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论坛整理辉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5167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66.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布线论坛整理辉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综合布线论坛整理辉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综合布线论坛整理辉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综合布线论坛整理辉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综合布线论坛整理辉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综合布线论坛整理辉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综合布线论坛整理辉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综合布线论坛整理辉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综合布线论坛整理辉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综合布线论坛整理辉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综合布线论坛整理辉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综合布线论坛整理辉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综合布线论坛整理辉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综合布线论坛整理辉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综合布线论坛整理辉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综合布线论坛整理辉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综合布线论坛整理辉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综合布线论坛整理辉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综合布线论坛整理辉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综合布线论坛整理辉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综合布线论坛整理辉鹏.docx

《综合布线论坛整理辉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布线论坛整理辉鹏.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综合布线论坛整理辉鹏.docx

综合布线论坛整理辉鹏

综合布线论坛整理(施工经验)

 

目录

 

请问各位综合布线工程的前期应做好哪些工作?

1

请大家谈谈综合布线目前的热点!

1

NEXT产生的原因2

阳光先生----综合布线系统相关产品的选用!

2

关于假amp双绞线5

多模和单模光纤的极限传输距离是多少?

6

用AVAYA 110型配线架上机柜时 是怎么作的?

7

关于六类线施工问题7

六类布线安装操作要点8

综合布线系统施工解决方案9

何谓铝铠装电缆?

14

一根线做1个数据2个语音会不会有问题?

15

谈谈布线系统的基本知识:

墙上插座的布置15

不同规格的PVC槽各放多少条线?

18

背景音乐音频线与超五类线存不存在干扰?

可否混在一起铺设?

19

布线的一些实际施工经验20

造成光纤衰减的多种原因22

水平布线子系统在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24

施工方案28

怎样有效进行网络布线32

Ø请问各位综合布线工程的前期应做好哪些工作?

Datacom---回复:

1、认真审核图纸,寻找信息点的需求;

2、确定初步的安装施工要求;

3、发布招标信息,听取各家的解决方案。

云鹿—回复:

1、首先你要明确自己的网络要实现什么功能和效果

2、你要明确每个房间的功能分配

3、每种功能房间需要什么洋的信息点和相应数量

4、在新地址的大楼还需要什么辅助设施要并在本工程内

    例如:

保安监控(门禁、视频监控、周界监控);消防、停车管理等,

5、你可以先找设计院为你设计一个方案,并作出工程预算,然后进行招标工作,选择一个公司来完成你新地址的网络。

Ø请大家谈谈综合布线目前的热点!

xiefei821—回复:

技术层面上短时间内不会有太大的突破,更高端的产品在不段的推向市场。

各种品牌布线产品的差异性在缩小,价格体系越来越完善,可供消费者选择的也更多了!

总而言之,竞争更激烈了,市场也更规范!

Henryzgs—回复:

或许我与大家的观点一样吧,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发展,国产布线技术的成熟,国产布线发展的春天已经来临。

当然从高端到低端,或者在某个行业内国产布线才是发展的突破点,大家觉得应该是哪些方面呢?

xiefei821—回复:

其实现在高端的网络设备跟布线产品,尤其是光纤类大多数被国外品牌占据。

目前而言在低端市场,国内厂家还有非常大的潜力,而且未来的低端市场的容量一几何数成倍的增长

新飞游—回复:

国产六类在质量上有待提高。

 

ØNEXT产生的原因

飞翔的鸟:

各位大侠,请教产生NEXT(近端串扰损耗),FEXT(远端串扰损耗),ACR(近端串扰与衰减差)的直接原因。

多谢。

笨Q-—回复:

next产生的原因是一对通路产生的电铲和磁场对另一对同路同端的影响,就是干扰。

同理,fext是对远端的影响。

acr是由于电缆的阻抗不均匀所造成信号反射,从而发生误码的机会。

Cctt—回复:

二楼的说法有误的,arc是串拢衰减比(也称信噪比,是一个重要的评价通信线缆的指标),回波损耗才是由于阻抗不匹配造成的反射信号。

世纪科技—回复:

NEXT、FEXT、ACR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生产时各对线的节距未完全按照理论值出现,这样造成线对在传输电磁波时,相互之间干扰;NEXT、FEXT在施工时,端头节距散开,干扰更大。

Ø阳光先生----综合布线系统相关产品的选用!

1、 综合布线系统产品选用的重要性

智能化建筑或智能化小区内的综合布线系统是一项基础设施,它的质量优劣对于整个工程建设项目和今后的使用都有极为重大的影响。

综合布线系统产品选用是一项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工作。

其重要性有:

关系到总体技术方案的优劣;综合布线广州光纤光缆长飞光纤光缆FTTH光缆,多模光纤收发器和单模光纤收发器比单路视频光端机好用。

影响到工程建设造价的高低;显示了满足信息需要的程度;保证了工程建设的质量;能够适应今后的发展需要。

2、 综合布线系统产品选用的模式

2.1、由总承包施工单位提供选用产品的细节,经过业主确认后决定

这种产品选用的方式一般用于工程建设规模不大的中、小型综合布线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业主采用招标投标的方式,经过评标和开标,确定由相应的系统集成资质的施工单位负责总承包。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通常采取分包形式,中标的单位应承担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深化设计、包工、包料、包工期、包数量、包质量和包价格等责任。

因此,总承包单位应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分别投送综合布线系统产品供应和安装施工两份投标书。

在综合布线系统的供货投标书或设备材料清单中应清楚地写明选用的综合布线系统产品的名称、型号、品种、规格、数量、产地、价格、供应厂商、交货期和交货地点等内容。

该标书一旦被业主接受确认而中标后,除合同规定可以变更或调整外,不得以任何方法变更或调整,一切由中标单位负责。

这种方式对于业主(建设单位)在产品选用的过程中仅需宏观管理,可以减少很多较为细致繁琐的事务性工作。

缺点是因业主在产品选用的过程中没有直接参与,对产品的情况了解不深,处于间接地位,今后有可能会产生一些弊病和存在某种缺憾。

2.2、由业主采取招标投标方式选用产品

这种产品选用的方式一般用于工程建设规模较大综合布线系统。

通常有以下招标投标形式:

(1) 公开招标(又称无聊竟争性招标)

由业主或接受业主委托的咨询公司按照我国招标投标法的规定,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向社会发布公开招标通告,只要满足招标要求的综合布线系统产品生产单位都可以参加投标。

各产品生产单位购买标书后,按招标文件规定的时间完成投标报价。

招标单位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当众开标,经过评标后决定中标单位。

通常是满足标书要求,且是最低价格的投标单位中标。

(2) 邀请招标(又称有限竟争性招标)

根据我国招标投标法,在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建设规模和合同金额不大,且设备器材和布线部件不多或需要尽早交货时,可以采用邀请招标方式,通常称为比价方式。

即由业主(或建设单位)或接受业主委托的咨询公司向具有承担供货能力的生产厂商,开出所需产品的品种、型号、规格和数量的购货清单及招标通知书,直接发给3家以上的产品供应厂商,如投标单位少于3个时,按规定应重新招标,要求其在规定的时间内书面报价或提出有关建议,然后由业主(或建设单位)或咨询公司经过组织评标、综合比较,选定理想的产品,最后与厂家商谈和签订供货合同。

(3) 由业主自己调查和选用产品的方式

由业主自选产品方式又称直接订购方式或询价选购方式。

它尤其适用于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急需采购的小型设备或辅助材料以及工具等,也适用于要求采购现货或价值较小的产品。

询价选购方式通常是对市场上的几家生产厂商提出报价要求,询得报价进行分析比较后,优化筛选出其中一家生产厂商,经过进一步协商谈判;最后签订供货合同。

显然,这种选购方式比较简化,但不宜用于重要设备和大宗器材的订购。

3、 综合布线系统产品选用的步骤和方法

3.1、掌握基本依据和前提条件及收集有关资料

(1)基本依据

*智能化建筑和智能化小区所在的城市和地区性质、地位和客观环境等基本情况;

*综合布线系统服务对象的性质、工程建设规模和范围等,智能化建筑或智能化小区各有其特点和要求,应分别对待;

*智能化建筑和智能化小区所在地区的的发展规划和有关资料。

(2)前提条件

*智能化建筑和智能化小区在近期和今后用户信息需求的调查和估计;

*智能化建筑的房屋结构、内部装修标准和美观要求;智能化小区的总平面布置和区内道路以及各种管线分布等情况;

*综合布线系统各种产品信息,广泛收集产品资料等。

(3)有关资料

除上述基本依据和前提条件外,还应根据智能化建筑或智能化小区的情况收集以下有关资料。

*在智能化建筑中还应收集和了解各种公用基础设施(包括上下水、电气、暖气、通风、空调和燃气等管线的敷设方法)以及有关资料和数据;

*在智能化小区中应收集各幢房屋建筑的结构、通信线路引入部位和房屋内其他公用设施的有关资料和数据。

3.2、根据掌握产品情况,优化筛选评出初步入选产品,以便进一步考察

在充分掌握各种产品信息和有关情况后,集中分析研究和公正评估产品质量的优劣、技术性能的高低、实际使用的效果,客观地优化筛选出不少于3个的初步入选产品,以便进一步考察。

如果采取邀请招标投标的方式时,也可将上述初步入选的产品生产单位作为邀请投标的厂商,把综合布线系统工程中所需的设备器材和布线部件清单以及招标通知书,发给这些生产厂商,要求他们在招标文件规定的时期内投标书面报价,以便经过业主组织评标委员会评标,选择比较理想的产品。

3.3、公正客观地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和全面评估,对初选的产品作出综合评价

在综合布线系统产品选用的整个过程中,要求参与评选人员均坚持实事求是,以公正客观的态度对初步入选的产品进行认真评议(采用招标投标方式应同样对待),要结合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实际,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在技术方面,要求对初选产品进行评议。

在经济方面有产品价格是否合理;施工费用有无增加;配件备品能否保证;维修费用能否减少等。

在分析比较时,应将产品上述各项的对比结果和所有总是以及优缺点一一罗列,经过广泛议论、反复分析、认真对比其利弊,对每个初选产品有一个公正客观的综合评价,以便提供最后选用理想产品的依据。

如果采取招标投标方式,其评议和比较的要求与上述相同或类似。

3.4、重点考察产品的实际情况,有利于最后决定选用产品

(1)对生产厂家重点考察

除国外产品的生产厂家外,对于国内产品可到实地考察生产厂家的技术力量、生产装备、生产流程和工艺水平、质量保证体系和售后服务措施等。

此外,应了解在近期有无提供符合更新的技术标准的先进产品,以便适当考虑今后产品能否兼容及有无互通性。

(1) 对已使用该产品的用户登门访问

这是对产品实际使用的考察,具体考察的内容有产品质量是否优良;安装使用是否方便;维修技术是否简易;产品有无应改进的地方等。

这些内容对于最后决定是否选用是极为关键的依据。

3.5、最后决定产品和办理具体订购事项

当确定选用的产品后,应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中所需的主要设备,各种缆线和所有布线部件的型号、规格和数量进行计算,汇总制成清单,以便与生产厂家商谈时提交对方,办理具体订购事宜。

3.6、六类产品选用时应考虑的因素

近期,国外生产厂商纷纷推出六类布线系统产,个别厂商还提出超六类,甚至七类布线产品,国内生产厂家也陆续生产六类产品。

当前在选用六类产品时,还有一些现实问题,需要研究解决。

(1) 按六类布线标准要求,不同厂商的六类产品应互相匹配,彼此通用,要求

是极为严格,且要达到这一目的不是短时间的历程。

(2) 真正的六类布线系统产品应该是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不应只是某些布线

部件。

目前市场的所谓六类产品大都是高性能的增强型超五类和六类产品混用,显然不是真正的六类布线系统。

(3) 真正的六类布线系统产品必须按标准规定具有两个兼容性,即相互兼容性

和向下兼容性。

如果不具备上述兼容性,是不是能称为具有开放性能的产品,也就不是真正的六类产品。

(4) 六类布线标准颁布后,必须选用通用的六类测试适配器和通用标准测试软

件进行测试,才是真正的六类测试,以往的使用专用测试适配器的所谓六类,不能认为是真正的六类,因为它不满足互相兼容性的基本要求。

(5) 在六类布线系统施工时,必须按照标准要求去执行。

不合理的管线设计,

不规范的安装施工,不到位的管理体制,都会对六类布线系统工程质量产生巨大影响,甚至发生难以弥补的问题。

因此,如果准备采用六类布线系统的业主或用户,一定要特别关注设计和施工,尤其是施工单位或承包商的施工质量。

最好选择具有六类布线系统施工经验的安装施工单位,且对其已经完成的工程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和综合评估。

(6) 六类布线标准刚刚出台,其使用历程在国外不长,国内时间更短。

目前,

我国国内的设计标准、施工及验收的相应规范沿未制定,其使用要求和具体细节都无规定,因此,在具体工程中都无章遵循,缺乏规范化操作的依据。

由于综合布线系统的级别提升,传输性能要求提高,产品本身的特点也有所不同,工程设计和安装施工的难度增多。

如不合理的设计和不规范的施工,都会直接影响六类布线系统的传输性能,不能真正体现其实际效果。

(7) 按照六类布线标准的规定,产品必须具有相互兼容性和向下兼容性。

因为

六类布线系统的优良技术性能是要求布线部件必须互相匹配才能得到。

最为普通的问题是直到现在还没有能够很好地解决插头和插座两种布线部件互相匹配的问题,尤其是混合使用两个不同生产厂商生产的连接硬件的组合,有可能不能完全兼容。

(8) 综合布线系统是否选用六类布线系统产品,必须以紧密结合工程实际情况

为出发点,要根据智能化建筑或智能化小区的不同类型、主体工程性质、所处环境地位、技术功能要求和工程建设规模等具体特点。

此外,要考虑不同的综合布线系统的服务对象,其信息需求是有显著差别,例如国际商务中心区和一般商业区是大为不同的,即使在同一区域内也不是完全相同的信息需求,必然会有差别。

尤其是我国为发展中国家,地域较为宽广,各地经济状况和人民生活水平差别悬殊,发展形势极不平衡。

因此,对于信息需求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各地通信网络现状和发展速度都是不是的,甚至相差极大,不能相提并论。

所以在综合布线系统选用产品类别时应有区别,绝不能盲目攀比或超前追求高标准和新技术,采用相同的带宽显然是欠妥的。

应该说,在我国有不少地区或用户采用五类或超五类的综合布线系统,其传输频带带宽已达到100MHz,可以满足一定时期的需要。

不宜过早地追求过高的带宽,如都以六类布线系统考虑,在技术上是不可取的,在经济上不合理,且信息需求也尚无此必要。

(9) 由于综合布线系统的类别越高,其工程建设投资也会相应增加。

目前,六

类布线系统的产品价格高于五类或超五类产品。

虽然其技术性能较高,但不是实际工程所需要的配置方案,必然会使近期工程建设投资增加很多,在经济上显然是极不合理的。

同时,应该看到科学技术的先进性是相对而言的,其发展速度很快、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是永无止境的,这些因素势必会直接影响铜缆布线系统能否继续发展和长期使用。

此外,由于六类布线系统的采用,因其安装施工难度提高,技术要求增多,所以必然增加安装施工的费用。

(10) 按照六类布线标准中的规定,在一条永久链路或信道内,所有采用的布线

部件都要求是同一类别,且互相匹配,形成完整的布线系统。

同时,目前各地通信网络系统所采用的传输媒介、信息设备和连接硬件以及各种附件(例如跳线等),因受客观条件的限制,造成系统内的布线部件不一致性不能匹配等缺憾。

因此,在智能化建筑中的综合布线系统即使具备一致性,但与外界的整个的传输通道相连就有可能形成不一致的系统,这就会产生降低整个布线系统的传输质量,达不到理想的实际效果。

(11)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布线市场专用的六类UTP布线标准在2002年年底出台,

但是布线生产厂商对此能否把它当作行业标准,稳定地在一段时间内进行生产是一个问题,因为最近新的布线标准又将出现而发生动荡不稳的局面。

在2002年10月TIA和ISO标准委员会两个标准组织召开一次会议,在会上又开始讲座新的标准----ISO的八类STP标准和TIA的七类标准。

这就使得布线行业在新的六类标准出台后的稳定状态,又产生了新的不稳定因素。

因此,有些布线生产厂商在反复思考回顾以往标准制定过程的基础上,对于当前讲座的新标准意义和目的表示质疑和异议。

这种形式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即我们通常所说先有实际经验才有可能提高到理论高度。

但是六类UTP和七类STP的发展历程却相反,在制定这些标准时,并没有实际需要支持的具体应用,也就是说当时这些新的布线产品还没有经过实践运用。

显然,这会存在一定缺陷和不足,不可能也无法想象制定的标准会比较全面和完美。

这个意见应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深远意义,需要慎重考虑为好。

 

Ø关于假amp双绞线

忽悠:

现在市场上宣传的有一种假amp线可以通过4000测试,请问这种新哪里生产的,如何鉴别这种线呢,还有如何鉴定双绞线的好坏呢?

谢谢大家。

Datacom—回复:

我的经验是:

1、表皮层标签清晰,包裹里线结实不松动;

2、四对线绞距各不相同,绞距均匀;

3、线心表皮牢固。

4、很多有电话查询的,打打就知道了。

Tenda—回复:

我觉得真假网线很大的区别是散发的味不同!

最好多见见真的就好识别假的!

大家别误会我可不打假!

Gbc—回复

最好别买假货,上当后悔都来不及。

Tujiu—回复:

能光看通没通过测试。

绝缘层和外皮的要求也很重要。

而且有一点做假货的朋友也必须承认:

假货出问题的概率远远高于正品。

Ø多模和单模光纤的极限传输距离是多少?

北天之雪:

请问多模和单模光纤的极限传输距离是多少~

mengling—回复:

千兆位以太网标准  

标准光纤类型光纤直径(μm)最大传输距离

1000BASE-SX多模62.5260m

1000BASE-SX多模50525m

1000BASE-LX多模62.5550m

1000BASE-LX多模50550m

1000BASE-LX单模93000m

mx296—回复:

100BASE-FX

多模:

2KM

单模:

60-70KM

sunnywf11—回复:

 超过500M建议用单模!

~~

fnet—回复:

如要上千兆:

  多模      62。

5/125          275米以下

              50/125              550米以下

单模                                没有要求

如只要上百兆:

  多模      62。

5/125          2000米以下

              50/125              2000米以下

单模                                没有要求

tom668—回复:

如果是千兆建议用50/125μm的,性价比高。

Ø用AVAYA 110型配线架上机柜时 是怎么作的?

xinzhong:

请问大家在用AVAYA 110型配线架上机柜时 是怎么作的?

是110DW+背板+理线器吗?

Yokai—回复:

1、110DW+110过线槽+4U背板

2、110DW+2U背板+理线器

wuhanjohn—回复:

100dw2-100+100b3+110c4+110c5+110rd2-200-19

Ø关于六类线施工问题

沪布线菜鸟:

公司手头有一个单子,准备接手,是六类的综合布线

  请问哪位高手做过六类网络布线呢?

需要注意些什么?

  我想只要六类线缆外形保持良好,不变形,这样应该来讲水平线缆就算成功了?

应没有什么问题了吧?

 

阳光先生—回复:

✧六类布线安装操作要点

在TIA和ISO的六类规范里面,都没有列出新的安装技术操作规程,不同之处在于,因为六类布线对性能的要求非常之高,所以要求安装质量更高。

负责任的制造商都会强烈建议严格按照布线标准中规定的或者制造商提供的安装规程进行安装操作。

在布线当中最常遇见的问题就是在布线过程中线缆受到的拉力。

布线时线缆受到的拉力不能超过线缆制造商所规定的最大可承受拉力。

拉力过大会使线缆内的扭绞线对层数发生变化,严重影响线缆抗噪声(NEXT、FEXT等)的能力,从而导致线对扭绞松开,甚至可能对导体造成破坏。

再就是当把线缆从缠线轮上拉出来时,要注意防止线缆可能会扭结。

如果线缆扭结,那这个线缆就算是坏了,应被更换。

否则就算安装工程师把扭结的线拉直,那这段线缆在被测试时,线缆也会被检测出来。

即使就算通过,也会存在隐患,而随着这些隐患数量的增加,也会引起六类性能余量降到最低程度,也就会出现故障。

再一个值得注意的是线缆弯曲的半径。

在布线过程中避免线缆弯曲过大,因为这样会改变线缆内线对的层空间。

在拉力过大时,扭绞着的线对会松开,从而形成失配阻抗,使回损性能不能达标。

另外,线缆内的四个线对的层之间的关系也可能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抗噪声能力下降。

所以所有制造商都建议线缆弯曲半径不能小于所安装线缆直径的四倍。

这表示,对于典型的六类线缆来说,弯曲半径需要大于25毫米。

这类问题大都发生在配线柜部分,而这个问题大都不会被人发现,就是最细细心的安装人员也有可能发生这类问题。

因此制造商建议使用合适并且合理的理线架。

除了上面说的以外,线缆弯曲半径很制还有不同的(更严格的)约束。

一般的,在安装时最小的线缆弯曲半径是线缆直径的8倍。

实际上这意味着在后箱内允许有25毫米半径弯曲半径,而引导线缆的导管最小弯曲半径则是50毫米。

续-------------

还有值得注意的是线缆要避免束得过紧,以免压迫线缆。

这个问题主要发生在有许多束缚和捆绑线缆的场合,位于外围的线缆受到的压力比线束里面的大。

压力过大,会使线缆内的扭绞线对变形,从而影响线缆的一些性能,主要表现为回损成为主要的故障。

如有多处的束缚和捆绑,就会将回损的影响都积累起来,最后都表现在总损耗上。

在配线柜里也要特别注意这一点,因为配线柜里面的线缆较多,为了保持线缆整齐,有可能会把线缆束得太紧,还有在接插件的后面,也容易发生这类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是使用系缆钩或环。

这种装置不会压迫线缆,而且它们也很容易拆下来。

但这一方法也容易使线缆受到破坏。

每束线缆的线缆数量在布线当中也很重要。

当线缆平行铺设一段距离时,线缆束内不同线缆的线对如果具有相同的扭绞率之间会产生较大的电容耦合,使交叉串拢急剧增加。

这种现象称作外部交叉串拢,尽管至今在任何布线标准中都没有列出,或者准确定义。

降低外部交叉串拢的不良影响的最好方法是,减少平行布线的长度,随机的安装线缆束。

在线缆外皮的去除也有讲究。

在线缆端接处,在TIA或ISO布线标准中都没有说明需去除的外皮长度。

尽可能少地去除外皮,可确保线缆内的扭绞率和扭绞层数。

在IDC去除的皮外若才长。

将会影响六类布线系统的NEXT和FEXT性能。

在线缆端接处,线缆里每个线对的扭绞尽量靠近IDC。

线缆制造商计算出线对的扭绞率,若随意修改它会降低线缆性能。

尽管ISO和TIA的5E类布线标准规定了线对没有扭绞的长度范围(13MM),但这并不适用于六类。

现在我们建议最好是听从制造商的建议。

在端接处,如线对和接触导体处于错误的顺序,所以最好扭绞一下,以保证和IDC正确对准。

这样做确保了线缆里的线对扭绞率和层数,以保证尽可能优异的传输性能。

在IDC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