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环境教育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96856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环境教育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四年级上环境教育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四年级上环境教育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四年级上环境教育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四年级上环境教育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四年级上环境教育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四年级上环境教育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四年级上环境教育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四年级上环境教育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四年级上环境教育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四年级上环境教育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四年级上环境教育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四年级上环境教育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四年级上环境教育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四年级上环境教育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四年级上环境教育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四年级上环境教育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四年级上环境教育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四年级上环境教育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四年级上环境教育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环境教育教案文档格式.docx

《四年级上环境教育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环境教育教案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上环境教育教案文档格式.docx

教学难点

能够围绕动物保护的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课时安排

1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动物行走(或迁徙)的知识;

了解与保护动物有关的习俗;

查阅有关部门保护动动物的积极措施。

主备内容

二次备课

一、故事引入:

要求认真倾听,谈出自己心中的感受。

教师读“生活在线”。

 

二探求新知

1、猜想动物为什么要穿越马路?

(迁徙、公路切割了动物的生活区域)

2、交流:

人和动物应是什么关系?

为什么?

人们的哪些习俗与保护动物有关?

3、你认为应怎样保护动物不受伤害?

4、你了解到哪些保护动物的典型事例?

5、我们能为保护动物做出哪些实际行动?

做保护动物的小卫士。

教学设计

教师总结:

动物和人类一样是自然界的重要成员,是地球上共存的生命,人类应该与他们和谐相处,积极保护他们不受伤害。

三、拓展应用

1、用美丽的图画表达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2、现在让我们为保护动物写下几份倡议书(或宣传单)吧!

2.“煮鸡蛋”的思考

1、帮助学生树立节约的意识。

2、启发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极采取节约的方法,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3、转化思想、培养品质。

节约能源

树立节约意识

资料

一、 

故事引入:

你会煮鸡蛋吗?

指名说。

教师:

日本人和德国人是这样煮鸡蛋的:

指名读教材。

假如我们在每件事情上都习惯了无所谓和浪费,那么怎么可能会有高效率的人生呢?

日本人,办事高效率却是世界一流的,我们是否应当从中学点什么呀。

二、探究新知:

思考:

1、德国人煮鸡蛋的方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教师:

另据专家介绍,水开以后,五分钟即可煮熟鸡蛋,还不破坏营养成分,煮的时间长,会有许多浪费。

2、现在生活好了还需要节约吗?

3、你知道哪些家庭节约小妙法?

4、节约资源的重要性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我们的生命中,过1分钟就减少1分钟的寿命,珍惜是从点滴做起的。

假如我们在每件事情上都习惯了无所谓和浪费,那么怎么可能会有高效率的人生呢?

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3、“游动”的蒙古包

1、认识和理解游牧民的生活方式,。

2、引导学生阅读典型案例,调查当地的环境问题,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3、深刻剖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揭示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口、资源、发展和环境间的辩证关系,树立科学的、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树立科学的、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

阅读、分析、讨论、归纳

1、游牧民的生活方式

蒙古族人民的衣、食、住、行以及家庭、婚姻、丧葬、社交等都有自己的特点。

男女都穿身宽袖长袍,束以腰带,着高可及膝的长筒皮靴。

男子多戴蓝、黑、褐色帽或束红、黄色头巾;

女子盛妆时戴银饰点缀的冠,平时则以红、蓝色布缠头。

他们现在的服装式样和鞋子已有较多的改进。

饮食方面,牧区多以牛、羊肉及奶食为主,粮食为辅;

农区则以粮食为主,辅以奶食或肉食和蔬菜。

普遍嗜饮砖茶。

居住方面,牧区多住容易拆搭、便于搬运的蒙古包。

这是长期适应草原游牧生活而形成的,以圆形围壁和伞状顶架组成,外部覆以毛毡,通常高约七、八尺,直径约丈余的住室(蒙古包)。

在定居的地区,部分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出现了外形与蒙古包相似的土木结构住屋;

农区则多已住汉式平房,并且聚为村落。

男女老幼都善于乘骑,出行不论远近,均以马代步。

2、游牧民的住所

在辽阔的蒙古高原上,寒风呼啸,大地点缀着许多白色的帐篷。

它们就是蒙古包。

蒙古包的最大优点就是拆装容易,搬迁简便。

架设时将“哈纳”拉开便成圆形的围墙,拆卸时将哈纳折叠合回体积便缩小,又能当牛、板。

一顶蒙古包只需要40峰骆驼或10辆双轮牛车就可以运走,20小时就能搭盖起来。

3、游牧民的禁忌

内蒙古高原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当地居民多以畜牧业为生。

由于人口的增长,对消费的需求大增,有些地区便开垦草原,种植农作物,使牧区的范围大为缩小了。

牧区缩小之后,有些草地超载严重,植被同样受到破坏,也会导致土地沙化,这些都会破坏生态平衡,致使生态环境恶化。

去冬今春肆虐的沙尘暴,就与内蒙古草地开垦、沙化有关。

(提问)1、阅读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并思考:

目前扩大耕地的方式有几种?

分析各种方式引起的恶性循环过程是怎样的?

2、阅读漫画“毁灭”,作者取名为“毁灭”的含义是什么?

3、讨论:

类似这样的的不合理利用资源的方式还有哪些?

会产生什么环境问题?

4、游牧民的环保意识

游牧民的思维观念与生态环境都有着密切的关联,其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作用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他们通过心理上的精细表述,再从形象上渗透到实际行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拨下了环保意识的种子。

这也是蒙古高原的生态环境与大自然所培育的蒙古游牧文化,心理素质,审美观念等所具有的特定感情。

必然使其将崇拜苍天,崇拜大地,崇拜祖先,同样也是蒙古游牧民的民族精神,心理与审美价值取向的一个心灵象征。

4、一次婚礼

1、通过调查一次婚礼上给我们的生活环境带来的危害的一些数据,然孩子们认识奢华的婚礼对环境的危害。

2、通过调查、收集数据等实践活动提高孩子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孩子们进行环保意识的思想教育,争做一名环保小卫士。

环保意识的思想教育,争做一名环保小卫士。

认识奢华婚礼对环境的危害

以实际行动捍卫“环境小卫士”的责任

调查一次婚礼的经过,了解婚礼的花费

一、导入新课

讲解——豪华的婚礼喜宴。

师:

你看了以后有什么感想?

生1:

这样的婚礼时很好,但我觉得很浪费。

生2:

我觉得他们这次婚礼给周围的环境带来了还大的污染,我不提倡举行这样盛大的婚礼,应该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

生3:

我也认为他们的婚礼对环境危害很大——烟火、鞭炮、长长地汽车队伍、丰盛的喜宴等。

是呀,婚礼时一个人一辈子的一件大事,固然重要,但作为地球母亲的一员,我们更应该考虑到,我们的环境问题,可以举行简单而富有意义的婚礼,这样可以一举两得。

二、探究新知:

组织学生对一次婚礼进行调查:

1、都会引起哪些环境污染?

2、通过访问的形式,算一算大约会浪费多少钱?

3、有没有可以预防的好办法?

三、环保金点子

同学们在班内集体交流,你们设想的一举两得的“意义婚礼”

组1、骑自行车的集体婚礼。

避免汽车尾气污染。

组2、在网上下请柬。

避免纸张浪费。

组3、可以在婚礼的那天植下“婚姻竖”非常有意义。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一次婚礼

变浪费、污染——节约、环保

5、我的环境我爱护

1、使学生懂得在环境保护方面我国与日本的巨大差别。

2、列举身边不文明的现象,懂得环境保护的紧迫性煳必要性。

3、知道环境保护重在行动。

4、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懂得自觉保护环境。

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懂得自觉保护环境。

列举身边不文明的现象,懂得环境保护的紧迫性煳必要性。

知道环境保护重在行动。

调查了解居住小区周围的环境状况;

调查日本在保护环境方面的策略。

一、谈话引入: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环境,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煳生活质量。

说说你小区的环境状况。

二、探求新知:

1、你相信是真的吗?

教师阅读“生活在线”。

你调查了解到日本在保护环境方面的有哪些好的做法?

3、阅读课本“绿色冲浪”。

4、交流:

我们身边有哪些破坏环境的不文明现象?

5、七嘴八舌:

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

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环境保护问题有什么新的认识?

三、拓展延伸

制一个家庭绿色旅游计划。

四、板书设计:

我的环境我爱护

我们身边的不文明现象:

环保行动:

第二单元循环利用

本单元通过引导学生从资源消耗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生活方式亟须改变等角度,感受身边的环境问题,提出节约资源、循环利用、改变生活方式的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

1.引导学生节约水资源,拒绝浪费。

2.教育学生拒绝使用身边的一次性用品,反对过度包装。

3.改变学生对垃圾原有的认识,形成科学的认识。

引导学生树立节约意识,学会节约水资源,认识各种垃圾分类标志,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每课1课时,共4课时。

6、一张纸的“旅行”

1、帮助学生树立节约的意识,不浪费纸张。

2、了解一张纸的来历。

2、引导学生勤俭节约,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3、转化思想、培养品质。

树立节约的意识

树立节约的意识,不浪费纸张

一、小学生用纸调查

1.除学校集体发的作业本外,99%的学生让家长重新掏钱买自己喜欢的作业本使用。

2.在用纸时,能把整页写满的学生,占调查人数的35%。

3.只写半页就撕掉丢弃的占调查人数的40%。

4.只写几个字,或者根本没写字就撕掉丢弃的,占18%。

5.用洁白的纸张折叠物品,擦灰尘,包物品的占14%。

6.有50%的人认为用纸是自己的事,煳别人没有关系。

7.没有学生知道造纸的工序。

8.没有学生使用作业本背面演算或写字。

9.没有老师对学生进行节约用纸教育。

10.没有家长检查学生使用后的作业本。

二、对上述资料你有什么感想?

三、纸是怎样造出来的?

说说看。

1、伐树做材料2、裁切成适当的长度

3、剥去竖皮4、切成碎片5、切成薄片

6、将薄片集中处理运往造纸厂7、以药水煳蒸气做成纸浆

8、用药水冲洗9、去除杂质10、漂白纸浆

11、在纸浆中加入药水12、用网子沥乾水分

13、放在毡子上吸水

14、以高温烘乾水分

15、以压光机做压光处理

16、做成纸卷

四、结合纸的来源和同学们用纸的情况你想说什么?

思考交流。

五、教师小结:

节约用纸,珍惜资源

人的生存离不开大自然,一片白纸要经过许多人的劳作才能形成,生产一张薄薄的白纸,同样需要国家资源,我们知道不合理利用煳和开采会对大自然造成严重的破坏,所以,我们小学生应该从自我做起,从节约用纸做起,节约用纸就是珍惜国家资源,浪费纸张就是破坏生态环境。

我们要提倡“节约每片纸,反对浪费每片纸”,并且呼吁全校的同学们,增强生态意识,坚决不再浪费纸张。

节约纸张就是节约地球的资源.

六、板书设计:

一张纸的“旅行”

纸的来源

7.污水变清

1.理解水的处理方法。

2.知道水的循环再利用。

3.了解水的污染、保护水源的重要意义,进行环保意识和国情教育。

1.理解水的处理方法,知道水的循环再利用。

2.知道防污染、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意义

用水调查

地球是太阳系中独一无二的多水星球,地球上的水主要分布在哪里?

淡水占地球总水量的多少?

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占地球总水量的多少?

淡水主要指地下淡水、河湖水,由于200米地层下的淡水目前还无法利用,淡水更加稀少而珍贵;

是否所有的天然淡水都能被人类直接利用呢?

今天我们学习《应用水的处理》。

我们已经知道了水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更需要了解我国的水资源概况,请阅读课本23页第4段。

我国水的人均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平均值的

1/4;

跟巴西相比,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巴西,但水的人均占有量却只有巴西的1/20。

我国的地理自然条件复杂,降水量的分布不均衡,造成了水资源分布的不均匀,加剧了缺水状况。

特别是北方和大西北地区,每年受旱农田达3亿亩,农村每年有5千万人和3千万头牲畜饮水供应不足,全国有183个城市缺水(包括首都北京),其中40个城市属于供水危机城市。

我国的水资源是比较紧张的,节约用水,保护水源不受污染是关系到子孙万代生存的大事。

水质是如何被污染的?

阅读课文。

讨论:

生活中我们看到过哪些污染水质的现象?

全国七大水系已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它们流经的15个主要城市河段有13个水质污染严重,几乎成了污水河,高青的情况如何呢?

同学们讨论了我们周围的小清河、黄河被污染情况,其实以前小清河水质清澈,鱼虾成群,水质符合饮用标准。

现在逐年受到较大污染。

政府已经和正在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治理污水,保护水源,目前小清河的黑臭情况已经有了改善。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为了使我们的天空更蓝,水更清,同学们应当运用了解的环保知识在社会上作宣传,为环保工作尽一份力量。

我国水资源比较贫乏,我们要科学地、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水源不受污染。

我知道了污水变成能用的“清水”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所以我们平日在生活中,要节约用水,尽量减少污水排放。

请少制造污水

为了让大家认识到保护水源的重要性,我们到自来水厂参观了净化全过程。

又对整个污水处理厂进行参观,看看生活中的污水是怎样被“回收利用”的。

走到污水聚集地方便开始闻到臭味了,这是我们生活中产生的污水。

一路走过来,我看到了好多平时都不知道的机器,经过这些复杂机器的运作,污水渐渐变成可以用来浇花、洗东西的水。

在参观中,我了解到污水处理厂已经有10年的历史了。

在10年前,我们高青人就已经认识到水资源的缺乏。

很多人认为水是廉价而且丰富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的。

但通过这次到污水处理厂的参观,我知道了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是非常有限的。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建立污水处理厂,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把生活中产生的污水回收后再利用。

所以,我们何不节约用水,少制造污水呢?

8.身边的一次性用品

1、通过调查、考察、辩论,了解身边一次性用品的种类、使用情况,知道使用一次性用品的利与弊。

2、懂得节约资源,知道多使用耐用品是保护大自然的行为。

3、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学会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和技能。

4、学会在探究过程中相互合作、共同交流和分享不同见解。

学生收集相关信息,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应用的能力。

学会分析问题、探索研究的方法,树立自主探索的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次性用品社会调查活动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我发现学生浪费的现象很严重,我把学生在活动后浪费现象拍摄下来让学生看,严重的浪费现象让人触目惊心,一次性筷子用过就扔掉、所料袋子用过扔的到处倒是……学生对此议论纷纷。

从学生的谈论中我们了解到,学生对一次性用品的了解很粗浅,只是懂得要节约,不能浪费。

至于生活中存在哪些一次性用品,它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怎样解决这些浪费现象……这些问题他们了解得非常少,这些问题也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

为此我们决定本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定为“身边的一次性用品”。

二、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阶段

1、情境导入:

前些日子我们到海边进行了一次亲子活动,这是当时老师给大家拍的照片,你想说点什么?

这些只用一次的用品我们通常称它为“一次性用品”。

2、联系生活

在你的活动中你经常用到或遇到过一次性用品吗?

它有什么作用。

3、辩论:

一次性用品该不该用?

4、对于一次性用品,你想研究哪些问题?

5、梳理问题,形成小课题。

家庭里的一次性生活用品有哪些?

有什么作用?

超市里一次性生活用品有哪些?

餐馆里一次性生活用品有哪些?

医院里一次性生活用品有哪些?

其它地方

其它国家也有一次用品吗?

他们是怎么做的?

一次性用品的危害是什么?

我们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解决?

……

自愿结合成小组,做好计划。

第二阶段:

学生分成小组实施

第三阶段:

汇报交流

第四阶段:

评价反馈。

学生成果形式:

调查表、资料卡、手抄报、倡议书、利用一次性用品做的手工作品。

需整理的资料:

小组计划表、学生活动过程资料、学生评价表、总结反馈表

9.给垃圾找家

1.认识校园垃圾也是一种社会资源,初步建立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2.关注校园日常生活及周围环境中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

3.思考校园内存在的垃圾管理问题,找出解决减少垃圾的有效办法。

4.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组织和策划能力。

激励学生去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激励他们去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学生观察校园环境,说说环境的变化,并了解我们身边的学生是如何处理垃圾的。

一、设疑 

激趣

1、设疑导入。

上课了,教师走进教室,看见教室有小纸片,弯腰去捡。

教师说:

“咦,垃圾,你的家在哪儿?

怎么乱跑呢?

2、激发讨论。

针对上述问题引发学生之间的讨论,教师顺势撩动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垃圾哪有家啊?

还是让它躺在地上吧!

”随手又丢在地上。

学生提出反对意见,述说自己的意见。

3、揭示课题:

“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研究有关垃圾的家在哪儿的问题”。

出示课题。

评析:

垃圾应该放进垃圾桶,这个道理学生都懂。

为此,教师必须深入挖掘本次活动的内涵,找到活动的生长点,使生活矛盾与学生“已知”知识产生碰撞。

这样,以问题设疑,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推动学生向纵深处发展。

使学生处于一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境界中。

二、选择 

合作

1、选择自己的合作伙伴进行调查研究,以下选题供大家参考:

(1)校园垃圾是怎么产生的?

(2)校园垃圾有哪些?

它们有哪些危害?

(3)同学们面对垃圾是什么态度?

(4)垃圾是如何收集和怎样运出校园的?

(5)我们可以怎样处理校园垃圾?

(6)校园垃圾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2、制定研究计划。

自由分小组,确定研究任务,制定研究方法明确分工。

活动图表1,

小组名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