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真题及解析全国卷2综述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9807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3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真题及解析全国卷2综述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考化学真题及解析全国卷2综述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考化学真题及解析全国卷2综述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考化学真题及解析全国卷2综述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考化学真题及解析全国卷2综述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高考化学真题及解析全国卷2综述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高考化学真题及解析全国卷2综述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高考化学真题及解析全国卷2综述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高考化学真题及解析全国卷2综述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高考化学真题及解析全国卷2综述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高考化学真题及解析全国卷2综述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高考化学真题及解析全国卷2综述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高考化学真题及解析全国卷2综述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高考化学真题及解析全国卷2综述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高考化学真题及解析全国卷2综述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高考化学真题及解析全国卷2综述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高考化学真题及解析全国卷2综述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高考化学真题及解析全国卷2综述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高考化学真题及解析全国卷2综述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高考化学真题及解析全国卷2综述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真题及解析全国卷2综述Word格式.docx

《高考化学真题及解析全国卷2综述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真题及解析全国卷2综述Word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化学真题及解析全国卷2综述Word格式.docx

C.负极反应为2H2O−4e–=O2+4H+,负极区溶液pH降低

D.当电路中通过1mol电子的电量时,会有0.5mol的O2生成

6.298K时,在20.0mL0.10mol

氨水中滴入0.10mol

的盐酸,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0.10mol

氨水的电离度为1.3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

B.M点对应的盐酸体积为20.0mL

C.M点处的溶液中c(NH4+)=c(Cl-)=c(H+)=c(OH-)

D.N点处的溶液中pH<12

7.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

m、p、r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n是元素Z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q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0.01mol·

L–1r溶液的pH为2,s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

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的大小W<X<Y

B.元素的非金属性Z>X>Y

C.Y的氢化物常温常压下为液态

D.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题型注释)

8.联氨(又称肼,N2H4,无色液体)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化工原料,可用作火箭燃料,回答下列问题:

(1)联氨分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其中氮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

(2)实验室可用次氯酸钠溶液与氨反应制备联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①2O2(g)+N2(g)=N2O4(l)ΔH1

②N2(g)+2H2(g)=N2H4(l)ΔH2

③O2(g)+2H2(g)=2H2O(g)ΔH3

④2N2H4(l)+N2O4(l)=3N2(g)+4H2O(g)ΔH4=-1048.9kJ/mol

上述反应热效应之间的关系式为ΔH4=________________,联氨和N2O4可作为火箭推进剂的主要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氨为二元弱碱,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与氨相似,联氨第一步电离反应的平衡常数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

N2H4+H+

N2H5+的K=8.7×

107;

KW=1.0×

10-14)。

联氨与硫酸形成的酸式盐的化学式为。

(5)联氨是一种常用的还原剂。

向装有少量AgBr的试管中加入联氨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联氨可用于处理高压锅炉水中的氧,防止锅炉被腐蚀。

理论上1kg的联氨可除去水中溶解的O2___________kg;

与使用Na2SO3处理水中溶解的O2相比,联氨的优点是___________。

9.元素铬(Cr)在溶液中主要以Cr3+(蓝紫色)、Cr(OH)4−(绿色)、Cr2O72−(橙红色)、CrO42−(黄色)等形式存在,Cr(OH)3为难溶于水的灰蓝色固体,回答下列问题:

(1)Cr3+与Al3+的化学性质相似。

在Cr2(SO4)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直至过量,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

(2)CrO42−和Cr2O72−在溶液中可相互转化。

室温下,初始浓度为1.0mol

L−1的Na2CrO4溶液中c(Cr2O72−)随c(H+)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Na2CrO4溶液中的转化反应____________。

②由图可知,溶液酸性增大,CrO42−的平衡转化率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根据A点数据,计算出该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

③升高温度,溶液中CrO42−的平衡转化率减小,则该反应的ΔH______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在化学分析中采用K2CrO4为指示剂,以AgNO3标准溶液滴定溶液中Cl−,利用Ag+与CrO42−生成砖红色沉淀,指示到达滴定终点。

当溶液中Cl−恰好沉淀完全(浓度等于1.0×

10−5mol·

L−1)时,溶液中c(Ag+)为_______mol

L−1,此时溶液中c(CrO42−)等于__________mol

L−1。

(已知Ag2CrO4、AgCl的Ksp分别为2.0×

10−12和2.0×

10−10)。

(4)+6价铬的化合物毒性较大,常用NaHSO3将废液中的Cr2O72−还原成Cr3+,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10.NaClO2是一种重要的杀菌消毒剂,也常用来漂白织物等,其一种生产工艺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NaClO2中Cl的化合价为_______。

(2)写出“反应”步骤中生成Cl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电解”所用食盐水由粗盐水精制而成,精制时,为除去Mg2+和Ca2+,要加入的试剂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电解”中阴极反应的主要产物是______。

(4)“尾气吸收”是吸收“电解”过程排出的少量ClO2。

此吸收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该反应中氧化产物是_________。

(5)“有效氯含量”可用来衡量含氯消毒剂的消毒能力,其定义是:

每克含氯消毒剂的氧化能力相当于多少克Cl2的氧化能力。

NaClO2的有效氯含量为____。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1.[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锗(Ge)是典型的半导体元素,在电子、材料等领域应用广泛。

(1)基态Ge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个未成对电子。

(2)Ge与C是同族元素,C原子之间可以形成双键、叁键,但Ge原子之间难以形成双键或叁键。

从原子结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比较下列锗卤化物的熔点和沸点,分析其变化规律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GeCl4

GeBr4

GeI4

熔点/℃

−49.5

26

146

沸点/℃

83.1

186

约400

(4)光催化还原CO2制备CH4反应中,带状纳米Zn2GeO4是该反应的良好催化剂。

Zn、Ge、O电负性由大至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

(5)Ge单晶具有金刚石型结构,其中Ge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微粒之间存在的作用力是_____________。

(6)晶胞有两个基本要素:

①原子坐标参数,表示晶胞内部各原子的相对位置,下图为Ge单晶的晶胞,其中原子坐标参数A为(0,0,0);

B为(

,0,

);

C为(

,0)。

则D原子的坐标参数为______。

②晶胞参数,描述晶胞的大小和形状。

已知Ge单晶的晶胞参数a=565.76pm,其密度为__________g·

cm-3(列出计算式即可)。

三、实验题(题型注释)

12.氮的氧化物(NOx)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NH3将NOx还原生成N2。

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NH3与NOx反应进行了探究。

(1)氨气的制备

①氨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上图中的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②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

发生装置→______(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2)氨气与二氧化氮的反应

将上述收集到的NH3充入注射器X中,硬质玻璃管Y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充入NO2(两端用夹子K1、K2夹好)。

在一定温度下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原因

打开K1,推动注射器活塞,使X中的气体缓慢通入Y管中

①Y管中_____________

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

将注射器活塞退回原处并固定,待装置恢复到室温

Y管中有少量水珠

生成的气态水凝集

打开K2

③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

13.[化学——选修2:

化学与技术]高锰酸钾(KMnO4)是一种常用氧化剂,主要用于化工、防腐及制药工业等。

以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为原料生产高锰酸钾的工艺路线如下:

(1)原料软锰矿与氢氧化钾按1∶1的比例在“烘炒锅”中混配,混配前应将软锰矿粉碎,其作用是。

(2)“平炉”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3)“平炉”中需要加压,其目的是。

(4)将K2MnO4转化为KMnO4的生产有两种工艺。

①“

歧化法”是传统工艺,即在K2MnO4溶液中通入CO2气体,使体系呈中性或弱酸性,K2MnO4发生歧化反应,反应中生成K2MnO4、MnO2和(写化学式)。

②“电解法”为现代工艺,即电解K2MnO4水溶液,电解槽中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阴极逸出的气体是。

③“电解法”和“

歧化法”中,K2MnO4的理论利用率之比为。

(5)高锰酸钾纯度的测定:

称取1.0800g样品,溶解后定容于100mL容量瓶中,摇匀。

取浓度为0.2000mol·

L−1的H2C2O4标准溶液20.00mL,加入稀硫酸酸化,用KMnO4溶液平行滴定三次,平均消耗的体积为24.48mL,该样品的纯度为(列出计算式即可,已知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

六、推断题(题型注释)

14.[化学——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秸秆(含多糖类物质)的综合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以秸秆为原料合成聚酯类高分子化合物的路线:

(1)下列关于糖类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

(填标号)

a.糖类都有甜味,具有CnH2mOm的通式

b.麦芽糖水解生成互为同分异构体的葡萄糖和果糖

c.用银镜反应不能判断淀粉水解是否完全

d.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多糖类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2)B生成C的反应类型为______。

(3)D中官能团名称为______,D生成E的反应类型为______。

(4)F的化学名称是______,由F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具有一种官能团的二取代芳香化合物W是E的同分异构体,0.5molW与足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44gCO2,W共有______种(不含立体结构),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三组峰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

(6)参照上述合成路线,以(反,反)-2,4-己二烯和C2H4为原料(无机试剂任选),设计制备对二苯二甲酸的合成路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试题分析:

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在灼烧时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人造纤维在灼烧时会蜷缩成一个小球,有浓烈的黑烟,有与蛋白质灼烧不一样的气味,故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别蚕丝和人造纤维,正确;

B.食用油高温反复加热发生化学变化,产生多种有毒、有害甚至是致癌的稠环芳香烃物质,进而会危害人体健康,正确;

C.加热或高温会使蛋白质发生变性,故具有杀菌消毒作用,正确;

D.医用消毒酒精通常是用浓度为75%的乙醇溶液,浓度太大,杀菌能力强,但渗透性差,浓度太小,渗透性强而杀菌能力又弱。

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渗透性差,会导致细菌表面的蛋白质变性,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其进入体内将细菌彻底杀死,错误。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在生活的应用正误判断的知识。

【名师点睛】化学是一门实用性的学科,在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中应用十分广泛。

我们生活就要吃饭、穿衣,在生活过程中在与周围环境接触的过程中,往往会接触微生物,因注意不当而患有疾病,消毒、治疗或用一定的物质进行处理,这些都与化学知识有关。

常见的纤维有棉花、羊毛、腈纶化学纤维等,棉花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糖类,灼烧有烧被套的气味;

羊毛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腈纶等是人工合成的物质,灼烧有浓烈的黑烟,会蜷缩成一个小球,冷后是一个小硬球。

判断衣服布料的材料就可以用灼烧的方法鉴别,在洗涤时也可以根据物质面料成分的性质选择适当的方法。

食用油高温反复加热会产生致癌物质,故要少吃油炸食品;

肌肉注射或输液时经常要用酒精消毒,消毒用的酒精是体积比为75%的酒精的水溶液,浓度过大或过小都不能很好的杀菌消毒。

因此,只有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才会使我们的生活质量得以提升,也才会更安全、更健康。

2.A

A.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都是CH2,14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最简式的物质的量是n(CH2)=m÷

M=14g÷

14g/mol=1mol,所以其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N(H)=1mol×

NA=2NA,正确;

B.N2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NH3,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故1molN2与4mol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小于2NA,错误;

C.铁是变价金属,硝酸具有强的氧化性,所以1molFe溶于过量硝酸生成硝酸铁,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为3NA,错误;

D.在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是液态,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错误。

【考点定位】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计算的知识。

【名师点睛】阿伏加德罗常数是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含有的该物质的基本微粒数目,用NA表示,其近似值是6.02×

1023/mol;

在国际上规定:

0.012kg的12C所含有的碳原子数,任何物质只要其构成的基本微粒数与0.012kg的12C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相同,就说其物质的量是1mol。

有关公式有

掌握各个公式的适用范围、对象,是准确应用的保证。

有时阿伏加德罗常数会与物质结构、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等知识结合在一起考查,要掌握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发生反应的特点等,才可以得到准确的解答。

3.B

A.2-甲基丁烷分子中含有5个C原子,系统命名方法是2-甲基丁烷,习惯命名方法命名是异戊烷,错误;

B.乙烯与水发生反应,断裂碳碳双键中较活泼的一个键,在两个不饱和的碳原子上分别添加H、OH,形成乙醇,发生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正确;

C.C4H9Cl有4种不同位置的H原子,它们分别被Cl原子取代,就得到4种同分异构体,错误;

D.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错误。

【考点定位】考查有机物结构和性质判断的知识。

【名师点睛】有机物种类繁多,在生活、生产领域多有涉及。

有机物往往存在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现象,即存在同分异构体,要会对物质进行辨析,并会进行正确的命名。

C4H9Cl可看作是C4H10分子中的一个H原子被一个Cl原子取代产生的物质,C4H10有CH3CH2CH2CH3、(CH3)2CH2CH3两种不同的结构,每种结构中含有2种不同的H原子,所以C4H9Cl有4种不同的结构;

对于某一物质来说,其名称有按习惯命名和按系统命名方法命名的名称,要掌握系统命名方法及原则。

有机物在相互转化时发生一定的化学反应,常见的反应类型有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去反应、酯化反应、加聚反应、缩聚反应等,要掌握各反应类型的特点,并会根据物质分子结构特点进行判断和应用。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一般高达104~106,而低分子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以下,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不确定,则该物质是高分子化合物,若有确定的相对分子质量,则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而不能仅仅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进行判断。

掌握一定的有机化学基本知识是本题解答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

4.C

A.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是乙酸乙酯,该物质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而未反应的乙醇和乙酸都易溶于水,所以分离互不相溶的两层液体物质要用分液漏斗,错误;

B.NO的密度与空气接近,且能与氧气反应生成NO2,NO不能溶于水,所以应该用排水法收集,错误;

C.氯化铁是强酸弱碱盐,在溶液中铁离子易发生水解,消耗水电离产生的氢氧根离子产生难溶性的氢氧化铁,使溶液显酸性,因此配制氯化铁溶液时,为了抑制盐的水解,应该先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然后再加水稀释到相应的浓度,正确;

D.将Cl2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时,由于HCl极易溶于水,而氯气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水中含有一定浓度的NaCl,由于c(Cl-)比较大,氯气的溶解度很小,故只能除去氯气中的HCl杂质,但不能除去其中的水蒸气,因此不能得到纯净的Cl2,错误。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知识。

【名师点睛】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在进行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常涉及物质的分离提纯、气体的制取、除杂、收集、尾气处理、溶液的配制等操作。

这就需要掌握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常见的仪器的名称、使用,化学试剂的使用,常见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操作的先后顺序等,这样才可以得心应手,作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

5.B

A.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原则,在电解池中阴离子会向正电荷较多的阳极区定向移动,因此通电后中间隔室的

向正极迁移;

在正极区带负电荷的OH−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而放电,由于破坏了附近的水的电离平衡,使溶液中c(H+)>c(OH-),所以正极区溶液酸性增强,溶液的pH减小,错误;

B.阳极区氢氧根放电,溶液中产生硫酸,阴极区氢离子获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而放电,破坏了附近的水的电离平衡,使溶液中c(OH-)>c(H+),所以产生氢氧化钠,因此该法在处理含Na2SO4废水时可以得到NaOH和H2SO4产品,正确;

C.负极区氢离子得到电子,使溶液中c(OH-)>c(H+),所以负极区溶液pH升高,错误;

D.当电路中通过1mol电子的电量时,根据整个闭合回路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可知,反应产生氧气的物质的量n(O2)=1mol÷

4=0.25mol,错误。

【考点定位】考查电解原理的应用的知识。

【名师点睛】化学反应主要是物质变化,同时也伴随着能量变化。

电化学是化学能与电能转化关系的化学。

电解池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它可以使不能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借助于电流而发生。

与外接电源正极连接的电极为阳极,与外接电源的负极连接的电极为阴极。

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若阳极是活性电极(除Au、Pt、C之外的电极),则电极本身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若是惰性电极(Au、Pt、C等电极),则是溶液中的阴离子放电,放电的先后顺序是S2->I−>Br−>Cl−>OH−>含氧酸根离子,阴极则是溶液中的阳离子放电,放电顺序是Ag+>Hg2+>Fe3+>Cu2+>H+,与金属活动性顺序刚好相反。

溶液中的离子移方向符合: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原则,即阳离子向阴极区移动,阴离子向阳极区移动。

掌握电解池反应原理是本题解答的关键。

本题难度适中。

6.D

A.把盐酸滴加到氨水中,开始时溶液显碱性,当滴定达到终点时,溶液由碱性变为酸性,根据人视觉有滞后性,观察溶液的颜色由浅到深比较敏锐,所以为减小滴定误差,在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甲基橙作为指示剂更精确些,不应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错误;

B.如果二者恰好反应,则会生成氯化铵,氯化铵是强酸弱碱盐,NH4+水解使溶液显酸性,因此M点pH=7,则M点对应的盐酸体积小于20.0mL,错误;

C.根据电荷守恒可得:

c(NH4+)+c(H+)=c(Cl-)+c(OH-)。

由于M点处的溶液显中性,c(H+)=c(OH-),所以c(NH4+)=c(Cl-)。

盐是强电解质,电离远远大于弱电解质水的电离程度,所以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是:

c(NH4+)=c(Cl-)>c(H+)=c(OH-),错误;

D.N点氨水溶液中已经电离的一水合氨浓度等于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浓度,c(OH-)=0.1mol/L×

1.32%=1.32×

10−3mol/L,根据水的离子积常数可知:

N处的溶液中氢离子浓度=

=7.6×

10-12mol/L,根据pH=−lgc(H+)可知此时溶液中pH<12,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酸碱中和滴定、弱电解质的电离以及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等知识。

【名师点睛】酸碱中和滴定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实验,通常是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滴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由于酸、碱溶液均无色,二者恰好反应时溶液也没有颜色变化,所以通常借助指示剂来判断,指示剂通常用甲基橙或酚酞,而石蕊溶液由于颜色变化不明显,不能作中和滴定的指示剂。

酸碱恰好中和时溶液不一定显中性,通常就以指示剂的变色点作为中和滴定的滴定终点,尽管二者不相同,但在实验允许的误差范围内。

进行操作时,要注意仪器的润洗、查漏、气泡的排除,会进行误差分析与判断。

判断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时,经常要用到三个守恒:

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会根据相应的物质写出其符合题意的式子,并进行叠加,得到正确的算式。

掌握水的离子积常数的计算方法、离子浓度与溶液pH的关系等是本题解答的关键所在。

7.C

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

m、p、r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n是元素Z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则Z是氯元素,n是Cl2;

0.01mol·

L–1r溶液的pH为2,说明r是一元强酸,Cl2与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反应会产生两种化合物,其中一种r是HCl,另一种物质q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则说明W是H元素;

m是H2O,q是HClO;

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p与Cl2光照反应产生HCl,同时产生s,s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根据转化关系图可知p是甲烷,则s可能是CH3Cl、CH2Cl2、CHCl3、CCl4中的几种物质。

因此X是碳元素,Y是氧元素。

A.根据元素周期律的原子半径变化规律:

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同一主族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则原子半径的大小W<Y<X,错误;

B.同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自左向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则非金属性Y>X,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相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高氯酸的酸性大于碳酸的酸性,则非金属性Z>X,氯元素与氧元素组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