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问答题wyx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97088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6.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诊断学问答题wyx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诊断学问答题wyx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诊断学问答题wyx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诊断学问答题wyx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诊断学问答题wyx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诊断学问答题wyx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诊断学问答题wyx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诊断学问答题wyx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诊断学问答题wyx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诊断学问答题wyx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诊断学问答题wyx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诊断学问答题wyx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诊断学问答题wyx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诊断学问答题wyx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诊断学问答题wyx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诊断学问答题wyx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诊断学问答题wyx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诊断学问答题wyx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诊断学问答题wyx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诊断学问答题wyx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诊断学问答题wyxWord文件下载.docx

《诊断学问答题wyx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诊断学问答题wyxWord文件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诊断学问答题wyxWord文件下载.docx

其他偏头痛、丛集性头痛等

2.颅外病变:

颅骨疾病颅底凹入症、颅骨肿瘤;

颈椎病及其他颈部疾病;

神经痛三叉神经、舌咽神经及枕神经痛;

眼、耳、鼻和齿疾病所致的头痛;

肌收缩性头痛(或称紧张性头痛)

3.全身性疾病:

急性感染如流感、伤寒等发热性疾病;

心血管疾病如原发性高血压、心力衰竭;

中毒如铅、酒精等中毒;

其他尿毒症、低血糖、贫血等

4.神经官能症

什么叫做发热,热型?

试述常见热型?

发热:

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

热型:

发热患者在不同时间测得的体温数值分别记录在体温单上,将各体温数值点连接成体

温曲线,该曲线的不同形态称为热型。

临床上的常见热型:

1.嵇留热:

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C度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H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C度。

(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2.驰张热:

体温常在39C度以上,波动幅度大,24H内波动范围超过2C度,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

3.间歇热:

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一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4.波状热:

体温逐渐上升达39C度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

(布鲁菌病)

5.回归热:

体温急骤上升至39C度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核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

(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

6.不规则热:

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

(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

一.体温上升期:

疲乏无力,肌肉酸痛,皮肤苍白,危寒或寒战等现象。

二.高热期:

寒战消失,皮肤血管由收缩转为舒张,使皮肤发红并有灼热感,呼吸加深加快,开始出汗并逐渐增多。

三.体温下降期:

出汗多,皮肤潮湿。

试述发热的病因分类:

感染性发热。

非感染发热:

1.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

1,机械性、物理或化学性损害;

2,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

3,组织坏死与细胞破坏。

2.抗原抗体反应(风湿热,血清病,药物热,结缔组织病)

3.内分泌代谢障碍(甲亢,重度脱水)

4.皮肤散热减少(广泛性皮炎,鱼鳞癣,慢性心力衰竭)

5.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

1,物理性:

中暑2,化学性:

重度安眠药中毒3,机械性:

脑出血,脑震荡,颅骨骨折

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1,原发性低热:

2,感染后低热:

3,夏季低热:

4,生理性低热:

水肿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

咳嗽的定义和问诊要点

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也是临床极常见呼吸道症状之一。

问诊要点:

1.发病年龄,咳嗽时间长短和节律,是急性还是慢性,是突发还是渐进性,每天昼夜咳嗽有无差异,如果是长期咳嗽与季节气候有何关系。

2.咳嗽程度、音色与影响因素,咳嗽程度是轻是重,是一声声咳还是连续性、发作性剧咳,咳嗽的音调高低及其音色,嗅到各种不同异味时咳嗽是否加重,是否伴有气喘、胸痛和发热。

3.咳嗽是否伴有咳痰,痰的颜色、性状、量,有何特殊气味,痰中是否带血,痰量多时,取各种不同体位对咳嗽有何影响,将痰收集静置后是否分层现象等。

4.治疗用药对咳嗽有何影响,是否吸烟(烟龄、烟量),有无粉尘密切接触史。

试述常见异常呼吸类型的病因和特点?

类型

 

特点

病因

呼吸停止

呼吸消失 

心脏停搏

Biot’s呼吸(比奥氏,间停呼吸)

规则呼吸后出现周期呼吸,停止又开始呼吸。

颅内压增高,药物引起呼吸抑制,大脑损害,(延髓水平)

Cheyne-Stokes呼吸(陈-施氏,潮式呼吸)

不规则呼吸呈周期性,呼吸频率和深度逐渐增加和逐渐减少以至呼吸暂停,相交替出现。

药物导致呼吸抑制,充血性心衰,大脑损伤(脑皮质水平)

Kussmaul呼吸

呼吸深快,并有过度通气现象

代谢性酸中毒

抑制性呼吸

胸部发生剧烈疼痛所致的呼气相突然中断,呼吸短暂地突然受抑制,患者表情痛苦,呼吸较正常浅而快。

急性胸腺炎,胸膜恶性肿瘤肋骨骨折及胸部严重外伤

叹息样呼吸

一段正常呼吸节律中一次深大呼吸,并常伴有叹息声。

功能性改变,见于神经衰弱,精神紧张或抑郁症。

呼吸困难可分为哪些?

特点如何?

各见于哪些疾病?

1.肺源性呼吸困难:

1,吸气性呼吸困难:

特点是吸气费力显著困难2,呼气性呼吸困难:

特点是呼气费力,呼气困难明显延长而缓慢,常伴有干罗音。

3,混合性呼吸困难:

特点是吸气与呼气均感费力,呼吸频率增快,变浅,常伴有呼吸音异常,(减弱或消失)可有病理性呼吸音。

2.心源性呼吸困难:

1,左心衰竭:

发生呼吸困难主要原因是肺淤血和肺泡弹性降低。

特点:

呼吸困难活动出现或加重,体息时减轻或缓解,仰卧加重,坐位减轻。

2,右心衰竭:

原因主要是体循环淤血所致。

3.中毒性呼吸困难。

4.神经精神性呼吸困难。

5.血液病。

胸痛伴随症状提示哪些疾病

胸痛患者伴

1)吞咽困难或咽下痛,提示食管疾病,如反流性食管炎

2)咳嗽、咳痰和(或)发热,提示气管-支气管、肺部疾病

3)咯血者,见于肺炎、肺栓塞、支气管肺癌

4)呼吸困难,提示较大范围病变,如大叶性肺炎、自发性气胸等

5)苍白、大汗、血压下降或休克表现时,多考虑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等

试述心源性水肿与肾源性水肿的鉴别?

鉴别点

肾源性

心源性

开始部位

从眼睑、颜面开始而延及全身

从足部开始,向上延及全身

发展快慢

发展常迅速 

发展常缓慢

水肿性质

软而移动性大

比较坚实,移动性较小

伴随症状

拌有其他肾病病征:

如高血压,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眼底改变等。

伴有心功能不全病征:

如心脏增大,心脏杂音,肝肿大,静脉压升高等。

何谓水肿?

水肿如何分度?

水肿:

皮下组织的细胞内及组织间隙内液体积聚过多。

轻度:

仅见于眼睑,眶下软组织,胫骨前,踝部皮下组织,指压后可见组织轻度下陷,平复、较快。

中度:

全身组织均见明显水肿,指压后可出现明显的或较深的组织下陷,平复缓慢。

重度:

全身组织严重水肿,身体低位批皮肤紧张发亮,甚至有液体渗出,胸腔,腹腔等浆膜腔内可见积液,外阴部可见严重水肿。

心悸的病因有哪些

1.心脏搏动增强:

1)心室肥大2)其他引起心脏搏出量增加的疾病

2.心律失常:

1)快速性心律失常2)缓慢性心律失常3)心律不齐性心律失常

3.心脏神经症

试述腹痛(内脏性,躯体性,牵涉痛)的机制与特点?

内脏性腹痛:

腹内某一器官受到刺激,信号经交感神经通路传入脊髓。

1,伴痛部位不确定,接近腹中线,2,疼痛感觉模糊,多为痉挛不适,钝痛,灼痛3,常伴恶心,呕吐,出汗等其他自主神经兴奋症状。

躯体性腹痛:

来自腹膜壁层及腹壁的痛觉信号,经体神经传至背部神经根,反映道相应脊髓节段所支配的皮肤.特点:

1,定位准确,可在腹部一侧,2,程度剧烈而持续,3,可有局部腹肌强直4,腹痛可因咳嗽,体位变化而加重

牵涉痛:

腹部脏器引起的疼痛刺激经内脏神经传入,影响相应的脊髓节段,而定位于体表,更多具有体神经传导特点。

疼痛程度剧烈,部位明确,局部有压痛,肌紧张以及感觉过敏等。

试述肠绞痛、胆绞痛和肾绞痛这三种绞痛之鉴别诊断

疼痛类别

疼痛部位

其他特点

肠绞痛

多位于脐周围,下腹部

常伴有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肠鸣音增加等

胆绞痛

多位于右上腹,放射至右背部与右肩胛

常有黄疸,发热,肝吸虫及或Murphy征阳性

肾绞痛

位于腰部并向下放射达于腹股沟外生殖器及大腿内侧

常有尿频,尿急,小便含蛋白质,红细胞等。

试述咯血与呕血的鉴别要点?

咯血

呕血

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肺炎、肺脓肿、肺癌、心脏病等

消化性溃疡、肝硬化、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胆道出血等。

出血前症状

喉部痒感、胸闷、咳嗽等

上腹不适、恶心、呕吐等

出血方式

咯出

呕出

血色

鲜红

棕黑、暗红、有时鲜红

血中混有物

痰、泡沫

食物残渣、胃液

反应

碱性

酸性

黑便

除非咽下,否则没有

有,可胃柏油便,呕血停止后仍持续数日

出血后痰性状

常有血痰数日

无痰

便血的病因

1.上消化道疾病包括胃肠、肝胆和胰腺疾病等

2.小肠疾病肠结核、肠伤寒、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Crohn病等

3.结肠病变急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等

4.直肠肝管疾病直肠肛管损伤、非特异性肠炎、直肠息肉、直肠癌等

5.全身性疾病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

简述慢性腹泻的原因?

消化系统疾病:

1,胃部疾病: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大弯切后胃酸缺乏;

2,肠道感染:

肠结核慢性菌痢慢性阿米巴痢疾钩虫病;

3,肠道非感染性疾变:

Crohn病溃结结肠多发性息肉;

4.肠道肿瘤:

结肠绒毛腺瘤小肠、结肠纤维化;

5,胰腺疾病:

慢性胰腺炎胰腺癌囊性纤维化;

6,肝胆疾病:

肝硬化胆汁淤积性黄疸慢性胆囊炎胆石症.

全身性疾病:

1,内分泌及代谢障碍疾病:

甲亢胃泌素癌血管活性肠肽癌(VIP癌);

2,其他系统疾病:

SLE硬皮病尿毒症放射性肠炎;

3,药物副作用:

利血平甲状腺素洋地黄地药物消胆胺;

4,神经功能紊乱:

肠易激综合征神经功能性腹泻

腹泻发生的机制有哪些?

1.分泌性腹泻:

由胃肠黏膜分泌过多的液体所引起。

如:

霍乱,胃泌素瘤,VIP瘤,大肠杆菌感染;

2.渗透性腹泻:

由肠内容物渗透压增高,阻碍肠内水分与电界质的吸收而引起。

乳糖吸收障碍,泻盐;

3.渗出性腹泻:

由黏膜炎症、溃疡、侵入性病变致血浆,黏液,脓血渗出。

如各种肠道炎症疾病;

4.动力性腹泻:

由肠蠕动亢进致肠内食糜停留时间缩短,未被充分吸收所致的腹泻。

肠炎,甲亢;

5.吸收不良性腹泻:

由肠黏膜的吸收面积减少或吸收障碍所引起。

小肠大切,吸收不良综合征。

什么叫做便秘?

其发生机制有哪些?

便秘:

指大便次数减少,一般每周少于3次,排便困难,粪便干结。

发生机制:

1,聂入食物过少或纤维素及水分不足,导致肠内的食糜核粪团的量不足以刺激肠道的正常蠕动。

2,各种原因引起的肠道内肌肉张力减低核蠕动减弱。

3,肠蠕动受阻致肠内容物滞留而不能下排。

(肠梗阻)4,排便过程中的神经及肌肉活动障碍。

(排便反射减弱或消失,肛门括约肌痉挛,腹肌及隔肌收缩力减弱)

试述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及胆汁淤积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

溶血性黄疸:

1,先天性溶血性贫血。

2,后天性获得性溶血性贫血。

由于大量红细胞的破坏,形成大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超过肝细胞的聂取,结合与排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溶血性造成的贫血,缺O2和红细胞破坏产物的毒性作用,削弱了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使非结合胆红素在血中潴留,超过正常水平而出现黄疸。

临床表现:

一般黄疸较轻度,呈浅柠檬色,急性溶血时可有发热,寒战,头痛,呕吐,腰痛,并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和血红蛋白尿(尿呈酱油色或茶色),严重者可有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溶血多为先天性,除伴贫血外尚有脾肿大。

实验室检查:

A,血液:

血清TB增加,以UCB为主,CB基本正常,血中尿胆原增加,贫血,网织红细胞增加,骨髓红细胞增生旺盛。

B,粪便:

尿胆原增加,粪胆素随之增加,如粪色加深。

C,尿液:

血中尿胆原增加并以肾排出,故尿中尿胆原增加,但无胆红素,有HB排出,隐血实验阳性。

肝细胞性黄疸:

由于肝细胞的损伤致肝细胞对胆红素的聂取,结合及排泄功能下降,因而血中的UCB增加,而未受损的肝细胞仍能将UCB转变为CB,CB一部分的经毛细胆管从胆道排泄,一部位经已损害或破坏的肝细胞反流入血中;

亦可因肝细胞肿胀,汇管自渗出性病变与水肿以及削胆管内的胆栓形成使胆汁排泄受阻,而返流进入血循环中,致血中CB增加而出现黄疸。

皮肤,黏膜,浅黄及深黄色,食欲减退,严重者可有出血倾。

血中CB与UCB均增加,黄疸型肝炎时,CB增加幅度多高于UCB,并且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指标升高。

B,尿液:

尿中CB实验阳性,尿胆原可因肝功能障碍而增高。

胆汁淤积性黄疸:

肝内性和肝外性。

由于胆道阻塞,阻塞上方的压力升高,胆管扩张,最后导致小胆管与毛细胆管破裂,胆汁中的胆红素返流入血,此外肝内胆汁淤积有些并非由机械因素引起,而室由于胆汁分泌功能障碍,毛细胆管的通透性增加,胆汁浓缩而流量减少,导致胆道内胆盐沉淀和胆栓形成。

皮肤呈暗黄色,完全阻塞者颜色更深,甚至呈黄绿色,并有皮肤瘙痒及心动过速,尿色深,粪便颜色变浅或呈白陶土色。

血清CB增加,尿胆红素实验阳性,尿胆原及粪胆素济少或缺血如,血清碱性,磷酸酶及总胆固醇增高。

尿三杯实验有何作用?

试述其具体做法?

尿三杯实验可粗略了解血尿产生的部位。

做法:

取三个清洁玻璃杯,属患者一次排尿,将前、中、后三段分别排入三个玻璃杯中。

如第一杯(即前段)含血液,表示病变在尿道。

如第二杯(即后段)含血液,表示病变部位在膀胱颈部何三角区或后尿道等部位。

如三杯尿中均有血液表示病变在膀胱以上。

什么叫做眩晕?

可分为哪些类型?

并举列?

眩晕:

患者感道自身或周围环境物体旋转或摇动的一种主观感觉障碍,常伴有客观的平衡障碍,一般无意识障碍。

分类:

一,周围性眩晕(耳性眩晕):

指内耳前庭至前庭神经颅外段之间的病变,所引起的眩晕。

1,梅尼埃大病;

2,迷路炎;

3,内耳药物中毒;

4,前庭神经炎;

5,位置性眩晕;

6,晕动病。

二,中枢性眩晕(脑性眩晕):

指前庭神经颅内段,前庭神经核及其纤维联系,小脑,大脑等的病变所引起的眩晕。

1,颅内血管性疾病;

2,颅内占住性病变;

3,颅内感染性疾病;

4,颅内脱髓鞘疾病及变性疾病。

三,其他原因的眩晕:

1,心血管疾病;

2,血液病;

3,中毒性;

4,眼源性;

5,头部或颈椎损伤后;

6,神经症。

何谓意识障碍,可分哪些情况?

意识障碍:

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核觉察能力出现障碍。

分度:

1,嗜睡:

最轻的意识障碍,是一种病理性倦睡,患者陷入持续的睡眠状态,可被唤醒,并能正确回答和作出各种反应,但当刺激去除后很快又再入睡。

2,意识模糊:

意识水平轻度下降,较嗜睡为深的一种意识障碍,患者能保持简单的神经活动,但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能力发生障碍,3,昏睡:

接近于人事不省的意识状态,患者处于熟睡状态,不易唤醒,虽再强烈刺激下可被唤醒,但很快又再入睡,醒时答话含糊或答非所问。

4,昏迷:

严重的意识障碍,表现为意识的持续中断,或完全丧失。

试述现病史问诊的内容?

现病史:

是病史中的总体部分,它记述患者病后的全过程,即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经过。

现病史问诊内容包括:

1.起病情况与患病时间;

2。

主要症状的特点;

3。

病因与诱因;

4。

病情的演变与发展;

5.伴随症状;

6。

诊治经过;

7。

病程中的一般情况

典型的步态异常有哪些?

各见于何种疾病?

1,蹒跚步态—佝偻病,大骨关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先天性双侧髋关节脱位。

2,醉酒步态—小脑疾病,酒精及巴比妥中毒。

3,共济失调步态—脊髓痨患者。

4,慌张步态—震颤麻痹患者。

5,跨阈步态—腓总神经麻痹。

6,剪刀步态—脑性瘫痪与截瘫患者。

7,间歇性跛行—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

临床常见的皮疹有哪些?

各有何特点?

见于哪些疾病?

临床常见的皮疹有:

斑疹、玫瑰疹、丘疹、斑丘疹,荨麻疹。

1,斑疹:

局部皮肤发红,一般不凸出皮面。

(斑疹伤寒,丹毒,风湿行多形性红斑点).2,玫瑰疹:

一种鲜红色圆形斑疹,直径2~3MM。

因病灶周围血管扩张所导致,检查时拉紧附近皮肤或以手指按压可使皮疹消退,松开时又复出现,多出现于胸腹部。

(伤寒与副伤寒的特征性皮疹).3,丘疹:

除局部颜色改变外,病灶凸出皮面。

(药物疹,麻疹,湿疹).4,斑丘疹:

在丘疹周围有皮肤发红的底盘。

(风疹,猩红热,药物疹).5,荨麻疹:

为稍隆起皮面的苍白色或红色的局限性水肿。

(各种过敏反应)

何谓黄染?

常见原因有哪些?

黄染:

皮肤黏膜发黄称为黄染。

常见原因:

1,黄疸,2,胡萝卜增高。

3,长期服用含有黄色素的药物。

特点:

1,黄疸引发者特点:

A,黄疸首先出现于巩膜,硬腭后部及软腭黏膜上,随着血中胆红素浓度的继续增高,黏膜黄染更明显时,才会出现皮肤黄染。

B,巩膜黄染湿连续的,近角巩膜缘处黄染轻,黄色淡,远角巩膜缘处黄染重,黄色深。

2,胡萝卜素增高引发:

A,黄染首先出现于手掌,足底,前额以及鼻部皮肤。

B,一般不出现巩膜何口腔黏膜黄染。

C,血中胆红不高,D,停止食用含胡萝卜素的蔬菜或果汁后,皮肤黄染逐渐消退。

3.服用药物者:

A,黄染首先出现于皮肤,严重者也可出现于巩膜,B,巩膜黄染的特点是角巩膜缘处黄染重,黄色深,离角巩膜缘越远,黄染越轻,黄色越浓。

试述甲亢的眼征有哪些?

1,双侧眼球突出;

2,Stellwag征:

瞬目减少;

3,Graefe征:

眼球下转时上睑不能相应下垂。

4,Mobius征:

表现为集合运动减弱,即目标由远处逐渐移近眼球时,两侧眼球不能适度内聚。

5,Joffroy征:

上视时无额纹出现。

什么叫平均心电轴?

如何划分?

其临床意义有哪些?

平均心电图轴是整个心室除极过程中各瞬间额面QRS综合向量的总合。

划分范围及其临床意义:

正常心电图的范围为-30°

~+90°

之间;

位于-30°

范围为心电轴左偏,常见于正常横位心脏(肥胖、妊娠、腹水等)、左室肥大和左前分支阻滞等;

右室肥大和左后分支阻滞;

位于-90°

~-180°

范围为不确定电轴(传统上称为电轴极度右偏),常见于正常人(正常变异)也可见于某些病理情况如肺心病、冠心病、高血压等。

心肌缺血时,心电图的表现类型有哪些?

这些心电图改变在诊断为心肌缺血之前通常还需与哪些疾病鉴别诊断?

心肌缺血的心电图类型有①缺血型心电图改变:

a.心内膜下心肌缺血心电图表现为:

对向缺血区的导联出现高大直立的T波;

b.心外膜下心肌缺血心电图表现为面向缺血区的导联出现T波倒置。

②损伤型的心电图改变:

a.心内膜下心肌损伤心电图表现为对向损伤区的导联出现ST段压低;

b.心外膜下心肌损伤心电图表现为面向损伤区的导联出现ST段抬高。

心电图是出现ST-T改变诊断为心肌缺血之前通常还需与①心肌病、心肌炎瓣膜病、心包炎、脑血管意外(尤其颅内出血)等类ST-T改变②低钾、高钾等电解质紊乱,药物(洋地黄、奎尼丁等)影响以及自主神经调节障碍所致的非特异性ST-T改变③心室肥大、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等所致的激发性ST改变等进行鉴别诊断。

试述心肌梗塞心电图的分期及表现。

心肌梗死心电图分期:

①超急性期:

心梗发生数分钟后心电图表现为:

高大T波,ST呈斜型抬高与高耸直立T波相连,未出现异常Q波

②急性期:

心梗后数小时或数日、数周心电图表现为一个动态演变过程,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形成单向曲线继而逐渐下降,面向坏死区导联R波振幅降低或丢失出现异常Q波或QS波,T波由直立开始倒置并逐渐加深

③近期:

心梗后数周至数日,心电图表现为抬高的ST段恢复至基线,缺血型T波由倒置较深逐渐变浅,坏死型Q波持续存在

④陈旧期:

心梗后3-6个月或更久,心电图表现为ST-T恢复正常或T波持续倒置、低平,趋于恒定不变,残留坏死型Q波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心电图表现有哪些?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得的心电图表现有①持续的窦性心动过缓,心率<

50次/分且不易用阿托品等药物纠正;

②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

③在显著窦性心动过缓基础上,常出现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房速、房扑、房颤等),又称为慢-快综合征;

④若病变同事累及房室交界区,可出现房室传导障碍或发生窦性停搏时,长时间不出现交界性逸搏,次即称为双结病变。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定义是什么?

其心电图上特征性表现有哪些?

临床上最常见的室上速类型有哪些?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为房性、交界性心动过速的统称因p’波不易辨别频率:

160-250次/分,其心电图的表现为连续出现快速而规则的QRS-T波群,QRS波形态呈室上性(如伴束支传导阻滞或室内差异性传导时可呈宽QRS波心动过速)。

临床上最常见的室上速类型为预激旁路引发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以及房室结双径路引发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简述上下腔静脉阻塞时及门脉高压时,腹壁V的血流方向,如何判断?

正常时脐水平线以上的腹壁静脉血流自下向上胸壁静脉和腋静脉而进入上腔静脉,脐水平线以下的腹壁静脉血流自上而下经大隐静脉而流入下腔静脉。

1.门脉阻塞高压时,腹壁曲张静脉常以脐为中心向四周伸展,血液经脐静脉脐孔而入腹壁浅静脉流向四方。

2.上腔静脉阻塞时,上腹壁或胸胸壁的浅静脉曲张血流均转向下方。

3.下腔静脉阻塞时,曲张的静脉大都分布在腹壁两侧,有时在臀部以及股部外侧,脐以下的腹壁浅静脉血流方向也转向上。

判断:

检查血流方向可选择一段没有分支的腹壁静脉,检查者将手示指并拢压在静脉上,然后一只手指紧压静脉向外滑动,挤触该段静脉内血流,至一定距离方松该手指,另一手指紧压不动,看静脉是否迅速充盈,再同法放松另一手指,即可看出血流方向。

肝脏触诊需注意哪些内容?

1.大小。

质地3。

表面状态于边缘。

4,压痛。

5,搏动。

6,肝区摩擦感。

7,肝震颤。

腹部触诊可触及的正常包块有哪些?

触及异常包块需注意哪些要点?

腹部可触及的正常包块有:

1.腹直肌腹及腱划;

腰椎椎体及骶骨岬;

乙状结肠粪块;

横结肠;

5。

盲肠

触及异常包块需要注意:

1.位置2,大小3,形态4,质地5,压痛6,搏动7,移动度

肾脏或输尿管疾病时压痛点有哪些?

再何位置?

1,季肋点:

第10肋股前端,右侧位置稍低,相当于肾盂位置。

2,上输尿管点:

在脐水平线上,腹直肌外线.3中输尿管点:

在髂前上棘水平腹直肌外缘,相当于输尿管第二狭窄处。

4,肋脊点:

背部第12肋骨与脊柱的交角的顶点。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