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国浪漫主义文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5501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6.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英国浪漫主义文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浅谈英国浪漫主义文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浅谈英国浪漫主义文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浅谈英国浪漫主义文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浅谈英国浪漫主义文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浅谈英国浪漫主义文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浅谈英国浪漫主义文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浅谈英国浪漫主义文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浅谈英国浪漫主义文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浅谈英国浪漫主义文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浅谈英国浪漫主义文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浅谈英国浪漫主义文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浅谈英国浪漫主义文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浅谈英国浪漫主义文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浅谈英国浪漫主义文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浅谈英国浪漫主义文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浅谈英国浪漫主义文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浅谈英国浪漫主义文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英国浪漫主义文学.docx

《浅谈英国浪漫主义文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英国浪漫主义文学.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英国浪漫主义文学.docx

浅谈英国浪漫主义文学

《浅谈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刘金龙,

浪漫主义起源于中世纪法语中的Romance(意思是“传奇”或“小说”)一词,“罗曼蒂克”一词也由此音译而来。

浪漫主义宗旨与“理”相对立,主要特征注重个人感情的表达,形式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

作为创作方法和风格,浪漫主义在表现形式上,强调主观与主体性,侧重表现理想世界,把情感和想象提到创作的首位,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超越现实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理想中的形象。

而以浪漫主义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浪漫主义文学也因此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文学历史的长河中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浪漫主义思潮发展得最完备,最规范,最有成就的当推英国。

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与其他国家相比,有其无可比拟的光彩和风韵,以独特性、多样性和活力性为特征的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对于世界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和进步真可谓是功不可没。

近代的文学家,历史学家和学者都热衷于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研究和探索,对其发展和起源以及特点做了相当完善的了解。

一.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和起源

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开始于18世纪中后期,是由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欧洲的社会政治状况决定的。

同时18世纪英国的伤感主义文学、哥特式小说以及德国狂飙突进文学,都推崇主观情感,为浪漫主义文学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而康德哲学的“唯心主义哲学”,费希德的“唯我论”赞扬了人的主观作用,也为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观色彩和个人主义奠定了哲学基础。

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在发展历程中出现过两次高潮。

第一次是在1805年左右,这一时期是英国的湖畔派诗人创作的高峰期,最重要的代表是华兹华斯,威廉·华兹华斯是英国19世纪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仅次于莎士比亚和弥尔顿,在所有浪漫主义诗人当中,其诗歌的哲理沉思色彩是最浓重的。

他在1802年诗集再版时写的序中对诗歌作出了著名定义:

“好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溢”。

第二次高潮则从诗人拜伦开始,他的作品在1815年至1825年间风靡欧洲,雪莱和济慈紧随其后。

拜伦、雪莱以及济滋是继“湖畔派”诗人之后英国的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但他们和“湖畔派”的思想倾向则是截然相反的,他们虽也主张抒情主义、理想主义,但他们所表现的不是消极颓废之情而是积极向前的、反抗暴力的革命之情。

他们的理想不是返回自然,返回中世纪,而是要创造一个人人平等、没有暴政的新世界。

1848年以后,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基本结束,但是浪漫主义思潮却并没有销声匿迹,一直持续发展到今天。

英国的浪漫主义源远流长,犹如小河流水,潺潺不断,历时达一百五十年之久。

对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作出杰出贡献的主要代麦是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与之相对立的,就是以拜伦,雪莱、济慈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者。

二、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

英国人向来以固守传统、含蓄深沉、坚忍不拔、孤僻甚至固执的民族性格闻名全世界,然而英国人的天性中又有一种“多愁善感性”,对艺术和自然具有特殊的感悟力。

这似乎又培养了他们惯好独处、喜欢乡间和酷爱大自然的天性。

故西方浪漫主义以大自然为背景、注重想象、注重夸张变形、情景交融的方式与风格也自然成了他们的主要借鉴对象。

作为一种有着特殊历史背景和特定哲学思想基础的文学思潮,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主观精神、个人主义和批判意识。

三、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

第一,偏重表现作家的主观世界,不喜欢如实地描写现实生活,用客观实际或实践来束缚自己的思想,把情感和想象提到首位。

第二,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方法上,采用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体裁,运用夸张,追求强烈的美丑对比,充满异常的情节,神秘的色彩和奇特的异域情调。

第三,在艺术创作中将人与自然地和谐体现的淋漓尽致,从卢梭“返回自然”的口号中我们可以真切的感受到人与自然的统一。

将自己的心灵置于纯朴宁静的大自然中,衬托现实社会的丑恶及自身理解的美好。

四、结语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之所以具有这些特点,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一方面是由于因其所产生和发展的环境,一方面是由于他自身的表现。

从所处的环境来看,当时英国是第一个经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国家,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在国内它的政府用严刑峻法对付群众运动,而人民的斗争则更趋高涨,终于导致后来的宪章运动和议会改革。

从布莱克起始,直到济慈,浪漫作家们都对这样的环境有深刻感受,形之于诗,作品表现出空前的尖锐性。

从其自身的表现来分析,英国浪漫文学作品数量大,而且两代重要作家代表都有多篇不朽之作,在题材和诗艺上都突破前人,突破国界,成为全欧洲以至全世界的文学和思想影响。

桑艳霞,《简析浪漫主义文学及其创作特点》

“浪漫主义”作为文艺的一种创作手法,是古已有之的,作为一种文学思潮,是指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以浪漫主义创作方法为突出特征的文学运动。

浪漫主义思潮最先出现于德国,接着在英、法等国得到充分发展,在俄、美等国影响也很大。

其中,德国的施莱格尔兄弟、霍夫曼,英国的拜伦、雪莱和法国的夏多布里昂、雨果等是浪漫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一、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原因

浪漫主义文学是在法国大革命以后,欧洲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斗争高涨,以及社会上各阶层对“理性王国”的普遍失望,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感到不满,加之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影响等条件下产生的。

首先,它是法国大革命催生的社会思潮的产物。

法国大革命不仅产生了巨大的政治影响,而且带来了激烈的思想文化斗争。

在法国革命的影响下,一些国家的民主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

风起云涌的斗争给予浪漫主义文学以热情和理想的鼓舞。

但另一方面,这些斗争遭到了镇压或失败。

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也更加暴露。

法国大革命后的欧洲现实,和启蒙学者给人们描绘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大相径庭,这使人们对启蒙运动思想家所宣传的理想深感失望。

这种失望情绪促使作家去追求新的理想,这就促成了浪漫主义的产生。

其次,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浪漫主义文学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

康德、费希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夸大主观精神的作用,强调天才、灵感和人的精神力量,把“自我”提到高于一切的地位,要求文艺表现人的内心世界和伟大气魄。

这对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主观精神和个人主义倾向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另外,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代表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对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深刻地揭露和批判,提出消灭阶级对立,建立一个更好的制度的理想,这一切对浪漫主义文学也生了较大的影响。

此外,促使浪漫主义文学形成和发展的也有文学自身的一些原因。

十八世纪感伤主义、哥特式小说、前浪漫主义文学、德国狂飙突进运动文学、法国卢梭传统,都推崇自我,崇奉主观情感,热爱大自然和朴实的民间文学。

这些都为作为思潮的浪漫主义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同时,它又是继启蒙文学之后,与古典主义文学斗争中产生的。

古典主义是一种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文学思想。

古典主义的泥古倾向和理性教条,束缚了作家的创作自由,启蒙作家首先打出反对古典主义的旗帜,写出了一些富有强烈感情的作品,浪漫主义作家继承了启蒙主义文学反古典主义的战斗传统,他们否定了古典主义文学的清规戒律,强调创作自由以及情感和想象在创作中的作用。

德国浪漫派首先对古典主义进行了反驳,提出一种以开放的、多变的、个性的艺术形式代替古典主义,这就是欧洲文坛最初表现出来的浪漫主义精神。

此后,浪漫主义逐渐形成了一个有纲领、有理论基础的文学运动,把欧洲文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浪漫主义文学的创作特点

浪漫主义作家或是憧憬未来,渴望有更理想的社会;或是寄情山水,讴歌美好的大自然;或是缅怀中世纪,描写远方异域的情调。

但是由于作家的阶级立场和政治态度不同,浪漫主义文学中形成两种不同的倾向,即通常所说的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

积极浪漫主义文学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倾向,代表了中小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往往与资产阶级民主运动、民主革命思想、民族解放斗争结合在一起。

积极浪漫主义作家敢于正视现实,渴望斗争,崇尚自由解放精神,既否定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也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现实,将理想寄予未来。

消极浪漫主义反映了贵族阶级对法国革命和启蒙思想的敌视态度,代表了没落贵族阶级的政治愿望和思想情绪。

消极浪漫主义作家把理想转向过去,鼓吹逃避现实、脱离斗争,宣扬神秘主义,歌颂忍耐和驯服,美化中世纪的封建宗法社会,妄图开历史倒车。

尽管浪漫主义存在两种不同的倾向,他们在创作手法上有许多共同的特点:

第一,描写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

浪漫主义作家由于对现实不满,往往着重描写自己理想,用理想的世界对现实进行批判。

浪漫主义作家往往不注意真实地描绘某一特定时代的社会生活图景,而是着重表现那个时代带有普遍性的社会心理,酣畅淋漓地抒发带有时代烙印的主观感情。

敏感的浪漫主义作家仿佛是社会心理领域内的探险家和最先传递心理信息的信使,他们侧重表现人对客观世界的内心反应和感受,重视人的精神主体性,着重描写人物内心世界的激烈冲突,因此它反对古典主义枯燥而冰冷的理想,强调创作自由,抒发内心的情感的体验,把情感和想象提到了文学的首要地位,使作品带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

雨果指出:

“浪漫主义其真正的定义不过是文学上的自由主义”;华兹华斯认为:

“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在浪漫主义的作品里,客观的现实生活内化为主观的感受和情思,用理想的美来反对现实的丑,显示出那个时代人们的心灵波动的轨迹,反映了社会心理的趋向。

这种奔放的、直露的、不受任何约束的个人感情的强烈抒发,显示了浪漫主义的本质特征。

第二,着力描写自然景色,抒发作家对大自然的感受。

浪漫主义作家大都受卢梭“回归自然”思想的影响,把大自然看作是精神上的寄托,赞美大自然,蔑视丑恶的现实,把大自然的“美”和现实的“丑”相对比,着力歌颂大自然纯朴的美。

他们通常以大自然为背景,寄情山水,在孤云野鹤、湖泊大川中,寄托作者的情思,在湖光山色、狂涛巨浪中宣泄作者的爱和恨。

如拜伦诗篇中的山川瀑布、惊雷闪电,均以美的形式对照出现实生活的丑;雪莱诗篇中的云雀冲破乌云,憧憬着未来和自由,西风则象征着一种新的社会势力,给人类带来光明和希望;华兹华斯素有“自然诗人”的美称。

第三,重视民间文学。

浪漫主义作家大都十分重视风俗文学,他们对中世纪带有神秘色彩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民间传说、民歌、民谣极感兴趣。

他们反对古典主义只追求高雅而排斥民间艺术的做法,许多作家从收集民歌、民谣、民间故事开始创作。

更多的人对民间文学进行加工,利用文学的题材进行创作。

这是因为民间文学不仅为浪漫主义文学提供丰富的创作素材,而且在想象的丰富、感情的真挚、表达的自由、语言的生动、通俗等方面,都给浪漫主义文学以很好的借鉴。

德国晚期浪漫派、英国司各特的历史小说等都体现了这一点。

对民间文学的重视反映了浪漫主义作家的民主倾向。

又因为处在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汲取民间文学营养,继承民间文学的民族传统,有助于唤起民族意识的觉醒。

第四,追求离奇情节,异域色彩,喜欢运用夸张的手法。

与古典主义拘泥于“一切要合乎常规”的陈规,追求静穆、素朴、和谐的审美理想相反,浪漫主义作家在作品中构思离奇曲折的情节,渲染奇特的异国情调,描写异乎寻常的自然环境和广阔多变的场面,采取鲜明的对照、极度夸张的艺术手法,塑造非凡的英雄人物,让美好的理想在美与丑、善与恶的强烈对照中得到更集中、更充分的体现,以期达到奇异的艺术效果。

如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中色彩缤纷的神奇世界,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的情调奇特的宗教节日画面,都给人深刻的印象。

虽然浪漫主义文学占据文学潮流主导地位的历史时期早已结束,但浪漫主义文学的创作手法将长期影响着文学创作。

浪漫主义文学别具特色的表现手法对于研究西方文学,或把浪漫主义创作技巧运用到文学创作中,具有深远的意义。

洪婷,《浅析19世纪的英美浪漫主义文学》

1浪漫主义文学兴起的文化背景

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在欧美兴起。

浪漫主义,作为创作方法,自古有之;作为文学思潮,则出现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社会人的精神和个性大释放时期。

浪漫主义即是释放并表现自我这股潮流的文学折射。

当时的文学的基本特点:

(1)“理性崇拜”是启蒙文学的思想基础。

(2)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内容具有更强烈的政治性和革命性。

(3)资产阶级和其他平民被当作主人甚至英雄进行描写。

(4)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政论性。

(5)平等地广泛采用小说、诗歌、戏剧等各种问题,打破了自古以来诗体文学独尊的局面,开创了文学史上的散文时代。

(6)艺术手法丰富多彩。

现实主义小说成就最高:

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理查生的《家庭小说的开创者》、斯摩莱特的《兰登传》。

具有感伤主义文学代表:

斯泰恩的《感伤的旅行》、格雷的《墓园诗歌》。

例如、英国文学的特点代表作家:

亨利·菲尔丁(1707~1754),18世纪英国杰出的小说家和戏剧家。

他与笛福和理查生一起成为英国近代小说的创始人,特别是他那些被称为“散文滑稽史诗”的小说,成为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作,而《汤姆·琼斯》则是其中的典范之作。

《汤姆·琼斯》是一部内容极为丰富的社会讽刺小说,融史诗性与滑稽性于一身,集各种小说之大成,对后来英国长篇小说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汤姆·琼斯》道德寓意的核心是“德性”高贵的原则。

从本质上讲,小说表现了对当时英国进行社会改造的要求和对新的道德规范的呼唤。

它对道德的关注点不在某个阶级或某个人的理想,而在于对人类规范的阐释。

作者赋予《汤姆·琼斯》的主题思想主要是批判贵族社会中的伪善文明、肯定合乎启蒙学派民主观念的“自然道德”。

2.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19世纪的欧洲,无论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还是文学艺术上,都是一个十分辉煌的时代。

19世纪欧洲的主要国家相继出现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等文学思潮和流派,从而给近代欧洲文学带来了繁荣景象,也标志着欧洲文学的成熟。

2.1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想特点

(1)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要求突破文学描绘现实的范围。

(2)从民主主义的立场,或者从留恋旧制度的立场,抨击封建制度或者资本主义的罪恶现象。

(3)酷爱描写中世纪和以往的历史,从司各特开始至雨果、大仲马等浪漫派小说家,大都以历史题材为描写对象。

(4)偏重于描写自然风光,厌恶资本主义文明和现实,标举卢梭“回归自然”的主张。

2.2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特点

(1)强调个人感情的自由抒发,有强烈的主观性。

(2)浪漫派对各种艺术形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对民间文学的重视以及诗体长篇小说的创造。

(3)浪漫主义文学惯用对比和夸张,重视丑的美学价值,大力提倡想象。

(4)忧郁感伤的情调为浪漫派作家所爱好。

3英国浪漫主义文学

英国文学的浪漫主义文学开创“湖畔派”、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等。

将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推向高峰,如雪莱代表作: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西风颂》、《云》、《致云雀》。

济慈代表作:

《夜莺颂》、《希腊古瓮颂》司各特的《艾凡赫》等。

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先驱,“湖畔派”诗人中创作成就最大的一位。

他为英国诗歌增添了新内容,引进了新语言,开创了新风格,不愧为一代大家。

下面是关于华兹华斯的诗论:

(1)关于诗歌的题材,他要求突破古典主义的“规范”,把审美对象从宫廷转向民间,从城市转向山乡湖畔。

(2)关于诗歌的语言,他认为诗应该“自始至终竭力采用人们真正使用过的语言来加以叙述或描写”。

(3)关于诗歌的本质,他认为“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它通过美来达到真与善的目的。

(4)对诗人特殊才能的解释,他认为诗人比一般人更具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这种对诗人想象力的强调,可以说是英国浪漫主义诗论的核心。

华兹华斯的诗作特点主要表现在:

《坎伯兰的老乞丐》充分体现了华兹华丝在突破题材方面的努力。

《我们共七个》在诗歌语言方面进行革新的表征。

《写于早春的诗句》表现对自然界一草一木的敏感感受和爱怜之情。

《丁登寺》是他抒情诗的杰作。

在歌集序言中阐述了他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

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必须具备极丰富的想象,以“使得平常的东西能以不寻常的方式出现于心灵之前”。

《抒情歌谣集·序》被称为英国浪漫主义划时代的宣言。

《抒情歌谣集》在理论上提出了新的观点,在创作上显示了新的风格,可以说,华兹华斯仅凭这宣告英国文学史上一个新时代的一本诗集和一篇序言,他的名字也足以永垂英国文学史册。

又如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浪漫主义一代宗师。

他体现了那个不朽时代的激情,代表了它的才智、深思、狂暴和力量;他那普罗米修斯式的孤独的反抗意志,在欧洲人的精神生活中非同反响,以致改变着“社会结构、价值判断标准及文化面貌”。

长篇叙事诗《唐璜》(1818~1823),拜伦的代表作,共16000余行,或可称为诗体小说。

虽因诗人早逝而未能最后完成,但它仍以深厚的思想容量和无与伦比的独特风格代表了浪漫主义时代欧洲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

将人物唐璜顺从天性,无视清规戒律,绝少虚伪做作,对恋人总是倾心相与,并不朝三暮四毫不怯懦,关键时刻表现出英雄气概缺乏坚定信念,意志薄弱,经不住诱惑,易于随波逐流。

唐璜为诗人对人性的理性分析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标本,其性格的二重性再好不过地体现了现实世界里生活的多样性和道德的复杂性。

《唐璜》的写作主题思想:

(1)通过主人公的冒险足迹揭示出那个时代的特征就是封建专制的暴虐和社会道德的虚伪。

(2)以英国社会为标本,讽刺它的各个方面。

(3)揭示了建筑在封建的或是资产阶级的经济与伦理基础上的婚姻普遍的不幸。

(4)充满对正义事物的爱,对失去自由的人的同情和对被压迫者的战斗号召。

《唐璜》的写作艺术特点:

在艺术上,离奇的故事、异域的情调和层出不穷的戏剧性场面使作品充满浓郁的浪漫色彩;优美而略带感伤的抒情性,似乎无处不在,统贯全篇。

表现手法上,兼叙兼议,即在第三人称的叙述中插入第一人称的对话。

语言上,明白晓畅;广采口语词汇,亦不拒散文句法,形成白而不俗、谑而不陋、风趣中见隽永、轻松里显力度的风格。

4美国浪漫主义文学

美国浪漫主义的产生,一方面是民族文化独立的结果;另一方面是欧洲(尤其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

产生于19世纪上半叶的浪漫主义文学,掀起了美国的“文艺复兴”运动。

美国文学浪漫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基本特点主要是争取和歌颂个性的自由和精神解放。

主要代表文学作品有:

华盛顿·欧文的美国文学之父《见闻札记》、詹姆斯·库柏的美国民族文学奠基人之一、《最后一个莫西干人》、爱伦·坡的《乌鸦》纳撒尼尔·霍桑的《红字》、惠特曼的《草叶集》麦尔维尔的《白鲸》等优秀作品。

而主要代表作品如:

惠特曼:

华尔特·惠特曼(1819~1892),美国的民族诗人,他唱出了美利坚合众国的新声,成为美国现代诗和现代文学的开山鼻祖。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20世纪的美国诗人没有一个能绕过惠特曼的存在。

《草叶集》表现出的基本主题是:

自我、创造、民主。

其写作风格具有丰富的多样性:

(1)赞美普通人的生活和价值观:

大胆、直率甚至粗鲁。

(2)讴歌民主主义理想:

高亢有力,充满鼓动家的热情。

(3)涉及死亡、宇宙的奥秘:

轻柔哀怨,如泣如诉,令人难以忘怀。

其写作艺术特点大胆打破了传统诗歌格律,创造了后来被称为自由体诗的新形式。

总体结构严谨,有章法可寻。

大量使用“目录诗”和“平行句”。

又如:

赫尔曼·麦尔维尔(1819~1891),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19世纪美国最富有特色的小说家之一。

他是一位描写历险的一流小说家,也是一位思想深邃勇于探索的伟大艺术家。

《白鲸》(1851),麦尔维尔的代表作,自从1919年以后,这部书已成为公认的杰作。

它是时代的镜子,“变动的时代的一切变动的思想和感情”,在这里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反映。

霍桑称赞道,这是“一部何等伟大的作品啊!

”作品《白鲸》的意义和价值有主要有以下三点:

(1)一般社会意义上:

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血腥来源,抨击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残酷和黑暗,反映了捕鲸工人危险而又艰苦的生活,歌颂了工人们机智、勇敢、互相支援等高贵品德。

(2)特殊的宗教意义上:

白鲸是上帝神力的象征,亚哈则代表着人类的邪恶力量。

小说的主题成了谴责亚哈对神的反叛。

(3)复杂的象征意义上:

白鲸——亚哈船长。

而本作品的艺术特点首先,小说广泛地运用了各种象征手法。

其次,小说对大自然进行了卓越的描写,尤其是对大海的描写给人印象极深。

再次,巧妙地运用大量的引证和议论。

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家借文学作品来表现对生活的追求和渴望以及对社会邪恶现象的不满和愤恨之情,他们习惯于从自己的历史和西方基督宗教文化传统中获得启示和创作灵感。

西方宗教文化的神秘主义元素还丰富了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内容和表现手段。

由此可见,西方宗教文化为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文学提供了精神支柱。

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家以基督宗教的平等、博爱观来倡导浪漫主义思潮中民主、自由的人文主义精神和原则,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希望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向宗教阪依的途径向上帝寻求答案

赵如荃,《反叛中的建构——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特点考察》

在浪漫主义研究史上,浪漫主义有无统一风格与特点,一直是充满争议至今也难以达成共识的问题,看看人们对浪漫主义冠以的形容词,如吸引人的、华美的、夸张的、热情的、无理性的、英雄的等等,确实给人一种无法限定清楚的感觉,勃格姆曾发出这样的警告:

“谁试图为浪漫主义下定义,谁就在做一件冒险的事,它已使许多人碰了壁。

”但是,浪漫主义于表面的复杂多样之下隐藏的内在精神的一致性,又是人们无法否认的。

正如浪漫主义批评家弗斯特所说,在浪漫主义作品中具有某种“神秘的家族相似性。

纵观浪漫主义者们的著作,有一个突出现象,即他们的理论建构与设想,无论有意无意都是针对古典主义的,是在对浪漫主义的反叛中建立自己的诗学体系的。

这种反叛主要包括:

非理性反叛理性、想象反叛推理、独创反叛规则。

从文学表现对象、创作心理过程,到具体文学形式共同构成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点。

当然,反叛也不是突如其来的,启蒙时期的怀疑精神、卢梭为代表的情感创作模式的开创,都是浪漫主义到来的先声。

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反叛首先集中在古典主义把理性作为唯一的文学表现对象上。

17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使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人对自身的力量充满了自信。

人们坚信,一切都是可知的,而可知的一切又是通过理性获得的,所以17世纪被称为“理性的世纪”。

在这种话语背景下,推崇理性的古典主义称雄欧洲。

古典主义者认为文学也可凭借理性获得像科学定律那样永恒不变的真理,这样,文学表现的对象就应该是合乎理性的、稳定、不变的真理。

布瓦洛在%诗的艺术&里宣布:

“首先必须爱理性:

愿你的一切文章永远只凭着理性获得价值的光芒。

”这句话可以看作古典主义的宣言,是事物能否被当作文学表现对象的关卡。

基于此,那样不合常理、处于非理性的激性支配下的东西就决不能进入文学的领域。

对于喜爱激情的人,布瓦洛这样批评:

“大部分人迷惑于一种无理的偏激,总是想远离常理去寻找他的文思;在他的离奇诗句里他专想矫激惊人,别人和他一样想,他便觉跌下身分。

避免这种穿凿吧:

不要学意大利,让它去用假色泽使文章光怪陆离。

一切要合乎常理。

浪漫主义在这一问题的观点正好与古典主义针锋相对,他们认为文学表现的对象不应仅限于理性的领域,恰恰相反,理性无法解释、人的生命深处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才是文学应该感受、探寻并加以表现传达的。

因为理性规范下的东西单一、呆板、片面、而广大的非理性领域才丰富多彩、充满生命力并言说不尽。

那么这种非理性到底是什么呢?

浪漫主义者们的说法不尽相同。

以施莱格尔兄弟为代表的德国浪漫派对非理性的理解具有模糊的神秘色彩。

首先,他们肯定非理性产生在精神的最内在深处,但是他们又解释不清楚究竟是什么,因而把它归为一种混沌和黑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