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答案带.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96403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答案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答案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答案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答案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答案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高中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答案带.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高中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答案带.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答案带.doc

《高中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答案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答案带.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答案带.doc

高中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姓名班级

1、孔子曰:

“学而时习之”,又说: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荀子在《劝学》中提出 “          ” 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学不可以已

2、荀子在《劝学》中指出“ 青,                 ,                 ”与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刘禹锡:

“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的思想一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 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

过的变化,可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            ,              ,            。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4、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

而《荀子.劝学》中则用“            ,           ”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5、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             ,           。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6、《论语》中孔子说:

“                  ,                。

”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

              ,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8、《劝学》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

由此得出结论:

           ,          ”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9、《劝学》中,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

说服力。

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

是:

  , ; ,  。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10.《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子

是 , ; ,  。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1.《劝学》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 ,, , ,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12.在《逍遥游》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

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

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

是:

 ,  。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13. 《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14. 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

          ,                ,                     。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15. 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                   。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16.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他们分别能“效”“比”“合”“征”,但却以世俗之见自视,以出类拔萃的佼佼者自居,作为人生的境界,他们也仅仅是斥晏翱翔于蓬蒿之间罢了。

并未入道,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

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

                ,                  ,                  ,                   。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17.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

           ,                ,               。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8.面对高远蔚蓝的天空,作者不仅想到如果大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向下看会是什么样的呢?

会不会也像我们看天空一样呢?

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发出疑问的两句是:

            ?

                    ?

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19.宋荣子看淡世间的荣辱,不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20.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

                      ,                        。

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21、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

                          ,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2、韩愈认为择师的标准是:

            ,                 ,             ,           。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

                ,              ,          ,

              ,           。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2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

            ,            ,            ,               。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25、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十分发达,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官学。

韩愈写这篇文章时三十五岁,正在国子监任教。

那么,韩愈为什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原来他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并与那些教孩童的老师进行对比,以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教师的句子是:

                     ,                        ,                         。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26、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否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

            ,                  ,                   ?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27、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广泛学习,重视师道的事迹,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的语句是:

                    ,                             。

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28、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                      。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9、《阿房宫赋》中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是:

                   ,                        。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30、《阿房宫赋》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的句子是:

                    ,;                 ,                    。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31、用倒置式的暗喻。

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

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使读者印象更为强烈得语句是:

              ,                    。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32、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

          ,                  ,              ,              。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33、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

            ,             ;                 ,              。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34、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揭露和控诉了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是                     ,                 ?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35、杜牧在本文中最后总结,六国和秦国的灭亡都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的语句是:

               ,              ;            ,                  。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36、杜牧在文中告诫后人光是感叹是没有用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让历史重演,如果不能够吸取教训终将重蹈覆辙的语句是:

                   ,                ;               ,             。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7、《赤壁赋》“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真是妙不可言的语句是:

                   ,                  。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38、苏东坡提出对宇宙对人生的看法,他紧扣水月,阐述了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来攻破客人“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理想,指出我们若从变化的角度来观察,那么一眨眼之间,万事万物都在变化的语句是:

                       ,                  。

又指出如果从不变的角度观察,则万物都是无尽的语句是:

                 ,                      。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39、《赤壁赋》写箫声的作用和力量,不要说是人听了,就是动物蛟龙听了也飞舞起来了,一个寡妇独处孤舟中,听到箫声想到自己身世凄凉,不禁泣下的语句是:

                         ,                     。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40、在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41、在《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                     。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42、作者写出了飘飘欲仙的神态,好像身体在天空里,架着风飞行,脱离了现实社会,不知道哪里是尽头,抒发了作者心旷神怡的心情和飘然欲举的超然之乐的语句是:

                      ,                  。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43、《赤壁赋》中客人把自己和曹操进行了对比:

曹操当时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而你我只是“                       ”;曹操当时是“                 ,                ”,而你我只是“举匏樽以相属”。

这一段关于历史人物人物的凭吊,写得画面鲜明、内容集中,读起来音调铿锵,气势磅礴,再现了曹操当年沿江而下时“舳舻千里,旌旗蔽空”的盛大场面和“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

可是象曹操这样的英雄“而今安在哉”?

真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驾一叶之扁舟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44、《氓》结尾回忆了少年时代尽情欢娱的情景,“,           。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45.《氓》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句子是:

            ,             。

              ,            。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46《氓》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

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的句子是:

              ,                   。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47.《氓》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的句子是:

                 ,                  ;                    ,                       。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48.《氓》以桑叶的枯黄飘落,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是:

                ,              。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49.《氓》初露男子的粗暴性格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的性格的是:

            ,            。

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再加上当时的社会环境特点,这就预示了两人今后的悲剧性的婚姻生活。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50《诗经•王风》有一首诗叫《采葛》,其中有一句大家十分熟悉: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在《氓》中,也有一句,表现女子未见心上人伤心难过的语句是:

                    ,                        。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51.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

           ,              。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52. 女主人公自嫁氓为妻,多年来所有的家庭劳作一身担负无余,甚至在氓变心后打骂她她仍起早睡晚,没有一天不是这样。

勤劳的女人公实在让我们不得不敬佩在诗中能够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是:

                ,            ;   ,                          。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53.婚后,当女子年老色衰,男子再也不是那个憨厚的小伙,终于露出了他凶恶的嘴脸,竟然残暴的对待女子,女主人公不仅辛苦而又蒙受耻辱,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

在诗中直接表现她已不再相信爱情,并直接劝告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

                  ,                  。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

54..她自豪地表明自己对爱情的忠贞,而以无比怨愤的心情,痛斥那个男子的负义行为的句子是:

                 ,                  ;                     ,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55.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

                ,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56、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不畏艰难,一往无前,对理想和真理执着追求的名句是:

   

            ,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7、《离骚》中表现屈原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               ”。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58、《离骚》中表达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但早晨被诟骂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

              ,            。

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 ,謇朝谇而夕替

59、《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自己心中追求的目标九死不悔的语句是:

                 ,                   。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60、用比喻的手法,写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                  。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61、屈原在《离骚》中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是:

                       ,                   。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62、屈原的作品还以一系列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

如他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以臭物、萧艾比喻奸佞或变节的小人;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 。

这种“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使现实中的忠奸、美丑、善恶形成鲜明对照,产生了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在选文中诗人用比兴的手法借助鲜花香草写自己要修养自己的品行的句子是                   ,                      。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