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课题研究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96746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课题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加强课题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加强课题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加强课题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加强课题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加强课题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加强课题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加强课题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加强课题研究文档格式.docx

《加强课题研究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课题研究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加强课题研究文档格式.docx

另一方面,要实践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信息技术提供支撑,同时也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前提是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

信息技术的发展无疑给教育带来了潜移默化的深刻变化,怎样切实有效的将现代信息技术贯穿于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外对教学的精心设计则显得至关重要。

第一:

要不断更新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形成信息技术的自学能力和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能力,能持续更新自己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

第二:

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能力。

第三:

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实施能力,能运用有关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营造有利于学习和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

能在不同教学模式和不同教学环节中熟练运用有关的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

第四:

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中的教学评价能力,发挥评价对教学和学习的促进作用。

第五:

培养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中辩证的价值观和良好的信息技术工具使用习惯。

第六:

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自我职业发展能力,能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自己的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

深度融合环境下不仅要求教师有更高的信息技术素养,还需要具备相应的理论水平。

实践证明,课题研究对于提升教师科学素养和理论水平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作为校本教研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营造良好教育教学环境的重要方式。

它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催化剂和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相关的课题研究,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

为此,我县结合专题教育社区建设和省、市、县三级课题研究,对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做了有益的探索。

一、专题教育社区建设打开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大门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所提出的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和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战略,依托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2013年中央电教馆启动专题教育社区建设。

在面向社会、教育机构、企业和个人将征集的100个专题教育社区建设方案中,我县有10个专题教育社区建设方案入选。

随后,中央电教馆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为处个项目开通了用户帐号,启动专题教育社区的建设与运行。

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社区的技术平台,负责社区的技术维护;

社区的立项单位按照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相关管理办法,依托社区技术平台,统筹负责社区的人员组织,内容建设、管理与运营等。

经过努力,我县10个专题教育社区均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开通,并通过了认证,第一次奖励性补助每个社区1万元拨付到位。

为推进专题教育社区的建设与应用,扩大专题教育社区影响力,提升专题教育社区教育价值,中央电化教育馆于2014年10月在扬州召开首届“专题教育社区建设与应用”研讨会,同时对所有社区进行中期评估,项目中期检查通过后,再拨付资金人民币1万元。

为进一步打造精品专题教育社区,我县组织10个专题教育社区建设单位召开了研讨会。

会上,各单位对社区创建、应用过程中的经验及困惑进行了交流,明确了专题教育社区建设的目的是为了转变教育教学模式,转变学习的学习方式;

同时也是一种特色资源建设,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流通和共享。

同时倡议全县教师积极加入专题教育社区建设,共同参与研讨,在社区实践建设同时,提升专题教育社区建设的整体价值!

研讨会后,专题教育社区的建设单位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开展了具有本土特色的专题教育活动。

扬州研讨会后,我县10个社区均通过了中期验收,第二批资金也已经全部到帐。

专题教育社区的建设目的是以发展教师与学生素质和能力为核心价值。

以教师为服务主体的专题教育社区帮助教师发展实践性知识,改进教师教学行为;

以学生为服务主体的专题教育社区力求加强教育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青少年公民素养,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与态度,引导青少年了解掌握关于社会现象与问题的知识与技能,提高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省级课题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打下坚实基础

近年来,我县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全县所有学校实现了“校校通”和“班班通”,并配备了多媒体投影教学设备,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由于教师手中缺少能够及时更新的、与新课程配套的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在课堂上往往以应用自己制作的教学资源为主,造成信息化应用水平相对不高,制约了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

2011年3月,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适应教育信息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加快中小学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山东省电化教育馆组织省级电化教育示范校等单位进行《中小学网络课程资源开发和应用》课题研究活动,我县以此为契机,以课题研究促进优质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共有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英语、小学科学、初中语文、初中英语、初中地理、初中历史、初中生物等九个学科的43个课题组参加了此次活动,其中18个课题在省课题组立项。

2011年11月,《山东省中小学网络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被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立项为“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立项号2011GZ091)。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及专家指导组

为保障课题研究顺利进行,县教学研究室成立由电教站、各学科教研员组成的“中小学网络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领导小组”,加强开发研究的组织工作。

同时,选拔业务水平较高,精通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电教、教研、学科教师等组成邹平县中小学网络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专家指导组。

负责中小学网络课程资源的标准制定、质量把关、技术培训、研讨交流等工作,以保障课题研究工作科学、有序地进行。

2、建立中小学网络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专家评审团

选聘部分一线骨干学科教师和相关教研员组建中小学网络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专家评审团。

对每一次阶段性研究成果评选材料都认真、负责的进行审核、评价,保证研究开发的中小学网络课程资源的质量和水平。

对参与中小学网络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课题研究的学校统一要求,统一网络课程的开发模式和质量标准。

3、增加课题研究交流活动,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县教研室对各课题研究工作随时进行指导,并组织交流活动。

县教研室不定期到课题研究学校进行调研,及时跟进研究过程,帮助课题学校解决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专家组定期到学校听课,在磨、讲、听、评中,与科研教师进行实践、反思、完善,积极推进课题研究。

4、电教教材费优先用于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的所需经费,由课题学校自筹解决,各课题研究学校所收取电教教材费,在课题研究期间优先用于教师培训、课题交流研讨等研究所需,以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经过三年的课题研究,我县共获得阶段性研究成果省一等奖85件,二等奖51件,三等奖29件;

共有15个学校顺得结题,并全部获得省一等奖。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课题的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培养了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为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市级课题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供框架支撑

2013年,市电教馆在全市开展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创建活动,对校园的基础设施、教学资源和教育活动进行数字化改造,从而构建信息化校园环境,同时在全市初中推行语文、英语数字教材,通过课堂将技术、内容和人力资源有机整合起来,探索数字化学习模式。

数字教材作为数字化教育资源的一种新形势,是未来信息化教学的基础,它的应用是实现信息化教学的关键。

目前开展的教师数字教材的应用研究,一是为了让广大教师熟悉数字教材的构成特点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方式,二是探索学生使用数字教材来进行自主学习的方式,三是探索学生自主学习的调控及指导方式,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效率。

1、开展数字教材有效模式研究

为了促进初中语文、英语数字教材实验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市电教馆组织数字教材的有效模式研究课题活动,从传统纸质教材与数字教材的对比、课堂设计的不同、数字教材的优势以及传统教材与数字教材的结合等7个方面进行课题研究。

我县共有12处初中24个课题组参加了此次活动。

五月,为了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市电教馆在滨州市经济开发区一中举办了课题立项学校研究工作培训会。

聘请专家对课题的研究进行了培训,对初中语文、英语数字教材的使用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展示了两节数字教材应用优质课,全新的数字化教学模式,深深触动了参会的各位老师。

2、成立专家组深入基层听课、调研

随后,市电教馆联合各县区教研室成立专家组,各县区上报听课计划表,专家组不定期到各学校听课、调研。

为此,我县成立了以语文、英语教研员为组长的课题调研小组。

根据各学校上报的课题实施方案到学校调研数字教材应用情况、教学模式的转变、课堂效率的改善以及研究成果等等。

通过半年的实验教学,课题组老师们充分感受到了数字教材的优势。

首先,数字教材的设计以模块化为主,创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界面体验。

新课标下的高效课堂,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而数字教材提供了很好的支持。

其次,围绕重点、难点,数字教材提供了多层次的教学资源,图片、文字、声音、视频,应有尽有。

再次,数字教材资源的交互性,实现了教材在自主探究性学习中的工具性需要。

最后,练习内容的及时评价,提高了教材在个性化指导和形成性评价等方面的应用。

3、开展数字教材阶段性研究成果评选活动

2014年2月,滨州市电教馆组织初中语文、英语数字教材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评选活动,这次参加评选的录像课中,80%都应用了数字教材,在这80%的录像课中,有一半的录像课全程应用了数字教材,还有一部分,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及学生活动的需要,数字教材与教师自制课件交互使用,更灵活方便。

通过这次评选活动,老师们的授课充分体现了数字教材的优势:

第一,数字教材是一个动态的学习平台,使教学和管理、课堂和网络等各方面紧密结合,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向动态的、及时的交互学习模式转变。

第二,数字教材中的音频、视频、动画等不仅仅引导学生阅读和练习,还包括倾听和观察。

全新的授课体验,数字教材中的音频、视频、动画等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学习中的难点,强化了学习重点。

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大得多,对于知识的获取和记忆都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数字教材中的口语训练解决了许多老师口语不准确的毛病。

通过观看录像课可以发现,个别老师的英语口语不是特别标准,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很多老师选择用数字教材中的标准发音来给学生领读、范读,并让学生跟读,针对授课内容设计角色表演,让学生的口语水平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第四,数字教材信息量大,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

授课教师充分利用数字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告别以前单纯翻译、直接讲授的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英语环境中获得知识,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实际情景中正确、灵活的运用英语,以达到学习英语、使用英语的目的,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五,通过实时测评,学生能及时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

数字教材让课本内容“活”了起来,更形象生动,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并且针对每一学习任务、每一课、每一单元,都增加了针对性检测练习,并能在学生提交答案时,及时评价,给予鼓励,提高学生自信心。

4、结合实际,促进数字教材应用研究

2015年,根据市电教馆安排,我县四所小学开展语文、英语数字教材的应用试点,进一步加强信息化教学研究。

正在开展的初中语文和英语数字教材应用试点,将通过组织初中语文和英语数字教材应用现场教学观摩和数字教材教学应用优质课评选等活动,进一步促进数字教材的应用研究,2015年底初中英语和语文各选取2-3种适合我县教育发展的应用模式。

2016年将选取的模式,进行大面积推广,以促进全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通过数字教材在我县的推广和应用,以及相关课题的深入研究,基层学校的教学模式得到进一步转变、课堂效率有了明显改善,数字教材的优势开始深入人心。

这为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四、县级课题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注入新鲜血液

2015年3月,邹平县教育局出台《邹平县教育局关于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实现应用新突破的意见》〔邹教字〔2015〕11号〕文件,为我县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制定了目标。

通过教研室相关教研员和广大一线教师的不懈努力,目前小学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本地数字化教学资源,为我县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1、建立具有本地特色的教育视频资源库

2015年的资源建设主要以视频课例、微课程资源建设为主要内容。

视频课例资源建设以自建、共建共享为主要形式。

以教研室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为载体,将教材按章节分配到各单位,各单位接受任务后,通过组织集体备课,选择最优教案,并由最优教师授课,由全自动录播教室录制成课例并上传到教育局信息中心的资源共建平台中,以集成共享。

2015年底由教研员组织专家评审打分和课例使用率作为考评课例质量依据,评选出优秀课例。

力争用两年时间实现系列化的优秀课例集锦,并集成到网络信息平台,全县共享。

微课程资源建设,重点解决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通过信息化手段让难点变的轻松易懂,结合昌乐二中“271教学模式”,(包括了五个含义,即时间划分、学生组成的划分、学习内容的划分、学生课下自习方式的划分、生活学习方式的划分五个2、7、1)其中学习内容271划分的“1”是通过同学帮助,老师点拨才能学会的,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难点。

教研室以开展全员教师教材研究活动为载体,组织各学校分工负责,将每章节教材学习内容中难以解决的重点和难点挑选出来,然后全力研究,重点突破,制作出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学案,进而制作成微课程的形式加以实现,由信息中心将这些微课程资源集成发布,形成全县的微课程资源库,共建共享,大面积提高全县教育教学效率。

2、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课题研究

根据这一精神,结合“翻转课堂”和“271”教学模式,逐步实施课堂教学的信息化,启动邹平县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研究课题。

围绕“人人通”网络空间的建设与应用研究、基于“电子书包”环境下的数字化教学模式研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应用研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应用研究、家庭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研究等方面开展教育信息化课题研究。

各镇街教委推荐一个学校作为信息化应用提升试点学校,加上县直各初中、小学,确定试点课题,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探索出适合本校的教育信息化教学模式。

力争通过两年的时间,在现有几种模式的基础上,深入研究,逐步完善,形成我县独具特色的信息化教学模式。

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于要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而课题研究则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积极参加省、市、县三级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了教师的科学素养和理论水平,为我县探索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