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S.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0818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8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SNS.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SNS.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SNS.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SNS.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SNS.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SNS.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SNS.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SNS.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SNS.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SNS.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SNS.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SNS.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SNS.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SNS.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SNS.docx

《SNS.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NS.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SNS.docx

SNS

SNS发展历史盘点与后SNS时代剖析

SNS:

具有关系型的社区类网站。

简单描述就是:

具体人与人关系的社区,统称之为SNS。

  论坛:

以内容为主导的,电子公告板类的社区

  WEB2.0:

主要看重用户UGC,“用户创造内容”时代的网站

  WEB3.0:

网民普及率达到一定的绝对值,增长率低于20%。

网民新用户增长率,进入成熟期。

达到这个数字后,互联网进入全民时代,即WEB3.0

  SNS发展历史盘点(上)

  前言:

SNS发展历史上的英雄

  自2005年7月18日传媒巨子默多克以5.8亿美元,买下MYSPACE那天起,SNS真正成为整个互联网讨论的焦点。

但是,如今的SNS模式是经历了漫长的7年的时间才发展到现在的。

如果将这七年的发展总结之后,再从中找出相应的规律,相信后SNS时代的剖析才能更靠谱。

  美国,一个创新性的国家,SNS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均来自这个国家。

下面的这些名字,对SNS发展历史上,都做出过卓越的贡献。

  SNS网站:

  Friendster(创建于2003年,SNS网站鼻祖)

  MySpace(创建于2003年,后被新闻集团收购)

  Orkut(创建于2004年,GOOGLE公司的实验性产品)

  Wallop(创建于2004年,微软公司的实验性作品,早期的大型富媒体产品,很遗憾它已经关闭)

  Facebook(创建于2004年,集大成者)

  对SNS发展有过贡献的技术与网站:

  RSSFEED:

很多人不明白feed是什么东西,我做个简单的描述。

平常工作的时候,我们有时候要写日报、周报、月报,将自己干的什么事情汇报给领导。

FEED通过用户的动作,直接将这个日报自动撰写出来,在第一时间按相应的渠道分发出去,好友、陌生人第一时间就能看到通知。

产生-推送-到达,在一时间完成。

FEED的广泛应用,是SNS进入第二阶段的标志性技术。

  Blog

  中国SNS代表性网站:

  人人网)

  开心网)

  淘江湖)

  被WEB2.0概念害死的准SNS网站:

  M

  

  MSNSpace

  第一章:

SNS第一阶段–社会化网络的先行者

  Friendster–SNS的鼻祖

  Friendster相信只有古灰级的网民才对该网站有所了解。

有图有真像,为了更形象的向大家揭开SNS发展最雏形的产品,我从美国网页历史博物馆,找到了Friendster当年的页面截图

  Friendster的产品,已经有了非常明确的好友概念了,用户可通过资料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好友。

好友与自己的个人资料展示,放在非常醒目的位置。

这时有点像交友网站,人人互动的概念已经有了雏形

  但是,对于如何丰满的去展现自我,还没有想到更好的方法

  创新点:

个人资料、好友关系

  Orkut–Google内部创业的产物

  Google内部有非常好的创业机制,不用离职,只要有好想法,得到同事的认同,就能拉上一票人来创业,Orkut就是这么个项目。

现在巴西,Orkut非常受欢迎,国民级SNS产品。

早期的Orkut,已经有群组、好友、人资料。

在那个年代,用户基数不够庞大的背景下,泛关系是支撑SNS走下去的唯一道路。

用户只是将自己的个人资料披露,用以吸引其他同好关系的好友,与Friendster的概念很像。

  创新点:

群组

  Wallop–微软使用FLASH技术的SNS

  由于Wallop是实验性作品,准入机制非常高,很多用户只闻其声,未见其人。

Wallop走的是实验室道路,用FLASH技术,将界面做的非常炫。

去年TA生命走到了终结,宣布关闭。

  那时,已经基本有了现代SNS产品的雏形,概念性的产品不是吹的,当年我费了九年二虎之力才激活了帐号,即使是现在,看到这个界面还是感叹在flash5的年代,能将交互做到如此强大,的确是一帮牛人。

  就产品来说,Wallop有了博客分享、MP3分享、图片分享。

通过关系线,将好友与好友之间的六度关系展现的淋漓尽致。

在这里,着重提到RSSFEED的概念,在主流SNS当中Wallop是最早使用FEED技术的网站之一。

用户可以在特定的区域通过阅读FEED查看到好友最近的动态。

这个时候,SNS在关系基础上,有了更多可交互的功能,并通过feed将新鲜事穿透出来。

SNS由雏形期,进入第二阶段。

第二章:

SNS第二阶段–WEB2.0的纠结

  自第一次互联网泡沫后,WEB2.0使很多网站走出了泥潭,并衍生出空间、博客、论坛等众多草根网站。

由用户创造内容逐渐成为大家的共识。

但是,随着互联网用户群逐渐的增大,低端用户占到了绝对值,面对键盘行为这种高成本的交互行为,望而却步。

  在这里,再次提到市场发展规律。

引导期→高速发展期→成熟期→衰败期。

WEB2.0是市场高速发展期,用户每年以百分之二百的速度递增,用户单凭工作人员创造内容无法得到满足。

  而现在,互联网新用户增长数字已经低于百分之百,市场逐步进入成熟期。

大家看看自己的周围,是不是五十岁的大妈也开始淘宝买东西,用QQ与远在外地的儿女视频了。

互联网已经由精英时代进入了大众时代。

曾几何时,QQ加一个好友是缘分。

而现在,加好友逐渐成了骚扰,还得设层密码,知道我的真实姓名才能加成功。

  时间倒退回2004年。

Myspace,可以发文章,可以发照片,可以交好友,可以填个人资料,可以发音乐,可以发视频,网站充斥着大量的用户原创内容。

Myspace成功之后,国内QQ空间、51、甚至初期的校内,都在走类似这种模式。

以内容吸引泛关系。

这种模式在精英时代,高速增长期有了非常好的发展方式。

一篇好的内容就能带来很多的流量。

但随着市场进入全民时代,内容产生的质量越来越差,低端用户越来越多,人们要做的是过滤内容,而不是阅读内容。

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过滤机制的网站生存了下来,放羊似的Space模式逐渐走向了陌路。

  所以,一味的重视UGC,没有解决信息渠道与过滤的网站,在全民时代,道路会越走越窄,直至走向垂直。

Myspace、MSNSpace、51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UGC进来了,如何命中目标用户,目标用户如何找到自己想看的内容,如何屏蔽骚扰,看到纯粹,简单,用户想看的内容,更为重要。

  第三章:

SNS第三阶段–集大成者,FACEBOOK是如何炼成的

  Facebook创立之初,是典型的用户驱动市场。

Facebook创始人自己就是网站的用户,创办宗旨主要就是解决美国大学生交友问题。

由于美国读书的大学生,都有一个自己终生的校园邮箱。

在Facebook准入机制上,加了一道门槛,必须验证大学邮箱。

这样,Facebook创立之初的先锋用户就打下了非常非常好的基础。

在校园里,绝对是全民上网,真实的信息,真实的关系,方便找到靠谱的MM。

facebook迅速在校园里盛行了起来。

  要说Facebook成功的理由,我估计能写本书。

但Facebook成功最关键的几个环节,咱们来剖析一下。

  第一:

美国没有QQ

  看到这里,有些朋友可能笑了,这和QQ有什么关系。

严格来归纳SNS产品的话,QQ绝对是社会性网络服务产品。

并且是巨鳄级SNS服务商。

由于美国没有类似这种巨鳄级的服务商,Facebook成功有了非常肥沃的土壤。

  第二:

Facebook对先锋用户的准入机制,做了非常好的规范。

  懂得社区运营的朋友应该都明白一个道理,社区早期先锋用户,会主导你社区未来的走向。

网站一但成功,再想挽回,比你重新做个社区都难。

如开心最早的玩家是白领,开心就的骨子里就流淌着白领的血液。

校内的早期用户是学生,他再怎么改名,主流用户还会是学生。

UCHOME级的产品,正好可以做反而教材。

汤已经做好了,再加作料想变味,不现实。

  Facebook早期通过邮箱验证的方法,把初期的网织成了真实关系网络,所以,发展就比Myspace后劲足的多。

其实,QQ、Facebook,初期都没有刻意去走真实关系的路子。

互联网进入成熟期后发现,真实关系,确是攻城略地的法宝。

  第三:

技术与交互的创新

  开放API与FEED技术的良好运用,使Facebook成功发生了两次质变。

虽然Wallop也有FEED级的模式,但TA只是一个实验性作品,先锋用户的网也没织好。

  随着Facebook开放API推出,大量的应用与游戏嫁接到平台上。

加上真实的关系,变的更加有意思。

巨无霸级的平台就这样诞生了。

  总结:

我们正站在互联网再次洗牌的前夕,高速发展期向市场成熟期迈进,WEB3.0的时代就在眼前。

用户基数到产品技术都给了我们良好的基础,大家拭目以待吧。

  后SNS时代剖析(下)

  第四章:

SNS的魅力

  很多人觉着,SNS不就是个人中心,个人主页外加几种功能的结合嘛。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用了很长的篇幅去讲历史,其用意也是在告诉大家。

现在看到的SNS也未必就是终级版。

即使是现在的SNS巨鳄也可能只是历史上的某个历程碑。

但确定的是,将现实社会的关系搬到网络中,在WEB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理论上是有这种可能的。

  网页技术的发展,完全可以承载一些客户端的功能,一张网页即可解决软件、视频、音乐、购物等功能。

再加上真实的关系,有点云计算加SNS的概念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好友之间,大多是同背景,同年龄段,同爱好,等等等有相似点的人群。

SNS社区将关系梳理好后,海量的内容灌入SNS社区,喜欢母婴内容的年轻妈妈,把母婴信息传递给身边的新妈妈。

喜欢摄影的朋友,把内容传递给相同爱好的朋友。

并且传递的形式非常简单,用户产生交互,内容即通过渠道传递到真实关系网中。

  看到这个图,相信大家会更有感觉。

交互与传递方式由于feed技术的发展,变的异常容易,交互即传递!

基于这个模型,为什么大家在开心网更容易看到喜欢的视频,在淘江湖更容易找到自己喜欢的宝贝。

在SNS运营方式上,也和传统产品有非常大的不同。

以前的论坛是中心化的去推送内容,大家看到一张首页,自己去选择喜欢的内容。

而SNS时代,要朝社区里面去布种子用户,种子用户辐射到N多其他用户。

种子用户不断的发布内容,普通用户根据自己的喜好再往下扩散。

打个比方,传统论坛形式就像看电视,你打开的频道都长一个样子,自己去选择自己喜欢的频道。

而SNS方式更像病毒,只要定向投到某一口井中,附近的人都会中毒。

水平比较高的SNS运营方式,可预见到投放出去的病毒会影响哪一群人,异常厉害。

  第五章中国SNS流派之争

  在SNS发展中,又分别出现了各个流派,原生派、延伸派、巨鳄派。

  原生派代表:

开心、校内

  校内早期抄Myspace的运营,facebook的校园关系。

开心直接用社区游戏打动白领阶层。

两家早期,先锋织网期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由于各自是模仿的不同时期的SNS模式,远景规划较弱,重蹈51的覆辙也未可知。

校内早期走MyspaceUGC的路子,让用户产生大量的内容。

但他有真实关系,走的也算顺理成章。

直到现在,步步紧抄facebook。

抄的原汁原味,少有创新,运营手段上,中国化的运营手段也少。

如果再不大胆创新,千年老二的帽子是永远摘不掉了。

  开心的产品与运营做的真的是很不错,可惜呀。

可惜他没有一个资本运作的高手帮助他。

腾讯,阿里,XX,千橡,这些巨鳄的诞生背后都有一个能筹钱的团队。

如果当年偷菜产品一炮走红的时候,开心能搞来一亿美金的融资,现在的市场可能真的不好说了,可惜那时候正赶上金融危机,现在想翻盘,很难了。

因为,巨鳄派已经瞄上了TA

  延伸派代表:

淘江湖、白社会、139、UCHOME

  延伸派的诞生有着非常明显的中国特色,有钱的公司觉着这东西好,可以与我结合,我就上。

但真正有几个人了解其中的道理,绝对是个未知数。

延伸派,我的观点是,有关系的不如没关系的,没关系的不如包袱少的。

解释成白话就是,UCHOME、139不如白社会,白社会不如淘江湖。

  基于我上面讲到的先锋用户织网期,延伸派的路更难走。

用户已经摆在那里了,你改变不了,只能去顺应。

顺应的结果就是这批照着抄facebook的人,越抄越没劲,越抄越觉着不对劲。

UCHOME本来就是个论坛,非要给他一个功能强大的SNS社区,通过封闭似的社区去切割用户群。

但又没有走过先锋织网期。

所以关系网异常杂乱。

SNS本来就是国民级产品,小打小闹,根本起不来,所以杯具的开始标志着它杯具的终结。

  白社会,白社会有搜狐的好背景,有好产品经理,有好交互。

但他有包袱,包袱就是他们立项本来就是布点性项目。

搜狐看SNS好,人有我也要有。

只看到SNS产品表面的交互与传播,没看到内部深层的运营道理。

剽窃命运的开始也标志着TA肯定成为不了主流产品。

白社会想走原生派的路子,但又没下原生派早期织网的功夫。

单从交互想打动用户,实在是背道而驰。

  这里重点说下淘江湖。

淘江湖是淘宝的延伸级产品。

一,淘宝以前的关系就是买家与卖家。

买家之间没有关系。

所以,淘江湖不用去改变用户的关系,按自己的思路去引导即可。

二,淘江湖是公司战略级产品,包袱少,公司有钱,给的资源多,耐着心的去走自己的路子。

并且电子商务与SNS结合,本来就是天生一对。

基于我上面的过滤模型,把海量的购物记录与使用经验投放到淘江湖这个SNS社区模型当中。

朋友,同好之间将杂乱的内容理顺。

命中目标客户群,相信淘宝在电子商务领域真的会一骑绝尘。

并且淘江湖在发展之初,投了上千万的运营费用做了一期好友总动员活动,为先锋用户织网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所以,在延伸派当中,我最看好淘江湖。

  巨鳄派:

QQ

  巨鳄派只有一个代表,那就是QQ。

这个小企鹅从一开始就在做全民级产品,到了互联网成熟期,继续做着它的全民级平台。

最近校内与开心数据不断下降,也与腾讯后期发力有关。

腾讯是市场看明白了再抄,这和开心、校内有本质的不同。

但是,腾讯就是不可战胜的吗?

这可未必。

腾讯是一个以产品思路主导企业的公司。

论坛与空间一直只是IM的一个延伸性产品。

并且在社区运营上,腾讯也相对较弱。

运营是腾讯的软肋,但类似豆瓣那种运营水平较高的插件一旦接入,就非常有市场。

  第六章总结

  面对互联网全民时代,得低端用户得天下,这个道理从WII上就展现的淋漓尽致。

  产品尽量简单,傻瓜,几句话可以讲明白。

功能多不如功能精,跳过思维盲点,简单的流程比复杂的流程更容易生存。

  产品上线前先想明白,如果QQ也做,我怎么设限。

  建议延伸型SNS,除非真的想明白了,单纯是布点性产品,还是不要做了,劳民伤财。

  通过历史来看现在,更容易找到未来的钥匙。

抄袭固然将成功的机率增高,但是用户达到某一规模后,还是要走自己的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