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6915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3.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含答案.docx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含答案.docx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含答案)

 

1.请认真阅读下列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挥师出祁山,准备一举歼灭曹魏大军。

但是,由于蜀将马设失守街亭,彻底打乱了诸葛亮的战略部署,诸葛亮只好率领大军退守西城。

   司马懿攻占街亭、列柳城之后,率领十五万曾魏大军,直奔西城杀来。

这时,诸葛亮身边已经没有得力战将,只剩下一些文官。

他带来的五千军马,已派走一半去搬运粮草,只剩两千五百名士兵留守在城中,以备不时之需。

官员们听说司马懿率领十五万大军向西城杀来,个个吓得魂不附体。

诸葛亮登上城楼一看,只见东北方向尘土扬天,显然魏兵已向西城杀来。

诸葛亮仔细分析了一下,觉得逃跑已经来不及了,如果要拼死抵抗又缺兵少将,因此形势十分危急。

在这紧要关头,诸葛亮并没有慌乱,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诸葛亮下令,把城头旌旗全部藏起来,诸将各自坚守岗位,不得慌张,否则立即处死。

同时,大开城门,让一些士兵装扮成老百姓,在街道上洒扫,不得惊慌乱动。

诸葛亮自己则端坐在城门楼上,羽扇纶中,焚香抚琴,摆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司马懿的大军很快就来到西城的城楼之下。

此时,诸葛亮一人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掏,焚着香,弹着琴,还有两个童子伺候两旁,而且城门内外也只有二十多个百姓,只顾低头洒扫,脸上毫无惊慌的神色。

司马禁见此情景,怀疑城中有重兵埋伏,于是就急忙下令退兵。

(1)选文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是      

(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①诸葛亮挥师出祁山,一开始就是在防守,而不是进攻。

______

②马谡失守街亭,让诸葛亮一方陷入了非常被动的局面。

______

③听说司马懿大军要杀来的时候,诸葛亮身边的人都非常镇定。

______

④故事的结局是,司马懿中了诸葛亮的计,怕有埋伏就退兵了。

______

(3)为什么说诸葛亮一方“形势十分危急”?

(4)为了应对即将到达的司马懿大军,诸葛亮做了哪些安排?

(5)你觉得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请说说。

2.读短文,完成练习

曹冲救人

   曹操用的马鞍被老鼠咬坏,管理仓库的官吏十分h4i p4________,因为曹操知道了一定会认为不吉利,会治他死罪。

曹操的儿子曹冲知道此事后,就对那人说:

“你不要害怕,三天后你去自首,我有妙法救你,保你无事。

   三天后,那人前去认罪,gu% r2n________无事。

   原来,曹冲戮破了自己的单衣,样子像是被老鼠咬坏的。

在曹操面前,他装作y#u ch$u________的样子。

曹操问他为什么烦恼,曹冲说:

“世上一般人认为被老鼠咬坏衣服的主人会不吉利,现在我的单衣被老鼠咬坏了,所以忧愁。

”曹操连忙qu4n w8i________说:

“这全是无稽之谈,何用忧愁。

”接着,管理仓库的官吏到曹操面前请罪,曹操想起刚才发生的曹冲之事,只得一笑了之。

(1)把文中的音节写成汉字

hàipà

guǒrán

yōuchóu

quànwèi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无稽之谈”

3.阅读天地

   我在国内的时候,只怀念,也只有可能怀念一个母亲。

到国外以后,在我的怀念中增添了祖国母亲。

这种怀念,在初到哥廷根的时候异常强烈。

以后也没有断过。

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我度过了欧洲的十一年。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4分)

近义词:

怀念    强烈

反义词:

增添    异常

(2)这段文字中两位“母亲”指的是和。

(3)读了这段话,你觉得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写写你的感受。

4.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完成练习。

   禹在外治水13年,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

禹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1)这一自然也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______很大。

我们可以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数字中体会到。

(2)假如你是和大禹一起治水的人,当大禹路过自己家门的时候,你会对他说什么?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盏台灯摆在整洁的书桌上,它头上有一顶粉红的纱罩,腰干健美,亭亭玉立,非常引人注目。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它便发出银白色的光辉,照亮了它自己,也照亮了整个房间。

台灯觉得世界上什么东西都比不上它,就高傲地向被放在墙角的小蜡烛炫耀自己说:

“你看我多么了不起,不但长得漂亮,而且很有用。

可你呢?

土里土气,在桌上也占地方,简直是废物,有什么用?

   蜡烛看了一眼趾高气扬的台灯_____谦虚地说_____朋友_____我承认你很漂亮_____也很有用_____可你应好好想一想_____你也有短处_____怎么能这样高傲呢_____台灯早就不耐烦了_____大声喊道_____行了_____有什么好想的_____我本来就比你强嘛_____

   一天晚上,台灯又要炫耀自己,忽然闪了三下,就再也不发光了。

刹那间,整个房间被黑暗笼罩了──原来线路出了问题。

这时,人们多么需要光啊!

哪怕是一点点,也是珍贵的。

主人把默默无闻的蜡烛拿了出来,点燃它,立刻照亮了房间,也照亮了自命不凡的台灯。

但是,蜡烛没有为此而卖弄自己,还是谦虚地对台灯说:

“我发出的光太暗淡了,的确没有你明亮,我很惭愧,我没有对人类作出较大的贡献。

”蜡烛说完,便默默地燃烧自己,照亮他人,一直到生命之火熄灭,才悄悄离开人间。

   台灯很受感动,心想:

“我要学习蜡烛精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不炫耀、不骄傲,不计较个人得失,踏踏实实为人类做出贡献。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谦虚——______黑暗——______

(2)蜡烛的精神是:

______。

(3)读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三过家门而不入

   禹是治水工程的首领。

为了消除洪水灾害,他率领大批助手,跋山涉水,辛勤奔走了十三年。

由于长年累月地泡在水里,他的脚指甲都脱落了;他带头挖土、挑土,累得小腿上的汗毛都磨光了。

   在这十三年里,禹到处奔波,一心治水,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看一看。

   第一次经过家门口的时候,他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儿子启。

禹听到妻子由于生产的痛苦正在呻吟,儿子正在哇哇地啼哭。

助手们都劝他进去看看,他怕耽误工作,狠下心没进去探望。

   第二次经过家门口,妻子正抱着儿子站在门口迎接他。

儿子已经会叫爸爸了,挥动着小手向他打招呼。

禹满怀深情地望着妻儿,挥了挥手,连脚步都没有停下,便带着助手们继续赶路了。

   禹第三次经过家门,儿子启已经十多岁了。

启听说爸爸带着治水大军路过这里,便跑过来连声叫爸爸,一把抱住他,使劲地把他往家里拉。

禹爱抚地抚摸着儿子的头,叫儿子回家去告诉妈妈:

洪水还没治好,爸爸的工作很忙,没有空儿回家,就匆匆地离开了。

(1)“由于长年累月地泡在水里,他的脚指甲都脱落了;他带头挖土、挑土,累得小腿上的汗毛都磨光了。

”这句话体现了大禹治水时______。

(2)大禹三次路过家门而没有进去的故事至今已经传为美谈,这三次中,最令你感动的是哪一次?

为什么?

(3)有人说,大禹是个无情无义,不顾家庭的人,你赞同这种看法吗?

为什么?

7.阅读《秋天的雨》,按要求回答问题。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shàn shān)子,扇(shàn shān)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pín píng)频点头。

(1)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扇______(shàn shān)子       扇______(shàn shān)哪扇哪

频______(pín píng)频点头

(2)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3)请你找出这段话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写在横线上。

紫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才将秋天的雨描绘得如此美丽,请从短文当中找出比喻句和拟人句各一句。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沉默了足足一分钟,我悄悄地瞥了一下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似的神色之中。

我的语气缓和下来,轻轻地问:

“怎么才能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呢?

”像获得赦免一样,那一道道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

先是一两声,继而就是七嘴八舌了:

“问爸爸!

”“不,问外婆!

”“自己查爸爸妈妈的身份证!

”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只是与沉默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了。

(1)照样子,写词语。

例:

四面八方(带数字):

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偷偷——______ 吵闹——______躲开——______

(3)“沉默前的热闹”是指______;“教室里又热闹起来”,这时的“热闹”是指______。

9.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野杜鹃又叫“映山红”。

花的衣苞像一粒粒小而饱满的花生米,花苞外面包着一层土黄色的皮。

   当春风(吹着 拂面 刮来),桃花(绽开 长开 露出)的时候,野杜鹃也仿佛睡醒了似的,露出花芽来迎接春天了。

瞧,深红色的花芽裂开了小嘴,外面那一层皮(慢慢 很快 立即)被顶上去了,真像是在头上戴了一顶黄色的桂冠。

   野杜鹃的第一朵花上有个小小的花瓣,其中一瓣上有七八个红色的斑点,很好看。

每朵花里有六七根白色的丝状花蕊。

一个花苞里开出的两朵花对坐着,它们是那么娇艳,那么鲜红,真像一对美丽的红蝶停在树枝上。

   望着这(淡红 火红 淡黄)的野杜鹃,我想:

野杜鹃不像人工栽培的花草那么娇,不怕风吹雨打,不要(贫瘠 肥美 肥沃)的土壤,却漫山遍野地盛开着。

它是多么可爱啊!

我(认真 出神 仔细)地看着杜鹃花,看着,看着,仿佛自己也变成一朵美丽的杜鹃花,迎着春风盛开。

(1)给短文加个题目。

(2)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

①“桂冠”的“冠”是把______比作______。

②“漫山遍野”的“漫”意思是______。

(3)从文中括号里选出恰当的词语,它们分别是______

(4)文中用了许多比喻句,其中把花苞比作______。

(5)找出描写花芽样子的句子。

(6)本文写杜鹃花,分别写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时期花的______,表达了作者对野杜鹃的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在山那边的县城工作,把我送到了住在山里的奶奶家。

   小村的春天是可爱的、活跌的。

奶奶牵着我的小手,漫步在田埂上,闻着清香的泥土气息,那种融化在大自然里的感觉,是在城里永远体会不到的。

这时候要是有乡亲经过,就会亲切温柔地呼唤:

“琳琳,这儿是你的老家,你要好好看个够,回到城里别忘了呀!

   “一日之计在于晨”,随着声声鸡呜,各家各户陆续打开门,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男的下田去了,女的做好了家务,便挎着一大篮衣服相邀来到小河边。

这时,搓衣声、说笑声,把小河渲染得更加欢乐。

   奶奶浇菜的时候,我便蹲在菜地里,用稚气而好奇的眼光感受奶奶的吃苦耐劳。

奶奶到小河边择菜,我便在河边跑来跑去捡石子,和在河边洗衣服的大人玩。

玩累了,奶奶把我抱在木桶里挑着走。

这时候,一头是菜一头是我,奶奶脸上放射着爱的光芒,我们喜洋洋地回了家。

遇到乡亲们我就有了“玩具”,我会得到一些小动物,如小青蛙、小蚱蜢、小泥鳅,或者我叫不出名的小鱼;经常得到的是一些野花成一些菜花,我用小手捏着,鼻子闻着,真舒服!

   有时,邻居家的大婶见我在屋外玩,便塞给我一个刚煮熟的红薯,因为我个子矮,小狗、小鸡经常跟我抢食,我东躲西藏,急得哇哇叫。

这时大婶吆喝着给我解围,赶跑了小狗、小鸡。

我舒心地笑了,捧着温热的红薯,心里更是温暖无比。

   上小学的时候,我高开了小村庄,我的心似乎落在村里了。

我忘不了家乡,更忘不了那一份浓浓的乡情。

(1)给文章分段。

(2)给短文加题目:

______

(3)“渲染”是什么意思?

在这儿用得好吗?

为什么?

(4)“浓浓的乡情”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卡罗纳翻开书,当他看到一幅母亲拉着儿子的手的插图时,突然双手抱住脑袋,趴在桌子上号啕大哭。

老师暗示大家暂时别管他,开始上课。

我本想跟他说几句话,但不知说什么才好,就把一只手放在他的肩膀上,脸贴在他的耳朵上,说:

“卡罗纳,别哭了。

   他什么也没说,也没有抬起头来,只是把他的手放在我的手上。

   放学的时候,大家围在他身边,谁都没有说话,只用关切的目光默默地看着他。

   我看见母亲在等我,跑过去扑进她的怀抱。

母亲把我推开,她目不转睛地望着卡罗纳。

当时我并不明白母亲的用意。

过了一会,我发现卡罗纳独自站在一边端详着我,他的目光里充满着无法形容的悲哀,那神情仿佛在说:

“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

   我恍然大悟,没去拉母亲的手,却拉起卡罗纳的手,和他一块儿回家去。

(1)《卡罗纳》这篇课文选自《______》,作者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

这是一部______儿童小说。

小学阶段有多篇课文选自这本书。

(2)安慰别人也是一门学问,请认真读课文,看看面对痛苦的卡罗纳,老师和母亲是什么样的表现,请用横线划出。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的朋友遇到困难时,你怎样安慰他(她)?

12.读一读《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做一做。

   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

有的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sōu)索着每一条缝隙(xì),细心地捕捉着废墟里发出的声音;有的队员操作液压钳,剪断纵(zóng)横交错的一根根钢筋,搜寻着压在废(fèi)墟(xū)下的幸存者……当时气温高达34摄氏度,队员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水把衣服浸透了,队员们仍然坚持战斗。

(1)请从上文中找出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语。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迅速——______ 细心——______

(3)找出队员们进行救援工作的具体表现。

1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①难之②。

朗曰:

“幸尚宽,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

“本所以疑,正为此耳③。

既已纳其自托④,宁可以急相弃邪?

”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注】①辄:

就。

②难之:

对这件事感到为难。

③耳:

罢了。

④既已纳其自托:

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托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

①俱乘船避难______

②幸尚宽______

③后贼追至______

④携拯如初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一句的意思。

(3)从文段内容看,你认为华歆和王朗谁优谁劣?

写写你的理由。

14.阅读大舞台

   科学课对于我们来说就成了一种“冒险”。

怀特森先生总是想方设法让我们来接受他的挑战。

有时,为了驳倒他的一个貌似正确的“论点”,我们常常会在课后花好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去思考和论证。

然而,正是在一个个饶有趣味又充满刺激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增长了知识,也逐渐懂得如何去接近真理。

(1)联系课文想想,科学课对于我们来说为什么成了一种“冒险”?

(2)文中划线的词语为什么加上了引号?

(3)你对文中划线的句子是怎样理解的?

15.读一读,回答问题。

顽皮的月亮

夜静悄悄的,

只有一个月亮。

在黑乎乎的天空玩着。

瞧.

今天晚上的月亮多会玩啊!

跑到西,

跑到东,

这顽皮的月亮,

真拿他没办法。

(1)请你写出与下列词语的意思相反的词。

东——______黑——______

(2)读一读短文,找一找,连一连。

静悄悄的______黑乎乎的______顽皮的______

月亮              夜晚              天空

(3)为什么说月亮很顽皮?

(   )(填序号)

16.有位外国学者读了钱钟书的小说《围城》后赞叹不已,打电话给钱先生说要见见他,钱先生在电话里说:

“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很好,何必一定要去找下这只蛋的鸡呢?

(1)这段话中的“鸡蛋”是指______,“鸡”是指______。

(2)钱钟书先生的言外之意是:

______。

1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以雪充饥最香甜

   天下着鹅毛雪,四面的山都盖上了厚厚的白雪,山间的羊肠小道被雪埋没了。

一支部队在雪地中艰苦地行进着。

他们是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是奉党中央的命令到浙江南部去建立抗日根据地的。

   队伍中,一位右手裹着绷带的首长不时地鼓动着战士:

   “战鼓冬冬,红旗飘飘,红军战士真英雄……”

   他就是军政委刘英同志。

他的右手在战斗中负了伤,由于没有药品治疗,伤口已经脓了,胳膊又红又肿。

高烧使刘英同志的嘴唇也枯焦了。

同志们都劝他上担架,可他说什么也要跟着大伙一起走路,一起吃野菜草根。

   部队已经在雪地上走了三天了,雪海茫茫,连野菜草根都难找。

寒冷和饥饿在考验着红军战士。

刘英同志一边走_____一边问战士_____你们说_____世界什么东西最甜_____什么东西最香_____大家纷纷说:

“白糖最甜。

米饭最香!

”有的边说边咂着嘴,好像香喷喷的大米饭就摆在眼前似的。

刘英同志却说:

“为革命事业,以雪充饥也感到最甜最香,你们说是吗?

”说完,就顺手抓起一把雪,津津有味地吞咽起来。

看着负伤的首长这样坚定,这样乐观,战士们也不怕寒冷和饥饿了。

(1)给短文中横线处加上标点。

刘英同志一边走______一边问战士______你们说______世界什么东西最甜______什么东西最香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①茫茫:

______。

②津津有味:

______。

(3)写出下列词语反义词:

寒冷——______坚定——______

(4)你认为军政委刘英是一个怎样的人?

1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竹子

   竹子是极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青青翠竹,全身是宝。

竹竿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

竹皮可编织竹器;竹沥和竹茹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

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矿”。

   我赞美竹子的无私奉献精神,但更欣赏竹子那种顽强不屈的品格,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时,新笋就悄悄地在地下舒展身子。

春雨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土层,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

暑尽冬来,迎风斗寒,经霜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

   自古以来,它和松、梅被人们誉为“岁寒三友”,历来竞相为诗人所题咏,为画家所描绘,为艺术家所雕刻,为游人所向往。

我想,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

我们每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

(1)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用途出发,表现了“青青翠竹,全身是宝”。

(2)短文重点写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

请你用波浪线画出表现竹子生命力顽强的语句;用横线画出作者由竹子引发联想的语句。

(3)短文在写法上同《白杨》一课相似,都是______的文章。

(4)“息”字的解释有:

A.呼吸时进出的气。

B.停止。

C.消息。

D.利钱;利息。

短文中的“息息相关”的“息”应选______解释;“自强不息”的“息”应选______解释。

(5)将文中划线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6)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

①这段文字写了竹子的用途和品格。

②“岁寒三友”指的是竹、松、菊。

③短文把翠竹比作绿色的宝矿,用来说明竹子全身都是宝,用途非常广泛。

19.读短文,做题。

   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

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不会有人。

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1)这一段是总起来说太阳和人类的关系的。

从正面说两者关系的句子是______,从反面说两者关系的句子是______。

(2)把这一段话分为两层。

用“∥”在文中表示。

2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不知过了多少年,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

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

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

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

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1)按要求写拟声词。

雷声______     雨声______     风声______

鸟叫声______   钟声______     铃声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划线的字。

①天空塌下一大块。

   塌:

______。

②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

   困:

______。

(3)这段话是围绕“______”这个词来写的,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方的可怕。

21.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除了食用,太空归来的这些特殊乘客还有很多用武之地!

科学家发现,用太空种子培育的菜葫芦有的变苦了。

这是因为里面苦瓜素的含量提高了。

于是就有专家打算从太空菜葫芦里提取苦瓜素,研制治疗糖尿病的良药。

还有的科学家正在致力于培育更美更新奇的太空花卉,美化我们的生活。

此外 人们还希望通过太空育种 获得耐旱 耐盐碱的新草种 新树种 用来更好的绿化祖国 保持水土

①给短文结尾处加标点。

此外  ______人们还希望通过太空育种  ______获得耐旱 ______ 耐盐碱的新草种  ______新树种  ______用来更好的绿化祖国 ______ 保持水土 ______

②短文中画“_____”的句子采用了 ______的修辞手法。

拟人

③俗语填空。

英雄无 ______。

良药苦口______,忠言逆耳______ 。

④太空种子培育的菜葫芦变苦了,这是因为______,可以用来治疗______ 。

22.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父池,天章阁待制。

光生七岁,凛然①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其后京、洛②间画以为图。

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

年甫冠③,性不喜华靡,闻喜宴④独不戴花,同列⑤语之曰:

“君赐不可违。

”乃簪一枝。

【注】①凛然:

稳重的样子。

②京、洛:

指北宋时的开封和洛阳。

③甫冠:

指刚满20岁。

④闻喜宴:

朝廷赐宴新科进士及诸科及第的人。

⑤同列:

这里指同年考中进士的人。

(1)写出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退为家人讲______

②众皆弃去______

③光持石击瓮破之______

④同列语之曰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自是手不释卷,至不如饥渴寒暑。

(3)从文中看,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

23.请认真阅读下列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毒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