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高一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98605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20.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大连市高一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辽宁省大连市高一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辽宁省大连市高一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辽宁省大连市高一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辽宁省大连市高一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辽宁省大连市高一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辽宁省大连市高一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辽宁省大连市高一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辽宁省大连市高一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辽宁省大连市高一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辽宁省大连市高一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辽宁省大连市高一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大连市高一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辽宁省大连市高一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大连市高一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辽宁省大连市高一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3、明末思想家顾炎武在《吴中纪事》中指出:

“富民有田而贫者多佃之,秋收之后,所得各居其半”。

这反映了当时农村经济中的主要经营方式是(  )

A.千耦其耘式经营B.井田制经营

C.自耕农式经营D.租佃式经营

4、中国古代由个人撰写的四大农书中,其中三部出自山东,即西汉末年氾胜之(今山东曹县人)的《氾胜之书》、南北朝贾思勰(今山东寿光人)的《齐民要术》、元代王祯(今山东东平人)的《农书》,加上明代上海人徐光启撰写的《农政全书》,合称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农书”,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山东在我国古代曾是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B.山东发达的文化影响

C.山东地方官员重视农业

D.山东在古代始终是中国的经济重心

5、按中国古代工匠的演变轨迹排列,正确的顺序是:

①将督造的机构、自己的名字和工官的名字刻在产品上 

②开始在独立的制瓷业部门生产“类银”、“类雪”的白瓷 

③每日黎明按工种专长分立玄妙观、花桥、广化寺桥等处“听大户呼织”

A.②③① 

B.①②③ 

C.①③② 

D.②①③

6.“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折大钱一贯重十二斤。

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动辄肩挑车载,民苦转贸重。

”这种现象最早得到解决是(  )

A.明清时期广泛使用黄金、白银B.元代货币制度的变化

C.宋代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D.春秋战国时期黄金、白银开始用作货币

7、王世贞《四部稿》中记载:

“大抵徽商……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

”材料反映徽商()

A.注重扩大经商范围B.注重买田置地

C.注重资本积累,扩大投资D.注重多样化经营

8、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制度的衰落 

C.西方文明的影响 

D.抑商政策的松动

9、“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

……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

这表明清政府(  )

A.禁止外国商人来华B.重视维护外商利益

C.加强沿海军事防御D.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10、中央电视台CCTV-2推出的大型纪录片《货币》介绍说:

“牛顿(1642年-1727年)不仅以其经典力学体系闻名于世,他晚年任铸币厂厂长期间又提出了解决货币供应不足问题的办法:

即将黄金价格定为每金衡盎司(纯度0.9)3英镑17先令10便士,使黄金的价格固定下来,这被认为是金本位制的开始,英镑开始逐步成为世界货币。

”牛顿的创立的这一举措

A.适应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的时代要求

B.为英国工业革命的产生与发展创造了条件

C.使英国伦敦成为最早的世界金融中心 

D.说明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11、明清时期,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番薯高产农作物传入中国,使中国民众的衣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重大事件是(  )

A.郑和七下西洋B.新航路的开辟C.殖民扩张与掠夺D.政府大力推广

12、近现代史上,科技革命不仅大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而且造就了许多新职业,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下列职业人员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汽船船长—空姐—汽车售票员—火车司机

B.汽车售票员—汽船船长—火车司机—空姐

C.汽船船长—火车司机—汽车售票员—空姐

D.汽车售票员—空姐—汽船船长—火车司机

13、“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和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规章条例。

……比技术革新影响更深刻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

”这里的经济社会运行规则是指

A.工厂制组织形式 

B.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C.机器大工业生产 

D.工业城市生活方式

14、小李查近代经济史资料时发现这样一段文字:

“公司是私家经营,雇用外籍技师一人,中国职工约100人……它迄今还没有付股息。

因为这个缘故,同时又由于原料昂贵以及日本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

此厂濒于停业。

”该公司应该是

A.外商企业B.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C.洋务企业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15、1895年前,上海已建立了少数近代企业,但总体规模不大。

1895年之后,上海出现了企业纷纷开张的局面,工业发展变得生机勃勃。

这主要是由于(  )

A.政府调整经济政策B.自然经济的逐步瓦解

C.洋务运动的发展D.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16、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方向。

”若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的含义是(  )

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C.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17、19世纪末期,洋货消费已遍及中国社会各阶层。

许多农民争服洋布,中产之家及上流社会享用洋货已成时尚,即使在云南交通偏僻之地的商店里也可见到诸如羽纱、法兰绒、钟表、玻璃等洋货,而且其售价也并非贵得惊人。

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是鸦片战争带来社会变迁的表现 

B.反映了国人消费能力的普遍提高 

C.清末国人的消费结构与消费内容均发生较大变化 

D.洋货的流行促使小农经济破产

18、“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

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

”此诗赞扬的是下列哪一项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A.铁路运输 

B.航运 

C.航空 

D.电报通讯

19、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

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

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A.一致提高关税,共度难关 

B.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

C.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 

D.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

20、二战后,英国建立“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障制度;

法国“为大众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联邦德国社会保障制度耗资几乎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

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推行社会福利政策,其主要目的是

A.缓和社会矛盾 

B.刺激社会消费 

C.改善劳资关系 

D.美化政府形象

21、这是一次被称为“强国序曲”的会议,法国《世界报》评论:

“这次代表大会似乎将成为世界共产主义历史上,特别是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日子。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说:

“这个党正在缓慢地,但却是相当有把握地领导着,把农业的中国推向工业化。

”这次会议是指

A.中共七大 

B.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八大 

D.八大二次会议

22、随着欧共体的建立,欧洲步入一体化快车道,他们“在这辽阔的领域无论走到哪里,都会真正感到‘我在这里很自由自在,我也是这个国家的一个公民’”的梦想正逐渐变为现实。

对欧洲一体化的理解,其中不准确的是( 

A.具有主权让渡性 

B.体现超国家权力

C.具有联邦的功能 

D.成员国权力共享

23、“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

究其共同原因是

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 

B.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过分地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D.远远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4、《全球通史》的作者认为,中国在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中曾经错失了三次重大机遇……第一次是1793年错失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扩散的机遇……第二次是1842-1860年错失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步的机遇……第三次是1957-1976年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

导致错失第三次重大机遇的主要原因是

A.“左”倾错误的影响 

B.自然经济的阻碍 

C.帝国主义的敌视 

D.长期的战争环境

25、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

“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

……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

”针对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C.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D.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26、右边是《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示意图,对其解读最为恰当的是

A.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调动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

B.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C.“八字方针”的提出促使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D.“大跃进”导致了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

27、到21世纪初,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

这主要表明我国( 

A.商品供求矛盾突出 

B.政府放弃了对国民经济宏观调控

C.商品价格完全市场化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28、1960年代,有人谴责美国“以一钱不值的废纸掠夺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资源和工厂”。

这主要是针对

A.马歇尔计划 

B.布雷顿森林体系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关贸总协定

29、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稳定国际汇兑 

B.协助建立多边支付制度

C.通过提供长期贷款消除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 

D.加强国际货币合作

30、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776年)中指出:

中国道路,固然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地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却也从此“停滞于静止的状态了”,看似“未曾退步”,却也难以前进,毕竟这种“静止”状态自马可·

波罗访华已经延续了500年之久。

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当时的中国

A.与西欧相比中国经济落伍 

B.国家经济政策保守落后

C.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固守传统农耕经济模式

第Ⅱ卷(40分)

31.(20分)近代以来,世界经济逐步发展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形成篇

材料一“(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

”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

“……(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1)自1500年起,到20世纪初世界市场逐步形成,指出这一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根据材料一,概括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方式有哪些?

(6分)

挫折篇

材料二西方国家极力把祸水引向他国。

193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把关税平均提高了20%以上。

其他各国也相继提高了关税,进行报复。

除关税战外,各国还展开了货币战。

从英镑贬值开始,56个国家相继使本国货币贬值,以增加出口,减少进口。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中国债权的启示》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为摆脱经济大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什么办法?

这些办法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4分)

调整篇

材料三美国等少数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垄断地位,使三大国际组织(如下图)在调节国际经济关系时必然倾向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

而……三大国际组织又规范着国际经济秩序,协调各成员国之间的分歧与矛盾,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起着促进作用。

——张雷声《三大国际经济组织与经济全球化》

(3)分别写出上图中的三个国际组织的名称(不能用英文缩写)。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三大经济组织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6分)

展望篇

材料四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表

1970年

1992年

33个发展中国家

108美元

297美元

21个发达国家

3129美元

22185美元

(4)材料四反映了什么问题?

作为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32.(20分)悠悠万事,民生为重;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政府应当使那些愿意工作的人有事可做,让人民免于挨饿,有房子住,生活过得还不错,有适当的教育水平,这些都是政府应该关心的事。

——罗斯福

(1)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的执政理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理念在新政中的体现。

(7分)

材料二长期以来,苏联扩军备战的目标是夺取对资本国家的全面优势,即超过美国、日本和西欧共同体的军事力量总和。

在核武器上则要超过美、中、英、法四国总和。

为此苏联一直保持着巨大的财政负担,形成苏联重型化国民经济结构,即军事工业--重工业--轻工业、食品和民用工业--农业结构(军事和重工业与轻工业和民用工业的比重为74:

26;

工业与农业的比重为82:

18),这一经济结构对苏联来说,形成了恶性循环。

——黄安年《现代化之路篇》

(2)据材料二,指出苏联在民生问题上的失误。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最终导致了什么后果。

(5分)

材料三新中国落实农村民生问题的实践。

时间

1950—1952年

1953—1956年

1958—1978年

1978年至今

实践

土地改革

人民公社

内容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

影响

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巩固了工农联盟;

解放了生产力。

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3)运用所学知识,将表格填写完整(8分)

高一历史试卷答案

BBDABCCADBBCBDACCDBACCBACDDBCD

31.

(1)理念:

政府要关注民生,对人民要有责任意识。

(3分)

体现:

调整劳资关系;

调节农业生产,稳定农产品价格;

实行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关注弱势群体;

以工代赈扩大就业机会。

(2)失误:

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落后,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低下。

后果:

社会矛盾尖锐,导致苏共丧失政权和苏联解体。

(2分)

(3)

农业合作化(2分)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

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实行包产到户,自负盈亏(2分);

脱离了农村生产力实际发展水平,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2.(20分)

(1)事件:

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方式:

国际贸易的发展(倾销商品);

人口和资本的流动(资本输出);

殖民扩张(或武力威逼)。

(2)办法:

转嫁危机,以邻为壑,提高关税,货币贬值。

影响:

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加深了已经非常严重的经济危机,国际关系也日趋恶化。

(3)组织: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3分)

一方面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占优势;

另一方面,规范协调国际经济关系,推动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4)问题: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总产值差距在加大,两者贫富差距扩大。

应对:

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

倡导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趋利避害,因势利导;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