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三期末调研届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5114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48.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高三期末调研届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江苏高三期末调研届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江苏高三期末调研届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江苏高三期末调研届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江苏高三期末调研届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江苏高三期末调研届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江苏高三期末调研届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江苏高三期末调研届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江苏高三期末调研届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江苏高三期末调研届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江苏高三期末调研届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江苏高三期末调研届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江苏高三期末调研届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江苏高三期末调研届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江苏高三期末调研届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江苏高三期末调研届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江苏高三期末调研届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江苏高三期末调研届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江苏高三期末调研届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江苏高三期末调研届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高三期末调研届DOC.docx

《江苏高三期末调研届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高三期末调研届DOC.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高三期末调研届DOC.docx

江苏高三期末调研届DOC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6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

说明:

1.本试卷满分l20分,考试时间l00分钟。

2.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

3.答案直接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答题处。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北京时间2015年12月17日8时12分,我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成功发射。

20日遥感卫星地面站成功接收“悟空”数据。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悟空”成功发射时,昏线大致是

A.①线B.②线

C.③线D.④线

2.可能影响地面站和卫星之间数据传输的主要自然现象是

A.雾霾天气加重B.平流层臭氧减少

C.太阳耀斑爆发D.太阳辐射减弱

【答案】

1、B

2、C

【解析】

试题分析:

1.“悟空”成功发射时,北京时间是2015年12月17日8时12分,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是18点,此时时刻是18点的经线约是90°W,图中酒泉右边的经线是120°E经线,结合等份判断,昏线大致是②线,B对。

2.可能影响地面站和卫星之间数据传输的主要自然现象是太阳耀斑爆发,干扰地球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C对。

雾霾天气加重、平流层臭氧减少、太阳辐射减弱不影响无线电信号传送,A、B、D错。

考点:

时间计算,昏线的特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下图为2015年12月26日8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

百帕)。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图示时刻

A.上海风力大于北京B.②地为台风中心

C.①地气压值小于②地D.北京吹东北风

4.此时控制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的主要天气系统是

A.气旋B.反气旋C.准静止锋D.暖锋

【答案】

3、D

4、B

【解析】

试题分析:

3.读图,根据图中等压线判断,图示时刻上海的等压线比北京稀疏,风力小于北京,A错。

②地纬度高,不是台风的源地,是低压中心,B错。

根据等值线的递变规律,①地气压值大于②地,C错。

空气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北京吹东北风,D对。

4.根据等压线数值,此时控制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的主要天气系统是高压中心,即反气旋,B对。

气旋是低压中心,A错。

准静止锋、暖锋与低压中心结合,C、D错。

考点:

等值线图,高低气压中心,风向、风力的判断,常见天气系统。

左图为2015年12月意大利埃特纳火山喷发图,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埃特纳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类型是右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

6.埃特纳火山喷发期间其周围环境变化有

①地表形态发生改变②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减少③植被更茂密④地下水水温升高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

5、A

6、D

考点:

岩石类型及成因,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下图为甲河水系及该河干流下游某水文站各月流量变化曲线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7.关于甲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各月流量均较小B.流量季节变化与气压带移动有关

C.夏半年流量较冬半年小D.冬半年受信风带影响,降水多,流量大

8.下图四幅地理景观图中,与甲河中下游地区相似的是

A.aB.bC.cD.d

【答案】

7、B

8、B

【解析】

试题分析:

7.根据经纬度判断,甲河是亚马孙河,各月流量均较大,A错。

流量季节变化小,与气压带移动有关,B对。

根据右图曲线,夏半年流量较冬半年大,C错。

冬半年降水少,流量小,D错。

8.甲河中下游地区是热带雨林气候,选项中a是热带草原景观,A错。

b是热带雨林景观,B对。

C温带落叶林景观,C错。

D图是温带草原景观,D错。

考点:

区域河流水文特征及原因,区域自然带类型。

下表反映南京市主城区地铁开通前后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和工业用地的价格变化情况。

读表回答下列各题。

用地类型

面积

(万平方米)

区域均价(元/平方米)

地铁开通前

地铁开通后

3409

8160

19219

5589

2558

6529

1907

671

805

9.关于表中用地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类用地为住宅用地B.乙类用地交通通达度最高

C.丙类用地距市中心最近D.丙类用地往往靠近交通干线

10.表中数据给我们的启示是

A.江苏各市都应大力发展地铁B.地铁是南京地价提高的首要原因

C.提高交通通达度有利于土地升值D.为抑制房价南京应严控地铁建设

【答案】

9、D

10、C

【解析】

试题分析:

9.读表格,城市最主要功能区是住宅用地,根据面积判断,乙类用地为住宅用地,A错。

甲类用地地价始终最高,应是交通通达度最高,B错。

丙类用地价格最低,距市中心最远,C错。

丙类用地是工业用地,往往靠近交通干线,D对。

10.表中数据给我们的启示是提高交通通达度有利于土地升值,C对。

不能显示江苏各市都应大力发展地铁,A错。

交通通达度是南京地价差异的主要原因,B错。

抑制房价与发展地铁建设无关,D错。

考点:

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土地价格差异的影响因素。

下图为我国三省市主导制造业产值比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1.关于江苏、浙江制造业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制造业结构相似B.高新技术产业占绝对优势

C.产品多用于出口D.以动力指向型产业为主

12.三省市发展制造业主要的区位条件有

①市场需求量大②海陆交通便利③矿产资源丰富④土壤深厚肥沃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

11、A

12、A

【解析】

试题分析:

11.根据图例判断,江苏、浙江制造业结构相似,A对。

传统产业占绝对优势,B错。

根据产业类型,产品多用于国内,C错。

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D错。

12.三省市发展制造业主要的区位条件有市场需求量大,①对。

都临海,海陆交通便利,②对。

位于东部平原区,矿产资源不足,③错。

土壤肥沃与制造业发展无关,④错。

A对。

考点:

区域产业结构特点,区域制造业发展的条件。

下图为海南岛农业分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3.海南岛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热带迁移农业B.水稻种植业

C.商品谷物农业D.大牧场放牧业

14.南繁基地被誉为“国家种业硅谷”,该地农作物新品种培育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A.面临南海,靠近东南亚,地理位置优越

B.纬度低,光照、热量、水分条件优越

C.地广人稀,耕地广阔,土地租金低

D.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答案】

13、B

14、B

【解析】

试题分析:

13.根据图例,除了中部了杂粮林业区,海南岛大部分是水稻甘蔗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水稻种植业,B对。

没有热带迁移农业,A错。

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作物玉米,是温带作物,C错。

土地面积小,没有大牧场放牧业,D错。

14.南繁基地被誉为“国家种业硅谷”,该地农作物新品种培育的优势自然条件是纬度低,光照、热量、水分条件优越,四季都可播种、收获,B对。

面临南海,靠近东南亚,地理位置优越不是种植业发展的优势条件,A错。

土地面积小,不是地广人稀,耕地广阔,C错。

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是我国季风气候区的共同特点,不是优势,D错。

考点:

区域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生态承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提供可再生资源和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土地面积的总和。

下图为一些国家或地区生态承载力的占比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5.导致巴西、俄罗斯生态承载力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B.国土面积

C.土壤肥力D.水资源数量

16.下列能够提高生态承载力的措施有

①提高废水、废气处理率,实现达标排放②围湖造田

③保护野生动植物④推广生态农业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答案】

15、A

16、B

【解析】

试题分析:

15.读图分析,巴西比俄罗斯土地面积小,但生态承载力大,主要因为巴西是热带气候,俄罗斯是温带、寒带气候,形成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气候,A对,B错。

根据材料,生态承载力与土地面积的总和相关,与土壤肥力、水资源数量无关,C、D错。

16.根据材料分析,能够提高生态承载力的措施,包括提高废水、废气处理率,实现达标排放,①对。

围湖造田会降低生态承载力,②错。

保护野生动植物,推广生态农业能提高吸收二氧化碳能力,③、④对。

考点:

影响生态承载力的因素,相应的治理措施。

2015年12月3日,中泰两国政府签署协议,中国从泰国进口大米,两国实施铁路合作项目,又称“高铁换大米”。

下图为中泰高铁规划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7.下列关于中泰高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条件是制约其修建的首要因素

B.增强我国与南亚地区的联系

C.促进昆明至曼谷航空的运营

D.高铁综合调度需要运用GPS和GIS技术

18.目前泰国香米远销五大洲100多个国家,这主要得益于

A.先进的耕作技术

B.通信与交通的发展

C.优越的气候条件

D.大量使用化肥与农药

【答案】

17、D

18、B

【解析】

试题分析:

17.随着科技的发展,自然条件不再是制约交通线路修建的首要因素,A错。

增强我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联系,不是南亚,B错。

高铁修建,不利于昆明至曼谷航空的运营,C错。

高铁综合调度需要运用GPS和GIS技术,D对。

18.目前泰国香米远销五大洲100多个国家,这主要得益于通信与交通的发展,B对。

水稻种植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没有先进的耕作技术,A错。

优越的气候条件不是远销各地的原因,C错。

大量使用化肥与农药影响产品质量,影响销售,D错。

考点:

影响交通线路修建的因素,高铁修建的影响,产品远销的主要影响因素。

(二)双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选两项且全选对者得3分,选错、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下图为2011年以来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印度是2015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

B.欧盟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呈减少趋势

C.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减少

D.各国对二氧化碳减排负有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20.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信的是

A.北美洲暴雪天气增多B.印度洋珊瑚大量死亡

C.昆仑山雪线逐年降低D.内蒙古牧场面积扩大

【答案】

19、BD

20、AB

【解析】

试题分析:

19.读图,左侧纵轴表示的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变化量,不是排放量,印度是2015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最大的国家,A错。

根据图中曲线,欧盟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呈减少趋势,B对。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先增加后减少,C错。

各国经济水平、治理能力不同,对二氧化碳减排负有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D对。

20.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一些地区出现极端天气,北美洲暴雪天气增多,A对。

印度洋珊瑚大量死亡,B对。

全球变暖,昆仑山雪线逐年升高,C错。

内蒙古牧场沙化,草场面积缩小,D错。

考点:

世界部分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下图为城市多核心模式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1.若图中工业区的布局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则这个城市可能位于

A.欧洲西部B.新西兰西海岸

C.中国东部沿海D.加拿大西海岸

22.近年来,部分批发和轻工业区外迁郊区,其影响有

A.缩小城区空间规模B.减缓城区交通拥堵

C.优化城市空间结构D.弱化城区服务功能

【答案】

21、BC

22、BC

【解析】

试题分析:

21.读图,图示重工业区分布在城市西南部,若图中工业区的布局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则工业区位于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向或与盛行风垂直的郊外。

欧洲西部盛行西南风,A错。

新西兰西海岸盛行西北风,B对。

中国东部沿海是西北季风和东南季风,C对。

加拿大西海岸是西南风,D错。

22.近年来,部分批发和轻工业区外迁郊区,其影响是扩大城区空间规模,A错。

外迁降低了集中程度,有利于减缓城区交通拥堵,B对。

便于合理布局功能区,优化城市空间结构,C对。

强化城区服务功能,D错。

考点:

不同地区的盛行风风向差异,城市工业区的布局的原则。

为了解目前我国居民的二孩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某机构对已婚无子女或有一个子女的居民进行抽样调查。

下图为该机构调查结果。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3.造成北京、河南居民二孩生育意愿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北京

A.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工作压力大

B.政治、法律制度比较完备

C.福利、社会保障措施比较完善

D.女性人口比例高于男性

24.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可能影响主要有

A.人口数量减小B.环境人口容量提高

C.劳动力供给增加D.人口老龄化问题缓解

【答案】

23、AC

24、CD

【解析】

试题分析:

23.造成北京、河南居民二孩生育意愿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北京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工作压力大,A对。

政治、法律制度没有差异,B错。

北京的福利、社会保障措施比较完善,不依靠子女养老,C对。

女性人口比例高于男性与生育意愿无关,D错。

24.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可能影响主要有人口数量增加,A错。

与环境人口容量提高无关,B错。

出生率提高,劳动力供给增加,C对。

人口老龄化问题缓解,D对。

考点:

影响生育意愿的因素,二孩政策可能的影响。

下图为“墨迹天气”手机界面显示的2015年12月23~28日北京地区天气信息。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5.12月28日,气温日较差小的主要原因是

A.白天多云,削弱了太阳辐射

B.夜间多云,地面长波辐射强

C.白天多云,大气保温作用差

D.夜间多云,大气逆辐射强

26.12月24~25日出现严重雾霾,其主要污染源及有效对策是

A.沙尘暴——扩建“三北”防护林

B.汽车尾气——推广新能源汽车

C.建筑扬尘——压缩城建项目数量

D.煤烟粉尘——发展洁净煤技术

【答案】

25、AD

26、BD

【解析】

试题分析:

25.12月28日,气温日较差小的主要原因是白天多云,削弱了太阳辐射,气温不太高,A对。

夜间多云,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D对。

B、C错。

26.12月24~25日出现严重雾霾,主要污染源有汽车尾气、煤烟粉尘,对应的有效对策是推广新能源汽车,减少尾气排放,B对。

发展洁净煤技术,D对。

雾霾主要污染物质是PM2.5,不是沙尘、建筑扬尘,A、C错。

考点:

气温日较差的影响因素,雾霾的主要污染源及治理措施。

第Ⅱ卷(综合题,共60分)

二、综合题:

本大题共5小题(第27题~第31题),共计60分。

27.图甲为加拿大简图,图乙为温哥华和温尼伯气候资料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加拿大的地势特征为▲,该国分布最广阔的自然带是▲。

(2)与温尼伯相比,温哥华气温年较差较▲,降水较▲,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3)甲岛附近海域有世界著名渔场,其形成原因是▲。

(4)黄刀镇(62°N)是全球最佳极光观赏地之一,其观赏极光的有利自然条件是▲,旅游者大多选择▲(填“夏半年”或“冬半年”)前去观赏。

【答案】

(1)西高东低(1分);中东部地势平坦广阔(1分)亚寒带针叶林带(1分)

(2)小(1分)多(1分)温哥华位于沿海,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受暖流影响;处于迎风坡(任答两点,2分)

(3)寒、暖流交汇(1分);圣劳伦斯河带来大量营养盐类;位于大陆架(任答一点,1分)

(4)纬度较高,冬半年夜更长;晴天多;空气洁净,大气能见度好(任答两点,2分)冬半年(1分)

考点:

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原因,世界渔场的成因,区域旅游资源的特点。

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3分)

材料一:

近年来,我国西藏拉萨凭借先天地理优势,积极开发高原有机健康食品、高原保健药材、心灵休闲旅游和清洁能源,推动“净土”健康产业发展。

图甲为青藏地区简图。

材料二:

川藏铁路(成都至拉萨)于2014年底开始建设。

由于施工难度大,全线建成通车至少需要15年。

图乙、图丙分别为西宁至拉萨、成都至拉萨的地形剖面图。

(1)图中P地位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其森林资源丰富、树种多样的原因是▲。

(2)拉萨市发展“净土”健康产业的有利条件是▲。

(3)与青藏铁路相比,川藏铁路修建难度更大的自然原因是▲。

(4)简述川藏铁路建设对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

【答案】

(1)纬度较低,热量丰富;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山高谷深,地形起伏大,垂直分异显著(3分)

(2)环境质量好(1分)

(3)地形起伏大;需穿越的河流多;沿线地质条件复杂;暴雨、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任答三点,3分)

(4)加强对外社会经济联系;促进资源开发;促进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增加就业;提高城市化水平;有助于脱贫致富,增进民族团结和巩固国防(任答三点,6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纬度较低,热量丰富。

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

山高谷深,地形起伏大,气候垂直分异显著。

所以自然带类型多样,物种丰富。

(2)拉萨市工业少,发展“净土”健康产业的有利条件是环境质量好。

(3)与青藏铁路相比,川藏之间的地形起伏大,需穿越的河流多,沿线地质条件复杂。

位于山地迎风坡,暴雨、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

所以从自然条件看,川藏铁路修建难度更大。

(4)川藏铁路建设,能够加强川藏地区对外社会经济联系,促进资源开发,促进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有利于完善基础设施,增加就业,提高城市化水平。

有助于脱贫致富,增进民族团结和巩固国防。

考点:

区域物种丰富多样的原因,发展“净土”健康产业的有利条件,交通建设面临的困难,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3分)

材料一:

油橄榄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国家,喜光、耐高温、耐旱、不耐湿。

我国油橄榄栽培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的甘肃陇南等地。

该区年平均气温14.9℃,7~9月降水量245.6mm,年日照时数1911.7h。

下图是甘肃陇南油橄榄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陇南某高中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研究油橄榄产业发展,搜集资料制成下表。

希腊

陇南

鲜果

单位面积产量

(公斤/公顷)

3235

536

总产量

(万公斤)

242600

262.2

橄榄油

产量

(万公斤)

42600

40.2

(1)图示种植区发展油橄榄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有▲。

(2)试分析当地发展油橄榄种植带来的效益。

(3)和希腊相比,陇南地区油橄榄单位面积产量较▲(大、小),出油率较▲(高、低)。

假如你是该研究性学习小组成员,请对本地油橄榄产业发展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答案】

(1)距海远有高山阻挡,降水少;光照充足;地处亚热带,冬季温和,夏季高温;位于河谷地带、热量充足(任答两点,2分)

(2)提高植被覆盖率,促进水土保持(1分);促进经济发展(1分);拓宽居民就业渠道;提高当地居民收入(任答一点,1分)

(3)小(1分)低(1分)加大科技投入,引进(或培育)良种;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发展交通(任答三点,6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图示种植区位于我国内陆地区,发展油橄榄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是距海远,有高山阻挡,降水少,光照充足。

地处亚热带,冬季温和,夏季高温。

位于河谷地带、热量充足。

(2)当地发展油橄榄,能够提高植被覆盖率,促进水土保持。

调整种植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拓宽居民就业渠道,提高当地居民收入。

(3)根据材料二表格,和希腊相比,陇南地区油橄榄单位面积产量较小,出油率较低。

该地油橄榄产业发展,需要加大科技投入,引进或培育良种。

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发展交通,加强与外界的联系。

考点:

区域种植业发展的条件,对当地的影响,区域油橄榄生产的特点,治理措施。

3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皖江城市带地理位置与范围略图。

材料二:

长江三角洲主要产业演变情况(下表)。

时间

主要产业

20世纪70年代

传统手工业

20世纪80年代

轻纺工业

20世纪90年代初期

家用电器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信息产业、汽车制造、化学工业

21世纪

新材料、新能源、现代设备制造

(1)皖江城市带中,提供服务种类最多的城市是▲,其成为该城市带中心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2)长江三角洲主要产业演变的特点是▲,该演变对长三角地区的有利影响有

▲。

(3)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优势有▲。

【答案】

(1)合肥(1分)属省会城市;城市规模大,经济实力强;交通与信息通达度高;科技教育发达,人才众多(任答两点,2分)

(2)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为技术密集型产业(2分)提高环境质量;提升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2分)

(3)临近长三角地区;境内有长江航道,水运便利;产业基础较好;廉价劳动力丰富;土地价格低(任答三点,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皖江城市带中,等级最高的城市是合肥,所以提供服务种类最多的城市是合肥。

其成为该城市带中心城市的主要原因是属省会城市,城市规模大,经济实力强。

区域内合肥的交通与信息通达度高,科技教育发达,人才众多。

(2)根据材料二表格数据,长江三角洲主要产业演变的特点是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为技术密集型产业。

该演变对长三角地区的有利影响是产业升级,有利于提高环境质量,提升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3)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优势是临近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距离近。

境内有长江航道,水运便利。

区域产业基础较好,廉价劳动力丰富。

经济水平低,土地价格低。

考点:

区域中心城市的形成原因,区域主要产业演变特点及影响,区域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

31.下图为江苏省乡村地域功能比重区域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图中▲地区以农业功能和社会功能为主,▲地区各类功能较为均衡。

(2)图中A处湖泊具有较强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为▲。

(3)从以下三方面简析苏南乡村地域工业功能比重大的主要原因。

地理区位:

经济基础:

社会历史:

【答案】

(1)苏北(1分)苏中(1分)

(2)美化环境,提高环境质量;调节气候;降解污染,净化水质;涵养水源(任答两点,4分)

(3)地理区位:

苏南交通便利;距离上海近(2分)

经济基础:

苏南工业基础好;产业协作条件好,集聚效应强(2分)

社会历史:

苏南工业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文化科技水平较高(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根据图例及图中数据分析,图中苏北地区以农业功能和社会功能为主,苏中地区各类功能较为均衡,差异不大。

(2)图中A处湖泊具有较强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为美化环境,提高环境质量。

可以调节气候。

降解污染,净化水质。

具有涵养水源功能。

(3)从地理区位看,苏南交通便利,距离上海近,便于承接发达区的产业转移,所以工业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