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l历史综合练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9278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4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l历史综合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三l历史综合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三l历史综合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三l历史综合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三l历史综合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高三l历史综合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高三l历史综合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高三l历史综合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高三l历史综合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高三l历史综合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高三l历史综合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高三l历史综合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高三l历史综合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高三l历史综合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高三l历史综合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高三l历史综合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高三l历史综合练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高三l历史综合练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高三l历史综合练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高三l历史综合练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l历史综合练习.docx

《高三l历史综合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l历史综合练习.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l历史综合练习.docx

高三l历史综合练习

高三历史综合训练

1.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

田歆对他说:

“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

”这体现了

A.地方无选官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

C.察举制的弊端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

2.张廷玉在《明史·刘健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武宗时,刘健等提出压制近幸)拟旨上,不从,令再拟。

健等……以原拟封进。

越五日,健等复上疏,历数政令十失,……因再申前请。

帝不得已,命所司详议。

……既而所司议上,一如健等指,帝勉从之……这说明明朝的内阁制

A、明朝内阁形同宰相,能左右皇帝的决策。

B、明朝内阁是皇权的组成部分必须完全遵照皇帝的旨意行事。

C、明朝内阁权力在不同的时期确有差异,其所起作用要视皇帝的开明程度而言。

D、明朝内阁只是侍从左右,以备顾问,协助皇帝处理朝廷文书的机构。

3.(宋绍兴年间,官员张登)曰:

“误矣,人只知以利对害,便只管要寻利去,人人寻利,其间多少事!

‘利’字,只当以‘义’字对。

”因详言义利之辩。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这反映了当时()

A.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世人观念B.教化民风成为官员主要职责

C.逐利避害成为社会行为准则D.程朱理学已经成为官方哲学

4.先秦民本思想的杰出代表、论述“民水君舟”的荀子曾在《王制》篇中毫不含糊地说:

“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

……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

”这反映出荀子

A.成为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B.适应专制统治强化的需要

C.认为君民关系本质上相通D.对君主专制反民本的批判

5.明代王骥德《曲律·杂论》载:

“元人诸剧,为曲皆佳,而白则猥鄙俚亵,不似文人口吻。

盖由当时皆教坊乐工先撰成间架说白,却命供奉词臣作曲,谓之‘填词’。

”对材料认识最准确的是

A.文学发展呈现世俗化趋势B.文人素养影响文学创作

C.元曲发展渐显衰落态势D.都市繁荣促进文学发展

6.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裹的。

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裹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

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B.英国的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7.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说:

“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依附地位。

”这里的“在此以后”是指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洋务运动 D.甲午中日战争

8.洋务运动期间,李鸿章等人大量购买外国装备来搞中国国防。

原因有二:

一是采购大吃回扣……二是人力成本高……很多有关系的中国人想方设法挤进“有钱途”的洋务单位,吃拿卡要。

由此可见()

A.洋务运动实际上被外国控制B.封建官僚管理体制弊端明显

C.洋务派借自强之名中饱私囊D.当时中国没有建立军工企业

9.1908年《图画新闻》中载有一份衙门堂审记录:

“(女子严阿苏与男子梁海相识,路上相遇,因邀同行,为巡士抓获)官问:

何时与梁相识?

阿苏回:

在途中相识,我中意他!

……官斥二人:

汝不凭媒妁之言,青年男女居然同游,有伤风化……判将分别收押,听候核办。

”对此记录分析正确的是

A.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普遍现象B.青年男女受新文化运动影响

C.新旧思想冲突激烈D.辛亥革命解放思想,推动社会习俗变迁

10.1958年海淀区四季青人民公社社员在进行“大辩论”时,有的社员提到反对将自己的新房、好房归公;有的认为1959年要达到“小麦亩产6000斤至1万斤”的高指标,是不可能的,但都不愿公开说出自己的意见,怕被辩论成“右倾保守”。

但社员也不相信报上刊登的那些所谓高产“卫星”。

有的社员说:

“徐水一棵白菜重几百斤还不像水缸一样粗吗,这怎么可能呢!

”这次讨论发映出

A.“三大改造”中出现了急于求成的错误B.人民公社分配制度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

C.“大跃进”中出现的浮夸风已得到纠正D.“共产风”和“浮夸风”对基层社会的困扰

11.新中国外交在形成过程中表现出三个主要特征:

一是革命性,即其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有密切联系;二是“内向性”,即其外交决策往往受到国内政治的制约和影响;三是过渡性,即其形成是从革命运动的对外关系向国家外交过渡的过程,它包括了中共及其领导人的历史角色的转变。

下列选项符合新中国外交第三个特征的是

A.“一边倒”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12.据不完全统计,从1978年1月到年底,中国政府共派出各种代表团529个,人数达3200多人。

这些代表团大部分被派往西方国家,其中以国务院副总理谷牧为团长的西欧五国考察团最受世界瞩目。

中国政府的这种行为()

A.贯彻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外开放的决议B.突破了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孤立封锁

C.认清了与世界的差距,推动了改革开放D.直接促成了经济特区的设立

13.古希腊历史学家波利比阿指出:

“如果人们只注意执政官的权力,那罗马国家就完全是君主制政体;如果人们只注意元老院的权力,它又完全是贵族政体;而如果只注意民众的权力,它显然又是民主政体。

”这体现了当时的罗马

A.民众利益至上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C.实行贵族政治D.王权与族权的结合

14.如同在自然科学领域有“物体运动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发现人类社会也有“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

其中,第三大定律的思想集中体现为

A.三权分立说B.天赋人权C.社会契约论D.法律平等

15.“产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用竞争取代先前主宰者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规则。

”下列选项对材料中“产业革命实质”的认识最准确的是

A.促进社会生产关系变革B.强调生产重于消费分配

C.确立自由主义经济政策D.蒸汽动力取代自然力量

16.“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政体形式。

确立这种“政体形式”的法律文件最有可能是

A.英国“权利法案”B.美国《1787年宪法》

C.《德意志帝国宪法》D.法国《1875年宪法》

17.某西方学者说:

“1945年的和平从一个意义上说是决定性的,从另一个意义上却是制造了分裂,从第三个意义上说,又是目光远大的。

”该学者所说的“第三个意义”是指()

A.世界经济体制趋向制度化规范化B.多极化趋势出现冲击了两极格局

C.德日意变成稳定和平的民主国家D.美苏未达成持久共识而爆发冷战

18.1964年10月5日至10日在埃及开罗举行,此时的成员国已经增加到47个,大部分是来自亚洲和非洲新取得独立的民族国家。

这次会议除了重申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立场外,将焦点放在了巴以冲突以及印巴冲突之上。

会议通过了《和平和国际合作纲领》。

该国际组织最有可能是()

A.《华沙条约》组织B.经济互助委员会

C.不结盟运动D.欧洲共同体

19.如果说昔日的机器仅有“骨骼肌肉”,那么今天的机器除了“骨骼肌肉”之外,还有相当发达的“神经系统”。

今天的“骨骼肌肉”也有了崭新的内容,例如动力机,除了蒸汽机、电动机之外,越来越多地采用核能、化学能、太阳能、光能等新能源的发动机。

这些变化反映了(  )

A.人们对未来世界的艺术想象力  B.科技革命对生产力的巨大推动

C.技术变革导致社会分工的细化D.环境问题引发世界性能源革命

20.一幅绘画描绘了这样的情景:

“在昏暗、肮脏、拥挤的三等车箱中,前排座位上,坐着贫穷的一家人,他们相依在一起,看上去都很疲惫,整个画面中的人看上去似乎是都各有生活的苦衷。

”与这幅画风格相同的作品是

21.范仲淹《四民诗》说:

“吾商则何罪?

君子耻为邻。

”宋人《富国策》阐述了“商人众则入税多”的观点。

这说明

A.宋朝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B.商人社会地位有了很大提高

C.传统的商业观念发生变化D.士农工商四民平等思想出现

22.下表是《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一书中关于近代中国城市化比率统计表(单位:

%)

对上表解读不正确的是

A.中国城市化整体上发展缓慢B.长江下游、两广地区城市化比率最高

C.城市化的主因是商品经济发展D.手工工场的兴办吸纳了大量劳动力

23.孙中山说:

“中国的各省在历史上向来都是统一的,不是分裂的不是不能统属的。

而且统一之时就是治,不统一之时就是乱。

美国之所以富强,不是由于各邦之独立自治,还是由于各邦联合后的进化所成的一个统一国家

所以美国的富强,是各邦统一的结果,不是各邦分裂的结果。

中国原来既是统一的,便不应该把各省再来分开。

”材料表明孙中山的主要观点是

A.建立美国式的联邦共和国B.反对各省自治和实行联邦制度

C.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D.主张民族独立

24.“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一个重视枪杆,一个重视笔杆;一个擅长武斗,一个擅长文斗。

”是学者对我国近代某段历史的描述,由此推断

A.该段历史时期是抗日战争B.促进国民革命运动发展

C.国共关系处于对峙状态D.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

25.下图是1956~1964年我国工业与农业的发展趋势示意图。

根据该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960年工业出现峰值是因为“一五计划”的实施

B.自然灾害是导致1960年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的根本原因

C.优先发展农业使1961年后农业产值增加

D.“八字方针”实施使工农业比例趋于平衡

26.“(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

”这实质上反映了在古希腊

A.商业平等是政治平等的现实基础B.商业贸易尊重自由和平等的原则

C.海外贸易活动推动了平等观念形成D.商业上自由平等影响了政治理念

27.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

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

这表明

A.列宁突破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

B.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C.列宁已经认识到了计划和市场的本质D.列宁意识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错误

28.二战后70年代,美国有些经济学家倡导“既然危机如同人体感冒发烧一样,感冒本来是排毒,是人体的自然调整,感冒一来就上抗生索,表面上看好了,但深层次的矛盾却被掩盖了……正是说明面对危机不能反应过度”。

下列主张与该材料观点一致的是

A.增大自由经济比率,削减国有化比重B.充分发挥计划杠杆,收缩市场调节

C.完善福利国家制度,缩减社会贫富差D.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29.日本外务省次官粟山尚一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

“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

”这表明日本的企图是

A.不愿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B.与美欧进行军事抗衡

C.谋求成为政治大国D.确立美欧日三足鼎立格局

30.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

下图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图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B.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

C.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D.大西洋沿岸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31.湖畔派是18~19世纪英国的一种诗歌流派。

该流派在诗歌题材上,主张写下层人民的日常生活,强调诗人的内心探索和感情的自然流露;在诗体方面,主张发展民间诗歌的艺术传统,采用民间口语,发挥诗人的想象力。

下列同湖畔派创作风格相似的是

A.《百年孤独》B.摇滚乐、爵士乐

C.《等待戈多》D.《自由引导人民》

32.1922年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考察中国后说:

国民党是由知识分子、华侨、士兵和工人四种成员组成的“一个多阶级联合的松散组织”,“自称为社会主义者”的国民党领袖孙中山“长期和工人有接触”。

香港海员罢工的“全部财政资助都来自国民党”,中共“不和罢工工人联系,也不支持罢工”。

马林的考察结果

A.不利于中共掌握革命领导权B.体现了新三民主义思想

C.符合国共两党的实际情况D.有利于国共党外合作的实现

33.美国《全国工业复兴法》第202节规定:

“制定公用事业的全面计划,其中应包括下列内容:

(a)全国公路和公园道路、公共建筑物以及任何公有工具和设备的兴建、维修和改建……(d)由政府管理或支配的低价住房及清除贫民窟工程的兴建、重建、改建或修缮;(e)如总统认为合乎需要时……建造海军舰只及其所需的航空器;建造飞机……”制定上述内容的主要目的是

A.应对居高不下的失业率B.改善公共交通的状况

C.改善人民的居住条件D.适应扩军备战的需要

34.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美国对亚洲不结盟国家一改以往的不承认政策,认为“每个国家都有权选择自己未来的道路,不能以施加压力的方式强迫那些不愿意的国家成为盟国。

……只要这些国家决心维护自己的独立,并为达到这一目标而采取积极的政策,我们就应支持和援助他们”。

美国这一政策的调整主要是基于

A.自身实力的削弱B.冷战对抗的需要C.经济危机的困扰D.不结盟国家的斗争

 

35.(25分)贸易保护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中破坏性经济政策的代表。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0年,美国通过了臭名昭著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对2万余种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立即引起欧洲国家对美国产品的报复措施,使全球贸易几乎终止。

在1913-1938年的25年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年增长率为0.7%……许多国家对对外贸易的依赖性减小了。

材料二著名作家沃尔特·李普曼在1932年曾评论说:

“或许,在人类知识的现阶段,我们尚未具备理解这样一种大规模新型危机的条件”,“它也许是一次人类理解能力的危机”。

垄断巨头梅隆哀吧:

“我不相信我们有什么秘诀或灵符能补救我们所受的灾害。

”1933年1月,前美国总统柯立芝在临终前哀叫:

“我看不到任何让位于希望的东西,看不到任何有希望的人。

材料三1947年10月30日,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23个发起国签约,承诺在今后的国际贸易中遵循关贸总协定的规定。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宗旨是:

“缔约国各国政府认为,在处理它们的贸易与经济事务关系方面,应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巨大持续增长,扩大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发展商品的生产与交换为目的。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作出互利互惠的安排,以便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其它贸易障碍,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

”。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13-1938年国际贸易的特征(5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给世界所造成的影响。

(6分)

 

(3)概括说明材料三与材料一间的内在联系(3分)。

据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宗旨指出其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重大作用。

(5分)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研究近代中国历史的学者认为:

近代中国的历史是屈辱的历史,就是“沉沦”;半资本主义的存在,就是“上升”。

1901年到1920年间二十年的历史,是近代中国“沉沦”到谷底的时期,也是黑暗到黎明的转折期,是“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期。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选取中国近代1901—1920年间的主要史实,对上述材料结论进行论证。

(说明:

可以对上述材料论证;也可以提出新的结论并进行论证。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12分)

 

高三历史综合训练

1-5CCACA6-10DDBCD11-15CCBCC16-20CACBD21-25CDBBA26-30DDACC

31-34DAAB

35.

(1)特征:

国际贸易增长几乎停滞;国家间外贸联系减弱。

(5分)

原因:

20世纪30年代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面对危机,各国都采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政策;人类对威胁其自身利益的全球性危机还缺乏必要的合作认识。

(6分)

(2)影响:

①贸易保护主义泛滥,使资本主义世界贸易迅速萎缩;②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导致国际关系的恶化;③宣告了“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④也使得人们对现代资本主义产生了信任危机。

(6分)

(3)联系:

材料一中主要国家政府加强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造成国际贸易的日益萎缩和国际关系的紧张,促使各国认识到国际贸易协调与合作的重要性。

而材料三正是在吸取材料一教训的基础上作出的努力,体现了自由贸易精神,顺应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

(3分)

作用:

在客观上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5

36.(12分)

【答案】观点:

1901—1920年是近代中国“沉沦”到谷底的时期,也是由“沉沦”到“上升”的过渡和转折期。

(2分)

论证:

⑴“沉沦”是指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其原因在于西方列强对华侵略不断加剧并与中国反动势力相互勾结。

(2分)其表现包括:

《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中外反动势力合流;袁世凯复辟帝制,革命党人维护民主共和斗争失败;军阀割据混战,对内独裁,民众生活困苦等。

(每个史实1分,共3分,答英国入侵西藏,日俄战争,《二十一条》等内容可酌情给分)

⑵“上升”是指中国向半封建半资本主义方向发展,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思想文化日益近代化,其原因在于西方近代文明的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主革命的影响。

(2分)其表现包括:

辛亥革命推翻

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进一步动摇封建思想,民主科学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广泛传播等。

(每个史实1分,共3分,答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等内容可酌情给分)

 

高三历史综合训练

1-5CCACA6-10DDBCD11-15CCBCC16-20CACBD21-25CDBBA26-30DDACC

31-34DAAB

35.

(1)特征:

国际贸易增长几乎停滞;国家间外贸联系减弱。

(5分)

原因:

20世纪30年代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面对危机,各国都采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政策;人类对威胁其自身利益的全球性危机还缺乏必要的合作认识。

(6分)

(2)影响:

①贸易保护主义泛滥,使资本主义世界贸易迅速萎缩;②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导致国际关系的恶化;③宣告了“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④也使得人们对现代资本主义产生了信任危机。

(6分)

(3)联系:

材料一中主要国家政府加强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造成国际贸易的日益萎缩和国际关系的紧张,促使各国认识到国际贸易协调与合作的重要性。

而材料三正是在吸取材料一教训的基础上作出的努力,体现了自由贸易精神,顺应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

(3分)

作用:

在客观上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5

36.(12分)

【答案】观点:

1901—1920年是近代中国“沉沦”到谷底的时期,也是由“沉沦”到“上升”的过渡和转折期。

(2分)

论证:

⑴“沉沦”是指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其原因在于西方列强对华侵略不断加剧并与中国反动势力相互勾结。

(2分)其表现包括:

《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中外反动势力合流;袁世凯复辟帝制,革命党人维护民主共和斗争失败;军阀割据混战,对内独裁,民众生活困苦等。

(每个史实1分,共3分,答英国入侵西藏,日俄战争,《二十一条》等内容可酌情给分)

⑵“上升”是指中国向半封建半资本主义方向发展,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思想文化日益近代化,其原因在于西方近代文明的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主革命的影响。

(2分)其表现包括:

辛亥革命推翻

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进一步动摇封建思想,民主科学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广泛传播等。

(每个史实1分,共3分,答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等内容可酌情给分)

 

1.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变迁,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

由题目中的信息“推举”、“孝廉”可知此应为盛行于两汉时期的察举制,故排除属于九品中正制的B项;察举制即由地方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最后由中央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故A、D两项的表述错误;该制度容易导致任人唯亲的现象的出现,即“多有贵戚书信相命”,故本题应选C项。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察举制

2.

【答案】C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内阁

3.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题干材料中张登的观点是现在人们只知道追求利益,而忽视了信义,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对人们处事观念的影响,A符合题意;B、D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C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宋代商业的影响

4.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材料反映了荀子的君舟民水思想,从“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可以看出,荀子人文平民和君主都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即军民关系本质上是想通的,故选C。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荀子

5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文化,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根据题干中元曲虽佳,但是“皆教坊乐工先撰成间架说白”可知文学发展呈现出世俗化和平民化的趋势,正确的选项是A项,题干不是主要在体现文人素养的高低,排除B项,CD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

考点: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文学·发展趋势

6.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A不是主要原因,结合材料中关键词““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裹”可知,因为自然经济的抵制故而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成为无用之布,故选D。

B表述正确,但与题中现象无关,C与包装布的变化无关。

考点: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对棉布的抵制

7.

【答案】D

考点:

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甲午中日战争

8.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洋务运动期间”、“采购大吃回扣”、“人力成本高”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AD两项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表述是对题干材料内容的曲解和误读,带有一定片面性,另一方面,即便这种现象的出现,也是管理体制弊端的结果。

从而可知,B项正确。

所以答案选B。

考点:

中国近代化·经济近代化·洋务运动·落后的封建官僚管理体制;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学习(技术器物阶段)·洋务运动

9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婚姻习俗的变化,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根据题干中封建政府对男女同游持反对意见,可知在1908年这种新旧思想的冲击激烈,符合题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