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99647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3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第4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4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4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4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第4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第4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第4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第4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第4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第4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第4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第4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第4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第4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第4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第4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第4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第4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第4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4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Word格式.docx

《第4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Word格式.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4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Word格式.docx

D.0°

3.当视线水平时进行视距测量时,水平距离的计算公式是(B)。

A.

B.

C.

D.

4.当视线倾斜进行视距测量时,水平距离的计算公式是(A)。

5.某直线段AB的坐标方位角为230º

,其BA两端间坐标增量的正负号为(A)。

6.已知直线AB的坐标方位角为186°

,则直线BA的坐标方位角为(B)。

A.96°

B.6°

C.276°

D.86°

7.地面上有A、B、C三点,已知AB边的坐标方位角为35°

34′,则CB边的坐标方位角。

A

A. 

124°

57′B. 

304°

57′C.-54°

11′D. 

305°

49′

8.已知AB两点的边长为188.43m,方位角为146°

07′06″,则AB的

坐标增量为( 

)。

A.-156.433mB.105.176mC.105.176mD.-156.345m

9.已知A点的坐标为(2346.235,1456.547),B点的坐标为(2346.235,1297.287),则直线AB的坐标方位角为(D)。

A.89°

59′57″B.179°

45′45″C.90°

00′01″D.270°

10.已知A、B两点的坐标为A(500.00,835.50),B(455.38,950.25),则AB边的坐标方位角。

D

A.68°

45′06″B.-68°

45′06″C.248°

45′06″D.111°

14′54″

11.已知直线AB的坐标方位角为186°

,则直线BA的坐标方位角为(C)。

A.96°

B.276°

C.6°

12.坐标方位角是以(C)为标准方向,顺时针转到测线的夹角。

A.真子午线方向;

B.磁子午线方向;

C.坐标纵轴方向

13.某段距离的平均值为100m,其往返较差为+20mm,则相对误差为(C)。

A.

B.

C.

D.1/18000

14.在距离丈量中衡量精度的方法是用(B)。

A.往返较差;

B.相对误差;

C.闭合差D.绝对误差

15.距离丈量的结果是求得两点间的(B)。

A.斜线距离;

B.水平距离;

C.折线距离D.曲线距离

16.确定直线的方向,一般用(A)来表示。

A.方位角;

B.真子午线方向;

C.水平角;

D.竖直角;

17.丈量某长方形的长为α=20

,宽为b=15

,它们的丈量精度(A)

A相同;

  B.不同;

 C.不能进行比较D.虽能比较但比较不出结果

18.某直线段AB的坐标方位角为230º

,其两端间坐标增量的正负号为( C )

A.

B.

  C.

D.

19.在进行大(小)平板仪定向时,直线定向时所用图上的直线长度有关,定向所用的直线愈短,定向精度(B)。

A.愈精确;

B.愈差;

C.不变D.无法判断

20.直线的坐标方位角a和象限角r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

(B)

A.a在第一象限时:

a=rB.a在第二象限时:

r=a+180°

C.a在第三象限时:

r=a-180°

D.a在第四象限时:

r=360°

-a

21.已知A、B的坐标为A(100、200)、B(200、100),则B到A的方位角

为(B)

A.45°

B.135°

C.225°

D.315°

22.已知A的坐标为(100,200),A到B的水平距离为100米,方位角为225°

,则B的x、y坐标为:

(A)

A.29.289,129.289B.129.289,29.289C.50,250D.250,50

23.方位角的取值范围是:

(C)

A.0到90°

B.-180到+180°

C.0到360°

D.-90到+90°

24.已知一条支导线,AB为已知边,A到B的方位角是145°

,B点的转折角为150°

,C点的转折角为165°

(转折角为导线前进方向左角),则:

A.BA的方位角是145°

B。

BC的方位角是115°

C.CB的方位角是115°

D.DC的方位角是100°

25.设AB距离为200.23m,方位角为121°

23′36″,则AB的x坐标增量为(D)m。

A.-170.919B.170.919C.104.302D.-104.302

26.电磁波测距的基本公式

为(D)。

A.温度B.光从仪器到目标传播的时间C.光速D.光从仪器到目标往返传播的时间

27.直线方位角与该直线的反方位角相差(A)。

A180°

B360°

C90°

D270°

28.地面上有A、B、C三点,已知AB边的坐标方位角

=(B)。

A124°

57′B304°

57′C-54°

11′D305°

29.坐标反算是根据直线的起、终点平面坐标,计算直线的(B)。

A斜距、水平角B水平距离、方位角C斜距、方位角D水平距离、水平角

30.用视距法测量水平距离和高差时(仪器高已知),需要用经纬仪观测的数据是(D)

A、上、下丝读数及竖盘读数B、中丝读数及竖盘读数

C、上、中、下丝读数D、上、中、下丝读数及竖盘读数

31.经纬仪安置于A点,盘左,望远镜照准立在B点上的视距尺,下、上丝读数分别为1.46,1.05,竖盘读数为70°

28′,则AB的距离为(B)米

A.41B.36.4C.46.6D35.9

32.在视距测量中,已知测站点的高程为90m,仪器高为1.48m,照准标尺读得下丝、上丝和中丝读数为2.568m、1.432m、2.000m,竖盘顺时针注记竖盘读数为96°

48’,则仪器至立尺点间的水平距离和高差分别为(C)。

A.113.578m;

1.06mB.113.578m;

13.16mC.112.00m;

-13.88mD.112.00m;

1.39m

33.确定一条直线与标准方向的关系称为:

A.直线定向B.直线定线C.角度测量D.视距测量

3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A.直线定向只能用坐标方位角来表示B.直线定向是确定直线与另外某直线间的水平夹角

C.直线定向即是确定直线的方位角D.以上都不正确

35.由坐标纵轴的北端起(B)量测到某直线的夹角,称为该直线的()。

(1)顺时针;

(2)逆时针;

(3)坐标方位角;

(4)方位角。

A.第一个空:

(1);

第二个空:

(4)B.第一个空:

(3)

C.第一个空:

(2);

(4)D.第一个空:

36.直线与(A)所夹的(),称为象限角。

(1)纵坐标线;

(2)真子午线;

(3)锐角;

(4)钝角。

(3)B.第一个空:

(4)

(3)D.第一个空:

37.直线ΑΒ的坐标方位角为265°

39′42″,其反坐标方位角为(D)

A.175°

39′42″B.79°

15′24″C.94°

20′18″D.85°

39′42″

38.已知直线ΑΒ的坐标方位角为348°

15′24″,试求其象限角(C)。

A.268°

15′24″B.258°

15′24″C.11°

44′36″D.268°

44′36″

39.已知A点坐标为(12345.7,437.8),B点坐标为(12322.2,461.3),则AB边的坐标方位角为(D)。

A.45°

B.315°

C.225°

D.135°

40.有直线AB,A点坐标为(167.45,349.73),B点坐标为(200.16,89.34),则直线AB的象限角和坐标方位角分别为(A)

A.82°

50′24″;

277°

09′36″B.82°

262°

50′24″

C.7°

09′36″;

352°

50′24″D.7°

187°

09′36″

41.一条指向正南方向直线的方位角和象限角分别为:

(C)。

A.90°

,90°

B.0°

C.180°

,0°

D.270°

42.已知某直线的象限角为SW45°

18′,求它的坐标方位角(D)。

A.44°

52′B.135°

18′C.316°

52′D.225°

18′

43.如图所示,已知αAB=65°

,求其余各边的坐标方位角(A)。

A.αBC:

73°

;

αCD:

217°

B.αBC:

373°

;

229°

57°

103°

101°

-----------------------------------------------------------------------------------------------------------------------------

44.根据一个已知点的坐标、边的坐标方位角和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计算另一个待定点坐标的计算称为(C)。

A.坐标反算B.坐标推算C.坐标正算D.以上都不正确

45.已知一直线的坐标增量ΔX为负,ΔY为正,则该直线落在(B)。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46.已知XA=300.00m,YA=300.00m,AB的坐标方位角为87°

39′24″,AB的边长为150.12m,则B点坐标为(B)。

A.312.27m,450.10mmB.306.14m,449.99mC.306.15m,599.75mD.312.27m,599.75m

47.

如图所示,已知XA=310.12m,YA=110.50m,AB的坐标方位角为127°

30′12″,AP的边长为200.47m,PAB的夹角52°

45′30″,为则P点坐标为(D)。

A.364.49m,303.91m

B.364.49m,109.58m

C.362.87m,109.5m

D.362.87m,303.91m

48.以下关于坐标方位角的说法正确的是(B):

A.直线与坐标纵轴所夹的角度。

B.以坐标北方向为起始方向顺时针旋转到直线的角度。

C.以真北方向为起始方向逆时针旋转到直线的角度。

D.以磁北方向为起始方向顺势者旋转到直线的角度。

49.确定直线方向的工作称为(C):

A.直线定线。

B.直线定角。

C.直线定向。

D.直线定距。

50.用目估法或者经纬仪法把许多点标定在一已知直线上的工作称为(A):

51.一条直线的正反坐标方位角相差(B):

A.90度。

B.180度。

C.270度。

D.360度。

52.在距离丈量中,衡量其丈量精度的标准是(A)

A.相对误差B.中误差C.往返误差D.绝对误差

53.

距离丈量的结果是求得两点间的(B)。

A.斜线距离B.水平距离C.折线距离D.垂直距离

54.如图所示,已知A、B两高级点的坐标分别为XA=600.00m,YA=400.00m,XB=500.00m,YB=500.00m,测得∠B=75°

00'

00"

、B1边平距

=120m,试求1点的坐标X1=?

、Y1=?

A

A.1点的坐标X1=603.92m、Y1=560.00m。

B.1点的坐标X1=601.92m、Y1=530.00m。

C.1点的坐标X1=613.92m、Y1=520.00m。

D.1点的坐标X1=623.92m、Y1=560.00m。

55.将经纬仪安置在测站A上(已知

),量得仪器高

盘左,望远镜照准立在B点上的视距尺,下、上、中三丝读数分别为1.460m、0.640m、1.050m,竖盘读数为

(设指标差x=0),则两点间的距离

和B点的高程

分别为(D)。

A.

=83.667m、

=24.178m。

B.

=80.667m、

=25.178m。

C.

=82.766m、

=25.817m。

D.

=81.711m、

=26.301m。

56.用钢尺丈量了AB、CD两段距离,AB的往测值为206.32m,返测值为206.17m;

CD的往测值为102.83m,返测值为102.74m,则两段距离丈量的精度(B)。

=1/1142、

=1/1375,两段距离丈量精度相同B.

=1/1375、

=1/1142,两段距离丈量精度不同

=1/1375,两段距离丈量精度不同D.

=1/1142,两段距离丈量精度相同

57.已知

,则B点的坐标为(A)。

A.B点的坐标X=16.160m、Y=403.828m。

B.B点的坐标X=40.116m、Y=530.949m。

C.B点的坐标X=209.146m、Y=428.481m。

D.B点的坐标X=210.146m、Y=231.949m。

58.已知

,则直线AB的坐标方位角和边长分别为(A)。

=233.276m。

=243.276m。

=233.276m。

59.经纬仪视距导线测量中当视线不水平时的视距计算公式为(C)。

B.

C.

60.在A点进行视距测量,A点的高程为HA=1918.380m,仪器高i=1.40m,测得视距为36.8m。

现在B点立尺,中丝读数为1.45m,垂直角为87°

16′,则B点的高程为( 

 

 A  

A.1920.083mB.1916.577mC.1920.086mD.1916.573m

61.以中央子午北端作为基本方向顺时针方向量至直线的夹角称为( 

D   

A.真方位角B.子午线收敛角C.磁方向角D.坐标方位角

62.下列哪个不是直线定向的标准方向( 

 D  

A.坐标纵轴方向B.真子午线方向C.磁子午线方向D.直线方向

63.确定直线的方向,一般有磁方位角、坐标方位角和( 

C   

A.水平角B.竖直角C.真方位角D.象限角

64.下列不属于平量法丈量距离的基本要求的是( 

A.尺子要拉平B.标杆要立直且定线要直C.对点投点和读数要准确 

D.要往返丈量

65.视距测量时,经纬仪置于高程为162.382m的A点,仪器高为1.40m,上、中、下三丝读得立于B点的尺读数分别为1.019、1.400和1.781m,求得竖直角α=-3°

12′10″,则AB的水平距离和月B点高程分别为( 

A   

A.75.962m,158.131mB.75.962m,166.633mC.76.081m,158.125m 

D.76.081m,166.639m

66.确定一直线与标准方向的夹角关系的工作称为( 

 B  

A.定位测量B.直线定向C.象限角测量D.直线定线

67.确定一直线与标准方向的夹角关系的工作称为( 

A.象限角、0°

B.象限角、0°

~±

90°

C.方位角、0°

180°

D.方位角、0°

68.直线定向中,常用的标准方向有( 

 C  

①真子午线方向②y轴方向③磁子午线方向④指南方向⑤重力方向⑥中央子午线方向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③⑥D.②④⑥

69.采用相位法测距的电磁波测距仪,其测距精度最高。

某测距仪的标称精度为±

(3+3ppm)mm,用该仪器测得500m距离,如不顾及其它因素影响,则产生的测距中误差为(C)mm。

A.±

18B.±

3C.±

4.5D.±

6

70.已知AB直线的坐标象限角为SE3013,则BA的坐标方位角为(B)。

A.NW3013B.32947C.SE3013D.3013

71.当钢尺的名义长度比实际长度短时,丈量的长度(B)实际长度。

A.大于B.小于C.等于D.不确定

72.已知一直线的坐标方位角是150°

23′37″,则该直线上的坐标增量符号是(C)。

A.(+,+)B.(-,-)C.(-,+)D.(+,—)

73.在距离丈量中衡量精度的方法是用(B)。

A.往返较差B.相对误差C.闭合差D.绝度误差

74.往返丈量直线AB的长度为:

DAB=268.59m,DBA=268.65m,其相对误差为(B)。

A.K=1/5000B.K=1/4477C.K=0.00022D.K=-0.06

75.对象限角描述时,下列描述正确的是(C)。

A.WN230B.E230SC.NW23D.W230S

76.经纬仪视距测量,不能测定两点间的(D)。

A.高差B.平距C.斜距D.水平角

77.已知一直线的坐标增量⊿XAB为正,⊿YAB为负,则该直线落在(D)。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78.在距离丈量中,衡量其丈量精度的标准是(A)

A.相对误差 B.中误差  C.往返误差D.往返较差

79.已知直线AB的坐标方位角为186°

,则直线BA的坐标方位角为(C)。

B.276°

C.6°

D.276°

80.直线方位角的角值范围是(A)。

A.0°

B.0°

C.0°

D.0°

81.坐标方位角是以(C)为标准方向,顺时针转到测线的夹角。

B.磁子午线方向;

C.坐标纵轴方向;

D.地磁方向

82.坐标纵轴方向是指(C)方向。

A.真子午线方向B.磁子午线方向C.中央子午线方向D.铅垂方向

83.能测定直线磁方位角的仪器是(D)。

A.经纬仪B.全站仪C.陀螺仪D.罗盘仪

84.距离丈量的结果是求得两点间的(B)。

B.水平距离;

C.折线距离;

D.线路长度

85.往返丈量直线AB的长度为:

,其相对误差为( A )

A.K=1/3100;

 B.K=1/3200;

 C.K=

D.K=0.000235

86.在山区丈量AB两点间的距离,往、返值分别为286.58m和286.44m,则该距离的相对误差为(A)。

A.1/2047B.1/2046C.1/2045D.1/2044

87.某段距离的平均值为100m,其往返较差为+20mm,则相对误差为(C)。

A.0.02/100B.0.002C.1/5000D.1/10000

88.下面是三个小组丈量距离的结果,只有()组测量的相对误差不低于1/5000的要求.B

A.100m

0.025m;

B.200m

0.040m;

C.150m

0.035mD.150m

0.040m

89.某直线段AB的坐标方位角为230º

B.

  C.

D.无法确定

90.某直线段AB的坐标方位角为330°

,其两端间坐标增量的正负号为(C)。

A.△x>0,△y>0B.△x<0,△y<0C.△x>0,△y<0D.△x<0,△y>0

91.基线丈量的精度用相对误差来衡量,其表示形式为( B )

A.平均值中误差与平均值之比;

  B.丈量值中误差与平均值之比;

  

C.平均值中误差与丈量值之和之比D.丈量值中误差与丈量值之比

92.某基线用钢尺丈量若干次,计算得平均长度为540m,平均值中误差为

0.054m,则该基线的相对中误差为(C)。

(A)0.0001(B)1/11000(C)1/10000(D)1/12000

93.对象限角描述时,下列描述正确的是(C)。

AWN230°

BES230°

CNW23°

DWS230°

94.已知象限角为NE35°

转变为坐标方位角为(A)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