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孟子复习 精品.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5092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孟子复习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孟子复习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孟子复习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孟子复习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孟子复习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孟子复习 精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孟子复习 精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孟子复习 精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孟子复习 精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孟子复习 精品.docx

《中考语文孟子复习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孟子复习 精品.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孟子复习 精品.docx

中考语文孟子复习精品

中考《孟子》复习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

2.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3.背诵两篇短文,积累名言警句。

学习过程

一、文体知识

孟子与《孟子》

继承孔子的学说,主张“民为贵”君为轻”,被称为“亚圣孟子”,在儒家中其地位仅次于孔子。

《孟子》是所作,家经典之一。

孟子,名,时代人。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检查背诵

注意排比句的节奏,如: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三.文言知识

(1)通假字: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2)古今异义词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委而去之()

亲戚畔之()

池非不深也()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城,内城;郭:

外城)

委而去之(离开。

今义:

往、到)

亲戚畔之(亲戚朋友,包括父母兄弟。

今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池非不深也(护城河。

今指水塘。

(3)一词多义;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以天下之所顺()

三里之城()

环而攻之而不胜()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地利不如人和()

兵革非不坚利也()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凭借)

以天下之所顺(用)

三里之城(的)

环而攻之而不胜(代词,指城)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到)

地利不如人和(有利)

兵革非不坚利也(锐利)

(4)词类活用:

 注意下列加点词的用法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词用作动词,限制)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用作动词,巩固)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形容用作动词,威慑)

KP158苦劳饿空乏乱动忍

 

 

劳其筋骨  使......劳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饿其体肤  使......饥饿(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空乏   使....穷困缺乏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所以动心   使.....惊动(动词的使动用法)  

忍性  使....坚韧(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行拂乱其所为  使....受到阻挠(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人恒过  犯错误、犯过失 (名词活用为动词)    

(5)句子的翻译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四、理清论证思路,默写课文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文章是如何逐层展开论证的?

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事实论证——

道理论证——

结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五.资料引读

“卧薪尝胆”,越王勾践在患难中矢志不渝,终于打败了吴国,重振越国;然而在此以后,“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沉溺于安乐中的越王重蹈覆辙。

越王勾践的经历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

美国阿拉斯加的一个自然保护区内原是鹿与狼共存的,为保护鹿不被狼吃掉,人们赶走了狼。

不料,在“和平安宁”环境中的鹿,优哉游哉,不再狂奔快跑了,体质明显下降,不久便有许多鹿病死了。

人们只得再把狼“请”回来,不久鹿群又生机焕发充满活力了。

六、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尝试背诵

(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加词重读)

七、文言知识———抢答:

(1)读准下面的字。

①畎亩②傅说③胶鬲④行拂

(2)注明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曾益其所不能

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③入则无法家拂士

④亲戚畔之

(3)一词多义。

①行拂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拂士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死于安乐

③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国恒亡

④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死即举大名耳

⑤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于声

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扶苏以数谏故

(4)翻译句子。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③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八、理清文章思路,尝试背诵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证的?

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2)这篇短论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答案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个人、国家两方面论证。

文章先谈造就人才的问题。

(先以六个出身低微、经过种种磨炼而终于身负“大任”的显贵人物为例来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同时又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

)接着由个人说到国家,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否成就大业的因素相仿,最后推出论点。

(2)类比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归纳推理论证等论证方法。

如把造就人才与治理国家类比,如六位逆境中成才的人物事例罗列,如把成就伟人与国家灭亡对比,如先分析论证,后归纳观点等等。

九、能力迁移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知道有哪些名句与此意思相同?

请列出两句。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自强为天下之健,志刚为大君之道。

 

(2)哪些事例可以证明这一道理?

请列举几例。

1、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白成带领义军打进北京城,志得意满,终致失败。

2、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将一只青蛙丢进沸水中,青蛙奋力一蹦跳出来了。

将青蛙放入温和的开水中,青蛙乐于呆在其中,温度渐升渐高,青蛙慢慢适应,最后竟被煮死了。

十、总结升华

提问:

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一方面才能是在艰难困苦的磨炼中形成的,增长的。

另一方面要能够经受住挫折困顿的考验,在挫折困顿中奋起,这样才会有所作为。

十一、比较阅读(KP158二),把握《孟子》散文的逻辑性和文采

1.逻辑性——层层深入的论证特色。

2.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善用排比: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用的是双重否定。

排比有力;“域民不以……固国不以……威天下不以……”层递排比,更有气势。

善用排比,而且句式灵活,形式多样,既给文章平添了气势,又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

 

十一课外阅读能力训练

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②绝编③,迨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

“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

①司马温公:

司马光死后被封为温国公称号,故称司马温公。

②下帷:

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一事。

借指读书专心。

③绝编:

原指孔子读《易经》时因反复翻阅,多次将穿简册的牛皮绳翻断一事。

借指读书刻苦。

10.文中能够概括主旨的是哪句?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患:

既:

迨:

倍:

寝:

12.翻译句子“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13.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独自苦读,请写出形容读书勤奋的类似成语或典故。

参考译文: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

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

司马光曾经说:

“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答案

(一)10.书不可不成诵。

11.担心,忧愁。

副词,已经。

等到。

同“背”,背诵。

睡觉。

12.由于读书时下的气力多收获也就长远,他精读背诵过的书,就能终生不忘。

13.示例:

凿壁偷光、韦编三绝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