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安全关键岗位人员变更管理规定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95785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安全关键岗位人员变更管理规定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生产安全关键岗位人员变更管理规定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生产安全关键岗位人员变更管理规定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生产安全关键岗位人员变更管理规定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生产安全关键岗位人员变更管理规定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生产安全关键岗位人员变更管理规定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生产安全关键岗位人员变更管理规定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生产安全关键岗位人员变更管理规定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生产安全关键岗位人员变更管理规定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生产安全关键岗位人员变更管理规定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生产安全关键岗位人员变更管理规定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生产安全关键岗位人员变更管理规定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生产安全关键岗位人员变更管理规定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生产安全关键岗位人员变更管理规定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生产安全关键岗位人员变更管理规定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生产安全关键岗位人员变更管理规定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生产安全关键岗位人员变更管理规定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生产安全关键岗位人员变更管理规定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生产安全关键岗位人员变更管理规定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生产安全关键岗位人员变更管理规定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产安全关键岗位人员变更管理规定Word格式.docx

《生产安全关键岗位人员变更管理规定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安全关键岗位人员变更管理规定Word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产安全关键岗位人员变更管理规定Word格式.docx

6、二级单位内部对岗位人员进行调整的。

由岗位的直线领导直接或委托安全管理部门对拟入职人员进行安全能力评估,评估不合格的,终止岗位调整或经培训合格后再进行调整。

第十二条 安全能力评估应结合岗位任职资格和岗位技能与培训需求矩阵,在评估后出具安全能力评估书面报告,除判断安全能力是否合格外,还应提出达到岗位安全能力的相应措施。

对于有生产安全管理经历、安全业绩良好的人员,在选拔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时,可由质量安全环保处推荐,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

第十三条 生产安全关键岗位人员离职管理。

人事部门负责生产安全关键岗位人员离职的程序控制。

生产安全关键岗位人员离职前未完成工作交接的,不应办理任职或调出、辞职等手续。

其中副处级及以上岗位,由人事处(党工委组织部)负责,科级及以下岗位,由所在单位人事(综合)部门负责。

(一)科级及以上生产安全关键岗位员工离职的,必须向顶岗接替员工进行岗位职责交接,交班人根据岗位职责和主要工作内容制定好交接计划及交接记录,交接双方根据交接计划逐项交接,交接完毕后双方签字认可并经直线领导审核通过后,按照管理权限报各级人事(综合)部门备案,作为离职审批的主要依据,交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岗位业务工作及安全职责。

2、分管业务或区域的安全现状、存在的安全隐患及相应控制措施。

3、未处理完毕的安全工作。

4、其它重大安全事项。

工作交接范本见附件3。

(二)一般生产安全关键岗位员工离职的,岗位直线领导须对岗位的补充接替情况进行审核,需要工作交接的,由岗位直线领导组织交接,并将补充接替情况、工作交接情况以书面形式报本单位人事(综合)部门备案,作为离职审批的主要依据。

(三)辞职或调出油田公司的,需提前提出书面申请,所在单位(部门)组织工作交接,直线领导书面确认工作交接完毕后,人事(综合)部门方可为其办理离职手续。

第十四条 为确保岗位交接的平稳进行,应保证足够的岗位交接时间。

原则上处级岗位交接时间不少于7天、科级岗位不少于5天、一般岗位不少于2天。

在岗位交接完成前岗位的安全责任仍由原岗位人员承担。

第十五条 对纳入生产安全关键岗位管理的单位(部门)行政正职与主要副职,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不得同时离开工作岗位,处级单位的行政正职与主要副职离岗间隔时间不应少于六个月,科级单位的行政正职与主要副职离岗间隔时间不应少于三个月。

第十六条 各单位(部门)应对各生产安全关键岗位所要求的最低任职资格、技能熟练程度和满足岗位需求的最低人数进行定义,建立各生产安全关键岗位人员替岗及职务代理清单,培养替岗及职务代理人员具备上岗资质,并定期开展评估和重复培训,必要时,应参照生产安全关键岗位的岗位技能与培训需求矩阵对替岗人员开展日常培训。

当生产安全关键岗位人员发生变更时,直接上级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安全生产,包括但不仅限于:

(一)指定后备人员或直接管理人员顶岗。

(二)安排合格员工合理加班。

(三)从其它岗位调配合格人员。

第十七条 对于因岗位变更需要进行安全技能培训的,副处级及以上人员由直线领导负责安排参加由质量安全环保处组织的培训,到人事处(党工委组织部)备案;

科级及以下人员由各单位自行组织培训。

其中需外送培训的,应上报油田公司年度培训计划管理部门批准。

副处级及以上生产安全关键岗位安全技能与培训需求矩阵见附件4。

其他生产安全关键岗位安全技能与培训需求矩阵由各单位参照具体岗位的安全职责和岗位工作需求制定。

第十八条 生产安全管理领导人员经安全培训合格后,在其聘任期内原则上不作调整,发生岗位变动的,应根据两个岗位培训需求的差异进行补充培训。

第十九条 建立生产安全关键岗位人员变更跟踪评估机制,由实施变更部门定期组织对变更之后岗位人员的履职能力进行跟踪评估,发现有培训需要的应及时组织补充培训,确保变更后人员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能够满足岗位要求。

第四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对于违反本规定,造成因生产安全关键岗位人员缺失或相关知识、技能和特定经验不符合岗位任职资格要求而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按照事故管理相关规定进行责任追究。

第二十一条 纳入油田党工委成员单位的乙方单位或工程建设承包商、服务供应商参照本规定执行。

其他承包商由相关业务主管单位在合同条款上列明需要经油田公司认可才能变更的岗位,由业务主管单位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由油田公司人事处(党工委组织部)、质量安全环保处负责解释。

2010年5月11日印发的《XX公司生产安全关键岗位人员变更管理规定(试行)》停止执行。

附件1:

副处级以上生产安全关键岗位

人员变更安全能力评估标准

序号

评估内容

评估方式

评估标准(满分100分)

得分

1

安全业绩

聘期内分管业务或单位发生安全事故情况

满分20分

未发生事故20分

发生一般

C级事故

10分

B级事故

0分

上一年度所在单位安全管理现状评估结果

实得分=上一年度审核得分/1000×

20

2

有感领导

在原单位员工中进行有感领导测评,员工参与比例不得低于80%(注:

事业部领导调查的对象为作业区领导班子及事业部机关员工)

满分30分

实得分=有感领导评估得分×

0.3

3

安全管理技能

根据副处级以上生产安全关键岗位安全技能与培训需求矩阵并结合岗位生产实际,开发相应测试题,进行考核,测试题总分为100分

实得分=考核得分×

4

总得分

以上三项合计得分

满分100分

合计

95分(含

95分)以上为优秀

80分(含

80分)~95分为合格

80分以下

为不合格

后续改进建议

备注:

不足可附页

附件2:

工程技术类专业技术岗位系列(试行)

一级专业

二级专业

三级专业

地质勘探

勘探部署

勘探风险分析

勘探规划部署

勘探项目设计

勘探项目管理

资源评价与储量

盆地油气资源评价

区带评价

目标评价

油藏描述与储量计算

石油地质基础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沉积学及沉积环境

岩石矿物及储层评价

油气地球化学

构造地质

天然气地质与勘探

煤层气地质与勘探

勘探技术

地质录井技术

地质实验技术

综合研究

盆地模拟

油气系统

油气藏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

物探

物探理论和新方法研究

地震资料叠前反演技术

时延地震技术(四维)

多波多分量勘探技术

提高信噪比和分辨率技术

起伏地表区复杂构造成像技术

复杂地表区静校正技术

地震勘探技术

海上地震勘探采集

陆上地震勘探采集

地震资料处理

地震资料解释及地质综合研究

测量和GPS定位技术

续表1:

非地震物探技术

重力勘探

电、磁法勘探

化探

井中地球物理

二维、三维VSP

随钻VSP

井间地震

井中重、磁、电技术

物探软件

勘探数据库软件开发及数据管理

一体化石油勘探软件平台

地震资料采集系统

地震资料处理系统

资料解释和地质综合研究系统

测井

测井方法

电法测井

声波测井

核测井

核磁共振测井及其他测井

多相流动测井

测井信息采集

测井地面系统

测井施工工艺

测井刻度及测井质量监控

测井资料处理

测井软件技术

各项测井资料处理

测井资料正、反演

测井解释

裸眼井测井解释

套管井测井(及生产测井)解释

储层参数及多井评价

测井地质综合应用

测井工程应用

射孔技术

射孔机理及射孔效果评价

射孔器材

射孔工艺技术

油气田开发

开发地质

油(气)藏描述

油气藏地质

油气层物理及地质实验室技术

油气藏储量评估

续表2:

油气藏工程

油藏数值模拟

渗流力学

开发动态分析(试井)

规划方案设计

油气层整体规划

油田开发方案设计

气田开发方案设计

油气田开发调整

海洋油气田开发方案设计

提高采收率

注水开发

稠油热力开采

聚合物及化学驱

气田及凝析气田提高采收率技术

注气技术

微生物采油

采油气工程

油气井完井及油气层保护

稠油热采

人工举升

堵水调剖

气井及凝析气田采气技术

测试工艺

油气井增产

压裂酸化改造技术

井下作业

油气井防砂

油气井大修

分层作业

井下工具

油气矿场集输

天然气净化与处理

油气计量

油气集配及输送技术

钻井工程

钻井工艺

深井、超深井钻进技术

特殊工艺井钻井技术

欠平衡钻井技术

气体钻井技术

垂直钻井技术

海洋钻井工艺

续表3:

完井工程

固井施工技术

水泥及外加剂

钻井液

钻井液与完井液技术

油气层保护技术

化学处理剂

井下信息测量与控制

井下信息测量与传输

随钻测量及井眼轨迹控制

闭环地质导向钻井系统

油气层测试

综合录井技术

油气井测试及完井试油

工程软件

钻井工程软件

海外钻井

海外钻井管理

井控工艺与抢险

石油炼制

石油炼制工艺

原油评价及油品化验分析

原油预处理及常减压蒸馏

催化裂化工艺及其附属工艺

临氢工艺及氢气系统

催化重整及芳烃工艺

热加工工艺技术

基础油及石蜡生产工艺

沥青生产工艺

石油产品精制及废物处理

石油炼制专业软件及工艺模拟

润滑剂及添加剂

添加剂开发

内燃机油

齿轮油及液压油

工业润滑油

其他特种润滑油

润滑脂

润滑剂质量标准及测试

系统工程

油品调和及储运

动力工程

仪表、自控及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

仪表、自控及DCS系统

先进控制

计算机生产管理系统

续表4:

石油化工

低炭烯烃

化工工艺

合成塑料生产

通用树脂

工程树脂

合成树脂加工

合成橡胶

 

合成纤维

晴纶

涤纶

基本有机合成

聚酯

合纤单体

芳烃工艺

催化剂

催化剂生产

催化剂研究

天然气化工

合成气及下游加工

尿素

精细化工

油田化学品

炼油、化工溶剂、助剂工艺及应用

仪表、自动控制及信息管理

地面建设

和油气储运

工程规划设计

油气田工程规划设计

油气集输和油气处理工艺设计

长输油气管道工艺设计

炼化装置工艺设计

地下储气库和储油库设计

城市供气系统设计

自动化系统设计

油气田工业建筑设计(含结构、建筑)

油气田注水和污水处理设计

防腐设计

通信设计

电力设计

油气田工程造价

工程施工

油气管道施工

储罐建造安装施工

焊接工艺技术

大型机械设备安装(压缩机、泵等)

续表5:

电力设备安装

通信设备安装与调试

油气田工程防腐

道路工程施工

跨越施工技术

穿越施工技术

工程施工监测

工艺系统运行

油气技术及处理

工艺运行系统管理

管道安全及可靠性检测

长输管道工艺运行系统管理

管道维修与维护管理

工程测量与勘察

工程测量(含普测、遥感、航测)

工程勘察(含灾害性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震地质)

机械

物探与测井装备

物探仪器

物探机械装备

测井仪器

钻井装备

钻机与顶部驱动装置

井控与固控装备

固井与完井设备

井下动力钻具及钻井工具

钢丝绳

海洋钻井装备

采油装备

机械采油与三次采油装备

井下作业装备

油气储运设备

分离、除尘与脱硫、脱水设备

轻烃回收设备

管道输送过程信息采集与控制

管道完整性检测与管理

管道施工机械与工具

石油炼制装备

静设备

动设备

石油化工装备

续表6:

石油机械设计与制造

石油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石油工业常用机械与动力装置

工业泵与阀门

压缩机

柴油机、气体发动机与燃气轮机

电动机与发电机

石油钢管

石油输送管、套管、油管与钻杆

滩海与海洋石油装备

钻采设备

油气储运装备

信息工程

规划设计

信息化规划与设计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

计算机网络规划设计

信息标准与编码

基础技术

计算机处理技术

数据库技术

操作系统

软件工程与程序设计

网络与通讯技术

信息与网络安全

专业应用

上游信息技术

下游信息技术

经营管理信息技术

决策支持及系统集成技术

信息技术基础

安全环保

工艺安全

采油(气)安全

集输(管道)安全

海洋采油安全

炼油安全

化工安全

电力安全

作业安全

劳动防护

物探安全

钻井与井控安全

井下作业安全

续表7:

测录井安全

油建安全

炼化检维修安全

机械制造安全

设备安全

炼油装置与设备

化工装置与设备

施工装置与设备

安全技术

事故分析

安全预评价

安全“三同时”审查

在役安全评价与评估

安全检测与监测

消防安全

消防设备与装备

消防建审

灭火集输

环境保护

环境评价

环境监测

清洁生产

水污染治理

大气污染治理

固体废物治理

放射污染治理

生态保护

附件3:

生产安全关键岗位离职工作交接记录表

离职人基本情况

姓名

离职岗位

任职时间

离职原因

□辞职□调离油田□油田二级单位间调动□二级单位内部调动□部门内岗位调整

一、交接记录

(页面不够可另加附页)

交接内容

(包括但不限于岗位业务工作及安全职责;

分管业务或区域的安全现状、存在的安全隐患及相应控制措施;

未处理完毕的安全工作;

其它重大安全事项)

交接时间

接收人确认签字

5

6

7

8

9

10

二、直线领导确认签字

岗位工作交接确认

岗位接替情况确认

确认签字

签字:

日期:

本表一式四份:

离职人、工作接收人及所在单位各存一份、人事部门备案一份。

离职人:

接收人:

日期:

附件4:

安全技能与培训需求矩阵(范例)

培训内容

培训方式

学时

生产管理领导(包括:

油田机关生产管理领导、二级单位行政正职和生产管理领导、作业区经理)

工艺安全管理相关领导(包括设计、工艺设备、工程技术、基建管理等)

安全

管理

领导

HSE

理念、政策、体系框架

集团HSE管理原则、油田公司HSE管理体系(包括安全文化三大系统)基础知识

课堂

C2

C3

直线领导

安全管理

技能

有感领导、属地管理、HSE会议组织、行为安全审核方法、应急响应、技能与培训需求矩阵、人员变更管理、HSE审核、承包商安全管理、通用安全、目视化管理等

管理技能

培训

工艺安全管理各要素管理要点、工艺安全分析方法等

C1

专项

强化培训

行为安全审核技巧

+模拟练习

事故/事件调查与分析

+案例分析

高危作业管理要点

防御性驾驶及评估

说明:

1、重复培训周期:

A代表周期一年,B代表周期二年,C代表周期三年。

2、技能等级:

1学习知晓,2独立应用,3指导他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