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胚习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99848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37.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胚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组胚习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组胚习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组胚习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组胚习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组胚习题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组胚习题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组胚习题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组胚习题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组胚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组胚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组胚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组胚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组胚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组胚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组胚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组胚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组胚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组胚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组胚习题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组胚习题Word格式.docx

《组胚习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胚习题Word格式.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组胚习题Word格式.docx

小叶间动脉,是肝动脉的分支,管腔小,管壁相对较厚;

小叶间胆管管壁为单层立方上皮,向肝门方向汇集,最后形成左、右肝管出肝。

10.胆小管:

是相肝细胞的质膜局部凹陷而形成的微细管道,在肝板内连接成网。

管腔面有许多微绒毛;

相邻肝细胞膜形成连接复合体,封闭胆小管。

肝细胞合成的胆汁进入胆小管。

11.泡心细胞:

是指胰腺腺泡腔内的一些较小的扁平或立方形细胞,胞质染色浅,核圆形或卵圆形。

是延伸入腺泡腔内的闰管起始部上皮细胞。

12.胰岛:

是分布于胰腺腺泡之间由内分泌细胞团。

由A、B、D、PP细胞四种细胞组成。

分别合成和分泌高血糖素、胰岛素、生长抑素和胰多肽。

13.Kupffercell:

库普弗细胞,是肝内的巨噬细胞。

来源于血液单核细胞。

细胞形态不规则,表面有大量皱褶、微绒毛胞质内有发达的溶酶体,并常见吞噬体和吞饮泡。

在清除从门静脉入肝的抗原异物、清除衰老的血细胞、监视肿瘤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4.胃小凹:

胃粘膜表面遍布的不规则小孔,是上皮向固有层的凹陷,其底部与胃腺通连。

15.皱襞:

在食管、胃、小肠等部位的粘膜与粘膜下层共同向管腔内突出,形成皱襞。

扩大了消化管管腔面的面积。

16.十二指肠腺:

存在于十二指肠粘膜下层的粘液腺,其导管穿过粘膜肌开口于小肠腺底部,分泌碱性粘液。

保护十二指肠免受胃酸侵蚀,。

17.中央乳糜管:

小肠绒毛中轴的固有层结缔组织内有的1~2条纵行的毛细淋巴管。

以盲端起始于绒毛顶部,向下穿过粘膜肌进入粘膜下层形成淋巴管丛,其管腔较大,内皮细胞间隙宽,无基膜,通透性大。

吸收细胞释出的乳糜微粒入中央乳糜管后输出。

18.微管泡系统:

是指胃底腺壁细胞内细胞内分泌小管周围表面光滑的小管和小泡,其膜结构与细胞顶面及分泌小管相同,为分泌小管膜的储备形式。

19.肝小叶:

是肝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呈多角棱柱体。

每个肝小叶由中央静脉、肝板、肝血窦、窦周隙和胆小管组成。

20.胃底腺:

分布于胃底和胃体部,是分支的管状腺。

分为峡、颈、底三部。

由主细胞、壁细胞、颈粘液细胞、干细胞和内分泌细胞组成。

二、填空题(题后黑体字是答案)

1.消化管粘膜下层有腺体的两个部位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食管十二指肠

2.组成胃粘膜上皮的细胞主要是________,其顶部胞质内充满_____________。

表面粘液细胞粘原颗粒

3.胃固有层的管状腺根据部位和结构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种。

胃底腺贲门腺幽门腺

4.胃底腺_____细胞分泌的________缺乏,可导致_______吸收障碍,导致恶性贫血。

壁细胞内因子维生素B12

5.小肠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种结构扩大了其吸收面积。

皱襞绒毛微绒毛

6.消化管粘膜由内向外依次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层。

上皮固有层粘膜肌

7.主细胞又称______细胞,电镜下含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其功能为_______________。

胃酶细胞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酶原颗粒胃蛋白酶原

8.壁细胞又称________细胞,电镜下细胞胞质中有与细胞游离面相连的__________,其周围有__________,该细胞的功能是合成分泌_________和_________。

泌酸细胞细胞内分泌小管微管泡系统盐酸内因子

9.小肠的皱襞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_共同向肠突出而成;

绒毛是________和_______向肠腔形成隆起形成的细小指状突起;

微绒毛是______和________形成的微小突起。

粘膜粘膜下层上皮固有层细胞膜细胞质

10.小肠腺的细胞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吸收细胞杯状细胞潘氏细胞内分泌细胞干细胞

11.食管肌层肌纤维在食管上1/3为_________;

中1/3为__________;

下1/3为__________。

骨骼肌骨骼肌和平滑肌平滑肌

12.窦周隙是位于_______和________之间的狭窄间隙,其中有肝细胞的________突入,窦内还有一种______细胞。

血窦内皮细胞肝细胞微绒毛贮脂细胞

13.肝细胞内粗面内质网很发达,它能合成多种________,合成后可从肝细胞的______面释到血液中。

血浆蛋白血窦面

14.门管区内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种管道。

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小叶间胆管

15.肝血窦接收_________和__________来的血液,然后汇入____________。

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中央静脉

16.胰岛A细胞分泌_________,具有____________的作用。

B细胞分泌_________,具有__________作用。

D细胞分泌_________,具有__________作用。

高血糖素升高血糖胰岛素降低血糖生长抑素抑制A、B、PP细胞的分泌

17.唾液腺的腺泡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粘液性腺泡浆液性腺泡混合性腺泡

18.胆囊壁由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

粘膜肌层外膜

19.肝细胞与周围结构的三种不同相邻面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血窦面胆小管面肝细胞连接面

20.肝血窦通透性高的原因是内皮胞质有________,内皮外无_________,内皮连接_______。

内皮窗孔基膜松散

三、A型题

A1型题

1.壁细胞合成盐酸的部位在:

A.高尔基复合体

B.微管泡系统

C.粗面内质网

D.细胞内分泌小管

E.线粒体

标准答案:

D

试题难度:

解析:

此题是考察学生对壁细胞超微结构的理解。

壁细胞内粗面内质网(C)、高尔基复合体(A)较少,而线粒体(E)发达,为细胞活动提供能量。

微管泡系统(B)是细胞内分泌小管(D)的储备形式,在细胞分泌期微管泡系统(B)减少,转化为细胞内分泌小管(D),其小管开放,H+与CL-在此结合形成盐酸。

所以答案D是正确的。

2.胃底腺的主细胞分泌:

A.胃蛋白酶

B.胃蛋白酶原

C.胃蛋白酶原和内因子

D.胃蛋白酶和内因子

E.内因子

B

本试题考核主细胞的功能。

注意与壁细胞功能的区别。

主细胞具有典型的蛋白质分泌细胞的结构特点,分泌颗粒中所含的胃蛋白酶原(B)释放后,受盐酸激活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A),而内因子(C、D、E)由壁细胞合成。

所以答案B是正确的。

3.中央乳糜管位于:

A.上皮细胞之间

B.肠腺之间

C.绒毛内

D.粘膜下层

E.微绒毛内

C

小肠上皮细胞(A)和固有层向肠腔突起形成绒毛(C),中央乳糜管是位于绒毛(C)固有层内的毛细淋巴管,而上皮下方固有层内有大量小肠腺(B),小肠腺(B)之间有丰富的淋巴细胞或淋巴小结。

微绒毛(E)是小肠上皮吸收细胞胞质和细胞膜的突起,扩大了细胞的吸收面积。

粘膜下层(D)为较致密的结缔组织,其间有较多血管和淋巴管。

所以正确答案为C

4.关于阑尾的结构特点,下述哪项是正确的?

A.肠腔大

B.有环行皱襞和绒毛

C.肠腺短而多

D.淋巴小结和弥散淋巴组织丰富

E.粘膜肌完整

阑尾管的管腔小(A)而不规则,无环行皱襞及绒毛(B)。

腔表面覆以单层柱状上皮,含有少量杯状细胞,固有层中肠腺(C)形状不规则,长度不等。

固有层中含有丰富的淋巴组织(D),是阑尾最显著的组织学特征,大量淋巴小结及弥散淋巴组织,可侵入粘膜下层,致使粘膜肌(E)不完整。

故正确的答案是D。

5.小肠腺中分泌酶的细胞是:

A.潘氏细胞

B.内分泌细胞

C.柱状细胞

D.杯状细胞

E.未分化细胞

A

小肠腺的细胞包括柱状细胞(C)、杯状细胞(D)、内分泌细胞(B)、潘氏细胞(A)和未分化细胞(E)。

柱状细胞(C)主要参与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作用。

杯状细胞(D)分泌粘液,对肠上皮有润滑与保护作用。

潘氏细胞(A)最显著的特征是顶部胞质有嗜酸性颗粒,颗粒内含溶菌酶、磷脂酶A2、羟基酯水解酶等。

未分化细胞(E)是肠上皮的干细胞,又称增殖细胞。

可分化为肠腺的其它细胞。

内分泌细胞(B)种类多,分泌各种激素。

因此此题的正确答案为A

6.哪种细胞是消化管的内分泌细胞?

B.嗜银细胞

C.颈粘液细胞

D.未分化细胞

E.壁细胞

消化管的粘膜上皮和腺上皮中,弥散分布着种类繁多的内分泌细胞,这些细胞的分泌颗粒多聚集于细胞基底部,颗粒具有嗜银性或亲银性,故也被称为基底颗粒细胞或嗜银细胞(B)。

故此题的正确选项为B。

7.消化道粘膜内产生何种免疫球蛋白的浆细胞为多?

A.IgA

B.sIgA

C.IgG

D.IgM

E.上述都不是

消化管粘膜固有层结缔组织中含有B细胞和T细胞,以及浆细胞、巨噬细胞、嗜酸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其中主要是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人固有层中70%-80%的浆细胞为IgA(A)阳性,IgA和吸收细胞细胞膜的一种镶嵌糖蛋白结合,形成sIgA(B),IgM(D)阳性者为15%-20%,与淋巴结和脾不同,固有层中分泌IgG(C)的浆细胞数量甚少。

故此题应选择A。

8.小肠绒毛固有膜内与吸收有关的结构是:

A.中央乳糜管、连续性毛细血管和散在的平滑肌

B.毛细淋巴管和连续性毛细血管

C.中央乳糜管和散在的平滑肌

D.中央乳糜管、有孔毛细血管和散在的平滑肌

E.胸导管

小肠绒毛的固有层中有1~2条纵形的中央乳糜管,其周围有丰富的有孔毛细血管,有利于肠上皮吸收的氨基酸和单糖直接入血。

绒毛内还有少量平滑肌纤维,其走形方向与中央乳糜管平行,肌纤维的舒缩活动可改变绒毛的长短,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及淋巴和血液的运行。

胸导管是全身最大的淋巴管,其主要功能是输送乳糜入血。

因此,此题的正确选项为D。

9.与胃肠内分泌细胞分泌活动有关的物质是:

A.壁细胞分泌的盐酸

B.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

C.主细胞分泌的内因子

D.颈粘液细胞分泌的粘液

E.以上都是

绝大多数的胃肠道内分泌细胞属于开放型,其游离面有微绒毛,对消化道管腔内食物和pH等化学信息有较强感受性,从而引起其内分泌活动的改变。

壁细胞分泌的盐酸可调节胃肠道的酸碱度,故可影响胃肠道内分泌细胞的活动。

此题的最佳选项为A。

10.环行皱襞的形成是:

A.粘膜层、粘膜下层和肌层向肠腔的突出

B.粘膜固有层和粘膜肌向肠腔的突出

C.粘膜和部分粘膜下层向肠腔的突出

D.粘膜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突出

E.粘膜上皮细胞向肠腔的突出

小肠腔面有许多环行皱襞,由粘膜与粘膜下层共同向肠腔突出而成,使小肠腔面积扩大。

环形皱襞从距幽门约5cm处的十二指肠开始出现,在十二指肠降段和空肠近端最发达,向下逐渐减少、变矮,至回肠中段以下基本消失。

故此题的正确的选项为C。

11.小肠绒毛的形成是:

A.粘膜和粘膜下层向肠腔的突出

B.粘膜下层向肠腔的突出

C.肌层、粘膜下层和粘膜向肠腔的突出

E.由许多粘膜上皮细胞的微绒毛形成

绒毛是小肠腔面细小的突起,由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突起而成,以十二指肠和空肠头段最发达,在十二指肠呈叶状,空肠呈长指状,回肠为短的锥形。

此题的正确选项为D。

12.中央乳糜管是:

A.毛细血管,与脂肪的吸收有关

B.毛细血管,与氨基酸的吸收有关

C.毛细淋巴管,与单糖的吸收有关

D.毛细淋巴管,与乳糜微粒的吸收有关

E.小淋巴管,与脂肪的吸收有关

小肠绒毛中轴的固有层中有1~2条纵行的毛细淋巴管,称中央乳糜管,它以盲端起始于绒毛顶部,向下穿过粘膜肌层,进入粘膜下层淋巴管丛。

其管腔较大,内皮细胞间隙宽,无基膜,通透性大,吸收细胞释放的乳糜微粒进入中央乳糜管后输出。

故此题的正确答案为D。

13.小肠腺特有的细胞是:

A.吸收细胞

B.杯状细胞

C.内分泌细胞

D.潘氏细胞

E.未分化细胞(干细胞)

小肠粘膜表面的绒毛上皮有吸收细胞(A)、杯状细胞(B)和内分泌细胞(C),小肠腺除有这三种细胞外,还有未分化细胞(E)和潘氏细胞(D)。

而未分化细胞(E)广泛分布于各器官内,可以分化为其它细胞。

14.壁细胞主要分布于胃底腺的哪些部位?

A.底部

B.颈部

C.颈部和底部

D.峡部和颈部

E.峡部

人胃底腺各部分的壁细胞的密集程度不一样,以峡部和颈部的壁细胞分布最密,底部稀少。

故此题的正确选项为D。

15.下列哪种器官的粘膜下层有腺体?

A.胃

B.十二指肠

C.空肠

D.回肠

E.结肠

此题考察学生对消化管壁结构的了解。

消化管壁由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构成。

管道各段的结构有差别,十二指肠粘膜下层有十二指肠腺。

其它几种器官的粘膜下层以结缔组织为主,无腺体。

故此题应选择B。

16.胃底腺主细胞的特点之一是:

A.细胞呈圆锥形

B.大量粗面内质网聚集于顶部胞质

C.分泌胃蛋白酶原

D.主要分布在腺的颈部

E.分泌内因子

胃底腺的主细胞主要分布于腺底部,细胞呈柱状,电镜下,细胞具有典型的蛋白质分泌细胞的结构特点,大量粗面内质网与高尔基复合体位于核周围,顶部胞质有许多酶原颗粒。

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

故此题的正确选项为C。

17.以下哪项的粘膜上皮内有分泌粘液的细胞?

A.胃

B.小肠

C.结肠

D.阑尾

E.以上都对

E

胃的粘膜上皮主要由表面粘液细胞组成,该细胞顶部胞质充满粘原颗粒,分泌不可溶性粘液。

小肠、结肠、阑尾的粘膜上皮内均有大量杯状细胞,故可分泌粘液,对肠管起润滑和保护作用。

故此题的正确答案为E。

18.结肠带的形成是由于

A.外膜局部增厚

B.肌层之纵行肌局部增厚

C.肌层之环行肌局部增厚

D.粘膜下层局部增厚

E.淋巴组织聚集

B

结肠肌层的平滑肌呈内环、外纵排列,其厚度不尽一致,内环肌与小肠相似,外纵肌集合形成三条较厚的结肠带。

19.肛管的特点之一是:

A.无杯状细胞

B.无腺体

C.粘膜表面无复层扁平上皮

D.粘膜下层有丰富的静脉丛

E.肌层全部为平滑肌

齿状腺以上的肛管粘膜结构与直肠相似,在齿状线处,上皮开始变为轻度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

粘膜下层富含血管网,尤其是静脉丛,无静脉瓣,易发生淤血、扩张而形成痔。

在肛门缘处外纵肌外侧的骨骼肌形成肛门外括约肌。

20.消化管的外膜:

A.咽和食管为纤维膜

B.胃、空肠、回肠为浆膜

C.十二指肠、升结肠和降结肠的前壁为浆膜

D.盲肠、横结肠和乙状结肠为浆膜

E

此题的正确选项为E。

21.可刺激壁细胞分泌盐酸的是:

A.生长抑素

C.粘液

D.胃泌素和组织胺

多种物质可调节壁细胞的泌酸功能,以乙酰胆碱、胃泌素和组织胺最为重要,可通过壁细胞上各自的受体而发挥作用。

22.肠壁内神经丛的组成是

A.假单极神经元和无髓神经纤维

B.多极神经元和有髓神经纤维

C.多极神经元和无髓神经纤维

D.双极神经元和有髓神经纤维

E.双极神经元和无髓神经纤维

消化管的粘膜下层和肌层内分别有粘膜下神经丛和肌间神经丛,由多极神经元与无髓神经纤维构成。

故此题应选择C。

23.关于空肠形态的描述,下述哪项是正确的?

A.无环行皱襞

B.绒毛消失

C.杯状细胞极少

D.有孤立淋巴小结

E.粘膜下层含小肠腺

空肠的环形皱襞(A)和肠绒毛(B)在其头段极发达,上皮内的杯状细胞(C)也较多,固有层的淋巴组织多为孤立淋巴小结(D),粘膜下层为较致密的结缔组织,无腺体(E)。

24.关于舌下腺的结构,下述哪项正确?

A.以浆液性腺泡和混合性腺泡为主

B.半月多见

C.纹状管较长

D.无闰管

E.是内分泌腺

舌下腺为混合性腺,以粘液性腺泡为主,浆液性和混合性腺泡(A)较少,因此半月(B)也较少出现。

无闰管(D),纹状管(C)亦较短,通过管道排出分泌物,并最终开口于口腔,因此为外分泌腺。

故此题选择D。

25.腮腺的结构特点是:

A.纯浆液性腺,无闰管,无纹状管

B.纯浆液性腺,闰管短,纹状管长

C.纯浆液性腺,闰管较长,纹状管较短

D.混合性腺,闰管较长,有纹状管

E.纯粘液性腺,闰管和纹状管均长

腮腺的结构包括分泌部和导管两部分,分泌部由纯浆液性腺泡组成。

导管部包括管径与结构不同的各种管道,闰管与腺泡相连,管壁为单层扁平或立方上皮,较长,纹状管与闰管相延续,较短,由单层高柱状上皮围成,纹状管汇合成位于小叶间结缔组织中的小叶间导管。

综合以上内容,所以答案C是正确的。

26.胰腺外分泌部的腺泡是:

A.粘液性腺泡

B.浆液性腺泡

C.混合性腺泡

D.以浆液性腺泡为主,间有混合性腺泡

E.以粘液性腺泡为主,间有混合性腺泡

胰腺的外分泌部腺泡细胞(B)属浆液性腺细胞,无粘液性腺泡和混合性腺泡。

其它几个备选答案(A、C、D、E)是干扰答案。

故此题选择B。

27.胰岛内A、B、D细胞分别分泌:

A.A细胞分泌高血糖素,B细胞分泌胰岛素,D细胞分泌生长激素

B.A细胞分泌胰岛素,B细胞分泌高血糖素,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

C.A细胞分泌高血糖素,B细胞分泌胰岛素,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

D.A细胞分泌胰岛素,B细胞分泌高血糖素,D细胞可分化为A、B细胞

E.A细胞分泌高血糖素,B细胞分泌胰岛素,D细胞是A、B细胞分泌后的状态

胰腺的内分泌部又称胰岛,是散在于腺泡之间密集的球形细胞团,大小不等,主要有A、B、D、PP四种细胞,A细胞分泌高血糖素,又称高血糖素细胞,B细胞分泌胰岛素,又称胰岛素细胞,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PP细胞分泌胰多肽。

故此题的正确选项是C。

28.肝血窦的结构特点是:

A.形状规则,内皮细胞间有间隙,无基膜

B.形状不规则,内皮细胞有孔,无基膜

C.形状规则,内皮细胞间有间隙,内皮细胞有孔,基膜不完整。

D.形状不规则,内皮细胞间有间隙,内皮细胞有孔,无基膜。

E.形状规则,内皮细胞有孔,孔上有隔膜,基膜不完整。

此题测试学生对肝血窦结构的理解。

肝血窦是位于肝板间的不规则腔隙,大小不等,通过肝板上的孔相互连接,内皮细胞扁而薄,含核的部分突向空腔,内皮细胞连接松散,有狭小的间隙,并有许多大小不等的窗孔,孔上无隔膜,胞质内细胞器少,有吞饮小泡,内皮外无基膜。

故正确答案是D。

29.窦周隙存在于:

A.肝细胞与血窦内皮细胞之间

B.血窦内皮细胞之间

C.相邻肝细胞膜之间

D.血窦内皮细胞与肝巨噬细胞之间

E.肝细胞与贮脂细胞之间

此题测试学生对窦周隙定义的理解。

窦周隙是指血窦内皮细胞与肝细胞间的狭小间隙。

血窦内的血浆成分经内皮窗孔或内皮间隙进入窦周隙。

窦周隙内有贮脂细胞,位于内皮细胞和肝细胞之间。

肝巨噬细胞定居于肝血窦,在内皮细胞之间。

相邻肝细胞膜的部位为肝连接面或胆小管面。

因此,此题的应选择A。

30.胆汁由何种细胞产生?

A.肝细胞

B.胆囊粘膜上皮细胞

C.贮脂细胞

D.赫令管上皮细胞

E.血窦内皮细胞

肝细胞(A)有多种功能,参与血浆蛋白、胆汁的合成,以及脂类代谢、糖代谢、激素代谢等。

贮脂细胞(C)可贮存维生素A、合成细胞外基质。

血窦内皮细胞(E)具有很高的通透性,血浆的一些成分可出入,与肝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胆囊上皮细胞(B)有一定的分泌作用,但以吸收功能为主,能吸收胆汁中的水和无机盐。

赫令管上皮细胞(D)分化程度较低,在肝再生过程中能增殖分化为肝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