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化学考前复习大串讲专题14 走进高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9616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608.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高考化学考前复习大串讲专题14 走进高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全国高考化学考前复习大串讲专题14 走进高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全国高考化学考前复习大串讲专题14 走进高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全国高考化学考前复习大串讲专题14 走进高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全国高考化学考前复习大串讲专题14 走进高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全国高考化学考前复习大串讲专题14 走进高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全国高考化学考前复习大串讲专题14 走进高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全国高考化学考前复习大串讲专题14 走进高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全国高考化学考前复习大串讲专题14 走进高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全国高考化学考前复习大串讲专题14 走进高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全国高考化学考前复习大串讲专题14 走进高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全国高考化学考前复习大串讲专题14 走进高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全国高考化学考前复习大串讲专题14 走进高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全国高考化学考前复习大串讲专题14 走进高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全国高考化学考前复习大串讲专题14 走进高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全国高考化学考前复习大串讲专题14 走进高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全国高考化学考前复习大串讲专题14 走进高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全国高考化学考前复习大串讲专题14 走进高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全国高考化学考前复习大串讲专题14 走进高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全国高考化学考前复习大串讲专题14 走进高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高考化学考前复习大串讲专题14 走进高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全国高考化学考前复习大串讲专题14 走进高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高考化学考前复习大串讲专题14 走进高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高考化学考前复习大串讲专题14 走进高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气体产物先通过浓硫酸,后通过饱和食盐水

D.

CCl4萃取碘水中的I2

先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层,后从上口倒出水层

【答案】D

4.【2015北京理综化学】某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O,还含有一定量的NaOH,下列用来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中不合理的是(已知:

饱和NaClO溶液的pH约为11)()

A.该消毒液可用NaOH溶液吸收Cl2制备:

Cl2+2OH-===Cl-+ClO-+H2O

B.该消毒液的pH约为12:

ClO-+H2O

HClO+OH-

C.该消毒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HCl)混用,产生Cl2:

2H++Cl-+ClO-=Cl2↑+H2O

D.该消毒液加白醋生成HClO,可增强漂白作用:

CH3COOH+ClO-=HClO+CH3COO—

【答案】B 

5.【2015安徽理综化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Na2CO3、NaHCO3固体都能发生分解

B.Fe(OH)3胶体无色、透明,能发生丁达尔现象

C.H2、SO2、CO2三种气体都可用浓硫酸干燥

D.SiO2既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也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

【答案】C

【解析】A、Na2CO3固体受热不易分解,故A错误;

B、Fe(OH)3胶体是红褐色,故B错误;

C、以上三种气体都不与浓硫酸反应,能用浓硫酸干燥,故C正确;

D、SiO2和氢氟酸反应,没有生成盐和水,不是两性氧化物,故D错误;

此题选C。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几种常见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包括盐、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性质,还涉及到胶体的性质。

【名师点评】解决本题需要具备的知识基础是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比较,关键是化学性质中热稳定性的比较;

氢氧化铁胶体的性质中除了需要重点掌握其具有丁达尔现象,同时不能忽略它的颜色等性质。

在氧化物性质中考查了两性氧化物的概念,同时要注意二氧化硅作为酸性氧化物不能说明的一个性质,它可以与氢氟酸反应。

6.【2015重庆理综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I的原子半径大于Br,HI比HBr的热稳定性强

B.P的非金属性强于Si,H3PO4比H2SiO3的酸性强

C.Al2O3和MgO均可与NaOH溶液反应

D.SO2和SO3混合气体通入Ba(NO3)2溶液可得到BaSO3和BaSO4

【答案】B

7.【2016届北京朝阳一模】某厂用Na除掉苯中的水分。

某次生产误将甲苯当做苯投进反应釜中,由于甲苯中含水量少,最后反应釜还残留大量的Na。

下列处理方法更合理、更安全的是()

A.打开反应釜,将Na暴露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

B.向反应釜通入Cl2,Na在Cl2中燃烧生成NaCl

C.向反应釜加大量H2O,通过化学反应“除掉”金属钠

D.向反应釜滴加C2H5OH,并设置放气管,排出氢气和热量

【解析】A.钠暴露在空气中会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反应,但钠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当达到物质的着火点时,甲苯燃烧,引发火灾,因此该处理方法不当,错误。

B选项钠在氯气中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热,当达到甲苯的着火点时,甲苯燃烧,引发火灾,因此该处理方法不当,错误。

C钠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会导致甲苯燃烧,引发火灾,错误。

D.钠与苯酚反应,反应速度相对缓慢,更安全、更合理,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实验室安全及钠的相关化学知识。

8.【2016届苏州一模】利用铝热反应可以焊接钢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铝、氧化铝中铝元素微粒的半径r(Al3+)<r(Al)

B.工业上可用铝热反应的方法提取镁

C.在铝热反应中化学能全部转化为光能

D.在铝热反应中铁的还原性大于铝的还原性

【解析】A.铝离子含有2个电子层,铝原子含有3个电子层,则微粒的半径大小为:

r(Al3+)<r(Al),故A正确;

B.由于铝的还原性小于镁,无法通过铝热反应提取镁,工业上通常采用电解熔融氯化镁的方法获得镁,故B错误;

C.在铝热反应中,化学能除了转化成光能,还转化为热能等能量,故C错误;

D.铝热反应中,被置换出的金属的还原性必须小于Al的,如铁的还原性小于铝的还原性,故D错误;

故选A。

【考点定位】考查铝热反应原理及其应用

9.【2016届枣庄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铁制品表面的铜镀层有破损,则会加快铁制品的腐蚀

B.向某溶液中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

C.将Na、Fe、Cu分别在Cl2中燃烧,可得到NaCl、FeCl2、CuCl2

D.将钠投入NH4Cl溶液中,只能生成一种气体

【解析】A、铁比铜活泼,若铁制品表面的铜镀层有破损,铁作负极,会加快铁制品的腐蚀,故A正确;

B、碘离子是无色的,向某溶液中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碘分子,故B错误;

C、Fe在Cl2中燃烧,只能生成FeCl3,故C错误;

D、将钠投入NH4Cl溶液中,加热,会放出氢气和氨气,故D错误;

【考点定位】考查了金属的腐蚀与防护、萃取原理,金属的化学性质等相关知识。

10.【2016届北京东城一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aOH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B.CaO可防止月饼等食品氧化变质

C.氢弹中用到的2H、3H互为同位素

D.向海水中加入净水剂明矾可以使海水淡化

【考点定位】考查了化学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的相关知识。

11.【2017年浙江省高三“超级全能生”3月联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Si、Se、Ge都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

B.FeCl3溶液可用于制作印刷电路板

C.溴元素又名海洋元素,可用于生产杀虫剂、熏蒸剂等

D.硫酸铜溶液常用作游泳池及饮用水的消毒剂

12.【2017年浙江省高三“超级全能生”3月联考(选考科目)】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HC1溶于水后生成水合氢离子和水合氯离子

B.焰色反应可以检测溶液中的钠离子、钾离子等,属于物理实验

C.金属镁能在氮气、氧气、二氧化碳中燃烧

D.SO2能漂白品红溶液、红色石蕊试液、紫色高锰酸钾溶液等

【解析】A、溶质在水中溶解后,形成水合分子或离子,因此A正确。

B、焰色反应是某些金属元素在火焰上灼烧时产生特殊的颜色,这一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钠元素的焰色反应呈现黄色,钾元素的焰色反应呈现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所以焰色反应能够检验钠离子、钾离子,B正确。

C、三种气体均能够与Mg发生反应:

3Mg+N2

Mg3N2,Mg+O2

2MgO,2Mg+CO2

2MgO+C,C正确。

D、SO2不能够漂白酸碱指示剂;

使KMnO4褪色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表现SO2还原性,不是SO2漂白性,D错误。

正确答案D。

【名师点评】:

SO2的漂白性是SO2与有机色素结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这种无色物质在加热时易分解,所以加热后被SO2漂白的物质能够恢复原来的颜色。

SO2遇常见的无机氧化剂如KMnO4、Br2等使他们褪色的过程不属于漂白。

13.【2017年江西省赣州市高三第一次摸底考】下列所示装置正确且能完成相关实验的是()

A.用甲所示装置制取并观察Fe(OH)2

B.用乙所示装置制取少量Cl2

C.用丙所示装置制取O2

D.用丁所示装置比较N、C、Si的非金属性强弱

14.【北京市石景山区2017届高三3月统一练习】某同学进行有关铜、硝酸、硫酸化学性质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中溶液呈蓝色,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稀硝酸被还原为NO2

B.②中溶液存在:

c(Cu2+)+c(H+)=c(NO3-)+c(OH-)

C.由上述实验得出结论:

常温下,Cu既可与稀硝酸反应,也可与稀硫酸反应

D.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Cu+Cu(NO3)2+4H2SO4===4CuSO4+2NO↑+4H2O

【解析】A、①中发生3Cu+8HNO3═3Cu(NO3)2+2NO↑+4H2O,生成硝酸铜溶液为蓝色,试管口NO被氧化

15.【江苏省南通市2017届高三高考全真模拟

(一)】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碱石灰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氯气

B.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可以用于食品防腐剂

C.炭具有强还原性,常用于冶炼钠、钾等金属

D.碳酸氢钠溶液具有弱碱性,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

【解析】A.碱石灰具有吸水性,是碱性干燥剂,不能用于干燥氯气,A错误;

B.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但甲醛有毒,不能用于食品防腐剂,B错误;

C.钠、钾等金属是活泼的金属,通过电解法冶炼,C错误;

D.碳酸氢钠溶液具有弱碱性,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D正确,答案选D。

16.【2016届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国际实验学校高三2月模拟理科综合】

过碳酸钠(

)在生产和生活领域应用广泛,其制备反应为:

过碳酸钠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在500C时分解为碳酸钠和过氧化氢。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室制备过碳酸钠时可釆用冷水浴控制反应温度

B.过碳酸钠水溶液呈碱性,可用作漂洗剂和消毒杀菌剂

C.过碳酸钠应密封保存,放置于冷暗处

D.过碳酸钠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并放出一种无色气体

【解析】A.在50℃时分解为碳酸钠和过氧化氢,则制备过碳酸钠时可釆用冷水浴控制反应温度,不能使反应温度过高,故A正确;

B.碳酸钠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其中碳酸钠水解呈碱性,过氧化氢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漂洗剂和消毒杀菌剂,故B正确;

C.过碳酸钠应密封保存,放置于冷暗处,可防止温度过高而分解,故C正确;

D.过碳酸钠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其中碳酸钠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过氧化氢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氧气,则生成两种气体,故D错误.故选D.

本题知识点是钠的化合物,主要考查了碳酸盐及过氧化氢的性质,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自学能力的考查,为高频考点,由题给信息可知过碳酸钠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则应具有碱性、强氧化性,可用于杀菌消毒,在50℃时分解为碳酸钠和过氧化氢,则应密封保存,结合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的性质解答该题。

17.【2017届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高三3月月考理科综合】.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中,甲、乙、丙中均含有某种相同的元素,它们之间具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及部分产物己略去)。

下列有关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A.若甲为Al(OH)3,则戊可能为NaOHB.若甲为Na2CO3,则丁可能为CO2

C.若甲为N2,则丁可能为O2D.若甲为Fe,则戊可能为盐酸

18.【湖北省六校联合体2017届高三4月联考】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a图,滴加乙醇,试管中橙色溶液变为绿色,乙醇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乙酸

B.b图,左边试管中产生气泡迅速,说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比氯化铁好

C.c图,根据试管中收集到无色气体,能验证铜与稀硝酸的反应产物是NO

D.d图,试管中先有白色沉淀,后有黑色沉淀生成,能确定Ksp(AgCl)>

Ksp(Ag2S)

19.【北京市门头沟区2017届高三3月综合练习

(一)理综】

依据下图中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是N2O5

B.可用排空气法收集NO气体

C.工业上以NH3、空气、水为原料生产硝酸

D.由NH3→N2,从原理上看,NH3可与NO2反应实现

【解析】A.N2O5是硝酸的酸酐,溶解于生成HNO3,故A正确;

B.NO遇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NO2,不可用排空气法收集NO气体,故B错误;

C.工业上氨催化氧化制硝酸,涉及原料为NH3、空气、水,故C正确;

D.由NH3→N2是氧化过程,可添加氧化剂NO2,达到实验目的,故D正确,答案为B。

20.【四川省宜宾市高2014级高三第二次诊断】用下列装置进行的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①配制一定浓度的硫酸溶液

B.用装置②分离溶解在CCl4中的I2

C.用装置③制备和收集少量NH3

D.用装置④验证FeCl3对H2O2分解有催化作用

【解析】A、不能用容量瓶稀释浓硫酸,故A错误;

B、分离溶解在CCl4中的I2要用蒸馏的方法,故B错误;

C、实验室用加热固体的方法制NH3,故C正确;

D、对比实验要控制其它变量相同,图中加了FeCl3溶液,就不能再加热,故D错误;

故选C。

21.【四川省宜宾市高2014级高三第二次诊断】化学与生活、生产、环境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工厂排放CO2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B.使用含有氯化钙的融雪剂会加速桥梁的腐蚀

C.“山东疫苗案”涉及疫苗未冷藏储运而失效,这与蛋白质变性有关

D.《黄白第十六》中有“曾青涂铁,铁赤如铜”,这与化学变化有关

22.【2017届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三上期末】“类推”这种思维方法在化学学习与研究中有时会产生错误结论,因此类推的结论最终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决定其正确与否,下列几种类推结论中错误的是

A.Fe与Cl2反应生成FeCl3,则Fe与I2反应可生成FeI3

B.Al(OH)3、Cu(OH)2受热易分解,则Fe(OH)3受热也易分解

C.Na可与冷水反应产生氢气,K也可与冷水反应生成氢气

D.CO2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SO2也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考点】:

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

23.【2017届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三高补班12月月考】下列除杂方法错误的是

物质

杂质

试剂

主要操作

A

Cu

Fe

盐酸

过滤

B

AlCl3

NaAlO2

C

FeCl2溶液

FeCl3

D

NaHCO3溶液

Na2CO3

CO2

【解析】

试题分析:

A、铜和盐酸不反应,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可以除去铜中的铁,A正确;

B、偏铝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氯化钠,引入新杂质,B错误;

C、氯化铁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可以除去氯化亚铁中的氯化铁,C正确;

D、碳酸钠溶液吸收CO2生成碳酸氢钠,可以除去碳酸氢钠中的碳酸钠,D正确,答案选B。

【考点定位】考查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名师点评】分离和提纯一般应遵循“四原则”和“三必须”:

(1)“四原则”:

一、不增(提纯过程中不增加新的杂质);

二、不减(不减少被提纯的物质);

三、易分离(被提纯物质与杂质容易分离);

四、易复原(被提纯物质转化后要易复原)。

(2)“三必须”:

一、除杂试剂必须过量;

二、过量试剂必须除尽(因为过量试剂带入新的杂质);

三、选最佳除杂途径;

四、除去多种杂质时必须考虑加入试剂的顺序。

24、【2016浙江】

(15分)无水MgBr2可用作催化剂。

实验室采用镁屑与液溴为原料制备无水MgBr2,装置如图1,主要步骤如下:

图1图2

步骤1三颈瓶中装入10g镁屑和150mL无水乙醚;

装置B中加入15mL液溴。

步骤2缓慢通入干燥的氮气,直至溴完全导入三颈瓶中。

步骤3反应完毕后恢复至常温,过滤,滤液转移至另一干燥的烧瓶中,冷却至0℃,析出晶体,再过滤得三乙醚合溴化镁粗品。

步骤4室温下用苯溶解粗品,冷却至0℃,析出晶体,过滤,洗涤得三乙醚合溴化镁,加热至160℃分解得无水MgBr2产品。

已知:

①Mg和Br2反应剧烈放热;

MgBr2具有强吸水性。

②MgBr2+3C2H5OC2H5

MgBr2·

3C2H5OC2H5

请回答: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实验中不能用干燥空气代替干燥N2,原因是___________。

(2)如将装置B改为装置C(图2),可能会导致的后果是___________。

(3)步骤3中,第一次过滤除去的物质是___________。

(4)有关步骤4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可用95%的乙醇代替苯溶解粗品B.洗涤晶体可选用0℃的苯

C.加热至160℃的主要目的是除去苯D.该步骤的目的是除去乙醚和可能残留的溴

(5)为测定产品的纯度,可用EDTA(简写为Y4-)标准溶液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Mg2++Y4-====MgY2-

①滴定前润洗滴定管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

②测定时,先称取0.2500g无水MgBr2产品,溶解后,用0.0500mol·

L-1的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EDTA标准溶液26.50mL,则测得无水MgBr2产品的纯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质量分数表示)。

【答案】

(1)干燥管防止镁屑与氧气反应,生成的MgO阻碍Mg与Br2的反应

(2)会将液溴快速压入三颈瓶,反应过快大量放热而存在安全隐患

(3)镁屑

(4)BD

(5)①从滴定管上口加入少量待装液,倾斜着转动滴定管,使液体润湿内壁,然后从下部放出,重复2~3次

②97.5%

【考点定位】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混合物的计算,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综合应用。

【名师点评】实验题一定要分析实验目的和实验的关键问题,识别实验仪器和使用方法,掌握物质分离的方法和操作注意问题。

在洗涤的过程中要注意滴定管要用待装溶液润洗,但锥形瓶不能润洗。

注意读数要保留两位小数。

25、【2015浙江】Ⅰ.(6分)请回答:

(1)H2O2的电子式___________。

(2)镁燃烧不能用CO2灭火,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理由________________。

(3)在AgCl沉淀中加入KBr溶液,白色沉淀转化为淡黄色沉淀,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

(4)完成以下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MnO4-+()C2O42-+______=()Mn2++()CO2↑+________

Ⅱ.(12分)化合物甲和NaAlH4都是重要的还原剂。

一定条件下金属钠和H2反应生成甲。

甲与水反应可产生H2,甲与AlCl3反应可得到NaAlH4。

将4.80g甲加热至完全分解,得到金属钠和2.24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的H2。

请推测并回答:

(1)甲的化学式__________。

(2)甲与AlCl3反应得到NaAlH4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NaAlH4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4)甲在无水条件下可作为某些钢铁制品的脱锈剂(铁锈的成分表示为Fe2O3),脱锈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某同学认为:

用惰性气体赶尽反应体系中的空气,将铁和盐酸反应后的气体经浓硫酸干燥,再与金属钠反应,得到固体物质即为纯净的甲;

取该固体物质与水反应,若能产生H2,即可证明得到的甲一定是纯净的。

判断该同学设想的制备和验纯方法的合理性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

【答案】Ⅰ.

(1)

(2)2Mg+CO2

2MgO+C

(3)AgCl+Br-==AgBr+Cl-(4)2MnO4-+5C2O42-+16H+==2Mn2++10CO2↑+8H2O

Ⅱ.

(1)NaH

(2)4NaH+AlCl3==NaAlH4+3NaCl

(3)NaAlH4+2H2O==NaAlO2+4H2↑(4)3NaH+Fe2O3==2Fe+3NaOH

(5)制备过程不合理,因为盐酸易挥发,H2中混有HCl,导致产物中有NaCl

验纯方法不合理,如果有Na残留,Na与水反应也产生H2;

没有考虑混入的NaCl

26.【2016新课标Ⅲ卷】

(14分)

以硅藻土为载体的五氧化二钒(V2O5)是接触法生成硫酸的催化剂。

从废钒催化剂中回收V2O5既避免污染环境又有利于资源综合利用。

废钒催化剂的主要成分为:

V2O5

V2O4

K2SO4

SiO2

Fe2O3

Al2O3

质量分数/%

2.2~2.9

2.8~3.1

22~28

60~65

1~2

<

1

以下是一种废钒催化剂回收工艺路线:

回答下列问题:

(1)“酸浸”时V2O5转化为V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同时V2O4转成VO2+。

“废渣1”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

(2)“氧化”中欲使3mol的VO2+变为VO2+,则需要氧化剂KClO3至少为______mol。

(3)“中和”作用之一是使钒以V4O124−形式存在于溶液中。

“废渣2”中含有_______。

(4)“离子交换”和“洗脱”可简单表示为:

4ROH+V4O124−

R4V4O12+4OH−(ROH为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

为了提高洗脱效率,淋洗液应该呈_____性(填“酸”、“碱”或“中”)。

(5)“流出液”中阳离子最多的是________。

(6)“沉钒”得到偏钒酸铵(NH4VO3)沉淀,写出“煅烧”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1)V2O5+2H+=2VO2++H2O;

SiO2;

(2)0.5;

(3)Fe(OH)3、Al(OH)3;

(4)碱;

(5)K+;

(6)2NH4VO3

V2O5+H2O+2NH3↑。

【考点定位】考查物质制备工艺流程图分析

【名师点评】本题是工艺流程问题,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步骤的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等知识,旨在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将其应用于实践来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