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排桩车载反循环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0530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23.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钻孔灌注桩排桩车载反循环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钻孔灌注桩排桩车载反循环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钻孔灌注桩排桩车载反循环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钻孔灌注桩排桩车载反循环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钻孔灌注桩排桩车载反循环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钻孔灌注桩排桩车载反循环施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钻孔灌注桩排桩车载反循环施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钻孔灌注桩排桩车载反循环施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钻孔灌注桩排桩车载反循环施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钻孔灌注桩排桩车载反循环施工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钻孔灌注桩排桩车载反循环施工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钻孔灌注桩排桩车载反循环施工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钻孔灌注桩排桩车载反循环施工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钻孔灌注桩排桩车载反循环施工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钻孔灌注桩排桩车载反循环施工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钻孔灌注桩排桩车载反循环施工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钻孔灌注桩排桩车载反循环施工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钻孔灌注桩排桩车载反循环施工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钻孔灌注桩排桩车载反循环施工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钻孔灌注桩排桩车载反循环施工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钻孔灌注桩排桩车载反循环施工方案.docx

《钻孔灌注桩排桩车载反循环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钻孔灌注桩排桩车载反循环施工方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钻孔灌注桩排桩车载反循环施工方案.docx

钻孔灌注桩排桩车载反循环施工方案

第一章编制依据1

第二章工程概况1

2.1工程建设概况一览表2

2.2设计概况2

2.3基坑围护工程概况2

2.4场地工程地质条件6

第三章施工组织部署9

3.1工程施工目标9

3.2现场施工管理及人员安排10

3.3计划工期及保证措施11

3.3施工机具安排11

第四章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12

4.1施工工艺流程12

4.2钻孔灌注桩施工要求13

4.3施工准备14

4.4钻孔灌注桩施工16

第五章桩基检测21

第六章质量保证措施22

第七章安全生产措施24

7.1安全生产管理条例24

7.2施工用电安全措施24

7.3机械施工安全措施25

7.4电焊机安全操作注意事项26

第八章文明生产措施27

第九章应急方案28

9.1应急救援组织体系28

9.2应急救援程序28

9.3应急技术措施29

9.4应急物资准备29

9.5应急响应、演练29

第一章编制依据

序号

类别

文件名称

编号

1

国家行业规范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018-2008

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GB50300-2013

3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18

4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

GB/T50326-2017

5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程》

JGJ79-2012

6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33-2012

7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2012

8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

9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7—2011

10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2011

11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2016

12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

JGJ18-2012

13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JGJ107-2010

14

地方规范标准

《浙江省基桩完整性检测技术规程》

DB33/T1127-2016

15

《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

DB33/T1096-2014

16

《浙江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实施办法》

浙建法(2006)47号

17

设计文件

杭州萧山机场项目设计图纸

18

设计图纸变更及图纸会审文件

19

企业文件

中建八局技术质量管理手册

CSCEC8B-EQ-2017

20

其他文件

萧山国际机场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工程建设概况一览表

工程名称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三期项目新建航站楼及路侧交通中心工程

工程性质

基础设施

建设规模

新建T4航站楼、站前高架桥、萧山机场高铁站等

工程地址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内

总占地面积

13万㎡

总建筑面积

69万m2

建设单位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有限公司

项目承包范围

桩基及基坑围护工程

设计单位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基坑围护)

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航站楼桩基)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市政)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高铁站)

主要分包工程

桩基及基坑围护工程

勘察单位

浙江中材工程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合同要求

质量

合格

监理单位

上海建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工期

210d

施工单位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安全

安全文明工地

工程主要功能或用途

新建机场航站楼、综合交通中心及相关配套业务用房等

2.2设计概况

2.3基坑围护工程概况

2.4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4.1地形地貌及周边环境条件

2.4.2地基土的构成和特征

①1杂填土(mlQ4):

杂色,松散,主要由粉性土组成,含碎砖、砼块、碎石等,碎石粒径一般2~6cm,最大粒径达15~25cm以上,母岩成分主要为坚硬的砂岩、凝灰岩。

分布于机场停车场区及场地北侧指廊部分场地,推测为原建筑物遗留基础。

成分较杂,均一性差。

①2素填土(mlQ4):

灰黄色,松散,主要由粉性土及粘性土组成,含少量碎砾石,上部含大量植物根系,局部含少量生活垃圾。

淤泥质填土(mlQ4):

黑、灰黑色,流塑状,主要由淤泥质塘泥、粉土等构成,含少量建筑垃圾。

砂质粉土(al-mQ42-3):

灰色、灰黄色,湿,呈稍密~中密状态,含云母屑,土层具微层理结构,局部夹粉砂。

摇振反应迅速,土面粗糙,干强度低,韧性低。

③2粉砂夹砂质粉土(al-mQ42-3):

灰色、灰黄色,很湿,呈稍密~中密状态。

含大量云母屑,夹砂质粉土,土层具微层理结构。

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③3粉砂(al-mQ42-3):

灰色、灰黄色,饱和,呈稍密~中密状态,含云母屑,土层具微层理结构,局部砂质粉土含量较高,呈稍密状态。

摇振反应迅速,土面粗糙,干强度低,韧性低。

粉砂夹淤泥质粉质粘土(al-mQ42-3):

灰色、青灰色,饱和,呈稍密状态。

含大量云母屑,夹淤泥质粉质粘土。

土层具微层理结构。

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粉砂夹粉质粘土(al-mQ42-3):

灰色、青灰色,饱和,呈稍密~中密状态。

含大量云母屑,夹粉质粘土,土层具微层理结构。

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⑥1-1淤泥质粉质粘土(mQ41):

灰色,呈流塑状态,含云母,腐植物,贝壳;见少量铁锰氧化物渲染条纹,略具层理结构,局部夹薄层状砂质粉土、粉砂。

摇震反应缓慢,土面稍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⑥1-2淤泥质粉质粘土(mQ41):

灰色,呈流塑状态,含云母,腐植物,贝壳;见少量铁锰氧化物渲染条纹,略具层理结构,局部夹薄层状砂质粉土、粉砂。

摇震反应缓慢,土面稍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⑧1粉质粘土(mQ32-2):

灰色、青灰色,呈软塑~软可塑状态,见少量铁锰氧化物渲染条纹,略具层理结构。

无摇震反应,土面稍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⑩1粉质粘土(al-mQ32-1):

灰、灰绿色,软可塑,见少量铁锰氧化物渲染条纹,含粉砂团块或混粉砂,摇震反应缓慢,土面粗糙,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⑿1粉砂(alQ31):

灰色、灰黄色,饱和,中密,局部稍密,含云母碎片。

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干强度低,低韧性。

粉质粘土(alQ31):

灰色,软塑,含少量腐殖质,局部含粉砂。

摇震反应缓慢,土面稍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圆砾(alQ31):

灰色,呈中密~密实,饱和。

圆砾粒径以0.2~2cm为主,含量30~40%;卵石粒径2~6cm为主,最大粒径8~15cm以上,含量15~25%;母岩成分以砂岩、熔结凝灰岩为主,亚圆形,填充中粗砂,砂以石英质中粗砂为主。

粉质粘土(alQ31):

灰色,软可塑,含少量腐殖质,局部含粉砂。

摇震反应缓慢,土面稍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⒀1粉质粘土(al-lQ22):

灰色,软可塑,含少量腐殖质,局部含粉砂。

摇震反应缓慢,土面稍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⒁1细砂(al-plQ22):

灰色、灰黄色,饱和,中密,局部密实,含云母碎屑、少量砾石,局部夹粘性土。

⒁2含粘性土土圆砾(al-plQ22):

灰色、灰黄色,饱和,呈中密~密实。

圆砾粒径以0.2~2cm为主,含量30~35%;卵石粒径2~6cm为主,最大粒径15~25cm以上,含量20~25%;母岩成分以砂岩、熔结凝灰岩为主,亚圆形,填充中粗砂,砂以石英质中粗砂为主,该层粘性土含量较高,局部为0.1-0.4m厚的粘性土层。

⒁3圆砾(al-plQ22):

灰色,饱和,呈中密~密实。

圆砾粒径以0.2~2cm为主,含量25~35%;卵石粒径2~6cm为主,最大粒径10~25cm以上,含量25~30%;母岩成分以砂岩、熔结凝灰岩为主,亚圆形,填充中粗砂,砂以石英质中粗砂为主。

各地层分部表

地层

编号

地层名称

层顶埋深(m)  最小~最大

层顶高程(m)  最小~最大

层底埋深(m)  最小~最大

层底高程(m)  最小~最大

层厚(m)       最小~最大

①1

杂填土

0.0~0.0

5.82~7.48

0.7~4.3

2.41~6.15

0.7~4.3

①2

素填土

0.0~2.2

4.28~8.01

1.1~3.3

2.90~6.21

0.8~2.4

①4

淤泥质填土

1.8~3.5

3.11~4.43

2.9~5.8

0.94~3.25

0.6~3.1

③1

砂质粉土

0.0~5.8

-1.15~6.21

3.2~9.6

-5.55~1.96

1.6~7.8

③2

粉砂夹砂质粉土

0.0~9.6

-5.55~2.56

3.7~15.5

-10.15~-2.23

-1.8~9.6

③3

粉砂

3.7~15.5

-10.15~-2.23

9.0~20.7

-17.05~-7.39

1.8~9.6

③4

粉砂夹淤泥质粉质粘土

9.0~20.7

-15.45~-7.39

14.2~22.6

-18.39~-11.41

1.3~6.1

③5

粉砂夹粉质粘土

12.2~22.6

-18.39~-11.22

15.9-~26.8

-21.90~-16.03

1.5~7.9

⑥1-1

淤泥质粉质粘土

15.9~26.8

-21.90~-16.03

25.5~38.2

-31.66~-26.43

6.9~12.9

⑥1-2

淤泥质粉质粘土

25.5~38.2

-31.66~-26.43

33.0~48.4

-41.67~-32.43

4.9~14

⑧1

粉质粘土

33.0~48.4

-41.67~-32.43

38.0~53.4

-49.13~-36.8

1.3~10.3

⑩1

粉质粘土

38.0~53.4

-46.65~-36.8

42.2~57.2

-52.49~-41.46

0.9~7.6

⑿1

粉砂

42.2~54.8

-48.64~-40.59

43.3~57.6

-51.16~-42.79

0.6~6.3

粉质粘土

51.8~55.7

-49.35~-45.05

54.5~57.7

-51.22~-47.9

0.6~4.6

圆砾

43.3~58.3

-52.49~-42.3

53.2~72.2

-66.09~-46.11

0.9~19.8

粉质粘土

53.2~55.3

-48.28~-46.11

55.1~58.3

-51.63~-48.19

1.2~1.4

⒀1

粉质粘土

54.9~69.6

-63.12~-54.1

58.2~70.8

-64.32~-56.5

0.7~3.6

⒁1

细砂

54.0~72.2

-65.64~-53.01

62.2~80.6

-74.04~-61.21

3.5~10.4

⒁2

含粘性土土圆砾

57.9~76.2

-70.32~-56.27

69.3~78.5

-75.19~-67.67

2.3~12.1

⒁3

圆砾

63.8~80.6

-75.19~-56.9

本次勘察未揭穿,最大揭露厚度16.20米。

第3章施工组织部署

3.1工程施工目标

根据项目施工合同要求,工程施工目标为:

工程质量目标:

工程进度目标:

安全管理目标:

3.2现场施工管理及人员安排

为确保工程质量,严格按施工图、现行施工规范以及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现场将组建一个钻孔灌注桩施工专业班组,在项目部的领导和管理下进行专项施工。

钻孔灌注桩专业施工班组管理人员配备

序号

职位

人数

备注

1

分项技术负责人

1

2

施工员

1

3

质检员

1

4

安全员

2

5

测量员

1

6

试验员

1

7

资料员

1

8

材料员

1

9

后勤

3

10

合计

12

钻孔灌注桩专业施工班组人员配备

序号

职位

人数

备注

1

钻机操作手

9

特种作业人员需持证上岗

2

钢筋工

12

3

电工

2

4

电焊工

4

5

力工

18

6

总计

45

3.3计划工期及保证措施

为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工程按计划工期完工,在按要求积极组织施工力量的同时,采取如下措施:

1、水泥、钢筋等需送检的主要材料提前采购进场,及时送检,以免出现现场待料施工的现象。

2、合理安排施工计划,组织分段流水作业,控制关键工作路线中各道工序的作业进度。

3、加强现场管理的科学性及管理力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工作潜能,从而提高单位时间内作业人员的工作效率。

4、加强作业工人的技术培训和技能培训,从而不断提高作业工人的工作熟练程度,避免工作失误造成返工而延误工期,进而加快个人工作效率。

5、合理组织人员流水作业,最大限度减少窝工停工现象。

3.3施工机具安排

为满足施工进度的需要,避免人员窝工现象,须配置足够的施工机械设备,原采用GPS型钻机施工排桩,现考虑工期进度,拟新增车载反循环钻机进场配合GPS钻机共同施工。

拟进场主要机械设备表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

单位

数量

总功率

(KW)

备注

1

车载反循环钻机

FXZ-350

2

2

循环泵

25m扬程

2

22Kw/台

3

泥浆泵

4000W

2

7.5Kw/台

4

清水泵

2

3Kw/台

5

漏斗

1m3

2

6

灌注导管

φ258

m

260

7

电焊机

普通

4

30Kw/台

8

钻头

Φ700-Φ1200

4

用于成直孔

9

护筒

Φ900-Φ1500

6

10

汽车吊

50t

1

钢筋笼制作及下放

第4章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

4.1施工工艺流程

车载反循环施工流程图

4.2钻孔灌注桩施工要求

4.2.1灌注桩成桩施工时易发生坍孔,为确保灌注桩排桩围护墙的成桩质量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首先施工三轴水泥土搅拌墙或TRD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帷幕,后跟进施工灌注桩排桩。

4.2.2围护桩定位原则:

围护桩内边线与主体结构外墙外边线距离不小于800mm,且与底板边线距离不小于300mm,止水帷幕与围护桩净距为200mm。

4.2.3围护桩定位前需要结合建筑结构施工图,并复核红线与主体结构的位置,校核无误方可实施,如定位与建筑结构图存在矛盾,以建筑结构图为准。

4.2.4钻孔灌注桩主筋保护层厚度为50mm,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C30(水下混凝土按有关规范提高),设计桩顶标高以下桩身应满足设计强度。

混凝土泛浆高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灌注桩的施工和验收应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和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33/T1096-2014),中有关要求进行。

4.2.5钻孔灌注排桩桩身主筋应沿桩周均匀布置,桩身主筋与主筋连接应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按《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10)执行。

主筋接头间距应≥1200mm,并在同一连接区段内的接头不得多于总数的50%。

4.2.6灌注桩钢筋笼长度超过30m部分应分两节进行加工,且两节机械连接宜选在受力较小处。

4.2.7钻孔灌注围护桩施工前须进行非原位试成孔。

对应场地范围内每种地质区域的试成孔数量不少于2个,试成孔过程中应测定孔径、垂直度、孔壁稳定和沉淤厚度,以便核对地质资料,检验所选设备、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是否适宜。

施工前我司将编制详细的试成孔方案和试成孔检测方案,经各方认可后实施。

施工完成后及时将试成孔成孔报告提交设计院,如检测指标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和施工规程,我司拟定补救措施或重新选择施工工艺。

试成孔位置放在基坑外侧且不影响围护结构施工的位置,试成孔完成后应对试成孔进行回填处理。

4.2.8我司将编制详细的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提交设计、业主及相关单位,经各方认可后方可实施。

4.2.9钻孔灌注桩施工之前我司将先探明每根桩桩位处有否地下障碍物、市政管线以及相邻地块已施工围护结构,如有障碍物必须对其清理及回填素土或水泥土(不得含有块石和生活垃圾),分层夯实后再进行围护桩施工。

4.2.10钻孔灌注桩成孔结束后灌注混凝土之前,应对已成孔桩的中心位置、孔深、孔径、垂直度、孔底沉渣厚度进行检测。

桩顶标高的施工误差不得超过±100mm,桩底标高的施工误差-0~+300mm(即桩长不得小于设计桩长)。

围护桩桩孔垂直度须不超过1/200,灌注桩成桩中心与设计桩位中心偏差不大于20mm,桩身因扩颈造成局部突出不应大于100mm。

下放钢筋笼之后灌注混凝土之前,孔底沉渣厚度应小于100mm。

4.2.11施工过程中须按第三方监测机构提供的监测方案在部分灌注桩桩身内预埋测斜管、钢筋应力计等测试器材,以便在开挖过程中对围护桩桩身变形等进行监测。

4.2.12本工程浅层均为砂性、粉性土,钻孔灌注排桩成桩施工时易发生坍孔,我司将对针对工程场地土层地质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处理方案和排桩施工方案,确保钻孔灌注排桩的成桩质量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防止对水泥土搅拌桩隔水帷幕产生不利影响。

并采取如下措施确保钻孔灌注排桩和隔水帷幕成桩质量:

4.2.13钻孔灌注排桩应采用间隔成桩的施工顺序,刚完成混凝土浇筑的桩与邻近成孔安全距离不小于4倍桩径,或间隔时间不应少于36h;

4.2.13成桩施工中采用膨润土泥浆护壁;

4.2.14钻孔灌注排桩施工前进行试成孔以确定排桩的施工参数。

4.2.15钻孔灌注桩排桩超灌高度为500mm。

4.2.16钻孔灌注桩钢筋笼在加工过程中,取消圆环筋,将圆环筋改为螺旋筋间距按照圆环筋间距布置,即布置并排螺旋筋,配筋采用等强代换。

4.2.17钻孔灌注桩排桩桩顶空孔部分采用等强度素混凝土隔孔回填。

4.2.18钻孔灌注桩排桩试块制作按照50m³留置不少于1组,每台班不少于1组。

4.3施工准备

4.3.1技术及安全交底

施工前应组织图纸会审,会审纪要连同施工图等应作为施工依据,并应列入工程档案。

对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

4.3.2施工放线

根据桩位平面布置图及总包提供的测量基准点,首先由专职测量人员进行放线工作,放线结束后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及设计人员共同验线,确认无误并签字认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的施工工作。

4.3.3挖设循环系统

在适当的位置挖好满足要求的泥浆池、沉淀池、泥浆循环沟。

调制好优质泥浆,以外调泥浆和自造泥浆相结合。

泥浆管理方式:

设专职泥浆管理人员,随配随管,随测随调。

车载反循环钻机泥浆循环见下图

图4.3.3-1车载反循环钻机泥浆循环示意图(箭头方向为泥浆循环路线)

1-车载反循环钻机;2-出浆管;3-护筒;4-护筒入浆口;5-钻头;6-桩孔;

7-钻杆;8-钻塔;9-泥浆循环沟;10-泥浆池;11-沉淀池。

图4.3.3-2浆池布置图

土层类型

比重

粘度(S)

粘性土(淤泥质黏土⑥1-1)

1.05—1.15

18—22

砂性土(粉砂③3)

1.20—1.25

20—28

表4.3.3-1泥浆性能表

4.4钻孔灌注桩施工

4.4.1埋设护筒

根据桩位预埋护筒,护筒内径比设计桩径大100mm左右,高度1.0m。

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埋设误差不得大于50mm,护筒埋设应保持垂直。

经测量人员用仪器复核位置准确无误后方可开钻。

4.4.2车载泵吸反循环设备就位

护筒埋设经测量复核满足要求,且泥浆循环系统设置好后,车载反循环钻机即可就位。

钻机就位中心即转盘中心与桩位中心对齐,采用车载4支液压支腿控制并调整钻机水平及钻杆垂直度,接好大小皮管和小水泵,准备开钻。

4.4.3钻进成孔

在泥浆调配及其他准备工作做好后,即可进行反循环钻孔作业。

钻孔过程中,每加接一根钻杆都必须检查钻杆垂直度,并随时检查孔内泥浆面高度,以保持孔内有足够的水头压力,防止漏浆、塌孔现象。

挖掘机将抽吸到泥浆池中的钻渣捞出,进行硬化处理或直接装车外运。

钻机钻孔深度达到终孔条件时,即可终止钻进。

终孔后,即可将钻机移至另外一根桩孔位进行钻进成孔施工作业。

其后续工作如钢筋笼安装、下注浆管、下导管、孔底清渣及水下混凝土灌注等工作由吊车配合完成施工。

4.4.4二次清孔

为了确保孔底沉渣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孔底清渣采用气举反循环清孔,清孔时将导管插入离孔底0.1~0.2m左右,将风管下入导管内深度约为成孔深度的1/2~2/3,送风管为DN25,送风压力控制在0.65~0.70Mpa,出浆管为DN200。

在气举反循环清渣时,应确保孔内的水头压力高度不变,经验收,沉渣符合要求后即可进行水下混凝土的灌注。

4.4.5终孔验收

当钻至持力层设计深度并满足有效桩长要求后即可停钻,桩孔终孔后,由钻机班长、质检员提请总工复检合格后报监理,对其桩径、孔深、垂直度及孔底沉渣等各项指标依据规范规定及设计要求进行验收签署意见。

达到标准后进行下道工序。

4.4.6桩孔质量标准

(1)孔径允许偏差:

≤50mm;

(2)垂直度允许偏差:

0.5%;

(3)孔底沉渣:

≤100mm;

(4)桩位水平偏差:

不大于50mm。

4.4.7钢筋笼制作与吊放

(1)钢筋下料

1)钢筋下料前,应经过认真的研究,计算出各种不同直径的钢筋最优的下料长度,要求在保证满足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做到充分利用原材料,降低损耗。

2)为保证丝头加工的要求,钢筋下料应采用砂轮切割机切割,不宜用普通切筋机或电焊方法切断。

3)钢筋端面宜平整并与钢筋轴线垂直,不得有马蹄形或扭曲,如有不平,应重新进行切割。

4)钢筋端部不得有弯曲,出现弯曲应调直。

5)用低碳钢热轧圆盘条制成的箍筋,制作前应首先用调直机进行调直。

6)钢筋下料注意事项:

①按规范要求错开接头,以保证同一截面的钢筋接头数量不大于50%;在同一根钢筋上应少设接头。

②“同一截面”内,同一根钢筋上不得超过一个接头。

注:

两焊(连)接接头在钢筋直径的35倍范围内且不小于1200mm以内,均视为“同一截面”。

(2)钢筋丝头加工

1)加工人员必须由厂家进行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2)正式加工前,设备由厂家人员进行调试及成型试验,还须进行钢筋连接接头工艺试验,符合要求后开始加工。

厂家必须配备人员进行现场指导。

3)加工丝头时,应采用水溶性切削液,当气温低于0℃时,应掺入15~20%亚硝酸钠。

严禁用机油或不加切削液加工丝头。

4)钢筋滚丝

①剥肋滚轧直螺纹的螺纹制作分为两个工序:

①钢筋切削剥肋;②滚轧螺纹。

两道工序在同一台设备上一次完成。

②切削剥肋工序:

将机头前端的切削刀具按下表中钢筋规格相对应的剥肋光圆尺寸调整到预定位置,用锁紧螺母固定,并应在加工过程中经常用卡规检查剥肋光圆尺寸,发现超差应及时纠正。

其丝头规格和剥肋尺寸详见下表:

丝头规格和剥肋尺寸表(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