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五生命活动的调节第9讲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96734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57.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五生命活动的调节第9讲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版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五生命活动的调节第9讲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版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五生命活动的调节第9讲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版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五生命活动的调节第9讲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版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五生命活动的调节第9讲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版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五生命活动的调节第9讲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版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五生命活动的调节第9讲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版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五生命活动的调节第9讲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版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五生命活动的调节第9讲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版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五生命活动的调节第9讲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版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五生命活动的调节第9讲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版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五生命活动的调节第9讲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版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五生命活动的调节第9讲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版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五生命活动的调节第9讲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版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五生命活动的调节第9讲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版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五生命活动的调节第9讲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版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五生命活动的调节第9讲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版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五生命活动的调节第9讲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版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五生命活动的调节第9讲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版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五生命活动的调节第9讲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五生命活动的调节第9讲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版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五生命活动的调节第9讲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五生命活动的调节第9讲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五生命活动的调节第9讲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①判断“长不长”:

看苗尖端以下的部位能否获得生长素:

能获得生长素,则生长;

不能获得生长素,则不生长。

②判断“弯不弯”:

看苗尖端以下部位生长素的分布是否均匀:

若生长素分布均匀,则直立生长;

若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则弯曲生长。

考点2 结合生长素的作用及特点考查科学思维能力

3.(2018·

宁波九校联考)在下列四个实验现象中,能够很好体现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的是(  )

解析 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从而表现向地生长,根的向地性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

而茎向光性与茎的背地性只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生长作用。

4.(2017·

丽水、衢州、湖州9月教学质量检测)下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茎的作用示意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图示说明低浓度生长素促进茎的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B.由图可知,B点对应的浓度为促进茎生长的最适浓度

C.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也可能发挥相同的作用效果

D.在茎的向光性实验中,若B点代表背光侧,则向光侧可能为C

解析 在茎的向光性实验中,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促进生长作用大,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作用小,即若B点代表背光侧,则向光侧生长素浓度应小于B点对应的浓度。

生长素的作用特点

(1)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有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即表现两重性,如图:

①g是促进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

②i是促进生长的“阈值”,生长素浓度小于i时为“低浓度”,促进生长;

高于i时为“高浓度”,抑制生长;

生长素浓度为i时,对生长无效应。

③曲线中OH段表明:

随生长素浓度增大,促进生长作用增强。

④曲线中HC段表明:

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生长作用减弱(但仍为促进生长)。

⑤A、B两点生长素浓度不同,但促进作用相同。

(2)生长素的作用与器官种类有关,如图:

植物的不同部位对同样浓度的生长素有不一样的反应,即不同的部位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敏感性大小:

根>芽>茎。

(3)生长素的作用与植物种类有关

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敏感程度高。

如用生长素类似物2,4-D做除草剂,除去禾本科作物田中的双子叶杂草。

考点3 围绕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考查科学探究能力

5.在“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的实验中,得到实验结果如下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对插枝生根的作用可能相同

B.促进插枝生根的最适2,4-D溶液浓度在a1~a3mol/L之间

C.实验的无关变量为插枝生根的数目、2,4-D溶液处理的时间等

D.该实验能说明2,4-D具有低浓度促进生根高浓度抑制生根的作用

解析 根据生长素作用的特点,两种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对插枝生根的效应可能相同,最适浓度在a1~a3mol/L之间;

插枝生根的数目是因变量的主要指标,不是无关变量;

以0浓度为对照,体现了2,4-D具有低浓度促进插条生根高浓度抑制插条生根的作用特点。

答案 C

6.(2018·

浙江五校联考)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芹菜幼苗进行了相关探究实验,实验结果如下:

组别

A

B

C

D

2,4—D溶液浓度

a

b

c

平均株高/cm

20

29

35

16

下列关于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设置D组的作用是对照

B.A、B、C3组2,4—D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可能为c<b<a

C.该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浓度2,4—D溶液对芹菜幼苗生长的影响

D.该实验结果表明2,4—D溶液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作用特点

解析 A、B、C三组的平均株高均高于对照组,说明三组的2,4—D溶液均对生长表现促进作用,即该实验结果未表明2,4—D溶液的两重性。

(1)2,4-D对插枝生根作用实验的自变量是2,4-D的浓度,因变量是插枝生根情况(可用生根总数量或总长度来衡量),无关变量有植物的种类、插枝的生长状况、插枝上芽的数量、插枝处理时间等。

(2)不同浓度的2,4-D对插枝的作用是促进还是抑制,应与对照组(蒸馏水处理组)对比才能够说明。

生根的总长度或数量大于对照组,则为促进;

生根的总长度或数量小于对照组,则为抑制。

考点4 结合五大类植物激素考查归纳概括能力

7.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乙烯的作用主要是促进植物果实的发育

B.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量可能相同

C.赤霉素能促进种子的萌发和果实的成熟

D.植物在缺水状态下,脱落酸含量减少,使气孔关闭

解析 乙烯的作用主要是促进植物果实的成熟,A错误;

在最适生长素浓度两侧,存在促进作用相同的两个生长素浓度,一个低于最适浓度,一个高于最适浓度,B正确;

赤霉素能促进种子的萌发和果实的发育,C错误;

植物在缺水状态下,脱落酸含量增多,使气孔关闭,D错误。

8.(2017·

温州9月选考)下图表示植物体内三种激素的合成过程,不同日照长度条件下,不同代谢途径所需酶的量随之发生改变。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秋季短日照会促进①④⑤过程

B.植物幼苗的①③过程主要发生在根细胞

C.日照长度的变化会影响植物的基因表达

D.不同激素分别调节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命活动

解析 植物的叶片在秋季会衰老变黄并逐渐脱落,说明体内脱落酸含量逐渐增多,由此可推知A正确;

细胞分裂素的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可推知植物幼苗的①③过程主要发生在根细胞,B正确;

由题意“不同日照长度条件下,不同代谢途径所需酶的量随之发生改变”可知日照长度的变化会影响植物的基因表达,C正确;

植物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生命活动都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D错误。

 

(1)在植物生长和发育的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不是单独一种激素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的平衡协调作用控制着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不同发育时期激素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2)激素间的作用有的是相互促进的,有的是相互对抗的。

①器官脱落

②种子萌发

学军中学3月模拟)下图是研究植物向光生长的实验,该实验说明(  )

A.幼苗向光弯曲生长的部位在尖端

B.幼苗合成生长素的部位在尖端

C.幼苗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在尖端

D.生长素能从幼苗尖端传递到尖端下部

解析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感光部位。

单侧光照射,尖端不见光的幼苗直立生长,尖端见光的幼苗表现向光性,说明幼苗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在尖端。

金华十校联考)在去掉苗尖端的燕麦幼苗切面上放置一富含生长素的琼脂块,进行如下图实验,预期实验现象为(  )

A.直立生长B.向左弯曲生长

C.向右弯曲生长D.不生长也不弯曲

解析 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苗尖端,琼脂块不能够感受单侧光的刺激,故幼苗直立生长。

答案 A

金丽衢十二校联考)下图所示用单侧光照射小麦的幼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幼苗体内色氨酸可以转变为生长素

B.若用呼吸抑制剂处理幼苗将会影响生长素从②运到①

C.幼苗的向光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D.一段时间后,④处的细胞平均长度要比③处短

解析 幼苗的向光生长只是体现了低浓度生长素的促进生长作用,未能体现高浓度生长素的抑制生长作用,故幼苗的向光生长未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

4.某同学实验探究了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结果如下表所示。

分析正确的是(  )

A.实验观测指标是枝条上根的长度

B.3号烧杯由于没有添加2,4-D,枝条不能生根

C.1号、2号的实验结果对比,可说明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D.实验结果表明,不同作用部位,生长素促进生长作用的大小不同

解析 根据表格中实验结果的单位mm,可以推知实验观测指标是枝条上根的长度,A正确;

枝条本身含有一定量的生长素,3号烧杯虽然没有添加2,4-D,但枝条仍能生根,B错误;

1号、2号均是实验组,3号是对照组,1号与3号的实验结果对比,可说明低浓度促进生长,2号与3号的实验结果对比,可说明高浓度抑制生长,C错误;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2,4-D浓度,实验结果只能表明不同浓度的2,4-D促进插枝生根的作用不同,D错误。

5.下图为小麦籽粒形成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的含量变化,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小麦籽粒成熟后赤霉素合成量较小

B.小麦籽粒形成初期细胞分裂素合成旺盛

C.小麦籽粒质量的增加主要取决于生长素的含量

D.小麦籽粒的形成受多种植物激素的平衡协调作用

解析 从图示小麦籽粒形成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的含量变化可以看出,小麦籽粒质量的增加是细胞分裂素、赤霉素、生长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是主要取决于生长素的含量。

(时间:

30分钟)

一、选择题

1.将生长素能透过的明胶插在幼苗尖端与其下部之间,如图所示,给予单侧光照射一段时间后,幼苗将(  )

A.直立生长B.不生长

C.向光弯曲生长D.背光弯曲生长

解析 明胶不阻碍生长素的运输,图中的幼苗会发生正常情况下的向光弯曲生长现象。

2.将云母片插入苗尖端及其下部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给予单侧光照射,下列不发生弯曲生长的是(  )

解析 云母片能够阻断生长素的运输。

D选项尖端生长素的横向运输被阻断,向光侧与背光侧生长素浓度一样,表现直立生长。

3.下图所示的是幼苗在单侧光照射后,幼苗尖端以下部位的显微观察图,分析合理的是(  )

A.a侧较b侧对生长素敏感

B.单侧光来自b侧

C.a侧生长素较b侧合成生长素少

D.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

解析 a侧、b侧对生长素敏感程度一样;

图示幼苗向a侧弯曲生长,单侧光应来自a侧;

幼苗接受a侧单侧光照射后,尖端的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导致尖端下部b侧生长素的含量高于a侧,b侧细胞伸长生长快,从而表现向a侧弯曲生长。

4.植物幼苗会发生向光弯曲生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幼苗的感光部位在尖端

B.幼苗尖端可产生生长素

C.向光侧细胞比背光侧伸长的快

D.幼苗弯曲生长的部位在尖端下部

解析 背光侧生长素含量较高,背光侧细胞比向光侧伸长的快。

5.在沿一定方向旋转的转台上放置一侧开有小孔的暗箱,暗箱中放一盆幼苗,并用一固定光源照射(如图),则一周后幼苗(  )

A.没有生长现象B.直立生长

C.弯向光源生长D.弯向小孔生长

解析 把暗箱放在旋转器上匀速旋转,则每隔一段时间幼苗受到一次来自暗箱小孔的光照射,其他时间均无光照射,这对于小幼苗来说,受到的是单侧光照射。

因此,一周后幼苗弯向小孔生长。

6.植物学家温特利用切去尖端的幼苗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A.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实验是为了避免光的干扰

B.①与④的结果证明琼脂块不含促进幼苗生长的化学物质

C.②与③的结果证明苗尖端含有促进幼苗生长的化学物质

D.该实验的成功之处在于将苗尖端的化学物质扩散到琼脂块中再去影响切去尖端的幼苗

解析 ②与③对比的差别是琼脂块安放的位置是正放还是侧放,能证明幼苗弯曲生长与促进生长的化学物质在幼苗中分布不均匀有关。

7.(2018·

海南卷,3)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色氨酸可经一系列反应转变为IAA

B.激素的含量随植物生长发育而变化

C.赤霉素对果实的发育有抑制作用

D.干旱条件下植物能合成较多的脱落酸

解析 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A正确;

不同发育时期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其根本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正确;

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C错误;

干旱会导致植物体内生长素、赤霉素等明显减少,脱落酸和乙烯大量增加,从而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促进叶片等器官衰老和脱落过程,D正确。

8.将一片明胶或云母插在苗尖端和其下部之间,用于研究幼苗的向光运动,结果如图所示。

由此证明(  )

A.苗尖端是感光部位

B.在弯曲部位,背光面细胞数目多于向光面

C.化学物质从苗尖端向下传递

D.生长素通过主动转运进入明胶中

解析 给予幼苗尖端单侧光照射,尖端能感受光刺激,从而使化学物质从向光一侧往背光一侧进行横向运输;

又化学物质能透过插在幼苗尖端与其下部之间的明胶,所以化学物质的极性运输没有受到影响,则幼苗将向光弯曲生长;

而化学物质不能透过插在幼苗尖端与其下部之间的云母片,所以化学物质的极性运输受到影响,则幼苗不生长.因此由此证明化学物质从苗尖端向下传递。

9.如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芽生长的影响。

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时,顶芽和最靠近顶芽的侧芽所含生长素的浓度依次分别为(  )

A.a和bB.b和a

C.b和cD.c和b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不同浓度生长素对芽生长的作用不同,高浓度抑制生长,低浓度促进生长。

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顶芽优先生长,其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导致靠近顶芽的侧芽所含生长素的浓度偏高,从而抑制侧芽生长。

因此顶芽和最靠近顶芽的侧芽所含生长素的浓度依次分别为b和c。

10.下表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幼苗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生长素的浓度/(mg·

L-1)

0.1

0.2

0.3

0.4

0.5

幼苗平均株高/cm

38

51

42

30

A.生长素是由亮氨酸合成的吲哚乙酸

B.实验前幼苗原始平均株高可能为16cm

C.促进幼苗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在0.3~0.4mg·

L-1之间

D.表中数据不能显示生长素对株高的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

解析 生长素是由色氨酸合成的吲哚乙酸;

16cm是清水处理组幼苗生长一段时间后的株高,实验前幼苗原始平均株高应低于16cm;

促进幼苗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在0.2~0.4mg·

L-1之间;

表中数据只能显示生长素对株高的促进生长作用。

11.用不同浓度的某种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进行插条生根的研究,其实验结果如下图。

其中1、2、3和4分别是培养环境中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为a、b、c和零的生根数量。

下列叙述与该实验不相符的是(  )

A.各组插条数应相等

B.组别4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C.b可能小于a

D.c可能小于b

解析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浓度,插条数是无关变量,各组应该相同,A正确;

组别4中未添加生长素类似物,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B正确;

组别1和组别2中插条平均生根数均多于对照组,说明a、b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插条均表现促进生根,但根据生长素的两重性曲线可知,a与b的大小不确定,C正确;

组别3的生根数少于对照组,则c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插条生根表现为抑制,应是高浓度,即c一定大于b,D错误。

12.下图是某生长素类似物在X、Y、Z三种浓度(分别对应N1、N2、N3三组)对微型月季段侧芽生长的影响图,据图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每组微型月季茎段芽和叶的数量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B.随着生长素类似物浓度的升高,微型月季茎段侧芽的生长量越大

C.生长素类似物的X浓度比Y浓度和Z浓度都大

D.Z浓度一定是促进微型月季茎段侧芽生长的最适浓度

解析 芽和幼叶能合成生长素,所以茎段芽和叶的数量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有影响,不同组要相同,A错误;

生长素类似物具有两重性,浓度过高会抑制植物的生长,B错误;

由于生长素作用有两重性,可能出现较高浓度组生长受抑制,而较低浓度组生长促进的情况,C正确;

从结果中看,在X、Y、Z三种浓度中Z浓度是促进微型月季茎段侧芽生长的较适浓度,但其他浓度的结果没有,所以Z浓度是否是最适浓度不能下结论,D错误。

13.水葫芦置于不同磷含量的营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叶腋内激素水平和统计单株平均分蘖数,绘制如下图。

下列有关实验结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随着培养液中外源激素配比的增大,水葫芦单株分蘖数减少

B.叶腋内细胞分裂素含量相对较高时,水葫芦单株分蘖数较多

C.当培养液磷含量为6mg/L时,对水葫芦分蘖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D.高磷培养液既促进水葫芦细胞分裂素的合成,又抑制生长素的合成

解析 图中测定的是叶脉内激素水平,不能说明随着培养液中外源激素配比的增大,水葫芦单株分蘖数减少,A错误;

由图可知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比值低时,分蘖数增加,说明叶腋内细胞分裂素含量相对较高时,水葫芦单株分蘖数较多,B正确;

当培养液磷含量为6mg/L时,与对照组相比对水葫芦分蘖是促进的,C错误;

由图可知高磷培养液只是使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比值降低,但不能确定是促进细胞分裂素的形成抑制生长素的合成,D错误。

14.将某植物种子放在黑暗中萌发,并从生长状况相同的一些胚芽鞘上分别对应截取三种切段即S1、S2和S3。

然后把这三种切段分别放在不含IAA和赤霉素、含赤霉素、含IAA三种相同浓度的溶液中,培养3天后,测量切段长度,结果如下图。

A.若从幼根获取相应切段进行处理,结果与上图无明显差异

B.不同种类激素对同一器官不同年龄细胞的作用无明显差异

C.该实验证明赤霉素促进切段伸长的效果显著优于生长素

D.该实验无法证明赤霉素和生长素共同作用的效果

解析 若从幼根获取相应切段进行处理,结果与题图很可能不同,因为相同浓度的IAA对茎和根的作用效果是不一定相同的。

不同种类激素对同一器官不同年龄细胞的作用有明显差异,如赤霉素促进种子萌发而脱落酸抑制种子萌发。

由实验结果可知对于切段S1、S2赤霉素促进切段伸长的效果显著优于生长素,但对于切段S3却弱于生长素。

该实验没有设置赤霉素和生长素共同作用的实验组,所以无法证明赤霉素和生长素共同作用的效果。

15.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外施赤霉素和脱落酸对贮藏期马铃薯块茎发芽影响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A.为使马铃薯块茎提早发芽,可以外施脱落酸

B.为延长马铃薯块茎的贮藏时间,可以外施赤霉素

C.外施赤霉素后,马铃薯块茎从开始发芽到最大发芽率所需的时间更短

D.对照组马铃薯块茎中赤霉素含量与脱落酸含量的比值,第5周时大于实验开始时

解析 根据题图可见脱落酸具有抑制马铃薯块茎发芽的作用,A错误;

延长马铃薯块茎的贮藏的同时需要抑制马铃薯的发芽,所以应外施脱落酸,B错误;

据图可见外施赤霉素和不施激素组,马铃薯块茎开始发芽时间,前者稍早,但达到最大发芽率所需的时间相同,故总时长前者更长,C错误;

第5周后对照组的发芽率升高,所以第5周后对照组马铃薯块茎内赤霉素含量升高,脱落酸含量下降,D正确。

16.将被侵染的叶片除菌后进行培养,最终得到转基因矮牵牛。

其中培养过程正确的是(  )

A.叶片在含合适浓度生长素的培养基上分化形成愈伤组织

B.愈伤组织在含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配比较高的培养基上形成芽

C.再生的芽在细胞分裂素含量高的培养基上生根

D.愈伤组织在含合适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培养基上脱分化形成再生植株

解析 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植物激素的浓度配比影响着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配比较高时诱导愈伤组织生芽,培养基中生长素配比较高时诱导生根,培养基中含合适浓度配比的植物激素时愈伤组织再分化成再生植株。

17.下图为海带中的生长素(IAA)和脱落酸(ABA)与海带生长变化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海带增长率与IAA含量呈负相关

B.海带在后期生长缓慢,原因是IAA含量下降,与ABA含量变化无关

C.海带ABA含量在一年之中的变化呈上升趋势

D.IAA和ABA在海带生长的调节上具有对抗作用

解析 如题图所示,IAA含量下降同时海带长度和宽度增长率也下降,说明两者呈正相关,A错误;

海带在后期生长缓慢,原因是IAA含量下降,同时ABA含量升高,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B错误;

图中只有11月到来年5月的结果,没有其他时间的实验结果,无法判断,C错误;

IAA促进生长而ABA抑制生长,说明IAA和ABA在海带生长的调节上具有对抗作用,D正确。

二、非选择题

18.2,4-D是水稻田间的良好除草剂,为探究2,4-D对水稻田间鸭跖草防治的合适浓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请完善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原理:

低浓度2,4-D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2,4-D抑制植物生长:

____________;

植株高度是植物生长情况的重要指标。

(2)实验材料:

水稻试验田(长有鸭跖草),56%的2,4-D可溶性粉剂(已将2,4-D粉剂配制成下列5个浓度:

0.01、0.02、0.04、0.08、0.12mg/mL),清水等。

(要求与说明:

水稻为单子叶植物,鸭跖草为双子叶植物;

2,4-D作为除草剂的药害主要是平均株高下降)

(3)实验思路:

①将水稻试验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各田块的其他栽培条件相同且适宜。

③一段时间后,抽样统计各试验田块中鸭跖草和水稻的平均株高。

(4)实验结果:

2,4-D浓度/(mg·

mL-1)

____

0.01

0.02

0.04

0.08

0.12

鸭跖草植株高度/cm

36

36.5

37

41

44

水稻植株高度/cm

16.5

16.6

17

17.8

(5)结果分析(仅绘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