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98828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实验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实验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实验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实验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实验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实验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实验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实验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实验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实验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实验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实验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实验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实验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实验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实验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实验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实验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实验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

《实验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验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

使学生掌握化工实验的基本方法,并通过实验操作进行实验技能的训练和培养。

4.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编写实验报告,培养、训练学生的实际计算能力和组织报告的能力。

5.通过实验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

以严谨、科学、求实的精神对待实验与研究工作。

二、实验的要求

1.实验准备

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实验讲义和教材有关章节,很好了解所做实验的目的、要求、方法和基本原理。

在全面预习的基础上写出预习报告(内容应包括:

目的、原理、预习中的问题),并准备好记录用的表格。

进入实验室后,要详细了解实验装置的流程,主要设备的结构,测量仪表的使用及实验操作方法,并认真思考实验操作步骤,测量记录的内容和测定数据的方法。

对实验预期的结果,可能发生的故障和排除方法,作一些基本的分析和估计。

实验前小组成员必须分工明确,要协调一致。

检查、调整设备进入可启动状态,然后再启动(送电、水、蒸汽等)运行。

2.实验进行中

实验过程中,应全神贯注地精心操作,随时注意观察现象,注意发现问题。

实验中要认真仔细的测定数据,将数据记录在规定的表格中。

对数据要判断合理性,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数据重复性差,规律性差,应分析实验中的问题,找出原因加以解决,必要的返工是需要的。

而任何草率,不负责任的学习态度是有害的。

做完实验后,要对数据进行初步检查,查看数据的规律性,有无遗漏或记错,一经发现应立即补正。

实验记录,应请指导教师检查同意之后,再停止实验,将设备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

3.实验记录

实验记录是处理实验结果的依据。

认真作好实验记录很重要,应按实验内容预先指定的表格记录,应认真仔细,整齐清楚。

在实验中逐步养成良好的记录习惯。

原始的记录要注意保存,以便查对核实时使用。

根据以往实验的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参考意见:

1)稳定操作过程,在改变操作条件之后,一定要等待过程重新稳定,再开始读数记录。

不稳定的操作过程,对过程熟悉之后,从过程开始,就进行读数记录。

(应在实验前计划好记录的时刻或位置等)。

2)记录数据应是直读数值,不要经过运算后再记,例如停表读数1分38秒,就应记1、38、、,不应记98秒。

又如U型压差计,两臂液柱高差,应分别读数记录,不应只读或记液柱的差值。

3)根据测量仪表的精确度,正确读取有效数字。

例如十分之一分度的温度计,读数是22.24℃有效数字为四位,可靠值为三位。

读数的最后一位是带有读数误差的估计值,尽管带有误差,在测量工作还是进行估计,因为估计总比不估计好,一般读数误差不会超过最小刻度正负0.5。

4)对待实验记录应取科学的态度,不要主观臆测,修改记录数据,也不要随意弃舍数据。

对可疑数据,除确有明显原因。

如读错误记等。

使数据不正常可以弃舍之外,一般应留在数据处理时检查处理,数据检查可以根据专业知识,如热量衡算原则、物料衡算原则或用误差理论。

5)记录数据应注意写清楚。

记错的数字应划掉重写,避免采用涂改的方法。

涂改后的数字容易误读或看不清楚。

4.实验报告

实验结束后。

应及时处理数据。

按实验报告要求,严肃认真地完成实验报告的整理、编写工作。

实验报告是实验工作的总结,编写报告是对学生能力的训练,因此,要求学生应各自独立完成报告,应避免抄袭行为。

实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实验题目。

2)实验目的或任务。

3)实验的基本原理。

4)实验设备及流程,简要的操作说明。

5)原始记录表。

6)实验结果表格,图线或关系式等,并要求有一组实验数据的计算示例。

7)讨论

实验报告应有分析和说服力,报告文句应力求简明,书写清楚,正确使用标点,图表应整齐的放在适当的位置,并装订成册。

报告中应写出姓名、班级、实验时间、同组人和指导教师姓名。

报告应在指定时间叫指导教师批阅。

实验数据的处理

实验测定了大量数据,对这些原始数据通常都需要进行计算及处理,如作出图表进行分析比较。

有时要从图中求出经验公式的系数,有时要与课本的公式或图线相对照。

因此,取得的实验数据,要进行正确的处理,才能获得应有的结果。

关于实验数据的计算、绘图及确定公式及其常数等方法,在此简要介绍如下。

一、数据的计算

由于计算机的普遍应用,实验数据的计算处理,完全可以编制程序有机器完成,但在编程之前,必须掌握手算方法,以便检查计算程序是否正确,而在没有条件使用计算机时仍要进行手算,故在此将实验数据计算技巧和要求作以说明。

1)实验目的要求,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计算。

由于实验数据较多。

为了避免重复计算。

减少计算错误,可将计算式中可合并的常数加以合并,然后逐一计算。

例如雷诺数的计算:

Re=

式中d为管径,流体密度和粘度,在对同一物料同一设备,在恒温下进行

实验时均为定值,可合为常数A=d,故有Re=Au,A值确定后,改变u便可算出Re数。

2.计算时应写出一组数据的完整计算过程,以便检查在计算方法和数字计算上有无错误。

计算完一组数据后,就应该判断结果是否正确合理。

例如,根据已有的专业知识,孔板流量系数在0.6-0.8左右,如果计算结果为0.035或其它离奇数字,那肯定是错了,如果是计算错误及时纠正过来,可以避免一错到底,如果是实验原因,可以重新实验测定。

3.计算过程使用SI单位,注意有效数字,一般工程计算有效数字取三位。

运算过程中可以多保留一位不定数字,计算过程的有效数字取舍,可以按“四舍五入”的原则,即凡末位有效数字后边第一位数大于5,则进位,小于5舍去不计,等于5时如前一位为奇数则进位,前一位为偶数,则舍去。

例如:

27.0246取四位得27.02(四舍),取无位得27.025(五入)

27.025取四位得27.02(偶舍)

二、实验数据标绘

获得计算结果后,大多数情况都需要将实验结果标绘在座标纸上,以便观察某两个实验参数之间的关系。

用图形表示,可以明显地看出数据变化的规律和趋势,有利于分析讨论问题。

利用图形表示还可以帮助选择经验式的函数形式或求出经验式的常数,所以正确标绘实验结果也很重要,在数据标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座标纸选择

处理化工实验数据,除使用普通直角座标纸外,经常使用单对数或双对数座标纸,在使用时应根据实验数据之间的关系和特点,选定一种。

1)根据数据间的函数关系和图形选择座标纸

例如符合线性方程y=mx+b关系的根据,选普通座标纸绘可得一条直线。

符合y=axn关系的数据,选普通直角座标纸标绘是一条曲线。

若选取双多数座标纸标绘就会获得一条直线。

由于直线的使用处理都比较方便,所以总希望所选用的座标纸,能使数据标绘后得到直线形式。

2)数据变化的大小选择座标纸

如果实验数据的两个量,数量级变化很大,一般是选用双对数座标纸来表示。

如果实验数据的两个量,其中一个量的数量级变化很大,而另一个变化不大,一般是使用单对数座标纸表示。

例如管内流体摩察系数λ与Re数的关系,由于Re从102-108变化,λ从0.008-0.1的变化,两个量的数量级变化都很大,所以用双对数座标纸表示。

又如流量计实验测的孔流系数Co和Re数的一组数据。

Co

0.660

0.652

0.635

0.550

0.55

Re

103

104

105

106

Co变化不大,Re数变化较大,所以选用单对数座标表示比较合适。

2.座标纸的使用

1)标绘实验数据,应选适当大小的座标纸,使其能充分表示实验数据大小和范围。

2)依使用的习惯自变量取横轴,因变量取纵轴,按使用要求注明各轴代表的物理量和单位。

3)根据标绘数据的大小,对座标轴进行分度,所谓座标轴分度就是选择座标每刻度代表的数值大小,一般分度原则是,座标轴的最小刻度能表示出实验数据的有效数字,分度以后,在主要刻度线上应标出便于阅读的数字。

4)座标原点,对普通直角坐标,座标原点不一定从零开始,可以从欲表示的数据中,选取最小数据原点移到适当位置。

而对数座标,座标轴刻度是按1、2、3、…….10的对数大小划分的,每刻度仍标记真数值。

当用座标表示不同大小的数据时,可以将各值乘以10n倍(n取正、负整数)。

所以,其分度要遵循对数座标规律,不能任意划分,因此,座标轴的原点,只能取对数座标轴上的值作原点,而不能任意确定。

5)座标轴的比例关系。

座标轴的比例关系是指横轴和纵轴每刻度表示的毫米数的比例关系。

一般来说,正确的选用座标轴比例关系,有助于判断两个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例如标绘层流摩察系数关系式λ=64/Re,以λ对Re作图。

在等比轴双对数座标纸上,是一条斜率-45。

的直线,容易看出λ与Re指数关系为负一次方。

若用不等比轴双对数座标纸标绘,也绘得一条直线。

但斜率不一定为-45。

,不容易看出λ与Re的函数关系,一般市面出售的都是等比轴的对数座标纸,不等比轴的座标纸在教材上有时可以遇到。

3.标绘数据和描线

将实验结果,依自变量和因变量关系,逐点标绘在座标纸上。

在同一张图有不同组数据点,应使用不同符号加以区别,如用叉号×

、方块口、圆圈、三角Δ,画出点子后,根据点子的分布作出一条光滑的直线或曲线,该图线应通过或接近多数实验点。

个别离图线太远的点应加以剔除,作图应认真仔细,避免徒手勾画。

实验一流体阻力实验

一、实验目的

测定流体在圆形直管内流动的摩摩擦阻力,确定摩擦系数λ和流体雷诺数Re之间的关系。

二、基本原理

流体在管道内流动时,由于流体的粘性作用和涡流的影响产生阻力。

阻力表现为流体能量的损失。

其大小与管长、管径、流体流速和管道摩擦系数等有关。

阻力计算的各种形式常表示为:

hf=λ

J/kg

Hf=λ

m液柱

以上各式称为范宁公式。

式中:

hf—以能量损失表示的阻力

Hf—以压头损失表示的阻力

λ为直管摩擦系数,由于流动类型不同,产生阻力的原因也不同,层流时流体流动主要克服液体粘性作用的内摩擦力,湍流时还包括涡流及管壁粗糙度的影响,因此λ的计算式也各不相同。

层流时可以利用计算压力降的哈根—泊谡叶式:

λ=

湍流时λ为雷诺数Re和管壁的相对粗糙度的函数,此函数的具体关系通过实验确定所得的摩擦系数图或经验公式确定。

本实验是在管长、管径和管壁粗糙度一定的条件下,用水做实验,改变流量,测定直管阻力,即流体压力降ΔP=P1-P2,然后在分别计算λ和Re值。

三、实验装置

本实验装置和流程为两条水平直管道,管径Φ20×

2和Φ14×

2,测量段长1.5和1.1m,均为不锈钢光滑圆管。

管路出口各自连接一只转子流量计,可计量流量。

管路上还安装有球型阀、闸板阀和各种管件,可以用作测量局部阻力。

阻力的测量用U型和倒U型压差计。

直管测量段上的测压接头,一般要求应离开进出口管件有一段直管距离,以消除流体在进出口产生的不稳定流动,通常经验认为,测压接头离开入口处和出口处分别应保持有20-40倍和4-5倍管内径d的一段直管距离。

测压接头是焊接在管壁面一短管,管壁面开有直径不大于十分之一管内径的圆孔,孔径不宜过大,表面应光滑无毛刺,否则流体流过可能冲击孔表面造成压力损失,使测量不准确。

U型和倒U型压差计两臂通过尼龙测压导管联结于测压接头上,本实验装置,U型压差计联在Φ20×

2的直管上,用水银作指示液。

为了使用需要,装有排气夹和平衡夹。

在Φ14×

2直管和其他管件上装有一组倒U型压差计,用实验流体即水作指示液,还装有一个排气夹。

实验用水,由水泵自贮水槽输入实验管道,泵的出口及管道入口装有阀门,可控制和调节流量,实验水循环使用。

四、实验方法

1.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1)熟悉实验装置及流程,观察倒U型和U型压差计与测量管道的连接及测压接头在管道上的位置,弄清放水、排气、平衡夹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2)排气。

打开U型压差计的平衡夹和排气夹。

打开倒U型压差计组的排气夹。

检查关闭泵的出口阀,启动水泵。

然后慢慢打开泵的出口阀,让水流入管道和测压导管,排出管道和测压导管,排出管道和测压导管中气体。

排气时可以反复调节泵出口阀和有关管道上其它阀门,使积存系统中的气体全部被流动的水带出。

确信系统中的气体被排净后。

首先将U型压差计上部的排气夹关闭。

关闭后此时U型压差计与大气不再连通(平衡夹可以待使用时再关闭),接着,关闭泵的出口阀,联接于Φ14×

2直管小转子流量计的阀门和Φ20×

2直管入口阀。

然后,再慢慢开小转子流量计的阀门,此时可以看到倒U型压差计玻璃管的液体被排出,当液面降低到较低位置时,可关闭该阀,随后关闭U型压差计上部的排气夹,切断与大气连通,此时如果打开泵的出口阀,可以发现玻璃管内水面上升到适当位置,如果水面继续上升充满整个玻璃管内,说明排气夹没有关闭,排气失败,需关闭泵出口阀,重新排气处理。

2.实验数据测定

a)定Φ14×

2直管阻力。

可打开泵的出口阀,开度适当小些。

然后调节小转子流量计的阀门,在较小流量范围内,可测定层流时直管的摩擦系数,测量结束后关闭转子流量计阀们,关闭泵的出口阀门。

b)测定Φ20×

2直管阻力,首先关闭U型压差计的平衡夹,使测量两臂不再联通。

打开泵的出口阀,并调节流量,可以测定在不同流速下的直管压降。

实验结束后,关闭泵的出口阀或直接停泵,然后再打开平衡夹和系统的排气夹。

注意:

必须弄清U型压差计上的平衡夹和排气夹的作用。

在排气和使用时注意开关先后顺序,防止操作失误,可能发生冲走水银的事故。

c)局部阻力的测定可以利用装置上联接于各管件的倒U型压差计,测定不同流速下的压降,计算管件在各种条件下的局部阻力系数。

d)数据测定,层流由于流量范围较小。

只少取三组数据,湍流一般取8-10组数据。

实验开始与结束后,都应关闭泵的出口阀检查压差计读数是否相等,否则是排气过程气泡没有排净或实验过程有气泡进入测量系统。

实验结束后,请指导教师检查实验数据,通过后,停止实验,将装置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

五、实验数据处理

根据测定的数据,计算Re和λ值,在双对数座标纸上标绘二者的关系,并与教材比较,或按经验式关联,并与层流理论和湍流的柏拉修斯公式比较。

六、讨论

1.实验中如何选择使用U型和倒U型压差计?

为什么?

写出压差计计算公式。

2.测压导管的粗细、长短对测量有无影响?

3.U型压差计的平衡夹和排气夹起什么作用?

怎么使用?

在什么情况下会冲走水银?

如何防止?

实验二离心泵性能实验

1.熟悉离心泵的操作

2.测定一定转速下的离心泵特性曲线

二、基本原理

在一定转速下,离心泵的压头H、轴功率N及效率η均随实际流量Q的大小而改变。

通常用水实验测出H-Q,N-Q及η-Q之间的关系,并以曲线表示之,称为特性曲线,特性曲线是确定泵的适宜操作条件和选用离心泵的重要依据。

如果在泵的操作中,测得其流量Q,进出口的压力和泵消耗的功率(轴功率),则可求得其特性曲线。

泵的压头为:

H1——泵出口处的压力表读数,以m水柱(表压)表示;

H2——泵入口处的真空表读数,以m水柱(表压)表示;

h0——压力表和真空表测压接头之间的垂直距离,m;

u2——压出管内水的流速,m/s;

u1——吸入管内水的流速,m/s;

轴功率N,就是泵从电机接受到的实际功率。

在本实验中不直接测量轴功率,而是用瓦特计测得电机的输入功率,再由下式求得轴功率。

N轴=N电·

η电·

η传

N电——电动机的输入功率,Kw;

η电——电动机的效率,由电动机效率曲线求得,无因次;

η传——联轴节或其它传动装置的传动效率,无因次。

联轴节取η传=1。

泵的效率η即为有效功率与轴功率之比,由下式求得:

η=

×

100%

Q——泵的流量,m3/s;

H——泵的压头,m;

ρ——水的密度,kg/m3;

三、实验装置

本实验用1½

BA-6离心泵进行实验。

离心泵用三相电动机带动,将水从水槽吸入,然后由压出管排至水槽。

在吸入管进口处装有滤水器,以免污水物进入水泵,滤水器上带有单向阀,以使在启动前可使泵内灌满水,在泵的吸入口和压出口处,分别装有真空表和压力表,以测定水的进出口处的压力。

泵的出口管线装有文氏流量计,用来计量水的流量,装有阀门用来调节水的流量或管内压力。

另用三相瓦特计测量电动机输入功率。

1.了解设备,熟悉流程及所用设备。

2.检查轴承润滑情况,用手转动联轴节视其否转动灵活。

3.旋开加水漏斗及泵壳上部的放气旋塞,向泵内灌水至满,然后关闭漏斗和旋塞。

4.充满水后,关闭泵的出口阀门。

此时U型压差计的平衡夹和放气夹都要打开。

上述工作准备妥当,经指导教师同意,可接通电源启动电动机,使泵运转,在运转中要注意安全,防止触电及注意电机是否有过热、过大噪音或其它故障,如有不正常现象,应立即停车。

与指导教师讨论其原因及处理方法。

5.慢慢开启出口阀,使流量计测压接头处保持正压,让水流经测压导管,以排出测压导管的空气。

排气结束,关闭U型压差计上的放气夹,再关闭平衡夹,关闭出口阀,检查压差计两臂读数是否相等,否则应重新排气。

6.用出口阀调节流量,从零到最大,取8-10组数据。

数据取完后关闭出口阀,检查U型压差计两臂读数是否相等,否则可能是实验过程中有漏气现象,应检查原因,并考虑是否重做实验。

7.实验结束后,停电动机,打开U型压差计上部的平衡夹和放气夹。

五.数据处理

在方格座标纸上作泵的特性曲线,并根据所得曲线,标示适宜操作区。

六.讨论

1.为什么流量越大,入口处真空表的读数越大?

出口处的压力表读数越小?

2.你对离心泵的操作,如先充液,封闭启动,选在高效区操作等如何理解?

3.指出离心泵的设计点及其对应的参数值(Q、H、N)。

实验三圆形直管气体传热膜系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测定空气在圆形直管内强制湍流的传热膜系数,并用准数方程整理经验公式。

由因次分析得到流体在无相变化的稳定传热中,传热膜系数准数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Nu=f(Re,Pr,Gr),对强制湍流Gr准数可以忽略,

即Nu=f(Re,Pr)或Nu=BRemPrn_____________

(1)

系数B、m、n可以由实验来决定。

管内传热膜系数可以由下列方程求出,

由传热量:

Q=WCp(t2—t1)———

(2)

和传热基本方程:

Q=KAΔtm————(3)

求出K=

上式中的符号分别表示:

Q—单位时间传热量J/S,W—空气流量Kg/S

Cp—空气进出口温度下的平均比热J/Kg℃

t1、t2—空气的进、出口温度

K—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W/m2℃

A—传热面积(以管内径为基准)m2

Δtm——对数平均温度差

Δtm=

,Δt1=T-t1,Δt2=T-t2

T—饱和水蒸气温度℃

再根据总传热系数计算式,求管内空气传热膜系数а1

=

+

——————(4)

上式中:

а1—管内空气传热膜系数W/m2℃

а2—管外水蒸气传热膜系数W/m2℃

b—管壁厚度m

λ—管材导热系数W/m℃

由于空气和蒸汽冷凝的传热过程中,热阻主要集中在管内空气一侧,而管外冷凝和管壁热阻远比空气侧热阻小,可近似取а1≈K

实验测定空气的流量、进出口温度求出不同流速下的а1,同时求出Nu、Re,由于气体被加热,已知Prn的指数n=0.4,将

(1)式改写,并取对数得

log(Nu/Pr0.4)=logB+mlogRe

由此可见,若以Nu/Pr0.4与Re在双对数座标纸上标绘,应得一直线,其斜率为m再由式

(1)求得B,即:

B=

由此可以确定出经验公式的B和m。

研究结果,当Re›10000,Pr=0.7-2500时,B=0.023,m=0.8经验公式可表示为:

Nu=0.023Re0.8Prn

二、实验装置

本实验装置为一单套管换热器,主要部分为一水平放置的加热黄铜管,内径d=24mm,壁厚b=3.5mm,加热部分管长l=1.59mm(另一组为紫铜管,内径d=28mm,b=3mm,管长l=1.6mm)外套2英寸水蒸汽管,并用保温材料保温。

空气由叶式鼓风机送入管内,进出口处装有温度计测量温度,用文氏流量计测量流量,蒸汽由锅炉送来,经针型阀调节进入套管环隙空间,套管上装有压力表,监视蒸汽的压力,并由此蒸汽压力确定冷凝温度。

三、实验方法

1.熟悉空气系统和蒸汽系统的流程,了解空气流量的调节和计量方法,了解蒸汽压力的控制和调节方法。

2.将空气系统的空气调节阀(支路阀),完全打开,此时进入换热器系统的空气最小,然后再启动风计,实验时空气流量由空气调节阀控制和调节。

3.慢慢打开针型阀。

通入蒸汽,控制一定压力,让蒸汽进入套管加热实验装置,稍等片刻压力表便有指示,注意控制好针型阀,避免蒸汽量过多,压力过大,使压力表指针超过最大值。

打开套管上的放气旋塞,排除蒸汽,让蒸汽将套管中空气带出,排尽套管中空气,关小旋塞,使其稍有泄漏,用以排放蒸汽中夹带的不凝气体,打开冷凝水贮水罐旋塞(或阀门)放净罐内冷凝液,然后关闭旋塞。

4.调节空气流量,用针型阀控制加热蒸汽压力,并保持压力恒定,传热稳定后测定实验数据,记录空气的流量,蒸汽压力和进、出口空气温度,改变空气流量从小到大,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