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活动一孙悟空大闹天宫.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7454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活动一孙悟空大闹天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教学活动一孙悟空大闹天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教学活动一孙悟空大闹天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教学活动一孙悟空大闹天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教学活动一孙悟空大闹天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教学活动一孙悟空大闹天宫.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教学活动一孙悟空大闹天宫.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教学活动一孙悟空大闹天宫.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教学活动一孙悟空大闹天宫.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教学活动一孙悟空大闹天宫.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教学活动一孙悟空大闹天宫.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教学活动一孙悟空大闹天宫.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教学活动一孙悟空大闹天宫.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教学活动一孙悟空大闹天宫.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教学活动一孙悟空大闹天宫.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教学活动一孙悟空大闹天宫.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教学活动一孙悟空大闹天宫.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教学活动一孙悟空大闹天宫.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教学活动一孙悟空大闹天宫.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教学活动一孙悟空大闹天宫.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活动一孙悟空大闹天宫.docx

《教学活动一孙悟空大闹天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活动一孙悟空大闹天宫.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学活动一孙悟空大闹天宫.docx

教学活动一孙悟空大闹天宫

教学活动一:

《孙悟空大闹天宫》

设计意图:

中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是幼儿百看不厌的文学作品,其中富有想象力、离奇曲折的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特征深入到每位幼儿的心灵,尤其是神通广大的美猴王孙悟空是孩子们心目中的英雄。

活动目标:

1、观察动画片中人物服装、神态、动作,了解孙悟空的性格特征。

 2、关注道具和场景变化,感受动画片的造型美和色彩美。

 3、愿意通过语言和动作大胆表达自己会动画片的理解。

活动准备:

 1、幼儿与父母共同收集关于《西游记》的连环画、图片、VCD等,对《西游记》及孙悟空有初步的了解。

 2、金箍棒、塑料袋、皱纹纸、纸壳等。

3、《大闹天宫》动画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出示“孙悟空”的单幅图片,激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互相说一说:

喜欢孙悟空吗?

为什么?

孙悟空有什么本领?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欣赏动画片,在关键处暂停并根据需要提出一些问题,如:

(1)在播放天宫场景时暂停并提问:

这是在什么地方?

在哪里看出来的

你喜欢这里吗?

为什么?

引导幼儿关注场景的变化,说出自己的感受。

(2)全部欣赏完后提问:

《大闹天宫》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你喜欢孙悟空吗?

为什么?

你喜欢孙悟空的哪个动作和造型?

 

(3)引导幼儿尝试分组表演《大闹天宫》的片断。

(三)结束部分:

教师总结幼儿的表演情况,并请个别组向大家进行展示表演。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在活动区继续表演进行《孙悟空大闹天宫》的表演。

教学活动二:

捏面人

活动目标:

  1、在感受和演唱歌曲的过程中,萌发对民间艺术“捏面人”的兴趣。

  2、感受说唱的表现形式,能在即兴念白的部分创编歌词

  3、掌握歌曲的不同节奏,学习用京韵说唱歌曲。

活动重点:

  掌握歌曲的不同节奏,能够大胆的演唱歌曲。

活动难点:

  能够用京韵说唱歌曲。

活动准备:

课件、纸、笔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对老爷爷捏面人的兴趣

1、演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

“老爷爷在干什么?

你们会捏面人吗?

教师小结:

“捏面人”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艺术

  2、看课件进一步提问:

“老爷爷都捏了些什么样的面人?

我们的眼睛怎样了?

老爷爷把谁都吸引来了?

你们也想知道老爷爷捏了什么吗?

一起问问老爷爷吧。

老爷爷又说了什么?

教师用歌词总结

  3、教师演唱歌曲前半部分,幼儿欣赏

  二、自情境中引导幼儿主动学习歌曲后半部分的念白

  1、启发幼儿思考:

“你们想让老爷爷捏点什么?

  2、教师示范第一句,感受并学习X. XX|XX X|X X|X -|的节奏

  3、幼儿根据第一句的节奏,探索后几句的说法

  4、幼儿完整念白,能正确的说出X. XX|XX X|X X|X -|的节奏

  三、幼儿完整欣赏歌曲,学唱歌曲。

  1、教师完整演唱歌曲,引导孩子用各种动作表现歌曲。

  2、幼儿完整演唱歌曲

  3、教师演唱歌曲,引导幼儿思考:

“这首歌和我们以前听的什么有点像?

哪里像?

  介绍歌曲的“京韵”特点,引导幼儿唱出京韵

  4、幼儿对唱歌曲

  四、创编念白部分歌词

  1、引导幼儿思考:

“老爷爷捏的面人你们喜欢吗?

都是哪个动画片里的?

你还想让老爷爷捏出《西游记》里的谁?

在干什么?

  2、引导幼儿用:

X. XX|XX X|X X|X -|的节奏创编歌词

  3、幼儿自由讨论

  4、教师用绘画的方式记录幼儿创编结果 

  5、幼儿演唱创编后的歌曲

活动延伸:

  1、提问:

“你们喜欢看《西游记》吗?

为什么?

  介绍《西游记》是我国流传已久的神话故事

  2、引导语:

你们想不想把《西游记》中的其他人也编到歌曲里?

  激发孩子继续演唱和创编歌曲的愿望。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在轻松之中结束,幼儿不仅学会唱原有歌曲,还在其基础上学会了创编,我要求幼儿在层层的提高要求中不断地接受挑战,歌唱活动往往因为教师的反复唱而让幼儿失去兴趣,所以我以不断挑战他们而让他们不失去兴趣。

 

教学活动三:

师徒四人行

设计意图:

《西游记》是家喻户晓的电视连续剧,孩子们百看不厌,里面的人物孩子们非常喜欢,特别是孙悟空这个人物,是孩子们崇拜的偶像。

剪贴“师徒四人行”是结合主题活动“神通广大美猴王”而设计的,它可以促进孩子对师徒四人的认识。

从相关的图书上剪贴师徒四人的过程对幼儿来说不是很难,但教师也应给于他们资助探索的机会与时间,具体的引导他们完成剪贴任务,提升能力。

结合目标给幼儿准备丰富的相关的图书操作材料,充分让幼儿体验动手操作的快乐。

本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充分体验动手操作剪贴师徒四人,活动的难点是幼儿能完整的从图书上剪下师徒四人,根据自己的想象力拼贴出更好的故事并画上背景图。

活动目标:

1、掌握正确的剪贴师徒四人行的方法。

2、进一步认识师徒四人,进一步了解美与丑。

3、培养幼儿语言表达和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关于《西游记》的图书、剪刀、浆糊、白纸、水彩笔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各类《西游记》图书,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出示各种废旧的《西游记》图书,鼓励幼儿翻阅图书,了解师徒四人的人物特征。

二、鼓励幼儿动手操作,利用剪、贴、画等制作师徒四人行。

1、鼓励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说一说,打算制作什么内容的师徒四人行。

2、引导幼儿利用剪贴旧图书的人物或自己画人物形象,制作师徒四人行。

幼儿从废旧图书上寻找自己喜欢的师徒四人的图画,剪下后把它们拼贴在纸上,或者添画不同的人物,组成一个新的故事,并画上背景,鼓励幼儿互相讲一讲自己拼贴的师徒四人行的故事。

三、提醒幼儿及时把废旧物品放入纸篓内,注意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保持桌面地面的整洁。

四、鼓励幼儿把自己剪贴好的师徒四人行展示在特色区内。

相互欣赏并讲述给同伴听。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时,让幼儿继续练习剪贴师徒四人行并组成新的故事,相互讲述。

教学活动四:

猪八戒吃西瓜

(一)

设计思路:

中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是幼儿百看不厌的文学作品。

尤其是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和让人又好气又好笑的猪八戒,是孩子们心目中的英雄。

特别是”猪八戒吃西瓜”这个故事,能使孩子们获得无限的乐趣,因此我设计了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

1、乐于倾听故事,感知故事中猪八戒、孙悟空等主要角色的不同特点。

2、能运用眼神、动作、表情、语言等创造性的表现猪八戒、孙悟空的角色特征。

3、感知故事语言幽默风趣的特点。

活动准备:

课件、背景图、头饰、金箍棒、大耙、两个扮演唐僧、沙僧的老师。

活动过程:

一、入场:

组织幼儿以看大明星的形式引入情景。

(入场放课件1)

今天天气真正好,幼儿园里真热闹,听说来了个大明星,你们想不想去瞧一瞧?

现在咱们就去瞧一瞧,看一看了。

(順风旗圆场步带领幼儿上场,放课件2)

1、观看老师现场作画引出课题。

身穿大黑袍,

腿儿粗又短。

手中拿大耙,

脸儿胖,眼睛小。

鼻子长,嘴巴翘。

头插两把扇,

今天的大明星是——(猪八戒)

他来做什么?

(边说边画一角吃了的西瓜)引导幼儿说出“猪八戒吃西瓜”。

并在猪八戒和西瓜之间添画一张嘴。

2、今天我来讲一讲猪八戒是怎样吃西瓜的?

(放课件3)教师声情并茂讲述故事一遍。

引导幼儿感知猪八戒、孙悟空等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

可根据需要进行提问,如:

(1)在没有东西吃的时候,是谁提出去找东西吃的?

(2)八戒和悟空一起去摘果子,但是最后八戒去了吗?

为什么?

(3)悟空走了以后,八戒发现了什么?

他是怎么分西瓜的?

(4)悟空回来后发现八戒在吃西瓜,他是怎么说的?

怎么做的?

为什么?

(5)八戒被西瓜皮绊倒了几次,他分别都说了什么?

(6)最后一次摔倒八戒是怎么说的?

(7)你们喜欢故事中的谁?

为什么?

3、引导幼儿观看孙悟空和猪八戒的精彩画面,加深幼儿对猪八戒、孙悟空角色特征的认识。

教师小结:

孙悟空机智、勇敢、处处想到别人。

他会耍金箍棒、会七十二变,还有火眼金睛。

现在咱们来看一看本领高强的孙悟空。

(放课件4)

八戒虽然有时候贪吃、偷懒,但他有时也很勇敢,样子也非常可爱。

咱们来看看可爱的猪八戒。

(放课件5)

4、引导幼儿自由选择故事中的角色和道具,进行夸张、幽默的表演。

动画一看完,你们想不想来表演?

小朋友,仔细瞧,老师为你们准备好。

(出示教具头饰、金箍棒、大耙)随你们挑,随你们选,请你们尽情来表演。

(放课件6)

5、以唐僧、沙僧出场的形式结束活动。

唐僧身穿袈裟,手拿禅杖说:

“徒儿们,休得打闹,为时已不早,还是跟着师傅快快上路吧!

沙僧肩挑行李说:

“师兄,我们还是跟着师傅快去西天取经吧!

”所有师生跟随唐僧、沙僧一起退场。

(放课件7)

活动延伸:

情景表演《西天取经》

 

教学活动五:

猪八戒吃西瓜

(二)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用欢快的歌声演唱歌曲。

2、体验在歌曲中重复演唱象声词所带来的快乐。

3、尝试创编部分歌词。

活动准备:

猪八戒头饰;西瓜、太阳图片各一个;歌曲《我爱洗澡》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夏天来了,好热啊。

这么热的天,天阳公公还在晒,哼!

太阳公公你真坏,这么热了你还晒!

哎,好热啊!

”(边说边做扇的动作)。

小朋友,你们也热了吧,快扇一扇凉快一会儿吧。

看,这是什么?

西瓜又甜又解渴,让我们一起来切一切、尝一尝吧。

二、律动表演,熟悉旋律。

钢琴弹奏歌曲《猪八戒吃西瓜》。

幼儿模仿老师在手上做切西瓜的律动,边切边唱“切西瓜切西瓜……”。

第一遍音乐可只弹旋律,帮助幼儿熟悉歌曲音乐。

“你还想在哪儿切?

”第二遍音乐配伴奏,继续做切西瓜律动,引导幼儿创编,在身体的不同位置“切西瓜”,进一步熟悉歌曲旋律。

    

把自己当作一个大西瓜,想在哪儿切就在哪儿切。

第三遍音乐,引导幼儿在身体的不同部位来切,边切边唱,激发活动的兴趣,重复熟悉旋律。

“西瓜切完了,现在我们可以吃了!

”师生一起做吃西瓜的动作,边做边唱“吃西瓜吃西瓜……”进一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三、律动解决歌曲难点。

“西瓜吃完了,让我看看小肚子,噢,圆圆的,鼓鼓的;拍一拍,好涨呢,吃的太饱了。

那大家一起来做一个消化操吧。

”边唱“66 66 55 55  33  33”边由上到下轻捶喉咙、胸口、腹部,由慢—快—更快。

(下行音乐的演唱及节奏,是本歌唱活动的难点,利用小律动:

做消化操,通过有趣的练习来解决这一难点。

)变化其他动作来做消化操,大家模仿的同时钢琴加入。

“好,再让我摸一摸、拍一拍,嗯,不涨了。

四、创设情境,学唱歌曲。

1、情景表演,引起兴趣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并学习歌词。

“西瓜吃得开心吗?

有一个人不开心呢,是谁啊?

“猪八戒”上场。

“猪八戒,你为什么不高兴?

”(答)“肚子饿!

”“不要紧,我可以帮你。

我给你准备了好吃的,你快找找看吧!

”(“猪八戒”作找的样子找到一个西瓜,吃了起来。

吃完西瓜,它高兴地哈哈大笑“噜噜噜噜”下场!

“刚才发生了什么事儿啊?

谁来了?

它为什么不高兴?

后来啊,它很高兴,还“噜噜噜噜”的笑呢,这又是为什么呢?

带幼儿一起说出个词,根据歌词内容做动作。

2、学习歌曲。

(1)“猪八戒吃了西瓜,可开心了,你听!

”首先教师完整清唱歌曲,幼儿欣赏。

(2)“如果我们大家一起唱给它听它会更开心的”其次钢琴配乐,老师演唱,幼儿跟唱。

(3)接着分组表演唱,进一步学唱歌曲。

(4)最后创编歌词并演唱。

 “西瓜真好吃,猪八戒可高兴了,好吃的东西要和朋友一起分享,那就请朋友来吃吧。

他会请谁呢?

根据孩子的想象即兴演唱歌曲。

创编演唱时,钢琴配旋律帮助幼儿找准音,节奏上要考虑到孩子的能力。

五、结束活动。

  1、“今天我们小朋友可真能干,切了西瓜、吃了西瓜又做了消化操,还请了好多朋友来吃呢。

做了这么多事情,又出汗了。

好,那大家洗洗舒服一下吧!

   2、律动《洗澡》,结束活动。

 

教学活动六:

悟空分桃

设计意图:

幼儿在学习数字2—4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已经知道了数字如何分成,并且能有多种分成方法。

但在动手操作记录上却不怎么好。

因此,在接下来组织幼儿学习5的分解、组成时,我把重点放在幼儿操作、记录上面,并进一步学习5的分解、组成。

使其更深入的了解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的关系。

实施策略及方法

考虑到学习数字分合的枯燥性,我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开展本次活动,以“帮悟空分桃”为主线,让孩子们在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中,学习5的分解、组成。

让幼儿在玩中学、做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的最优化组合。

活动目标

1、学习5的组成、分解,初步了解组成的基本规律。

2、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并正确表达。

活动准备

1、悟空头饰1个,桃子实物5只,桃子模型每人5个,盘子每人2个。

2、多媒体教学课件,保龄球、套圈、投弹教具各一套。

3、铅笔、橡皮、记录卡、练习纸、幼儿用书第三册第13页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孩子们,你们知道孙悟空最喜欢吃什么吗?

(桃子)

二、过程:

1、复习4的分解、组成:

今天,师傅拿来4个桃子,(出示4个桃子实物)让悟空分两次吃完,问它有几种吃法?

这下可把悟空难住了!

谁有好主意?

谁愿意帮帮它?

(活动中,根据幼儿回答,课件出示4的分成式,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递增、递减的规律。

2、自由探索、记录:

孩子们,你们太棒了!

帮悟空分了桃子,还发现了数字排列的规律。

悟空可高兴了,它拔出一根毫毛,一吹……看!

给我们变出了这么多好玩的东西!

(介绍玩法,让孩子们自由探索并把自己玩的结果记在记录卡上)

玩法介绍:

保龄球:

保龄球瓶5个一组摆好。

孩子们站在规定的线后面,用保龄球打球瓶。

记录:

打倒了几个?

剩下几个?

套圈:

5只小猪在地上摆好。

孩子们站在规定的线后面,用圈套小猪。

记录:

套住了几个?

剩下几个?

投炸弹:

孩子们站在规定的线后面将5个沙包(炸弹)一起向前方的圈里投。

记录:

投中了几个?

几个没投中?

3、互相交流:

孩子们,你们玩的这么开心,现在找个好朋友互相说一说:

你刚才玩的什么?

怎么玩的?

结果怎么样?

和好朋友分享一下你的快乐吧!

4、集体总结:

谁想把你玩的什么?

结果怎样?

和我说一说。

(1)大屏幕出示孩子们说的记录结果,组成5的分成式。

(2)引导幼儿尝试用4的分成式里找到的递增、递减规律整理5的分成式。

(3)用5个桃子实物演示讲解互换、互补规律。

5、操作体验:

(1)孩子们,你们都知道了5分成两部分有这4种方法,现在你能不能自己帮悟空把5个桃子分到两个盘子里,再按照刚才你发现的不同的规律来记录你的办法呢?

试试看!

后边你的操作材料里都有5个桃子的模型,可以用它来分一分,试一试!

(2)完成的小朋友和你身边的好朋友互相看一看,你们的分法有什么不一样的?

(3)教师检查、总结:

按照排列规律的不同分几次检查孩子们的完成情况,对有问题的孩子给予适当指导。

6、巩固练习5以内数的组成:

游戏:

吃桃

规则:

课件随机出示2—5个桃子。

首先,孩子们说出一共?

个桃子;老师说:

“我吃掉了**个。

”孩子们说:

“我吃掉##个。

**和##合起来是?

7、完成幼儿用书第13页:

现在,把我们刚才吃桃子的办法写在这张练习纸上吧。

看谁又对又快。

三、结束:

教师戴悟空面具说:

“孩子们,把你们记下来的办法拿到这边给我看一看吧!

”(把孩子们带出活动场地)。

教学活动七:

猪八戒背媳妇

设计思路:

中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是幼儿百看不厌的文学作品。

尤其是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和让人又好气又好笑的猪八戒,是孩子们心目中的英雄。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猪八戒背媳妇》的曲调,感知乐曲的结构和情趣。

2.自由创编猪八戒背媳妇以及和孙悟空相互逗乐、打闹的表演动作。

3.体验与同伴相互配合表演、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猪八戒背媳妇》音乐片段、故事拼图、课件、头饰、指偶、花轿道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和幼儿《抬花轿》游戏入场。

二、展开

1、听音乐,引导幼儿分组进行故事拼图,了解故事情节。

提问:

谁能连起来讲一讲这三幅图的意思?

2、完整欣赏《猪八戒背媳妇》的音乐,明确乐曲主题,感知乐曲情绪。

提问:

你听了《猪八戒背媳妇》的音乐有什么感觉?

3、借助课件,分段欣赏,引导幼儿自由创编动作表演情节,感受乐曲的结构和情趣。

(1)欣赏第一段。

提问:

你感觉这段音乐怎么样?

说的是什么事?

启发幼儿自由创编猪八戒背媳妇的动作。

(2)欣赏第二段。

提问:

这段音乐变得怎么样了?

说的是孙悟空在干什么?

启发幼儿创编孙悟空逗、笑猪八戒的动作。

(3)欣赏第三段。

提问:

这段音乐有什么变化?

师幼上台借助道具表演打闹动作、教师和幼儿用手偶表演孙悟空和八戒打闹的情景。

4、教师和幼儿合作表演,引导幼儿正确评价。

5、幼儿两人合作玩游戏。

三、结束

师幼共同玩猪八戒“抬花轿”娶媳妇的游戏。

 

教学活动八:

有趣的面具

设计思路:

美术活动是充满创造,富有个性的活动,是充满激情,富有想象的活动,是充满快乐与享受的活动。

大班的孩子喜欢动手操作,喜欢想象,因此,我设计了这次制作面具的活动。

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面具对大班幼儿来说并不困难,在这次活动中我请幼儿创造性地表现面具五官,这对大班幼儿是一个挑战。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制作面具的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2、能够创造性地表现面具的五官,制作一个有意思的与众不同的面具。

活动重点:

创造性地表现面具的五官。

活动难点:

面具眼部的挖孔位置。

活动形式:

分小组

活动准备:

  苹果面具、房子面具、大树面具各一个、铅笔、橡皮、油画棒、剪刀、双面胶、胶棒、用压的空膜制成的面具支架、眼部位置卡、幼儿脸部大小的硬纸模板、图画纸、录音机;

  课前幼儿已了解面具以及化妆舞会的相关知识。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今天,咱们班来了这么多的客人,让我们鼓掌表示欢迎好吗?

客人们告诉我,今天想在咱们班开一个化妆舞会,邀请小朋友参加,大家高兴吗?

开化妆舞会需要戴面具,你们看,我带来了几个奇妙、有趣的面具。

(出示面具范例)。

  二、引导幼儿发现面具与五官之间的联系。

  这是一个什么面具?

什么当做眼睛?

什么当做嘴?

什么当做鼻子?

为什么用这些当做眼睛、鼻子、嘴,它们和大树(房子、苹果)有什么关系?

帮助幼儿了解面具与五官的联系。

  三、幼儿讨论,描述制作方案。

  

(1)要开化妆舞会了,可是我们没有那么多的面具怎么办?

那么请你想一想,准备做一个什么样的面具?

请幼儿描述自己的制作方案,说出自己构想。

  

(2)讨论眼睛的位置及挖孔方法。

那么请你们想一想,眼睛在什么位置,怎样挖孔呢?

出示另外一个眼部图案已剪下的面具和范例进行对比,知道不能把眼部的图案剪下。

  (3)观察范例面具,使幼儿了解画面具时应画得大些并将剪好的面具贴到面具支架上就可以戴了。

  四、幼儿按自己意愿制作,老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表现面具的五官,制作与众不同的面具。

对于想不出制作什么样面具的幼儿,可用启发性语言给予提示,如:

“你想一想把什么当面具戴到你脸上”等(对于实在没有思路的幼儿也可请他照着范例进行改造设计);对于面具绘画较小的幼儿,及时用语言进行指导,使其发现自己面具如果太大太小会戴不上,也可利用幼儿脸部大小的硬纸模板请幼儿描画出脸部的大小后再进行设计;对于找不准眼睛位置的幼儿,可借助眼部位置卡给予支持帮助。

  五、请幼儿间相互交流评价:

你觉得哪个面具最有意思?

为什么?

  六、结束活动:

请幼儿戴上自己制作的面具,邀请客人一起开化妆舞会,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反思:

面具是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有趣的、又很神秘的东西,也是有些表演中最重要、最典型的道具,它即有很好的寓意,又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因此,我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及其年龄特征,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设计了大班美术活动《有趣的面具》。

此活动经过两次设计完成。

第一次设计后,我发现在活动中孩子们还是对于五官与面具的联系不是十分理解,于是我第二次在设计提问的时候有所调整,启发提示幼儿可以用与面具相关的东西当作五官,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此外,还发现眼部位置的挖空对于孩子是个难点,应突出解决。

因此我在第二次设计时,把这一点作为难点,并且对于眼部位置找不好的幼儿,我提供了辅助材料—眼部位置卡,给予支持帮助。

对于大班上学期的孩子,能在一次活动完成设计面具、找准眼睛位置,并钉好头带戴到头上,完成作品是有一定难度的,一次活动肯定完成不了,因此,我在设计时考虑到:

作为第一课时,只请幼儿设计面具,找好眼睛的位置。

为了让孩子们设计完成面具后能真正戴到头上,体验成功的乐趣,我提供了用压的空膜制成的面具支架,请幼儿剪好后贴到支架上就能戴到头上了。

为了孩子们能够更好的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我没有安排示范的环节,而是请孩子们在充分观察、发现、表达、讨论后,提供多种材料,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想象,设计出独特的面具来,从而真正体会到面具艺术的魅力。

 

教学活动九:

真假美猴王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分辨真假美猴王的过程。

2、能分析并说出真假美猴王的不同之处,并用动作、语言创造性表现故事中的角色。

3、懂得遇到事情应认真观察和思考。

活动准备:

故事课件

活动过程:

一、播放课件,激发兴趣。

播放真、假美猴王,引起幼儿的兴趣。

二、中断质疑,理解故事。

(一)教师讲述故事到“打了我一拳”

提问:

1、孙悟空回来后做了什么事情?

2、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孙悟空?

从哪个地方看出来的?

(教师小结)

3、小朋友都看出这不是真悟空了,唐僧看出来了吗?

(教师小结:

肯定幼儿的认真观察与与思考,同时引入下一段故事的讲述)

(二)教师生动讲述故事到“我告诉观音菩萨去”

提问:

1、沙和尚来到花果山,看到了什么事情?

2、你觉得花果山的孙悟空是真是假?

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针对幼儿的回答小结)

3、沙和尚看到有人冒充自己心情会怎么样?

他会怎么说、怎么做?

(鼓励、引导幼儿创造性地进行表现,教师及时肯定)

4、沙和尚看出这是假悟空了吗?

(三)讲述故事到“两个悟空打在了一起”

提问:

1、菩萨身边的悟空是真的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

2、两人来到花果山后发生了什么事情?

3、孙悟空看到还有一个美猴王,心情会怎么样?

他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鼓励、引导幼儿创造性地进行表现,教师及时肯定)

4、看到两个悟空打在了一起,这时候沙和尚会怎么想?

(四)教师生动讲述到“你不要错怪了悟空”

提问:

1、现在分出真假了没有?

假悟空是谁变的?

他们都找谁分辨了?

最后是谁帮他们分辨出来的?

(教师及时激发幼儿好好学知识、本领的情感)

2.观音菩萨最后说了什么?

(师小结:

再次情感的渗透)

三、播放动画课件,完整感知,加深理解。

提问:

1、唐僧收下悟空了吗?

你的心情怎么样?

2、刚才有那么多人帮助了悟空,他们都用了什么办法来分辨的?

3、你最喜欢故事中的谁?

4、、激发幼儿继续欣赏、分享《西游记》的兴趣

活动延伸:

听着《一个师傅三个徒弟》的主题曲模仿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

 

教学活动十:

现代美猴王

设计思路:

《西游记》是孩子们特别熟悉和喜爱的神话故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分配画面成为一个难点,怎样让孩子能够更清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