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指导学案写作中考作文指导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97547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95.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指导学案写作中考作文指导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中考语文指导学案写作中考作文指导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中考语文指导学案写作中考作文指导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中考语文指导学案写作中考作文指导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中考语文指导学案写作中考作文指导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中考语文指导学案写作中考作文指导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中考语文指导学案写作中考作文指导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中考语文指导学案写作中考作文指导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中考语文指导学案写作中考作文指导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中考语文指导学案写作中考作文指导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中考语文指导学案写作中考作文指导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中考语文指导学案写作中考作文指导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中考语文指导学案写作中考作文指导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中考语文指导学案写作中考作文指导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中考语文指导学案写作中考作文指导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中考语文指导学案写作中考作文指导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中考语文指导学案写作中考作文指导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中考语文指导学案写作中考作文指导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中考语文指导学案写作中考作文指导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中考语文指导学案写作中考作文指导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指导学案写作中考作文指导Word下载.docx

《中考语文指导学案写作中考作文指导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指导学案写作中考作文指导Word下载.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指导学案写作中考作文指导Word下载.docx

3.关注自我、关注社会的主流。

从近几年的中考作文来看,命题重视个性,关注社会。

这将是2016年中考作文的一个重要趋势。

中考命题一方面会关注自我,另一方面要引导考生关注社会、时代,尤其要注意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

对于自己,要善于反思,善于总结,注意个人学习、生活、成长方面的主要问题;

对于社会,要把握当下出现的新问题、新变化,关注时政要闻和热点问题。

4.诚实真挚和健康向上是作文试题的思想基调。

作文要求表达真挚的情感和积极向上的主题,这既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考试说明对中考作文的要求,同时也是近几年来中考作文试题所蕴含的思想基调。

这种基调,是中考作文命题始终坚持的一个基本方向。

预计2016年中考作文同样会坚持这种基调,即要求考生在作文中表达健康、积极的思想情感。

在材料的选取上,仍然会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从自己熟悉的或亲身经历的生活中选材,融入诚实、守信、宽容的心理,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5.对感悟能力的考查将是作文命题的主要着力点。

培养学生独特的感悟能力是新课标反复强调的内容,也是中考作文命题的考查重点。

这里所说的感悟并非限于一般意义上的理解分析,更重要的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个性化的思考。

感悟能力强,便能积极面对生活、感悟生活、体验人生,还能提升作文的水平和层次,书写出真性情。

从近三年的中考作文命题中,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地区都不约而同地关注了考生的生活感受和情感体验,只不过有的对此提出了明确要求,有的虽没有明确提出却是按照这一方向设计的,凸显了对考生感悟能力的重视。

6.人文关怀、人格精神将是试题要求的情感主旋律。

人文关怀、人格精神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与国家“以人为本”的大政方针和新课标精神是一致的。

综观近三年的中考作文试题,可以发现其中已融入自强不息、坚忍不拔、求实创新、积极进取、与时俱进等优良的人格精神,这也是作文命题贴近时代精神的体现,而且这种命题具有中国特色,已被社会(包括教师、考生、家长)所认同、接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成为中考作文的“共通点”。

7.在内容指向上,将会集中在生活情感类、自我成长类、校园青春类等话题上。

名题精析

原题回放

请以“也是一堂语文课”为题,写一篇文章。

(50分)

要求:

(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2)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考题解析

本题没有提示语,是一个“裸题”,这样,能营造一个更为宽松的写作空间,有利于学生发挥特长、张扬个性。

“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

”此题彰显了“大语文观”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辩证多元地看待语文学习,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题目,具有较强的价值导向。

要写好本篇作文,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审题。

首先,“也”是本题的题眼,应细细品读,“也”意味着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普通的语文课。

它有两个维度:

一是生活中的语文课,即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等,只要具有一定的语文学习价值都可以当成语文课;

二是“语文课”,但这堂语文课必须要体现出与常规的语文课的不同。

其次,这是“语文课”而不是其他课,一定要写出语文的特点,如获得了语文知识,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等语文素养方面的内容。

另外,“一堂”也不能忽视,应体现出阶段性的过程,如:

一次阅读,一段经历,一组镜头,一番观察等。

2.打开思路。

在准确审题之后,不要匆忙下笔,还应该放飞思维,打开思路,如“生活中的语文课”,可以写背起行囊寻觅春天的踪迹;

手不释卷,与诸子百家争鸣;

走上街头,采集民风民俗;

登山游玩,体悟语文知识;

等等。

再如“独特的语文课”,评议课堂上,大家各抒己见,互相辩论;

老师别出心裁,出人意料;

等等,从中选择你最熟悉的一点行文即可。

3.学会扣题。

本题写作容易出现“生硬点题”的现象,行文结束了,只在结尾加上一句:

这也是一堂语文课。

点题应力求自然、妥帖,可以开头点示、中间提及,结尾呼应,也可以由此及彼,对比突出。

佳作赏析

也是一堂语文课

南京一考生

在人生旅途中,我也曾经历了无数次的评议课,但最让我难忘的却是那一堂……

苍穹的雨,一丝一丝地飘着,在微风中像满天飞舞的细沙。

只有我和他,慢慢地走在路上。

我和他手里都有一把雨伞,可是谁也没有打开,任雨肆意地打在脸上,或许那样,我的心里会舒服一点。

眼前是朦朦胧胧的一片,绿色在雨水的洗涤下显得更有活力,周围的一切也如仙境般迷人,可我怎么也提不起精神来欣赏。

“你冷吗?

”他关切地问。

“不冷。

”我回答说。

接着便是一阵沉默。

“你为什么不问我怎么不回家?

”我终于打破了沉默。

“哦,因为你不想说。

”他不紧不慢地说。

“我生物才考了77分。

”我紧紧地咬了咬嘴唇,声音低得像是说给自己听的。

“嘿!

还不错,满分是80分吧!

”他半开玩笑地说。

我一声不吭。

“难受吗?

”他关切地说。

我闭上眼,黑乎乎的一团雨水打得我眼睛酸痛。

一不小心,踩上了一块硬硬的石头,眼看就要跌倒了,突然,一只强壮有力的大手把我扶住了。

“你不生气吗?

”我问道。

“为什么要生气?

我英语交过白卷,吃过鸭蛋,你这算小巫见大巫,女儿像老爸啊!

我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平时对我最严厉的老爸。

我迷惑了。

“是呀,我和你妈都希望你能念好书,将来有出息。

你都这么大了,应该知道在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来。

“谢谢你——老爸!

“谢什么?

”他望了望田野、庄稼,满怀希望地说,“夏天到了,丰收的秋天还会远吗?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刹那间,我释然了。

“长安城何在?

只在马蹄下!

”我应该奋起直追。

凝望着这初夏的小雨,忽然感到爸爸的言行就像这小雨伴随着凉快的微风一样,悄悄地飘洒于大地,无声无息地滋润着我,影响着我。

让我理解了杜甫的诗句“润物细无声”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对人产生了潜移默化影响的最高境界。

我和老爸在雨中漫步谈心的场景,就是那一堂语文课。

精彩析评

这是由阅卷专家组推荐的最感人的中考满分作文之一,其推荐理由具体如下:

1.对话展开,紧扣题旨。

本文把故事放置于小雨的环境中,用人物对话的形式展开故事情节,紧扣了题旨。

雨中爸爸的关切、宽容、循循善诱,颇具“语文老师”的风范,而小雨中的环境以及雨中的感悟又紧扣语文课本中杜甫的诗句,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2.环环相扣,结构严谨。

开头的“他”是谁,设置了一个悬念,直到下文才交代出来。

人物的对话衔接合理,自然流畅,开头总领全文,结尾巧妙呼应,可谓环环相扣,给人以浑然一体之感。

3.整散结合,凝练精美。

本文中短句结合着长句,语言简洁凝练,不枝不蔓,灵活自然。

真题精练

中考真题 (2015·

台州)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

我们有时会站在岔路口,面临选择。

《散步》中,“儿子”选择有意思的小路,而“我”为了母亲选择平顺的大路。

《未选择的路》中,“我”选择了一条荒草萋萋、人迹更少的路,虽然一直怀恋着那条未选择的路,但绝不回头。

《故乡》中,鲁迅写道: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句话告诉我们也可以选择一条从未被开辟的道路,自己去创造。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

请你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也可以阐述观点,还可以……

(1)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2)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

(3)不少于600字;

(4)不要出现含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题目自拟。

三则材料均来自课文,分别是莫怀戚的《散步》、美国作家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和鲁迅的《故乡》,只是结合课文内容对材料作了适当的概括、提炼和加工。

对考生来说,这些材料都非常熟悉,在学习课文时对材料的含义也有一定的理解。

据材料可知,我们的人生中,可能会经常遇到“岔路口”,这时我们该怎样选择?

“路”在我们的文化内涵里含义丰富,它可能是现实中的道路,更可能比喻人生道路的选择,初三的学生,即将面临毕业,这正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

自题目给出的材料来看,更倾向于走一条创造性的道路,不要因循守旧,这一点可注意体味。

第二章 中考作文定向辅导

第一节 写熟悉的事,有话可说

中考作文的原则和出发点是让每一个考生都有话可说。

所以,每一道作文试题都给考生留下广阔的思考空间,让考生写身边的事,写熟悉的事,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感想。

“让每一个考生都有话可说”这一命题原则,在近年的中考作文命题中体现得更加明显。

如“为了自己的梦想”,每一个人都可以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心里的梦想。

“欢乐一家亲”和“美好一瞬间”,也是让考生写非常熟悉的事情,使考生们能够有话可说。

“写给________的信”,考生们只要去写熟悉的人,写熟悉的事,写熟悉的情感,都可以写出一篇令人满意的作文来。

“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人”和“________,让生活更美好”,考生们肯定有熟悉的人和熟悉的事可写。

近年来的浙江省中考作文命题,都是建立在学生能言说,而且可以把话说好的基础之上。

原题回放 写作。

我们曾关切蚂蚁王国的命运,猜想浩瀚宇宙的奥秘,还有堆沙、玩水、痴想……纯粹而真实。

少年的心里住着童心,不经意间,你会发现枝头的花儿在匿笑,墙角的蟋蟀在欢唱……

大人的心里藏着童心,不信你看,爷爷与你的忘年之交,严谨的老师天真的一笑……

让我们用眼睛去“听”,用耳朵去“看”,童心可以装下整个世界。

以“________童心”为题写一篇文章。

(1)补全题目,可以填入“拥有”“发现”“久违了”“美丽的”“爸爸的”“啊!

”等;

(2)文体自选;

(3)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16行);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本作文题采用半命题形式,作文题目由漫画、导语、要求构成。

从多方面引导考生理解童心,三幅漫画分别为“童心是一种向往”“童心是一种想象”“童心是一种创造”。

导语里有用眼睛去“听”、用耳朵去“看”,童心可以装下整个世界等提示语,并且提示考生可以填入“拥有”“发现”“久违了”“啊!

”“爸爸的”“美丽的”等内容。

从中可以看出,命题者可谓用心良苦,他在提醒考生,在人生的追求中,要保留一些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而童心便是其中一个。

他也在提醒老师,教育是一种呵护和唤醒,呵护人身上最美好的东西,唤醒学生对人生的美好向往。

“________童心”这个题目让每个考生都有话可说,毕竟从小到大,每个人都曾拥有一颗童心,只是有些人意识到了并保持下来,而有些人没有很好地关注到。

题目也能让考生发挥自己的特点,让任何一种文体、文风都可能写成佳作。

从这点而言,这个作文题目是不太难的。

相信很多考生拿到题目之后,脑海里马上闪烁的是自己拥有的童年生活。

童年一定有童心,但是童年生活并不等同于童心。

文章可以写“某人的童心”,这类文章如果能用生动精彩而富有情趣的细节加以表现,会很鲜活。

也可以写对童心的思考,社会在发展,童心渐逝,少年老成,“简单、自然、一致”的童心在慢慢消逝,如果能书写出美好童心在现代的遭遇,表达渴望,抒发感慨,或透过现象阐述个人见解,也是相当不错的。

当然,无论哪种文章,最关键的还是对童心的理解,童心是一种精神,需要自己的体悟和理解,考生对童心如果有自己的见解,便会有与众不同的切入角度,而对童心的理解程度,差不多决定着文章的立意高度和深度。

此外,教材中也有这类富有童心的文章,如鲁迅、丰子恺等名人记录的童年趣事等,相信这也能给学生不少写作上的启发与灵感。

阳光·

童心

温州一考生

我是躺在风的怀抱中静静沉睡的风筝,做着一个五彩斑斓的梦;

我是简单的秋千,开心地和阳光一起舞蹈,承载着一个个对蓝天的向往;

我是一块块大小不一的积木,每天都会有一双双小手将我组成各种形态,饰以笑容。

我就是童心,阳光与快乐的孩子,带给每个人快乐。

这一天,我隐了身,背着妈妈偷偷从窗子里飞了出来,绕过长满牵牛花的篱笆墙,跃过飘满蒲公英的草地,向每一朵白云问好,开始了我的一段神奇而又梦幻的旅行。

晚上,我在灿烂的星空下,飞了很长时间,最终是累了,然后向远处眺望。

蓦地,在长满鲜花的地方发现了一座漂亮的小房子,我以最快的速度来到了这座小房子。

“哦!

这真是一栋很可爱的小楼呢!

”我不禁感叹,“住在里面的人一定很幸福。

”我跃上了二楼的阳台,拿出从家里偷拿来的柠檬草小饼干,小口小口地吃着,不经意间,我看到了窗子里的情景。

柔和的灯光洒在房间的每个角落里,渲染出温馨的气氛。

在米色沙发上,坐着一个神情严肃、认真的男人,茶几上的咖啡已经冷掉了,他的双眼正瞪着放在膝盖上的方盒子,用人们的话来说,就是电脑。

他的手指飞速敲击着键盘,很长一段时间,都未曾挪动一下位置。

在他旁边的软木地板上,正坐着一个小家伙!

他很可爱,在灯光下,他的眼里显出的尽是快乐,还透着些期待。

他每次用积木搭出一个新东西,就抬头向他的父亲看一下。

可他总是显得有些失望,然后低头将原本搭好的积木全部打乱。

“爸爸,陪我玩一会儿好不好?

”他几乎用哀求的语气说。

男人愣了一愣,看了看地上可爱的孩子,又看了看那个方盒子里的东西,抱歉而又无奈地说:

“宝贝儿,对不起,爸爸今天没时间,改天爸爸一定陪你玩,好不好?

”结果,那个孩子哭了,哭得很大声。

男人不知所措,喊着孩子的妈妈,然后抱着那个方盒子匆匆离开。

亲爱的朋友们,我是不是应该帮帮那个孩子呢?

只见满天的星星都在向我点头。

呵呵,做好事的时间到了。

我用魔法杖轻轻点了点这座房屋,几千万束星光汇聚在一起,变成了一颗童心,我将它偷偷地装进了那个小盒子,这样童心的力量就能感染那个男人了。

果然不出所料,那个男人十分钟后又出现在了孩子的面前,他在孩子面前坐了下来,笑着摸了摸孩子的头:

“宝贝儿,爸爸陪你玩好不好?

”孩子怔了怔,随即开心地大喊:

“好!

灯光下,一父一子,一份积木,两颗童心,他们是多么快乐啊!

童心,带给人温暖。

它如同阳光,只有洒在你身上,你才会发现它的美好。

而我,安静地在阳台上睡去等待天亮。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想象力丰富,文章从一个愿意为生活带去快乐的“魔法师”的视角出发,折射出作者内心的善良与无私,这该是一种怎样的胸怀啊!

家庭中温馨的场景和父子间的对话,真切感人,这一幕也许在每个家庭中都出现过,但孩子的内心,我们是否真正在乎过?

而作者以一颗“救赎”之心,让父亲良心发现,给予孩子温暖与欢乐。

这温馨的场面,最能体现作者的助人情怀,升华了主题。

文章如讲故事般娓娓道来,不急不躁,语言简洁,贴近现实,感觉故事就在身边。

结尾一句,最能显现作者的美好情感,以及他的赤子之心。

宁波)阅读材料,完成作文。

一个小男孩种下一颗胡萝卜种子。

他的妈妈说:

“这颗种子恐怕不会发芽。

”他的爸爸也说:

“它恐怕不会发芽。

”他的哥哥也说:

”每天,小男孩都把种子周围的杂草拔掉,然后浇上水。

可是,什么都没长出来。

一天天过去,还是什么都没长出来。

大家都不断地说:

这颗种子不会发芽的。

但是,每天小男孩仍然坚持拔掉种子周围的杂草,然后浇上水。

终于,有一天,一棵胡萝卜长出来了,如同小男孩早就知道的那样。

(选自路斯·

克劳斯《胡萝卜种子》)

根据上述材料,从以下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

我就是一颗会发芽的种子

题目二:

种子发芽以后

题目三:

由《胡萝卜种子》想到的

(1)根据你的理解和感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

(2)自选文体(诗歌除外),文章不少于500字;

(3)文中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这是一则材料命题作文,材料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在别人的怀疑声中坚持种胡萝卜种子,最终成功的故事。

这种类似寓言的文字,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哲理体验:

一定要给孩子以希望,让他们相信一切皆有可能,只要辛勤付出便会有所收获。

试题从三个角度给了三个题目,使学生的立意具有一定的可选择性。

这样的题目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与表达愿望。

无论是细腻如水的描绘,质朴无华的讲述,还是天马行空的想象,精辟深刻的阐述,都适合这个作文题目要求,无文体上的偏向,无主题上的限定,使得考生都如那胡萝卜种子,有了发芽的空间,但至于能长得多大,考生的作文多精彩,就取决于学生的情感体验、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了。

第二节 关注生活,思考社会,关注现实人生

生活是作文的源头,任何脱离社会生活的作品都是没有生命力的。

对社会的关注,对生活的经历、体验和思索,一直是近年来中考作文考查的重要内容和主题。

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可谓是千奇百怪。

每个人的生活经历是不一样的,感受是不一样的,生活带给每个人的思索和感悟也是不一样的,因此,中考作文对生活的考查,既可以让考生有话可说,充分调动其真情实感,又可以区分考生的认识和思想水平,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近三年的浙江中考作文试题中,要求考生写关心生活、观察社会、体味人生的题目明显增多,这些命题符合“三贴近”原则,即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人生。

如2014年浙江台州“________过得太快”,就要求考生不仅要写生活,而且要思考生活。

2014年浙江温州“走,到另一个地方去”,没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也不可能写好。

2013年浙江丽水“那一天,我与________相遇”,就应该是去写观察、发现生活的结果。

2013年浙江杭州的“懂得分享”,也能考查考生对现实人生、社会生活的把握、认识与思考能力。

近三年的绝大多数中考作文题都要求考生放眼现实,思考生活,要求从现实生活中选材,写自己熟悉的生活。

如果缺少对生活的体验和积累,缺少生活阅历,缺少对生活的发现,就很难捕捉到有意义的题材,也就很难揭示生活的底蕴。

因此,考生无论是对人与自我的思考,还是对人性的挖掘,无论是对生命的关注,还是对自我命运的探寻,都应该根植于生活的土壤,都应该在展示生活、描述生活、提炼生活、聚焦生活上显示自己扎实的功底。

阅读下面文字,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①所有的结果都不是凭空降临的,所有的事情都有过程。

昨天的种子在今天发芽,明天的故事在今天就已经开始……

以“我相信,明天是今天的延续”为开头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②以“身后的目光”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能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

这两个作文题都贴近考生的生活,强调表达真情实感,鼓励表露自己的真实情怀。

在内容选择上,命题者着眼于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注重考生的生活经历,让他们有话可说,可由家庭生活、学校生活拓展为思考生活、探索人生、探究知识、崇尚美德。

这要求考生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

命题采用二选一的方式,为考生提供了更广阔的选材空间,它的开放性更大。

第一道是材料作文,然而又不同于一般的材料作文,命题者给出了文章的开头,要求考生续写,这给考生写作带来了一定的束缚。

但提示语非常简洁明了,有利于考生的发挥。

它注重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写作难度相对较高,套作、仿作的概率比较小,适合作文水平较高的考生写作,容易出高分。

第二道命题作文,“身后的目光”可以是别人的,也可以是自己的。

这道题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许多考生会选择这个命题作文来写,但是面对“身后的目光”,很多考生容易联想到亲人、师长等的“关切目光”,不容易写出新意。

若能独辟蹊径写自己的目光,定能高出一筹。

在写作技巧上,第一题的哲思性非常强,主题已经隐含在“我相信,明天是今天的延续”这一句话中,考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应该先着手写“今天”,再说一下“明天”如何延续,在结尾的时候再点一下题。

当然,这个题目也可以从反面来写,如从反面论述今天没有努力、沉迷于游戏等,造成了明天的失败,也是扣题的,而且非常有新意,容易出彩。

第二题“身后的目光”,很多考生会着眼于身边的亲人、师长、朋友,写出来的文章可能会比较大众化,如果能够着眼于历史上名人的目光,描述他们的目光对自己的激励,带给自己的启示,或者虚写自己的目光,表达自我鞭策之意,应该也是一个很不错的角度。

身后的目光

台州一考生

在世界瞩目的世界杯赛场上,亿万人的焦点都会聚在场上二十二名球员,哪怕一个细小的犯规,也会受到人们的关注,甚至被裁判员举牌处罚。

一次犯规能影响一场比赛的胜负,那么在人生这场大比赛中,犯规又意味着什么呢?

我们经常会在新闻报道中看到这样一些新闻:

某政府官员贪污受贿,受到法律的严惩;

中学生集体不让座,还振振有词,满口有理,遭到人们的批评;

大学生坐公交不付钱,毕业之后难以找到工作……原来,人生的赛场上,也有举牌叫停的裁判。

这位裁判可能就是约束我们的法规、条律,也可能就是媒体网民监督的目光,更可能就是来自人们心底自律的道德底线。

我们知道,法律不是万能的,就像一块美玉免不了有点瑕疵。

这时就需要有一双背后注视我们的眼睛。

这双眼睛可以是媒体的监督、群众的关注,是体现着人们自身道德素养的目光。

看看三鹿的三聚氰胺,看看达芬奇的伪名牌,看看最终被宣判死刑的药家鑫……正是身后这些来自媒体、民众的“目光”如同阳光一般让那些丑恶现出原形,并得到惩罚。

孟子坦言,当鱼和熊掌不可得兼,必舍鱼而取熊掌,当生与义不可得兼,必舍生而取义。

大浪滔天,乌江彼岸,项羽仰天长吼,一剑划下,血溅芦花。

古人能用生命换取自己的大义、做人的尊严,可世人如何能在麻木、无知的黑暗中活着呢?

人们啊,不要为了利益,随便抛弃那些宝贵的东西,否则人是活的,但作为人的心却早就停止了跳动!

在人类历史上,被人们熟知的有两类人,一类是功勋卓越,为人类进步、时代发展作出大贡献的人,另一类则是坏事做尽的奸邪之人。

良好的品德与高素质一定能改变人的一生,影响社会发展的进程,给国家昌盛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艘在海中劈波斩浪的大船,知识是动力,那么自身的品质、背后的目光就是一部导航仪,缺少了它,你就可能偏离航向,甚至原地打转。

面对“身后的目光”这个相对宽泛的话题,这位考生找到了一个非常别致的角度——人生赛场上的纪律、约束。

文章由球场上细小的犯规引起观众、裁判的关注写起,引出“人生的赛场上,也有举牌叫停的裁判”的见解;

并由此从法律约束、媒体民众的关注和人类自身的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