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课程标准商洛职业技术学院.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7795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4.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学课程标准商洛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病理学课程标准商洛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病理学课程标准商洛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病理学课程标准商洛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病理学课程标准商洛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病理学课程标准商洛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病理学课程标准商洛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病理学课程标准商洛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病理学课程标准商洛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病理学课程标准商洛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病理学课程标准商洛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病理学课程标准商洛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病理学课程标准商洛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病理学课程标准商洛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病理学课程标准商洛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病理学课程标准商洛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病理学课程标准商洛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病理学课程标准商洛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病理学课程标准商洛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病理学课程标准商洛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病理学课程标准商洛职业技术学院.docx

《病理学课程标准商洛职业技术学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学课程标准商洛职业技术学院.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病理学课程标准商洛职业技术学院.docx

病理学课程标准商洛职业技术学院

《病理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病理学课程代码:

120007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性质:

必修课

课程总学时:

临床90学时理论学时:

72学时

开课学期:

第二、三学期适用专业:

临床、护理、妇幼、影像

先修课程:

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微生物学、免疫学、

     遗传学、有机化学。

一、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

病理学是应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探讨疾病发生的病因、发病的过程及机制、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形态结构、代谢功能等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疾病的转归和结局的一门学科。

它既是一门基础学科,同时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具有临床性质的学科,长期以来成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是医学中的重要骨干学科之一,为临床医学、高等护理专业及其相关医学类专业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

通过病理学的学习,帮助医学生认识和掌握疾病本质和发生发展的规律,为疾病的诊治和预防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临床疾病诊断最可靠的方法仍然是病理诊断。

通过尸体解剖和活组织检查等研究方法通过客观观察器官、组织结构和细胞病变为临床各科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病理诊断被认为是最具宣判性质的、权威性的诊断,所以美国著名医生和医学史专家WilliamOsler称“病理学为医学之本”,病理医生被认为是“医生的医生”。

学习病理学的预修课程有《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和《医学免疫学》《病原微生物学》等基础课程;为后续课程如《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课程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结合我院医学类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有关要求,面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因材施教,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制定适合我院各专业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案,保证教学质量,为学生们在医学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间筑建起一座扎实的桥梁。

1.用“动”的观点认识疾病

任何疾病及其病理变化,在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

在病理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所见的病变,只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表现,而非疾病的全貌。

因此在观察任何疾病的病理变化时,必须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进行动态的思考,以便掌握疾病不同时期的病理变化。

2.局部与整体相结合

机体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局部与整体关系密切。

局部的任何疾病都可通过神经-体液等途径引起不同程度的整体反应,而机体的整体反应又可以影响局部病变的发展,两者相互影响,互相促进。

例如,皮肤疖肿虽然是局部性疾病,但是除了有局部表现外,还可有白细胞数目增多、发热,甚至导致败血症而出现昏迷等全身性表现。

但如果是一个反复发作性皮肤疖肿,又是糖尿病的常见合并症。

因此在病理教学中,要突出局部与整体的相互联系。

3.形态、功能与代谢相结合

疾病过程中机体发生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三方面的改变。

代谢的改变是功能和形态改变的基础,功能改变往往又可导致形态改变,形态改变必然影响功能和代谢改变。

如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由于二尖瓣狭窄和关闭不全,导致全身血流动力学改变,引起组织器官缺氧和代谢紊乱等。

可见疾病过程中机体形态、功能和代谢变化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为因果。

病理学在侧重介绍形态学改变的同时,要联系代谢的改变,更好地理解功能的改变。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病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是疾病共性或特性的总结,为了加强学员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理论授课过程中要尽量联系具体疾病和临床常见,有助于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

同时病理学侧重疾病形态学变化与疾病发生发展的联系,病理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大体标本观察、组织切片观察,在联系病例中讲活知识,使学员们学活知识,加深学员们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在理论课、实验课、讨论课、病例分析教学等各个教学环节,在注意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主导作用的同时,应特别注意体现学员的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运用点拨、启发、提问、引导等方法,通过学员自学、小组讨论、学生自己讲课等活动,使学员的思维充分活跃和调动起来。

在实验教学环节中,要突出培养学员独立观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员在独立观察标本和切片时,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临床疾病的发展规律。

5.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病理学是一门典型的形态学学科,现在的病理学教学已不单纯的局限于课堂纯靠语言对于形态学特点的描述,各种现代媒体的介入,如各种病理图片库、病例库、尸检资料库,提供了广泛的学习素材来源,为学员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为教师的授课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方式,因此在病理学教学中,充分利用此优势,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现代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充分利用投影仪、多媒体课件、互联网、电视录像等现代媒体教学手段,发挥信息化教学的特点和优势,增强学员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强化学员的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开扩视野,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三)课程设计思路

1、框架设计与内容安排

《病理学》有理论课、实验课,电教课程等形式。

理论课的安排是先学习总论,从总体上把握疾病病理变化的共性规律,掌握疾病的基本病变及相关的基本知识;再学习各系统常见疾病及多发疾病的特殊规律,用总论的基本规律掌握各系统代表性和重要的疾病的特性。

实验课与理论课并进,每学习完一章节理论,跟进相应的实验内容,使学员通过观察大体标本、组织切片、代表性图片、讨论典型病例等形式,在巩固及加深理论知识的同时,牢固掌握基本病变和特征性病变的变化规律,为后续临床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实施

加强教学的各个环节,保证教学质量。

认真对待每次课程和每个教学环节,对每次理论课程、实验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在教研室进行分析、讨论。

充分利用教研室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标本、切片、视听教材、网络资源等,激发学员学习的兴趣、调动学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加深对病理学知识的理解。

在充分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在教研室内定期组织集体备课、轮流听课、换班讲课等方式不断提高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授课质量,提高学员学习效果。

3、课程评价

考核在课程教学结束后进行,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

以百分制评分,60分为及格,满分为100分,理论考试按照“教考分离”的原则,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实验作业成绩、出勤率等方片也作为评价内容,占总成绩30%。

题型应严格按照《商洛职业技术学院考试规范》,内容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除了考察学员知识以外,重点考核学员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病理学》课程在第2、3学期开出,临床医学专业总学时为9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72学时,实验教学18学时。

学时分配如下表所示:

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课程内容(章序)

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

理论

实验

小计

绪论

2

2

第一章

疾病概论

2

2

第二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损伤

6

2

8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6

2

8

第四章

炎    症

6

2

8

第五章

肿    瘤

8

2

10

第六章、第十章

发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2

2

第七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4

4

第八章

酸碱平衡紊乱

2

2

第九章

缺    氧

2

2

第十一章

休    克

2

2

第十二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6

2

8

第十三章

呼吸系统疾病

8

2

10

第十四章

消化系统疾病

6

2

8

第十五章

泌尿系统疾病

6

2

8

第十六章

传 染 病

4

2

8

合计

72

18

90

理论与实验比

4:

1,实验所占比例:

20%

二、课程目标

通过对《病理学》的学习,能够阐述和应用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病变,能说出疾病的发生发展演进规律,学会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水平和整体水平,解释疾病的病理变化规律,为学习临床医学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各种基本病变的病理学形态特点以及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2.掌握临床各系统常见疾病及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基本病理变化、病理临床联系及结局。

3.掌握临床常用的病理学术语的概念。

4.能够说出尸体解剖实验在推动临床医学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基本操作方法与操作过程,体会和领悟医学人文关怀精神。

5.能够说出病理学科研方法和科研思维,并具有初步的科研思维。

(二)技能目标

1.能够运用已学相关医学基础及病理学知识,解释各种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与结局。

2.能够解释疾病的临床病理联系,灵活运用病理学知识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作出科学合理的解释与分析,并提出初步病理诊断。

3.熟悉各种基本病变的病理大体标本的描述以及病理切片标本的观察;

4.能够准确描述病变的观察所见,根据观察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做出初步结论并解决相关问题。

(三)素质目标

1.理论、实验、网络、第二课堂等多种教学活动,逐步增强自主学习能力,领悟人文关怀与科学精神的高度结合是医学的基本精神,具备热爱和献身于人类医学事业的高尚情操以及不断进取创新的探索精神;

2.初步具备协作工作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养成基础理论与临床技能相结合的意识;

3.能重视获取病理病学专业信息能力的养成,初步了解专业信息资源,确立一定的专业信息意识,能初步运用有效的方法获取相关的专业信息。

三、内容标准(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

工作任务

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活动建议

学时

理论

实验

绪论

1.掌握:

病理学的概念、病理学的研究方法、病理学的观察方法。

2.熟悉:

病理学的任务及地位。

3.了解:

病理学的学习方法。

理论讲述

多媒体

2

0

1

疾病概论

1.掌握:

健康、疾病、亚健康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机制;死亡、脑死亡的概念及判断脑死亡的标准;植物状态与脑死亡的区别。

2.熟悉:

疾病的病因、条件和诱因的概念及其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3.了解:

传统死亡的概念及其各期特点。

1.理论讲授

2.课堂讨论

3.多媒体

2

0

2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1.掌握:

萎缩、肥大、增生、化生的概念;病理性萎缩的类型;变性的概念、类型及其病变特点;坏死的概念、基本病变及类型;修复、再生的概念;肉芽组织的概念、形态将诶够和功能;机化的概念。

2.熟悉:

萎缩的原因和类型;肥大的形态特点;化生的类型;细胞水肿和脂肪变性的原因,玻璃样变的病理变化特点;坏死的结局;创伤愈合过程及类型;影响组织再生修复的因素。

3.了解:

肥大和增生的区别于联系;细胞水肿、脂肪变性发生的机制;各种细胞的再生能力和组织的再生过程;瘢痕组织对机体的影响

1.理论讲授

2.课堂讨论

3.多媒体

4.实验操作

2

3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1.掌握:

充血、淤血的概念及后果;血栓形成和血栓的概念及其形成条件;栓塞和栓子的概念、栓子运行途径;血栓栓塞对机体的影响;梗死的概念、病理变化。

3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2.熟悉:

肺、肝淤血的病变特征;梗死的原因、类型;栓塞的种类;血栓的类型及结局。

3.了解:

梗死对机体的影响;栓塞对机体的影响;血栓形成过程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1.理论讲授

2.课堂讨论

3.多媒体

4.实验操作

6

2

4

炎症

1.掌握:

炎症的概念、基本病理变化、炎症及其病变特点;肉芽肿性炎、炎性息肉、炎性假瘤的概念及病变特点。

2.熟悉:

炎症介质的类型、作用;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3.了解:

炎症的原因和结局。

1.理论讲授

2.课堂讨论

3.多媒体

4.实验操作

6

2

 5

肿瘤

1.掌握:

肿瘤基本概念;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的生长方式和转移途径;良、恶性肿瘤的区别,癌与肉瘤的区别;肿瘤的命名原则;癌前病变(癌前疾病)、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的概念。

2.熟悉:

肿瘤的肉眼形态特点;常见肿瘤的形态学特点和生物学行为。

3.了解:

肿瘤的病因和发病学。

1.理论讲授

2.课堂讨论

3.多媒体

4.实验操作

8

2

6

发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掌握:

发热的概念;发热时机体代谢与功能的改变;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概念及发生机制;DIC时发生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和贫血的机制。

2.熟悉:

发热的病因、发生机制以及发热时相;DIC凝血原因、诱因及对机体的影响;DIC的分期和分型及其特点;DIC的临床表现。

3.了解:

发热热型、发热防治和护理的病理生理基础;DIC的防治原则。

1.理论讲授

2.课堂讨论

3.多媒体

2

0

7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1.掌握:

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的原因及发病机制;水肿的概念、病因和机制;常见几种水肿的概念;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的概念;病因和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2.熟悉:

三种类型的脱水对机体的影响及防治原则;常见几种水肿的主要发病机制。

3.了解:

体液分布、电解质含量、水和电介质交换以及水和电介质的胜利功能;水肿的表现;水肿对机体的影响及防治原则。

1.理论讲授

2.课堂讨论

3.多媒体

4.实验操作

4

0

8

酸碱平衡紊乱

1.掌握:

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及对机体的影响。

2.熟悉:

酸碱平衡紊乱的原因。

3.了解:

酸碱平衡紊乱的防治原则。

1.理论讲授

2.课堂讨论

3.多媒体

2

0

9

缺氧

1.掌握:

各型缺氧的概念、原因及血氧变化的特点。

2.熟悉:

常用的血氧指标及缺氧时机体的变化。

3.了解:

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及缺氧的防治与护理。

1.理论讲授

2.课堂讨论

3.多媒体

2

0

11

休克

1.掌握:

休克的概念;休克各期微循环改变、机制及其患者临床表现;休克早期微循环变化的代偿意义。

2.熟悉:

休克的常见原因、分类;对机体的影响。

3.了解:

休克的防治与护理原则。

1.理论讲授

2.课堂讨论

3.多媒体

2

0

12

心血管系统疾病

1.掌握: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变分期及病理

变化;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病变分期及继发改变;冠心病的病理变化;风湿病的基本病理变化、风湿性心内膜炎的病理变化及后果;心力衰竭的概念及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1.理论讲授

2.课堂讨论

3.多媒体

4.实验操作

6

2

2.熟悉: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理临床联系;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冠心病的病理临床联系;风湿性心肌炎、心外膜炎的病理变化;心力衰竭的病因、类型、发病机制及代偿反应。

3.了解:

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冠心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风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其他器官风湿病的病理变化;心力衰竭的防治原则。

13

呼吸系统疾病

1.掌握:

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变化、并发症及病理临床特点;肺气肿的病因及病理变化;大、小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肺心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呼吸衰竭的概念及功能、代谢变化。

2.熟悉:

大、小叶性肺炎的病理临床联系、结局及并发症;呼吸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3.了解:

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机制;大、小叶性肺炎病因、发病机制及间质性肺炎的病变特点;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则。

1.理论讲授

2.课堂讨论

3.多媒体

4.实验操作

8

2

14

消化系统疾病

1.掌握:

溃疡病的病理变化、结局与并发症;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理变化及各型的病变特点;门脉性肝硬化概念、病理变化及病理临床联系;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及肝肾综合症的概念。

2.熟悉:

慢性胃炎的病理变化及病理临床联系;溃疡病的病理临床联系;病毒性肝炎的病理临床联系;肝性脑病的病因、类型、发病机制及诱因。

1.理论讲授

2.课堂讨论

3.多媒体

4.实验操作

6

2

3.了解:

慢性胃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和传播途径;门脉性肝硬化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肝功能衰竭对机体的影响及肝性脑病的防治原则;肝肾综合症的发生机制和防治原则。

15

泌尿系统疾病

1.掌握:

肾小球肾炎常见类型的病变特点;肾盂肾炎的病理变化;肾衰竭及尿毒症的概念、急性肾衰竭的发展过程及其功能、代谢变化。

2.熟悉:

肾小球肾炎的病理临床联系;肾盂肾炎的临床病理联系;慢性肾衰竭的功能、代谢变化。

3.了解:

肾小球肾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肾盂肾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急性和慢性肾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防治原则。

1.理论讲授

2.课堂讨论

3.多媒体

4.实验操作

6

2

16

传染病

1.掌握:

结核病的基本病变及转化规律;各型肺结核的病变特点;伤寒的病理变化及各期病变特点;各型细菌性痢疾的病理变化。

2.熟悉:

伤寒的并发症;伤寒、细菌性痢疾的病理临床联系。

3.了解:

结核病、伤寒、细菌性痢疾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肺外器官结核病的结局。

1.理论讲授

2.课堂讨论

3.多媒体

4.实验操作

4

2

合计

注:

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调整总课时

72

18

四、实施建议

(一)课程教学实施建议

在教学过程称始终坚持:

理论联系实际、形态联系机能、基础联系临床的教学原则。

以图-文比照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讲授。

在每章节内容讲授完毕后利用实验室大体标本和组织学切片观察为主的实验教学方法,加深学生们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1.在讲课前按照课程标准的规定认真备课。

对重点、难点和新的教学内容,要用简单、通俗的语言为同学们讲解,以保证教学质量。

重视启发式教学,注意运用总论的知识指导各论的学习,通过各论的学习,以加深对总论内容的理解。

2.授课期间,在每一章节之前,可以设计典型的病案,使学员们带着问题进入本章节的学习;或者在课程之后,及时跟进典型病例或尸检进行讨论。

通过病例引导以及老师教员指导下的课堂讨论、资料查询、自学等方式启发学员分析、讨论有关病理学问题,学习病理学知识。

讨论中,引导学员思考和发言,以学员为主体,教师适时点评。

3.充分利用我院病理实验室资源,包括大体标本,组织切片。

培养学员独立观察、综合分析病变的能力。

引导学员用整体和发展的观点去分析所观察到的病理变化,以增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和巩固对理论的认识,组织切片实验中,要求学员绘图、描述。

大体标本的观察和组织切片的观察也是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4.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利用课外时间参观我院附属医院病理科一次,了解组织切片的制作过程与方法。

(二)课程考核评价建议

1.考核性质:

考试课。

2.改革传统的评价方法,建立过程评价和期末评价相结合的学生学习评价方法。

3.强调综合能力的评价。

根据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课堂学习情况、随堂练习、实验技能操作、案例分析等,进行综合评定。

4.立足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加强能力和技能方面的考核,理论与实验技能相结合的复式考核法,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以百分制评分,60分为及格,满分为100分,理论成绩占70%,实验技能占30%的比例得出该课程的总成绩。

其中理论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占理论成绩的30%)和笔试成绩(占理论成绩的70%),实验技能成绩包括平时实验成绩(实验报告占实验技能成绩的50%)和实验技能考试成绩(占实验技能成绩的50%)。

5.试题类型及权重

选择题40%、名词解释9%、填空题15%、是非题10%、简答题12%、论述题14%。

(三)教材选编的原则和建议

1.理论教材选用全国医药类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病理学》.2010.01第一版.供护理、助产、临床、口腔、药学等专业使用。

杨红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按照够用、实用、适度的原则选取教学内容。

参考教材:

全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卫生部规划教材《病理学》.2005.11第5版.供临床医学专业使用.和瑞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实验教材选用杨美玲主编.《病理学实验指导》.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0.9版。

3.编写《病理学学习指导》、《病理学考试大纲》、《病理学大纲》等教学相关资料,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保证教学质量。

(四)教学及实习设备配置建议

1.医学形态学实验室

现有医学形态学实验室3间,包括大体标本陈列室1个,显微镜室2个。

大体标本陈列室共有大体标本150多个,显微镜50台,每节课基本可满足50位学生同时上课。

2.教学仪器设备

病理学的授课是以形态学为基础,为了保证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病理教研室配备有投影仪2部,满足理论与实验教学。

另外教师还自备有U盘、电教VCD授课录像、影像输出设备如电视等。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计划和建议

1.加强病理学网络资源建设。

建设院内病理学精品课程网站,提供全套多媒体课件、动画教学资源、教学录像、热点案例、习题库等丰富教学资源。

不断丰富和更新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选择和利用优秀的病理学共享资源。

随着网络资源的不断丰富,目前病理学中拥有很多优秀的共享资源,包括教学素材、典型病例、图片库、素材库等等。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共享资源。

3.实验室建设。

《病理学》是以形态学为基础,所以应加块病理学网络一体化教室设备配置建设,尽早使用具备先进的电脑终端同步图像传输系统,力争按时完成理论实习教学同步进行的课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与学习积极性建立新的教学模式。

4.加强师资。

病理学课程要求教师应该具备基础医学教学、病例临床诊断、病理技术操作的综合素质人才。

我院病理教研室专职教师均为双师型教师。

学院应考虑为每位教师提供与时俱进、不断提高的平台,每年定期派送教师出外学习,使知识与技能不断更新,为我院培养和建设一支具有广博的人文知识、精湛的专业水平、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人师表的风范、精干果断作风的教师队伍,将对学生的成材成人起到直接指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制定:

公共基础部病理学教研室

执笔人:

刘平

审定人:

王文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