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填空学生版附答案复习进程.docx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填空学生版附答案复习进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填空学生版附答案复习进程.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填空学生版附答案复习进程
必修三知识点填空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单细胞生物直接生活在___________中,多细胞生物的体细胞直接生活在_______________中。
2、人体的体液由存在于细胞内的__________和存在于细胞外的_________组成。
3
(1)由___________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
(2)用箭头连接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_________________。
5、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_____溶液。
6、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
7、溶液渗透压与溶液的________成正比。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血浆中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___和___。
8、正常人的血浆近____性,pH为_________。
血浆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_______、_______等离子有关。
9、__________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0、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环境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毛细淋巴管的直接环境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1、目前普遍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___________的。
12、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_______________的必要条件。
稳态遭到破坏,会出现细胞代谢_________。
1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其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
反射弧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14、神经元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突起分为_______和______。
1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________,方向是_____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向是_____向的;在反射弧上的传递是____向的。
16、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_。
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
17、神经纤维某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是:
从_____部位流向_________部位;细胞膜内侧局部电流的方向是:
从_________部位流向________部位。
18、突触是由前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_____,与后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
__________相接触而形成。
突触结构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1)由于________________只存在于___________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____________释放,然后作用于____________上,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_____向的。
(2)突触小泡的形成与_______________(细胞器)有关,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是_____。
20、一般来说,位于_________的低级中枢受________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21、当大脑皮层的________区受损伤,患运动性失语症。
22、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在小脑、脑干和大脑中,与有关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__________________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
24、人的血糖水平正常值为_______________。
25
(1)血糖的来源主要有三个途径:
__________________的消化、吸收;
__________________的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转化。
(2)血糖的去路也有三条途径:
氧化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__,释放__________;
合成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转化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胰高血糖素是由____________细胞分泌的,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胰岛素是由____________细胞分泌的,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它们之间相互__________,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27、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也是如此,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_______。
该调节方式对于机体_____________具有重要意义。
28
(1)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中,当身体的温度感受器受到______等刺激时,下丘脑分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激素能作用于_____,使之分泌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激素作用于__________,使其分泌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几乎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能起作用。
(2)甲状腺激素分泌分级调节的同时,也存在着________调节——甲状腺激素的释放________抑制________和________的工作。
29、激素调节的特点: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通过__________运输;作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1)体液调节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化学物质,通过____________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应速度
作用范围
作用时间
(3)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共同调节。
其中___________调节是主要的。
31、人体有三道防线。
(1)第一道防线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
(2)第二道防线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
(3)第三道防线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
(4)第一、二道防线属___________免疫,第三道防线属___________免疫。
32、特异性免疫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1)体液免疫主要靠_________________增殖分化成________________,产生_____________发挥作用。
(2)抗体由效应B细胞(浆细胞)产生,其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_。
抗体的形成和分泌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器)有关。
(3)细胞免疫主要靠_________________增殖分化成________________,接触_____________发挥作用。
(4)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属于_______________免疫,都依靠______________细胞发挥免疫功能,都能产生__________。
(5)淋巴B细胞和淋巴T细胞都起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B细胞在______
_________中发育成熟,T细胞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中发育成熟。
(6)效应细胞在初次免疫时来自__________细胞,二次免疫时来自__________细胞。
(7)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
33、过敏反应是指已_______________的机体,在__________次接受_______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称为______________。
34、过敏反应的特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免疫系统通过它的_____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实现它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6、艾滋病全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英文缩写为_______,由______(病原体)引起,存在于____________。
发病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症状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传播途径主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一、生长素的发现的生理作用
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___________,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_________,发生向光弯曲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
(2)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
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______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______一侧,_______一侧生长较快,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2、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1)化学本质:
______________。
(2)合成部位:
________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3)运输特点/方式:
①极性运输:
从_________________端运输到__________________端(方式:
__________)。
②横向运输:
胚芽鞘尖端,从_____一侧运输到______一侧(方式:
_________)。
③非极性运输:
通过___________组织的韧皮部。
(4)分布:
各器官都有,相对集中的分布在___________的部位。
3、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特点:
_____________,即_______浓度促进生长,________浓度抑制生长
(2)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根、芽、茎排序:
__________。
(3)作用:
促进生长,促进果实发育,促进扦插枝条生根,防止叶片果实脱落。
4、生长激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1)顶端优势:
________优先生长,______受抑制。
①原理:
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不断运到侧芽,是侧芽生长素浓度________,抑制侧芽生长。
②解除方式:
___________。
③应用:
棉花摘心,修整果树、行道树的枝条。
(2)除草剂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形成无子果实
①原理:
生长素能够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
染色体数________(变化、不变化)。
②方法步骤:
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涂抹在__________的_______蕊上。
实例:
______________。
无子西瓜:
三倍体育种,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
(4)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5)保铃保蕾,防止落花落果
二、其他植物激素
1、植物激素是由________产生,能从_________部位运送到_________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_________影响的____________量有机物。
2、常见的植物激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是孤立起作用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能致使水稻患恶苗病,_______________能促进果实成熟,__________________能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_______________能抑制种子萌发。
第4章种群和群落
1、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____________种生物的_________个体形成种群。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_______________的集合,构成群落。
2、种群的基本特征:
种群在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
它是种群____________的数量特征。
根据种群的年龄结构,可将种群的年龄组成分为三种类型,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估算植物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_____法,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___。
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___________,不能掺入_______。
(2)估算动物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法,计算公式为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标志重捕法的前提:
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获的概率_________。
②标记技术:
标记物和标记方法不能影响被标记动物的____________;也不能导致其发生____________等;标记符号必须能_______________,但又不能_______________。
4、
(1)“J”型增长曲线出现的条件:
_________________等。
(2)“S”型增长曲线出现的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又称____________。
(4)种群内个体数量达到____________时,种群个体数量将不再增加;种群增长率变化特点为:
_______________时增速最快,K值时增长率为__________。
(5)K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_______________的影响。
5、群落的结构特征包括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等。
(1)群落中物种的多少称为_______________,越靠近热带地区,物种____________。
(2)种间关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3)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4)森林中的植物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____________有关。
森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6、发生在裸岩上的群落演替为_______________演替,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为______________演替。
7、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____________自然演替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进行。
8、实验: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动
实验原理:
(1)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
(2)利用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
实验设计思路:
采用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计数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
(一个小方格容积为1/400mm2·0.1mm)
计算公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个/mL。
注意事项:
(1)____________时间,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个数,并作记录,连续观察7天。
(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将试管轻轻震荡几下,目的是____________。
(3)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对培养液进行__________以便于酵母菌的计数。
(4)对于压在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计数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的预测和分析:
怎样记录结果?
记录表怎样设计?
实验结果如何表达?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1、由__________与它的____________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______。
2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________是必不可少的成分;联系着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________。
(6)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___________________渠道进行的。
3、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_______。
(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始。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____________。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_________个营养级。
(3)下一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一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原因有:
①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大量能量被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其次是上一个营养级的部分能量___________________;③还有部分能量_________________。
(4)生态系统中的能量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渠道)流动的。
(5)在能量金字塔最下端的是第_________营养级,含能量最_______。
最上端的是最______营养级,含能量最______。
(6)在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_____。
4、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1)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______________。
(2)帮助人们科学规划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1)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____,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__________,又从___________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之间。
(3)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碳循环图解:
(1)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中的主要存在形式:
_________。
(2)碳在生物体内的主要存在形式:
_____________。
(3)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
(4)大气CO2中的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
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生物群落中的碳元素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温室效应的产生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缓解方法有________。
7、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二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类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有重要作用:
(1)_______________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_______________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信息还能够调节______________关系,以维持_____________的稳定。
10、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_________或__________自身结构和功能__________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生态系统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能力。
该能力也是有一定限度的。
______________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2)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来干扰,并使自身结构和功能_______的能力。
生态系统成分越_____,营养结构越______,自动调节能力就越_____,抵抗力稳定性就越____。
(3)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遭到外来干扰因素______以后_______到原状的能力。
一般来说,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成______。
(4)一般的说,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其恢复力稳定性越____。
12、实验:
设计和制作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实验原理:
(1)一个生态系统能否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是衡量这个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2)将少量的植物、以这些植物为食的动物、分解者和非生物物质放入一个____的广口瓶中,便于形成一个人工模拟的_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小生态瓶。
(3)通过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其中动植物的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