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和应对学校地震灾害自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97063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和应对学校地震灾害自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预防和应对学校地震灾害自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预防和应对学校地震灾害自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预防和应对学校地震灾害自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预防和应对学校地震灾害自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预防和应对学校地震灾害自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预防和应对学校地震灾害自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预防和应对学校地震灾害自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预防和应对学校地震灾害自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预防和应对学校地震灾害自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预防和应对学校地震灾害自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预防和应对学校地震灾害自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和应对学校地震灾害自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预防和应对学校地震灾害自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弗朗西斯·

芮希特和宾诺·

古腾堡(BenoGutenberg)于1935年共同提出的震级划分法,即现在通常所说的里氏地震规模。

小于里氏规模2.5的地震,人们一般不易感觉到,称为小震或者是微震;

里氏规模2.5-5.0的地震,震中附近的人会有不同程度的感觉,称为有感地震,全世界每年大约发生十几万次;

大于里氏规模5.0的地震,会造成建筑物不同程度的损坏,称为破坏性地震。

里氏规模4.5以上的地震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监测到。

有记录以来,历史上最大的地震是发生在1960年5月22日19时11分南美洲的智利,根据美国地质调查所,里氏规模竟达9.5。

地震按震级大小的划分大致如下:

○弱震:

震级小于3级。

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有感地震 震级大于或等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

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中强震 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属于可造成损坏或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强震 震级大于或等于6级,是能造成严重破坏的地震。

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据统计,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七度以上地震高烈度区(扣除交叉部分)共涉及1850个县,覆盖了超过60%的国土面积。

位于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抗震设防烈度七度以上地区中小学校舍面积数达8.75亿平方米,占全国中小学校舍面积总数的64%。

现有中小学校舍中,C级和D级危房仍较多存在,有相当部分校舍达不到新的抗震设防标准和其他防灾要求;

尤其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和“普九”早期建设的校舍,问题更为突出;

已经修缮改造的校舍,仍有一部分不符合抗震设防等防灾标准和设计规范。

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方面存在的隐患,时刻威胁着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也一直是悬在我们头顶上的利剑,必须尽快采取措施进行抗震加固或迁移避险。

警钟声声:

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发生7.8级地震。

本次地震影响范围很大,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除吉林、黑龙江和新疆自治区无震感报告外,其他省、区、市均有不同震感,其中四川、重庆、甘肃、陕西、云南、青海、宁夏等省(区、市)普遍震感强烈。

根据民政部报告,据民政部报告,截至2008年7月21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确认69197人遇难,374176人受伤,失踪18222人。

在地震中,许多学校被震塌,死伤学生5000余人。

[1]谭千秋、袁文婷、严蓉、张米亚、汤宏等许多教师在地震中为了保护学生挺身而出,英勇牺牲。

*地震事故的预防

树立“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的震情观念,每个学校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防震避震预案,为震时自救和互救创造条件。

在2008年四川大地震当中,桑枣中学全校师生因为常年精心准备,对学校教学楼进行加固,对师生经常进行应急演练,所以在地震来临时反应迅速,创造了全校师生无一伤亡的奇迹!

○学校房间的物品摆放

※地震时,房间的家具、物品倾倒、坠落等,常常是致人伤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家具物品的摆放要合理:

※防止掉落或倾倒伤人、伤物,堵塞通道;

※有利于形成三角空间以便震时藏身避险;

※保持对外通道的畅通,便于震时从室内撤离;

※处置好易燃、易爆物品,防止火灾等次生灾害的发生。

※把悬挂的物品拿下来或设法固定住;

※高大家具要固定,顶上不要放重物;

※组合家具要连接,固定在墙上或地上;

※橱柜内重的东西放下边,轻的东西放上边;

※把结实家具旁边的内墙角空出来;

※将坚固的写字台、床或低矮的家具下腾空;

※储放易碎品的橱柜最好加门、加插销;

※尽量不使用带轮子的家具,以防震时滑移;

※房门口、内外走廊上不要堆放杂物。

○学生宿舍的防震措施

※地震可能发生在学生睡觉的时候,因为睡觉时学生对地震的警觉力最差,从宿舍撤往室外的路线较长,因此,按防震要求布置学生至关重要。

※床的位置要避开外墙、窗口、房梁,摆放在坚固、承重的内墙边;

※床上方不要悬挂吊灯、镜框等重物;

※床要牢固,最好不使用带有轮子的床;

※床下不要堆放杂物;

※可能时给床安一个抗震架。

○学校常备的震后急需用品

发生强烈地震后,学校以及周围的设施有可能会遭到毁灭性的损失,此时,平时准备的应急物资就会发挥巨大的作用,学校需要常备的震后应急物资可以放置在学校安全的地方,在震后可以随时方便取用。

这些物品主要有:

※生活日用品,如水、食品、衣物、毛毯、塑料布等;

※必要的常用药品,如治疗感冒、肠胃病的药,一般外伤用药等;

※照明用品,如应急灯、手电筒(电池)或自动充电电筒、蜡烛等。

○地震前的征兆识别

自1966年以来,我国对海城地震、松潘地震等取得了有减灾实效的较为成功的预报,在世界地震科学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但目前地震预测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能作出预报的地震还只占极少数,当前地震预报仍停留在有限的经验基础之上。

根据以往地震的经验,在地震之前有可能会出现以下的征兆:

※地下水异常:

◎水位、水量的反常变化。

如天旱时节井水水位上升,泉水水量增加;

丰水季节水位反而下降或泉水断流。

有时还出现井水自流、自喷等现象。

◎水质的变化。

如井水、泉水等变色、变味(如变苦、变甜)、变浑,有异味等

◎水温的变化。

水温超过正常变化范围。

◎其他。

如翻花冒泡、喷气发响、井壁变形等。

※ 

动物行为异常:

多次震例表明,动物是观察地震前兆的“活仪器”,它们往往在震前出现各种反常行为,向人们预示灾难的临近。

目前已发现有上百种动物震前有一定反常表现,其中异常反应比较普遍的有20多种,最常见的动物异常现象有:

◎惊恐反应 

如大牲畜不进圈,狗狂吠,鸟或昆虫惊飞、非正常群迁等。

◎抑制型异常 

如行为变得迟缓,或发呆发痴,不知所措;

或不肯进食等。

◎生活习性变化 

如冬眠的蛇出洞,老鼠白天活动不怕人,大批青蛙上岸活动等。

※地声

临近地震发生前,往往有声响自地下深处传来,这就是“地声”。

地声一般出现在震前几分钟、几小时、几天或更早;

以临震前几分钟出现得最多。

地声的声响与平日人们熟悉的声音不同且多种多样。

如:

“犹如列车从地下奔驰而来”“似采石放连珠炮般的声响”“类似于机器轰鸣声”“狂风呼啸声”“石头相互摩擦声”等等。

但是,有时地声也不易与远处传来的风声、雷声、机器轰鸣声等相鉴别。

※地光

地光也是临震前的一种宏观现象,我国已在多次地震前观测到,它们一般出现在临震前或震时,也有出现于震前数小时或更早的。

地光的颜色很多,有红、黄、蓝、白、紫等,有的也像电火光。

它们的形状各异,有带状光、片形光、球状光、柱状光、火样光等。

地光出现的时间一般很短,所以不易观测。

鉴别地光也有一定难度,因为它的形状和颜色有时也与电焊光、闪电等有相似之处。

*地震事故的应对

时间就是生命,多次强烈地震的救灾过程表明,灾民的自救互救能最大限度地赢得时间,挽救生命。

例如,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后,唐山市区(不包括郊区和矿区)的70多万人中,约有80%—90%(即60多万人)被困在倒塌的房屋内,而通过市区居民和当地驻军的努力,80%以上的被埋压者获救,灾民的自救与互救使数以十万计的人死里逃生,大大降低了伤亡率。

○地震时的应对原则

※因地制宜:

当地震发生时,每个学校、设置每一个班级的处境千差万别,避震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

例如,是跑出室外还是在室内避震,就要看客观条件:

住平房还是楼房,地震发生在白天还是晚上,房子是不是坚固,室内有没有避震空间,室外是否安全,等等。

所以,学校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学校的地震应急预案做出符合自己学校实际方案。

※行动果断:

避震能否成功,就在千钧一发之间,容不得瞻前顾后,犹豫不决。

正在上课的任课教师或者学生宿舍的管理人员一定要立即按照平时演练的应急预案采取行动,确保学生的安全。

※沉着冷静:

保持镇静在地震中十分重要,不少地震的受害者并不因房屋倒塌而被砸伤或致死,而是由于精神崩溃,从而失去生存的希望,乱喊、乱叫,在极度恐惧中“扼杀”了自己。

正确态度是在任何恶劣的环境,始终要保持镇静,分析所处环境,寻找出路,等待救援。

※听从指挥:

在地震发生时,学校的学生不要擅自行动、盲目避震,必须要服从学校和教师的统一指挥,这样才能避免现场的混乱,保证应对的效果。

 

○地震时的避震地点

目前,目前多数专家认为:

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

这是因为,震时预警时间很短,人又往往无法自主行动,再加之门窗变形等,从室内跑出十分困难;

如果是在高楼里,跑出来更是不太可能的。

但若在学校的教师或宿舍是平房,发现预警现象早,室外比较空旷,则可力争跑出避震。

师生还可以利用教室或宿舍中的“救命三角区”,即当建筑物倒塌落在物体或家俱上的屋顶重力会撞击到这些物体,使得靠近它们的地方留下一个空间。

这个空间就是“救命三角区”。

物体越大,越坚固,它被挤压的余地就越小。

而物体被挤压得越小,这个空间就越大,于是利用这个空间的人免于受伤的可能性就越大。

根据此原理,当地震发生的时候,教师可以指挥学生躲在一些兼顾物品的旁边。

室内较安全的避震地点有:

※坚固的桌旁或床旁;

※低矮、坚固的家具边;

※开间小、有支撑物的房间,如卫生间;

※内承重墙墙角;

※震前准备的避震空间。

○地震时的避震姿势:

※趴下,使身体重心降到最低,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以利呼吸;

※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

※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以防身体移位,暴露在坚实物体外而受伤。

※保护头颈部:

低头,用手护住头部和后颈;

有可能时,用身边的物品,如枕头、被褥等顶在头上;

※保护眼睛:

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

※保护口、鼻:

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

○室外避险地点的选择:

当学校的师生从建筑物中撤离出来以后,要选择安全的室外地点进行避险,注意避开以下建筑物或物品:

※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

※过街桥、立交桥;

※高烟囱、水塔等;

※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

※广告牌、吊车等;

※砖瓦、木料等物的堆放处;

※狭窄的街道;

※危旧房屋、危墙;

※女儿墙、高门脸、雨棚;

※危险品如易燃、易爆品仓库等。

○地震发生时的撤离要点

※学校的教职工要沉着冷静,立即按照学校地震应急预案的有关要求,组织学生撤离教室或进行现场紧急避险。

※学生要按照地震安全应急预案的有关要求,有序疏散到学校操场等安全地带。

※地震发生时,一定要首先打开教室的前后门,以防其在地震中扭曲变形而难以打开,影响疏散。

※地震疏散时,不能使用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宿舍等高层建筑的电梯。

※学生疏散到安全场所后,学校一定要及时对学生和教师的人数进行清点,如果发现有师生尚未疏散时要及时组织查找,设法营救。

※禁止已经疏散的师生再次进入危险区去取相关物品,以防余震导致的再次伤亡。

○地震时被困在建筑物内的对策

※震后余震不断发生,被困的环境可能进一步恶化,等待救援要有一定时间,因此,被困的师生要尽量保护自己。

※沉住气,树立生存的信心,要相信一定会有人来救你。

※保持呼吸畅通,尽量挪开脸前、胸前的杂物,清除口、鼻附近的灰土。

※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

※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或灰尘太大时,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

※搬开身边可移动的杂物,扩大生存空间。

※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时进一步被埋压。

※设法与外界联系。

仔细听听周围有没有人,听到人声时敲击铁管、墙壁,以发出求救信号。

※与外界联系不上时可试着寻找通道。

观察四周有没有通道或光亮;

分析、判断自己所处的位置,从哪儿有可能脱险;

试着排开障碍,开辟通道。

※若开辟通道费时过长、费力过大或不安全时,应立即停止,以保存体力。

※保存体力。

不要大声哭喊,不要勉强行动。

※延缓生命。

寻找食物和水;

食物和水要节约使用;

无饮用水时,可用尿液解渴。

※如果受伤,想办法包扎;

尽量少活动。

○地震被困人员的营救

※先仔细倾听有无呼救信号,也可用喊话、敲击等方法询问埋压物中是否有待救者。

※如果听不到声音,可请其家属或邻居提供情况。

※根据现场情况,分析被埋压人员可能的位置。

※使用工具扒挖埋压物,当接近被埋人员时,不可用利器刨挖。

※要特别注意不可破坏原有的支撑条件,以免对埋压者造成新的伤害。

※扒挖过程中应尽早使封闭空间与外界沟通,以便新鲜空气注入。

※扒挖过程中灰尘太大时,可喷水降尘,以免被救者和救人者窒息。

※扒挖过程中可先将水、食品或药物等递给被埋压者使用,以增强其生命力。

※施救时尽量先将被埋压者头部暴露出来,清除其口、鼻内的尘土,再使其胸腹和身体其他部分露出。

※对于不能自行出来者,应使其尽量暴露全身再抬救出来,不可强拉硬拽。

○被救出人员的特殊护理?

※蒙上他的双眼,使其避免强光的刺激。

※不可让其突然进食过多。

※要避免被救的人情绪过于激动,给予他必要的心理抚慰。

※对受伤者,要就地做相应的紧急处理。

○地震伤员的救治与护送

※首先要仔细观察和询问伤员的伤情。

※对于颈、腰部疼痛的患者特别要注意让他平卧,并尽量躺在硬板上;

搬运时保证其头颅、颈部和躯体处于水平位置,以免造成脊髓损伤。

※昏迷的伤员要平卧,且将其头部后仰、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口腔的分泌物,防止其呼吸道堵塞。

※给伤员喝水时,一定要先从少量开始,以免大量饮水造成急性胃扩张,导致严重后果。

※可用衣被、绳索、门板、木棍等组合成简易担架搬运伤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