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沱江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714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96400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5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阳沱江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71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资阳沱江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71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资阳沱江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71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资阳沱江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71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资阳沱江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71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资阳沱江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71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资阳沱江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71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资阳沱江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71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资阳沱江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71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资阳沱江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71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资阳沱江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71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资阳沱江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71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资阳沱江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71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资阳沱江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71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资阳沱江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71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资阳沱江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71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资阳沱江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71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资阳沱江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71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资阳沱江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71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资阳沱江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71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资阳沱江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714Word文档格式.docx

《资阳沱江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714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阳沱江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714Word文档格式.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资阳沱江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714Word文档格式.docx

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城市规划和实施管理的结合点,把用地性质、开发强度(建筑容积率)和公共服务及市政配套设施三大要素以法律的手段固定,是提高规划法律地位,保证城市规划实施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建立土地调控机制的重要技术保证和支撑。

二、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版)

4、《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GB50442-2008

5、《资阳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6、《四川省<

城市规划法>

编制实施办法》、

7、《四川省资阳市沱江东区一期概念性城市规划设计》(2008)、

8、国家和四川省其他有关城市规划的技术经济政策规范和标准。

三、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点

为适应沱江东区的发展需要,2008年3月对沱江东区一期项目组织编制了概念性规划设计竞标,参加的单位有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澳大利亚PDI国际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等几家单位参加,最后澳大利亚PDI国际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中标。

澳大利亚PDI国际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中标后经过了2个月修改,于2008年6月递交了概念规划的成果。

四、规划范围

规划区位于资阳市沱江东岸,规划范围西临沱江岸,北至迎宾大道,东至环城东路。

规划总用地面积5.96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5.32平方公里。

第二章、沱江东区一期建设条件分析

一、空间特征分析

沱江东区位于沱江东岸一级台地至三级台地过渡段,处于城市上风上水地段,山峦起伏,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

沱江东区场地形态具有丰富个性,山丘河谷层次丰富,环境优美,景观要素密集,有利于形成生态城市的景观和总体形象,区域无重大污染源,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水体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同时规划设计范围西面与南面与沱江相联,有约两公里左右的滨讲岸线。

东面紧靠自然山体,东北向有一山体公园,整个设计范围已经形成了山水环抱格局,同时基地范围内,小山体、谷地连绵,东面有黄泥河从北向南流经谷地流至沱江。

二、用地条件分析

1现状用地性质调查

现状中与一桥桥头相临宝台镇是建设条件相对大的区域,集中了一定的工业、居住、市政设施和商业服务设施,宝台镇外围主要是农村居民点、农田和耕地等。

通过用地性质调查分析居住用地为占的比例较大为58.2%,工业用地占总用地的15.16,水域和其他用地占16.05%。

具体的用地性质类别见下表。

现状用地平衡表

 

用地编号

用地性质

用地面积(㎡)

比例

R

居住用地

600480

10.07%

C

公共设施用地

63530

1.07%

C1

行政办公用地

20633

0.35%

C3

文体娱乐用地

4176

0.07%

C5

医疗卫生用地

2069

0.03%

C6

教育科研设计用地

36652

0.61%

S1

道路用地

57917

0.97%

U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24172

0.41%

M1

一类工业用地

156422

2.62%

E

水域和其他用地

5061205.8

84.86%

E1

河流用地

128459

2.15%

E2/E7

耕地/弃置地

4932746.8

82.71%

总用地面积(㎡)

5963762.8

100.00%

2现状地形分析

通过对地形模拟显示,整个规划地块呈北高南低态势,高差相隔大约60米。

其中基地的至高点在规划范围的北侧范围内,黄海高程为406.75米。

规划范围高程较低点在西部、南部的滨江地带,黄海高程为341.91米,地势相对平坦,且正好将整个沱东区域环抱,是进行滨江休闲走廊建设的良好地段。

另外,沿黄泥河流域以及吴家沟一带、东义西侧一带为比较明显的谷地,是塑造山地特色城市景观或者高档住宅区的重要片区。

现状地形较复杂,山丘谷地此起彼伏,但绝大多是坡度不大,通过对地形的坡度分析,不适合建设的用地占整个用地的比例相对较少,绝大多用地可直接开发利用,或者通过适量的土地平整均可进行开发利用。

3生态环境分析

现状主要是农村型居民点,只有少量的工业用地、商业金融用地,主要构成是耕地、农田、荷塘、树木等,无重大污染源。

有自然河流黄泥河流经规划区域,水域宽度约为10米。

通过对现状的自然生态环境进行了评价,根据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在区域中的作用不同,将范围内的生态环境划分成生态源、生态缓冲地、生态谷地三种。

生态源:

是具有重要风景价值及环境和生态意义的用地。

本次设计将沱江、北部城市公园以及东面山体划为生态源。

生态缓冲地:

是重要环境资源与建成区之间的过渡地带。

本次设计将生态源周边用地划为生态缓冲地。

生态谷地:

是处于山谷地带并具有重要环境和生态意义的用地。

通过综合的评价,将黄泥河流域、吴家沟以及东义砖厂西侧的谷地划为生态谷地。

三、现状交通条件分析

1资阳现状交通便利

公路:

成渝高速公路和国道301、321、202、318、319线横穿东西,省道106环线和206线等纵贯南北,已把资阳与成都、重庆、内江、遂宁、德阳、眉山等周边中心城市便捷地联系起来。

铁路:

成渝高速、成南高速、渝遂铁路等已通车和在建的快速通道等。

规划建设的成渝城际客运专线高速铁路,将把成渝两地的通达时间缩短为1个多小时,它将成为渝西片区的主动脉。

航空:

沱江东区通过成渝高速公路约100公里可抵达成都双流国际机场。

水运:

沱江是长江的重要支流,水运可直达长江,通至大海。

2沱江东区交通条件

(1)成渝城际客运站点带动作用分析

(2)综合交通

沱江东区除成渝城际客运专线高速铁路站点外,其它交通条件也十分便利。

省道106线,资资公路(资阳—资中)在区内穿过,川西旅游环线省道106线及县道资资公路在沱江东区穿过。

同时,规划中的城市干道和外环线也经过本区。

沱江航运的便捷,以及与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仅100公里的路程进一步优化了规划区域的综合交通体系。

(3)规划区周边交通

沱江东区一期与老城区,以及对外的交通都十分便利。

南面沱江二桥已经通车南部规划的未来城市次中心,并通过规划的中央大道直达北面的成渝客运专线站点。

规划设计范围东面有已经建成的沱江一桥与老城区有着直接的交通联系。

现状东城大道已经部分施工完毕,道路宽度为40米。

四.水系分布与水质状况

沱江与规划区域有约2公里长的水岸线,常年水位为:

10年一遇:

355.5m

20年一遇:

356.5m

50年一遇:

358.2m

100年一遇:

359.2m

按照50年一遇的水位计算,规划设计范围内在米以下的区域将受到洪水的威胁。

地块内部有一条自然的河流黄泥河,黄泥河宽约10余米。

雨雪天气河水成黄色,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现状还有些零星的鱼塘、水库等。

五.文化资源

资阳文化:

资阳历史悠久,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被中国科学院定名为人类发展史上的“资阳人”,冲破了巴蜀神话传说的历史定界。

其次,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东周孔子之师苌弘、西汉著名辞赋家、谏议大夫王褒、东汉经学家董钧、宋代著名数学家秦九韶、新中国开国元帅陈毅、现代著名作家刘心武等也均出自资阳。

再次,始于南北朝、盛于唐宋的安岳石刻,以“古、多、精、美”被誉为“我国古代雕刻又一伟大宝库”。

此外还有资阳半月山大佛、河东大佛,简阳石景山“人头石”、“张飞营”,乐至陈毅故居、报国寺等名胜古迹。

沱江文化:

沱江是四川一条与众不同的大河。

沱江流域内有成都、德阳、内江、自贡、泸州5座大中城市,大、中型工厂多达千余座,是四川省工业集中之地,人口密度之冠于其他各河。

沱江流域又是四川最大棉、蔗产地。

本次规划的沱江东区位于沱江的其中一个支流的东侧。

资阳县城在沱江之北,相传早年城南江面常有金雁出没,“城下江流金雁水,金雁来留故名江”,故县城又称“雁城”。

宝台镇文化:

资阳城周边有五座含有“台”字的山,并称五台,分别为宝台、天台、书台、凤台、莲台,其中宝台山即位于沱江东区的宝台镇。

五台拱秀,是资阳古人的骄傲,宝台山还以行孝著称,是孝子的故乡。

另外,1985年4月,宝台山崖出土陶俑、汉代的五铢钱币和摇钱树,成为了这里古老文明的见证。

 

第三章规划理念与规划目标

一、规划理念

1生态安全优先的理念

规划设计范围西面与南面与沱江相联,东面紧靠自然山体,东北向有一山体公园,整个设计范围已经形成了山水环抱格局,同时基地范围内,小山体、谷地连绵,东面有黄泥河从北向南流经谷地流至沱江。

如何保证在城市开发的进程中,维护城市的良好生态环境,使基地的生态安全格局持续发展?

如何通过规划设计控制,营造人居环境良好的山水园林新城?

是我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本设计通过基地的低、中、高生态安全格局模式的分析,倡导高生态安全格局的规划设计策略,保障基地的生态安全。

(1)结合自然山体、回避生态敏感区的路网设计

山谷是丘陵地区生态较为敏感的区域,同时也是重要的景观塑造资源,道路的随意穿越将一定程度上破坏谷地生态环境,同时会对谷地资源的整体性进行分割。

因此,本规划的路网设计采取结合自然山体、回避生态敏感区的策略,道路走向沿等高线设计,既维护了生态环境安全,又减少了土方量,降低开发成本。

(2)树状蔓延的绿化网络体系

山水环抱的格局是规划基地重要自然环境特征,为追求山与水的渗透、人与水的互动、城与绿的共生,在绿化体系的设计上,规划通过低、中、高生态安全格局模式的分析,通过保护黄泥河谷地、资阳四中左侧的谷地、以及吴家沟谷地,形成规划区域内的三条主要绿化景观轴线,三条绿化景观轴与规划区外的沱江水体、东部山体、东北部公园相互贯通。

社区绿地、街头绿地沿三条绿化主干往外发散,形成完整的网络生态系统。

2远近兼顾、协同发展

规划设计从着眼于宏观区域背景出发,研究城市功能结构的演变历程,综合考虑城市重大基础设计的变更对整个城市功能结构的影响,如成渝城际客运专线站点的确立对城市的影响。

兼顾沱江东区二期发展,以及与老城区的相互促进、相互依托的关系。

在城市次中心的位置选择上有得以充分体现。

形成新老兼顾,远近结合、协同发展的关系。

3构建新城道路骨架提高交通运行效率

规划从全市交通合理组织出发,兼顾沱江东区二期发展需求,按照“超前规划、长期控制、分期实施”的原则,优化新区交通系统,实现道路网的系统化、规整化。

明确道路功能和等级,提高运行效率。

完善新区次干道和支路系统,满足工业项目的建设需要,形成多元化的路网结构和公共交通系统,改善整体交通环境。

4创新新城功能结构合理布局用地功能

新城的发展必须寻找其带动力和区域的综合吸引力,围绕核心的吸引力来组织城市的功能结构,进行合理的用地布局。

规划紧抓资阳行政中心的调整对沱江东区对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行政中心的搬迁将会吸引商贸、旅馆业、居住、会展等相关功能的集聚。

依据这一规律,本规划设计通过行政中心的合理选址,充分发挥其集聚和带动作用来实现新城的滚动持续发展。

二、规划目标

建设新城,不是克隆一个城市,而是依据总体规划,学习和借鉴中外城市规划建设的经验,结合城市自己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经济条件,努力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风格。

要从以下三方面考虑新城建设的战略导向:

高度——要符合未来城市发展方向,符合“绿色资阳、西部车城”的战略定位,符合现代化城市的建设标准。

深度——要突出规划区独特的区位优势与环境优势,强化新城的个性与特色。

广度——要全方位综合考虑居住、产业、商务、工作、休闲等多元化需求,构筑新城多元化的功能、多元化的服务和多元化的文化。

在此基础上,规划将沱江东区一期打造为集居住、办公、商贸、滨水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活力、动感、生态新城,使之成为资阳品味居住的集聚地;

资阳城市新形象的展示窗口;

滨江观景休闲的宜人水岸。

一个山水园林河滨城市,一个伴山伴水、充满诗意的绿色港湾城市。

三、目标定位

宜居城市和生态城市就是要以山水都市特色建设为目标、在城市及其周边规划建设稳定的绿地生态系统,塑造江城、浅丘城市的独特魅力,改善城市品质、创建良好的人居环境。

同时,当今世界对城市的存在和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即城市不仅仅是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效率的经济实体,城市应该是能够改善人类健康的理想环境,城市应被看作一个有生命、能呼吸、能生长和不断变化的有机体。

健康城市。

我们认为就是合理规划配置各种资源,不断提升城市承载能力,改变传统封闭式的建设模式,引导城市健康、有序拓展,防止交通堵塞、生活不便等粗糙式快速发展造成的各种城市病。

如处理交通问题上,如何首先方便人的步行,是健康城市的标尺。

规划安全、便捷、无障碍的步行空间,提供深入到社区的体育健身、漫步休闲场所,建设满足交往需求的慢行城市,或者叫步行城市,在当前城市快节奏变化与转型、交往逐渐淡化的社会里,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城市气质问题。

因为只有稍微慢下来,在步行尺度里,才能仔细品味城市,才能促使城市建设精细化起来。

四、形象定位

1生态门户新区

资阳市是成都的东大门,规划区位于资阳宝台镇,宝台镇又是资阳市东大门。

规划区毗邻城区,相依沱江,前是经济迅猛发展的资阳城,后扼资中、乐至两县之咽喉,汇丹山、中和、保和、小院、伍隍、南津等镇之要塞,扼河东片区13个镇(乡)之咽喉。

从长远来看,资阳位于成渝经济区发展主轴,城际高速铁路通车后,资阳将是成都往重庆第一站,规划区门户的作用将更一步加强。

生态新区也是对资阳沱东新城宜居特色的描述。

考古表明,旧石器时代晚期“资阳人”,距今已有35000多年,与“北京人”、“山顶洞人”齐名,享誉世界。

雁江区是“资阳人”头盖骨化石出土地,被世人誉为最适合人类生活的地方。

规划区将发挥现代新城门户效应,承接远古人类住区积淀,创造资阳乃至整个成渝经济区的生态宜居新城。

2绿色流动网络

通过网络化绿系统设计,为城市提供绿色的步行系统,为慢行城市创造条件。

慢行城市运动作为一种战略,有助于经济和环境发展目标与公平的城市发展之间形成相互依赖的关系,“慢”表明了在当前快速发展的城市社会中,一种寻求传统生活品质与城市特色精髓的态度。

东周资阳人苌弘博学多才、精音律,前往齐国,聆听了韶乐德演奏,乐得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如醉如痴。

川剧“资阳河”,是川剧的四大流派之首,是资阳文化曾经的光荣。

遥想当年,川剧界的各大门派,各个山头的各路英雄豪杰年年定期会聚资阳,群雄逐鹿,追逐心中那神圣的艺术美名,资阳便是当时川剧界的戛纳、好莱坞,他们所争得的每一份荣誉便是而今的金熊、金棕榈、奥斯卡。

苌弘与“资阳河”,构成了资阳的历史乐章,为流动乐章的规划形象定位提供了基础,资阳的历史名人、跳跃的音符,为规划的创作提供了灵感。

沱江流经资阳,流下了优美的岸线构成了城市肌理,规划设计受城市内涵的启发,提出绿色流动网络的形象目标。

规划设计范围内黄泥河谷地、资阳四中左侧的谷地、以及吴家沟谷地三条绿色山谷,蜿蜒曲折。

规划设计通过保护三条流动的绿色源,与规划区外的沱江水体、东部山体、东北部公园相互贯通。

社区绿地、街头绿地沿三条绿化主干往外发散,形成网络化的绿化系统。

3凤来雁归新城

“凤岭晴云” 

“雁城古渡” 

是古雁城八景之首(古代雁城八景包括,“宝刹晨钟”、“莲池夜月”、“书台春晓 

”、“天台夕照”、“沃野双峰”、“资溪九曲等。

民国十四年(1925),罗绍文在编修《资阳县志•食货志》中曾记:

古雁城西关外右折里许,有山北来,似舒翼展翅,若凤鸟之飞翔,因名凤台山。

其山如丹凤展翼,由彩云飘渺间,自北斜飞而坠,堪称奇景……《四川通志》载:

“沱江自简州流入谓之雁江”。

宋曹荣锦诗有“城下江流金雁水”之句佐证。

自古以来,县人在县城东河边设渡口,凡步行往来成都、重庆古驿道必经此渡,时为川东孔道,最繁荣的水陆码头此即雁江古渡)。

“凤来”喻指城际高速铁路通车后,资阳将成为成渝经济区发展主轴,高端项目、人才的引进和高档次的城市开发将成为趋势。

资阳号称“雁城”,“雁归”喻指规划对城市文脉的重视和回流。

第四章沱江东区一期发展战略

一、以行政中心为内核的沱江东区新城空间拓展模式

资阳行政中心的调整对沱江东区对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行政中心的搬迁将会吸引商贸、旅馆业、居住、会展等相关功能的集聚。

1)行政中心周边区域常见布局模式分析

围绕行政中心的建设,会集聚商务、居住、配套服务等相关功能。

依据各地的地形、文化交通条件等特征,功能空间布局模式可分为:

回自组合、环状结构、三角结构和H结构。

2)“一核一带多点”的沱江东区新城空间拓展模式策略的确立

行政中心的选地址

行政中心的选址既要求交通便利、又要兼顾其辐射范围,既要兼顾一期的启动开发,又要兼顾二、三期的后续发展。

经过地形特点的分析,加上考虑以上分析要素,本规划设计将行政中心选择在与三桥相连、与二、三期接壤的一块高地之上。

“一核一带多点”的新城空间拓展模式

发挥行政中心的带动和集聚效应,以行政中心为内核、周边布置商务办公、配套服务,外层布置居住、学校、医院、休闲等各功能组团,各功能组团构成多点,联系各功能功能组团,形成城市的空间拓展带,从一期延续到北面的二、三期。

二、优先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发展策略

自然生态环境在城市发展中起到了越来越总要的总用和地位。

规划区域基本处于原始未开发的状态。

自然环境相对良好。

在城市开发的前期,通过优先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来综合提高区域的综合吸引力,发挥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的外部经济效益。

规划将设计范围内良好的生态环境谷地加以保留和控制,限定其为城市的公共绿地,不得进行其他项目的开发和建设。

三、点与轴的结合稳步推进的发展策略

“点”指规划区域中因为交通环境等优势,有比其他区域发展条件更为优越的区域。

如桥头片区,行政中心区和人流量比较大的城市开放空间区域。

轴是区域中重要的交通干线或者明显的开放空间序列。

规划倡导“点与轴的结合稳步推进的发展策略”的发展策略。

通过规划区域发展点的挖掘来整体提升规划区的开发投资吸引点,再通过轴线的有机串联实现规划区的快速发展。

第五章规模预测

人口空间结构的调整是一种自然的过程。

人口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其数量、结构、空间分布与城市经济发展、社会事业进步和公共资源配置、城市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存在密切关系。

在对新区规模的预测中,由于影响未来城市发展的因素极多、充满变数,对于沱江东区一期人口与空间规模,是无法通过任何预测模型进行准确预测的。

规划只能根据城市与区域发展的趋势做出比较定性的判断和粗略的框定,并建议通过相关政策与制度进行控制与引导。

结合《资阳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人口的相关论证,根据资料统计目前资阳市人均建设用地在98平方米/人左右,按照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资阳市城市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允许采用Ⅱ、Ⅲ、Ⅳ级指标级别,即90.1-105.0平方米/人。

现有城市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现状人均建设用地水平

(m2/人)

允许采用的规划指标

允许调整幅度

指标级别

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90.1~105.0

75.1~90.0

–15.0~0

不限

105.1~120.0

+0.1~+15.0

资阳市的城市性质是成都经济圈和成渝经济区上的重要节点,以车产业为特色的现代化新兴工业城市、绿色江城。

因此,依照上述规划要求,并考虑到资阳市目前人均用地指标已偏高的因素,按照国标制定的允许调整幅度,规划将今后城市建设用地人均指标适度下调,即资阳市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按90—100平方米/人来控制,故不同时段资阳城市用地规模如下表:

时限(年)

2003

2010

2020

人口(万人)

18

30

48

用地(平方公里)

17.6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