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范文课题研究方案范文16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96477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63.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范文课题研究方案范文16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专题范文课题研究方案范文16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专题范文课题研究方案范文16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专题范文课题研究方案范文16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专题范文课题研究方案范文16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专题范文课题研究方案范文16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1页
专题范文课题研究方案范文16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1页
专题范文课题研究方案范文16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1页
专题范文课题研究方案范文16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1页
专题范文课题研究方案范文16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1页
专题范文课题研究方案范文16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1页
专题范文课题研究方案范文16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1页
专题范文课题研究方案范文16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1页
专题范文课题研究方案范文16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1页
专题范文课题研究方案范文16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1页
专题范文课题研究方案范文16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1页
专题范文课题研究方案范文16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1页
专题范文课题研究方案范文16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1页
专题范文课题研究方案范文16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1页
专题范文课题研究方案范文16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范文课题研究方案范文16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专题范文课题研究方案范文16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范文课题研究方案范文16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范文课题研究方案范文16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校园教育因素有办学思想,教育者自身的缺陷,校园内部各种教育力量没有构成合力等;

学生自身因素有兴趣、动机、习惯等。

这些因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复杂地交织在一齐,构成导致学困生的总体因素。

  转化策略:

针对成因,采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策略实行转化学困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途径等。

  五、学困生的分类

  

(1)生理缺陷型与心理障碍型

(2)单一型与综合型(3)过失型、攻击型和压抑型(4)兴奋型与安静型(5)暂时型与持续型(6)基础薄弱型(7)潜力低下型(8)动力缺失型(9)纪律松散型(10)品德缺陷型(11)意志薄弱型(12)自我概念消极型

  国内外对学困生的成因、类型及转化策略研究与实践还有很多,要根据实际状况分类型系统地实施研究。

  六、研究目标

  本课题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将素质的理念和实践相结合,将教育教学中的共性要求和个性创造相结合,纠正教育实践中的不良育人观,构建贴合本校特点,贴合教育规律的“学困生”的转化模式。

  1、学困生构成的原因,设计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2、兴趣教学、分层教学、心理辅导、课后辅导,及时及早转化学困生。

  3、及时总结,灵活调整,构成有效转化的多元模式。

  七、研究的资料

  1、学困生的成因及心理分析,主要研究导致学困的家庭、社会、校园及学生个体内部因素。

  2、调查分析学困生的不良行为、学习习惯,研究转化措施。

  3、课堂教学如何转变学困生,研究课堂教学中的指导策略。

  4、校园、社会和家长构成合力,研究三者在学困生转化中的动态关系。

  八、研究对象

  焦口小学1--6年级数学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九、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法:

收集、检索国内国际相关理论成果,带给必要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基础。

用心参与兴安盟学困生研究课题的博客论坛,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并把理论学习贯穿始终。

  2、调查法:

有问卷调查和跟踪调查,分析学生学困现象,确保研究对策,进行定量定性分析。

  3、行动研究法:

全体参与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研究水平,总结经验,提高学习成绩。

  4、个案研究:

对具有典型特点的学生,进行调查、跟踪、从个性到共性揭示一般规律。

  十、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

启动阶段(20xx年x月)

  1、组建前学困生学困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领导小组,开展研究和发挥辐射作用,保证研究工作有效开展。

  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长:

xx

  组员:

xx、xx。

  2、研究制定学困生学困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方案。

  3、课题组讨论、修改研究方案。

  6、构成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20xx年x月)

  1、制定研究计划、实施方案;

  2、研究论文、工作总结、心得体会等;

  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20xx年x月)

  1、检测研究成效,整理过程性材料,作出定性定量分析,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2、召开课题研究成果现场会。

  3、进行成果推广,建立学困生研究的长效机制。

  十一、有关要求

  学困生是相对概念,实验教师不得对学困生有任何歧视的观点,也不允许将“学困生”名单公开。

  课题研究方案范文

(二):

  小组合作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应用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性质和任务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新课改的有效途径。

我市已把初中生物实验操作考试列为中考的一部分。

在新课改的实施中,教师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实效性,务必更新教学理念,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纪律的教育;

精心设计好实验教学过程,明确每堂实验课的教学目标,科学地准备实验材料,科学地预见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预备处置方案,同时还要注重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并且务必加强教师在实验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实验潜力。

只有这样才能合理地把握有限的课堂时间,从而有效地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实效性。

  二、课题好处

  新课程改革在我市推广已有多年。

新课程的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

实验教学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新课改的有效途径。

初中生物教材学生课堂实验共42个,这充分体现了生物新课标指出的: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

当前生物实验教学正面临着教学理念的更新、现代实验教学手段的实施以及怎样提高学生实验自主探究潜力等多重任务,并且我市已把生物实验操作考试列为中考的一部分,因此在新课改的理念下,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如何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实效性,成为诸多生物教师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难题。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1、实验开始前,透过学生问卷调查他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分组倾向、意愿及期望等方面资料。

  2、正式实验周期为一年,第一学期为第一阶段,第二学期为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所有实验班除进行常规教育外,还要进行与同学合作行为、小组实验、科学探究方法的培养。

  第二阶段,对照班进行传统的班级教学;

实验班则以“小组合作学习”丰富课堂教学,为测评统计阶段。

以生物学科构成性检测成绩、学习目的性、求知欲、自信心等方应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统计比较,得出结论。

  四、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法

  

(一)、更新教学理念,加强实验操作的纪律教育

  从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实验教材的安排来看,学生探究实验有23个、观察实验有13个,教师演示实验有6个,这42个实验都需在课堂上完成。

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又个性好动,只要一提上实验课,学生就情绪高涨,表现出很高的用心性,但学生一进入实验室,由于好奇心的趋势,很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到实验器材和材料上,会出现许多学生忙着摆弄材料、急于观察、甚至不听教师讲解便动手操作等现象,忽略了教师讲解的实验原理以及实验器材的使用,从而导致教师讲授的实验操作的技巧、注意事项,数据的记录、分析、处理等

  方法难以有效贯彻,最终会使实验效果不理想。

因此,要提高实验教学的实效性首先务必要更新教学理念,加强实验操作纪律教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实验课的良好纪律和遵守实验室规则是上好实验课的保证,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使学生实验顺利进行,教师务必向学生强调遵守实验课的纪律和实验室规则的重要性。

加强纪律教育,使学生明白并自觉遵守,以保证实验室内环境安静和实验的顺利进行;

同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每个实验完毕后,认真整理好实验器材,并及时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

要培养好实验助手或实验小组长,让他们在实验中协助教师指导好本组的其他学生并加强本组的纪律管理,使教师能集中精力辅导学生。

  

(二)、精心设计好实验教学程序提高实验课堂的实效性

  1、明确每堂实验课的教学目标

  初中学生因年龄特点,注意力往往容易被一些无关的资料所吸引。

如有的学生在《练习显微镜的使用》实验中,往往把注意力放在写有字母b的玻片上,而忽略了显微镜正确使用的方法。

所以,在做实验之前务必让学生明白实验的目的和要求,这也是实验教学中的重点。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方向,思维方向,产生用心的学习动机,认真进行实验操作。

  2、科学地准备实验材料

  因地制宜,科学地准备实验材料往往会到达十分好的效果。

如《观察花的结构》实验,正值冬季,桃花无处可寻,教师可用替代材料如:

羊蹄甲、百合花等,上课时与桃花模型一齐对照观察,能够到达同样实验效果。

观察《叶的表皮细胞》时,用蚕豆叶替代,蚕豆叶的表皮很容易撕取,这样既节约时间,又能够取得十分好的效果。

《观察小鱼尾鳍》的实验中用泥鳅替代不仅仅成本低而且简便易行,实验效果好。

只要处处留心,生物实验材料几乎都能够在当地找到适宜的替代材料。

一些实验材料能够发动学生自己采集和培养,如《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和《观察蚯蚓》等实验让学生参与采集和培养,这样不但能调动其学习的用心性,还能让学生获得对生物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的感性认识。

  3、科学地预见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预备处置方案

  教师在设计实验教学程序时,首先应认真构思好学生在实验和观察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以及贴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现象、失败的原因要尽可能思考细致,尽可能多设几个“为什么”,以激发学生思维。

比如,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时,能够设计如下的思考题:

所切的馒头多大最适宜做实验?

取唾液时就应注意什么?

怎样才能尽快获得较多的纯净唾液?

实验装置在37°

c左右的温水中要持续多长时间最适宜?

怎样控制水温?

若水温过低或过高会出现什么现象?

其次,在每个实验教学前,教师应按课本的实验要求,认真做几遍,使自己的实验操作规范、熟练。

在演练中还要研究和摸索学生可能发生的问题以及实验成败的关键,要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实验中及时提醒学生,确保每个学生都成功。

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中,我透过课前实

  验注意到只有对馒头碎屑和唾液混合后充分进行“振荡”,才有明显的实验现象,不然经37℃水浴后滴碘液,只要一振荡,试管底部的淀粉与碘结合,试管中仍出现蓝色,从而导致实验失败。

所以在学生做实验前必须要对学生强调馒头碎屑和唾液混合后的“振荡”是关键。

教师只有及早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现象、失败的原因进行仔细的分析思考,才能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让学生少走弯路,避免学生出现无事可做的现象,从而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4、在进行科学探究实验中,注重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我们明白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潜力提高课堂实效的有效手段。

因此在生物教学中,一般我们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教师在给予评价时也是以小组为单位,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又能使教师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去组织教学。

但一些教师为了合作而合作,在教学中出现合作学习泛滥化和自由化的现象,以本人在《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的研讨课为例,在进入“探究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的环节时,我采取了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每提出一个问题后,就让学生分成几个组探究讨论,没注意各小组成员的搭配和合作学习过程的控制,使有的女生不敢用手去触摸猪的心脏,而是用笔代替手,有的甚至坐在那当观众,由于时间太紧,我也来不及去一一指正,学生观察交流的时间过少,以至于学生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时都出现错误。

虽然这堂课的课堂气氛热闹,但是部分学生没有主动参与,只是听取别人的意见,学生思考不足,最后导致课堂计划的资料没有完成,课堂实效性不高。

所以为提高实验课的实效性,我们在小组合作进行科学探究实验中就应注意:

1)把教学资料、目标、方法有机地结合,明确探究的主题,精心设计有价值的有必须难度的探究问题。

2)在分组活动前慎重确定组员,避免随

  意性。

分组以中等生为基准,充分思考学生的性别、性格及平时成绩等因素,明确组长职责,注意课堂氛围的驾驭潜力,让每一位学生能够真正地动起来,并有足够的时间探究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

3)教师既要肯定学生的正确答案,又要对错误的回答予以矫正。

4)注重培养学生探究问题潜力、终身学习的潜力。

  5、注重实验总结

  实验结束后除认真填写实验报告,还应对每一个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记录的实验数据进行思考、分析、归纳总结,找出实验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善,同时还要对实验中成功之处进行总结提炼。

  (三)、加强教师在实验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实验潜力对一些技巧性较强的实验操作,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加强指导作用并采取以下不同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实验潜力。

如《练习使用显微镜》一课时,由于这是学生进行的第一次进行动手实验,教师可采取模仿教学,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先讲解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然后对显微镜使用的三大步骤:

取镜安放、对光、观察;

一一讲解,做到边讲要点、边做示范,学生跟着进行模仿操作。

学生模仿操作完后,再让学生独自操作一两遍,经过几次这样的训练,学生就基本上学会使用显微镜了。

这种实验教学方法的好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细

  致、严谨的科学态度,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步骤。

学生一旦掌握了规范的实验操作步骤,即可进行分步教学的方式训练学生。

如《制作并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蕃茄果肉细胞》实验,把实验分为“擦—滴—取—展—盖—染—吸”七个步骤。

每个步骤教师先讲实验操作的要领、做示范,然后学生再独立操作、观察。

学生操作观察时老师巡回辅导,一个步骤完成后再进行下一个步骤。

教师可在辅导过程中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说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洋葱表皮细胞近似长方形,番茄果肉细胞近似球形,它们都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

教师再补充说明,植物细胞都有细胞膜,但它太薄,而且紧贴细胞壁,用光学显微镜是不易观察到的,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不同的植物细胞形态不同,但它们都有相同的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这样不仅仅给学生带给独自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独立操作潜力,而且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逐渐学会观察实验现象,收集实验信息,学会归纳总结得出结论,从而主动获得知识。

经过分步实验的教学训练后,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独立操作。

如《观察叶片的结构》在实验,实验前要求学生认真看书熟悉实验目的、方法、步骤、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药品。

根据实验要求,弄清实验重点和操作的顺序,然后

  再进行操作。

教师在操作过程中应巡回指导,若发现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共同错误,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即时纠正,这样就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独立实验的潜力。

透过以上循序渐进的训练后,学生便能正确熟练地使用显微镜、解剖器等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从而具备了独立实验操作的潜力。

五、成果的主要形式

  

(一)、开始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分组倾向、意愿及期望等各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个性是分组倾向一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分别有部分学生选取了“自由组合”的分组方式,因此教师在分组时只部分思考学生的这一愿望,重点防在隐性分组上。

  

(二)、对课堂上学生发言次数的观察结果。

  (三)、以生物学科构成性检测成绩、学习目的性、求知欲、自信心等方应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统计比较,得出结论。

  总之,教法无边,只有明确实验目标,精心设计好实验教学过程,科学的做好实验前的各种准备,加强教师的指导,细化实验步骤,注重小组合作的实效性,才能真正提高实验课堂的实效性。

  课题研究方案范文(三):

  “数字化教育资源在小学语文

  教学中的应用与推进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名称:

数字化教育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和推进的研究课题研究起止时间:

20xx年x月至20xx年x月

  课题负责人:

吕全荣

  工作单位:

贵州毕节经济开发区小坝镇洞上小学

  一、课题的提出

  在经济时代的这天,多媒体数字化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已经叩开了校园的大门,大力开发并向学生和教师带给在必须历史条件下的教学资源,把数字化教学资源作为学生、教师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与手段走进校园,走进课堂。

数字时代的来临,为知识与文化的传播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阶段,也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惊喜与震撼。

尤其是数字化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不仅仅给各学科的教育教学带给了空前的便利与支持,给教与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好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结合当前教育信息技术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我设立“数字化教育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与推进的研究”这一课题,旨在加大数字化教育资源的进一步建设与应用,努力做到不断优化教育资源,并让优化的教育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二、课题研究的好处

  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使农村小学生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刻的感受,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它具有人机交互的优越性,以及存贮信息量大、画面丰富等特点。

教学实践证明,有效地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对于学生学习潜力以及问题意

  识的培养乃至怀疑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好处。

学生透过接触数字化教学资源,不仅仅能够获得建构知识的潜力,而且还能得到信息素养的培养。

而教师应对数字化教学资源所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便利,更多的是挑战。

教师在教学中应用心及时地引导学生开发和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

同时也为学生创设一种相互交流、信息共享、合作学习的环境,真正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推动农村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因此我把“数字化教育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与推进的研究”作为这次培训的研课题。

  三、课题研究方法

  1、教育实验法。

教育实验的过程分为:

准备实验—实施实验—总结与评价实验这三个基本阶段。

  以我校六年级班作为实验班,研究数字化教育资源在语文自学方面的运用,将该班学生分成8个组,每组选一名组长协助实验,每一天下午老师将第二天的学习任务公布,每晚给学生准备20分钟的时间,按照任务自学。

组长将自学的状况进行汇总,并交到语文老师处第二天老师根据汇总材料将上课的时间不断缩短(第一周一节课少讲5分钟,第二周一节课少讲10分钟,第三周一节课少讲15分钟,第四周一节课少讲20分钟)一个月之后,透过教研测查与其他班级比较。

教学效果比其他班好,然后将这种教学模式在全校推广。

  2、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将纯粹的教育科研实验与准教育科研实验结合起来,将教育科研的人文学科的特点与自然科学的实验的特点结合起来,用教育科学的理论、方法、技术去审视、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将教育

  教学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但依托的是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

  将数字化教育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推进和应用分为数字化教育资源在阅读教学、口语交际、识字教学中的推广和应用,以及数字化语文教学与数学教学、美术教学相结合的研究。

  3、经验总结法

  所谓经验总结法,就是对自然状态下的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揭示教育措施、教育现象和教育效果之间的必然或偶然的联系,发现或认识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客观规律及作用,为以后相同或类似的教育工作带给借鉴的一种方法。

边研究边总结经验,从而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素质,让数字化教育资源在语文教学中推广应用。

  四、课题研究的资料

  1、如何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应用。

2、透过实践研究,提高教师收集、整合教育资源和利用资源教学的潜力。

  3、如何恰当地应用数字化教育资源,提高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效率。

  

(1)教师思考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应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问题:

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应用中,教师应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实施语文教学?

如何把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到识字教学、口语交际、作文教学的教学过程中去?

适应数字化教学对教师有那些新的要求?

  

(2)学生思考自己的学习问题:

  在数字化教育资源超多应用的新环境中,如何变更传统的学习模

  式,建立新的学习方式?

如何学会学习?

如何培养自学的潜力?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课题设计的范围:

数字化教育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推进和应用。

  课题设计的对象:

贵州毕节经济开发区小坝镇洞上小学1-6年级学生。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及过程设计

  

(一)准备和启动阶段(—)

  

(1)课题的选题。

  

(2)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二)研究开展阶段(—)

  1、强理论学习,寻求理论指导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领导教师的职责感。

使每一位教师要认识到数字化教育资源运用的必要性、重要性,使他们认识到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推进应用是教师自身成长的需要,更是校园发展的需要。

  

(2)利用假期时间要求教师收集数字化语文教育资源、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认真学习,汲取有效理论营养。

  2、运用学习理论,进行课堂实践探索研究:

  

(1)课题组制定总的实施方案,建立课题管理制度及课题开展的保障制度。

  

(2)课题组成员按照课题实施方案实施具体研究计划,不断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研究成果推广阶段、总结阶段(—)

  

(1)展示有特色的典型课例系列活动。

并写出优秀论文及教学设计。

  

(2)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归类。

  (3)撰写课题结题研究报告。

  七、本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透过课题的研究和实践,使教师利用教学资源的水平有明显的提高。

并能合理运用教学资源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参与的用心性和主动性。

透过听课、评课、汇报课等活动来评估。

  2、透过课题的研究,大力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进一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水平和效率。

  3、透过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提高校园的教学质量。

  八、主要参考文献及讲座

  1.《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现状及发展策略》

  2.《教学媒体与资源利用》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与实践》

  4.《数字教学资源支持的西部地区学科课程教学》

  九、课题组成人员:

校领导及全体教师

  课题研究方案范文(四):

  关于科研课题研究方案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1992年颁布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提出:

“培养学生的计算潜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

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口算方法,坚持经常练习,逐步到达熟练。

”2000年《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提出:

“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淡化笔算。

”2001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

“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以及理解运算的实际好处。

”从小学课程目标的历史沿革能够看到,一向以来,口算教学是我们关注的焦点资料。

这种被普遍关注的状况,一方面反映出它在数学教育及教育者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它又似乎在人们的泛用中成了教学日常用语中含义不言自明、也无需考究的“常识”。

口算是什么仿佛很清楚,又觉得不太清楚。

在这样清楚与不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