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爆破理论与实践采矿工程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95831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控制爆破理论与实践采矿工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控制爆破理论与实践采矿工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控制爆破理论与实践采矿工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控制爆破理论与实践采矿工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控制爆破理论与实践采矿工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控制爆破理论与实践采矿工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控制爆破理论与实践采矿工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控制爆破理论与实践采矿工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控制爆破理论与实践采矿工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控制爆破理论与实践采矿工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控制爆破理论与实践采矿工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控制爆破理论与实践采矿工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控制爆破理论与实践采矿工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控制爆破理论与实践采矿工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控制爆破理论与实践采矿工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控制爆破理论与实践采矿工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控制爆破理论与实践采矿工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控制爆破理论与实践采矿工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控制爆破理论与实践采矿工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控制爆破理论与实践采矿工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控制爆破理论与实践采矿工程Word文件下载.docx

《控制爆破理论与实践采矿工程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控制爆破理论与实践采矿工程Word文件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控制爆破理论与实践采矿工程Word文件下载.docx

v爆破地震得振动频率较高,一般10-30Hz,其中岩石中高于土壤,小药量高于大药量,大大高于普通建筑物的自振频率。

天然地震属于低频率振动,2-5Hz,与建筑物比较接近。

v爆破地震的持续时间较短,0.1-2s,而天然地震为10-40s.

v天然地震的振幅大,衰减慢,影响范围广,破坏能量也大;

爆破地震与此相反。

v爆破地震的震源大小等,可通过一定的技术加以控制,而自然地震目前则不能。

在同一地点的两种震动波参数相同,但爆破地震对该处建筑物的影响和破坏要比天然地震轻得多。

✓爆破地震效应的特点

v相对位置:

爆破上方的震动强度高于低处最小抵抗线方向上震动强度最小,反向最大,侧向居中。

v建筑物类型:

低矮建筑的抗震性能比高大、细长建筑物好;

大跨度的建筑易被震坏。

v地质地形条件:

深沟、凹坑、河流、断层和破碎带有明显的隔震与减震作用;

岩石越坚硬,抗震性能越好。

v爆破类型:

爆破地震得强调随着爆破作用指数n的增大而增大。

✓爆破地震的震级

地震的震级表示地震发生时以地震波形式释放能童的大小。

对爆破地震来讲,它是由一次爆炸的药量和其能量转换为地震波能量的转换系数决定的。

地震烈度

是指地震宏观效应的区分,即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是衡量一定区域内地震强弱程度的尺度。

✓2.1.3降低爆破地震效应的措施

v选取与岩石相匹配的炸药

v采取不耦合装药

v限制一次爆破最大一段的用药量

v增加布药的分散性

v改变爆破最小抵抗线方向

v开挖防震沟,或预裂爆破

v调整起爆顺序

v微差爆破

2.2爆破冲击波与爆破噪声

爆破冲击波是指爆破时引起的压缩型强扰动空气传播。

冲击波在传播中逐渐衰减为声波,既爆破噪声。

●2.2.1爆破冲击波

•研究意义:

冲击波具有较高的压力和速度,可以造成人员伤亡和建构物破坏。

爆破噪声也会引起人体某些器官的损伤或某些系统机能的紊乱。

因此必须确定其值的大小及安全距离,并采取相应安全措施。

降低空气冲击波危害的安全措施

采用柱状炸药;

对炮孔进行良好的堵塞并采用反向起爆;

以及采用分散的微量装药等,均可降低空气冲击波超压,但是最有效的措施是设法减小一次起爆的药量,这就要求在进行爆破设计时尽量采用耗药量小的爆破方式,采用段发雷管进行微差爆破或秒延期爆破强度.保证被保护对象的安全。

2.3爆破飞石的产生和危害

v爆破飞石对人员、建筑构或设备造成危害很大,在进行爆破设计时,必须对其加强控制和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本节所述爆破飞石是指所有爆破飞散物。

v当炸药的爆炸能量用于破碎岩石或介质后,尚余很多能量,则这些能量将用于加速已破碎的岩石,使其作抛掷运动,从而产生爆破飞石。

 

2.3.2控制爆破飞石的方法和防护措施

v1.优选爆破参数

为了控制爆破飞石,首先要优选爆破参数,在能够达到工程目的的前提下,应该尽量采取炸药单耗较低的爆破方式,并设法降低炸药单耗,对最小抵抗线和方向要认真选取.并在施爆前进行校核,装药一定要按设计量装填,切勿超装药量。

v2.慎重选择炮位

v尽量避免把炮位选在软弱松散夹层,断层、裂隙、破碎带或混凝土接搭面,因为这些部位都易产生速度较高的爆破飞石,其飞石距离远,危害更大。

v3.提高炮孔堵塞质量

v应选用与炮孔摩擦系数大,密度大的材料作炮泥,并取足够大的堵塞长度,以延长炮泥的迟滞时间,甚至使炮泥在爆破后依然存在炮孔内,但不能选强度弱的爆破材料当炮泥,或无炮泥和炮孔严禁夹杂碎石,以免形成有危害的飞散物。

v4.采用适宜的炸药和装药方式

v控制爆破的类型很多,要根据其特点选用适宜的炸药和装药结构,如采用空隙间隔装药和采用低威力.低爆速的炸药等。

v5.加强覆盖和遮挡

v覆盖是指在爆源上盖一定强度、弹性和重量的覆盖物,以使碎石等不飞离爆区。

覆盖物可用废旧轮胎或胶管连成的防护垫,也可在其上面再盖上一层帆布,或用装砂的草袋等覆盖爆源,亦是较好的覆盖方法。

3城市拆除爆破

v3.1楼房拆除爆破

☐一、拆除爆破方案

v

(一)原地坍塌

v在一般的工业厂房拆除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原地坍塌”是最常用的方案,其优点是爆破工艺简单,框架结构四周的水平距离有框架高度1/3-1/4即可。

主要缺点是钻爆工作量相对大一些。

必须从底部将全部钢筋混凝土承重立柱爆破足够的高度,才能使框架原地坍塌。

v

(二)定向倾倒

v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仅有一个方向具备较为开阔的场地时,无论单层或多层框架结构的拆除,均可采用一侧“定向倾倒”的爆破方案。

它要求倒塌方向的水平距离不小于框架的高度,这种爆破方案,钻爆工作量小,爆破拆除效率高。

v(三)内向折叠坍塌

v一般当框架四周均无较为开阔的场地时,欲缩小框架的坍塌范围,可采用“内向折叠坍塌”的破坏方式。

这种方案,需将框架的内部钢筋混凝土承重立柱充分破坏,外部承重立柱适当破坏形成铰链,从而在重力转矩作用下使框架上部和侧向构件向内折叠倒塌。

它要求框架四周场地有1/3-1/4框架高度的水平距离,钻爆工作量大,爆破工艺复杂。

v(五)双向交替折叠倒塌

v“双向交替折叠倒塌”主要适用于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四周场地更为狭窄时的爆破,可将堆积范围控制在坐距离之H/n内(H为多层框架的高度,n为框架结构的层数),堆积高度大致可控制在H左右。

这种爆破方案与“单向连续折叠”方案相类似,其主要优点是框架的坍塌范围又相对缩小了一些。

☐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定向倾倒或坍塌的条件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整体倾倒或坍塌,都必须形成一个倾覆力矩和相应数量的转动铰。

●形成倾覆力矩的方法

✓通过爆破各个承重立柱底部不同高度形成重力倾覆力矩

✓通过采用延期起爆技术,使结构形成重力倾覆力矩

不同爆高与延期起爆相结合使结构形成重力倾覆力矩

v铰支的形成方法

v铰支是结构的支排立柱某一部位受到爆破,从而失去其支撑能力所形成的。

v对于素混凝土立柱,一般只需对立往的某一部位进行爆破,使之失去承载能力,立柱在自重作用下下移,造成偏心失稳,就能形成铰支。

v对于钢筋棍凝土立柱,则需要对立柱某一部位的混凝士进行爆破,使钢筋出露,钢筋在结构自重作用下失稳或发生塑性变形,失去承载能力,才能形成铰支。

钢筋出露长度应根据立柱内钢筋的断面尺寸和布置形式来确定。

立柱内的钢筋一般分为孤立布置和整体布置两种形式。

v对于孤立布置的钢筋,可依靠其偏心失稳来形成铰支。

v对于整体布置的钢筋,即使钢筋暴露较长,也很难造成偏心失稳。

因此,往往只能依靠结构的自重作用,使钢筋内应力达到屈服极限,产生塑性流动以致失稳而形成铰支。

在这种情况下,就要特别注意破坏位置的选择。

通常为了形成倾及力矩,宜选择容易形成铰支的部位作为优先突破点,而把整体布置钢筋的立柱部位作为延续的铰支形成点,因为这些部位在自重作用下不一定能形成铰支,但在外力矩和自重的联合作用下却容易形成铰支。

☐爆破缺口高度的确定

●砖结构楼房

式中,b为墙体(柱)厚度,P1为墙体(柱)自身荷重,由因为tana=h/L,代入上式可得爆破缺口最小相对高度

hmin=(1/2+P1/P)Lb/H

所以可得

h>

=(1/2+P1/P)Lb/H

这是楼房侧向倾倒的基本条件。

若上部荷载P很大,即P》P1,则简化为h》Lb/H。

砖结构房屋的爆破缺口相对高度还可用经验公式h=(2~3)δ确定,δ为墙厚。

●与楼房导向相反一侧的砖墙,若厚度为24cm,可不施爆;

若厚度等于或大于37cm,这需在根本爆破一定高度,以便形成裂缝,有助于爆后倒塌。

●钢筋混泥土框架结构

v对于钢筋混土(排架)式建筑物不仅要满足建筑物侧向倾倒坍塌的基本条件,还需要满足被爆破后孤立的钢筋骨架顶部所承受的静压荷载超过其抗压极限强度或达到压杆失稳的临界荷载,使钢筋发生变形,立柱随之失稳下塌的条件,我们把满足这一条件时的立柱破坏高度称为最小破坏高度。

在实际设计计算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承重立柱破坏高度时,常采用经验公式:

H'

=K(B+Hmin)

式中H‘承重立柱底部爆破高度;

B—立柱截面的最大边长;

K—经验系数.K=I.5-2。

反向立柱形成铰链的爆破破坏高度H铰为:

H铰=(1.0~1.5)B

承上所述.爆破缺口是实现建筑物倾倒坍塌的必要条件,对于承重墙(柱),爆破缺口应该是连续的,这种连续缺口的存在,将使,缺口上部建筑物失去支撑,以便在重力作用下实现倾覆倒塌,形成爆破缺口,不仅要求承重构件本身材科强度受到破坏,而且还应当把已破坏的失去承重能力的材料抛离原位。

☐建筑物爆破折除的技术设计

v在进行楼房爆破拆除设计时主要考虑梁、柱、墙的爆破技术设计,即在不同部位上进行爆破以便形成爆破缺口,同时还要考虑联系梁和圈梁的破坏,以形成铰之,降低其刚度,从而在爆破后形成重力矩迫使整个建筑物倒塌破坏解体。

可见对于整个楼房建筑物的爆破拆除技术设计,莫过于立拄和承重墙,只要解决好这两项,不愁建筑物不倒。

●钢筋混泥土梁、立柱

v爆破参数

v最小抵抗线

最小抵抗线W一般取梁柱截面中最小尺寸B的一半。

最大值不超过50cm,以免炸药过于集中,而产生大量飞石。

W=1/2B

v炮孔间距

a=(1.2~1.25)w

v炮孔深度

炮孔深度的确定原则是,保证药包中心恰好位于梁柱的中心。

正方形或圆形截面:

L=0.58D

矩形单排布孔:

L=H-W

大矩形断面布三排孔,两侧孔L=H-W,中间孔深L=0.58H

v炮孔布置

对于小截面立柱、梁,一般布置单排炮孔即可,其布置方法基本上有二种,如图10-17所示。

图中(a)为沿立柱中心线布孔,(b)为沿立柱中心线左右根切布孔。

v对于大截面钢筋混凝土承重立柱的控制爆破,为使炸药在立柱爆破范围内合理分布,以利于钢筋骨架内的混凝土破碎均匀、与钢筋分离,并使飞石受到有效控制,一般在立柱纵向可布置三排炮孔.如图所示。

即包括左右两排边孔和一排中心炮孔。

v单孔装药量

孔深公式

v剪切破碎公式

v炸药之所以破碎爆破体主要是克服爆破体的强度和抗拉强度的结果。

若W<

1m时,采用以下公式。

vQ=(q1A+q2V)f

v式中Q——单孔装药量,g;

vA——爆破体被爆裂面的面积,㎡;

V——爆破体的破碎体积,m3;

q1——单位剪切面积的用药量,简称面积系数,g/㎡;

vq2——单位破碎体积的用药量,简称体积系数,g/;

vf——炮孔定位系数,见表9—3。

v在进行装药量计算时,公式中的各要素可从表9—2和表9—3中查取。

内外承墙

v爆破计算参数的选择

v

(1)最小抵抗线w墙体上布孔,最小抵抗线为砖墙厚度占的一半,即w=1/2δ。

v

(2)炮眼间排距。

承重砖墙控制爆破时,主要采用水平钻孔。

炮孔间距随墙体厚度、最小抵抗线w及砖墙的强度而变化。

墙厚63cm或75cm且为水泥砂浆砌筑时可取a=1.2w;

石灰砂浆砌时,取d=1.5W。

墙厚37cm或50cm水泥浆砌筑时,可取d=1.5w;

石灰砂浆砌筑时,取a=(1.8~2.0)w。

炮孔排距b=(0.8~0.9)a。

v(3)炮孔深度。

炮孔深度的设计原则是,应使药包的中心恰好位于墙体的中心线上。

实践表明,这样设计孔深,可确保装药将墙体炸塌的同时使飞石受到有效的控制。

单孔装药量的计算

v浆砌砖墙爆破时,其单孔装药量可按体积原理计算,单位用药量系数可根据最小抵抗线的大小、材质情况和临空面的个数,从表9—1中选取或通过试爆确定。

爆破砖墙时,墙角的夹制作用大,因此,墙角炮孔的装药量可加大到正常炮孔装药量的1.2倍。

v炮孔布孔范围,通常取决于所选择的控制爆破坍塌破环方式。

当采用“原地坍塌’破坏方式时,则需将楼房底层四周的外承重墙,炸开一个相同高度的水平爆破缺口,这种爆破缺口的高度h不宜小于两倍墙的厚度δ,即h>

2δ。

内承重墙的爆破高度可与外承重墙相同或略高一些。

采用’‘内向折叠坍塌”破坏方式时,则主要是将每层楼房的内承重墙和与其垂直的内外承重墙炸开一定高度的水平爆破缺口。

缺口高度h,自下层至上层可从1.5倍的墙厚递增至3.5倍,即h=(1.5-3.5)δ。

v无论采用哪一种坍塌破坏方式,若楼房为砖石与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则爆破缺口的高度,应以钢筋混凝土承重立柱的破坏高度为基准来确定。

布孔范围确定后便可根据所选择的炮孔

v问距a和排距b进行布孔,一般大多采用梅花形交错布孔方式;

凡是要求按预定方向倒塌的爆破。

必须在爆破缺口倒塌中心线的两侧对称均衡地布置炮孔;

爆破缺口最下一排炮孔距地面或室内地板不宜小于0.5m,最小也不得小于最小抵抗线W,通常确定为0.5m,

v其目的有二:

v一是为减小最下一排炮孔爆破时的夹制作用,

二是为便于钻孔施工操作。

v一般房屋墙角的结构较为坚固,为确保将其炸塌,根据爆破缺口的高度.在墙角必须布置相应数量的炮孔:

v采用水平炮孔时,其方向应与内外墙角联线的方向保持一致,如图所示。

在进行“单向”、“双向’和内向折叠例塌爆破时,通常有一侧或两侧外承重墙不子以爆破,但当外承重墙较厚或较坚固时,为使墙体顺利折叠倒塌,亦可考虑对其进行爆破;

假若承重墙为较厚的砖墙时,只在外承重墙内侧布置一排炮眼.炮孔间距,取承重墙厚,炸开一条缺口以形成铰链即可达到预定的目的。

v假若承重墙为很厚的块石结构墙时,一般布置三排炮孔,梅花形交错排列,炮孔间距取1倍墙的厚度,即a=δ;

排距b取0.5倍墙厚δ。

上下排炮孔深度取3/7墙的厚度,中间一排炮孔深度取墙的4/7厚度。

单位用药量系数k值按减弱松动爆破要求确定即可。

v为减少钻孔与联线工作量,墙体的布置炮孔通常于窗与窗或门与门之间,内承重墙可在施爆前用人工拆除一部分,其形状以拱形为宜,其大小应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为前提。

☐楼房控制爆破施工和安全防护

(1)为使楼房顺利倒塌,爆破前应将门窗和上下水管道拆除。

(2)对于楼房内的梁、门垛、楼梯间以及外承重墙上的壁柱等部位应予充分的破坏,以免影响楼房的倒塌。

当楼房位于7度以上地震设防区时,为保证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建筑物的四角、内外墙交接处、楼梯间以及某些较长的墙体中部可能设置有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爆破时也应充分破碎。

(3)楼房爆破时,墙体炮孔较浅,为避免出现冲炮,炮孔的堵塞质量要高;

另外,最好在室内墙壁上钻孔,这样有利于雨天对爆破网路的保护,同时减小爆破噪声。

(4)楼房爆破防护工作量大,应结合爆破方案采取合理的防护措施。

当炮孔布置较低时,如采用原地坍塌爆破,可在爆破楼房的四周设置防护墙以阻挡爆破飞石;

当被爆楼房防护有困难时,也可在需要保护的建筑物上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5)当楼房倒塌时,楼房内的空气受到急剧压缩,会扬起粉尘。

因此,有条件时,在楼房坍塌过程中应进行喷水消尘;

无条件喷水时,应通知爆破点周围或下风方向一定范围内的居民关闭门窗。

3.2烟囱、水塔拆除爆破

v在城市建设和厂矿企业技术改造中,经常要拆除一些废弃的烟囱和水塔。

有时烟囱、水塔的结构发生破损或倾斜,成为危险建筑物时,也需迅速拆除。

当这类高大建筑物位于人口稠密的城镇和厂矿区的建筑群中时,只能采取控制爆破方法拆除。

v烟囱的类型主要为圆筒形,其横截面自下而上呈收缩状,按材质分为砖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两种,通常烟囱内部砌有一段耐火砖内衬,内衬与烟囱的外壁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

水塔是一种高耸的塔状建筑物,塔身有砖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两种,顶部为钢筋混凝土水罐。

v一、烟囱与水塔的爆破方式及其设计原理

v爆破拆除烟囱、水塔这类重心很高而支承面积很小的高耸建筑物,有“定向倒塌”、“折叠倒塌”和“原地坍塌”三种方式。

定向倒塌是在烟囱、水塔倾倒一侧的底部,将支承简壁炸开一个缺口,使结构的重心产生位移,在重力倾覆力矩的作下,迫使烟囱、水塔朝预定方向倒塌。

折叠式倒塌与定向倒塌的原理基本相同,除了在底部炸开一个缺口以外,还需在烟囱或水塔上部的适当部位炸开爆破缺口,使烟囱或水塔从上部开始,逐段向相同或相反方向折叠,倒塌在原地附近。

原地坍塌是在支承筒壁底部整个周长上炸开一个缺口,依靠结构自重,实现原地坍塌。

v二、爆破拆除方案的确定

v

(一)定向倒塌

v烟囱、水塔定向倒塌时需要一定宽度的狭长地带,其倒塌的范围与其本身的结构、刚度、风化破损程度以及爆破缺口的形状、几何参数等多种因素有关。

对于钢筋混凝土或者刚度好的砖砌烟囱、水塔,其倒塌的水平距离约为烟囱高度的1.0~1.1倍;

对于刚度较差的砖砌烟囱、水塔,其倒塌的水平距离相对较小些,约等于0.5~0.7倍烟囱、水塔的高度,而其倒塌的横向宽度可达到爆破部位外径的2.8~3.0倍。

因此,采用控制爆破方法。

※定向爆破烟囱时,一般要求场地长度不小于结构高度的1.0~1.2倍,宽度不小于结构爆破部位外径的2.0~3.0倍。

v

(二)折叠倒塌

适用于烟囱或水塔相对于周围场地高度较大,在任何方向都不具备定向倒塌条件的工程

(三)原地坍塌

适用于周围场地比较小,高度也不大,落地易解体的砖结构烟囱或水塔:

它要求周围场地的范围,从烟囱或水塔的中心向外算起,水平距离不小于其高度的1/6.

v三、烟囱、水塔控制爆破技术设计

v

(一)爆破缺口参数的确定

v爆破缺口的类型

v在烟囱水塔的拆除爆破中,有不同类型的爆破缺口(见图9—1)可供选择。

爆破缺口以倾倒方位线为中心左右对称,主要有水平型、类梯型、反人字型、斜型和反斜型。

图9-1中h为爆破缺口的高度,L为缺口的水平长度,L’为斜型缺口水平段的长度,L”为斜形缺口倾斜段的水平长度,H为斜型、反射型及反人字型缺口的矢高、a为其倾斜角度。

采用反人字型或斜型爆破缺口时,其倾角a宜取35度~45度;

斜型缺口水平段的长度L’一般取缺口全长的L的0.36~0.4倍;

倾斜段的水平长度L”取L的0.30~0.32倍。

爆破缺口高度

v爆破缺口高度是保证定向倒塌的一个重要参数。

缺口高度过小,烟囱、水塔在倾倒过程中会出现偏转;

爆破缺口高度大一些,虽然可以防止烟囱和水塔在倾倒过程中发生偏转,但会增加钻孔工作量。

因此,爆破缺口的高度不宜小于爆破部位壁厚δ的1.5倍。

通常取h=(1.5~2.0)δ

或h=(1/6~1/4)D

D---为筒壁底部直径。

v爆破缺口长度

v爆破缺口的长度对控制倒塌距离和方向均有直接影响。

爆破缺口长,剩余起支承作用的筒壁则短,若剩余筒壁承受不了上部烟囱的重量,在倾倒之前会压跨,发生后坐现象,严重时可能影响倒塌的准确性;

爆破缺口长度短,烟囱、水塔的刚性不宜遭到破坏,倒塌时可能发生前冲现象,从而加大倒塌的长度。

一般情况下,爆破缺口长度应满足:

v式中s——烟囱或水塔爆破部位的外周长。

定向窗

v为了确保烟囱、水塔能按设计的倒塌方向倒塌,除了正确地选择爆破缺口的类型和参数以外,有时提前在爆破缺口的两端用风镐或爆破方法开挖出一个窗口,这个窗口叫做定向窗。

定向窗的作用是将简体保留部分与爆破缺口部分隔开,使缺口爆破时不会影响保留部分,以保证正确的倒塌方向。

窗口的开挖是在缺口爆破之前,钢筋要切断,墙体要挖透。

也可用一排炮眼来代替定向窗,眼距为0.2m,眼深为2/3壁厚。

定向窗的高度一般为(0.8~1.0)H,长度为0.3~0.5m。

v

(二)爆破参数设计

炮眼布置。

v炮眼布置在爆破缺口范围内,炮孔指向烟囱或水塔的中心。

相邻排间的炮孔采用梅花状布置。

v如果烟囱内有耐火砖内衬而其厚度达到24cm时,为确保烟囱能按预定方向顺利倒塌,在爆破烟囱外壁的同时,应用爆破法将耐火砖内衬爆破,爆破的周长为内衬周长的一半。

(可预先处理好)

v

v对于圆筒形烟囱和水塔,爆破缺口的横截面类似一个拱形结构物,所以当布置在其中的装药爆炸时,产生的应力波会使拱形结构物的内侧受压、外侧受拉。

由于砖和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远大于其抗拉强度,所以,每个炮眼的装药中心应尽量靠近受压区。

眼太浅,拱形内壁破坏不彻底,形不成爆破缺口;

眼太深,外壁部分破坏不充分,同样形不成所要求的爆破缺口。

上述情况都会形成危险建筑物。

根据国内外施工的经验,合理的炮眼深度可按下式确定:

vl=(0.67~0.7)δ(9—9)

v式中l-炮眼深度;

vδ—烟囱或水塔的壁厚。

炮眼间距和排距

v炮眼间距a主要与炮眼深度l有关。

应使a<

l。

对于砖结构,a=(0.8-0-9)l;

v对于混泥土结构,a=(0.85-0-95)l。

v在上述公式中,如果结构完好无损.炮眼间距可取小值;

如果结构受到风化破损.炮眼间距可取大值。

v炮眼排距应小于炮眼间距,即b=0.85a.

单孔装药量计算

v单孔装药量可按体积公式计算,即Q=。

v单位用药量系数q按表3-12选取;

若砖结构烟囱或水塔支承每间隔6行砖砌筑一道环形钢筋时,表3-12中的q值需增加20%~25%;

每间隔10行砖砌筑一道环形钢时,q值需增加15%~20%;

使用6mm钢筋时增加少一些,使用8mm钢筋时增加多一些。

v四、烟囱、水塔的爆破施工安全

v

(1)选择烟囱、水塔倒塌方向时,尽可能利用烟囱的烟道、水塔的通道作为爆破缺口的一部分。

如果烟道或通道位于结构的支承部位,爆破前应当用砖或其他材料与结构砌成一体,并保证足够的强度,以防烟囱、水塔爆破时出现后坐或偏转。

v

(2)待爆烟囱、水塔已经偏斜时,设计倒塌方向应尽可能与其偏斜方向一致,否则,应仔细测量烟囱、水塔的倾斜程度,然后通过力学计算确定爆破缺口的位置。

v(3)烟囱、水塔采用折叠方法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