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园林师考试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9718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园林师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重庆市园林师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重庆市园林师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重庆市园林师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重庆市园林师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重庆市园林师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重庆市园林师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重庆市园林师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重庆市园林师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重庆市园林师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重庆市园林师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重庆市园林师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重庆市园林师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重庆市园林师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重庆市园林师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重庆市园林师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重庆市园林师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重庆市园林师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重庆市园林师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重庆市园林师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园林师考试复习资料.docx

《重庆市园林师考试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园林师考试复习资料.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重庆市园林师考试复习资料.docx

重庆市园林师考试复习资料

园林理论

第一章中外园林基本知识

本章主要要记住园林发展的时间段、事件,尤其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第一节中国园林简介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与特点

我国古典园林主要分为:

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

1、皇家园林,因功能不同分为“大内御苑”、“行宫御苑”和“离宫御苑”。

其特点是:

(1)规模宏大

(2)选址自由(3)建筑富丽(4)皇权的象征寓意(5)江南园林的汲取

2、私家园林的特点:

(1)规模较小

(2)内向式布局(3)诗画情趣,意境深远(4)中国私家园林相对多集中在南方

3、寺观园林

(1)特殊的受众群

(2)发展的稳定性(3)选址多名山胜地(4)由于寺庙园林主要依赖自然景貌构景,在造园上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处理建筑与自然环境关系的设计手法。

※对比记忆三种不同类型的园林的特点,可能出多选或简答。

二、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简述

我国的古典园林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掌握,与书本略为不同,以笔记为准)

生成期(殷商春秋战国秦汉)——转折期(魏晋南北朝)——盛年期(隋唐)——成熟期(宋元明清)

1、古典园林发展的生成期

代表作品:

殷周的“囿”,春秋战国时期的“台”,秦朝的“阿房宫”,西汉的“上林苑”,其中上林苑中醉倒的宫苑“建章宫”,出现了在“太液池”中建立“瀛洲、蓬莱、方丈”的“一池三山”的宫苑式布局的最早的形式。

2、古典园林发展的转折期

为什么称为转折期:

(1)造园风格的发展:

以前只有刻意的模仿、复制,从此有了创新,创意。

(2)造园形式的多样:

以前只有皇家园林一种形式,至此还有了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这2种形式。

3、古典园林发展的盛年期

代表作:

隋朝的“西苑”(皇家园林,),在私家园林中出现了“文人园林”,

文人园林的兴起更侧重于赏心悦目而寄托理想、陶冶情操、表现隐逸,渗透出另一种造园风格——园林与诗画的沟通,除此之外,还有郊野别墅园的典型代表是王维的“辋川别业”和白居易的“庐山草堂”。

4、古典园林发展的成熟期

代表作:

皇家园林的“寿山艮岳”,由宋徽宗设计,除此之外,皇家园林的代表还有西苑三海、故宫御花园、圆明园、清漪园(现颐和园)、静宜园、静明园和承德避暑山庄等;在私家园林中有代表的是李格非写的《洛阳名园记》,其他的园林多集中在今西湖及近郊一带,如河北保定张柔的莲花池,苏州的狮子林,浙江归安的莲庄以及张就死的遂初堂、宋本的垂纶亭等,形成了北方、江南、岭南三大体系,其中最具代表的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苏州的“拙政园”。

在成熟期,明朝的计成总结了造园理论,著有《园冶》一书,这是第一本专门关于园林理论的书籍。

二、中国近现代园林

我国近现代公园的三种形:

租界公园、自建公园和转型公园。

(掌握)

重庆的公园简介:

万州西山公园、北碚公园、鸿恩寺森林宫苑、彩云湖城市湿地公园、龙头寺公园、南山植物园和园博园。

第二节西方园林简介

一、西方古典园林发展概况

1、古代时期西方园林

(1)埃及的宅园石刻显示:

园林呈方形,四周围着高墙,入口的塔门和远处的三层住宅楼构成全园的“中轴线”,园林中的水轴、凉亭均采用严格的“中轴对称性布局”,园内树木“成排”种植。

(参考P23的图1.10记忆)

(2)古巴比伦的代表作品——空中花园

(3)古希腊园林:

公元前12世纪,大体上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供公共活动游览的园林,第二类是庭院宅园,第三类是以神庙为主体的园林风景区。

(4)古罗马园林:

处理柱廊园和公共园林外,还着重发展了“别墅园”,“哈德良山庄”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

2、中世纪时期西方园林

这个阶段的园林前期是以实用性为主的寺院庭园(如修道院),以“意大利”为中心;后期是城堡庭园,以“法国”和“英国”为中心。

在中世纪时期,伊斯兰园林分布的主要地区是波斯、西班牙和印度,其中尤以西班牙的“阿尔汗布拉宫”为代表。

3、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台地园”(台地园是一种造园风格),其典型代表是“埃斯特庄园”

4、十七世纪法国的“勒诺特尔”式园林,代表作品是由“勒诺特尔”设计和“勒沃”建筑的“凡尔赛宫”。

5、十八世纪的英国自然风景园(中国式自然山水园林)。

真正从事自然式造园的是从布里奇曼开始的,肯特是18世纪后半期、风景式庭院进入全盛期的先到这,L布朗对“斯陀园”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形成了“自然风景学派”,雷普顿是继布朗之后18世纪后期英国最著名的风景园林师。

在自然风景园的形成过程中,还出现了所谓的“英中式园林”,代表人物是威廉●钱伯斯,出版了《中国建筑设计》和《东方造园泛论》。

二、西方近现代园林简述

1、西方近现代园林的产生与发展

19世界美国的奥姆斯特德在纽约市规划设计了“中央公园”,这是首个按近代公园构想及建设的公园,是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公园。

奥姆斯特德本人被称为现代风景园林师,第一次提出了现代公园、现代公园系统和风景园林学科这三个概念。

,其他代表作品有托马斯.丘奇的“加州花园”和“唐纳花园”;巴西的风景园林设计师布雷.马科斯的“芒太罗花园”,

2、六十年代之后的反思与创新

法国的屈米的“拉.维莱特”公园,美国彼得.沃克的“泰纳喷泉”和德国彼得.拉茨的“杜伊斯堡”。

 

第二章园林设计基础知识

第一节

一、园林美学概述及其特征

1、园林美学是应用美学理论研究园林艺术的美学特征和规律的学科。

二、园林美学研究的对象

1、园林历史2、园林艺术3、园林审美4、园林实体5、园林考古

三、园林美的物质和精神建构序列

1、物质建构序列:

建筑之美、山水之美、花木之美和天时之美

2、精神建构序列:

是人文意识之流的积淀(传统)和历史人物、事件在时间流程中所留下的对象性存在(实物)。

四、园林美的生成及鉴赏

1、西方古典园林的创作原则

规则式:

中轴为主,横轴辅助;依轴对称,几何构形;地形开阔、平坦,或成台地。

2、园林形式美的创造:

形、色、声

3、园林意境的创造:

虚实对比、自然事物的暗示、自然环境的启示、建筑语言和文学语言,如用电和借用诗的意境。

第二节景观生态学概论

一、景观与景观生态学

1、景观是由若干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镶嵌组成的异质性区域。

2、景观要素:

斑块、廊道和基质(相当重要)

斑块是指外貌上与周围环境明显不同的“块状”地域单元;廊道是指在外貌上与两侧环境明显不同的“线性”地域单元;基质是指景观中面积最大、连通性最好的均质背景地域。

3、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动态”和“管理”的科学。

二、景观生态学的内容:

景观的结构、景观功能、景观动态和景观管理

三、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记住其中几个就可以了)

1、整体性原理2、异质性原理3、等级性原理4、动态性原理5、尺度性原理6、稳定型原理7、生态流原理8、景观格局和过程的短息原理9、多重价值原理

四、景观空间结构和景观异质性

1、景观空间格局:

特定尺度上,大小和形状各异的景观元素在空间上的排列形式。

(掌握)有以下四种类型

均匀格局景观、聚散格局景观、随机格局景观和组合格局景观。

(书上有6种格局,第5和第6都不属于格局的类型)

2、景观异质性

包括三种类型:

空间异质性、时间异质性和功能异质性。

(掌握)

3、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种自然现象,是生命进化的产物。

包括四个层次:

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

五、景观生态学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可能出简答题,详见P52页)

1、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景观异质性、景观的多样性、城郊景观建设

2、在农村景观建设

农村景观功能评价、农村景观生态设计和景观功能规划、农村景观中的结构设计

3、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

提高空间格局的丰富性、增加景观多样性、注重园林景观与历史文化的结合

4、在生态系统恢复中的应用

景观格局与景观异质性理论、干扰理论的应用、尺度、确立恢复目标,并为恢复地点的选择提供参考和评价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成功性。

第三节环境行为学概论

一、定义

1、定义:

环境行为是研究、探讨外界环境与人类自身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于互为影响关系的学科,环境行为学又称为环境心理学。

2、相关学派:

格式塔心理学、构造论和皮亚杰学派

二、行为研究

1、人的基本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人有5个不同层次的需要,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相属关系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2、领域性:

(重要)是个人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要,拥有或占用一个场所或某一个区域并对其加以人格化和防卫的行为模式。

3、领域行为的空间层次(重要):

(1)微观环境:

微观空间行为

人与人之间保持的空间距离概括地分为四类(重要)

a.亲密距离(0-0.45M)b.个人间的距离(0.45-1.2M)c.社交距离(1.2-3.6m)d.公共距离(3.6-8m)

影响个人空间大小的因素:

文化与种族、年龄与性别、亲近关系、社会地位、个性、环境、个人状况

四、环境行为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1、每个人都备一个看不见的个人空间气泡所包围。

2、相互交往中人际间所保持的距离可分为四种:

密切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和公共距离。

(具体数据见上面)

3、领域性

4、私密性5、安全感

五、环境行为学对园林设计研究的影响

1、景观环境对使用者行为有一定的由发行

2、景观环境认知研究

3、景观环境利用研究:

针对不同人群的活动需求和心理进行研究,找到共性的需求和行为模式,为今后不同使用人群设计最适宜场地奠定基础。

第四节园林设计构图法则

1、构成形式美的可视要素有:

点、线、面(形)、色彩及质感。

其中色彩具有冷暖性、距离感、运动感、面积干和重量感。

2、优秀的作品必然遵循一个共同的准则——多样统一,另外,对比与调和、均衡与稳定、比例与尺度、节奏韵律等都是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了解关于色彩的几种说法)

第五节园林设计技术与表达

1、各类园林建筑及环境图纸的绘制包括:

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

第三章园林规划设计的阶段

第一节概述

一、园林规划设计包括前期调查研究、桂林规划、园林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等一系列的环节(重要)

二、园林规划与园林设计的关系

两者密不可分,是两个不同的阶段,先有规划,后有设计。

三、园林规划的概念与工作内容

园林规划的任务包括:

综合确定安排园林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主要内容、基础设施、空间综合布局、建设分期和投资估算的活动。

※注意:

在规划阶段是进行“估算”,在设计阶段是进行“概算”。

规划一般以文本形式出现,设计一般以蓝图形式出现。

例如判断题:

绿地规划可以看见公园的样貌。

(错)

第二节项目调研与分析阶段

一、项目调查研究(收哪些资料)

1、前期沟通工作:

特别要了解业主对这个项目的总体框架方向和基本实施内容

2、文字资料收集:

自然条件、环境建设条件、人文资源条件

3、图纸资料搜集

地形图:

根据面积大小提供相应比例的红线范围内现状地形图(1:

2000—1:

500)。

4、现场踏勘

二、项目现状分析

地形分析:

包括对用地地形的坡度、坡向、坡级分析,分析地形改造利用的条件和限制,提供规划设计中功能分布和景观布局的科学支撑。

第三节园林规划阶段(掌握该阶段完成哪些内容即交甲方哪些东西)图纸+文字

一、规划图纸

二、规划说明内容

规划说明书包括:

1、位置、面积、现状2、现状分析、3规划的目标、指导思想和原则4、功能分区、规划主要内容及游人容量、5、管线、电讯规划说明6、分期实施计划;7、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注意与方案设计阶段的内容区别记忆,可能偷换概念后出判断题。

第四节园林方案设计

一、设计图纸内容

1、平面图2、地形设计图3、分区种植设计图4、园林建筑设计图5、管线设计图6、结构分析图7、园林景观意向图8、园林景观效果图9、主要职务材料说明10、主要功能设施小品说明

二、设计说明内容(跟规划相区别)

包括园林项目设计的规模、现状概况、现状分析、设计依据、设计原则、定位、布局与设计要点、各个景观告诉设计说破、经济技术指标等。

第五节园林施工图设计

施工图图纸内容

其中的种植设计图:

在规划阶段是模糊的,只说明在哪个片区做什么,如A区为山林,B区为草地;方案设计阶段,具体的说明什么地方栽种什么品种的植物;在施工阶段则更为具体,具体在什么地方载什么规模什么品种的树。

第四章园林绿地设计理论

在本章中,公园广场、居住区最为重要,其次是道路,但关于道路的考点并不多,只须记住基本概念即可。

第一节公园规划设计

一、公园规划设计的基本知识

1、在园林的雏形为“伊甸园”

2、我国的城市公园绿地按主要功能和内容,将其分为综合公园(全市性公园、区域性公园)、社区公园(居住区公园、小区游园)、专类公园(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历史名园、风景名胜公园、游乐公园和其他专类公园)、带状公园和街旁绿地(掌握)

3、公园绿地规划设计原则(掌握※)

整体性原则;地方性原则;生态可持续的原则

其中重点掌握地方性原则:

(1)运用当地的地方性材料、能源和建造技术,特别是注重地方性植物的运用

(2)顺应并尊重地方的地理景观特征,如吸顶地貌特征,气候特征等

(3)尊重地方特有的民俗、民情,并在公园规划中加以体现

(4)景观建筑、小品和构筑物的设计考虑到地方的审美习惯和使用习惯

(5)注重园区内古迹和纪念性景观的保护和再利用以及具有场所感的景观的开发

(6)在尊重地方性的同时,不能忽视群众对时尚游乐方式的需求。

4、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的程序

(1)接受任务书

(2)现状调查,资料收集(3)编制总体规划任务书(4)总体规划(5)详细设计

5、公园绿地的游人容量

公园游人容量的计算公式:

C=A/Am,其中C为公园游人容量,A为公园总面积,Am为公园游人人均占有面积。

一般情况下,市、区级公园游人人均占有面积为60平米为宜,居住区公园、带状公园和居住小区游园以30平米为宜,最低游人人均占有面积不得低于20平米,风景名胜公园人均占有面宜大于100平米。

6、公园绿地的用地比例(掌握)

公园陆地面积(X)

5

10

20

X>或=50,其绿地面积应大于80%

二、综合性公园规划设计

1、全市性公园:

面积为10-100公顷或更大,服务半径为3~5km,居民步行约30-50分钟可达,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约10-20分钟可达。

(掌握)

2、区域性公园:

10公顷左右,服务半径为1-2km,步行15-25分钟可达,乘坐公共交通工具5-10分钟可达。

(掌握)

3、综合性公园在选址时应考虑((掌握※),多选或简答)

(1)利用不宜于工程建设及农业生产的复杂破碎的地形及起伏变化较大的坡地

(2)可选择在具有水面及河湖沿岸景色优美的地段(简言之选择风景优美的地方)

(3)可选择在现有树木较多和有古树的地段

(4)可选择在原有绿地的地方

(5)公园用地应考虑将来发展的余地。

(6)综合公园的服务半径应使生活居住用地内的居民能方便地使用,并与城市主要道路有密切的联系。

4、综合公园规划设计

公园的出入口一般分为主要出入口、次要出入口和专门出入口三种。

掌握两个概念:

平面构图中心和立面构图中心

平面构图中心:

在平面布局上起游览高潮作用的主景

立面构图中心:

在立体轮廓上起观赏视线焦点作用的制高点。

平面构图中心和立面构图中心可以分为两处,也可以就是一处。

(掌握)

5、公园规划布局的形式有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三种(掌握。

6、综合公园的功能分区:

(1)安静游赏区

(2)文化娱乐区(3)体育活动区(4)儿童活动区(5)园务管理区(6)老人活动区

其中,儿童活动区在布置上的注意事项:

(判断或简答题)

儿童活动区在布置手法上应适应儿童的心理和活动特点。

根据儿童的不同年龄阶段划分不同的活动区域;建筑与小品的形式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儿童的比例尺度;道路的布置要简洁、明确,容易辨认;植物药选择丰富多彩,颜色鲜艳,引起儿童对大自然的兴趣,不容易对儿童产生伤害的植物种类;不宜用铁丝网作隔离;地面不宜用凹凸不平或尖锐的材料,应多铺草地或海绵软性的铺装;区内需设置饮水器、厕所、小卖部等服务设施。

7、园区地形设计中“竖向控制的内容”有山顶标高、最高水位、常水位、最低水位标高、水底标高、驳岸顶部标高等。

为了保证公园内游园安全,水体深度一般控制在1.5m—1.8m之间。

硬底人工水体近岸2m范围内水深不得大于0.7m,超过者应设护栏。

无护栏的园桥、汀步附近2m范围以内,水深不得大于0.5m.(掌握具体数据)

8.公园中的园路常分为三种:

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和游步道(记住类型、宽度及作用)

主要道路是通过主次入口把入园后的游人引导到公园各区,是最宽的道路,大型公园一般在4—6m,小型公园一般在3—4m。

次要道路既联系全园的主要道路,往往又形成一些局部的小环境,使游人能深入公园的各个部分。

一般宽度在2—3m.

游步道供游人漫步游赏的路,引导游人深入到院内各个偏僻宁静的角落。

宽度一般为1.2-2m.

第二节城市广场设计

一、城市广场的类型

市政广场、纪念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和娱乐休闲广场

二、城市广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1、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原则

2、把握城市空间体系分布的系统原则

3、倡导继承与创新的文化原则(掌握)(该原则以突出广场的特色)

继承和创新有机结合的文化原则,是城市广场设计应充分重视、大力倡导的。

文脉主义常用两种设计手法在今天的设计中融入传统:

地区—环境文脉手法,把建筑空间环境整个地作为市民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模式的符号,它倾向于传统式或流行式,设置明喻;时间—历史文脉手法,讲究从传统建筑提取符号,传达历史信息,赞同现代建筑体量、空间同传统造型要素、细部片段的兼容,设置暗喻。

5、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原则5、突出个性创造的特色原则6、重视公众参与的社会原则

三、城市广场绿地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1、城市广场的尺度分析

日本芦原信提出了在外部空间设计中采用20~25米的模数,是一个令人感到舒适亲切的尺度。

而广场实体的高度H与距离D的比例也是分析的重点,历史上许多好的城市广场空间D与H的比值大体在1~3之间。

(掌握)

2、城市广场中几种空间环境要素的设计

色彩、水体、地面铺装、建筑小品、植物(五种)

第三节城市道路绿地设计

一、城市道路的类型:

高速交通干道、快速交通干道、普通交通性干道和区镇干道

三、城市道路绿地的布置形式

1、一板两带式2、两板三带式3、三板四带式4、四板五带式(结合P122-123的图形)记忆。

五、城市道路绿地植物规划设计(记住相关数据)

1、行道树种植方式:

树池式使用于交通量较大、行人多而人行道比较窄的路段,边长或直径不得小于1.5m。

2、行道树的定干高度:

最低不得低于2M,以免影响行人通行。

3、绿化带种植设计

路侧绿化带设计:

树木的株距应当不小于树冠直径的2倍,如宽度大于2.5m以上的,可以种植一行乔木一行灌木。

分车带绿化设计:

分车带宽度不宜小于1.5m,如分车带上种植乔木,其树干中心至机动车道路缘石外侧不宜小于0.75m的规定。

交差路口和交通岛绿化设计,在视距三角范围内布置植物要把高度控制在0.65-0.70m以下。

第四节居住区绿地设计

一、居住区绿地类型

1公共绿地、2专用绿地、3道路绿地、4宅旁和庭园绿化

五、居住区绿地植物配置与树种选择

1、居住区公共绿地设置

居住区公园:

最小规格(ha)1.0,最大服务半径(m):

800-1000

小游园:

最小规格(ha)0.4,最大服务半径(m):

400-500

组团绿地:

最小规格(ha)0.04,

(详见P130的表4-8)

2、公共绿地指标

公共绿地指标应根据居住人口规模分别达到:

组团级不少于0.5平米/人,小区(含组团)不少于1平米/每人;居住区(含小区或组团)不少于1.5平米/每人。

3.绿化带最小宽度规定

一行乔木,最小宽度2米,2行乔木(并列栽植);最小宽度6米,2行乔木(棋盘式栽植):

最小宽度5米。

第五节工矿企业绿地规划设计

1、工矿企业绿地的组成

厂前区绿地;生产区绿地;仓库、堆场区绿地;道路绿地;绿化美化地段

2、厂前区绿地设计要点(掌握)

(1)厂前区的绿化要美观、整齐、大方、开朗、明快,给人以深刻印象

(2)可因地制宜地设置林荫道、行道树、绿篱、花坛、草坪、喷泉、水池、假山、雕塑等,但要保证方便车辆通行和人流集散

(3)绿地设置应与广场、道路、周围建筑有关设施协调,一般多采用规则式和混合式

(4)植物配置要和建筑立面、形体、色彩协调,与城市道路联系,多用对植和行列式种植

(5)入口处不中要富于装饰性和观赏性,并注意入口景观的引导性和标志性

(6)建筑周围的绿化还要处理好空间艺术效果、通风采光、各种管线的关系。

(7)如用地宽余,厂前区绿地设计还可以与小游园的布置相结合

(8)要通过多种途径,积极扩大绿地面积,坚持多层次绿化,充分利用地面、墙面、屋面、棚架、水面等形成全方位的绿化空间。

(9)为丰富冬季景色,体现雄伟壮观的效果,厂前区绿化常绿树种应有较大的比例。

一般为30%到50%。

3、工矿企业防护林带的结构包括:

通透结构、半通透结构和紧密结构

4、抗污染植物的树种:

见书147页随便看下。

凭运气考此题。

第五章园林工程要素设计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山石、水体、植物、园林建筑是造景的四大要素。

(多选题)

第一节园林地形设计

一、地形的类型(记住5个大类的名字)

1、平坦地形

2、凸形地貌

3、山脊地貌(连续的“线”性突起地形,注意与凸形地貌相区分)

4、凹形地貌

5、谷地

二、地形改造原则与处理要点

(一)原则

1、完善基础地性原则

2、排水组织和坡面稳定原则

3、坡度设计原则

一般来讲,坡度小于1%的地形易积水,坡度介于1%~5%的地形排水比较理想,适合安排绝大多数的内容,特别是需要大面积平坦的内容,如停车场、运动场;坡度介于5%~10%之间的地形适合安排用地范围不大的内容;坡度大于10%的地形只能局部小范围加以利用。

极限坡度常识:

平台和广场,极限坡度为0.5~3,常用坡度为1~2(※)

0~2%,为平坡;2~10%,为缓坡;10~25%,为中坡;25~50%,为陡坡;大于50%为急坡。

(※)

判断题:

若广场面积越大,则坡度设计就越大。

(错)(※)

(二)地形改造的处理要点

1、广场地形处理要点(简单)(※)

广场的竖向设计必须充分了解地形的变化,并注意地形的选择与利用:

1、一般按相交道路中心线交点的标高为广场竖向设计的控制点;广场应力求场内纵、横坡度平缓;3场内标高应低于周围建筑物的散水标高,其坡度最好由建筑物的散水标高向外坡向,以利排水和突出建筑物的雄伟;4、广场坡向应设计为单一坡向、两面坡、不规则斜坡和扭坡;5顺应天然斜坡地形较大时,可分为两级式广场,使斜坡的影响的到缓和。

3、阶梯式房屋可有三种形式:

跌落单元式、阶梯走廊式、台阶式(多选)】

4、连接不同高度平台的主要措施有:

绿化带、有变化的斜坡、绿化的斜坡、挡土墙台阶等。

(多选)

四、竖向设计

1、竖向设计的基本原则

满足各项用地的使用要求:

(1)建筑室内地坪高于室外地坪,住宅为30~60cm,学校、医院为45~90cm,.

(2)广场的坡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