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课程标准里的行为动词精编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9976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准确把握课程标准里的行为动词精编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准确把握课程标准里的行为动词精编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准确把握课程标准里的行为动词精编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准确把握课程标准里的行为动词精编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准确把握课程标准里的行为动词精编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准确把握课程标准里的行为动词精编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准确把握课程标准里的行为动词精编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准确把握课程标准里的行为动词精编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准确把握课程标准里的行为动词精编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准确把握课程标准里的行为动词精编版Word下载.docx

《准确把握课程标准里的行为动词精编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准确把握课程标准里的行为动词精编版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准确把握课程标准里的行为动词精编版Word下载.docx

•理解:

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阐述此对象与相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掌握:

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

•运用:

综合使用已掌握的对象,选择或创造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经历:

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感性认识。

•体验:

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主动认识或验证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

•探索:

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理解或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获得一定的理性认识。

•举例说明:

二年级《对称》教学中的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理解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掌握正确识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会画对称轴,运用轴对称知识来设计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猜想、验正和操作,经历认识轴对称图形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

3、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的趣味性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创新等能力。

•在本标准中,使用了一些词,表述与上述术语同等水平的要求程度。

这些词与上述术语之间的关系如下:

(1)了解

•同类词:

知道,初步认识。

•实例:

《小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中其中的一条目标是:

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

《认识负数》中其中一条目标是:

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了解负数产生的过程、意义,对负数有初步的认识,引导学生正确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理解

认识,会。

认识三角形;

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用字母表示数》中其中一条目标是:

通过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并会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一个数或简单的数量关系。

•(3)掌握

能。

《万以内数的认识》中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4)运用

证明。

实例:

证明定理:

两角及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目标中:

用猜测、验证的数学思想探究、学习,从正、反面证明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5)经历

感受,尝试。

《数的意义》教学目标中:

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

尝试发现和提出问题。

《用字母表示数》的目标中:

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培养符号化思想。

•(6)体验

体会。

《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教学目标中: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

《折线统计图》的教学目标中:

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二)从行为动词角度把握学段教学重点

•第一学段(1~3年级)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小数、简单的分数和常见的量;

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

•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

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

数学思考

•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问题解决

•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第二学段(4~6年级)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上的数;

理解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负数的意义;

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

理解估算的意义,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解简单的方程。

•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的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

体验简单的图形的运动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运动后的图形,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一些基本方法;

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

•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

体验随机事件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能借助计算器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初步形成数感和空间观念,感受符号和几何直观的作用。

•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含着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通过实例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

•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

•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

•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在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

•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言必有据等良好品质。

(三)从行为动词角度把握学期教学重点和提升检测效果

•1、只有更好地把握行为动词,真正理解教学目标的涵义,才能把握好学期教学的重点,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才能进行恰如其分的质量检测。

•2、小学数学检测的过程实际上是用教学目标去量化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及结果。

•3、根据教学目标编制测试题与根据教学目标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是小学数学教学目标评价功能的两个方面。

•例:

人教第一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从行为动词角度把握单元教学重点,导向课时教学。

•人教版数学第一册1~5单元教学目标:

•1、能认、读、写5以内各,并注意书写工整。

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认识符号"

>"

"

<"

="

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提倡算法多样化。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建立数感,运用数学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

(五)从行为动词角度看课时教学目标的制定

•1、课时教学是实现学科教学总体目标以及实现学段、学期和单元教学目标的重要基础。

要做到不拔高,也不降低上一级教学目标的标准。

•2、课时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是学段、学期和单元教学目标。

•3、课时教学目标具有针对性强、行为标准明确,可操作性强(可评价)以及及时性、灵活性等特点。

二、结果目标的评价

(一)(举例)圆的认识(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以及圆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认识圆的特征,能用圆规画圆,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

在探索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在折圆与画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

•3。

在具体的问题与情境中,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美。

(二)结果目标测试

•1、“了解”层次行为目标:

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以及圆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检测方式

(1)说出下面圆各部分的名称。

(图略)

(2)量一量下面的圆,说说半径与直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2、理解层面的行为目标:

认识圆的特征

•检测方式:

•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多少条?

这些半径的长度是否相等?

直径有多少条?

这些直径的长度是否相等?

•3、“掌握”层面的行为目标:

能用圆规画圆,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1)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

(在画圆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圆心决定圆的位置以及圆的半径或直径是决定圆大小等的含义;

才能对于“圆”的知识有深入的理解,才能达成“掌握”的目标。

(2)画一个直径是2厘米的圆;

•(3)已知直升飞机螺旋桨叶片的长是7米,当它旋转时形成的圆的半径和直径分别是多少米?

(三)根据下面的预设目标,编制一份合适的家庭作业

•教学内容:

“确定位置”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通过确定位置的方法,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并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会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要求:

个人独立完成(简述每道题的设计意图),2、全班交流。

三、学习与思考

思考:

•如何根据单元目标的行为动词,编制更加有效的单元检测题?

探索:

“了解”、“理解”和“掌握”层面的内容所占比例,是否影响单元检测的有效性?

如何通过“结果目标”的检测,促进“过程目标”的有效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