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指南Word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95313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指南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指南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指南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指南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指南Word格式.doc

《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指南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指南Word格式.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指南Word格式.doc

有证据表明,男女之间的AMI发病机制有所不同,这与冠心病发病的性别差异相关。

其主要差异在于斑块的特征(破裂或侵蚀)以及冠脉痉挛(CAS)和自发性冠脉夹层。

病理结果显示,在AMI人群中,男性更加倾向于发生斑块破裂,而女性更加容易发生斑块侵蚀。

冠脉痉挛的常见症状为休息时反复胸痛和短暂的ST段抬高,但少见引发急性心梗。

其原因亦是多因素的,包括迷走神经因素、血管平滑肌高反应性、内皮细胞功能失调和自主神经系统失衡。

吸烟是急性冠脉综合征主要的危险因素,也可由自主神经活动变化、吸食可卡因、服用麻黄碱和其他药物诱发。

相比男性,女性冠脉痉挛患者通常年龄较大,较少吸烟且少有明显的阻塞性冠心病。

自发性冠脉夹层是急性心梗极其罕见的病因,但多发生于女性,所以如果年轻女性有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但无典型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则应高度怀疑该病因。

临床表现

越来越多证据显示,ACS患者的临床表现存在性别差异。

尽管大多数AMI患者都会出现典型的胸痛或胸部不适症状,但女性常表现为不典型胸痛和心绞痛样症状如呼吸困难、虚弱、疲劳和消化不良(如下表所示)。

了解临床表现的性别差异有助于及时鉴别缺血症状、准确分诊以及更好的检查与治疗,否则或可导致女性患者被误诊、耽误血运重建的最佳时间并增加AMI死亡率。

另外,有研究显示AMI发病后,女性就医普遍比男性慢,可能是缺乏危险意识、较为被动、错误理解病因和自我护理能力低的缘故。

治疗

尽管治疗可以降低死亡率,但AMI发病期间女性还是经常得不到合理治疗。

在溶栓治疗或PCI方面女性的预后虽然比男性差,但其中影响因素较多。

1.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血运重建

1)溶栓治疗

无论性别和年龄的差异,发病早期及时溶栓都可以降低死亡率。

最新指南指出,如果患者就诊的医院没有能力行PCI或者预测患者入院后无法在发病后120min黄金时间内及时行PCI,且患者无溶栓禁忌证,推荐使用溶栓治疗。

但指南中并没有进一步指出性别差异的推荐治疗方案。

有研究发现,或许是女性基础状态比较差的缘故(包括年龄和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衰的发病率),女性溶栓后死亡率和患病率明显比男性高。

另外,女性更容易发生非致死性的并发症,如休克、心衰、再梗死、反复缺血、出血和卒中。

尽管临床预后有性别差异,但溶栓效果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性别差异。

由于女性的出血风险较高(尤其是中度和重度出血),而且又较多的相对禁忌证(老龄、高血压和体格较小),使得内科医生不太愿意对女性患者使用溶栓治疗。

另外,即使是经期的女性,溶栓治疗所带来的严重出血和非经期女性的比例差异并不明显。

总的来说,溶栓治疗还是利大于弊,可有效减少发病后12小时内的死亡率和患病率。

另外,针对没有禁忌证且预测患者入院后无法在发病后120min黄金时间内及时行PCI,纤维蛋白溶解对STEMI患者的治疗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2)急诊PCI

鉴于女性有较多的溶栓禁忌证,所以优先选择急诊PCI。

血管成形术消除了颅内出血的风险,也是女性生存率的独立预测因素。

有研究发现,急诊PCI有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但女性的院内死亡风险高于男性。

而且新型支架的出现也改变了早期支架对女性的负面影响,减少了死亡和心梗以及靶血管血运重建的风险。

3)冠脉搭桥手术

尽管紧急导管造影发现50%的STEMI患者可见多血管疾病,但很少在AMI期间紧急行冠脉搭桥治疗(CABG)。

一般是哪条血管堵了就行PCI通哪条血管,等血运通畅了,再考虑是否进一步行冠脉搭桥治疗。

有研究显示,行CABG治疗的女性大多为年纪较大且病情较重。

2.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血运重建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女性患者的并发症比男性多,包括出血、心衰、休克、肾衰竭、再梗死、卒中和再入院。

研究结果也显示,介入治疗对NSTEMI患者治疗有益,早期且及时的介入治疗可有效降低死亡率和心梗发病率。

最新的ACC/AHA指南推荐,对于孕妇,如果发生威胁生命的并发症而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可以使用心肌血运重建治疗(IIa,C)。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女性患者接受搭桥手术后比男性容易发生术后并发症,如需要血管加压素、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呼吸机支持、透析和输血,但死亡、心肌梗死或卒中的长期风险并无性别差异。

3.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目的是减少患病率和死亡率,预防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

梗死后的核心治疗方案包括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ACEI、ARB和他汀类药物。

大量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已证实这些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也逐渐发现了其中的性别差异。

2014年ACC/AHANSTEMI指南推荐NSTEMI女性患者发生急性心梗治疗或者二级预防MI都可以使用和男性一样的药物治疗。

但同时也指出,需充分考虑女性的高出血风险,谨慎使用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

尽管指南推荐如此,但对于非阻塞性冠脉疾病和MI的女性患者,医师较少开药进行心梗的二级预防,这无疑增加了再入院率、再梗死率和死亡率。

对于绝经后女性AMI患者,不建议发病后使用激素治疗(雌孕激素)进行二级预防。

如果发病时正在服用激素,也需停止。

如果因某些原因,女性患者仍坚持激素治疗,则需要权衡好利弊,但要意识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很大。

另外,抗氧化维生素(包括维生素E、C和β胡萝卜素)和叶酸(包括B6和B12)都不应该被用于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治疗,因为这些在临床试验中并没有发现获益。

4.非药物治疗

1)心脏康复治疗(CR)

目前国际公认心脏康复治疗是AMI后护理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减少患病率和死亡率。

但基于过去三十年的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有心脏康复治疗需要的女性并没有接受CR治疗,而且现行的女性心脏康复也大多照搬男性患者的治疗准则。

相比门诊随访模式,以家庭为基础的CR模式或许是更加有效而又可行的办法。

2)性健康咨询

相比男性,女性AMI后性功能失调问题并没有得到过多的关注,能得到性健康和性生活方面的合适的指导更是少之又少。

有研究显示,仅有12%的年轻女性患者会在AMI后一个月跟医师提及性生活问题。

AMI康复期的女性患者急需一些有效的建议,包括处理阴道干涩、性欲低下、性高潮障碍或药物不良反应等。

心理因素,包括恐惧、焦虑和抑郁,也可对性生活的恢复造成负面影响。

有必要开展面对面的性咨询,帮助女性患者及其伴侣调整性生活问题。

AMI后并发症

尽管MI的治疗成功率男女无差别,但心梗后女性的并发症却多于男性。

AMI后女性患者更可能发生出血并发症,出血常继发于药物治疗或介入治疗。

机械性并发症、心源性休克和心衰也更常见于女性,但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病率无性别差异。

除了以往认识到的预后相关的风险因素,心理风险因素对MI后女性患者预后的影响也逐渐引起重视。

总结

自从2000年以来,由于女性在冠脉疾病方面的特别之处得到重视和医学的进步,死亡率已经大幅度下降,但仍没有到放松警惕的时候。

本文以AMI为背景回顾了性别差异对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面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改善治疗,有必要提升女性本身对这些建议的依从性。

最后,呼吁开展多学科的研究,制定更加合适的二级预防护理模式,使女性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改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