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研究方法考点串讲》.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7894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57.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研究方法考点串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社会研究方法考点串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社会研究方法考点串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社会研究方法考点串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社会研究方法考点串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社会研究方法考点串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8页
《社会研究方法考点串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8页
《社会研究方法考点串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8页
《社会研究方法考点串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8页
《社会研究方法考点串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8页
《社会研究方法考点串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8页
《社会研究方法考点串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8页
《社会研究方法考点串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8页
《社会研究方法考点串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8页
《社会研究方法考点串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8页
《社会研究方法考点串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8页
《社会研究方法考点串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8页
《社会研究方法考点串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8页
《社会研究方法考点串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8页
《社会研究方法考点串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研究方法考点串讲》.docx

《《社会研究方法考点串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研究方法考点串讲》.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社会研究方法考点串讲》.docx

《社会研究方法考点串讲》

第1章社会研究导论

第一节社会研究的概念与特征

一、社会研究的基本概念

(单选)(01-10)在社会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首先通过特定的方法收集关于社会事实的资料,然后通过对事实资料的思维加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单选)社会调查是一种有目的地认识社会的活动,它是指人们运用一定的方法去了解社会各有关方面的实际情况,从而把握有关社会现状的一种社会认识活动。

(单选)社会研究是指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地收集和分析关于社会现象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的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做出科学认识的活动。

二、(多选)社会研究的特征

1.目的性

2.经验性

(单选)(08-10)社会调查研究活动是通过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实而获得对社会的认识,这是社会研究特征中的经验性。

3.理论性

4.社会性

(多选)(07-10)社会调查的社会性特征主要表现在:

(1)社会研究的目标具有社会性的意义;

(2)社会研究是一种社会活动;

(3)社会研究活动要符合法律和社会规范,并受其他多种社会因素的制约;

(4)社会研究的结果会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学术发展等方面产生影响。

三、社会研究的基本要素

(多选)(05-10)任何一项社会研究活动都包含社会研究主体、社会研究对象、社会调查内容和社会调查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要素。

1.社会研究的主体

(单选)(06-10)所谓社会研究的主体,是指进行社会研究的组织与人员。

(多选)各类组织在社会研究活动中一般扮演以下几种角色:

(1)社会研究活动的组织者;

(2)社会研究活动的委托者;

(3)社会研究项目的承担者;

(4)社会研究的资助者。

2.社会研究的对象

(单选)社会研究的对象是指被研究的个人、群体或组织,或者是研究所指的其他社会单位。

(单选)(07-10)类别概念是指由具有相同属性或特征的人或事物所构成的一个类别。

如“老年人”、“残疾人”都是类别概念。

(单选)(08-10)国家属于集合概念。

(单选)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常常使用“分析单位”的概念来区分社会调查对象(收集资料对象)与社会研究对象的不同。

(单选)“分析单位”,是指在社会研究过程中收集和分析资料的具体单位。

3.社会研究的内容

(单选)社会研究的内容,是指社会研究所要了解的社会现象和要探索的社会问题的具体内容。

(多选)各项社会研究的内容可以分为现状调查、态度调查、因果分析、预测分析及对策研究等不同的层次。

(单选)(07-10)决定研究内容的深度和层次的是研究目标。

4.社会研究的方法

(单选)社会研究方法,是指研究者在进行社会研究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方法的总和,包括在社会研究过程中应遵循的各种程序、规则和各个研究阶段上应采用的各种方法。

(单选)采用科学的方法是社会研究能够客观地认识社会,真实反映社会实际情况的重要保证,也是评价一项研究科学性、真实性和可靠的重要标准。

第二节社会研究的目的、意义与原则

一、(简答)社会研究的目的

(1)探索未知的事物;

(2)验证不确定的知识;

(3)扩展已有的知识。

二、(简答)社会研究的意义

(1)社会研究的理论性意义

社会研究的理论性意义主要是指社会研究对理论发展做出的贡献。

(2)社会研究的应用性意义

社会研究的应用性意义又称为“实践意义”或“实际意义”,它是指社会研究的成果能够直接应用于指导社会实践活动。

三、社会研究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所谓“客观性原则”,简单说就是实事求是的原则,是指社会研究应该尽最大可能客观地反映社会实际情况。

(单选)(03-10)“任何现象的存在都不以研究者个人意志为转移”,这一表述体现的是社会研究的客观性原则。

为了使社会研究的成果能够更好地反映客观的社会现实,现代社会科学不断地改善其研究方法和研究工作中的技术手段,并且要求研究者在社会研究工作中遵从客观性原则,避免或降低因研究者个人的主观偏好或疏忽而导致研究结论偏离客观的社会事实。

2.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

(单选)“事实判断”,是指对社会事实客观情况的判断。

(单选)“价值判断”,是指研究者对某种社会现象的好坏、意义、重要性程度等方面的主观评价。

(单选)(07-10)(05-10)所谓“价值中立”,是指研究者在社会研究过程中不受对所研究问题的价值判断的影响。

(单选)“价值关联”是指研究者的研究工作要受到他们对所研究问题的价值判断的影响。

3.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

4.遵守法律的社会规范

第三节社会研究方法概述

一、(多选)社会研究方法的意义

(1)保证社会研究客观性;

(2)提高社会研究活动效率。

二、(多选)(08-10)现代社会研究方法的特征

(1)经验性;

(2)理论性;

(3)规范性;

(4)多样性。

三、现代社会研究方法体系

(多选)社会研究方法体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社会研究的方法论、社会研究的研究方式以及社会研究中的具体方法和技术。

(单选)社会研究的方法论,是指社会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即对社会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哲学论证。

(单选)研究方式是指社会研究中采用各种具体的研究形式,包括研究的程序及每个步聚上具体的操作方式。

(多选)在社会研究中有多种不同的研究方式,它们大致上可以分为问卷调查研究、实地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和文献研究等几种主要的类别。

(单选)具体方法和技术是指在社会研究的各个环节所采用的方法、技术和工具等。

第四节社会研究的过程

社会研究的一般过程

(简答)社会研究的一般过程及各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有:

(单选)社会研究的一般过程,是指社会研究过程中一般需要采取的各个步聚及其先后次序。

1.确定研究题目阶段

(单选)进行一项社会研究,首先要确定研究题目。

2.研究设计阶段

(单选)(05-10)在确定了研究题目以后,紧接着就进入了研究设计阶段。

3.收集资料阶段

4.整理和分析资料阶段

(单选)(05-10)定量分析主要是统计分析,即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和推论性统计分析,以确定各个变量测量的结果、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采用抽样研究资料去推论总体情况的概率度等等。

5.研究报告的写作和发表阶段

第2章社会研究的主要类型

(单选)(08-10)从研究的时间尺度上看,可分为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

第一节理论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

一、理论性研究

(单选)(06-10)理论性研究指的是那些以发展有关社会的基本知识为基本目标的社会研究。

(单选)理论性研究的关注点主要在于探索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增加社会现象内在规律的认识。

(单选)实证研究,是理论性社会研究的重点。

(单选)(04-10)理论性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属于经验研究方法。

二、应用性研究

(单选)(04-10)应用性研究是指针对现实社会问题,旨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经验研究。

(单选)理论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的区别主要在于其研究目标的不同。

理论性研究主要关心社会现象及其规律“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而应用性研究则要解决“如何做”的问题。

(多选)应用性研究的主要类型包括社会生活状况研究、社会问题研究、社会政策研究、社会影响评估等。

主要的研究领域包括:

人口管理、劳动就业、城市建设、公共交通、环境保护、区域发展、社会治安、文化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等。

第二节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

(单选)(01-10)从研究的目的划分,社会性研究可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

(单选)探索性研究的目的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描述性研究的目的是系统地了解某一社会现象的状况及发展过程,它通过对现状的准确全面的描述来解答社会现象“是什么”的问题。

解释性研究则试图对社会现象作出普遍的因果解释,以解答“为什么”的问题。

一、探索性研究

1.探索性研究的含义

(单选)探索性研究是研究者在整个研究工作的前期阶段中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的过程。

2.探索性研究的主要内容

(多选)(06-10)探索性研究通常包括三个部分:

(1)实地考察;

(2)请教专家;

(3)查阅资料。

3.探索性研究的意义

(单选)探索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要对所研究的问题和相关的社会现象进行初步的考察,获得对它们的初步了解,并在此基础上为制订正式研究方案提供指导和线索。

4.探索性研究的方法特点

(单选)探索性研究也要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但相对来说其方法比较简单,要求也不太严格。

二、描述性研究

1.描述性研究的含义

(单选)描述性研究不仅包括应用研究,而且包括理论研究。

2.描述性研究的基本要求

(多选)描述性研究的基本要求是指对社会现象的描述应当达到的基本标准,主要包括描述的准确性和概括性。

三、解释性研究

1.解释性研究的含义

(单选)解释性研究就是对于社会现象或事件之间因果有关系的研究

2.解释性研究的方法特点

(单选)在解释性研究中所要求的方法更加严格和细致。

(单选)(07-10)解释性研究的目标是解释社会现象的原因和说明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

3.解释性研究的因果模型

(多选)解释性研究的方案设计首先要明确提出所需检验的假设,并且其理论假设一般是一种因果模型,它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的方式:

(1)列出现象的原因或后果;

(2)对各种因果变量的关联强度提出理论假设;

(3)建立复杂的因果模型。

(单选)解释性研究在内容上更加集中,更具有针对性。

第三节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一、普查

1.普查的含义

(名词解释)(01-10)(单选)(05-10)普查又称普遍调查或整体调查,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对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无一例外地逐个进行的调查。

2.(简答)(06-10)(单选)(08-10)普查的主要特点

(1)结论确定;

(2)资料精确;

(3)调查项目少;

(4)工作量大。

二、抽样调查

1.抽样调查的含义

(单选)抽样调查是按照一定的方法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些个体行为样本进行调查,并通过样本统计量来推论总体情况。

(单选)抽样调查是20世纪3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它常与问卷调查方法相结合。

2.(简答)(07-10)抽样调查的特点

(1)它只对总体中一定数量的个体进行调查;

(2)内容比较广泛和深入,并且资料的标准化程度较高,可以进行较深入的统计分析和概括;

(3)可以将抽样调查的结果推论到总体,从而了解总体的一般状况和特征。

三、个案调查

1.个案调查的含义

(单选)个案调查是从研究对象中选取一个或少数个体(这些个体被称为个案)进行深入细致调查的结果推论到总体,从而了解总体的一般状况和特征。

(单选)费孝通先生的《江村经济》就是以社区为个案。

2.(简答)(05-10)个案调查的特点

(1)调查的深入性;

(2)由于调查对象比较少,因此,个案调查一般比较节省人力和经费;

(3)个案调查一般不需要动员众多的调查员,而只需要由研究者或少数经过专门训练的调查人员进行调查,因此调查的质量往往更高;

(4)这种调查活动对调查人员的要求很高,一般需要由经过专门训练的调查人员来担当调查工作;

(5)由于个案调查的调查对象很少,并且一般都没有按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对象,因此不能按照统计学的原理来将调查结果推论到总体。

3.(简答)简述个案调查与典型调查、重点调查的异同。

典型调查属于个案调查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也具有节省人力物力、调查内容都比较深入全面等特点,但典型调查与一般的个案调查也有明显的不同。

典型调查要求调查对象具有典型性或代表性,它试图通过深入地“解剖麻雀”,以少量典型来概括或反映总体,从特殊性中发现一般性,而一般的个案调查不要求调查对象具有典型性或代表性,它不试图以少量单位来概括或反映总体的状况。

一般的个案调查和重点调查也有所不同。

重点调查是对某种社会现象比较集中的、对全局具有决定性作用的一个或几个单位进行的调查。

重点调查的对象不一定要有代表性,但必须在总体中占有重点的地位或在总体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重点调查中调查的单位不多,花费的力气不大,却能了解到对全局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基本情况。

(单选)(03-10)重点调查的特点是比较省时、省力、调查结果可反映全局情况

第四节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一、定性研究

1.定性研究的含义

(单选)定性研究是通过参与观察、深入访谈、文献分析等方法对某一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的调查,并采用分类、比较、归纳、矛盾分析等方法对调查资料进行加工分析,从而获得对该社会现象的总体有较深入认识的一种研究类型。

2.(多选)定性研究的特点

(1)从其哲学基础上看,定性研究是基于人文主义的哲学基础;

(2)从研究目标上看,定性研究一般注重在复杂的心理、文化和社会生活环境中去理解社会现象的意义;

(3)从收集资料的方式上看,定性调查主要采用参与观察和深入访谈等方式,有时也采用文献资料的方法;

(4)从分析和表述的方法上看,定性研究主要采用语义分析和文字描述等分析方法,并有时辅之以图片和实物。

二、定量研究

1.定量研究的含义

(单选)定量研究是运用基于统计原理和概率论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数量变化等方面进行的研究。

(单选)社会研究中的统计调查和实验研究属于定量研究。

2.(多选)定量研究的特点

(1)从其哲学基础上看,定量研究是基于实证主义的哲学基础;

(2)从研究目标上看,定量研究一般注重将所研究的问题从复杂的文化及社会背景中抽象出来加以具体的数量化描述,并分析其因果关系;

(3)从收集资料的方式上看,定量研究主要采用量表、问卷手段去进行调查;

(4)从分析和表述的方法上看,定量研究主要采用统计分析方式。

三、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比较

1.两类方法基本特点的比较

(1)从方法论上说,定性研究从属于人文主义的研究范式;定量研究属于实证主义范式,其研究方法更接近自然科学;

(2)从研究的逻辑过程看,定性研究是一个归纳的过程;而定量研究则与演绎过程更为接近;

(3)在研究方式上,定性研究更强调研究程序、研究方式和研究手段上的灵活性、特殊性,实地研究是定性研究最觉的研究方式;定量研究更强调研究程序的标准化、系统化和操作化,抽样调查、内容分析是定量研究中常见的研究方式。

2.两类方法优缺点的比较

定量方法的优点在于:

(1)它能够快速地进行大规模的社会调查;

(2)结论更准确、更科学;

(3)提高理论的抽象化和概括性程度,并能够对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精确的分析。

定量方法在社会研究中也有局限性:

(1)容易忽略被调查者深层的动机和具体社会过程中的一些复杂因素;

(2)很难客观、准确地确立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3)无法依赖数量分析。

(多选)(08-10)(07-10)定性方法虽有其能够深入理解社会现象本质的突出优点,但也存在一些缺点。

例如。

定性方法所获得的结论难以在较大范围中推论到总体;其研究成果很难以数学的语言加以精确的描述。

此外,在规模相似的情况下,定性研究往往要比定量研究耗费更长的时间,并且定性研究方法的标准化程度不高,不易动员大量的人员参与调查工作,难以形成统一的、大规模的社会研究行动。

第五节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

一、横向研究

1.横向研究的含义

(单选)横向研究又称横剖研究,它指的是关于某类社会现象在一个时间点或时间段里的存在状况及其因果关系的研究。

(多选)民意测验、市场调查和人口普查都是横向研究的。

2.横向研究的优缺点

(多选)(03-10)(01-10)横向研究的优点是调查面广,多数采用统计调查的方式,资料的格式比较统一,标准化程度较高,而且资料来源于同一时间,未受到时间变化的影响,因而也可对各种类型的研究对象进行描述和比较。

二、纵向研究

(多选)纵向研究主要有下列三种不同的类型:

1.趋势研究

(单选)(08-10)(06-10)趋势研究是对某种社会现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

趋势研究在不同时间点上所进行的若干次横向研究必须是具有同样的研究内容,采用的是同样的测量方法,得到可比较的经验数据。

2.同组研究

(单选)(07-10)同期群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对同一时期、同一类型的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

3.同组研究

(单选)同组研究(又称“追踪研究”),它是对同一批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

(简答)同组研究与同期群研究比较相似,二者的区别在于,同组研究每次调查所用的都是同一个样本,而同期群研究只要被调查者来源于同一时期的人群即可。

(多选)(04-10)纵向研究能够了解社会现象的发展过程,能比较不同时期的变化;由于各种变更的时间顺序清楚,纵向研究比横向研究更容易做出逻辑上的因果判断。

但纵向研究比横向研究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经费,这一特点决定了它不能被广泛使用。

第3章选题与研究设计

第一节选题

一、选题的含义及意义

1.选题的含义

(单选)选题,是指社会研究者根据客观需要和自身的研究兴趣及条件等因素来确定研究题目的过程。

(单选)“研究题目”,是指一项社会研究所要回答或解决的问题。

(多选)社会研究的选题过程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确定研究题目:

(1)确定研究题目的内容;

(2)要确定研究的角度;

(3)要确定题目的层次;

(4)要确定研究的目标。

(单选)选题过程是一个客观与主观相结合的过程。

2.(简答)(08-10)选题的意义

(1)从研究工作的社会意义上看,使研究资源得以合理的利用;

(2)从研究过程来看,选题规定着研究工作的总体目标和整个研究工作的具体内容;

(3)社会研究中的选题过程往往是研究者对一个研究项目进行总体规划的过程,选题过程的质量对一项研究工作的整体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二、选题的标准

(单选)选题的标准包括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标准。

1.(简答)选题的客观标准

在符合社会实践或理论发展需要的基础上,需要根据重要性、新颖性和可行性的原则来选择研究题目。

(单选)所谓“重要性”,是指一项研究题目的意义和价值,它一般是根据所研究的问题在社会实践和理论发展中的地位、作用而决定的。

(单选)(06-10)所谓“新颖性”,又称“创造性”或“创新性”等,是指研究题目具有与其他人所不同的内容和特点。

(简答)新颖性可以体现在不同的方面:

(1)是研究领域的新颖性;

(2)是研究视角的新颖性;

(3)是研究内容的新颖性;

(4)是研究方法的新颖性。

(简答)所谓“可行性”是指一项社会研究项目是否具备相应的研究条件。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是研究人员的可行性;

(2)是研究方法的可行性;

(3)是组织体系的可行性;

(4)是物质条件的可行性;

(5)是社会可行性。

2.选题的主观标准

(单选)选题的主观标准是指在选题过程中研究者根据自身的价值观、态度、研究兴趣和其他自身的条件而自觉或不自觉地设置的标准。

三、题目的来源及选题方式

1.题目的来源

(单选)(05-10)社会研究的题目的主要来源于社会实践和理论的发展。

2.选题方式

(多选)可以大致地将选题方式分为研究者选题、实际工作部门定题和学术界选题等几大类。

(多选)研究者选题又分“纯自主选题和课题申报”两种不同的方式。

(单选)完全由研究者自己选定题目,不受任何组织和个人的影响,使研究者的自主性和学术兴趣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的选题方式是纯自主选题。

(单选)申报研究课题是由研究者根据研究基金组织或一些实际工作部门的要求拟订研究题目,并向研究基金组织或有关的实际部门申请立项和经费。

(多选)实际工作部门定题也分为两种不同的方式:

上级定题和委托研究课题。

(单选)学术界选题是指通过学术界有关学科领域中学者们的共同商讨来确定研究题目。

四、选题过程

(多选)选题过程一般包括:

了解社会实践和理论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初步选择研究题目,论证研究题目的意义,确定研究的范围、层次和内容,以及论证研究项目的可行性等。

第二节研究设计

(单选)研究设计,是指研究者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规划和安排。

一、明确研究目的与研究性质

(单选)在进行具体的研究工作之前首先要明确研究目的。

二、确定分析单位和具体的研究对象

1.确定分析单位

(单选)在确定分析单位时,关键是要注意区分群体类别与集合体之间的不同。

2.确定具体的研究对象

(多选)在研究设计阶段,研究者应该按照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的要求而对具体的研究对象做出明确的界定。

3.确定调查对象

(多选)在很多情况下,对调查对象有多种选择,研究者可以根据研究对象的情况,以及调查方法的有效性、可行性和简捷性等方面的要求而灵活地选择不同的调查对象。

三、(简答)确定研究方式和具体的研究方法

1.确定研究方式

(多选)社会研究中有以下几种常见的研究方式:

(1)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一种定量研究方式,是指采用问卷调查等结构性访谈的方法取得资料,并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对资料进行加工分析,从而获得研究结论的研究方式。

调查研究的最突出的特点是可以获得标准化的数据资料。

(2)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最突出的特点是在人为控制的条件进行研究。

在一些微观层次的研究中(如心理学研究)比较常用这种研究方式。

(3)文献研究:

文献研究方式最主要的特点是利用现有的文献资料而进行研究。

(4)实地研究:

实地研究,是指研究者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或工作环境之中,通过与他们的密切接触而理解他们的语言和行为,并通过观察、深入访谈等方法而获得第一手的研究资料。

实地研究方式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获得比较真实和深入的研究资料

2.选择资料收集方案

(单选)资料收集方案是指收集资料的内容和各种收集资料具体方法的总和。

3.设计资料分析方案

(单选)资料分析方案包括资料分析的内容、方法及技术。

(多选)资料分析方案的设计可以在资料收集工作之前,也可以在资料收集工作之后进行。

第4章理论建构与理论检验

第一节社会理论概述

一、什么是社会理论

1.社会理论的含义和特点

(单选)社会理论是人对客观社会现实的反映。

(多选)社会理论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社会理论来自于社会实践;

(2)社会理论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点,能够反映一类社会现象共同特点;

(3)社会理论具有解释和预测社会现象的功能。

2.理论抽象与理论概括

(单选)“理论抽象”,是指研究者在一次研究中抓住社会现象的一种特征,并且在考虑这一特征时暂时忽略其他特征。

(单选)“理论概括”,是指在思维中按照抽象出来的特征对社会现象进行的归类表述。

3.社会理论的来源

(单选)经验概括,是指人们通过有限的经验观察而获得的一类社会现象的规律带有普遍性的特点的概括。

理论研究者通过理论思维或专门的研究活动,将日常观察中的一般性的经验概括上升为理论。

4.社会理论的发展

(单选)社会研究中各种理论框架的修改和替代过程也就是社会理论发展的过程。

5.社会理论的社会功能

(单选)从社会研究的角度看,可以用它去解释和预测各种社会现象。

从社会实践的角度看,由于社会理论具有解释和预测的功能,它常常被用于指导人们的各种社会实践。

6.(简答)社会理论在社会研究中的意义

(1)社会理论是社会研究课题的重要来源之一;

(2)社会理论是社会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

(3)理论可以为社会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