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JDE系统EDI数据接口的实施硕士学位论文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95467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345.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OracleJDE系统EDI数据接口的实施硕士学位论文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OracleJDE系统EDI数据接口的实施硕士学位论文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OracleJDE系统EDI数据接口的实施硕士学位论文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OracleJDE系统EDI数据接口的实施硕士学位论文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OracleJDE系统EDI数据接口的实施硕士学位论文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OracleJDE系统EDI数据接口的实施硕士学位论文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2页
OracleJDE系统EDI数据接口的实施硕士学位论文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2页
OracleJDE系统EDI数据接口的实施硕士学位论文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2页
OracleJDE系统EDI数据接口的实施硕士学位论文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2页
OracleJDE系统EDI数据接口的实施硕士学位论文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2页
OracleJDE系统EDI数据接口的实施硕士学位论文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2页
OracleJDE系统EDI数据接口的实施硕士学位论文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2页
OracleJDE系统EDI数据接口的实施硕士学位论文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2页
OracleJDE系统EDI数据接口的实施硕士学位论文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2页
OracleJDE系统EDI数据接口的实施硕士学位论文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2页
OracleJDE系统EDI数据接口的实施硕士学位论文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2页
OracleJDE系统EDI数据接口的实施硕士学位论文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2页
OracleJDE系统EDI数据接口的实施硕士学位论文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2页
OracleJDE系统EDI数据接口的实施硕士学位论文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2页
OracleJDE系统EDI数据接口的实施硕士学位论文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2页
亲,该文档总共7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OracleJDE系统EDI数据接口的实施硕士学位论文Word格式.docx

《OracleJDE系统EDI数据接口的实施硕士学位论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OracleJDE系统EDI数据接口的实施硕士学位论文Word格式.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OracleJDE系统EDI数据接口的实施硕士学位论文Word格式.docx

1.3论文组织结构2

1.4本章小结2

第2章JDEEDI基本原理与技术3

2.1JDEEDI数据接口概述3

2.1.1EDI的概念4

2.1.2EDI的产生和发展4

2.1.3EDI的效益5

2.2EDI原理概述6

2.2.1EDI标准6

2.2.2EDI通信网络环境和安全8

2.2.3EDI的软硬件说明9

2.3本章小结10

第3章EDI在OracleJDE中的实施11

3.1JDE中EDI的概述11

3.1.1JDEEDI对单据的处理11

3.1.2JDEE19.0版本目前支持的EDI单据类型12

3.1.3JDEEDI程序和数据表命名规则14

3.2设置JDEEDI的数据接口15

3.2.1设置客户开票指令15

3.2.2设置容差规则16

3.3处理JDEEDI文档17

3.3.1接收EDI标准业务文档的处理17

3.3.2发送EDI标准业务文档的处理19

3.3.3清空EDI接口表数据20

3.4运行状态查询/修订程序22

3.5本章小结23

第4章JDEEDI销售单业务记录出入站的处理24

4.1前言24

4.2JDEEDI销售单业务记录出入站的处理24

4.2.1接收询价单(840/REQOTE)的处理25

4.2.2接收客户定单(850/ORDERS)的处理27

4.2.3接收客户定单变更(860/ORDCHG)30

4.2.4接收收货确认单(861/RECADV)的处理31

4.2.5发送答复报价单(843/QUOTES)的处理32

4.2.6发送采购确认单(855/ORDRSP)的处理32

4.2.7发送采购单变更确认单(865/ORDRSP)的处理33

4.2.8发送发运通知单(856/DESADV)的处理33

4.2.9发送发票(810/INVOIC)的处理33

4.3本章小结34

第5章数据接口实施实例介绍35

5.1上海东冠数据接口项目说明35

5.2数据接口项目中间表的设计36

5.3东冠接口项目实例演示39

5.3.1菜单介绍39

5.3.2WMS生产完工出入库记录查询程序P564801A39

5.3.3WMS生产完工记录批量导入批程序R564801A41

5.3.4JDE生产完工记录在程序表中的生成42

5.4东冠接口项目实施效果说明42

5.4.1生产完工入库接口开发的业务需求42

5.4.2接口项目如何满足需求介绍43

5.5本章小结43

第6章总结和展望44

6.1总结44

6.2展望44

参考文献45

作者简历47

致谢48

图目录

图3.1JDEEDI处理流程图12

图3.2客户开票指令设置图15

图3.3EDI业务记录交叉参考设置屏幕图16

图3.4设置容差规则图17

图3.5平面文件交叉参考处理图18

图3.6清除接口表数据图21

图3.7状态查询/修改程序界面图23

图4.1EDI模块销售单业务记录处理菜单图25

图5.1项目接口设计流程图35

图5.2JDEEDI入站文档处理流程图35

图5.3项目WMS接口的JDE系统处理程序菜单图39

图5.4生产完工出入库记录查询程序版本信息图40

图5.5WMS生产完工出入库记录查询界面图40

图5.6处理状态码说明图41

图5.7调整情况码说明图41

图5.8生产完工记录批量导入批程序版本信息图42

图5.9JDE生产完工记录在程序表查询界面图42

图5.10状态查询/修改界面图43

表目录

表2.1两种贸易方式的操作比较说明表5

表2.2EDI的语法结构与自然语言相比有某种相类似的关联表7

表3.1JDEE19.0版本目前支持的EDI单据类型列表13

表3.2JDEEDI数据表命名规则表14

表3.3EDI入站表的命名规则表14

表3.4EDI出站表的命名规则表14

表3.5清除程序与相对应的接口表列表21

表4.1运行接收询价单“入站编辑/更新”程序用到的EDI入站接口表26

表4.2运行接收询价单“入站编辑/更新”程序用到的应用程序表27

表4.3运行接收客户定单“入站编辑/更新”程序用到的接口表29

表4.4运行接收客户定单“入站编辑/更新”程序用到的应用程序表30

表4.5运行接收客户定单变更单“入站编辑/更新”程序用到的接口表31

表4.6运行接收收货确认单“入站编辑/更新”程序用到的入站接口表32

表4.7运行接收收货确认单“入站编辑/更新”程序用到的EDI接口表32

表5.1“生产领退料的中间表”的字段设计表36

表5.2“生产完工入库”的中间表字段设计表38

第1章绪论

1.1课题来源

现阶段以及未来一段较长的时间里,我国经济的将处于高速发展以及明显的转型时期。

尽管JDE的ERP系统经历了30多年的实际应用检验,随之也经过30多年的经验积累和不断的更新,在功能及设计上已经日趋强大与成熟[1]。

但由于不同企业生产工艺流程的复杂性和不同企业因地区性造成的差异存在不同的需求,因此,企业所有的功能需求是无法通过一套ERP软件就能完全解决需求的。

此外,企业经过多年的实践操作及经验积累,本身已经开发了针对某模块的非常成熟的系统软件。

如果ERP系统想将这些独立单个模块运行的软件进行生硬的集成亦无法达到一套高效的系统[2]。

而企业实施ERP软件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一套ERP软件能把企业内部本来分散于各个部门的信息数据集成到该ERP系统,供相关的其它部门共享。

这对于实施JDE作为其ERP软件系统的企业来说,如何把在各个独立模块系统上的信息数据导入到JDE系统,实施信息的共享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因此,为弥补存在的缺陷,提高生产效益,提出了系统接口技术的要求。

1.2拟解决的问题

OracleJDE系统拥有EDI处理功能,在大多数子模块中也拥有数据接口,以方便用户把系统外的数据传入JDE系统,或者把JDE系统内部的数据导出系统之外。

本文将结合上海某使用JDEEnterpriseOne(E1)作为其ERP软件的制造公司,为了实现其自主开发的WMS(仓库管理系统)与JDE系统之间实现数据交换的能力,进行的一个“WMS接口的实施项目”为背景,说明OracleJDEERPE1系统数据接口的实施应用。

同时,也介绍JDE系统是如何实现EDI功能。

笔者作为项目实施的一名应用顾问助理,重点工作在于确定客户需求,让客户明确进行数据接口开发的想要获得的功能,修正客户不合理的需求,从而避免项目的实效性不高的问题;

同时利用自身对业务和JDE系统的了解,对客户的需求提出优化意见。

在涉及对系统进行的相关开发,具体工作会由开发人员完成,笔者只是将开发的需求和目的告诉开发人员,故涉及开发方面的内容将较少,但为了保持本文的完整性,笔者也将尽己所能的将相关开发内容也写入论文中。

1.3论文组织结构

本文首先在第二章详细介绍了JDEEDI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情况,为本文后面的进一步研究深入打下铺垫。

接着在第三章详细地介绍JDE这套ERP软件在应用EDI方面的基本情况,主要内容在于介绍处理各种入站或出站EDI文档的流程。

然后在第四章举例介绍了JDE系统EDI模块中是如何实现销售单业务记录出入站的处理情况。

最后,在第五章再引用实际数据交换实现的实际项目例子来说明该如何实现不同系统的数据集成和共享,及其效果演示。

1.4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介绍了论文的来源、论文拟解决的问题和论文的组织结构。

论文来源于笔者实际参加的一个项目,而这个问题的解决对以后相关类似项目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实践作用明显。

第2章JDEEDI基本原理与技术

2.1JDEEDI数据接口概述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同时全球贸易快速增长,在全球化经济相互依存和竞争日益强化的形势下,EDI技术一经出现就显示处理了强大的生命力,许多国家纷纷采用这项由电子计算机及通讯网络来处理业务文件的技术。

如今,EDI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具有战略意义和巨大商业价值的贸易手段。

JDE的EDI数据接口,作为一个位于JDEERP系统数据和转换软件之间的接口,是数据进入和输出系统应用程序的集结待命区域(stagingarea)[1]。

JDE的接口除了能实现EDI数据交换的作用外,还能实现整体互用性功能,和满足需要相关文件的电子商务的业务要求。

本文中举例研究的项目,就是使用接口带来的整体互用性能力来实现JDE系统与外部WMS系统的数据交换。

EDI从20实际60年代某开始出现,到20世纪90年随着Internet技术的不断成熟而不断发展,出现了InternetEDI,使EDI从专用网发展到了互联网,降低了应用EDI的成本,满足了中小企业对EDI的需求[2]。

JDE系统有一个专门的“EDI处理”模块,但你也可以不用专门上线该模块也能实现利用EDI功能交换数据,因为在相关的其它模块中(例如销售,采购)有涉及该模块的EDI处理设置。

这不仅能简化系统的复杂性,也能增强其针对性。

EDI具有高速、精确、远程和巨量的技术性能,因此EDI的兴起标志着一场全新的、全球性的商业革命的开始。

数据接口能实现两个系统间的数据交换,在企业系统多元化的趋势下也是前途光明。

JDEEDI数据接口能给企业带来的好处有:

缩短履行(完成)周期

减少错误

通过减少人工输入来增加信息的完整性

减少人工操作文档的文书工作

增加市场竞争力

改进货物或服务的交付

减少支付和生成发票时间

减少收款时间

2.1.1EDI的概念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EDI描述成“将贸易(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按照一个共认的标准变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信息数据格式,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输”[3]。

而JDE系统对EDI的定义则是“EDIisthepaperless,computertocomputerexchangeofbusinesstransactions,suchaspurchaseordersandinvoices,inastandardformatwithstandardcontent.Assuch,itisanimportantpartofanelectroniccommercestrategy.[4]”JDE系统认为EDI能实现无纸化的,从计算机到计算机商业交易记录的交换,例如采购单和发票等单据的交换,它使用由标准元素组成的标准格式来实现交换。

EDI是实现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EDI是BtoB(BusinesstoBusiness)交易的关键组成部分。

当计算机使用EDI交换数据时,数据被转换成EDI标准格式,从而能被其它使用相同EDI标准的计算机系统所识别。

使用EDI的公司拥有自己的转换软件,把来自EDI标准格式文件转换成为公司计算机能识别的数据格式。

2.1.2EDI的产生和发展

EDI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末期,当时的美国和欧洲几乎同时提出EDI的概念。

1968年美国的运输业的许多公司联合成立了一个运输数据协调委员会TDCC(TransportationDataCoordinatingCommittee)研究开发电子通讯标准的可行性,他们的方案形成了当今EDI的基础。

早期的EDI只是两个商业贸易伙伴之间的依靠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直接通信来传递具有特定内容的商业文件。

20世纪70年代初期,随着数字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它大大加快了EDI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EDI进行商业贸易,一些行业性的工作小组开始致力于发展行业性数据交换标准,并建立了行业性EDI系统。

到了20世纪70年代后期,影响EDI发展的关键因素—EDI标准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决。

美国国家标准研究院/信息标准委员会(AmericanNationalStandardsInstitute/AccreditedStandardsCommittee)形成了ANSIASCX12标准,它实现了跨行业EDI系统的发展。

80年代EDI标准的国际化又使EDI的应用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

1985年,由欧洲和北美20多个国家参与开发的一种新的国际标准—EDIFACT(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ForAdministration,CommerceandTransport),在联合国的支持下成为国际标准,称为UN/EDIFACT标准体系。

我国已决定采用UN/EDIFACT标准,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国家标准,发展自己的子集。

时至今日,EDI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技术。

正如英国的EDI专家说明的那样:

“以现有的信息技术水平,实现EDI已经不是技术问题,而仅仅是一个商业问题”[3]。

2.1.3EDI的效益

在国际间贸易等领域中采用EDI,对传统贸易方式发起了强有力的挑战。

两种贸易方式的区别比较,如表2.1所示。

EDI具有快速、精确、远程、巨量和减少成本的技术性能,这些都是企业所追求的目标。

EDI不仅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也能带来间接的战略效益。

表2.1两种贸易方式的操作比较说明表

步骤

传统贸易方式

EDI贸易方式

1

买方准备一份请购单

2

获得批准或授权

3

输入请购单数据

4

打印采购订单

×

5

邮寄采购单给卖方

6

卖方接收采购订单

7

进行订货登记

8

卖方打印装箱单或订单

9

卖方货物装运给买方

10

打印发票给买方

11

将发票寄给买方

12

买方收到货物

13

买方收到发票

14

买方登记所收货物存货科目

15

买方将发票输入应付款系统

16

买方生成支票

17

买方将支票寄给卖方

18

卖方收到支票

19

登记应收款账户冲账

在传统国际贸易中,贸易额上升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纸质贸易单据、文件数量的激增。

据美国森林及纸张协会曾经的统计显示:

年国民生成总值每增加10亿美元,用纸量就会增加8万吨[3]。

EDI实现了“无纸化”贸易,大幅度地节省了纸张、打印、存储及邮寄的费用,同时也会避免纸面贸易文件数据重复录入带来的浪费人力、降低效率、出错率高的问题。

据香港专家统计,实施EDI的直接经济效益是:

商业文件传递速度提高81%,文件成本降低44%,有差错造成的商业损失减少40%,文件处理成本降低38%[5]。

EDI能带来的间接效益是巨大的。

例如使用EDI能提高客户服务水平、优化与贸易伙伴组成的供应链。

在一个不再依赖于价格竞争,逐渐以客户服务为竞争核心的现代经济中,EDI能对客户的需求快速做出反应,提高了办事效率,改善对客户服务的手段,对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是巨大的。

同时,21世纪的经济竞争不再仅仅是一个企业与另一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往往是以一个企业为核心组成的整条供应链与另一个核心企业组成的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不难想象一条内部实现EDI业务处理的供应链,其贸易的效率,贸易的循环,信息数据流的流通都将大大优于使用传统贸易方式的供应链。

使用EDI将帮助企业成为一条腾飞的巨龙,而坚持传统的贸易方式将使企业成为“恐龙”而被残酷的市场竞争环境淘汰。

2.2EDI原理概述

EDI包括三个要素:

数据标准化;

EDI软件(应用系统)及硬件;

通信网络。

2.2.1EDI标准

数据标准化是实现EDI的前提和基础,是EDI三个要素中限制EDI发展最显著,作用最核心的要素。

毫不夸张的说,没有EDI的标准化,就没有今天EDI的蓬勃发展,而EDI标准的发展也带动了EDI的应用进入更高的阶段。

目前,世界上使用的EDI标准主要分成三种情况:

[6]

UN/EDIFACT—由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指定的一套EDI标准,得到联合国的支持,成为国际标准。

EDIFACT成为统一的EDI标准已是大势所趋。

ANSIX.12—由美国国家标准化协会成立的X.12鉴定标准委员会指定的一套流行于北美和部分气体国家的EDI标准。

由于在国际贸易中,对统一EDI国际标准的愿望强烈,所以在EDIFACT被ISO接受成为国际标准后,1992年11月美国ANSIX.12鉴定委员会投票决定,1997年美国将全部采用EDIFACT来代替现有的X.12标准。

但由于历史遗留的原因,ANSIX.12标准还在北美继续使用。

其它EDI标准—由区域性组织或国家制定的其它EDI标准,在小范围内使用。

由于JDE这套ERP软件是由美国一家公司开发的,所以JDE不仅仅支持EDIFACT标准,同时也支持ANSIX.12标准。

2.2.1.1UN/EDIFACT标准介绍

EDIFACT采用的是一种结构化的数据格式方式,因此它在描述信息时是以一种层次隶属的关系将标准化的数据元以不同的组合而形成一个一个的标准报文[4]。

EDI的语法结构与自然语言相比有某种相类似的关联,如表2.2所示。

表2.2EDI的语法结构与自然语言相比有某种相类似的关联表

EDI语言:

自然语言:

EDI标准

语言

语法规则(syntaxrule)

语法

报文(messages/transactionsets)

单证文件

数据段(segments)

句子

数据元(dataelements)

代码(codes)

简称缩写

UN/EDIFACT由一系列涉及数据交换的标准、指南和规则、目录和标准报文组成,主要可分为以下两类[5]:

指南和规则:

EDIFACT应用级语法规则(ISO9735)

EDIFACT语法规则实施指南

EDIFACT报文设计规则和指南

目录:

EDIFACT数据元目录

EDIFACT复合数据元目录

EDIFACT段目录

EDIFACT代码表

EDIFACT标准报文目录

2.2.2EDI通信网络环境和安全

EDI的通信方式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

点到点、专用系统方式、增值网(VAN)方式、公共开放的EDI(基于Internet)系统方式[7]。

目前常用的是增值网方式和公共开放EDI系统方式。

随着Internet的广泛应用,基于Internet的公共开放EDI通信方式以其覆盖范围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