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试题.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97990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一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一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一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一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初一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初一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初一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一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试题.doc

《初一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试题.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一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试题.doc

初一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试题

A卷

一.语言积累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道上笼(lǒng)罩着蒸人的青草湿气。

B.这里阴霾(lí)有如毒雾,整日笼罩着你。

C.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D.他心里揣(chuǎi)想着究竟什么原因使他生气。

 

2.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含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虽说褒贬不一,但乔那坦却不可避免地成为群落中新崛起的中心人物。

(褒贬:

评论好坏)

B.少年蓦地站起身来。

(蓦地:

突然;出乎意料地)

C.经过团党委的教育,使这位后进青年思想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脱胎换骨:

即彻底转变了错误思想)

D.流连湖边,细细品味,这才发现白马湖的夏天竟有一股超凡脱俗的气息。

(超凡脱俗:

超越凡人,不落俗套)

 

3.下列作品作家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A.《捅马蜂窝》--冯骥才 《纸船》--冰心

B.《母亲》--泰戈尔 《夜雨寄北》--李白

C.《黄鹤楼》--崔颢 《相见欢》--李煜

D.《蝈蝈》--赵丽宏 《只要翻过那座山》--杉美树子

 

4.按课文填空。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西周初期至_________中期共305首诗歌作品,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2)《两小儿辩日》选自《_________》,此书相传为战国时列御寇所撰,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这个寓言故事启发我们观察事物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青青园中葵,_________。

阳春布德泽,_________。

 

5.下列用词造句哪一项有错误?

请你把它选出来。

()

(1)精致:

文具店里摆放着几个精致的笔盒,我很想买一个。

(2)拮据:

她的性格很内向,在陌生人面前常常拮据不安。

(3)慷慨:

大人们很慷慨,尽管你去勾,猪蹄儿壳对他们来说也没用。

(4)井然有序:

和渔船周围的混乱嘈杂比起来,这里的一切都显得井然有序,快乐而平和。

 

6.同样一句话,说话时重音不同,强调的意思也不一样。

按照括号里的要求,下面这个句子应该怎么说?

请你用着重号(·)给它标上重音。

(1)你为什么这么激动?

(询问原因)

(2)你为什么这么激动?

(强调程度。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7-8题。

(共8分)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7.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五言律诗,以其卓越的绘景取胜,表现出作者年少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思乡深情。

B.题中的“送别”,是指荆门乡邻送自己离别蜀中,乡思旅情,尽在诗中。

C.“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其译文应是:

月影如飞下的明镜在水中奔走,云霞似海市蜃楼,气象悠悠。

D.这首诗笔势流荡,不受格律束缚,最能体现出李白律诗的特色。

 

8.在这首诗里,诗人运用拟人手法表达对故乡无限爱恋的一句是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9-11题。

(共15分)

《咏雪》

刘义庆

谢太傅寒雪日内乘,与儿女讲论文。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9.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5分)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____________________

(2)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______

(3)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_________

 

10.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

为什么?

 

11.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三)阅读下文,完成12-19题。

(共29分)

空山鸟语

郭枫

(1)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

(2)当然,山上有的是娇艳的花、婆娑的树,有的是奇崛的岩石、爽飒的风、飘逸的云朵;在山上,每一片风景,都会使你神迷。

但,我说我还是最喜欢听山里的鸟叫。

到山里来,找一片幽深的林子躺下,静静地躺在铺着落叶的土地上,这时你的心灵便贴紧了山的心灵,别动也别想,好好地听一听鸟叫吧!

(3)鸟儿的鸣叫是世间最美的语言,你不懂得鸟的语言么?

(4)你不懂鸟的语言么?

我想你应该懂的。

在山上,谁都喜欢鸟的鸣叫,谁都懂得鸟的语言;谁都懂,清风懂,白云懂,流泉更懂,连挂在树枝上晒太阳的小花蛇也懂。

鸟的语言永远叙述着动人的爱情。

(5)在早晨金色的阳光里,我喜欢用大半天时间,去谛听两只鸟在我头顶上鸣叫。

它们总是用5个不同的音符串成一支歌。

一只先唱,另一只接着,缠缠绵绵,重重复复,透明的情意,像滑滴在青石上的一线灵泉从歌声里迸落。

我在小时候就很熟悉这种鸟,绿背黄纹有一只小巧的红喙,我喜欢它们灵活的体态,更喜欢它们的样子,依偎着、厮磨着,总是分不开啊!

那时我不知道它的名字,现在仍然不知道,它究竟是哪种鸟呢?

想着想着,自己却不禁失笑了。

真是太傻!

名字有什么用?

人们喜欢各种好听的名字,鸟不一定喜欢,鸟喜欢唱的歌,人不一定能听懂;其实人爱不爱听都是一样,鸟是唱给鸟听的。

(6)山雀是顽皮的精灵,老是成群结队地撒野,老是呼朋唤友,兴奋地吵闹。

山雀们短促而嘹亮的鸣声,让人来不及凝神,只感到一阵轻松的音乐雨,散乱地、意骤地,漫天撒来,直把你全身淋透;而后,雨过天晴,在你阴翳的心版上引进阳光,在你灰白的生命里加上色彩,把你浸于奔放的欢乐而又有些淡淡的悒郁里。

不是么?

谁,面对着山雀子这么奢侈的自由、这么天真的喜乐能不怅然呢?

谁,没有山雀子一样的欢乐时光呢?

可是,少年的好时光,总是流逝得太快又太恍惚,谁能又永远像山雀子那样的欢乐呢?

想想看,人,制造出自己的桎梏,把自己套牢,乃是自然中最可悲的族类啊!

但山雀们却不管这些,不管你快乐不快乐,不管你忧伤不忧伤,不管你有多少无聊的思想,山雀们,什么都不管;它们飞翔像一阵旋风卷起,它们落下像一片云彩罩地,为了欢乐,它们是忙碌的。

难得的是有这片深山广林,要不,这些喜欢唱歌的精灵向何处容身?

(7)过午之后,山林便到了入睡的时刻,高照在千山之外的秋阳,朦胧的光线竟灵空得如同饮醉了的月华;透着微醺,透着温柔,敛起那份耀眼的光彩,任凭幽谷深林去制造秋日的奥秘了。

山林睡了,鸟儿们静默了。

踏一坡金黄的落叶,踏一地斑驳的树影,也踏着一份薄薄的寂寞。

在众鸟默默之中,“咕--咕--”,从哪里传来的几声鹧鸪呢?

忽断、忽续、忽近、忽远,那缥缈的鸣声,竟有些不可捉摸了。

真是鹧鸪么?

在台湾很少听到鹧鸪呢!

鹧鸪该是鸟中的诗人,不,或者便是诗人的化身吧!

就那缥缈的几声,便会把人拉回到一个古老的世界。

“咕--咕--”我回到了江南。

“咕--咕--”我沐着淡烟疏雨。

石头城的苔痕,更加暗绿了哪!

长檐飞角的小街,更加寂寥了哪!

江畔的落日更苍凉了哪!

“咕--咕--”奔驰在石板路上得得的马蹄声突然隐去了。

这是梦境,呵!

这是在海角孤岛上奇幻的梦境。

--是的,我知道这是梦,可是我多么喜欢重温!

(8)到山上来,且闭起眼睛,不要再浏览风景,好好地听一听鸟叫吧!

鸟儿们用100种声调在欢唱,仙乐飘飘,回荡在峰峦间,流淌在涧谷间。

你不是从这美妙的清音中,已听到自然的消息和人世的沧桑了么?

那么,除了敞开自己的心灵,还要做些什么呢?

(9)还要做些什么呢?

(10)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

12.阅读

(2)自然段,先解释下面词语,再说说这些词语在文中的搭配好在哪里?

(6分)

(1)婆娑:

_______

(2)奇崛:

_______

(3)爽飒_______(4)飘逸:

_______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4)自然段,指出三个“谁都”的排比句的运用有什么特点?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5)自然段,带点的词“依偎”、“厮磨”的描写和前面哪一句照应?

此段画线句有两层意思,请找出来。

(4分)

答:

15.阅读(7)自然段,请说说带点的词语“暗绿”、“寂寥”、“苍凉”的梦境应是怎样的梦境?

(3分)

答:

16.全文共10个自然段,如果划分三部分,下面分段正确的一项是()(4分)

A.

(1)/

(2)(3)(4)(5)(6)/(7)(8)(9)(10)

B.

(1)

(2)/(3)(4)(5)(6)(7)/(8)(9)(10)

C.

(1)/

(2)(3)(4)(5)(6)(7)/(8)(9)(10)

D.

(1)/

(2)(3)(4)(5)(6)(7)(8)(9)/(10)

17.写物要抓住事物的特点。

本文作者抓住了红喙小鸟、山雀和鹧鸪的怎样的特点,又是如何表达的?

(3分)

18.读完全文,你对“空山鸟语”的“空”有哪些理解?

“鸟语”仅仅是各种鸟的鸣声吗?

(3分)

19.这篇散文,记叙在空寂的山野里谛听鸟鸣的感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分)

 

三.作文(50分)

以《在那快乐的日子里》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B卷

一、语言积累:

1.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生机勃勃 滑稽可笑 温文尔雅 嬉戏

B.牵肠挂肚 混乱曹杂 视死如归 沾污

C.沧沧凉凉 刚毅勇猛 百感交集 褒贬

D.神机妙算 好高骛远 羚羊木雕 吟诵

 

2.用课文原句填空。

(1)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冰心《纸船》)

(2)百川东到海,__________?

__________,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

 

3.比兴是诗歌常用的创作手法,请从你学过的《诗经》篇章中举一例(从原诗中列举含“比”或“兴”的一句即可)(贵阳市中考题)

 

4.用关联词语“虽然……但是……”把下面三项内容排列组合成一段话。

要求着重肯定林静在学习方面的优点,语言要简明。

(1)林静在学习上有一股子钻劲,各门功课都学得很扎实。

(2)林静集体观念也比较淡薄。

(3)林静性格内向,不爱接近同学。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文言文,完成5-9题。

两小儿辩日

《列子》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乎!

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孔子)问其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儿认为)日始出时去人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子不能决也。

一儿以日初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诵读文言文,较长的句子要注意合理停顿。

试用“/”给下面句子划分合理停顿。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7.两小儿为什么事“辩斗”?

他们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8.从下面的两句话中,能看出孔子的什么精神品质?

(最好能用孔子有关论语回答)

(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不能决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上面的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

(能总结一至两个观点即可)

 

(二)阅读下文,完成10-14题。

(29分)

槐树花真香

王梓夫

晚霞在炽烈地燃烧着,似乎能听得见被它烧焦的树梢在噼啪作响,小山村显得更加恬静了;村头上有一棵洋槐树,槐花开得正盛,粉嘟嘟的,连晚霞里也溶进了它那淡淡的馨香。

洋槐下坐着一位老奶奶。

她已经很苍老了,头顶差不多全秃了,只有后脑勺处还有一绺乱麻似的白发。

脸上的皱纹纵在一起,眼窝很深,颧骨很高,像一块褐色的石头。

她那裸露的瘦胳膊上,皮肉松懈地耷拉下来,上边沾着一块块栗子皮似的老年斑。

她手里摆弄着两只毛茸茸的小雏鸡,冲着落日安详地坐着,一动也不动,似乎得了一种永恒的满足。

在她的身边,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

这姑娘长得晚霞一样光彩动人。

光润润的小脸蛋儿,水汪汪的大眼睛,还有潮乎乎的红嘴唇,都如含苞未绽的洋槐花一样鲜嫩。

她正伏身在一块平展展的大石头上,面前放着铅笔盒、作业本,还有几块口香糖,她那只捏着钢笔的右手支着下巴,歪着头向远处凝视着,像是看着满天的彩霞,又像是看着老奶奶。

在她们的脚下,是一条清凌凌的小溪,镀了金的溪水静静地流着,听不见一点儿声响。

女孩突然说话了,那声音像是从天边的遐想中寻找出来的:

“姥姥,您说,人为什么活着?

“这太阳真美,槐树花真香。

”老奶奶喃喃地说。

“姥姥,您给我说说呀。

要不,我的作文完不成了。

“真是的,我活了快80岁,怎么就没工夫看看这太阳,闻闻这槐花呢?

“姥姥,您快说呀,人到底为什么活着?

”女孩显得有些焦急了。

“活着就活着呗,还管它为什么!

”老奶奶漫不经心地说。

“姥姥,您是怎么活过来的?

“我那会儿也不想活。

你姥爷死了,我本想跟他一起去,可放不下你妈。

你妈才你这么大……”

“姥姥,你说的是什么呀?

“为了你妈,我活下来了。

这不,也是一辈子……”

女孩不再发问了。

她望着山顶上的落日,又陷入了静静的沉思。

那太阳很大,很红。

老奶奶又喃喃自语:

“这太阳真美,槐花真香。

忽然,女孩那稚气的脸颊上闪过一道霞光,她似乎悟出了什么,埋下头在作业本上唰唰地写上了两行字:

落山的太阳真美,盛开的槐花真香。

10.本文开头的一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用自己的话谈谈你的见解。

(5分)

 

11.“为了你妈,我活下来了,这不,也是一辈子……”这是老奶奶回答外孙女儿“人为什么活着”提问的答案。

你觉得这样回答正确吗?

为什么?

(5分)

 

12.本文写老奶奶的语言很少,只突出写了两句:

“为了你妈,我活下来了”,“这太阳真美,槐树花真香”。

你能概括地说明这两句话的含意吗?

(5分)

 

13.本文对祖孙两人都作了生动的肖像描写,请说说两人的肖像描写各有什么特点。

(5分)

 

14.假如你是那个小女孩,受到奶奶话的启示,悟出了“人为什么活着”的道理。

请用300字左右写出你的感受。

(9分)

 

三.作文(50分)

请读肖瑶“义助西部贫困生”献爱心的故事,写一则自己或别人献爱心的小故事,字数500

2001年,洪山区武珞路小学的肖瑶跟随小记者团,远赴甘肃省正宁县窑涧小学参加“东西部手拉手”阳光行动,在那里,她认识了一个叫潘红豆的女孩。

红豆两次辍学,家里条件很艰苦。

肖瑶和红豆在一个窑洞里上课,长满青苔的窑洞光线昏暗,一间教室里聚集着两个年级的学生,每个孩子都用渴望知识的眼睛紧紧地盯着墙上的黑板。

肖瑶的心被震撼了,别后不久,她们开始了书信往来,每逢新学期开学前,肖瑶都要拿出平时攒下的零花钱,买来书包、笔、本子,给红豆寄去。

6个学期,回回如此。

每当肖瑶看到红豆在信中流露出要辍学务农的念头时,她的心都像刀绞一样难受。

她流着眼泪给红豆写信,劝她一定要坚持读书,同时把自己的压岁钱寄过去。

至今,连肖瑶自己都不记得一共给红豆汇了多少钱。

每到节假日,肖瑶都会给红豆发出一封饱含深情的长信,或寄去一张充满祝福的贺卡。

三年来,她们已经胜似姐妹。

肖瑶给红豆寄去了80多封信、卡。

红豆在不久前的考试中,每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

红豆逆境中的奋斗经历同样激励着肖瑶,她在学习上更自觉了,生活中更坚强了,先后获得省、市10多个奖项。

今年六一儿童节,肖瑶打算把红豆接到自己家来做客,可是红豆来武汉的路费就得400元。

为了筹措红豆的路费,肖瑶砸碎了自己心爱的储存罐,也只凑了100多块钱。

她翻箱倒柜地找出家里不常用的旧书、废报纸、旧瓶子送到收购站去卖。

肖瑶还和妈妈签订了一个打工协议,洗碗、拖地、抹桌子--她终于给红豆寄去了400元路费。

在肖瑶的影响下,武珞路小学又有5名同学和红豆所在学校的5名小学生结成了对子,肖瑶在她的日记中写到:

一缕阳光,虽微弱却能划破黑夜带来光明。

(《2004年6月4日武汉晨报》)

作文题:

记一则献爱心的小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

1.B2.D3.B

4.

(1)春秋;风、雅、颂

(2)《列子·汤问》;精神实质,不要被表象所迷惑,也不要只强调一点,以偏概全。

(3)朝露待日万物生光辉

5.

(2)

6.

(1)为什么

(2)这么

7.B

8.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9.

(1)俄:

片刻;欣然:

高兴地。

(2)未若:

比不上。

(3)拟:

比、比拟。

10.“柳絮”一喻好,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11.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答案可从“融洽”“欢快”“轻松”中任择一两个。

12.解释略。

通过这些形容词与“花、树、岩石”等名词搭配,描写了山花、山树、山风、山岚的美好,以衬托空山鸟语的动听,突出了“我”最喜欢听山里的鸟叫。

13.通过这三个“谁都”的排比句式和拟人化手法烘托鸟鸣受到万物欢迎。

14.和前面“两只鸟”一句相照应。

人类的美名只是一种虚荣的表现。

鸟儿为欢乐为自由而鸣唱。

15.勾起对故土江南的回忆,应是寂寥思恋的梦境。

16.C

17.红喙小鸟:

体态灵活小巧,叫声清脆流畅,缠绵反复。

山雀:

顽皮,叫声短促而嘹亮。

鹧鸪:

叫声轻细、缥缈,不可捉摸。

18.“空”有空灵、自由、无限制等含义。

鸟语,表达作者向往自由、向往欢乐的心情。

19.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由、思恋故土的浓郁乡情。

 

B卷

1.B

2.

(1)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2)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3.示例:

(1)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4.林静虽然性格内向,不爱接近同学,集体观念也比较淡薄,但是她在学习上有一股子钻劲,各门功课都学得很扎实。

5.

(1)他们原因

(2)刚开始距离

(3)谁你(4)判断对与错认为

6.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7.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

一个从视觉角度,一个从触觉角度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8.

(1)不耻下问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

9.提示:

(1)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

(2)反映了古人认识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精神。

(3)反映了古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精神。

(4)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多方位、多角度的,有时标准、方法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不同。

10.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恬静、馨香、迷人的晚霞槐树图,寓情于景,象征了老奶奶美满幸福的晚年生活。

11.正确。

人不能光为自己活着。

人活在世上,能为他人着想,为他人奉献,才活得有意义。

12.前一句表明他对人生意义的朴素的理解,后一句是对眼前的现实的自慰和赞美,也是她晚年生活的写照。

13.老奶奶:

苍老,饱经风霜,却又安详满足。

小姑娘:

光彩照人,含苞待放,活泼天真,肯于思考,充满幻想。

14.这是一道开放型题目,能结合文章主旨和个人思想实际,言之成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