1、检查有无子宫、卵巢,明确其位置、形态和大小是否正常,有无占位,占位的性质及良恶性鉴别。

2、宫内节育器是否存在,确定其位置。

3、卵泡的发育及排卵的超声监测。

4、确定宫内是否妊娠及宫外妊娠的诊断。

5、测定妊娠囊以估测妊娠周数和预产期。

6、胎儿存活的判断,多胎妊娠的诊断。

7、胎儿发育情况,有无畸形,医学需要的性别鉴定,胎方位与胎先露。

8、羊水的测量,胎盘附着部位、成熟度、有无异常。

羊膜腔穿刺位置的建议。

1、膀胱充盈度对盆腔检查的影响较大,充盈过度可造成盆腔脏器移位,影响诊断的准确性;

膀胱充盈不佳或无尿液充盈,常显示不清盆腔脏器及与周围的关系,易造成漏诊和误诊,因此充盈膀胱宜适度。

2、若充盈不满意而又不容等待者(急诊、重症或年老体弱者)可在常规消毒下插导尿管注入温生理盐水300~500ml后检查。

口服或注射利尿剂亦可采用,但宜慎用。

疑为先天性子宫发育异常的患者,超声检查应选择在月经前期,因为此期对宫腔内膜易于观察。

第五章经食道超声

胸前声窗条件极差者;

心内瓣膜疾病;

人工瓣膜功能障碍;

瓣周漏及脓肿的检出;

感染性心内膜炎;

疑有心房血拴尤其是心耳血拴,或确定、寻找栓塞来源;

主动脉夹层;

冠状动脉-静脉瘘;

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的特殊类型;

复杂先心病的诊断;

肺静脉畸形引流类型的确定;

心腔内肿物;

心脏手术监护及瓣膜成形手术效果的即刻评估。

【禁忌证】

1、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是一种创伤比较轻微的检查,除咽部不适或轻度恶心外,一般无任何反应。

但需说明:

重症心脏病本身常有一些突发的意外情况,故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过程中,极个别患者也有可能出现某些并发症,检查前医生有告知义务,并要求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常见的并发症为:

①黏膜麻醉剂过敏反应;

②恶心、呕吐、呛咳;

有时口腔内容物误吸入气管导致窒息;

③严重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纤颤、心室停搏等);

④食管穿孔、出血或局部血肿;

⑤其他意外,如:

心肌梗塞、急性心力衰竭、休克或主动脉夹层破裂大出血等。

以下情况者应列为禁忌证或相对禁忌证:

a、重症心律失常;

b、重症心力衰竭;

c、体质极度虚弱;

d、持续高热不退;

e、食管静脉曲张、食管狭窄、炎症、憩室或食管癌者;

f、剧烈胸痛、胸闷或剧烈咳嗽症状不能缓解者;

g、血压过高、过低者;

h、心肌梗塞急性期;

i、活动性上消化道出血;

j、有食管手术或纵隔放射治疗史者;

K、严重瓣膜病合并冠心病。

经食道超声

1.准备工作

(1)嘱患者检查前12h内禁食,情绪紧张者检查当日清晨可口服地西泮(安定)2.5mg。

(2)检查前须向患者交代检查的必要性,解释检查的过程及可能出现的不适,消除患者的疑虑和不安。

(3)检查者应向患者家属说明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征求家属的同意与合作,并请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4)为确保检查安全顺利进行,经食管超声检查插管的医务人员应为经过培训相当于主治医师职称以上人员,同时需另一位医师操作仪器,观察荧光屏上的图像与心电图的变化。

(5)为防止意外情况发生,检查室需常备针对心血管系统的急救药品与设备,以便在出现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和休克等严重意外事件时进行抢救。

2、口服利多卡因胶浆,使口腔、咽部与食管表面均被麻醉,使患者在插管时反应明显减少甚至避免发生任何反应。

3、侧卧位,检查者站于患者左侧,插管前(若有假牙事先摘除)先嘱患者咬紧口垫,换能器表面涂以胶浆,检查者手执弯曲的探头,经口腔舌根上方正中处插人,探头进入食管后,快速推进,使之能在数秒钟内到达食管中段(约34cm)。

4、经食管超声检查时应从不同部位、角度和方向观察各种切面。

临床上根据不同病情的需要,重点选择有关切面进行细致检查。

(1)横轴切面:

系由经食管探头的横向扫描所获得,常用切面有主动脉根部短轴切面、四腔心切面、五腔心切面、二房心切面、左心水平切面、左心耳切面与左室短轴切面等。

(2)纵轴切面:

经纵向扫描心脏各个结构,常用切面有主动脉根部长轴切面、右心室流出道长轴切面、左心矢状切面与降主动脉长轴切面等。

(3)多轴向切面:

我科现有多平面经食管超声探头,检查时由于换能器在180º

范围内可控,不仅可作横轴与纵轴切面,而且可在食管的不同节段旋转换能器,全方位地显示心脏的形态结构,准确地显示病变的全貌,其中最常使用者有以下几个节段的切面:

食管下段切面、食管中段切面、食管上段切面、降主动脉及主动脉弓切面。

1、评价心腔内有无血栓及占位。

常用于评价瓣膜的形态、运动、功能,确定有无瓣膜穿孔及赘生物;

评价人工瓣膜位置、机能,确定有无瓣周漏、赘生物;

确定房间隔缺损的有无,肺静脉畸形的类型;

帮助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前适应症的确定和封堵伞类型的选择;

术中监测我院目前应用较少,有待日后加强。

1、行食道超声时插管者与荧光屏观察者需密切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和反应,全程密切监护心电图。

一旦发现病情有不良变化,应立即退出探头,及时进行处理。

检查全过程以15min左右为宜,时间不宜过长。

检查完毕退出探头后,让患者平卧休息数分钟再离开检查台,并嘱其2h内不宜饮食,4h内宜进流食。

第六章经阴道超声

观察正常子宫及双侧卵巢大小、形态、被膜、卵泡数目及其周期变化等;

监测卵泡;

诊断经腹超声不能明确的早孕;

观察早期妊娠胚胎发育;

早期排除胎儿发育不良及胎儿畸形;

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对早期异位妊娠进行诊断,并对异位妊娠行介入治疗;

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对子宫及卵巢肿瘤进行诊断,并对子宫、卵巢肿瘤及盆腔进行彩色多普勒和频谱多普勒血流观察;

早期发现子宫内膜病变,对绝经后妇女内膜观察尤其重要,可为宫腔镜手术提供依据;

对盆腔脓肿,炎性渗出、炎性肿块等病变进行诊断;

对各种疑难病变及细小病变进行超声引导下的穿刺诊断和介入治疗。

【禁忌症】

未婚女性;

阴道出血;

阴道炎;

高龄或放射性阴道萎缩。

检查过程:

1、高频探头涂以耦合剂,被以薄乳胶套(避孕套),远端用橡皮筋固定,橡皮套外再涂以耦合剂。

2、患者排空膀胱,平卧后取膀胱截石位,暴露外阴,探头缓缓放入阴道,抵达穹窿或宫颈。

3、首先纵切,探头标志朝向前方,从宫颈向宫体,观察子宫位置、形态、边界、内膜及子宫壁各层,然后横切,探头标志朝向右侧,观察右侧卵巢、附件、髂血管、盆侧壁,再将探头标志转向左侧,观察左侧卵巢、附件、髂血管、盆侧壁,最后将探头标志转向盆后壁,观察直肠子宫陷凹及直肠。

若显示不清者,可将左手置于患者腹部与持探头的右手配合,类似双合诊,观察盆腔脏器。

4、图像方位的确认方法有两种。

一种按仪器设置方位,与妇产科双合诊上下,前后方向相反。

另一种将仪器上下及左右翻转,与妇产科双台诊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一致。

5、①从宫颈组织、颈管、宫颈纳氏囊肿到子宫峡部、宫体及宫底。

尤其是对子宫内膜进行观察。

然后横切显示子宫底、体横断面及内膜,还可进行血流检测。

②分别探测左、右侧卵巢,取最大横切面测横径及前后径,然后取卵巢长轴测长径,注意卵巢内卵泡数及血流状况。

必要时可行卵巢周期变化、卵泡发育监测等观察。

③对早孕及早期胚胎发育的检查和诊断。

④结合临床及化验检查对不全流产、胚胎死亡、枯萎孕囊、早期异位妊娠、范围较小的葡萄胎等行超声诊断。

⑤对子宫肌壁、子宫内膜、卵巢及双侧输卵管的良、恶性病变进行观察,结合临床和化验检查,根据病变大小、形态,内部回声、血流状况及有无腹腔液性暗区,作出初步诊断。

根据盆腔肿块大小、形态、包膜、内部回声、血流状况与周围组织关系及有无液性暗区,提出初步诊断。

中、晚期妊娠和妊娠期出血者不宜行阴道超声检查;

患者不同意者不宜行阴道超声检查;

超出阴道探头探查范围的盆腔肿块不宜行阴道超声检查。

第七章经直肠超声

【适应症】

直肠、前列腺、精囊、膀胱病变。

检测子宫,附件病变(宜采用端扫式探头)。

严重的腹腔感染;

肛管和/或直肠狭窄;

直肠或乙状结肠内异物未取出;

精神病患者或不合作者;

孕妇与月经期妇女;

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

【检查前准备】

(1)探头准备同经阴道超声。

(2)病人准备①了解病情和病史以及既往有关检查资料。

②检查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说明检查目的,消除患者紧张情绪,以得到患者的配合。

③查前一天晚进流质饮食,可口服蓖麻油30ml或其他缓泻剂。

检查前排便,必要时检查前清洁灌肠以排空直肠内容物。

【体位】

(1)左侧卧位:

两腿屈曲弯曲身体,使两膝部尽量靠近腹部,这是最常用的直肠腔内超声检查体位。

(2)膝胸位:

患者俯卧,双膝屈曲跪伏在诊断床上,胸部着床,臀部抬高,脊柱与床呈近45度角。

身体短小与肥胖患者可采用此体位检查。

(3)截石位:

需使用专用检查台,患者仰卧,两腿放在腿架上,将臀部移至检查台边。

过度肥胖患者,因侧卧位不易暴露肛门,可采用此体位(目前少用)。

【探测技术】

患者取舒适的体位后,暴露臀部与肛门,将涂有耦合剂的直肠腔内超声探头插入肛门,插入时嘱患者张口深呼吸,并放松腹部与肛门。

开始先将探头方向指向脐部,进入肛门并通过肛管后,再将探头方向指向骶骨岬,顺利到达直肠壶腹部后,再略指向脐部,插入时可边旋转探头,边观察,边向前推进,直到直肠上段,此时探头伸入约12~15cm。

观察直肠壁黏膜是否光滑,肠壁是否增厚以及肠壁周围情况,直肠肿瘤的位置、范围及与肛门的距离;

直肠肿瘤侵入肠壁深度并据此进行分期;

直肠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

直肠周围脏器如膀胱三角区、尿道内口附近、前列腺、精囊腺、子宫与卵巢等是否受累;

直肠壁周围间隙是否有慢性脓肿或其他病变;

前列腺是否增大,有无增生、慢性炎症或肿瘤;

精囊腺有无增大、炎症、肿瘤、结石等病变。

第八章介入超声检查

【适应证】

1.诊断性介入超声

(1)穿刺抽液行生化、细菌学、细胞学检查。

(2)穿刺切割组织病理检查。

(3)穿刺或置管后注药行X线造影。

(4)术中超声探头置于脏器或组织表面的介入超声诊断。

2、治疗性介入超声

(1)抽液(注药或不注药)。

(2)引流(单纯、清洗或加注药)。

(3)药剂注入(硬化剂、抗生素、血凝剂、溶血剂、抗肿瘤药及免疫制剂等)。

(4)物理能量导入(射频、微波、核素、冷冻、高强聚焦超声、激光等)。

【禁忌症】

1、灰阶超声显示病灶或目标不明确,不清楚或不稳定者。

2、严重出血倾向者。

3、伴大量腹水且病灶位于脏器表面者。

4、穿刺途径无法避开大血管及重要器官者(在粗针及治疗性穿刺的情况下尤为禁忌)。

5、化脓性感染病灶可能经穿刺途径而污染胸膜腔或腹膜腔。

6、患者极度衰竭。

【术前准备】

1、在穿刺之前,超声医师必须掌握病人的病史和病情,明确穿刺目的,尤其要明确穿刺目的是诊断性还是治疗性,然后,用超声仪细察病灶或目标,研究穿刺引导是否可行。

同时结合具体适应证和禁忌证的规定,确定病人是否适宜做介入超声并告知病人实际情况。

做好病人及其家属的术前谈话,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化验与器械

(1)检查血常规和凝血三项。

(2)必要时,检查肝肾功能,评估心功能。

(3)治疗前1周停服抗凝剂(如阿司匹林等)。

(4)操作前禁食8h,腹胀明显者应事先服用消胀药或清洁灌肠。

(5)完成超声引导探头、穿刺引导架的无菌处理,穿刺针、导管等介入操作器械均须一次性用品。

3、介入超声室的基本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