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全国校级联考新课标届高三模拟冲刺卷理科综合生物试题二解析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9602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8.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全国校级联考新课标届高三模拟冲刺卷理科综合生物试题二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精品解析全国校级联考新课标届高三模拟冲刺卷理科综合生物试题二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精品解析全国校级联考新课标届高三模拟冲刺卷理科综合生物试题二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精品解析全国校级联考新课标届高三模拟冲刺卷理科综合生物试题二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精品解析全国校级联考新课标届高三模拟冲刺卷理科综合生物试题二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精品解析全国校级联考新课标届高三模拟冲刺卷理科综合生物试题二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精品解析全国校级联考新课标届高三模拟冲刺卷理科综合生物试题二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精品解析全国校级联考新课标届高三模拟冲刺卷理科综合生物试题二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精品解析全国校级联考新课标届高三模拟冲刺卷理科综合生物试题二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精品解析全国校级联考新课标届高三模拟冲刺卷理科综合生物试题二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精品解析全国校级联考新课标届高三模拟冲刺卷理科综合生物试题二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精品解析全国校级联考新课标届高三模拟冲刺卷理科综合生物试题二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全国校级联考新课标届高三模拟冲刺卷理科综合生物试题二解析版Word格式.docx

《精品解析全国校级联考新课标届高三模拟冲刺卷理科综合生物试题二解析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全国校级联考新课标届高三模拟冲刺卷理科综合生物试题二解析版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解析全国校级联考新课标届高三模拟冲刺卷理科综合生物试题二解析版Word格式.docx

细胞凋亡的速率与它们的功能有关系,因为白细胞的功能是吞噬病菌等,所以白细胞凋亡的速率很快,D正确。

3.下列为减少实验误差而釆取的措施中,正确的描述是

A.模拟性状分离比的实验中,应确保两个桶中的小球数量相等,且每次抓取的小球要放回原桶

B.探索2,4-D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预实验和正式实验中,要设定蒸馏水作为对照组

C.“探究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中对酵母菌计数时,需将培养瓶摇匀来沉降死菌

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是将酶和底物在同一温度下保温

【答案】D

【解析】模拟性状分离比的实验中,为了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每次抓取小球统计后,应将彩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以保证两种配子的数目相等,A错误;

探索2,4-D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预实验需要设置定蒸馏水作为对照组,而正式实验不需要,B错误;

“探究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从培养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需对培养瓶进行震荡摇匀,否则计数会出现偏差,C错误;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要先将酶与底物溶液分别处于相应温度一段时间后,再混合于不同温度下保温,因为一旦酶与底物接触就会进行反应,影响实验结果,D正确。

4.用甲、乙两组液体培养基培养小球藻,甲组加入KN03,乙组加入等量的NH4C1,其它条件适宜且相同。

一段时间后,甲、乙两组的小球藻种群数量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本实验中,pH、加入等量的NH4C1和KN03都是自变量

B.乙实验组在pH4.5左右开始,年龄组成变成稳定型

C.实验中可采用样方法,通过显微镜计数血球计数板中的小球藻数目

D.甲组实验在培养到第2天时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像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加入等量的NH4C1和KN03、时间,因变量是种群密度的相对值、pH,A错误;

据图分析,乙实验组在pH为5左右(第1天)开始,种群密度的相对值基本不在发生改变,年龄组成变成稳定型,B错误;

实验中可采用抽样检测法,通入显微镜计数血球计数板中的小球藻数目,C错误;

甲组实验在培养到第2天时,种群数量的相对值变化的趋势降低,说明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D正确。

5.某细胞内相关的生理活动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若该细胞为记忆B细胞,其细胞核、细胞质中均能发生a、b过程

B.细胞发生c过程时,mRNA沿着核糖体移动,参与的tRNA可能有61种

C.图中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是由DNA中碱基的排列顺序和环境条件共同决定的

D.分化的细胞中mRNA和蛋白质一定不同

【答案】A

【解析】据图分析,a表示DNA的复制,b表示转录,记忆B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质中都含有DNA,都可以发生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A正确;

图中c表示翻译形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中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参与的mRNA最多有61种,B错误;

图中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是由DNA中碱基的排列顺序决定的,受环境影响,C错误;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分化后的不同细胞中mRNA和蛋白质不完全相同,D错误。

6.下列哪一组说法不是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的共同特点

A.都是在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都受环境的影响

B.都可以由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

C.不同的植物(或动物)激素协同调节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D.都与靶细胞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发挥调节作用

【解析】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一样,都是基因在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都受环境的影响,A正确;

动植物激素都是由细胞分泌到细胞外,运输到靶细胞发挥作用的,B正确;

植物生命活动是由不同的植物激素协同作用的结果,而动物生命活动是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和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C错误;

激素与特定的靶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调节靶细胞的代谢,D正确。

二、非选择题

7.茶树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

下表是科研人员研究某茶树的光合速率与CO2浓度、温度及光照强度之间关系的三组实验结果记录表。

CO2浓度

温度

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

实验一

不足

20℃

>

600lx,不再继续增大

实验二

充足

1200lx,不再继续增大

实验三

30℃

1800lx,不再继续增大

(1)对照实验结果,请解释当光照强度>

1200lx时,光合速率不再增强的原因_________;

在实验三中光照强度为〉1800lx时,限制光合作用的内部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

(2)在实验中,若光照突然停止,其叶肉细胞叶绿体内含量先后增加的物质是_______(填:

C3/C5/ADP)。

茶树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时,驱动暗反应进行的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

(3)茶农可以通过合理密植提高大田茶树产量。

合理密植提高了__________(填:

C02浓度/光能利用率),有效增加了干物质的积累。

【答案】

(1).温度限制了光合作用有关酶的活性

(2).光合色素含量、酶的活性和含量(3).ADP、C3(顺序不能颠倒)(4).ATP(和NADPH)(5).光能利用率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表格分析,实验的自变量有CO2浓度、温度及光照强度,因变量是光合速率。

对比实验一、二可知,在温度较低的条件下和光照强度较大的条件下,二氧化碳浓度充足更有利于该植物的光合作用;

对比实验二、三可知,在二氧化碳足量的条件下和光照强度较大的条件下,该植物的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为30℃。

在三个实验中,光照强度为600lx、1200lx、1800lx分别为光饱和点,在此之前,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之间为正相关,而超过这个光照强度,光合速率不再增加,说明光照强度为600lx之前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是光照强度。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植物的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为30℃。

实验二中,二氧化碳浓度充足,但是当光照强度>

1200lx时,光合速率不再增强,而该实验的温度是20℃,说明是温度限制了光合作用有关酶的活性,导致光合速率不再增加。

(2)光合作用过程中,若忽然停止光照,则光反应产生的ATP和氢减少,则合成ATP原料ADP含量增加;

ATP和氢减少会导致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受阻,而二氧化碳的固定不受影响,因此三碳化合物的含量增加,五碳化合物的含量减少。

(3)合理密植能够充分利用光能,提高了光能利用率,有效增加了干物质的积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能够根据表格中数据进行两两对比,判断影响光合作用的最适宜温度以及其他因素。

8.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又称Graves病,临床表现有高代谢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经研究发现,该疾病的发生与人白细胞表面抗原(HLA)显著相关,从根本上讲,该疾病致病原因是________。

(2)健康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需要不断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过度兴奋或忧郁可导致甲状腺激素的过度分泌,是_________调节方式。

(填:

神经/体液/神经-体液)

(3)血液中检测出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抗体,被认为是引起Graves病的直接原因。

故Graves病被称为____________;

该抗体与TSH功能相似,与TSH受体结合后,使___________增加;

同时,_____(填:

能/不能)通过负反馈控制甲状腺激素的过量分泌。

(4)Graves病常常表现为多汗、消瘦、静息时心率过速等症状,故可体现甲状腺激素的功能有_________。

【答案】

(1).基因突变

(2).一经与靶细胞结合并起作用即被灭活(3).神经-体液(4).自身免疫病(5).甲状腺激素的分泌(6).不能(7).加速体内物质氧化分解,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

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

寒冷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

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

(1)根据题意分析,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与人类白细胞表面的HLA显著有关,HLA的本质是蛋白质,是由基因控制合成是,因此该病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2)人体内的激素具有调节作用,一经与靶细胞结合并发挥作用后会立即被灭活,因此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等激素需要不断的产生;

过度兴奋或者忧郁会通过下丘脑和垂体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4)Graves病常常表现为多汗、消瘦、静息时心率过速等症状,说明甲状腺激素具有加速体内物质氧化分解,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等功能。

9.正常情况下藻类和菌类保持着自然水体中的有机物与营养盐、食物链等复杂的生态平衡,并能保持自然水体的自净。

浒苔又被称为“绿潮”,被视作和赤潮一样的海洋灾害。

(1)专家认为浒笞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随意丢弃的海洋垃圾、污水的排放造成了水体中__________,促使水中的藻类过量繁殖,进而遮蔽了光照造成了海底藻类和动物的死亡。

死亡的动植物被微生物分解造成水中__________快速下降,致使水体恶化。

这种破坏平衡的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__调节。

(2)污染海域中红假单胞杆菌数量明显增多,该菌既能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又能吸收无机盐,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该菌属于________________。

(3)浒笞因高蛋白、低脂肪被人们制成各种美食,并且被成功制成生物质油成为新能源的新材料,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价值。

(4)海洋生态系统中存在浒笞(A1)→篮子鱼(A2)→凶猛鱼类(A3)的食物链,“篮子鱼”被称为浒苔的清道夫,A1、A2、A3为相应的同化量。

通过研究发现,A2远小于A1/10,原因是浒笞同化的能量除自身消耗外,还有一部分能量流入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营养盐(N、P元素)含量过剩

(2).溶解氧(3).(正)反馈(4).生产者、分解者(5).直接(6).分解者和跟篮子鱼同一营养级的其它生物

浒苔不具有根茎叶分化,广泛分布在各海洋中.近年来,国外把浒苔一类的大型绿藻爆发称为“绿潮”,视作和赤潮一样的海洋灾害,这主要是因为浒苔大量堆积后腐烂会消耗大童的氧气,并散发出恶臭气味,最终破坏海洋生态系统。

(1)随意丢弃的海洋垃圾、污水的排放会造成了水体中N、P等元素含量过多,进而导致水中的藻类过量繁殖,遮蔽了光照造成了海底藻类和动物的死亡,这些死亡的植物和动物被微生物分解导致水体中的氧气含量快速降低,则微生物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和有毒的气体等,导致水体进一步的恶化。

这种受体污染导致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的现象称为正反馈调节。

(2)根据题意分析,污染海域中红假单胞杆菌可以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说明其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其还能吸收和利用无机盐,说明其还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3)浒笞的食用价值、科研价值等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4)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指的是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而浒笞(A1)→篮子鱼(A2)→凶猛鱼类(A3)只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与篮子鱼同一营养级的还有其它生物,且浒笞同化的能量除了自身消耗外、留下下一营养级外,还有一部分流向了分解者,因此A2远小于A1/10。

10.某珍禽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其羽毛中的蓝色色素由等位基因的E基因控制合成,且E基因数量越多蓝色越深。

F基因导致色素分布不均匀,色素的不均匀分布形成了不规则醒目斑点。

(相关基因全部分布在不同的常染色体上)

(1)写出珍禽羽毛白色无斑点个体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

(2)若两只羽毛颜色不同的纯色个体杂交,F1全部为浅蓝色斑点个体,试写出亲代个体基因型______;

若F1个体随机交配,试写出F2的表现型及比例_______________。

(3)若将

(2)中F1的浅蓝色斑点个体精原细胞的显性基因用不同颜色的荧光标记,发现某次级精母细胞中有2种不同颜色的3个荧光点,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因斑点羽毛珍禽在自然环境中比纯色羽毛珍禽更容易被天敌发现,故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导致E基因频率显著下降,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eeff、eeFf、eeFF

(2).EEff、eeFF(3).纯白:

浅蓝:

深蓝:

有浅蓝斑:

有深蓝斑=4:

2:

1:

6:

3(4).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5).有斑点珍禽中一定含有E、F基因,自然选择淘汰F的同时淘汰E,故E基因频率显著下降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在两对常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且深蓝色有斑点基因型为EEF_、浅蓝色有斑点基因型为EeF_、深蓝色无斑点基因型为EEff、浅蓝色无斑点基因型为Eeff、白色无斑点基因型为ee__。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白色有斑点基因型为ee__,包括eeFF、eeFf、eeff三种;

(3)根据以上分析已知,

(2)中F1的浅蓝色斑点个体精原细胞的基因型为EeFf,将其显性基因用不同颜色的荧光标记,其次级精母细胞中应该含有2种4个荧光点、1种两个荧光点或0个荧光点,而发现其某次级精母细胞中有2种不同颜色的3个荧光点,说明减数分裂过程中,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4)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有斑点珍禽中一定含有E、F基因,而有斑点容易被天敌发现,则自然选择淘汰F的同时淘汰E,因此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导致E基因频率显著下降。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干信息判断两对基因之间遵循的遗传规律,弄清楚不同的表现型对应的基因型,并根据双杂合子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判断性状分离比。

11.【生物一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传统发酵技术和微生物分离、纯化过程中,无菌操作是微生物接种技术的关键。

某实验小组欲从油脂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能高效降解脂肪的菌株。

(1)在菌株筛选过程中,应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_________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

随后对培养基采用高压蒸汽灭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筛选出目的菌株,可将适量的_________(试剂)滴加在平板中的菌落周围,洗去浮色后若菌落周围出现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此菌株能够降解脂肪。

(3)把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需利用_____________法进行接种,注意每次操作前均要___________;

操作时首尾区______________。

(4)细菌培养产生的单个菌落在生态学中称为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____________处理后才能倒掉。

【答案】

(1).油脂

(2).使培养基中所有微生物丧失生长繁殖能力(3).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4).透明圈(5).平板划线(6).灼烧接种环(7).不连接(8).种群(9).灭菌

常用灭菌方法:

灼烧灭菌、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法,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空气、牛奶所采用的灭菌和消毒方法依次:

高压蒸汽灭菌、干热灭菌、灼烧灭菌、化学消毒、紫外线灭菌、巴氏消毒法。

接种最常用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的目的是使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分散成单个细胞,并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细菌繁殖而成的子细胞群体--菌落。

(1)该实验的目的是从油脂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能高效降解脂肪的菌株,因此应该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脂肪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

对培养基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可以使培养基中所有微生物丧失生长繁殖能力。

(2)能够降解脂肪的菌株周围的脂肪被分解,则通过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染色被洗去浮色后,其周围会形成透明圈。

(3)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其中平板划线法可以把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每一次划线前后都要灼烧接种环,且要等其冷却后进行下一次划线,操作时首尾区不能相连。

(4)细菌培养时,同一种菌聚集在引起形成菌落,因此一个菌落可以看成一个种群;

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灭菌处理后才能倒掉,防止污染环境,导致不良的后果。

12.【生物一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幽门螺杆菌(H·

pylori)能导致严重的胃部疾病。

科学家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幽门螺杆菌基因组的HspA基因成功导入烟草细胞,最终表达的疫苗使人体获得持久性的疾病防御能力。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采用PCR技术扩增HspA基因,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Hsp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__________,合成物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2)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过程中使用的DNA聚合酶要耐高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这种酶能在热泉中被筛选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将HspA基因插入农杆菌Ti质粒的_______中,然后用该农杆菌感染烟草细胞,最终将目的基因整合到烟草细胞的_________上。

烟草细胞需要_________(填写过程)发育成完整植株。

(4)将幽门螺杆菌基因组的HspA基因表达的物质作为__________,引起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答案】

(1).合成引物

(2).作为DNA复制的起点(3).DNA的变性(或DNA的解螺旋)要较高温度(4).高温条件淘汰了大多数微生物(5).T-DNA(6).染色体DNA(7).脱分化、再分化(8).抗原

获得目的基因的方法:

①从基因文库中获取 

②利用PCR技术扩增 

③人工合成(化学合成)。

有关PCR技术的相关知识:

概念:

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

原理:

DNA复制;

前提条件:

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以便合成一对引物;

过程:

①高温变性:

DNA解旋过程;

②低温复性:

引物结合到互补链DNA上;

③中温延伸:

合成子链;

PCR扩增中双链DNA解开不需要解旋酶,高温条件下氢键可自动解开。

(1)PCR技术的前提条件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以便合成一对引物,引物的作用是作为DNA复制的起点。

(2)PCR技术过程中,DNA变性是在高温下进行的,因此该过程需要耐高温的DNA聚合酶的催化;

这种酶能在热泉中被筛选出来是因为高温条件淘汰了大多数微生物。

(3)农杆菌Ti质粒上含有T-DNA(可转移DNA),将目的基因(HspA基因)插入该DNA,然后通过农杆菌感染烟草细胞,最终可将目的基因整合到烟草细胞的染色体DNA上。

导入目的基因的烟草细胞是高度分化都植物细胞,需要经过植物组织培养才能发育为完整的植株。

(4)幽门螺杆菌基因组的HspA基因表达的产物HspA是蛋白质,可以作为抗原引起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