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艾滋病.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6897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治艾滋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防治艾滋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防治艾滋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防治艾滋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防治艾滋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防治艾滋病.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防治艾滋病.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防治艾滋病.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防治艾滋病.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防治艾滋病.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防治艾滋病.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防治艾滋病.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防治艾滋病.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防治艾滋病.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防治艾滋病.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防治艾滋病.docx

《防治艾滋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治艾滋病.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防治艾滋病.docx

防治艾滋病

编辑本段一、什么是艾滋病(AIDS)?

答:

艾滋病的医学名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英文缩写AIDS),是一种病死率很高的严重传染病。

"艾滋"是它的英文缩写"AIDS"的音译。

它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所引起的、具有一系列复杂症状的综合症。

编辑本段二、什么是艾滋病病毒(HIV)?

答:

艾滋病病毒的医学名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英文缩写HIV),它侵入人体后破环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编辑本段三、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有哪些不同之处?

答: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指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但是还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没有被确诊为艾滋病的人。

艾滋病病人指的是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并且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被确诊为艾滋病的人。

二者之间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携带艾滋病病毒,都具有传染性。

不同之处在于艾滋病病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还没有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外表看起来跟健康人一样,所以从外表上并不能看出一个人是否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展到艾滋病病人可能需要数年到10年甚至更长时间。

编辑本段四、艾滋病病毒的特性是什么?

答:

艾滋病病毒的特性主要有两个:

1、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

艾滋病病毒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只可生存数小时至数天,高温、干燥或者通常用的化学清洁剂或消毒剂(如碘酒、酒精或医院中经常使用的一些消毒药品)都可以杀死这种病毒,甚至用自来水冲刷,水中的余氯就会使它失去活性。

另外,艾滋病病毒不能在昆虫(如:

蚊子、跳蚤等)体内存活。

2、具有迅速变异能力。

艾滋病病毒的“外貌”经常发生改变,有许多的亚型。

例如,最早引起艾滋病流行的I型病毒(现在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现有11个亚型,而且这些亚型还在不断变化着。

编辑本段五、感染艾滋病毒有三大途径?

答: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途径主要有三条:

血液途径传播,性途径传播,母婴途径传播。

编辑本段六、一旦感染艾滋病病毒,终生具有传染性吗?

答:

就艾滋病来说,从感染到发病死亡前都属于传染期。

一旦感染艾滋病病毒将终生具有传染性。

因为目前尚未发现任何一种药物可以清除人体内的艾滋病病毒。

编辑本段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会立即死亡吗?

答:

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不会立即死亡。

潜伏期越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生命也越长。

所以,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千万不要自暴自弃,而是要想方设法延缓发病。

只要没有进入发病期,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

编辑本段八、艾滋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简述)

答:

由于艾滋病病毒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在正常人身上不会致病的细菌、病毒等在人体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会乘虚而入,造成感染,因此,艾滋病病人很容易发生各种感染,而且症状没有特异性,表现为复杂多样的综合症。

常见症状有:

长期低热,短期内体重减轻十分之一以上、消瘦、乏力、冒汗、慢性腹泻、慢性咳嗽、全身淋巴结肿大、头晕、头痛、智力减退、反应迟钝等。

艾滋病病人常见的肿瘤主要以卡波西氏肉瘤最多见,表现为皮肤出现深蓝色或紫色的斑丘疹或结节。

除了卡波西氏肉瘤以外,其他的如淋巴瘤、肝癌、肾癌等也不少见。

编辑本段九、如何确认一个人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答: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特异性外表及症状,不能根据外表判断一个人是否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必须经过国家确认实验室的实验室诊断。

当国家确认实验室血液检测证明艾滋病病毒抗体呈阳性HIV(+),才可以确认一个人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编辑本段十、感染后,有哪几个发展时期?

答:

一个艾滋病患者从感染到死亡,一般可有3个发展时期。

1、急性感染期:

一般在感染后2-6周出现,症状似感冒,能很快自愈。

这个时期可以检测到艾滋病病毒抗原,但是检测不出艾滋病病毒抗体。

2、无症状感染期(潜伏期):

自从感染上艾滋病病毒到发展成艾滋病病人,这一段时间成为潜伏期。

潜伏期长短个体差异很大,短至不到一年,长至可达15年以上,平均5-7年。

3、艾滋病发病期:

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体内免疫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不能维持最低的抗病能力时,便出现很难治愈的多种症状,成为艾滋病人。

成为艾滋病人后,一般会在半年至两年内死亡。

编辑本段十一、性病可以增加艾滋病感染的可能性吗?

答:

是的。

因为许多种性病会造成生殖部位炎症或溃疡,使皮肤或黏膜破损。

如果这时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生性行为,对方精液中或阴道分泌液中的艾滋病病毒就会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进入体内。

所以,性病患者比一般人更容易感染和传播艾滋病。

如果担心自己感染性病,去医院进行检查是最可靠的办法。

得了性病后,应尽快到医院接受正规治疗,千万不可自己乱用药,或者到街头游医那里治疗,这都可能延误病情,后患无穷。

还有些人不按照医生的要求彻底治疗,而是在症状一消失就自行停止治疗,这样往往不会彻底治愈,还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编辑本段十二、怀疑自己得了艾滋病,到哪里去检测?

一般来说,可到具有初筛资格的县以上医院和疾控中心做HIV抗体检测,确诊须到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检测。

编辑本段十三、什么时间去做检测?

应在高危行为后的0、6、12周、半年时检测HIV抗体,半年以后仍未检测到HIV抗体,则认为未感染艾滋病病毒。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头三个月叫"窗口期",虽然HIV抗体在感染2周后就可以出现,但这时身体里还没有产生足够量的抗体,可能无法检测出是否已经受感染。

有了高危行为就去检测可判断是否有既往感染。

"窗口期"尽管可能检测不出艾滋病病毒抗体,但同样具有传染性,因此,这段时间过性生活,要使用安全套。

编辑本段十四、什么叫做“窗口期”?

答:

从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到血液中产生足够量的、能用检测方法查出艾滋病病毒抗体之间的这段时期,称为窗口期,一般为2周至3个月。

在窗口期虽检测不到艾滋病病毒抗体,但体内已有艾滋病病毒,因此处于窗口期的感染者同样具有传染性。

编辑本段十五、什么叫做“潜伏期”?

答:

人体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平均经过7-10年的时间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

处于潜伏期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脏器中含有艾滋病病毒,具有传染性,但在外表上与正常人没有区别。

编辑本段十六、红丝带的由来是什么,它有何含义?

答:

20世纪80年代末,人们视艾滋病为一种可怕的疾病。

美国的艺术家们就用红丝带来默默悼念身边死于艾滋病的同伴。

在一次世界艾滋病大会上,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齐声呼吁人们的理解。

此时,一条长长的红丝带被抛在会场的上空。

支持者将红丝带剪成小段,并用别针将折叠好的红丝带标志别在胸前。

含义:

红丝带像一条纽带,将世界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共同抗击艾滋病,她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关心与支持;象征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平等的渴望;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编辑本段十七、世界艾滋病日是哪一天?

答:

为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1月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号召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在这一天举办相关活动,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

其目的在于:

第一,让人们都知道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是能够加以控制和预防的;第二,让大家都知道,防止艾滋病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第三,通过艾滋病日的宣传,唤起人们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同情和理解,因为他们的身心已饱受疾病的折磨,况且有一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能是被动的、无辜的;第四,是希望大家支持各自国家制定的防治艾滋病的规划,以唤起全球人民共同行动起来支持这方面的工作。

编辑本段十八、为什么说艾滋病是能够预防的?

答:

首先,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非常明确,通过血液、性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其次,艾滋病病毒在体外环境下很脆弱,很容易被杀死,因此艾滋病病毒不通过空气、食物、水等一般性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另外,艾滋病病毒不能在蚊虫体内生存,不能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因此,艾滋病的传播主要与人类的社会行为有关,完全可以通过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而被阻断,是能够预防的。

编辑本段十九、哪些人群是感染艾滋病毒的高危人群?

答:

凡与艾滋病病毒感染有关的人群都是高危人群。

有些高危行为不涉及传播途径。

大致可分为3类:

1、有高危性行为史者。

其中包括男性商业性行为、女性商业性行为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性伴侣、异性多性伴者、男同性恋者、性病患者。

2、有不安全血液及制品接触史者。

有过有偿供血(浆)史者,公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者,怀疑接受过不安全的输血及使用不安全的血液制品者,生于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母亲的新生儿,使用未经严格消毒器械拔牙、美容、纹身者,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牙刷、剃须刀等物品的人员。

3、职业暴露者。

被污染的注射器针头或手术器械刺破皮肤、黏膜的医生、护士等,接触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血液样本的实验室人员,公安、司法部门监管人接触在押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编辑本段二十、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高危行为有哪些?

答:

这里的高危行为是指容易引起艾滋病病毒感染的行为。

通过性途径的高危行为有:

无保护性交(包括同性间无保护性交)、多个性伙伴等。

通过血液途径的高危行为有:

静脉注射吸毒;与他人共用注射器或共用其他可刺破皮肤的器械;使用未经检测的血液或血制品。

另外,其他可以引起血液传播的途径,如:

理发、美容、纹身、扎耳朵眼、修脚等用的刀具不消毒;与其他人共用刮脸刀、电动剃须刀、牙刷;体育运动外伤和打架斗殴引起的流血;救护伤病员时,救护者破损的皮肤接触伤员的血液。

通过母婴途径的高危行为有:

艾滋病病毒阳性的女性怀孕并生育,艾滋病病毒阳性的母亲哺乳,都可能引起孩子的艾滋病病毒感染。

编辑本段二十一、不会感染艾滋病的途径有哪些?

答:

下列日常生活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

1、食物、饮水、空气;

2、公共场所的一般日常生活接触,如同在一个教室上课、各种公共交通工具的座位、扶手,办公室的办公用品,工厂车间的工具,以及影剧院、商场、游泳池等场所的接触;

3、礼节性亲吻;

4、礼节性拥抱;

5、双方手部皮肤完好时的握手;

6、公用马桶、浴缸;

7、蚊虫叮咬;

8、纸币、硬币、票证。

编辑本段二十二、避孕套能避孕又能避免感染艾滋病吗?

答:

避孕套是一种由高强度、高弹性的乳胶薄膜做成的套子,起一种物理隔离的作用。

在夫妻生活中正确使用避孕套,可以避免精液进入子宫,从而避免怀孕,达到避孕的目的。

同时,由于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男性的精液、女性的阴道分泌液中,避孕套的物理隔离作用,就像一堵墙一样,阻断了艾滋病病毒从男性的精液或女性的阴道分泌液进入到对方的体内,从而避免了艾滋病病毒通过性途径在性伴之间的传播,达到避免感染艾滋病的目的。

需要强调的是,必须正确使用避孕套才能达到上述目的。

编辑本段二十三、作为个人,如何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

答:

艾滋病虽然是一种极其危险的传染病,但对个人来讲是可防可控的。

其主要预防措施是:

1、不发生婚前性行为;

2、不以任何方式吸毒;

3、不轻易接受输血和血制品。

(如必须使用,要求医院提供经艾滋病病毒检测合格的血液和血制品);

4、不与他人共用针头、针管、纱布、药棉等用具。

5、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或其他场所打针、拔牙、穿耳朵眼、纹身、纹眉、针灸或手术;

6、避免在日常救护时沾上受伤者的血液。

7、不与他人共用有可能刺破皮肤的用具,如牙刷、刮脸刀和电动剃须刀;

编辑本段二十四、什么是100%安全套使用项目?

答:

100%安全套使用项目是世界卫生组织向全世界推广的一个项目,目前已在我国多个省市和地区实施,指的是为了切断商业性性行为传播HIV,必须做到3个100%,即:

①100%的娱乐场所(提供商业性性服务的场所)推广使用安全套;②100%的性工作时间里使用安全套;③100%的性服务人员在商业性性行为中使用安全套。

其目的是确保性服务者与嫖客之间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率达到100%,降低女性性工作者性病艾滋病的感染率,并预防艾滋病通过桥梁人群(嫖客)经性途径向一般人群传播和扩散。

编辑本段二十五、如何正确认识安全套?

安全套既能避孕,又能预防性病、艾滋病。

但是,只有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才安全。

使用安全套要注意以下几点:

(1)看清生产厂家、有效期。

安全套的包装盒上会标明生产厂家和生产日期以及使用期限。

没有标明这些的安全套可能是不合格的。

(2)过期的安全套不能使用,颜色变黄了或橡胶发硬了的也不能使用。

二十六、怎样正确使用安全套?

(1)注意安全套的有效期、生产厂家、合格证;

(2)准备两个以上的安全套,如果性生活时安全套破裂,能够立即更换新的;

(3)小心地撕开包装袋,注意不要划破安全套;

(4)用一只手将安全套顶端的小球捏扁,另一只手将安全套向阴茎根部逐渐展开;

(5)在阴茎勃起、没有接触对方性爱前就套上安全套,这样就能有效避免体液接触;

(6)射精后在阴茎未软时,立即取下安全套。

一手捏住安全套口部,小心撤出,将安全套口打结,避免精液溢出,并防止阴道液沾到手上;

(7)一个安全套只能使用一次,不能重复使用。

用过的安全套要妥善处理,如用卫生纸包好,丢到垃圾桶。

编辑本段二十七、什么是美沙酮维持治疗?

答:

随着神经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吸毒已被证明是一种极易复发的慢性脑疾病。

因此,像大多数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一样,吸毒也需要采取长期的药物维持治疗。

近年来,为减轻吸毒者对海洛因的依赖,控制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中的传播,并减少与毒品有关的违法犯罪,我国开始在部分地区的吸毒人群中开展美沙酮维持治疗试点工作。

美沙酮维持治疗通过较长时期或长期服用美沙酮口服液来治疗吸毒者的海洛因成瘾,同时配合心理治疗、行为干预等综合措施,以最终达到减少毒品危害和需求的目的。

美沙酮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麻醉药品,属于国家严格管制的麻醉药品之一。

服用美沙酮口服液可以有效地控制海洛因、鸦片毒瘾达24至36小时。

在维持治疗中服用恰当剂量的美沙酮口服液,不会使服用者过度镇静和产生快感,同时美沙酮的副作用很小。

编辑本段二十八、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意义何在?

答:

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意义在于:

1、每天只需要服用一次美沙酮口服液,就可以使病人免遭阶段症状的困扰;

2、降低维持治疗者毒品的渴求,减少觅药和用药行为;

3、减少注射毒品的行为,并减少了通过共用注射器传播血源性疾病(特别是艾滋病)的机会;

4、减少非法药物交易,吸毒者的违法犯罪行为;

5、恢复病人的社会功能和家庭功能;

6、与病人保持联系,以便为他们提供防病知识、社会支持、心理辅导,鼓励他们逐渐戒除毒品。

编辑本段二十九、什么叫做针具交换?

答:

指注射吸毒者将个人使用过的注射器,通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或受过培训的社会工作者、同伴教育者的回收,换取新的注射器,以避免因共用注射器造成艾滋病的传播。

编辑本段三十、什么是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

答:

是指人们在经过咨询后能对艾滋病检测做出明智选择的过程,是自愿和保密的。

自愿咨询包括检测前咨询、检测后咨询、预防性咨询、支持性咨询和特殊需求咨询等。

通过自愿咨询和检测,不仅可以尽早发现、及时治疗和预防感染,为受检者(特别是感染者)提供心理支持,而且可以促使受检者减少危险行为,预防艾滋病病毒的传播。

所有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和病毒检测的人员,都可以在省、市(地)县(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等机构,得到免费咨询和艾滋病病毒抗体初筛检测。

编辑本段三十一、艾滋病病毒会通过母亲传染给婴儿吗?

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可能会在怀孕的后期、分娩过程中和母乳喂养时把艾滋病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传播的可能性为25-40%,一般为30%左右。

编辑本段三十二、如何预防艾滋病经母婴传播?

答:

已婚未孕妇女在决定怀孕前可以做HIV检查,以帮助决定是否怀孕。

已经怀孕的妇女,在孕期保健时可以做HIV检查,以帮助感染了HIV的孕妇决定是否采取人工流产终止妊娠,或采用抗HIV药物预防母婴传播。

已感染了HIV的孕、产妇在分娩前、分娩时及分娩后合理、适量的使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可以大大降低HIV的母婴传播。

不使用抗病毒药物时,艾滋病通过母婴自然传播的概率约为30%。

合理、适量的使用抗病毒药物,可以将HIV母婴传播的概率降低至7-10%,甚至更低。

编辑本段三十三、什么叫同伴教育?

答:

是指具有相同背景、共同经历、或有共同语言的人们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和行为技能,实现预期教育目标的教育形式和过程。

例如通过受过培训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吸毒(多性伴)者,去影响和帮助其他的吸毒(多性伴)者,并按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要求,志愿向其同伴提供艾滋病相关信息和清洁针具(安全套)等,以控制艾滋病在这些人群中的传播。

编辑本段三十四、处理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常见外伤?

答:

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擦伤和撕裂伤等引起出血时,应遵循普遍防护的原则进行处理,避免皮肤直接沾染出血。

处理者应该戴上医用手套或一次性手套,如没有条件,则应用厚纱布或厚纸巾进行隔离。

编辑本段三十五、一旦感染艾滋病,会有哪些危害?

答:

艾滋病是一个健康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可能成为艾滋病流行的直接或间接受害者。

艾滋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造成不可忽视的危害。

1、艾滋病对个人的危害:

生理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发展成艾滋病人,健康状况就会迅速恶化,患者身体上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最后被夺去生命。

心理、社会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知道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心理上会产生巨大的压力。

另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容易受到社会的歧视,很难得到亲友的关心和照顾。

2、艾滋病对家庭的危害:

社会上对艾滋病人及感染者的种种歧视态度会殃及其家庭,他们的家庭成员和他们一样,也要背负其沉重的心理负担。

由此容易产生家庭不和,甚至导致家庭破裂。

因为多数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处于养家糊口的年龄,往往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

当他们本身不能再工作,又需要支付高额的医药费时,其家庭经济状况就会很快恶化。

有艾滋病病人的家庭,其结局一般都是留下孤儿无人抚养,或留下父母无人养老送终。

3、艾滋病对社会的危害:

艾滋病主要侵害那些年富力强的20-45岁的成年人,而这些成年人是社会的生产者、家庭的抚养者、国家的保卫者。

艾滋病削弱了社会生产力,减缓了经济增长,人均出生期望寿命降低,民族素质下降,国力减弱。

社会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将许多艾滋病人及感染者推向社会,造成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使犯罪率升高,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遭到破坏。

4、艾滋病对儿童的影响

艾滋病使千千万万的儿童沦为孤儿,使千万无辜儿童被迫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还要经常忍受人们的歧视、失学、营养不良以及过重的劳动负担。

艾滋病是我们人类共同的敌人,要消灭艾滋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培养预防艾滋病的社会责任感,需要从“我”做起。

编辑本段三十六、吸毒者是怎样感染艾滋病病毒的?

吸毒者常常共用针管、针头。

如果其中有一人感染艾滋病病毒,注射器就会被污染,那么艾滋病病毒就会通过针具传染给其他吸毒者。

此外,毒品使吸毒者的体质下降,增加了艾滋病病毒感染和发病的可能性。

编辑本段三十七、什么是毒品?

毒品通常指鸦片、吗啡、海洛因、大麻、可卡因、苯丙胺类毒品(如冰毒、摇头丸等)。

毒品的种类繁多,初步统计,受各种国际公约、条约管制的达400多种。

鸦片类毒品有鸦片(大烟)、吗啡及海洛因(白粉),它们都具有毒性,易成瘾。

毒品的主要危害在于它的成瘾性,长期吸食或注射会使人消瘦,体质下降,出现失眠、食欲减退、易怒、呕吐、颤抖等症状,易使人产生幻觉,使理解力、判断力、记忆力减退,免疫功能下降,并可导致精神失常,使用过量会造成中毒死亡。

编辑本段三十八、输血时怎样预防艾滋病?

输血创造了很多起死回生的奇迹。

但是,如果输入了带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接受血液的人几乎无一幸免,都会感染艾滋病病毒。

所以,保证输血和血液制品的安全是预防艾滋病病毒经过血液传播的重要屏障。

我国现在已经有法律规定,所有医疗用血液都必须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保证安全用血是医疗卫生部门的责任。

我们每个人对安全用血也要起监督作用:

(1)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输血。

(2)如果必须输血,有权利了解血液是否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3)不要为了所谓的"增加抵抗力"而盲目使用血液制品。

编辑本段三十九、为什么提倡义务献血?

血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

很多病人都需要血液或血液制品拯救生命。

怎样保证血液质量的合格呢?

这就需要大家到正规血站参加义务献血。

正规血站会对所有的献血者进行体检,不合格者被淘汰。

只有这样,血液才干净,用血的人才安全。

从这个意义上说,无偿献血者献一次血,不仅向用血者捐献了一颗爱心,而且为我国控制艾滋病蔓延做出了一份贡献。

编辑本段艾滋病政策法规、反歧视

一、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主要有哪些法规和政策文件?

答:

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艾滋病防治的有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该法第三条规定艾滋病为乙类传染病,第二十四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艾滋病的传播;《艾滋病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该法第五十一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公安机关、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巩固解毒成果的需要和本行政区域艾滋病流行情况,可以组织开展戒毒药物维持治疗工作。

2、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年)》;《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年-2010年)》;《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

3、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主要政策文件:

《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全面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我国还制定了一系列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具体策略与规定,有力的保障了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二、《艾滋病防治条例》是一部什么样的条例?

答:

《艾滋病防治条例》是为了预防、控制艾滋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制定的条例,已于2006年1月18日国务院第122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本条例共七章六十四条,

以法律的形式来规范中国各级政府、部门、团体及个人防治艾滋病的行动,《条例》对保护艾滋病感染者及艾滋孤儿的婚姻、就业和受教育权利作出了一些具体规定,同时也要求艾滋病感染者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尽量避免感染他人。

三、为什么不能歧视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

答:

病人及感染者的参与和合作是艾滋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的歧视不仅不利于预防和控制艾滋病,还会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疾病的受害者,应该得到人道主义的同情和帮助。

家庭和社区要为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营造一个友善、理解、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鼓励他们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改变高危行为、配合治疗,有利于提高病人及感染者的生命质量、延长生命,也有利于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和维护社会安定。

四、有哪些常见的对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的歧视行为?

答:

对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常见的歧视行为有:

随意泄露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的姓名、地址、工作单位及生活史;将病人和感染者的病情、个人生活状态作为谈话资料,渲染或猜测,严重伤害患者及其家属的身心健康;以不正当理由拒绝为病人家属提供社会服务,如购物、孩子上学入托、就医等等;蓄意对病人及其家属使用侮辱性语言和行为,包括故意破坏他们的财产和生活用具等;以不正当理由强迫患者家属搬迁或无理限制其自由等。

五、为什么国家要对艾滋病病人实行“四免一关怀”政策?

答:

关爱是防治艾滋病的良药。

艾滋病是人类面对的巨大威胁,在人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