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一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0014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56.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必修一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岳麓版必修一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岳麓版必修一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岳麓版必修一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岳麓版必修一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岳麓版必修一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岳麓版必修一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岳麓版必修一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岳麓版必修一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岳麓版必修一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岳麓版必修一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岳麓版必修一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岳麓版必修一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岳麓版必修一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岳麓版必修一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岳麓版必修一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岳麓版必修一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岳麓版必修一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岳麓版必修一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岳麓版必修一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岳麓版必修一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

《岳麓版必修一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必修一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岳麓版必修一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

(直接)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度的有力工具;

(根本)三者互为表里,紧密结合,有利统治秩序稳定;

是周朝政治制度成熟的标志。

三、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夏朝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形成家天下局面;

2、宗法制把族权与政权、血缘关系和政治隶属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局面;

3、西周分封制度打破部落血缘界限,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局面;

4、礼乐制度建立起各级贵族的政治与生活准则,贵贱有序,上下和同。

5、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三者互为表里,紧密结合,成为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成熟的标志。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一、建立背景——春秋战国从群雄割据到大一统

1、政治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崩溃,从分权到集权成为历史必然;

新兴地主阶级迫切要求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

各大国在扩张领土上广泛采用郡县制;

秦国兼并六国,北击匈奴,南讨岭南,结束了550年的分裂局面。

2、经济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

3、思想基础:

百家争鸣中法家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

秦朝君臣讨论分封制与郡县制,秦始皇采用李斯建议。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皇帝制度:

⑴皇帝总揽政治、经济、军事等大权;

⑵王位世袭制和王位终身制;

⑶皇帝、朕、制、诏、玺等特定说法和规定。

2、中央机构——三公九卿制度:

⑴三公:

丞相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书并监察百官;

太尉管理军务。

九卿分管国家和皇家事务。

⑵特点和优势:

互相配合和牵制,有利于皇帝专权。

3、地方机构——郡县制:

⑴郡县制起源于春秋战国;

秦朝推向全国;

郡县两级之下还有乡里等地方机构。

⑵与分封制的四个区别:

划分依据从血缘到地域;

地方从分权到集权;

统治者从贵族到官僚;

地方官员从世袭到中央任免,是历史的进步。

4、基本特征:

⑴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

⑵家天下,家国一体;

5、长期发展原因:

第一,分散、稳固的小农经济是其经济基础;

第二,君权神授、大一统、天人合一等社会文化传统是其思想基础;

第三,治理水患、抗拒灾害等需要是其社会基础。

6、内部矛盾:

一是中央内部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二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7、发展脉络:

春秋战国萌芽,建秦朝立,汉朝发展,唐宋完善,明清僵化。

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对秦朝的影响:

⑴初步奠定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⑵有利于封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⑶专制独裁的暴政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2、对后世的影响:

⑴积极:

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对以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和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一,政治方面,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稳定和发展;

第二,积极方面,有利于经济发展、水利工程的组织建设;

第三,文化方面,有利于文化繁荣和古代文明的持久性发展。

⑵消极:

第一,政治方面,皇帝决策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造成暴政和腐败现象;

同时造成官吏唯命是从的奴性和官僚机构的膨胀,官僚主义、贪污腐化盛行;

第二,文化方面,八股取士、文字狱等等扼杀了社会活力,钳制思想,摧残文化;

第三,经济社会方面,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和社会发展进步,落后时代发展潮流。

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列举从汉朝到元朝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君权与相权关系)

1、汉朝——中外朝制度(一般了解)

汉武帝建立中朝作为决策机构,三公九卿的外朝成为执行机构,削弱了相权。

2、隋唐——三省六部制

⑴概念:

三省是尚书省总管六部,负责政令执行、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

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

第一,分工明确,相互补充,提高了行政效率;

第二,相互牵制,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

第三,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

3、宋朝——“二府三司”

⑴基本要点:

中书门下省、枢密院合称“二府”,盐铁、度支、户部合称“三司”。

⑵分割宰相权力:

枢密院分割宰相军事权;

三司分割宰相财政权;

中书门下省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

4、元朝——中书省和枢密院

⑴内容:

中央设置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关,统领六部,中书省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以枢密院为全国最高军事机关。

宰相权利加大

二、选官制度:

1、西周:

贵族世袭的“世禄世卿”制度;

2、战国、秦、汉初:

按军功授爵;

3、汉武帝时期:

察举制(郡国推荐)和征辟制(官府征聘)

4、魏晋南北朝:

按照门第高低选官的九品中正制;

5、隋唐至明清:

科举制。

意义3点:

扩大统治基础;

提高官员素质;

确保帝国繁荣.

三、监察与谏议

1、监察制度(对官僚):

秦朝监察机构是御史大夫;

汉武帝时是刺史;

明清中央有都察院,各省有按察使司。

2、谏议制度(对皇帝):

隋唐是门下省,宋代是谏院。

3、评价:

第一,这两种制度既不能从根本上制约至高无上的皇权,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的腐败和地效。

第二,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仍有重要作用。

第4课明清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地方政治机构的演变(中央与地方关系)

1、汉朝——王国问题

⑴根源:

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汉景帝时期出现“七国之乱”;

⑵解决: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彻底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⑶结果:

汉武帝设刺史对全国13个州郡实行监察,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2、隋唐——藩镇问题

(1)根源:

唐中后期在地方增设许多节度使,后发展为藩镇割据局面,导致唐朝灭亡和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2)解决:

宋太祖分割地方权力

3、宋朝——解决藩镇问题

⑴分割地方军权:

第一,杯酒释兵权,兵权收归中央;

第二,三衙掌握统兵权,枢密院掌握调兵权,实行调兵权和统兵权分离;

第三,扩充中央禁军,守内虚外;

第四,派文臣做地方长官;

⑵分割地方行政权:

设通判对各州郡地方行政长官实行监察;

⑶分割地方财政权:

派转运使削弱地方财政权。

特点:

通过分权的方法实现集权

结果:

解决了长期的藩镇割据局面,中央集权得以强化;

有利于社会稳定发展;

但造成了“三冗”问题和积贫积弱局面。

4、元朝(一般了解)

⑴措施:

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长官由中央任命;

行省拥有经济和军事大权;

行省下设路府州县。

⑵影响:

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行省制度是中国地方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

二、皇权的不断加强

1、朱元璋废除丞相:

⑴原因:

为了加强皇权,吸取元代宰相专权引起动荡的教训;

⑵废除:

1380年明太祖处死丞相胡惟庸,裁撤中书省,皇帝自掌六部;

⑶影响:

历史上实行了1600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皇权专制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2、明成祖设立内阁:

废丞相之后皇帝政务繁多;

⑵沿革:

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协理政事,但没有决策权;

明成祖时期设立内阁,大学士参与军国大事商讨;

之后内阁地位逐步提高,内阁大臣拥有票拟权。

⑶地位:

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升降、职权的大小、票拟是否采纳都有皇帝决定。

3、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

根本是加强皇权;

直接是及时处理西北战事;

⑵职责:

参与皇帝处理内政外交事物,但品级不高,只是为皇帝服务的秘书班子。

⑶认识:

第一,简化政务手续提高了行政效率;

第二,专制皇权达到了顶峰。

4、军机处与明内阁比较:

内阁地位高,可参与商讨;

军机处则是为皇帝服务的秘书班子。

三、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中国古代基本的政治制度是专制主义制度中央集权制度。

2、最大特点是权力高度集中,地方服从中央,中央服从君主,且趋势不断加强,核心是至高无上的皇权,本质是人治。

3、一直存在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中央通过分权和对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严格控制地方,中央在对地方的斗争中占据上风,矛盾最终在北宋解决。

4、皇权借助神权、宗法制父权和儒家伦纪纲常逐步加强,在对相权的斗争中皇权不断强化,矛盾在明朝解决。

明清时期出现的特务机构、军机处等非正常集权手段是皇权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

5、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以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三大标志。

 

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6课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

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

1、地理:

山地多、港湾多、岛屿多、土地少(三多一少)

2、政治:

(1)希腊城邦政体:

重叠的山峦和海岛的分割导致希腊半岛邦国林立、小国寡民、长期独立自制;

(2)民主传统:

前八世纪贵族制代替了君主制,选举制代替了世袭制、任期制代替了终身制、集体领导代替了个人专制。

3、经济:

人多地少,但有大海优势,希腊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繁荣,航海业和海军发达,海外殖民活动活跃。

4、文化:

海外贸易和海外扩张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希腊城邦文化繁荣,重视公民教育。

二、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

1、建立过程:

BC594年梭伦改革将雅典引上了民主的轨道;

BC509年克里斯提尼改革最终确立民主制;

BC443年伯里克利改革进一步完善民主制,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

2、基本特征:

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

3、主要表现:

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公民自由与权利、公民大会辩论章法、抽签选举和差额选举、陶片放逐法等;

5、积极意义:

①伟大创举——为人类提供集体管理的新形式,是伟大创举,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②巨大效率——激发了公民的能动性和聪明才智;

重视和强调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铸就了希腊人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民族性格;

③廉洁行政——群众监督减少以权谋私;

④文化成就——创设了思想开放自由的社会条件,推动古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都取得辉煌的成就,产生了灿若群星的文化巨匠。

6、消极方面:

①代表性——民主范围狭隘,真正享受到民主的毕竟是少数,而且还是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②男权主导——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和夫权社会;

③暴力机器——是维护本邦统治的工具;

雅典实行民主的根本目的是把本城邦的公民最大限度凝聚起来,在城邦激烈竞争中,防范外敌,保持独立,对外则是夺取异邦的财富和奴隶。

④无政府主义——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误用、民主的泛滥。

第7课古罗马的政制和法律

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一、古罗马政治制度的演变(一般了解)

1、君主制(BC6世纪末之前):

君主专制、世袭、终身。

2、贵族共和制(BC6世纪末):

执政官、元老院、公民大会;

协商、选举和任期原则;

3、元首制(BC27年):

屋大维实行君主专制

4、君主制(3世纪):

戴克里先实行公开的君主统治

二、罗马法的概念阐释

罗马法是指自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7世纪的一千多年中,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法律,它经历了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再到体系完备的过程,它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以《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

广义的罗马法是制通行于罗马帝国统治地区的全部法律制度——万民法,狭义的罗马法仅指罗马公民法,罗马法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承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它保护除奴隶以外的自由民的权利,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它还渗透着自然法思想,自然界的很多法则,如理性、自由、平等、正义都体现在法律中。

(人教版)

三、罗马法的发展历程

1、形成(表现形式):

习惯法——成文法(BC452—BC451年)《十二铜表法》;

①内容:

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基本是习惯法的汇编,维护贵族利益。

②评价:

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基本是习惯法的汇编,成为罗马法的渊源,始终是罗马的基本法;

维护贵族利益同时也是平民的胜利。

2、发展(适用范围):

公民法——万民法(前3世纪至前1世纪)

前者适用于罗马公民,后者适用于整个罗马帝国的各民族与外邦自由民,主要调整财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和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3、高峰(法理思想):

自然法

自然法是指罗马法的法理思想,它所提倡的人人生而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是至高无上的等思想,是罗马法的精华部分,具有超越时空和民族的永恒价值。

4、完善(体系完备):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和《查士丁尼新敕》,统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②评价;

标志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成为欧洲许多国家制定法律的蓝本,是世界史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四、罗马法的影响

1、直接影响:

一定程度上稳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有利于其大肆扩张。

2、深远影响:

①是世界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②具有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所需要的现成法律形式,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

③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罗马法的复兴密不可分,现在许多国家的陪审制度、律师制度和某些诉讼原则均直接源于罗马法。

单元三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第9课渐进的制度创新

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制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一、《权利法案》

1.背景:

①政治:

英国自古就有限制王权的传统;

资产阶级革命胜利;

②经济:

资本主义通过殖民扩展和资本积累逐步发展壮大

③思想: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思想解放,科学发展

2、颁布:

1689年新英王威廉接受议会拟定好的《权利法案》

3、内容特点:

限制君权,议会主权

4、地位:

确立了议会主权地位,国王统而不治,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内阁制初步形成:

1688年后内阁逐渐成为最高行政机关;

1721年沃波尔成为第一任内阁首相;

特点是对议会负责;

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物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共进退。

2、政党制成熟:

19世纪中议会选举变为两大政党的竞争,由获胜的多数党组阁;

3、议会普选权完善(一般了解):

1688年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操纵议会选举;

1832年第一次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选举权;

1867年第二次议会改革小资产阶级和城市工人获得选举权;

1884年第三次议会改革农业工人获得选举权;

1918年妇女获得选举权,国家权力重心不断下移,民主日趋完善。

三.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特点:

1、议会主权,法律至上,议会是权力中心,掌管立法权和监督权;

2、国王是国家元首,平常仅扮演仪式性的角色,是“统而不治”的虚君;

3、内阁首相是最高行政长官,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并组织内阁;

内阁从议会中产生,受议会监督,对议会负责,名义上是对国王负责;

全体内阁成员对国家事物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4、政党政治,竞争选举。

四、君主立宪制小结

1、积极影响:

标志着英国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

有利于英国长期稳定发展。

2、历史启示:

制度创新;

渐进有利于政治稳定;

法治是历史进步;

成功典范。

第10课北美大陆的新体制

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机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一、联邦宪法的制定——联邦共和政体的建立

1.背景:

①必要性:

美国独立后,松散的邦联制存在局限;

而在一个大国确保共和制也是美国面临的新问题。

②可能性:

北美独立战争胜利;

北美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

欧洲启蒙思想传播

2.标志:

1787年在费城制宪会议颁布宪法,核心人物是“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

3、宪法原则及内容:

①中央集权原则:

最高行政权归总统;

立法权、联邦财政权归议会;

最高司法机关是联邦法院。

②分权制衡原则:

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第一,三权相互制约表现:

总统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并任命联邦法官;

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总统任命的司法官员必须经参议院确认;

最高法院可以宣布总统法令和国会制定的法律违法宪法。

第二,特点:

任何一项权利都可以制约另外两项权利,同时又受另外两项权利的制约。

第三,后来形成的两党制也是美国分权制衡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民主原则:

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民选产生。

4、宪法意义:

①它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美国依此建立起联邦制、总统制和共和制的国家制度。

②进一步巩固了独立战争的成果和资产阶级民主,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③它成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面旗帜,具有深远的国际意义。

(人教版、人民版合成)

二、联邦制共和政体的巩固和完善:

1、巩固——南北战争

1861年南方蓄奴州叛乱,内战爆发,最终北方获得胜利。

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进一步巩固了联邦制;

内战后国会通过宪法修正案肯定了联邦法律的至上性。

2、发展——两党制

华盛顿之后,美国的总统选举受到政党控制,国会形成民主党、共和党对垒的局面。

两党制是美国分权制衡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统选举、参议员和众议员选举、州长选举、市长选举等政治选举都是两党激烈争夺的战场,被称为驴象大战,驴代表民主党,象代表共和党。

第11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和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一、法国:

走向共和的艰难里程

(一)走向共和的艰难里程——1875年宪法颁布的背景

1、革命历程曲折——政权的七次更迭:

大资产阶级与贵族的君主立宪(1791——1792);

工商业资产阶级的第一共和国(1792——1804);

拿破仑建立的第一帝国(1804—1814);

封建波旁王朝的复辟(1815——1830);

大资产阶级的七月王朝(1830——1848);

路易.波拿巴的第二帝国(1852——1870);

资产阶级第三共和国(1870——1940)。

3、特点:

君主制与共和制尖锐斗争,反复较量,社会长期动荡。

4、原因:

第一,政治上国内外封建反动势力联合反扑,君主观念顽固;

第二,经济上资本主义力量弱小;

第三,思想上启蒙思想宣传动员作用。

(二)共和制度的确立——1875年宪法

1、制定:

1875年第三和国国民议会仅以一票多数通过宪法,被称为“一票共和”。

2、内容:

①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

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用普选方式选出(妇女、军人无投票权)。

②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

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

有立法权和行政权;

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

与美国总统的差异在于:

总统由议会选出,向议会负责;

总统命令须经各部部长副署;

内阁由总统任命,但向议会负责。

3、意义:

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制度最终确立;

促进了法国工业革命的发展。

二、德意志帝国的体制

(一)德意志国家的统一——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背景

1、原因:

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局面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2、方式:

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

①结束了500多年的封建割据局面,完成了德意志民族的统一;

②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统一后的德国改变了欧洲传统的国际关系格局。

4、局限:

保留了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

(二)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确立:

德意志帝国宪法——1781年宪法

2、宪法内容:

①帝国元首是“德意志皇帝”,皇帝拥有行政、立法、军事大权:

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

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

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

帝国军队由皇帝统率,军官均由皇帝任命。

②首相主持帝国政府,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③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但立法权不独立,既不能产生政府,也无权监督政府。

④帝国是联邦制国家。

3、局限:

帝国实际是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特色。

皇帝和首相真正掌握了国家的最高权力,军队在帝国中还占有重要地位。

4、意义:

标志着德国迈入资本主义时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附:

德国政体的演变

1、君主立宪政体(1871—1919):

德意志帝国

2.共和政体(1919—1933):

魏玛共和国,被称为“没有共和的共和国”。

3.法西斯专制政体(1933—1945):

与战争、集权、罪恶相连

4.民主共和政体(二战后):

铲除法西斯,彻底的民主改革。

单元小结

1、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

①法律至上,人民拥有一定的权利和自由;

②议会行使立法权;

③三权分立,权力制衡;

④实行政党政治。

2、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人民版要点)

19世纪中后期欧美主要国家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最终确立,并逐步发展完善。

其作用有:

①欧洲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想由理论付诸实践,政体上从人治走向法治,从法律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的成果。

②早期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尚不成熟,但渐进完善,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③作为人类文明的成果,在推动世界民主化的进程中具有重大的历史进步作用。

3、近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体比较

项目

英国

德国

美国

法国

政体

名称

确立

方式

标志

⑴通过资产阶级革命;

⑵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

⑶19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确立。

⑴通过普鲁士王朝统一战争方式;

⑵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