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八戒的形象分析分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0852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猪八戒的形象分析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猪八戒的形象分析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猪八戒的形象分析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猪八戒的形象分析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猪八戒的形象分析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猪八戒的形象分析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猪八戒的形象分析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猪八戒的形象分析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猪八戒的形象分析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猪八戒的形象分析分析.docx

《猪八戒的形象分析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猪八戒的形象分析分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猪八戒的形象分析分析.docx

猪八戒的形象分析分析

猪八戒的形象分析

摘要:

猪八戒是神魔小说《西游记》中着力塑造的一个喜剧人物,是唐僧西天取经不可缺少的人物。

作者在塑造这一人物形象时,运用了神话式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构成其猪面人身的荒诞性,同时又赋予了他更多人性,使之成为猪神人“三位一体”的整合形象。

本文力图从新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猪八戒的缺点,并通过挖掘他身上的闪光点以及对这一喜剧典型进行分析,使人们对猪八戒这一形象有一个新的认识。

关键词:

猪八戒;形象;贪吃;贪睡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一部具有浓郁象征意味的长篇神魔小说。

《西游记》中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然要数英勇善战的孙悟空,而猪八戒也称得上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了。

猪八戒是神?

是猪?

还是人?

这得从他的来历说起。

猪八戒原本是天庭玉皇大帝手下的天蓬元帅,由于喝醉酒调戏嫦娥仙子而被玉皇大帝逐出天界,投胎到人间,没想却误投猪胎,所以生得一副猪的模样,因而也继承了猪的习性:

贪吃、贪睡、懒惰等。

后来经观音菩萨点化,猪八戒被唐僧收为徒弟前往西天取经。

在取经途中,他的好色、自私等习性与吃苦耐劳、忠诚老实等品质又毫无保留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这些无疑是在人身上表现出来的特性。

因此,猪八戒既具有神的法力与神通,又有猪的特点,更有人的习性,严格地说,他是神、猪、人的结合体。

  在人们心目中,猪八戒并不是一个好的形象,大家往往把他与“懒惰”、“丑陋”、“愚笨”等不好听的词汇联系在一起。

然而,对于这一形象,人们却讨厌不起来。

尽管在猪八戒身上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却依然赢得人们善意的笑声,容易为人们所理解与接受,他给人一种亲切感。

人们对猪八戒的喜爱,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孙悟空,特别是在现代越来越受人们欢迎,仅以猪八戒为主题的电视剧或电影就拍了好几部,如《天上掉下个猪八戒》、《喜气洋洋猪八戒》、《春光灿烂猪八戒》、《.福星高照猪八戒》等等。

还有那首猪八戒背媳妇的轻快曲子也备受年轻人的青睐,甚至成为很多人手机上的铃声,一听这首曲子,我们便自然而然地想起电视剧《西游记》中猪八戒背媳妇那笨拙可笑的场景,他着实给人们带来了不少的乐趣。

一、如何看待猪八戒身上的缺点

钱钟书先生说过:

“古时以猪象征色欲,后又以之象征贪欲。

”[1]长期以来,猪八戒被判为贪吃、贪睡、贪色的代表。

人们都在谈猪八戒身上的缺点,这也不好那也不好,但是如果对于猪八戒所谓的缺点进行社会意义上的分析就会发现,很多时候还真不是那么一回事。

《西游记》不仅以滑稽的笔墨描写了猪八戒贪吃、贪睡、好色、自私等丑陋性格,而且以诙谐的语言揭示了他这些性格缺点产生的社会根源。

猪八戒作为一个猪性化了的人,他有种种人的正常生活欲望,如吃饭、穿衣、睡觉、娶妻等;作为一个人性化了的猪,他又有着猪贪吃嗜睡的本性。

但是当初他步入空门当和尚实际非自己所愿,佛教的清规戒律使他的正常的生活欲望得不到满足。

他为什么贪吃?

他自己再三作过交代,在第八回他说:

“常言道:

‘依着官法打杀,依着佛法饿杀。

’”在二十回中他又道:

“我从跟了师父这几日,长忍半肚饥”。

第四十七回还说:

“常言道:

‘斋僧不饱,不如活埋’哩。

”这些话表明,他的贪吃,完全是“饿杀”的佛法逼出来的。

实际上,八戒在取经路上经常忍饥挨饿,因此,只要有吃的他就不放过任何一次机会。

食欲是人生存的本能,人类满足自己的食欲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填饱肚子,在这一角度上我们可以看到八戒的吃也非贪,而是实际情况的需要。

他为什么贪睡?

第三十七回写他半夜对唐僧发牢骚:

“原说只做和尚,如今拿做奴才,日间挑包袱牵马,夜间提尿瓶务脚,这早晚不睡,又叫徒弟作甚?

”这说明他的贪睡,是日夜劳累过度造成的。

况且睡觉本是人的基本的生理需要,是很自然的生理反应,而猪八戒对睡眠显得很是贪婪,作为一头猪如此嗜睡还是情有可原的。

对于猪八戒的好色,在第二十三回中他也有过辩白:

“常言道:

‘和尚是色中饿鬼。

’那个不要如此?

”这说明他的好色,也是佛教的禁欲主义造成的。

他为什么自私?

第七十六回孙悟空假冒勾司人要拿猪八戒的性命,他以四钱六分的私房来贿赂,过后他解释存私房的原因:

“这是甚么私房!

都是牙齿上刮下来的,我舍不得买来嘴吃,留了买匹布儿做件衣服”。

这也说明他的自私是正常温饱要求得不到满足造成的。

因此,本人认为把猪八戒看成是封建社会失去人身自由、正常生活欲望得不到满足的那部分人的典型,似乎更有说服力。

二、猪八戒的优点

(一)猪八戒心宽。

第一,脾气好。

猪八戒笨,不但长了一副猪模样、猪身材,行动笨拙,而且懒于思考,总把妖精当好人,在火眼金睛、身手敏捷的孙悟空面前就显得更笨了。

因此,调皮的孙悟空总爱捉弄他,但他顶多是当时发几句牢骚,绝不会因此与孙悟空翻脸,也从来不发脾气。

孙悟空还经常揪着他的耳朵骂他“呆子”,他也不因此恼羞成怒。

平常斗嘴归斗嘴,猪八戒可从没怎么上心过,反而事后一口一个猴哥依旧叫得亲热,该服孙悟空管的也照旧服他管。

有时连脾气甚好的唐僧也免不了偶尔怒其不争地看他一眼骂他几声,他也只是不服气地哼哼两句,但很快就投入到消灭妖怪的集体行动中去了。

就算偶尔被唐僧冤枉,他也是抱怨两句,从不记恨师父。

第二,度量大。

众所周知,猪八戒的度量特别大,其实他的度量也很大,只是大家总被他的肚量所吸引而忽视了他的度量。

他的度量之大,超过人们的想象,应该说是师徒四人中度量最大的一个。

用“心宽体胖”一词来形容他再恰当不过了。

想想当初在高老庄的时候,猪八戒的老丈人高老头为了除掉他,请了很多人来对付他,猪八戒只是回击了那些来对付他的人,却没有对老丈人还一下手。

如果是换成孙悟空等人,早在老头开始骂骂咧咧想赶他走的时候就给他一点颜色瞧瞧了。

猪八戒对付老丈人一点问题都没有,对方一心想置他于死地,但他从不对老人家下手,而只选择了躲避的办法。

这说明他并不记恨高老头,也足以看出他的胸襟有多宽广。

另外,在取经途中孙悟空甚至还三番五次地骗猪八戒,整治他,要是一般人可受不了这样的气,即使是自家兄弟也非得大吵大闹一番不可,可猪八戒好像从来不觉得自己受了多大的侮辱,非得报仇不可。

在他心里永远没有隔夜仇。

第三,不急不躁。

每次猪八戒和唐僧等人被妖怪抓住的时候,别人都会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唯独猪八戒不急不躁,只要孙悟空不被擒获,他知道师兄肯定会想办法救他们,所以他该吃的吃该喝的喝,死到临头也不亏待自己。

猪八戒既不像孙悟空那样恨不得一个跟头翻到灵山;也不像唐僧那样因为忧虑路途难行而吃不下饭;也不像沙僧那样为了工作而顾不得吃饭和睡觉。

他该吃饭了,一定尽量吃饭;该睡觉了,就一定去睡觉。

当然,该工作了也决不含糊。

他是一个工作和生活分开的人。

这样的心态是最健康的心态。

现代人中有很多人由于只顾工作,最后会累出病,甚至过度劳累而死。

在这一点上,他们是应该向八戒学习的。

(二)幽默乐观。

猪八戒具有开朗的性格。

在路途遥远的西天取经过程中,随时随地都会出现意料不到的险阻,出现被妖精吃掉的危险,可想而知,这样的生活多么令人提心吊胆。

然而,只有猪八戒每天都活得那么的快乐,而他排解压力的方法就是偷懒,就是能吃会睡多吃多占。

他能随时随地地调节好自己的心态,调节好沉重的压力。

他可以为自己找到快活的题材,他可以在枯燥乏味的工作中找到乐子。

同样,我们现在每个人的工作压力都很大,为了业绩也为了自己的前途,我们每个人都在很努力的奋斗着,可我们有几个人能够找到工作中的乐趣,能够适时调节好自己每天所面临的压力?

猪八戒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心态,总是乐呵呵的,是一个知足常乐的人。

他很容易满足,所以很容易快乐。

一个容易快乐的人自然也会给大家带来快乐!

在艰险而枯燥的取经路途中,猪八戒时常会给大家带来笑声,缓解大家紧张或无聊的心理。

有时候他讲点幽默的话,有时候,拿自己开涮,逗大家开心。

孙悟空也经常打趣猪八戒,以减轻自己心里的烦闷。

猪八戒以幽默的态度处世,是个玩得起的人。

很难想象,如果没有猪八戒,他们的取经路程该是多么漫长而难熬啊!

猪八戒的形象永远是那么的憨厚笨拙,可在他的心里却有着聪慧和阳光的一面,虽然是好吃懒做,可他却总是会用开朗的性格与人相处,总是会让别人欢喜他的行为举止,总是让枯燥乏味的取经历程变得充满生机和活力。

正是因为有了猪八戒这样一个角色,才会让《西游记》的故事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活灵活现,而猪八戒身上那种浓浓的人情味总是会时刻地感染别人,让人不由自主地喜欢上他。

然而,身处于一个唯利是图的花花世界,生活在一个充满利益与现实的社会,为了生活你还会有开朗的性格吗?

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始终保持猪八戒那种乐观的生活态度呢?

(三)吃苦耐劳。

猪八戒虽然生性懒惰,拈轻怕重,却很能吃苦耐劳。

他在高老庄做女婿的时候,种地不用牛,收割不用刀,扫地通沟,筑土砌墙,样样农活都能干得很出色。

论劳动致富,八戒是一把好手。

高老庄招亲对于八戒来说,是他人生道路上的精彩序曲,其意义相当于大闹天宫之于孙悟空。

取经途中所有的脏活、累活,也几乎全是他一个人干的。

比如在第六十四回,在八百里荆棘岭上,道路不通,无法西行,猪八戒自告奋勇作为主力用钉耙锄开了一条道路;还有一次是在第六十七回,在驼罗庄,在过西柿街的时候,又是八百里山地无人区,且充满了恶臭,猪八戒摇身变成一个超级大猪,拱开了一条路,供师父以及师兄弟们走路。

另外,西行一路上挑行李,什么背死尸、埋人头等粗活、累活都是孙悟空不愿干也不屑干的,都由猪八戒来干。

在取得真经后,如来佛祖封猪八戒为净坛使者,理由是“因汝挑担有功”,也就是说猪八戒能修得正果也是归功于他的勤劳。

虽然他老是说要分,可是他最后还是完成了西行任务,他这种性格能坚持到最后是在不易。

这些都足以说明了猪八戒有着吃苦耐劳的品格,这也是猪八戒在小说中最为高尚的一面。

(四)识时务。

在师徒四人当中,猪八戒是最现实、最识时务的。

在《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时候,唐僧误会了孙悟空并把他赶回花果山之后,猪八戒就吵着要分行李各自回家去不去西天取经了。

因为他知道孙悟空一走,护送师父的重担自然落到自己身上,想想路途那么遥远,对付妖怪他又不如大师兄,还不如回高老庄去呢。

每次唐僧和孙悟空被妖怪抓走,老猪跟沙僧又束手无策的时候,他也会吵着分行李走人,反正师父不在了,大师兄也被抓走了,他和沙僧又敌不过妖怪,留下来又有何用?

可是每当孙悟空把事情化险为夷后他又会继续留下来为唐僧效劳。

这说明他的心还是在唐僧这里,离开的想法只是迫不得已罢了。

虽然保护唐僧的重担基本落在孙悟空肩上,三师弟沙僧则包办了生活中琐碎的事情,而猪八戒则是吃吃睡睡较多,很少能够认真独立做完事情,但是在三个弟子却是猪八戒比较受宠,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主要还是归功于猪八戒的圆滑。

一路上,他能够适时地溜须拍马并哄师父唐僧开心。

偶尔遇到困难时又会安慰大家,安慰自己,让大家有温暖的感觉。

每次分东西吃他谁都可以忘,就是没有忘记分给师父一份,毕竟在他眼里师父还是最大的,也是最能袒护自己的了。

这样既不用落得个不孝顺师父的骂名,又能讨好师父,何乐不为?

大师兄三师弟他可就管不了那么多,只想着把他们的那份给占了去,先填饱肚子再说。

猪八戒很识时务,也很会左右逢源,在这一点上,孙悟空和沙僧是远不能及的。

(五)猪八戒的善良、坦率和可爱。

猪八戒虽然缺点多多,但是完全不影响他是整部小说中的一个正面形象,在被菩萨点化以前,他是一个邪恶的吃人的妖怪;在点化后,他变成了一个凡人,坦率可爱、甚至做些小勾当,但是猪八戒有一颗善良的心,虽然有时这种善良被坏人利用,但他一路上不断奉献爱心,尤其是对妇女儿童,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如第二十七回,白骨精为了骗取唐僧肉,变成村姑一家三口来接近他们。

孙悟空打白骨精时,猪八戒就极力反对。

看着美丽的村姑、善良的老头和可怜的老太太被大师兄一金箍棒打死,猪八戒实在看不下去,于是怂恿唐僧念紧箍咒惩罚孙悟空的凶狠。

又如第四十四回,当八戒被红孩儿一番花言巧语打动后,非要把他解救下来。

再有一回,他们被冤枉,关进监狱,看守要打唐僧时,八戒主动站出来替师傅挨打。

虽然被打得很痛,可善良的他可不忍心看着师傅挨打。

从他和唐僧一起一次一次地被妖精变化成的伪善面孔所欺骗,从他以前吃人,但是皈依后整天跟着个吃一块肉就能长生不老的师父却没有动过吃人的歪点子;还有他的恋家,整天想念高老庄的妻子这些点点滴滴都将猪八戒善良的一面形象地传达了出来。

猪八戒几乎从不隐瞒自己的欲望,在他身上似乎有孩子一般的烂漫天真。

他不像唐僧那样心事重重,一心想着取经事业;也不像孙悟空一样,总是惦记着妖怪;更不像沙僧那样小心谨慎,城府很深。

猪八戒心里在第三十七回,唐僧得到乌鸡国国王托梦后,叫醒徒弟商议,猪八戒知道师父半夜三更不让自己好好睡觉,便埋怨道,“当时我做好汉,专一吃人度日,受用腥膻,其实快活,偏你出家,教我们保护你跑路!

原说只做和尚,如今拿做奴才,日间挑包袱牵马,夜间提尿瓶务脚!

这早晚不睡,又叫徒弟作甚”,猪八戒的直率坦诚可见一斑,不管怎么乱都不想什么事情,总是事情来了再考虑,他活在当下,不为过去和将来的事情忧虑。

他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饿了就叫着要吃东西,困了就喊着要睡觉。

有时他急起来连师父都敢埋怨,比如骂师兄为弼马温以及看到情况不妙、动不动就叫散伙等,小说中很多,正是由于这些,才更让我们喜欢八戒。

八戒是可爱的,除了那一次又一次地找理由逃跑、贪吃好色,他还藏私房钱!

在小说第七十六回,猪八戒被妖怪抓住,孙悟空去救他,但是孙悟空假冒阴曹地府的勾司人去耍他,八戒一听就想用自己的“私房钱”贿赂,原来他在取经路上,私自存钱五钱银子,后来花了一点,还有四钱六分银子。

师父、师兄弟个个穷,猪八戒却整天有着钱在身上,还想贿赂“阴司官员”!

八戒的可爱,在这里有着最直观的体现。

三、猪八戒的喜剧性形象分析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在《诗学》说:

“喜剧是对于比较坏的人的摹仿,然而,‘坏’不是指一切恶而言,而是指丑而言,其中一种是滑稽。

滑稽的事物是某种错误或丑陋,不致引起痛苦或伤害。

”[2]猪八戒是滑稽的多重性喜剧人物。

从开始出场到最后受封,其一言一语,一举一动,都充满着浓烈的滑稽意味,让人感受到强烈的喜剧气氛。

在闹剧中以调侃的方式体现了故事的戏剧性,引人发出由衷的轻松快意。

具体表现如下:

                 

(一猪八戒的外形

《山海经·海外西经》中有一妖兽名曰并封。

“并封在巫咸东,其状如彘,前后皆有首,黑。

这个并封,其实就是一个类似双头黑猪的妖怪。

而在《西游记》中,猪八戒就是一个黑猪精。

《西游记》第八十五回比较完整的描写了猪八戒的外形:

“碓嘴初长三尺零,獠牙觜出赛银灯。

一又圆眼光如电,两耳扇风唿唿声。

脑后鬃长排铁箭,浑身皮糙癞还青。

”堂堂天篷元帅落得这么一个丑陋模样,怎不叫人难堪。

然而就是这一模样给猪八戒带来了许多不堪。

老高家明知他特别能干还是定要悔婚,不就因为他“后来就做一个长嘴大耳朵的呆子,头脸就像个猪的模样”吗?

西梁女国的太师之所谢绝他的自荐而不肯去替他和女王做媒,不就是因为他“卷脏莲蓬而搭嘴,耳蒲扇显金睛”吗?

孙悟空从来不拿沙和尚取乐,而总是拿八戒开心。

最偏怜他的就是唐僧而唐僧也认为“他两个耳朵盖着眼,愚拙之人也”。

正是这样一副外形带给老猪一次又一次的难堪,而曾经举足轻重的天蓬元帅,又怎么能接受这样的愚弄。

当孙悟空以“呆子”来叫唤他时,他总想一显自己的聪明干练,却总弄巧成拙,于是上演了一场场愚弄与狂欢的喜剧。

猪八戒虽然有人的身体,却长着一副野猪的相貌,这样一个半人半猪的形象一出场就已经产生了滑稽效应。

更何况猪八戒的五官足以象征和标识贪吃贪睡的习性。

(二猪八戒的言行

与猪八戒的外形相比,其言行更是令人倍感可笑。

第三十二回猪八戒巡山时贪懒睡觉,不料孙悟空变成啄木鸟暗中愚弄。

嘴巴被啄得流血了,他伸手一摸道:

“蹭蹬啊!

我又没有喜事,怎么嘴上挂了红耶?

”抬头看是啄木鸟,又咬牙骂开来,还以为啄木鸟把他的嘴当成枯烂的树,为寻虫子吃来的。

然后,他倒头继续睡。

怎奈那啄木鸟又朝他耳根一啄,他又骂道:

“这个亡人,却打搅得我狠!

想必这是他的窝巢,生蛋布雏,怕我占了,故此这般打搅。

罢!

罢!

罢!

不睡他了!

”猪八戒在自言自语中将自己的呆头呆脑,憨里憨气一展无余。

猪八戒脸皮厚,明明长得一副丑陋模样,却常说:

“相柳簸箕细柳斗,世上谁见男儿丑!

”“丑便丑耐看,再停一时就俊了”这是一种自我欺骗,亦是一种对生活的自娱自乐和嬉戏。

有时他有着儿童般的可爱滑稽,当着孙悟空的面总是亲热地哥哥、哥哥地叫,可一旦离开孙悟空就骂他弼马瘟,这种前后不一致的表现非但不使人反感,倒是增添了几分人们对他的喜爱。

猪八戒又常自作聪明,在取经路上若遇妖怪来袭,怕孙悟空抢了头功便前去助阵,一旦败下阵来便躲起来睡觉。

在唐僧被擒后他则嚷着分行李散伙,此中言行中的滑稽无处不在。

《西游记》中对猪八戒的言行描写高水平地唤起了舞台上的喜剧效果。

(三)猪八戒的性格

贪吃是猪八戒的一大私欲。

其喜剧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他吃相蠢,不论食物好坏和软硬,都一个劲儿地吞,从来不嚼一嚼,品一品,猪八戒吃人参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八戒饭量大得惊人,这也是高太公悔婚的原因之一。

当了和尚后他的食欲更大,第九十六回有两句是这么写的,“你看那上汤的上汤,添饭的添饭,一往一来,真好流星赶月,这猪八戒一口一碗,就是风卷残云。

”“八戒慌了拿过添饭来一口一碗,又丢够五六碗;把那馒头、锩儿、饼子、烧米没好没歹的,满满笼了两袖,才跟师父起身。

”此处把他的馋相描绘得淋漓尽致,然而这种极强的食欲与猪的形象联系起来,只能教人忍俊不禁而不会起讨厌之感。

二是他随时随地何种场合想着的都是吃。

猪八戒自当了和尚“长忍半肠饥”每每挂一句“且到人家化些斋吃有力气,好挑行李”作为贪吃的藉口,这样一个好吃的脾性被白骨精等妖怪欺骗。

他虽贪睡,但一听有好东西吃,就会从梦里醒来;为此,他常遭到孙悟空捉弄。

贪食的欲望和满足食欲前后的嬉戏与快感注定了猪八戒在这场闹剧中的滑稽形象。

贪睡是猪八戒的另一大私欲。

他一是睡觉不择地方、不择时间。

如书中第二十八回在化斋路上把头拱在草里睡下丝毫不考虑焦急的师父。

无论在怎样的至关紧要的场合他都要挤出时间睡觉;不管何处何时,能酣然入睡一场比什么都重要。

第三十七回,“鬼王夜谒唐三藏”,唐僧被惊醒后惊叫徒弟们,从睡梦中醒来的猪八戒对师父满腹抱怨。

在危难来临之际,他仍强调自己的个人私欲。

这与他的天性有关,这一滑稽抱怨也是被我们理解的。

二则是睡觉变成当务之急。

如上文所举例子,不顾师傅安危,睡觉为大,对于睡觉八戒与猪有过之而无不及。

平时他从不承认自己丑,还以“耐看”自诩,只有息于树下,孙悟空让他去化斋时,他才不只承认而且大力渲染自己如何丑得吓人不宜于去抛头露面。

其真正目的无非是找个地方懒睡一番。

躲起身来酣睡一场也就成了他生活当中莫大的享受。

猪八戒贪色。

取经的路上猪八戒除了把吃睡当成头等大事来办外,接下来当属想女人了,一逢困难,就打退堂鼓,要分了行李,依旧要回高老庄,心里惦记着的是那位漂亮媳妇。

一遇到漂亮女人,哪怕是妖怪摇身一变而成的,他都两眼发光甚至流口水。

第二十三回中,黎山老母受观音菩萨之托,变成一个寡妇,带着神仙变成的三个漂亮女儿来试试唐僧师徒四人禅心如何。

其他人都不为所动,只有猪八戒心痒难挠坐不住,于是他假借遛马跑到后院去认丈母娘,三个女儿都想要,甚至连丈母娘都可以一并娶。

这么滑稽的事也只有猪八戒做得出来了。

猪八戒虽然表现得很笨拙、机械、丑陋,但也不乏美的体现。

在这样一个性格各异的闹剧中,我们看到了他的真实。

狄德罗说:

“任何东西都敌不过真实。

”[4]正是这种真实使猪八戒取得人们对他的青睐。

人们完全可以理解猪八戒的性格缺乏,当人们笑猪八戒的缺点时,其实都在笑自己灵魂深处的隐私,都在笑一个时代的人性的弱点。

 

参考文献:

[1]钱钟书.谈艺录[M].上海:

中华书局出版社,1999年

[2]亚里斯多德.诗学[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3]罗梦山.山海经[M].北京:

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

[4]狄德罗.论戏剧艺术[J].文艺理论译丛,1985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