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95269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5.PCOS患者:

其内源性LH/FSH比值偏高的内分泌特点及卵巢多发性原始卵泡的结构特性,使其对外源性Gn刺激更为敏感。

6.控制性超促排卵(COH)药物的种类、剂量和时间:

HMG或FSH应用时有较高OHSS发生率,其促发OHSS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排序为:

HMG>FSH>CC。

7.GnRH激动剂与GnRH抑制剂的应用。

8.应用HCG诱发排卵:

使用HCG诱发排卵和妊娠后支持黄体功能,由于外源性HCG及内源性HCG的双重素源,使HCG总水平增高,从而诱发重度OHSS发生率增加。

9.既往有OHSS病史者。

发病机制

OHSS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活化。

外源性或内源性的HCG均可使血液及卵泡液中的肾素原增加,导致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增加,影响血管生成,并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2.细胞因子水平异常。

促排卵可使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分泌更多的细胞因子,包括TNF-α和IL-1、2、6、8。

加之某些炎症介质的增加,如组织胺、五羟色胺。

这些细胞因子能够使毛细血管损害,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

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异常。

VEGF是异致OHSS血管通透性增加的主要因素。

4.前列腺素。

雌激素和HCG可活化花生四烯酸转变成前列腺素所需要的环氧化酶,二者共同促进前列腺素的分泌,使组织胺产生增加,从而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5.血液纤溶系统活化。

活化后可引起动脉扩张、小静脉收缩、外周血滞留、血管通透性升高。

病理生理

OHSS主要病理生理变化为卵巢增大和血管通透性增加。

卵巢增大主要表现为双侧卵巢多发性卵泡及黄体囊肿伴间质水肿。

血管通透性增加主要表现体液大量外渗并继发一系列的改变,导致水肿、胸水、腹水;

血液浓缩、有效血容量降低;

血液呈高凝状态;

肾灌注量减少、导致尿量减少甚至无尿;

同时可伴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图1.OHSS发病机制图

临床表现

OHSS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肠道不适、腹胀、呼吸困难、少尿等,患者双侧卵巢增大,严重者心肺功能降低,肝肾功能受损,胸水、腹水、甚至心包积液,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血管栓塞,甚至多脏器衰竭。

一般可将OHSS分为轻、中(发生率为3%~6%)、重三度(发生率为0.1%~2%)。

1.轻度:

症状和体征多见于注射HCG后的3~7天出现,表现为胃胀、食欲差、下腹不适、沉重感或轻微下腹痛。

B超检查卵巢增大,直径≤5cm。

2.中度:

有明显下腹胀痛,可有恶心、呕吐、口渴,偶伴腹泻,腹围增大,明显腹水,少量胸水,体重增加≥3kg。

B超检查卵巢增大,直径在5~12cm。

3.重度:

中度症状基础上出现腹水伴或不伴胸水、呼吸困难、血液浓缩,电解质紊乱,高凝状态,肝肾功能受损,体重增加≥4.5kg。

B超检查卵巢增大,直径大于12cm。

实验室检测和辅助检查

1.OHSS患者应作全血细胞分析、肝肾功能检查、水电解质测定、雌二醇水平测定等监测。

2.重度OHSS可出现肝功能不全(表现为肝细胞损害)和胆汁淤积,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红素、肌酸激酶增高,通常于1个月内恢复正常。

3.超声检查可见卵巢增大、卵泡黄素囊肿。

同时可见腹腔积液、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

4.部分患者肝活检可见肝脂肪变性,Kuffer细胞增生。

腹水属渗出液,含较高浓度的蛋白质。

诊断

1.根据患者病史和临床表现:

体重增加、腹部不适、下腹稍肿胀、恶心及呕吐等。

2.B超显示卵巢增大伴多个黄体,可见腹腔胸腔积液。

3.血细胞容积和白细胞计数升高,低钠、低蛋白血症。

重度OHSS可出现肝功能不全和胆汁淤积。

4.对怀疑为OHSS者应作全血细胞分析、肝肾功能检查、水电解质测定、体重测量、E2水平测定等。

治疗

OHSS是一种自限性疾病,若没有妊娠,其病程约14天;

未妊娠患者随着月经来潮病情好转,妊娠患者早孕期病情加重。

1.轻度OHSS在促排卵过程中不可避免,患者一般无过多不适,故无需特殊处理,多数患者可在1周内恢复,嘱咐患者多饮水,高蛋白饮食,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以防止增大的卵巢发生扭转和囊内出血,指导患者自我监护。

2.中度OHSS可在门诊观察休息,治疗以休息和补液为主,嘱患者多饮水。

同时每日检测体重与24h尿量,尿量不应少于1000ml/d,维持在2000ml/d以上最佳。

病情完全缓解要到下次月经后,当红细胞压积达到0.45时应住院治疗。

妊娠后OHSS病程较长、病情较严重,可持续达2~3个月。

3.重度OHSS者应立即入院治疗。

(1)严密监测:

每天记录体重、腹围及24h出入水量,每日或隔日检测血常规、红细胞压积、凝血状态、尿渗透压;

每周检测电解质、肝肾功能。

B超监测卵巢大小、形态及胸腹水变化情况,以了解治疗效果。

(2)支持治疗:

给予高蛋白饮食,鼓励饮水,卧床休息。

纠正血容量和血液浓缩是治疗OHSS的关健,晶体补液不能维持体液平衡时,应选用白蛋白(50%)或其它血浆成分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阻止血管内液体外漏。

可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扩容治疗及改善微循环,提高肾脏血供灌注。

根据病情每日输入低右旋糖酐500~1000ml,进食少的患者适当补充5%GS,白蛋白每日50~100ml静滴。

少尿时可加用小剂量多巴胺40mg/d静滴,用以扩张肾静脉和增加肾血流量,而不影响血压和心率。

(3)穿刺引流胸腹水:

腹胀明显(超声下腹水>5cm)可在超声指导下行腹穿或胸穿引流,以缓解腹胀、改善呼吸、增加尿量、降低血尿素氮水平,其作用明显优于输液治疗。

一次引流一般为1000~2000ml。

(4)OHSS血栓形成并不多见,有异常表现时,应鼓励病人活动下肢,必要时使用肝素(5000IU/bid)预防。

(5)应警惕卵巢蒂扭转、卵巢黄体血肿破裂,如有这方面的征兆,应及时行剖腹探查术。

(6)对严重少尿、无尿、高氮质血症、急性肾功能衰竭、严重胸水、腹水、电解质紊乱者可行血液透析。

慎用利尿剂,由于OHSS的少尿主要因肾灌注量不足引起,如在血容量末纠正前使用利尿剂,反而加重血液浓缩,导致血栓形成。

4.对于妊娠合并OHSS处理:

(1)黄体支持处理,避免使用HCG。

(2)多胎妊娠必要时应及时减胎。

(3)妊娠加重OHSS症状,且病程延长,对极严重的OHSS患者,经上述积极治疗仍不能缓解症状和恢复重要器官的功能时,应采用人工流产终止妊娠。

OHSS的并发症

1.血管并发症:

重度OHSS患者尤其需要警惕血栓形成,应鼓励患者翻身、活动四肢、按摩双腿、服用肠溶阿司匹林片等措施预防,严重者需要抗凝治疗。

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包括:

抗凝、溶栓、终止妊娠等。

2.肝功能异常:

25%~40%的OHSS患者有肝功能异常,并可持续2个月以上。

对重症OHSS患者应注意监测肝功能,一旦发现肝功能异常,注意护肝治疗,以防止发生肝功能衰竭。

3.呼吸道并发症:

呼吸困难和呼吸急促是最常见的呼吸道临床表现。

应行动脉血气监测、穿刺引流胸水、保持气道通畅、辅助通气、持续吸氧,以及给予糖皮质激素减少毛细血管渗出,减轻肺水肿,改善呼吸功能,同时注意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4.肾功能障碍:

严重OHSS伴少尿者,可在补充血容量的前提下,可静脉给予多巴胺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

若在血容量未纠正前使用利尿剂,反而加重血液浓缩,引起血栓形成,故慎用或禁用利尿剂。

一旦发生肾功能衰竭,应尽早行血液透析治疗。

5.卵巢扭转:

正常大小的卵巢发生扭转罕见,OHSS患者卵巢体积增大,重量增加,扭转风险增加。

卵巢扭转轻度患者可改变体位,待卵巢自然复位。

重度患者首选手术治疗。

预防

准确的预测和积极的预防对避免OHSS的发生非常重要,目前预防措施主要包括及时识别危险因素,应用个体化促排卵方案,严密监护卵巢的反应性,及时调整Gn用量。

1.排卵障碍诱发排卵时,首选克罗米芬,克罗米芬抵抗才使用促性腺激素。

2.控制性超排卵(COH)时注意识别高危人群,如年龄较轻、体形瘦小、有PCOS表现的患者。

对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当减少Gn的初始用量,在促排卵治疗中增加剂量需要小心谨慎。

3.PCOS是OHSS的高危因素。

PCOS患者卵泡过多、激素水平高、反应敏感,最容易发生OHSS。

重度OHSS者在使用HCG前的卵巢体积显著大于无OHSS者,卵泡超声评分法可预测OHSS的发生。

评分方法为:

卵泡平均直径5~8mm为1分;

卵泡平均直径9~12mm为1.5分;

卵泡平均直径13~16mm为2分;

卵泡平均直径≥17mm为3分。

累计双侧卵巢卵泡总分,总分<25分者不发生OHSS,总分>30分均发生OHSS。

4.加强监测:

重视患者的主诉和体征,在促排卵过程中严密监测卵泡发育情况、卵巢大小和血E2水平,根据监测结果综合判断,调整HMG用量,尤其是控制黄体期HCG用量,严重者应放弃该周期。

5.使用短效GnRH-a预防OHSS:

在没有降调节或用GnRH抑制剂抑制内源性LH的周期,可利用GnRH激动剂「点火效应」(flareup)产生内源性LH达到促排卵目的。

由于LH的作用持续时间较HCG短,其注射可以减少黄体期卵巢的刺激反应。

6.大剂量孕酮肌肉注射:

诱发排卵过程中出现OHSS高危征象时,不用HCG支持黄体功能,每天肌注黄体酮200mg,可起到预防OHSS的作用,尤其是当E2>2500pg/mL,卵泡数>15个时更应如此。

7.使用GnRHa/Gn诱发排卵方案时,若出现OHSS征象,则应立即停用Gn,并继续给予GnRHa,抑制垂体分泌FSH和LH,以加速卵泡萎缩,当垂体完全抑制后,再给予Gn进行重新诱发排卵,但应适当减少Gn用量。

8.若可能出现OHSS时,应放弃注射HCG,并穿刺抽吸所有卵泡,取消该周期的治疗,可有效地防止OHSS发生。

9.全胚胎冷冻:

在IVF-ET周期出现OHSS时,可将胚胎冷冻保存暂不移植,待以后自然周期再移植。

但需注意由于HCG作用时间达6天及体内高水平E2的情况,早期OHSS仍有可能发生。

10.白蛋白的应用:

对OHSS高危患者,于采卵日静脉注射人白蛋白改善低蛋白血症,阻止血管内液体外漏,可以预防早期的重度OHSS发生,但其作用仍不被所有学者认同,白蛋白的应用也有争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