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赣榆区非人大任命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复习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6351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连云港赣榆区非人大任命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连云港赣榆区非人大任命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连云港赣榆区非人大任命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连云港赣榆区非人大任命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连云港赣榆区非人大任命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连云港赣榆区非人大任命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复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连云港赣榆区非人大任命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复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连云港赣榆区非人大任命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复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连云港赣榆区非人大任命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复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连云港赣榆区非人大任命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复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连云港赣榆区非人大任命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复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连云港赣榆区非人大任命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复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连云港赣榆区非人大任命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复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连云港赣榆区非人大任命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复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连云港赣榆区非人大任命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复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连云港赣榆区非人大任命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复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连云港赣榆区非人大任命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复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连云港赣榆区非人大任命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复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连云港赣榆区非人大任命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复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连云港赣榆区非人大任命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复习题.docx

《连云港赣榆区非人大任命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云港赣榆区非人大任命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复习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连云港赣榆区非人大任命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复习题.docx

连云港赣榆区非人大任命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复习题

连云港市赣榆区非人大任命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复习题

一、填空题

1、依法治国关键在于树立宪法和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

2、我国第一部宪法是1954年制定并颁布施行的。

3、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4、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5、行政许可由具有行政许可权的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

6、国家实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设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资金。

7、办理治安案件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8、妇女有权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9、造成不动产或者动产毁损的,权利人可以请修理、重作、更换或者恢复原状。

10、公务员的管理,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依照法定的权限、条件、标准和程序进行。

1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12、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1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持。

14、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二、单项选择题

1.我国依法治国的前提是(A)

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违法必究D执法必严

2.我国依法治国的主体是(C)。

A.党中央B.国务院C.广大人民群众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法律(A)是划分部门法的首要的、第一位标准。

A.调整的社会关系的种类B.调整的方法

C.保障权利的途径D.调整的机制

4.(C)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一项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制度。

A.民族自治制度B.区域自治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民族平等制度

5.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D)。

A.权利B.权力C.义务D.权利和义务

6.最高人民法院是我国的最高国家审判机关,(C)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

A.领导B.指导C.监督D.管理

7.刘迪,6岁,在北京幼儿园学习绘画数年,1989年夏天,某机构组织儿童绘画展,刘迪的画被选中参展,并获得一等奖,得奖金1000元。

此时刘迪父母已离异,其母张某为刘迪的监护人,刘迪之父每月给刘迪100元抚养费。

1000元奖金应归(D)所有。

A.刘母B.刘父C.幼儿园D.刘迪

8.财产所有权中最核心的是(D)。

A.占有权B.使用权C.用益权D.处分权

9.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在同一种商品上以相同或相似的商标在同一天申请注册的,商标局应当依照我国商标法的规定公告(A)的商标。

A.使用在先B.申请在先

C.申请在先并且使用在先D.设计在先

10.我国继承法规定,继承人对于被继承人生前的合法债务(D)。

A.应当负责全额偿还B.可以负责全额偿还

C.可以不负责偿还D.应当在遗产的实际价值范围内负责清偿

11.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单位(B)。

A.可以成为所有犯罪的主体

B.只能成为法律明文规定可由单位构成的犯罪的主体

C.不能成为任何犯罪的主体

D.能否成为犯罪的主体由法院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12.我国刑法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B)处罚。

A.可以免除B.应当减轻

C.可以减轻D.应当从轻

13.劳动者要求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C)天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A提前10日B提前20日C提前30日D提前60日

14.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A)。

  A.适用法律平等B.执法平等

  C.立法平等D.守法平等

15.只有在(B)的情况下,法院可以判决变更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

  A.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B.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

  C.违反法定程序的D.超越职权的

16.依照公务员法下列属综合管理类的非领导职务是(A、B、C)

  A.巡视员B.副主任科员 C.副调研员D.科员

17.我国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C)。

A、“三个代表”思想B、四项基本原则

C、宪法D、邓小平理论

18.我国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体制实行(D)负责制。

A、委员会B、政府全体会议

C、政府常务会议与行政首长D、行政首长

19.在我国,行政立法权是指制定(C)的权力。

A、行政法规和部分规章B、行政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

C、行政法规和规章D、部分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20.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全体(B)。

A、公民B、人民C、劳动者D、爱国者

21.当代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A)。

A、工人阶级领导的全国人民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体现.

B、工人阶级领导的全体劳动人民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体现.

C、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农民、公务员、解放军、知识分子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体现.

D、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体现.

22.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目标是(B)。

A、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B、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C、建设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国家。

D、建设人民民主专政的法制国家。

23.目前,我这法治建设上的一个突出问题是(D)

A、我国的法律体系尚不建全不能基本做到有法可依

B、很多人不知法、不懂法、缺乏守法、执法意识

C、法律不权威,甚至某些法律的权威性丧失

D、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

24.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基础、灵魂是(B)。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社会主义民主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确保法律的权威性

25.以行政机关是否具有自由裁量权为标准,行政行为可分为自由裁量行政行为和(D)。

A、抽象行政行为B、内部行政行为

C、作为行政行为D、羁束行政行为

26.行政处罚法规定,除非法律有特别规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处罚机关可以(C)。

A、自己执行B、自己执行,但应当由上级机关批准

C、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D、向上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

27.行政复议法规定,提出行政复议申请的一般期限为(D)天。

A、15B、10C、30D、60

28.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处于相对应的一方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称为(B)。

A、行政人B、行政相对人C、行政主体D、行政客体

29.强制执行机关请人代替法定义务人发行义务,再由法定义务人负担费用的执行方法称为(B)。

A、代履行B、代执行C、直接强制D、即时强制

30.以行政相对人是否特定为标准,行政行为可分为(A)。

A、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B、实体行政行为和程序行政行为

C、内部行政行为和外部行政行为

D、羁束行政行为和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31.行政处罚法对行政处罚的时效作出了明确规定,违法行为在(B)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A、1B、2C、3D、4

32.行政机关应当在宣告行政处罚决定书后将其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行政机关应当在(B)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

A、5B、7C、10D、15

33.公民陈某被公安机关错误拘留,欲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特向张律师咨询。

下列有关行政诉讼的咨询意见中,不正确的是(B)。

A、行政诉讼中对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举证责任应由被告承担

B、对行政诉讼中涉及的所有问题,不得适用调解

C、行政诉讼中不得适用调解原则是行政诉讼在程序上区别于民事诉讼的一个显著标志

D、行政诉讼的法定撤消方式有自愿申请撤诉和视为撤诉两种

34.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原告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B)个月提出,但法律规定的除外。

A、2B、3C、6D、12

35.赔偿义务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B)个月内给予赔偿。

A、1B、2C、3D、6

36.行政诉讼不同于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的证据种类有:

(D)

A、书证B、物证C、视听资料D、现场笔录

三、多项选择题

1.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主要表现是(C.D)。

A、宪法是立国之本与治国之策

B、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行为准则

C、宪法是普通法律制定的基础和依据

D、与宪法相抵触的一切法律、法规无效

2.法律规范冲突解决机制遵循的原则是(A.B)。

A、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B、特别法优于一般法,新法优于旧法或后法优于先法

C、根据各种不同的法律规范冲突,分别由全国人大或国务院等各有关机关裁决

D、全部由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3.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活动的权利。

根据宪法规定我国公民的监督权包括(B.C)。

A、申诉权B、批评、建议权C、检举权D、控告权

C、法治的权威性和目的性原则D、法治的形式合理性原则

5.下列哪些属于诉讼参加人(ABC)。

A、原告和被告B、第三人C、诉讼代理人D、证人E、鉴定人

4.就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而言,其效力表现为具体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就具有(ABCD)。

A、公定力B、确定力C、拘束力D、执行力

5.在我国,行政职务产生的主要方式(ABCD)。

A、选任B、委任C、调任D、聘任

6.犯罪集团的主要特征有(ABCD)。

A.主体必须是由3人以上组成的B.具有一定的组织性和固定性

C.具有共同实施某种犯罪的目的性D.其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ABC)机关的职务。

A国家行政机关B审判机关C检察机关D司法机关

8.有权决定逮捕公民的机关是(AB)。

A人民检察院B人民法院C公安机关D国家安全局

9.《物权法》规定,不动产物权的(ABCD),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

A设立B变更C转让D消灭

10.行政诉讼二审判决的情形有(ABC)。

A、维持原判B、改判判决C、撤销原判,发回重审D、撤消判决

11.在行政强制中,直接强制可分为(BCD)。

A、代执行B、财产强制C、人身强制D、行为强制

12.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ACD)。

A、罪刑法定原则B、罪刑相适应原则

C、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D、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13.犯罪的基本特征有(BCD)

A、犯罪的阶级性B、社会危害性

C、刑事违法性D、应受惩罚性

14.重大责任事故罪的主体有(ABC)。

A、生产工人B、科技人员C、生产指挥人员D、党政工作人员

15.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减轻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有(ABCD)。

A、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

B、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

C、又聋又哑的人D、盲人

16.下列行为中,构成抢劫罪的有(AD)。

A、用药物麻醉,使人不知抗拒,当场抢走其财物

B、以将要实施暴力相威胁,逼被害人2日内交出财物

C、乙欠甲1000元钱不还,甲到乙家暴力抢回

D、盗窃时,被人发现,为抗拒逮捕而当场使用暴力

17.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是指与案件事实和诉讼结果有切身利害关系,在诉讼中处于控告或被控告地位并享有较大诉讼权利的诉讼参与人。

包括(ABCD)。

A、被害人B、自诉人C、犯罪嫌疑人

D、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人

18.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案件即自诉案件包括(ABCD)。

A、告诉才自理的案件B、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的刑事案件

B、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权利的行为应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法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C、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四、判断题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健全全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没有法制,社会主义民主就无法制度化,民主就只能是一种理想,或者演变为社会动乱。

法制必须以民主为基础。

社会主义法制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确认、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

法治和人治的根本区别在于法律是否体现民主的精神和原则。

法制离开了民主,法制就可能演变成为依法实施的专制或者以法律的名义而实施的人治。

(√)

3.遏制腐败,立法是前提,监督是关键,必须从制度上构建遏制腐败蔓延的堤防,建立市高效、完备、公开、严密的权力法律体系。

(×)

4.法治国家要求,法律在社会生活国家生活的一切重要领域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即法律享有崇高的威望,得到普遍的遵守和广泛的认同,法律在调控社会生活方面发挥基础和主导的作用。

法律的至高无上的权威是法治国家的显著特征。

(√)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4月12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公布实施的。

(×)

6.宪法作为一个国家的法的表现形式之一,与其他法根本不同,它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最高法,是母法,在一国的法律体系中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

7.地方人民政府的性质和地位是地方各级人大的执行机关,是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级人大和上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报告工作,在本级人大闭会期间对本级人大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因此,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实行双重负责制,既对同级人大及常委会负责,又要向上级人民政府负责,并受国务院统一领导。

(√)

8.宪法规定:

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权益和利益,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

9.我国宪法有关条款规定: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

10.在刑事侦查阶段,对犯罪嫌疑人住处进行搜查时,应当有被搜查人或者他的家属、邻居或其他见证人在场。

(√)

11.我国行政法已有统一完整的实体行政法典。

(×)

12.由于社会生活和行政关系复杂多变,因而作为行政关系调节器的行政法律规范也具有较强的变动性,需要经常废、改、立。

(√)

13.行政法与刑法、民法一样,是现代法律体系中的三大基本法律部门之一,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法律地位。

(√)

14.在行政实体法律关系中主体双方的权力义务不对等,行政机关具有更多的优越地位。

(√)

15.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

16.行政法律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主体之间能约定权利(职权)、义务(职责),能自由选择权利(职权)义务(职责);这与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可以相互约定,共同选择权利、义务完全相同。

(×)

17.国家公务员主要特征之一是指依法行使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

所以,国家公务员不包括国家行政机关中的工勤人员。

(√)

18.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变更仅限于显失公正的行政处罚。

(√)

19.行政处罚法明确规定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的行政机关管辖。

(√)

20.根据行政复议法的有关规定,所有抽象行政行为都不能申请复议。

(×)

21.对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或者其他人事处理决定申请复议。

(×)

22.税务机关强制吊销了不依法纳税者的营业执照,属行政机关之间的横向越权行为。

(√)

23.国家赔偿法规定,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每日的赔偿金按照国家前三年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

(×)

24.行政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对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诉、判决、裁定停止执行。

(×)

25.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我国领域外犯罪,按我国刑法规定,其犯之罪法定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

26.醉酒的人犯罪,可以减轻刑事责任。

(×)

27.甲持刀追杀乙,后来,甲的刀被群众夺下,乙见状返身用木棍猛击甲,将甲打成重伤,乙的行为应属防卫过当。

(×)

28.甲拦路劫持下夜班的女乙,欲强奸乙,乙掏出防身用的刀子,扎死了甲,乙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应减轻处罚。

(×)

29.对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可判处死缓。

(×)

30.犯罪分子向所在单位的领导主动交代罪行的,也是自首。

(√)

31.我国刑法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

32.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的主体是国有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

(×)

33.持捡到的存折去银行取款,构成诈骗罪。

(√)

34.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可以不设行政许可。

(√)

3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决定战争与和平。

(√)

36.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的行政处罚。

(×)

37.因不可抗力导致行政许可事项无法实施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办理有关行政许可的注销手续。

(√)

38.行政机关不得在夜间或者法定节假日实施行政强制执行。

但是,情况紧急的除外。

(√)

39.行政赔偿诉讼不适用调解。

(×)

40.不服一审判决的上诉期限为10日,不服一审裁定的上诉期为5日,从接到判决书、裁定书之日起计算。

(×)

五、简答题

1、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原则。

答:

(1)法律价值要求法律制度构建在尊重人的人格尊严、自由、合理愿望和财产权利的基础上,从而形成新的法律价值取向原则和精神。

(2)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原则包括第一生存,第二安全,第三民主,第四自由,第五平等(并略解其简单含义)。

(3)法律价值原则是我国“法治原则”的基本要求,是我国法律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它明确揭示了人治与法治的区别,并不是有没有法律或法律完备不完备,而是在于有什么样的法律和法律是不是得到普遍遵守,法治国家的法律制度是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是自由与人权的法律保障,它体现了一种新的法律价值取向。

2、简述依法治国与党的政策的关系。

答:

(1)党的政策和法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有很多相同之处,二者互相联系,互相作用。

(2)党的政策是党为完成一定时期的任务而规定的活动准则。

党的政策直接影响甚至指导法律的制定和实施;甚至成为某一个具体法律的基本内容;在依法治国的各个环节上,党的政策具有指导作用。

(3)法是体现人民群众意志和根本利益、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以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是实现党的领导,党的政策和党的使命的重要形式和手段,是定型化、规范化、条文化的党的政策。

(4)法律的制定一般地讲必须以党的政策为依据,社会主义法律的适用,也应以党的政策为指导,才能更好地发挥法律的作用。

3、简述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

答:

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是指合法行政行为所必须具备的法定条件。

(1)行为主体合法;

(2)行为权限合法;(3)所行为内容合法;(4)行为程序合法;(5)行为形式合法。

4、什么是诉讼证据?

它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

诉讼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客观事实。

它有三个基本特征:

一是客观性,即诉讼证据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任何主观臆断和假材料都不能成为诉讼证据;二是关联性,即诉讼证据必须与特定的案件有内在的必然联系,与案件无关的事实不能作为证据;三是合法性,即诉讼证据必须符合法律要求的形式,并按法定程序收集、提供和运用数据。

5、简述法律的特征。

答:

法律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法律是一种概括、普遍、严谨的行为规范,具有规范性和针对一般人的反复适用多次的特征,并具有严谨的逻辑构成。

其次,法律是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行为规范。

法律是国家意志,必须由代表国家的机关来直接规定。

再次,法律是国家确认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不仅具体和明确,而且由国家确认和保障。

最后,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

这种作为法律实施后盾的强制力是由国家施加的。

6、行政诉讼的特有原则有哪些?

答:

行政诉讼的特有原则:

(1)人民法院特定主管原则;

(2)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原则;(3)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举证责任原则;(4)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执行原则;(5)不适用调解原则;(6)有限司法变更原则;(7)解决行政争议的选择原则。

7、民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

平等原则、自愿原则、等价有偿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公平原则、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公序良俗原则

8、《公务员法》规定对公务员的处分有哪几种?

答:

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9、简述《江苏省行政程序规定》对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是如何规定的?

答: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实行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10、简述二审程序中的上诉不加刑原则。

答:

上诉不加刑原则是二审程序中的两大原则之一,是指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仅有被告人一方提出上诉的案件时,不得以任何理由改判重于原判决所判罚的审判原则。

该原则是为了保障被告人充分行使上诉权,维护其合法权益而设置的,它只适用于只有被告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近亲属提出上诉的案件。

如果是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或自诉人提出上诉的案件,或者在被告人一方提出上诉的同时,人民检察院或自诉人也提出抗诉、上诉的,则不受上诉不加刑原则的限制。

六、论述题

1、试论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

答:

行政法律关系包括行政实体法律关系、行政程序法律关系、行政裁决法律关系、行政复议法律关系和行政诉讼法律关系,它主要有以下特点:

(1)行政主体是行政法律关系的一方。

行政主体是行政职能的承担者,这决定了行政法律关系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2)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是指在行政实体法律关系主体双方的权利义务不对等,行政机关具有更多的优越地位。

(3)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由有关法律规范事先加以规定。

行政法律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主体之间不能相互约定权利(职权)、义务(职责),不能自由选择权利(职权)、义务(职责),而必须依据法律规范取得权利并承担义务。

(4)行政主体实体上的权利(职权)或义务(职责)经常具有重合性。

这种重合性意味着其权利(职权)或义务(职责)的双重性。

(5)行政法律关系引起的争议,大多由行政机关或行政裁判机关依照行政程序或准司法程序解决。

2、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的范围是什么?

答:

我国行政诉讼法第11条明确规定了人民法院受理下列行政案件:

(1)不服拘留、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合停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