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知识要点及答题技巧.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98941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明文阅读知识要点及答题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说明文阅读知识要点及答题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说明文阅读知识要点及答题技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说明文阅读知识要点及答题技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说明文阅读知识要点及答题技巧.docx

《说明文阅读知识要点及答题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明文阅读知识要点及答题技巧.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说明文阅读知识要点及答题技巧.docx

说明文阅读知识要点及答题技巧

 一、说明文的分类  

1、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

 

(1)事物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

(2)事理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

2、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的不同:

(1)平实的说明文。

(2)生动的说明文。

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文或知识小品文)。

  

3、按写作方法分:

 

(1)介绍性说明文:

一般是介绍实体(如建筑、用品等)事物。

 

(2)描述性说明文:

说明与描写结合,形象、具体地说明事物,具有一定文艺色彩。

 

(3)记述性说明文:

说明结合记述,常用以说事物的发展或生产、操作过程。

 

(4)、阐释性说明文:

说明结合议论,阐释抽象的事理。

 

二、说明文的特点 

1、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兼用叙述、描写、议论等其它表达方式。

 

2、以解说或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构造、功用、类别等或物理含义、特点、演变等为主要内容。

 

三、说明方式。

从语言的表达方式看,说明方式分为:

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 

1、平实说明:

就是用通俗、准确的语言客观的说明事物。

 

2、生动说明:

就是用生动、形象的的语言说明事物。

在说明事物时,多运用形象性的动词、形容词和多种修辞手法,有时在说明时为了让读者对说明对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还往往引用神话故事、传说和历史故事。

大多数说明文采用生动的说明方式。

四、说明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时间顺序:

时间顺序是以时间的推移说明事物的变化过程,即以时间的先后安排说明内容,介绍事物的发生、发展、演变,事物的制作步骤、制作过程。

主要特征是用一些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

 

2、空间顺序:

按被说明对象的空间存在形式,或自上而下,或由前到后,或从外到内,或由某一中心点向四面扩散式的进行说明。

如《故宫博物院》、《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3、逻辑顺序:

按照事物内部的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规律进行说明的一种顺序。

常见有十种逻辑顺序:

 

①由现象到本质;②由特点到用途;③由原因到结果;④由整体到部分;⑤由主要到次要;⑥由概括到具体;⑦由具体到抽象;⑧由简单到复杂;⑨由特殊到一般;⑩由分析到综合。

 五、说明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有两种:

 1、总分式:

(事物说明文常用的结构形式)

(1)总—分,如《苏州园林》

(2)总—分—总,如《故宫博物院》

 2、递进式:

(事理说明文常用的结构形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

各层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

如《向沙漠进军》。

 

【对策】分析说明文结构的方法:

理清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关系。

认清段与段、部分与部分是怎样组合的,是并列关系还是递进关系。

 

七、常见说明方法:

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

 

1、分类别:

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需要根据其性质、功用等不同的标准、角度,把事物分成若干类别,分别加以说明。

2、举例子:

运用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或事理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收到对事物认识具体、印象深刻的效果。

3、打比方:

运用比喻的方法对事物和事理进行形象化的说明。

可以增强说明的形象性、生动性。

4、列数字:

运用数字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数字说明分用确数和概数(约数)。

确数,用准确的数字资料加以说明;概数,用概数对事物作准确说明。

有些事物用具体数字加以说明更容易突出事物的特征。

5、作比较:

用相关联的相同或相反的事物进行对比的一种说明方法。

作比较有横向比较(类比对比)和纵向比较两种,作比较说明更益于把事物或事理说清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6、下定义:

用判断句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简明、概括的说明,就是给事物下一个准确定义,来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

7、作诠释:

对所说明的对象的属性进行解释、说明,使人们获得更通俗易懂的认识。

8、摹状貌:

用描写的方法,摹写事物情状的方法。

9、列图表:

通过画图、照片或列表的形式对事物进行说明。

 

10、引用说明:

引用经典、文献、名言、诗词、歌谣、传说等进行说明。

作用:

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增添文章的趣味性、艺术感染力。

 

八、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科学性、严谨性:

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准确无误。

如何体会说明文的准确性呢?

 

1、通过确切的数字,体会说明文的准确性。

3、通过抓修饰限制性词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九、说明文的中心句与支撑句 

1.中心句:

(1)直接找出中心句。

段落里能体现中心的句子。

往往位于段首或段末。

个别的在文段中间。

(2)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有时段中没有现成的中心句,但是有中心,可以通过阅读概括出来中心句。

 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

2.紧扣表示顺序的词语。

2.支撑句:

对中心句起支撑作用的分析、解释、举例的句子 

阅读题中的主要试题类型

一、内容概括题型

【方法技巧】 

1、找段落中心句或关键词、关键句; 

2、结合段落中说明特征或几方面的说明内容进行概括。

 

3、结合标点,尤其注意有分层作用的分号、 句号,归纳层意,并进行综合概括。

 4、对语段中的关键词、句,摘要联合,并简明的表达。

 

二、结构分析题型 

1、着眼全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说明对象的;   

【方法技巧】  

答这种题型,首先要对每一段的内容了解,并能对其进行归纳和概括。

也有的需要在逐段概括要点的基础上,用“同类合并”的方法,把全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几部分,概括出每部分的大意, 就能比较清楚地显示出全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进行说明的了。

 2、能否调换段落的顺序;  

3、文章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有两种:

1、总分式;2、递进式(现阶段,以总分总式最为多见。

先总写说明对象的特征,然后分写说明对象的特征。

) 

【方法技巧】   

1、要准确理解文章局部或整体的说明顺序。

 

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近几年说明文选段多为科技类说明文,此类说明文一般是事理说明文居多,故多用逻辑顺序。

 

2、不能调换段落顺序的理由是。

   

(1)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合逻辑。

  

(2)总分关系中分说部分与前文总说部分顺序相照应。

 

3、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

为什么?

 

【方法技巧】不能。

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3、某一段落在全文的作用,或能否删去某段。

  

【方法技巧】 

(1)立足全文,准确理解全文的结构特点; 

(2)理清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3)对局部内容在全文中的地位及作用做出阐述,并根据说明的顺序说明是否删掉的理由。

 

(4)判断说明的顺序:

时间、空间、逻辑。

二、信息提取概括题型 

【 题型分类 】 

1、说明对象:

答题技法:

看题目或首尾段。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

介绍了……的……(对象加特征)。

需要强调的是,大多数说明文题目就是说明对象。

 

2、说明对象的特征:

答题技法:

尽量从原文中找原词原句,注意段意、中心句。

每一段的开头或者结尾尤其是第一段的开头和结尾可多留意。

(1)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的特征的句子。

 

对策:

 A看题目B在首段中找C抓关键词句 (如:

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2)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对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3、给被说明的对象下定义;

4、从几句话中提取概括信息;

 5、从一个段落中提取概括信息;

 6、从几个段落或全篇中提取概括信息

【方法技巧】 

1、对重要的信息筛选整合及运用“定义”的方法说明事物,下定义要求准确、严密,语言应简明,常用的是判断句的形式,即“xx是xx”的句式。

注意和作诠释作区分。

 

2、

(1)要根据题目的指向意义,明确在文中搜索信息的范围;  

(2)有的要求筛选的信息可能只涉及几句话,也有的可能涉及到一段甚或几段乃至全篇。

有些信息,直接在筛选范围中摘录即可获取,但有的信息不是直接传递的,而需对该确定范围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后才能获得。

  

(3)将提取的内容进行优化与整合,最后以简洁、恰当的语言加以归纳。

四、词句理解题型 【 题型分类 】 

1、理解重要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2、重要代词所指代的内容; 

3、理解重要句子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

 

【 方法技巧 】 

1、对重要词语、句子的在理解都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理解。

 

2、 从文段中找出指代的内容,方法一般是从该代词的前面看这个代词所指的内容。

3、常见代词:

“这样、这、这种、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的指代义,多指代上文距其最近的一句或几句内容。

一般是往前找,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当通顺。

七、材料链接题型 

【题型分类】1、链接一则材料    2、链接几则材料 【题型示例】例 《海上花园里的生态杀手》(《指导》 P72) 

【方法技巧】第一步,读清题。

把握题干中关键词或短语,理解题意。

 

第二步,析材料。

明确材料和文章的关系,把握材料的个性共性。

抓筛选点提炼点。

第三步,看原文。

把握文章内容主旨。

  

第四步,精表述。

结合原文和材料的内容、中心写出探究结果。

语言表述要准确、简洁、明了。

 

八、开放拓展题型   【 题型分类 】 

1.对说明内容进行创新性的表述; 

2.对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

 3.结合实际对某个问题谈出自己的认识;

  4.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

 5.谈自然界对人类的启示; 

6. 有创见地补写文章结尾;  

7.对人类关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

 8.针对生态环境情况,拟写建议等 

1、   【 题型示例 】  例1:

《枯木的妙用》  4.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在文末填上一句话,说说人与自然如何相处。

   ——尊重自然的法则和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例2《恐龙灭绝与“核冬天” 》 有人说,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

结合相关知识举一例谈谈你的理解。

 

例4 《人类水资源现状》针对我国目前水资源现状,请你提两条合理化建议,并简要说明理由。

 

  ——只要提出两条合理建议,并能说明理由即可,如:

加强水的净化和再利用、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控制水的使用,节约用水等。

 【方法技巧】 

1、答这类试题的答题要领,首先要有时代精神,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和科技发展的前沿成果,关注国家、世界和人类的发展。

 

2、其次要善于从原文中找有用信息,对社会和自然,我们渗透这样的思想理念:

“不仅要能认识它,还要能改造和利用它,让它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3、做感悟启示类题,答题时要注意深入挖掘事物、事理、人物背后隐含的意义,然后联系自身生活、联系时代特征作答。

 

4、做想象创新类题,要合乎科学,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九、文段作用 

类型:

说明某段或某句的作用 对策:

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二:

 

(1)、结构、内容作用:

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

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