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国家农业园区xx农场xx公路可行性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9519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16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国家农业园区xx农场xx公路可行性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xx国家农业园区xx农场xx公路可行性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xx国家农业园区xx农场xx公路可行性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xx国家农业园区xx农场xx公路可行性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xx国家农业园区xx农场xx公路可行性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xx国家农业园区xx农场xx公路可行性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8页
xx国家农业园区xx农场xx公路可行性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8页
xx国家农业园区xx农场xx公路可行性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8页
xx国家农业园区xx农场xx公路可行性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8页
xx国家农业园区xx农场xx公路可行性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8页
xx国家农业园区xx农场xx公路可行性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8页
xx国家农业园区xx农场xx公路可行性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8页
xx国家农业园区xx农场xx公路可行性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8页
xx国家农业园区xx农场xx公路可行性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8页
xx国家农业园区xx农场xx公路可行性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8页
xx国家农业园区xx农场xx公路可行性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8页
xx国家农业园区xx农场xx公路可行性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8页
xx国家农业园区xx农场xx公路可行性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8页
xx国家农业园区xx农场xx公路可行性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8页
xx国家农业园区xx农场xx公路可行性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国家农业园区xx农场xx公路可行性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

《xx国家农业园区xx农场xx公路可行性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国家农业园区xx农场xx公路可行性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xx国家农业园区xx农场xx公路可行性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

北面是阿尔泰山,南面是昆仑山,天山横亘中部,把新疆分为南北两部分,习惯上称天山以南为南疆,天山以北为北疆,哈密、吐鲁番一带称东疆。

南疆的塔里木盆地面积53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盆地。

位于塔里木盆地中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

贯穿塔里木盆地的塔里木河长约2100公里,是中国最长的内陆河。

北疆的准噶尔盆地面积约38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盆地。

准噶尔盆地中部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面积约4.8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沙漠。

新疆湖泊众多,水域面积5505平方公里,其中博斯腾湖水域面积980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

新疆东部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4米,是中国陆地最低点。

新疆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2007年平均气温10.9摄氏度,年均天然降水量165.6毫米。

区内山脉融雪形成众多河流,绿洲分布于盆地边缘和河流流域,绿洲总面积约占全区面积的5%,具有典型的绿洲生态特点。

行政区划

新疆现有14个地、州、市,其中包括5个自治州、7个地区、2个地级市;

87个县(市),其中包括32个边境县(市)、6个民族自治县;

以及853个乡镇,其中包括43个民族乡。

2008年末总人口2130.81万人,比上年增长1.7%,其中,城镇人口844.65万人,乡村人口1286.16万人。

城镇化率为39.6%。

男性人口1083.94万人,女性人口1046.87万人,性别比为103.5。

全年出生人口33.91万人,出生率16.05‰;

死亡人口10.31万人,死亡率4.88‰。

人口自然增长率11.17‰。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新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14个师,175个农牧团场,总人口258万人。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共有47个民族成份,其中世居民族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塔吉克、锡伯、满、乌孜别克、俄罗斯、塔塔尔等13个。

经济资源

自治区始终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依靠政策、投入和科技,加快水土开发,努力提高单产,农业连年获得丰收,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

2007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37.90万公顷(2068.50万亩),比上年下降5.9%;

棉花播种面积178.26万公顷(2673.90万亩),增长7.1%;

油料播种面积17.64万公顷(264.60万亩),增长16.3%;

甜菜播种面积9.4万公顷(141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

全年粮食产量867.04万吨,比上年下降3.1%,棉花产量290万吨,增产8.4%;

油料产量40.30万吨,增产22.8%;

甜菜产量586.93万吨,增产5.7%,水果产量750.65万吨,增产29.3%,其中,园林水果411.98万吨,增产20.1%。

新疆地区幅员辽阔,石油、天然气资源蕴藏丰富,含油面积广大,在全疆166万平方千米的区域中,有可供石油、天然气勘探的沉积岩面积约90.1万平方千米,占全疆总面积的54%,占全国沉积岩面积五分之一。

其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准噶尔、塔里木和吐鲁番哈密盆地。

随着石油天然气的开发,石油化工得到较快发展,相继建成了独山子石油化工厂、克拉玛依石油化工厂、乌鲁木齐石油化工总厂等一大批大中型石油化工项目,初步形成了克拉玛依、独山子、乌鲁木齐、库尔勒、泽普等不同规模、各具特色的石油化工基地。

新疆旅游资源丰富多彩,自然景观奇特,气候生态多样,冰峰与火洲共存,瀚海与绿洲为邻,保持了粗犷自然的风貌。

著名的自然风景有天池、喀纳斯湖、博斯腾湖、赛里木湖、巴音布鲁克草原等。

新疆历史遗存众多,交河故城、高昌故城、楼兰遗址、克孜尔千佛洞等蜚声中外。

新疆素有歌舞之乡的美誉,民族风情独具特色,旅游经济发展迅速。

社会资源发展概况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经过全疆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新疆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国民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建立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国民经济体系,初步形成了以天山北坡经济带为依托,以铁路和公路干线为骨架,以区域性和地区性经济中心城区为支点,辐射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

改革开放以来,自治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国民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迅速扩大。

初步核算,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3494.42亿元,比上年增长12.2%。

人均生产总值16860元,增长9.9%,以当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2217美元/人,首次突破2000美元大关。

在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28.15亿元,增长7.0%;

第二产业增加值1620.59亿元,增长13.4%;

第三产业增加值1245.68亿元,增长13.3%。

三次产业结构为18.0∶46.4∶35.6。

工农业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目前粮食自给有余,成为西北地区调出粮食最多的省区;

棉花产量、外调量跃居全国第一位,成为全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

农业产业化、市场化、标准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订单农业面积占50%,新增无公害农产品基地50个。

工业生产增势强劲,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加在国有企业改革和技术改造力度,突出发展支柱产业,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石油、天然气、钢铁工业稳步增长,番茄、乳制品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猛。

消费品市场活跃,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

传统服务业得到提升,大型超市、连锁店、专卖店不断涌现,现代化的电子商务、物流中心、配送中心正在兴起。

汽车、住房、旅游、信息、教育等新型领域消费不断增加。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32元,增长10.9%;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03元,增长10.1%。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7.3,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2.5。

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4696元,增长13.0%。

新疆国民经济主要技术指标见表2-2。

新疆历年国民经济主指标表   表2-2

年份

人口

(万人)

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工农业产值(亿元)

总计

工业

农业

1990

1529.16

274

163

68

95

1991

1554.57

336

196

84

112

1992

1580.63

402

221

106

115

1993

1605.26

506

284

156

128

1994

1632.70

674

378

190

188

1995

1661.35

825

459

219

240

1996

1689.29

912

488

239

249

1997

1718.08

1050

583

303

280

1998

1747.35

1117

591

300

291

1999

1775.00

1169

587

318

269

2000

1849.41

1364

710

422

288

2001

1876.19

1485

738

450

2002

1905.19

1598

778

473

305

2003

1933.95

1875

984

571

413

2004

1963.11

2200

1190

745

445

2005

2010.35

2604

1456

962

494

2006

2050.00

3045

1769

1241

528

2007

2095.19

3523

2034

1405

629

2008

2130.81

4203

2482

1791

691

1991-2008年平均增长率

1.86

16.59

16.73

20.51

12.33

说明

1、资料来源《新疆统计年鉴》、《新疆统计信息网》。

2、新疆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2.2XX回族自治州

地理环境

XX州地处准噶尔盆地东南缘,是古代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新北道通往中亚、欧洲诸国的必经之路,现今是新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率先发展的天山北坡经济带的核心区域和乌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XX州成立于1954年,是以回族为自治民族的多民族聚居区,是全国仅有的两个回族自治州之一(另一个是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

XX州总面积7.39万平方公里,生活着回、汉、维吾尔、哈萨克等42个民族,总人口157万(其中兵团人口38.47万),其中,少数民族35.68万人,占23.16%;

非农业人口82.02万人,占53.24%。

行政区下辖五县二市一区,即玛纳斯县、呼图壁县、XX市、阜康市、吉木萨尔县、奇台县、木垒哈萨克自治县、XX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有两个全国少数民族乡(奇台县大泉塔塔尔族乡和木垒县大南沟乌孜别克族乡)。

州域内驻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全部和农八师部分共计24个团场及一批中央、自治区企事业单位。

XX州已经形成了以煤电煤化工、石油石化下游产品精深加工、有色金属冶炼、高新技术及制造业、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六大优势支柱产业为主体,以特变电工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为依托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体系;

以粮食、棉花、番茄、乳品等12个优势产业区、产业带、产业群为基地,166家龙头企业带动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体系;

以旅游、商贸流通、餐饮、房地产等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体系。

目前,XX州拥有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31家,其中特变电工已成为全国机电制造业的龙头和世界最大的变压器制造企业;

拥有国家级、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6家,培育了1个中国驰名商标、8个中国名牌和11个国家免检产品,占新疆的三分之二,是新疆拥有品牌产品数量最多的地州。

主要经济指标在新疆各地州及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处于靠前位置,四个县市(XX市、阜康市、玛纳斯县、呼图壁县)综合经济实力位居新疆前十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7334元,位居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首。

玛纳斯县是国家棉花基地县,奇台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县。

2006年,XX市、玛纳斯县、阜康市三个县市进入中国西部百强县市,呼图壁县成为新疆唯一的“全国奶牛百强县”。

环境优势显著

已基本形成以首府乌鲁木齐市为中心,以XX市、阜康市、五家渠市等卫星城市为骨架,以众多小城镇为基点的1小时大都市经济圈。

XX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阜康重化工工业园、准东五彩湾煤电煤化工工业园等“八大工业园区”已初具规模。

七县市全部建立政务服务办事大厅,施行“一站式”办公。

XX市创建为全国卫生城市。

XX州已与国内25个省区市和100多个地州市达成协作关系,与7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稳定的经贸往来关系,落户的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区内外上市公司达到57家。

XX州历年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表表2-3

年份

人口(万人)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84.48

17.45

93.06

66.96

103.78

138.23

112.64

195.52

114.84

238.96

117.08

325.68

119.81

396.06

122.62

481.66

125.43

585.76

平均增长速度(%)

2.22

21.55

2.2.2XX市

地理概况

XX市地貌类型大体分为南部山地、中部平原、北部沙漠三大部分,整个地势呈南高北低阶梯之势,南北高差4000多米。

境内最高峰天格尔峰,海拔4562米。

有可耕地120万亩,可利用草场819万亩,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适应各种农作物种植,全市每年播种面积60万亩,北部还有30多万亩良田有待开发;

境内有三屯河、头屯河两大水库,总库容4000多万方,地下水储量2.15亿立方米,水量供给充沛。

矿产资源有煤、石灰石、天然气、硫磺等,其中煤炭资源最为丰富,质优量大,地质蕴藏量50亿吨,天然气探明面积60平方公里。

土地资源

  有可耕地120万亩,土壤有机质含量3.32-5.51%之间,土层厚1米左右,良田60万亩,是种植小麦、玉米、油料、瓜类、棉花和园艺型等农作物的良田沃土,也是进行农业综合高产开发的首选之地。

全市有林地面积46.12万亩,其中山区林地面积21.9万亩;

天然草场1203万亩,可利用草场面积819.23万亩。

  水资源

  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年降水量183.1毫米,年日照时数2833小时,平均无霜期167天。

境内有大小冰川158条,面积60平方公里,水储总量19.88亿立方米,为XX市的天然固体水库。

全市地下水储量2.15亿立方米,地下水动储量1.2-1.5亿立方米,年均实际开采利用0.35-0.5亿立方米。

发源于天山北麓高山冰川的三屯河、头屯河两条河流自南向北贯穿全市,年径流量5.46亿立方米。

并建有三屯河水库和头屯河水库,库容分别为3500万立方米和750万立方米。

  农业资源

  XX市气候属亚欧大陆干旱气候,平均气温7.2度,年平均无霜期170天。

由于独特的光热水土条件,该市农产品资源品质较好。

番茄原料红色素占8-10毫克/百克,葡萄品质优良,含糖量达18度以上,棉花品质衣分占36-38%,小麦粗蛋白(粗纤维)含量为14%,是最适宜种植番茄、葡萄、小麦的地区之一;

生产的各类农作物种子籽粒饱满,发芽势强,“西域牌”种子为全国种子行业名牌产品;

西甜瓜品质优良,连续两次获国家农业部颁发的“金瓜奖”;

番茄酱、啤酒花出口美国、日本、荷兰、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野生资源

  境内野生动植物资源种类众多,数量丰富。

野生动物有雪豹、棕熊、羚羊、马鹿、黄牛等上百种珍禽异兽,其中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12种,二类保护动物有42种。

木本植物有云杉、落叶松、山杨、桦树、忍冬、白腊、红柳、梭梭等多种林木;

草本植物有苔草、珠芽蓼、鹅冠草、羽衣草、雀麦、羊芽、骆驼刺等;

同时还生长着雪莲、贝母、阿魏、麻黄、枸杞、苍耳等一百多种名贵药材。

  矿产资源

  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品种有煤、铁、石灰石、天然气、白矾、硫磺、砂金、菱铁矿等。

其中煤炭资源最为丰富,质优量大,地质蕴藏量50亿吨,年开采量150万吨。

石灰石约2480万吨;

天然气探明面积60平方公里。

芒硝在北部沙漠地表随处可见,具有很大开采潜力。

  旅游资源

  境内南部山区的广阔草原,茂密松林,连绵群山,奇峰怪石,加之浓郁的哈萨克民族风情,这里是休闲避署,旅游野餐、观光揽胜的理想之地。

著明的景点有:

硫磺沟、索尔巴斯陶、金涝坝、努尔加大草原、民族风情园、北沙窝旅游度假村等。

平原地区有人工建造的青格达湖旅游区,市区内有北公园、南公园、亚中广场等。

境内还有唐朝时期修建的XX古城,清朝乾隆时期修建的宁边古城及修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的清真寺,清同治元年(1862年)兴建的陕西寺,清光绪八年(1882年)兴建的兰州寺以及开辟百年之久的二六工拱北等古迹及大批出土文物。

XX市国民经济主要指标表表2-4

人口(人)

国民生产总值(万元)

55303

13484

56963

16848

58672

17691

59358

18452

60053

26239

60755

29125

61466

32125

62185

35594

62912

39581

63648

44964

64392

45818

65145

47101

65907

50492

66678

54784

67458

61852

68247

72367

68248

82498

68249

94048

68250

108155

增长速度(%)

3.21

8.5%

2.3项目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趋势

2.3.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发展趋势

(一)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大好机遇,切实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要紧紧围绕国务院32号文件和近期国务院出台的未来两年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10项重大措施,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狠抓落实,力争取得新成效。

要扎实、超前做好农林水利、交通、保障性安居工程、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生态环境等方面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全力以赴做好与国家有关部委的沟通和衔接,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力争多上、快上一批事关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

根据国家近期批复的《南疆三地州建设项目专项规划》,抓紧落实项目资金,促使项目尽快开工建设,推动南疆三地州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拓宽投融资渠道。

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的信贷支持。

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有效增强消费、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加快农村改革发展,推动现代农业取得新突破: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七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立足区情,积极推进农村改革,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稳定并长久不变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严格把握和执行土地流转政策,充分发挥农牧民在推进农牧区改革发展中的主体作用。

高度重视粮食安全,立足区内实现粮食自给有余,采取多种措施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不少于2200万亩。

进一步抓好优质棉基地建设,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单产,稳定棉花总产。

坚持把发展现代畜牧业和特色林果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使之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壮大龙头企业,不断提高农业市场化、规模化、组织化和标准化程度。

(三)深化优势资源转换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进程:

要放开眼界,审时度势,坚定不移地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以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优势资源开发利用为重点,进一步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培育一批独具特色和优势的支柱产业。

要不断扩大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优化工业内部结构,增强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后劲。

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石油天然气开采加工基地,进一步加快油气田资源勘探步伐,扩大开采规模,提高油气产量。

进一步抓好重要煤炭基地和重点矿区建设步伐,积极推进煤炭、煤电和煤化工产业发展;

加快有色金属、黑色金属、非金属等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形成一批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冶炼、加工的产业集群,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继续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引进并支持国内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参与我区优势资源转换,使大企业大集团成为自治区新型工业化快速发展强大动力。

(四)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面对当前资源环境形势,必须进一步强化全民节能环保意识,坚持开源节流并举,节约优先的方针,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农业等领域的节能减排。

要按照“管住增量、调整存量、上大压小、扶优汰劣”的原则,从规划开始,把节能环保摆到突出位置,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做到好中选优,宁缺勿滥。

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资金投入,坚持以科学技术促进节能技术改造与升级,继续淘汰落后产能和技术,提高清洁能源消耗比重,积极推行各项强制性标准,建立完善节能减排配套法规和政策措施。

认真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奖惩措施,对没有完成目标的地州和企业要限期整改。

要加快形成符合节能减排要求、反映要素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并完善能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的税收支持政策,促进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新成绩。

(五)进一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要继续把全面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要进一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贴标准,提高农村中小学生人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进一步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着力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济困医疗服务工作。

要坚持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支持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积极开展就业培训,拓宽就业渠道,增加社会就业机会。

要合理调整住房供应结构,进一步加大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投入,抑制房价过快上涨。

加快推进建立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的监管,切实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

(六)继续高度重视价格工作,保持物价基本稳定:

要密切关注价格形势,进一步完善价格调控机制,增强价格制定的透明度和市场监管力度。

加强价格监测预警,适时掌握市场价格变动,及时发现苗头性、趋势性问题,尽快研究提出针对性应对措施。

要加大投入,切实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加大粮、油、肉、蔬菜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和供应,完善储备体系,保障市场有效供给。

依法加强对市场和价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