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考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5043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考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考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考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考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考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考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考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考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考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考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考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考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考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考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考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考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考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考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考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考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考题.docx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考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考题.docx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考题

2021年冀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考题)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

苏珊是个可爱的女孩。

可是,7岁这年,她突热生病了。

住院时,她接受了3个月的化学治疗。

出院后,她显得更瘦小了,也不如以往那么活泼了。

更(害怕 可怕)的,原先她那一头美丽的金发,现在差不多都快掉光了。

______她那蓬勃的生命力和渴望生活的信念足以与死神一争高低,她的聪明好学也足以补上被落下的课,______每天顶着一(颗 棵)光秃秃的脑袋到学校去上课,对于她这样一个原本美丽的小女孩来说,无疑是非常残酷的事情。

得到苏珊要回校上课的信息,她班上的老师海伦,找来几个同学悄悄地商议起来…… 就在苏珊返校上课前的那个周末,海伦老师热情而(慎重 郑重)地在班上宣布:

“从下个星期一开始,我们要学习认识各种各样的帽子,所有的同学都要(戴 带)着自己喜欢的帽子到学校来,越新奇越好!

星期一到了,离开学校3个多月的苏珊第一次回到她所熟悉的学校。

但是,她站在教室门外却迟迟没敢迈步,她犹豫了……

可是,当苏珊向教室里望去时,真令她难以置信:

她的每一个同学头上都有一顶帽子,和他们五花八门的帽子比起来,自己头上的那顶帽子显得那样平淡无奇,几乎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一下子,她觉得自己和别人没什么两样了,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妨碍她与伙伴们自如地见面了。

她轻松地笑了,笑得那样甜,笑得那样美。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现在,苏珊已忘记自己头上还有一顶帽子,而同学们呢,似乎也忘了。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

2.在第1自然段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她班上的老师海伦,找来几个同学悄悄地商议起来……”,她们会商议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她站在教室门外却迟迟没敢迈步,她犹豫了……”她为什么犹豫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她轻松地笑了,笑得那样甜,笑得那样美。

”她为什么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老猫(节选)

季羡林

我养的第一只猫,就是这个虎子。

刚到我家来的时候,比老鼠大不了多少。

蜷曲在狭窄的室内窗台上,活动空间好像富富有余,(①)它并没有什么特点,就是一只最平常的狸猫,(②)但是异于常猫的地方也有,它有两只炯炯有神的眼睛,两眼一睁,还真虎虎有虎气,因此起名叫虎子。

它脾气也确实暴烈如虎,它从来不怕任何人,谁要想打他,不管是用鸡毛掸子,还是用竹竿,他从不回避,而是向前进攻,声色俱厉。

除了暴烈咬人以外,它还有另外一面,就是温柔敦厚的一面。

我举一个小例子。

虎子来我们家以后的第三年。

我又要了一只小猫。

这是一只混沌的波斯猫。

浑身雪白,毛很长,但在额头上有一小片黑黄相间的花纹。

我们家人管这只猫叫洋猫,起名咪咪。

虎子则被终为土猫。

这只猫的脾气同虎子完全相反,胆小、怕人,从来没有咬过人,只有在外面跑的时候才露出一点儿野性。

它只要有机会溜出大门,但见它长毛尾巴一摆,一溜烟似的立即窜入小山的树丛中,半天不回家。

这两只猫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一进门虎子就把咪咪看作是自己的亲生女儿。

她自己本来没有什么奶,却坚决的要给咪咪喂奶,把咪咪搂在怀里,让它砸自己的干奶头,它眯着眼睛,仿佛在想着天福。

1.请用波浪线画出文中描写咪咪外貌的句子。

2.其实在季老先生的文章中对虎子也有一段外貌描写。

“身上有虎皮斑纹,颜色不黑不还并不美观。

”这句话最可能放在文中第一段的_______一处?

3.作者先写了老猫_______特点,再写老猫的性格特点,其中性格特点突出了两个方面。

一是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

4.对这篇文章的情感流露和语言表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作者语言朴实,娓娓道来。

示例翔实可信,情感真挚动人。

B.作者抓住了猫的特点甚至名字的由来,表达出他对老猫的喜爱。

C.作者主要是想表达对老猫的喜爱,只是为了突出它敦厚的特点才写了另一只猫。

三、课外阅读。

鲁班造锯

相传有一年,鲁班接受了一项建造一座巨大宫殿的任务。

这座宫殿需要很多木料,他和徒弟们只好上山用斧头砍树,效率非常低。

一次上山的时候,鲁班无意中抓了一把山上长的野草,一下子将手划破了。

鲁班很奇怪:

于是他摘下一片叶子来细心观察,发现叶子两边都长着许多小细齿,用手轻轻一摸,这些小细齿非常锋利。

他明白了,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细齿划(huá huà)破的。

后来,鲁班又看到一条大蝗虫在一株草上啃食叶子,两颗大板牙非常锋利,一开一合,很快就吃下一大片,这同样引起了鲁班的好奇心,他抓住一只蝗虫,仔细观察蝗虫牙齿的结构,发现蝗虫的两颗大板牙上同样排列着许多小细齿,蝗虫正是靠这些小细齿来咬断草叶的。

 

这两件事给了鲁班很大启发。

于是他就砍来一支大毛竹,用斧头削(xiāo xuē)成一条带有小锯齿的竹片,然后到小树上去做试验,结果果然不错,几下子就把树干划出一道深沟,鲁班非常高兴。

但是由于竹片比较软,强度比较差,这怎么能长久使用呢?

拉了一会儿,小锯齿就有的断了,有的变钝了,需要更(gēng gèng)换竹片。

鲁班立刻想到了铁片,便请铁匠帮助制作带有小锯齿的铁片。

不久的功夫,铁片做好了,鲁班和徒弟各拉一端,在一棵树上做试验,只见他俩一来一往拉了起来,不一会就把树锯断了,又快又省(shěng xǐng)力。

鲁班有了锯的帮助,按时完成了宫殿的建造任务。

1.把文中不正确的音节画掉。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鲁班在建造宫殿时的烦恼是。

他从和那里得到启发,最终发明了。

3.联系上下文,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句子。

4.用“”画出文中的一个反问句,并改为陈述句。

 

5.读了《鲁班造锯》这则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四、课内阅读。

①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

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

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②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カ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晴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1.选文中的“_______、____”都表示时间极短,我还能写出几个类似的词语_______、_______。

2.第①段写了_____的景象,第(②段写了________情况下的日出景象。

3.按太阳颜色、亮光变化的先后顺序,排列下列语句:

(____)→(_____)→(____)。

A.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

B.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

C.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4.第②段开头的“果然”和上文中的“________”相呼应。

5.选文中画“___”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负着重荷”“慢慢地努力”等词语写出了太阳跃出海面时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

五、课内阅读

爬山虎的脚(节选)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

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

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

①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②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③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④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1.从选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陈旧—(__________)难受—(__________)

杂乱—(__________)忽略—(__________)

2.第一自然段中,作者仔细观察了爬山虎叶子的_____和______,既写了叶子的静态,又写了叶子的________。

3.第二自然段中①~④句的顺序混乱了,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4.第二自然段中,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爬山虎的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画出选段中的比喻句,句中将比作。

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欣赏是一种善良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打猎时无意间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

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

作者(  )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  )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钟爱有加。

他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最后得知作者是姑母一手抚养照顾长大的,屠格涅夫几经周折,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达他对作者的欣赏与肯定。

姑母很快就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儿:

“你的第一篇小说在瓦列里扬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大名鼎鼎、写《猎人笔记》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就称赞你。

他说:

“这位青年人(  )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  )一定不可限量!

”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惊喜若狂,他本是因为生活的苦闷而信笔涂鸦打发心中寂寥的,由于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赏,竟一下子点燃了心中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价值,于是一发而不可收地写了下去,最终成为具有世界声誉和世界意义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

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去欣赏别人。

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之源,欣赏者必具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之善念;被欣赏者必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志 因此,学会欣赏应该是一种做人的美德。

台湾作家林清玄青年时代做记者时,曾报道过一个小偷作案手法非常细腻,犯案上千起。

文章的最后,情不自禁感叹:

“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那么灵巧、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的吧!

”林清玄不曾想到,他20年前无心写下的这几句话,竟影响了一个青年的一生。

如今,当年的小偷已经是台湾几家羊肉炉的大老板了!

在一次邂逅中,这位老板诚挚地对林清玄说:

“林先生写的那篇特稿,打破了我生活的盲点,使我想,为什么除了做小偷,我没有想过做正当的事呢?

”从此,他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培根说:

“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

让我们在生活中多一些欣赏。

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馨香,一种沟通与理解,一种依赖与祝福。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信”在字典里的解释有:

①诚实,不欺骗;②信任,不怀疑;③消息;④书信;⑤随便

下列词语或短语中的“信”应选哪个解释?

请把最恰当解释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姑母写信(____)  信笔涂鸦(____)  找回了自信(____)

3.用“______”画出短文中的过渡句。

4.文中提到的四位名人,他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你最欣赏他们中的哪一位?

并说说你欣赏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短文通过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这两件事,告诉我们欣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生活中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守护大山守护“家”

本文节选自记者对护林员段金龙的一段采访。

①穿着橘黄色的工作服,老段步履轻快地走在山中落叶铺成的小路上,用树皮般粗糙的大手拍拍一棵落叶松的树干说:

“我小学四年级跟着父辈们种这些树的时候,树苗还不到1米高,现在都碗口粗了,我也老了……”老段名叫段金龙,是一名普通的林区护林员。

说这话时,他已经在神仙山坚守了30年。

“如果能活到90岁,那我就守到90岁。

一天看不见这林子,就浑身不得劲儿。

”他说。

②守护3000多亩山林,30年来事故发生率为零,靠的是老段日复一日不辞辛苦地工作。

山里没有路,但老段每天巡山要走20公里以上。

30年来,老段穿坏的胶鞋已经有300多双。

老段巡山随时都在排查隐患,只要遇到上山的人,他都反复叮嘱防火事项。

夏天多雷雨,老段经常要赶到山上无线电中转台去切断电源。

③护林生活的艰苦,只有老段自己知道。

护林员没有节假日,只有在没米没盐或家里有事的时候才能下山,至少也要10天左右一次。

上山时,要背上够吃半个月的米、咸菜、土豆。

冬季经常大雪封山有一年10月份突然下了一场大雪,老段被困在山上。

等他巡完山回到小屋才发现,只剩一小把挂面了。

没法子,只能早晚喝点盐水,中午煮一点挂面垫垫。

“山项没有水,得去半山腰的大冰渠背水,一桶水50斤,来回10里地。

”老段说得很轻松,对他来说,这点苦好像根本不算啥。

④“他的腰背、膝盖、胃都出了问题。

每次上山,还得带上膏药和胃药。

”老段的妻子告诉记者。

妻子心疼老段,老段却嘿嘿一笑说:

“没事儿,我能坚持。

⑤一个人守着大山,还要忍受难以想象的孤独。

为了消遣,林场曾经在山上给老段配了一台旧电视。

由上没信号,手机、电视、收音机都没什么信号。

老段却找到了(  )的法子:

即便收不到信号,他也拿电视机当宝贝,没事就打开,听着“刺啦刺啦”的响声,一听能听大半宿。

“有点几声音,就不觉得孤独了。

”老段说。

⑥干的年头儿长了,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成了伴儿。

对老段而言,守护这片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大山就像守护“家”。

1.从第①自然段中摘录,树苗的变化是从(______)到(______)

2.第①自然段中的“一天看不见这林子,就浑身不得劲儿”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第②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第③自然段,你对哪些语句特别有感触,请任选一个角度在下面横线上写批注。

(至少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0年坚持下来,老段也落下了职业病”这个句子放在第(_____)自然段的开头合适。

6.结合上下文,为第⑨自然段括号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A.艰苦朴素B.埋头苦干C.苦中作乐

7.对老段而言,为什么说“守护这片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大山就像守护‘家’”?

结合文章内容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课外阅读。

大自然的色彩是迷人的。

红的花,绿的叶,湛蓝的天空,蔚蓝的海洋,都是一幅幅美妙的图画。

你是否想过,大自然的色彩是怎样形成的?

为什么天空是蓝的,树是绿的?

而当夜幕降临后,不管是远山还是近树都成了黑色?

大自然的这些色彩都与太阳光有关。

阳光是复色光,它的可见光部分由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七种单色光组成。

不透明的物体反射某一些光,而吸收另一些单色光,物体的颜色就是由它所反射的那些光决定的。

譬如,红苹果只反射红光,看上去就是红的;雪对阳光是全反射,哪一种也不吸收,因此是白色。

所谓黑色,其实是将七种光全部吸收。

当这七种光既不被物体反射,也不被物体吸收,而是全部通过物体的时候,这个物体就是透明的。

天空所以呈现蓝色,道理也与此相类似。

在七种单色光中,蓝色光的波长很短,极易被大气中的微粒反射。

而蓝色能不断被这些微粒反射和折射,因此我们看见的天空是蓝的。

日落以后,物体没有阳光可反射,大自然也就沉睡在黑色的夜幕之中了。

1.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_____。

2.第2段画“  ”句子运用了____的说明方法。

3.天空呈现蓝色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本文选一个恰当的题目:

(  )。

A.大自然色彩的奥秘

B.天空为何呈现蓝色

C.太阳光的奥秘

D.大自然

九、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牵牛花娃娃

蒲华清

春天,爸爸带艳艳在阳台上的花槽(zāocáo)里撒(sànsǎ)下一排牵牛花种子。

不久,土里冒出绿芽了;又不久,绿芽长成胖胖的绿藤了。

爸爸在阳台边拉起一排长绳。

艳艳问:

“爸爸,拉绳干吗?

爸爸说:

“牵牛花藤儿要比赛爬绳呀!

艳艳不信。

只见爸爸把藤儿绕上长绳,一条绳一根藤儿,就像一排绿娃娃站在一道道起跑线上。

艳艳乐了,忙喊:

“预备——爬!

绿藤儿一动也不动,爸爸骗人。

第二天早晨,呵!

每根藤儿都向上爬了一段,中间那根最胖的藤儿爬得最快了,比旁边的藤儿高出了好长一段。

爸爸没骗人,艳艳乐得大声叫:

“爸爸,来看!

它们真的在比赛爬绳了!

”接着,便拍着小手喊:

“加油!

加油!

但绿藤还是一动也不动。

谁也没见它们往上爬。

中午,艳艳放学回家,又见藤儿往上爬了一段。

艳艳想:

牵牛花藤儿真奇怪,它们为什么总是悄悄往上爬,不让人看见呢?

不久,牵牛花藤儿爬上阳台顶了,就像给阳台挂了床绿纱帐;又不久,绿藤儿上长满了红花朵,就像绿纱帐(chànɡzhànɡ)挂满了密密的红喇叭。

艳艳家的阳台好看极了。

艳艳明白了:

牵牛花是一群悄悄做好事的娃娃!

(选自《一分钟床头小故事太阳》)

1.选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表示说话中断或停顿B.表示解释说明

C.表示声音延长D.表示突然转换话题

3.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

请照样子仿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牵牛花藤儿为什么总是悄悄往上爬,不让人看见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还知道哪些攀爬的植物?

请把它们的名字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志向

李大钊还很小的时候,就听爷爷讲过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事情。

当时八国联军的一部分队伍,曾经从乐亭县沿海登陆,到处杀人劫财,老百姓纷纷起来反抗。

在那时,李大钊胸中就埋下了仇恨帝国主义,仇恨腐败的清政府的种子。

随着他渐渐长大,当地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斗争,在他的心灵上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一种救国救民的志向,一天天在他的心田里萌发。

在他读小学的时候,他的老师黄玉堂老先生给他讲太平天国的故事,他听得非常(入神凝神)。

黄老先生曾把他叫到自己的屋里,问他:

“你听了太平天国的故事,有什么感想啊?

李大钊抬起头,眼睛里好像喷着火苗一般,说:

“我要学习洪秀全,推翻腐败的政府!

中国要富强,不受外国欺!

后来,李大钊在天津法政学校读书,他的爱国思想进一步得到(增加增长)。

当时的学生,有各种各样的思想,也有各种各样的志向。

有的想做个名士,游山玩水,乐活一生;有的想着花天酒地,醉生梦死;有的只想糊里糊涂混日子。

李大钊却每天都把时间用在读书和研究政治理论方面。

他胸怀大志,(寻求寻找)中国独立富强的道路。

他和同学们在一起交谈,用自己的思想帮助和启发了一些同学。

在当时那样的花花世界里,李大钊一尘不染,有好多人不理解,问他:

“你这样用心读书,将来要干点什么呢?

”他微微一笑,认真地说:

“我将来,只希望做一个对老百姓有用的人!

活着,以自己的本领为民众做事;我死后,一不要棺材,二不要埋在地下,只希望把我的尸体扔进大海里,喂肥鱼虾,供民众食用,也使人民得到我的一点好处。

这就是我平生最大的志向!

1.用“\”划去文中括号里不准确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1)“萌发”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尘不染”一般指___________,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线句子是对李大钊______的______和的描写,从中可以看出他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4.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三件事,请你读一读,填一填,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①很小的时候,李大钊的心田里就萌发了一种救国救民的志向。

②读小学时,李大钊对老师说,要学习洪秀全,推翻腐败的政府。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的志向是什么?

你打算怎样去实现自己的志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课内阅读。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  )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  )一根极细的电线,它(  )能灵巧地避开。

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

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

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

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试验:

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

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匏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

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

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科学家的猜想,他们猜想蝙蝠是靠敏锐的视觉在夜间飞行的。

B.蝙蝠是靠敏锐的视觉在夜间飞行的。

3.下面选项中不能体现蝙蝠习性的是(  )

A.夜里飞行

B.眼睛特别敏锐

C.捕捉飞蛾和蚊子

D.避开障碍物

4.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完成飞行任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种辣椒

常识课上,老师对植物的讲解,把我带到植物世界里。

听完课,我动了心,决心种点什么,仔细观察它的生长过程。

回到家,我找到了两个花盆,满心欢喜地种下了辣椒籽。

下种后,我每天都要给它浇些水,盼望种子早些发芽。

一天中午,弟弟告诉我花盆里出小苗了,我飞一样地跑到窗台前,只见一棵小嫩芽拱出土,又过了两天,好几棵小芽出来了。

小芽越来越多,我给小辣椒间苗,把太密的小苗小心翼翼地拔掉了一些。

 

到了盛夏,每株辣椒已有半尺多高了,它们的茎上都缀满了欲放的花苞,几天后,一朵朵雪白的小花,先后开放了。

大约又过了四五天,辣椒就开始结果了,出现了青绿的椭圆形的小辣椒,一个个缀在茎上,真惹人喜爱。

秋风吹进窗来,带进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