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力学实验测试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99675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28.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物理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力学实验测试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物理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力学实验测试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物理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力学实验测试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物理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力学实验测试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物理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力学实验测试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人教版物理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力学实验测试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人教版物理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力学实验测试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人教版物理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力学实验测试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人教版物理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力学实验测试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人教版物理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力学实验测试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人教版物理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力学实验测试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人教版物理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力学实验测试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物理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力学实验测试Word格式.docx

《人教版物理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力学实验测试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物理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力学实验测试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物理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力学实验测试Word格式.docx

(2)关于接通电源和放手让小车运动的先后顺序,下列四种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先接通电源后放手

B.接通电源和放手应同时进行

C.先放手后接通电源

D.接通电源和放手的先后顺序对实验没影响

(3)如图是某次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A,B,C,D,E分别表示纸带上连续打印的5个点,打点计时器所用的电源频率为50Hz,根据图示数据可知    。

A.纸带做匀速运动

B.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0.1s

C.A与C之间纸带平均速度为0.31m/s

D.打B点时纸带的瞬时速度为1.56m/s

4.(9分)用如图1所示装置来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时,回答下面问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连接沙桶和小车的细绳应与长木板保持平行

B.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C.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D.平衡摩擦力时,将空的沙桶用细绳通过定滑轮拴在小车上

(2)本实验中把沙和沙桶的总重力当作小车受到的拉力,当测得某一次小车连同车上的重物的总质量M=450g时,则图2的物体中能用来取代沙和沙桶的是    。

(3)实验得到如图3所示的一条纸带,打点计时器所接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从0点开始每5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在纸带上依次标出0,1,2,3,4共5个计数点,表格中记录的是各计数点对应的刻度数值,其中计数点3的刻度数值为    cm。

计数点

1

2

3

4

刻度数值/cm

3.03

7.11

18.55

(4)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试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为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5.(6分)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

弹簧测力计B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

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O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

(1)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图中A的示数为  N。

(2)下列不必要的实验要求是 。

A.应测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

B.弹簧测力计应在使用前校零

C.拉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

D.实验中必须保证OB段细线水平

6.(6分)在“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用两个力传感器进行实验。

(1)将两个传感器按图1方式对拉,在计算机屏上显示如图2所示,横坐标代表的物理量是    ,纵坐标代表的物理量是    。

(2)由图2可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

A.两传感器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

B.两传感器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相同

C.两传感器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变化

D.两传感器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7.(9分)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研究平抛运动”实验时,

(1)为画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并求出其初速度,对实验器材的要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必须用玻璃球

B.斜槽必须是光滑的

C.实验中应准备有刻度尺

(2)为使小球做平抛运动,要求斜槽末端切线水平,判断斜槽末端切线是否水平的正确方法是    。

A.用目测判断是否水平

B.用水平仪精确测量

C.用重垂线判断是否与斜槽末端切线互相垂直

D.将小球放在斜槽末端,将其向两边轻拨,看其是否会加速或减速

(3)在实验中,不会增大实验误差的是   。

A.斜槽末端不水平

B.斜槽与小球之间有摩擦

C.每次自由滚落的高度不同

D.小球飞行过程受到空气阻力

8.(9分)为了探究“合力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组装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备有下列器材:

打点计时器所用的学生电源、导线、复写纸、天平、细沙。

他们称量滑块的质量为M、沙和小桶的总质量为m。

当滑块连接上纸带,让细线跨过滑轮并悬挂空的小桶时,滑块处于静止状态。

要完成该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要完成本实验,还缺少的实验器材是    。

(2)实验时为保证滑块受到的合力与沙和小桶的总重力大小基本相等,沙和小桶的总质量应满足的实验条件是           ,实验时为保证细线拉力等于滑块所受的合外力,首先要做的步骤是 。

(3)在满足

(2)问的条件下,让小桶带动滑块加速运动,如图乙所示为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的一部分,图中A,B,C,D,E是按时间先后顺序确定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已标注在图上,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则在B,D两点间,合力对滑块做的功为    ,vB=    ,vD=    (用题中所给的表示数据的字母表示)。

9.(8分)小周同学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完成“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

(1)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纸带越短,阻力的影响越小,实验效果越好

B.纸带上端用固定的夹子夹住再释放纸带的效果比用手更好

C.必须利用天平准确测量出重物的质量,否则无法进行验证

(2)下列作为重物最合适的是    。

A.400g的木球

B.400g的铝球

C.400g的铅球

(3)某次实验,小周同学选用

(2)中所选的球作为重物,经正确操作后得到一条清晰的纸带(局部)如图2所示,A,B,C,…,G各点对应的数据是该点到起始点的距离(单位:

cm),打点计时器所接电源频率为50Hz,则打下F点时,重物的动能为    J(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0.(8分)如图所示是三个涉及纸带和打点计时器的实验装置图。

(1)三个实验装置中,摩擦力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的是    。

A.甲B.乙

C.丙D.均有影响

(2)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

除电火花计时器(含纸带)、小车、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细绳、钩码、导线及开关外,必须使用的还有    。

A.电压为4~6V的直流电源

B.刻度尺

C.秒表

D.天平

(3)在正确操作的情况下,某次所打的纸带如图丁所示(图中数据点即打点计时器打印点)。

图中各点到A点的距离如表(单位:

cm),该纸带是    (选填“甲”“乙”或“丙”)。

实验中产生的;

选择合理的区间算出小车获得的速度是    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A

B

C

D

E

F

G

H

I

J

0.86

2.22

4.02

6.16

8.58

11.14

13.74

16.34

18.94

11.(6分)

(1)用图1所示装置做“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时,除了图中已给出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填字母)。

A.秒表B.天平

C.刻度尺D.弹簧测力计

(2)用图2所示装置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时,释放重物前有下列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将打点计时器的两个限位孔调节到同一竖直线上

B.手提纸带任意位置

C.使重物靠近打点计时器

(3)图3是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频闪照片,其上覆盖了一张透明方格纸。

已知方格纸每小格的边长均为0.80cm。

由图可知小球的初速度大小为    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2.(9分)在利用如图装置来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时,

(1)关于实验的操作步骤,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砝码盘及盘内砝码通过定滑轮拴在小车上

B.连接砝码盘和小车的细绳应跟长木板保持平行

C.平衡摩擦力后,长木板的位置不能移动

D.小车释放前应靠近打点计时器,且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2)在实验中,甲、乙、丙、丁四个实验小组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分别如下。

对于这四个图象,分析正确的是    。

A.甲未平衡摩擦

B.乙平衡摩擦过度

C.丙是小车质量太大了

D.丁是不满足m≪M的条件

(3)在保持受力F相同的情况下,测得不同质量物体对应的加速度。

为运用这些数据得到实验结论,作出的图象应该是以下四幅中的  。

13.(10分)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

(1)本实验不需要用到的器材是    。

(2)以下是橡皮筋与小车连接的两种方式,正确的是    (选填“甲”或“乙”)。

(3)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需要平衡小车受到的摩擦力

B.每根橡皮筋的规格必须相同

C.每次小车可以从木板上的不同位置释放

参考答案:

1.C D

2.

(1)BC 

(2)B

3.

(1)ABC 

(2)A (3)D

4.

(1)AC 

(2)D 

(3)12.28 (4)根据Δx=aT2可知,a=

=

m/s2=1.1m/s2

5.

(1)2.0 

(2)D

6.

(1)时间(t) 力(F) 

(2)AC

7.

(1)C 

(2)D (3)B

8.

(1)刻度尺

(2)沙和小桶的总质量远小于滑块的质量 平衡摩擦力

(3)mg(x2+x3) 

 

9.

(1)B 

(2)C 

(3)根据F点的瞬时速度等于EG段的平均速度,则vF=

m/s=2.945m/s,则重物在F点的动能为EkF=

m

×

400×

10-3×

2.9452J

1.73

10.

(1)A 

(2)B (3)乙 1.3

11.

(1)C 

(2)AC (3)根据平抛运动规律可得,竖直方向上Δy=gt2,水平方向上x=v0t,由图可知,

Δy=2L=1.6×

10-2m,

x=3.5L=2.8×

解得v0=0.70m/s。

12.

(1)A 

(2)D (3)D

13.

(1)C 

(2)甲 (3)A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