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应急指挥系统综述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99631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8.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外应急指挥系统综述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国内外应急指挥系统综述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国内外应急指挥系统综述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国内外应急指挥系统综述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国内外应急指挥系统综述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国内外应急指挥系统综述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国内外应急指挥系统综述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国内外应急指挥系统综述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内外应急指挥系统综述文档格式.docx

《国内外应急指挥系统综述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外应急指挥系统综述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内外应急指挥系统综述文档格式.docx

anEmergeneyplanningdeNIS),deNIS的主要任务即是支持灾难管理者的工作,相应的deN工SH系统只对一些授权的使用群体开放,主要是联邦政府的内务部门和灾难控制部门的运作中心。

系统用以评估灾难的现状情势和面临的问题,分析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保护公众的人生安全,必须向州、联邦政府或者外国申请哪些援助物资。

  重要信息,尤其是对重大灾难来说的关键信息,现在都能为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其他非政府的参与组织(例如救援队)所获取,这些信息包括灾害的性质、针对灾害的救援方法、能提供有效帮助的人员和设备的数量等。

还有英特网页都提供了巨大灾难管理的有用信息、报告和其他文件,这些信息都散布在大量不同组织、机构和形式各异的网页上。

在巨大灾难面前,这些分散而广布的信息必须被搜集、集中起来,并提供给决策制订者,这是一个操作强度很大、很费时的工作.。

为了使全体灾难参与机构都获得所有这些信息,deNis搜集并整合了这些重要信息,并通过网络建立了联通所有运作中心的快速信息交换平台。

这些资料将为巨灾预防的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进而为国际机构间的合作提供帮助。

  2.国内应急指挥系统发展现状

  

(1)南宁市城市应急联动系统

  南宁市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是我国第一套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它于2001年11月投入试运行;

2002年4月系统正式运行。

南宁市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总的设想是,通过系统集成应能做到“统一接警、资源共享、统一处警、快速反应、联合行动”。

南宁市城市应急联动系统为公安、消防、交警、急救等应急处置机构提供通信与信息保障,全市的报警与求助电话在联动中心进行统一接警和统一处警。

遇紧急、突发、特殊事件,城市应急联动中心即成为城市统一的协调、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和指挥调度中心。

  南宁市城市应急联动系统一期工程投资1.68亿元,利用集成的数字化、网络化技术,通过整合110报警服务台、119火警台、120急救中心、122交通事故报瞥台将应急救助纳入统一的指挥调度系统,实现了跨部门、跨警区以及不同警种之间的资源共享,统一指挥协调。

市民只要拨打上述任一特服号码,便可得到快捷、准确的紧急救助服务。

110、122、119、120均为免费拨打的电话号码,并为以后实现统一特服号码作好了准备。

  该系统的二期工程是将政府各部门分散的、以123为特服号的服务系统资源和业务(如:

法律援助12348,旅游投诉热线,物价投诉12358,环保投诉12369等)整合为统一的12345市长公开电话,为政府搭建了统一的平台,用于处置市民所有非紧急求助并提供政府公共信息服务,目前大部分已经实现。

  系统的第三期工程是建设重大灾害(难)联动平台,将防洪、防震、防空、护林、防火等纳入该系统,为南宁市提供一套应对涉及面广、持续时间长、社会经济影响重大的重大灾害事件应急联动指挥系统,现在防汛防洪系统已经建立。

  运行模式

  南宁市政府借鉴国外城市模式和结合我国国情以及南宁市情况,组建了“政府主导”模式的城市应急联动体系,即建立了由市政府直接领导的、具有统一指挥协调公安、消防、医疗救护等部门功能的南宁市应急联动中心,这样为技术革新提供了体制保障。

新体制打破了条块分割、部门“信息孤岛”的制约,强化了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了城市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

  南宁市政府专门成立一个城市应急联动中心(CERC),它是一个独立的政府机构(事业单位编制),直属市政府领导。

中心内设有警务、技术、市场开发、行政等部门。

警务处主要负责对治安、交通、医疗、火灾和其他突发事件报警的受理和处置工作;

技术处负责对联动中心有线、无线、计算机等设备的维护、数据的更新、操作技能培训和应用开发等技术工作;

市场开发处主要负责吸收、消化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进行后期二次开发和成果推广工作;

行政处主要负责党、政、团、外宣联络,办公文秘和保卫等。

中心主任和副主任均由市政府任命。

接线员采取社会招聘,处警人员主要由公安、交通、消防等联动部门派驻,集中办公,接受中心和原单位双重领导。

  系统构成和系统功能

  南宁市应急联动系统利用C41(计算机、指挥、控制、通信、信息)集成技术,对计算机骨干网络系统、计算机电话集成系统、集群指挥调度通信系统、无线数据传输系统、计算机辅助指挥调度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数字录音系统、60方会议系统、视频图像传输与数字监控系统基于Gis的数据库等15个子系统进行了集成,建立了统一的应急指挥调度平台。

在引进、吸收和消化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过程中,进行了结合城市特点的创新,并制作了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

主要部件和子功能有:

有线通信、计算机辅助接警/调度、集群指挥调度通信系统、信息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图像监控及大屏幕显示系统和电话网络系统。

  系统效果

  该系统正式运行以来,平均每月接听报等求助电话约17万个,处理市民各类有效报警求助事件2万多件,最大限度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减少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损失。

老的报警系统覆盖区域只有市区8平方公里,新系统覆盖了南宁城区1929平方公里的区域,而且通过计算机终端互联互通网络,固定电话、手机、对讲机都可以进行调度;

老的调度系统每天只能处理1000多个电话,新的联动系统一般可处理5700个电话,最多可处理7000个电话。

在联动系统的电子地图上,可以查到全市70多万门电话发出的求助、投诉、报警的准确位置,报警系统一接通,机主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就会一目了然。

而且系统与全国金盾网连接,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查询个人信息记录。

同时,电子地图也可以显现执行任务的施救车辆的位置,缩短了救援时间。

南宁模式已由国务院、计委和公安部等推荐给各省市建市府应急联动指挥中心。

公安部拟进一步整合公安110、消防119、交警122,建三警合一的应急联动指挥中心。

  南宁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建成后,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直辖市和广州、南京、郑州等近40个城市先后到南宁市应急联动中心考察和调研。

  

(2)上海应急指挥系统

  2002年上海市投资0.9亿元建救灾减灾指挥系统,专门建立了上海市民防救灾指挥中心,还为此建造了民防大厦。

该中心安装了民防信息中心系统作为上海市防灾减灾指挥的综合协调和指挥中心,将市政府信息中心及来自公安、消防、地震、气象、事发现场等重要信息送至民防信息中心后,将这些各有关部门汇总的图像信息和相关数据信息及时进行分类、判别、处理,供决策指挥人员迅速掌灾情,分析研究、决策指挥。

经过试运行,系统性能良好、运行稳定正常。

在上海市2002年警报市民演习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基本符合新一代民防警报综合控制的需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目前,该系统集成相关的10个子系统已全部投入使用。

事实证明将防汛、防火、抗震救灾、重大交通事故救援的工作综合在一个机构进行应急指挥,能有效地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

  (3)上海市宝山区民防减灾应急指挥系统

  上海市宝山区民防减灾应急指挥系统是一个集GIS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信息发布技术于一体的综合应用系统,并能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

数据(GIS数据和属性数据)维护、查询统计、减灾应急指挥(辅助决策)和网络信息发布。

该系统实现了灾害类型、危险源、化学危险品等,以及各预案的电子化管理,能够为民防减灾应急指挥提供最快的事故定位、最多、最可靠的事故周围信息和疏散信息包括医院、学校、绿地等,为决策者快速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保证了灾害事故损失的最低化、危险区内人员的快速安全转移和救援单位的快速进入灾害事故现场进行有利救援,以达到灾害损失最低化和科学高效指挥的目的。

民防减灾应急指挥系统同时为决策者提供了二次灾害(潜在事故)的信息查询和处置预案的查询。

并同时为交通部门提供交通警戒示意图(警戒区内需要指挥的道路交叉口等),以保障人员撤离和救援路线的畅通。

  系统采用C/S和B/S相结合的架构技术,来适用不同需求的客户端。

该系统经过近半年多时间,从民防的实际业务工作出发,在民防办和上海数惫系统技术有限公司的共同合作努力下,第一期基本完成预定方案,2004年顺利通过一期验收,并受到专家的一直认可,为民防减灾应急指挥提供了新的模式。

  (4)上海市政应急指挥地理信息系统

  以市政局应急指挥中心为核心,以各行业管理应急分指挥中心和区(县)市政行业应急分指挥中心为依托,实现了受理方式系列化、应急预案系列化、指挥系统网络化、处警信息计算机化、辅助功能联动化、信息文档资料标准化的目标。

  主要功能子系统有电话报警受理分系统和应急指挥地理信息系统构成。

电话报警受理系统是指挥中心使用的特殊系统,它综合了数字交换、计算机网络及信息处理等新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报警呼叫的排队分配、自动识别主叫号码、快速查询和显示报警电话有关资料,选用预制应急处理方案进行快速处警,达到报警畅通、处警及时的目的。

在辅助应急指挥方面,该系统在接到各类报警信息后,及时通过GIS系统定位报警信息所在地的位置和显示相应的有关市政设施情况信息,并按照应急事故等级分类,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调动抢修、排障队伍,形成直观的辅助应急指挥决策,提高市政(燃气)设施运行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

  (5)深圳应急指挥系统

  深圳市政府成立了市民中心,并在中心中建立了专门的城市应急指挥系统。

以多媒体通信技术为核心,建设宽带视颜通信网络,实现多种资源整合,使资源充分利用:

(1)政府内部宽带IP网络;

(2)市公安局、交带局视顺监控系统(500多个监控点);

(3)机场、火车站监控系统和广播系统;

(4)口岸办数字监控系统:

(5)有线电视系统;

(6)深圳市电子地图系统:

(7)公安局350Mbit/s无线通信指挥系统:

(8)电视台现场直播系统;

(9)卫星定位系统等。

由于深圳市己经在交通、消防、海岸、边检、口岸等领域形成了完整的监控系统,城市应急指挥系统通过对这些资源的链接、整合,就可以对交通、火灾、水灾和其他自然灾害进行统一监控,从而更利于指挥应急救灾。

该系统已于2003年建成使用,并作为深圳市政务网建设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从结构上看,整套系统以深圳市政府为指挥中心,以分布在盐田、福田、罗湖、龙岗、宝安、南山六大区政府以及火车站、港口、码头、口岸、机场、医院等部分重要场所为分会场,建设16个电视会议系统。

并且在平湖镇政府、宝安国际机场、深圳火车站、深圳火车西站、平湖火车站、福永码头、蛇口港、东湖医院等地新增视频监控点22个。

深圳市应急指挥系统最大限度的利用了现有资源,形成功能强大、信息充足、全市范围内的应急指挥网络。

通过该网络,市领导可以在指挥中心看到全市所有道路、交通、大的广场、口岸、海关等重要场所的500多个视频监控点现场图像。

随时了解各地区各医院的疫情发展和控制情况,如果遇到突发事件可以通过现场应急指挥调度车,可对发生在全市范围内任何一点上的突发事件“看得见,听得清”,确保“指令下得去,下情上得来”,及时将突发现场情况直接传送到指挥中心,由此,深圳市的应急指挥能力得到大大提高,应急防御、决策支持能力得到增强。

  (6)其它城市应急指挥系统

  杭州市将信息化作为市政府一号工程,就“杭州市应急联动指挥系统一期工程”软件开发及系统集成招标,与国家科委立项的“卫星导航综合应用高科技工程”配套。

杭州市城市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在硬件上建立了以指挥中心局域网为中心,联接市政府、城乡建委各分中心,以及公安110、气象台等的计算机广域网系统。

在指挥中心设有大屏幕投影,必要时可将现场实时图象传送到指挥中心,并直接投影到大屏幕上。

指挥中心于1999年7月30日正式投入运行,并同时开通了应急救援特服电话96110.在系统运行的一年多时间里,受理电话近一万件,事件处理率在90%以上,点得了杭州市民的信任,得到了领导的肯定。

目前,整个网络系统运转正常,信息畅通。

  武汉于2002年6月份建成了我国首个集对讲机、GSM、CD拟手机和图像传输于一体的数字集群通信试验网,并通过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组织的专家评审收。

  该数字集群网的最大特点是能够快速调度通信。

它不仅具备个人通信的全部功能,而且能控制与实现个人与群体间任意通信,一个人可以同时呼叫2000人,目前己经投入商务运行并应用于武汉市的城市应急指挥系统。

  成都、广州、重庆等:

  成都市投资1.1亿元在文武路建应急联动指挥中心3430平方米。

广州市投资1.8亿元由市公安局负责建市应急联动指挥中心,于7月在广州举行首次反恐怖联合演练。

重庆市筹建了“城市运行监控及应急指挥中心”。

重庆市高楼密集度居全国第四,该市列为全国7个反恐中心城市之一。

当前,卫生部、公安部、水利部、交通部、财政部、银行、海关、外汇管理局、国家安全部、国土资源部、国防科工委、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等涉及国家安全、社会安全、金融安全、信息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的政府部门,上百个城市和区域都在建应急信息系统。

  北京:

  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北京市在借鉴国内外城市应急体系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形成了北京市应急体系的基本框架。

成立了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统一领导全市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

建立了市应急指挥中心,作为市应急委的常设办事机构;

着手整合、建立13个专项应急指挥部,具体负责处置各类灾害和突发事件;

着手组建18个区县应急指挥中心,参与先期处置,并配合市应急专项指挥部处置本辖区内的突发公共事件。

明确了北京市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工作思路,制定了《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已上报国务院,并正式向社会发布。

其中包括:

专项应急预案34个,分应急预案18个,应急保障预案7个。

  目前已搭建起市级应急指挥工作平台,以市公安局图像监控系统为依托,分别接入全市939路图像监控信号,初步实现对社会面的监控;

初步实现现场图像的无线传输;

与相关委办局和18区县政府,以及水、电、气、热、地铁运营公司共39个单位建立起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并通过市安全局接入卫星电视信号,可快速获得境外主流媒体的相关信息,提高了信息掌控能力;

初步建成基于80服无线集群的市无线通信指挥调度系统,已连通了13个专项应急指挥部和18个区县等40个部门,共配备了256部电台;

对有线通信系统进行了改造,新增一台程控交换机和三部调度台,实现了会议电话、数字录音、多路传真和网络电话等功能,利用电子政务专网,初步实现与相关应急专项指挥部、区县政府等33个部门之间的直通“热线”连接;

依托北京市电子政务专网,与各应急专项指挥部和各委办局建立起信息沟通渠道,目前已初步整合了市政管线、气象、公安和遥感影像等信息资源。

  应当指出,交通应急指挥系统是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基础性和关键性子系统。

通过上述介绍,我们可以看出,城市应急联动必然要涉及到应急交通管理、应急交通运输等诸多与交通密切相关的方面。

虽然国内外各大城市都加大力度投入城市应急联动指挥系统建设,但是就交通专项应急指挥系统而言,北京已经走在了前列。

本论文的建设,可以成为日后各行业应急指挥系统发展建设的借鉴,并为其他城市交通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起到示范作用。

  3.交通应急指挥系统的特点分析

  综合上述的现状资料,目前交通应急指挥系统基本由业务体系与技术系统两部分组成,业务体系是交通应急指挥系统的核心和基础,技术系统是实现业务体系的手段和载体。

  业务体系指一案三制(交通应急管理的预案、法制、体制、机制),技术系统包含了一套技术规范与标准、一个中心(专业交通应急指挥中心)、三个平台(网络通讯平台、信息资源平台、应急指挥公共服务平台)、五大应用(监测监控、预测预普、准备/规划保障、应急响应、恢复/评估/分析五类业务应用)。

整合与同是交通应急指挥系统建设的核心,整合贯穿业务体系与技术系统建设全过程,实时性、移动办公是交通应急指挥系统的特点,预案是交通应急指挥的核心,交通应急指挥系统需要以预案范例为基础的临机决策以应对交通意外情况或意外事件。

  交通应急指挥系统的系统主要体现了以下三个特点:

  一、实时准确的信息联动

  当城市发生交通突发事件以及其他自然灾害、火灾、爆炸等各种突发事件时,需要政府统一协调、统一调度相关部门协同工作。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发生交通紧急突发事件的种类更加复杂与多变,传统的依靠单个交通管理部门的应对机制已不能适应日益增多的交通紧急突发事件处置的需要,需联合多家或所有社会单位共同解决。

  交通应急指挥系统设计一般采用统一的基础信息交换平台,将不同部门(上下级和同级)的应急指挥相关系统有效地整合在一起,不仅要实现异构系统的互联,同时还将解决各系统之间的实时大容量数据交换、安全传输、授权认证、业务监管、多网融合等问题.交通应急指挥系统应具有统一接警、迅速定位、快速反应、信息联动、集中监管、科学指挥、扩充性好的特点,有利于推动新运营模式和相关运行规则的形成,打破原有多级指挥中心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传统机制,以集中投资、统一管理的方式,实现信息资源和通信手段的共享,为市民提供相应的交通紧急救援服务,为城市的交通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的系统。

实时准确的信息联动将大大加强不同等级的应急指挥相关系统的配合与协调,从而对特殊、突发、应急和重要事件做出有序、快速而高效的反应。

  二、多方位一体的交通应急指挥调度

  交通应急指挥系统设计是一个集话音、数据、图像为一体,以信息网络为基础的各相关分系统有机互动为特点的多方位一体解决方案[0]。

该系统能通过有线、卫星、无线、互联网等接收来自上下级和各个分指挥中心的语音、传真、图像;

在交通应急指挥中心通过视频监控、电视墙与大屏幕显示等综合性软、硬件体系等实现集中交通应急指挥;

通过移动便携式现场摄像、录音、GPS/GSP手持定位机和移动指挥车等现场指挥系统将现场信息反馈给交通应急指挥中心,并运用辅助决策信息库内有关资料,迅速作出交通突发事件的指挥调度,进行抢险、救援等一系列保障、防范和善后处理。

  三、专业可靠的业务管理

  为了实现交通应急指挥系统内的基本业务管理功能,其构成要素应注意注重内容、讲求实效。

力求避免出现只重视平台硬件建设,而忽视信息内容建设的现象。

平台仅是载体,更为重要的是信息源建设和信息本身的完备性、实施性和标准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多部门之间的协同应对。

  交通应急指挥系统的核心在于其内容,在于对信息和内容的综合分析,这也是交通应急指挥系统中最重要的功能。

横纵互联的交通应急指挥系统在技术上关注的主要问题是:

面对重大的突发交通事件,如何实现全面监测监控,并快速、动态地全面了解现场的状况;

面对不同条件下的突发交通事件,如何科学预测其趋势、后果、危险性并快速预警;

面对跨部门重大突发交通事件,如何科学决策和高效处置,以及结合常态时通过风险分析查找隐患、应急后期对应急过程的评估等。

  交通应急指挥系统围绕着应急预案实施的保障能力体现在对各个应急环节提供科学支撑和技术支持。

应急平台一方面作为突发交通事件信息的汇集点,在大量突发事件中快速有效的整合、分析、提取危险源和事件现场的信息;

一方面作为应对突发事件的智能库(包括数据库、预案库、模型库和决策技术库),提供不同条件下突发交通事件的科学动态预测与危险性分析,判断预警级别并快速发布预瞥;

进而作为整个交通应急指挥决策的控制台,逐步落实应急预案,调整决策和救援措施等,实现科学决策和高效处置。

  4.应急联动指挥系统的发展趋势

  当前,应急联动指挥系统的发展趋势是:

  应急联动指挥系统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广、覆盖密度越来越高;

一方面,在大城市密集地区,趋向于形成跨地域的大区域应急联动指挥系统,以便于应急资源更加合理充分的利用;

另一方面,在现有系统范围内,监控点、采集点的密度更高,利于事件的检测、预防和处置,力争实现无盲点监控。

.应急联动指挥系统涉及的部门、行业更多,系统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

应急联动指挥系统不仅涉及政府职能部门,还涉及到各种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具有典型的多源、异构、分布式特点,为保证各类业务和管理数据的可靠传输、处理,实现各类资源共享,系统高度集成是应急指挥联动系统运行的基础。

  应急联动指挥系统应用的技术更加先进,系统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

  目前,各种先进的通信技术、rr技术、智能技术等已经应用到应急联动指挥系统中,系统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系统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

  应急联动指挥系统的预警防范能力、快速反应能力不断增强。

  目前,应急联动指挥系统的各种预案管理、辅助决策、预测预警等功能越来越完备,使得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不断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