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武县矿产资源规划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00914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2.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修武县矿产资源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修武县矿产资源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修武县矿产资源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修武县矿产资源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修武县矿产资源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修武县矿产资源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修武县矿产资源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修武县矿产资源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修武县矿产资源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修武县矿产资源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修武县矿产资源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修武县矿产资源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修武县矿产资源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修武县矿产资源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修武县矿产资源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修武县矿产资源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修武县矿产资源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修武县矿产资源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修武县矿产资源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修武县矿产资源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修武县矿产资源规划文档格式.docx

《修武县矿产资源规划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武县矿产资源规划文档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修武县矿产资源规划文档格式.docx

08′17″—113°

32′03″,北纬35°

07′39″—35°

28′32″。

东西宽36.25千米,南北长40千米,西部与焦作市各区相接,东部与新乡辉县市、获嘉县搭界,北部与山西省陵川县毗临,南部与武陟县相连。

总面积676.4平方千米,其中山区面积337.1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4.6万亩。

全县分三镇、五乡,一个工贸区,223个村委会,总人口30.0万,其中城区人口5.6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8.77%,农业人口24.3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1.2%。

县城西距焦作市25千米,东距新乡市40千米,东南距省会郑州115千米。

焦新铁路东西向横穿而过,武(陟)陵(川)公路(省道S233)、桑(安阳滑县桑村)沁(沁阳)公路(省道S308)呈“十”型贯穿全境,县乡村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

修武县地跨我国第二、第三地形阶梯,纵观全县地形,西北高,南东低,地貌类型自北西向南东依次可分为两个一级地貌单元,即山区和平原,其中山区可细分为中山、低山、丘陵三个二级地貌单元,平原区可细分为倾斜平原和滩地两个二级地貌单元。

河流属海河流域的卫河水系,山区有纸房河、山门河、清水河等,平原区有大沙河、蒋河、新河、大狮涝河等,人工渠有东干渠、三道河、峪河南支等,多属季节性河流,水库有群英水库、青龙峡水库、子房湖等。

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昼暖夜凉,冬季寒冷干燥。

年平均气温14.4℃,最高气温43.5℃,最低气温-19.9℃,月平均气温27.6℃。

年平均降水量584毫米,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山区偏大、平原偏小,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约占70%,冬季降水在25毫米以下,仅占7%左右。

平均年无霜期216天。

物产丰富,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经济作物有棉花、芝麻、麻类、烟叶。

工业以冶炼、采矿、陶瓷为主,春秋战国时期即有煤炭开采,西汉成帝永始三年(公元前十四年)开始生铁冶炼,宋代当阳峪独创生产的绞胎瓷远销中外。

“四大怀药”(地黄、牛膝、山药、菊花)名闻遐迩,海蟾宫松花蛋颇负盛名。

矿产品主要有煤、煤层气、铁、铝土矿、粘土矿、高岭土、石灰岩、白云岩等。

修武自古山青水秀,名士往来不绝。

境内巍峨太行,奇峰异景七十多处,站立茱萸峰顶,东可望辉县驮佛岭,西可望济源王屋山。

晴天时北览,云海中隐现出重峦叠嶂的壮景,丽日下南眺,大地上横卧着黄河如线的奇观。

云台山中的“药王洞”,相传唐代大医药学家孙思邈曾在此处采药炼丹。

险峻的百家岩,悬崖峭壁,直插入云,岩中的天然瀑布,飞流直下,犹如素练从天挂。

大自然的神功奇力给修武大地凭添姿色,众多的名胜古迹引人入胜,这给地质旅游事业的发展创造了先决条件。

根据《修武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五”期间,我县经济和社会事业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4.9亿元,比2000年翻一番半,年均增长18.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750元;

地方财政收入突破2亿元,年均增长29%。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34.9:

34.9:

30.2调整为2005年的16.3:

64.8:

18.9,一产下降18.6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由65.1%提高到83.7%,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但是,从总体上看,经济和社会发展还存在着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高,矿业企业集约化程度偏低,抗风险力差,人口、资源、环境面临着巨大压力等问题。

随着“十一五”期间焦作市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修武县将成为焦作市主要的非金属原料特别是石灰岩的主要供给地,适时地进行矿业结构的调整,可有效地改善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加快工业化进程,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云台山国家地质公园和世界地质公园的建设工作,对矿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矿业的健康发展是解决环境与资源问题的有效保障,矿山生态环境的改善可缓解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促进我县矿业与旅游开发共同协调发展。

二、矿产资源形势

(一)矿产资源特点

修武县地处华北地台山西台隆太行山复背斜的南翼,地层出露较为齐全,断裂构造较为复杂,褶皱构造简单,岩浆活动微弱。

这些地质条件决定了本区矿产在种类上以能源矿产、非金属矿产为主,金属矿产较少。

目前已发现的矿种有煤、煤层气、耐火粘土、高岭土、铁矿、铝土矿、硫铁矿、石灰岩(含水泥用灰岩、熔剂用灰岩、建筑石料)、方解石、水晶、白云岩、水泥配料粘土、砖瓦用粘土、地下水、矿泉水、地热、锂、等20余种,矿产地百余处。

探明储量的矿种有煤、耐火粘土、高岭土、石灰岩、水泥配料粘土、锂、地下水等7种。

矿产资源分布具有鲜明的地域分布特点:

北部中低山区以石灰岩、白云岩为主,中部低山、丘陵地带为铁、硫铁矿、耐火粘土、高岭土、锂、钛、镓、煤等矿产组合。

南部平原区为煤、煤层气、地下水、地热、砖瓦用粘土等矿产组合。

矿产资源在赋存关系上,共生伴生的矿产多,如硫铁矿、耐火粘土、高岭土、铁矾土、煤等相共生,煤与煤层气相伴生,锂、镓、钛等与耐火粘土、高岭土相伴生。

共、伴生矿的特点是可形成综合勘查、综合开发、综合利用的产业链。

各类矿产的资源量情况,煤、石灰岩、耐火粘土、高岭土等优势矿产资源储量大,品质优,截止2007年底,煤的保有资源储量为3.69亿吨,占焦作市煤炭保有资源储量的15.3%;

水泥用灰岩保有资源储量4.55亿吨,占焦作市保有水泥用灰岩资源储量的37.3%;

熔剂用灰岩保有资源储量1.09亿吨,占焦作市保有熔剂用灰岩资源储量的69.09%;

耐火粘土保有资源储量618.5万吨,占焦作市保有资源储量的10.43%;

高岭土保有资源储量773.7万吨,占焦作市保有资源储量的38.9%;

铁矿在北部的低山丘陵区,凡有石炭系中统本溪组分布的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但是,矿石品位一般都比较低,矿体规模小;

铝土矿在区内分布较少品位低;

锂资源与耐火粘土矿伴生,其中洼村耐火粘土矿区的锂资源储量达1.8万吨,占焦作市保有锂资源储量的14.75%;

其他矿种虽有发现,但多为小型矿床或矿点,或不具备开采价值,或需进一步开展地质工作。

(二)地质勘查工作现状

修武县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早在上世纪初就有地质工作者在区内开展地质矿产调查工作,但是工作程度较低。

大规模地质工作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经过近四十年的工作,在矿产地质调查及评价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基础地质工作

截止2007年底,已完成全区1/20万区调工作,包括区域水系沉积物测量及区域重砂测量工作;

完成全区1/20万区域重力测量、航空磁测和放射性航测;

完成全区1/20万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查;

完成1/5万方庄幅区调工作,1/5万煤田区域地质调查工作;

建立了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络。

2、矿产资源勘查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先后有地质、冶金、建材、煤炭等行业的地质队伍在本区开展矿产勘查工作。

发现矿床及矿化点百余处,其中勘探矿区10处,详查矿区3处,普查矿区2处。

煤炭勘探深度一般1500米以浅,铁矿、耐火粘土、高岭土等一般100米以浅,石灰岩主要在侵蚀基准面以上。

探明大型矿床7处,中型矿床5处,小型矿床3处(详见附表2)。

(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矿业结构现状

截止2007年全县共有各类矿山企业63个,其中国有矿山3个,占全县矿山总数的4.76%,其余均为集体和个体企业,占95.24%。

建筑石料矿山主要分布于方庄镇和西村乡境内,耐火粘土、水泥用灰岩矿山主要分布在西村乡境内,制灰用石灰岩矿山主要分布在方庄镇境内。

2、矿业经济现状

2007年全县矿山企业完成总产值16976.12万元,其中煤炭10538万元,占总产值的62.08%,非金属6438.12万元,占总产值的37.92%。

非金属采选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051万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4903万元,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048万元,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11645万元,金属制品业40092万元。

全县矿产的采、选、冶及矿产制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约20亿元,约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7.7%。

3、已开发矿种开发利用情况

(1)煤:

2007年度全县共有煤矿山3个,原煤产量205.8万吨,产值10538万元。

开采回采率一般85%左右。

(2)粘土矿:

2007年度,全县仅有耐火粘土矿山3个,年产矿石2.04万吨,产值35.52万元,采矿回采率达90%左右。

(3)石灰岩:

2007年度,全县共有石灰岩矿山57个,包括水泥用灰岩矿山6个,年产矿石量44.8万吨,产值358万元,采矿回采率>90%。

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山21个,年产矿石量279.76万吨,产值2152万元。

制灰用灰岩矿山25个,年产矿石量49.6万吨,产值3486.6万元,采矿回采率>90%。

熔剂用灰岩矿山5个,年产矿石量20.3万吨,产值406万元。

主要矿山开发利用现状见附表3。

4、产品流向及市场前景

煤炭主要销往本地及周边市县;

水泥用灰岩、建筑石料用灰岩、制灰用灰岩、熔剂用灰岩主要供给本地、焦作市及周边县市;

耐火粘土除供给焦作市外,另有一部分销往外地;

铁矿、铝土矿、磷矿主要从外地购进。

随着城市及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工程的启动,建筑材料的需求量将会大增,市场前景广阔。

(四)矿产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及其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矿种后备资源准备不足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矿产资源勘查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勘查工作基本上处于停止状态,特别是煤炭,由于开发强度过高,保有储量逐年减少,总量失衡,加之相当一部分勘查矿区由于市政建设规划及环保要求将被禁采,更加剧了后备资源严重不足的形势。

2、矿产资源利用方式粗放

突出表现在矿山数量多、规模小、布局散、资源利用率低和经济效益差等方面。

全县63个矿山企业中除1个大型和1个中型煤矿外,其余96.8%的矿山企业为小矿山,小矿山采掘工艺普遍落后,经营粗放,竞争无序,安全条件差,污染较为严重。

部分地区还存在着大矿小开,一矿多开的现象。

3、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深加工能力低

多年来,大部分矿产都以原矿或粗加工产品出售,科技含量低、深加工能力弱,如煤、粘土矿、石灰岩。

多数共伴生矿没有得到综合开发利用,如粘土矿中伴生的锂,虽然价值很高,但目前尚不能利用,只能随着粘土矿被白白地浪费掉。

煤层中伴生的煤层气及开采中的地下水,也只有部分矿井有少量的回收利用,更多的是作为废气、废水被排掉,既浪费了宝贵的资源,又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4、矿山生态环境问题较为严重

(1)煤矿山:

区内煤矿开采历史悠久、规模大,同时也是环境破坏范围广、区域大、影响周期长的主要地区。

瓦斯排放、煤矸石、粉煤灰的大量长期堆放,煤、煤矸石的自燃,煤化工业产生的SO2、CO、氮氧化物及烟尘等有害气体;

抽、排矿井水,洗煤废水,对大气、地表水造成的污染普遍存在。

同时煤矿的开采还造成了大规模地表塌陷及地裂缝等次生地质灾害,破坏土地、林地,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环境被破坏,建筑、工程设施等破坏严重。

如西村乡疙料返至当阳峪一带由于煤矿采空区造成地面塌陷及地裂缝已严重危及公路、居民及井下人员安全,类似的情况在方庄、白庄同样存在。

(2)非金属矿矿山:

我县非金属矿开采以个体、集体群采为主要格局,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加工产品层次低,开发过程中对环境破坏较大的矿种有水泥用灰岩、建筑石料用灰岩、熔剂用灰岩、制灰用灰岩、耐火粘土等。

如当阳峪—洼村、交口、崔庄、佐眼等地的石灰岩矿山全为小加工企业,设备比较简陋,工艺简单,几乎无任何防尘措施,粉尘污染异常严重。

加上露天采矿开挖山体,毁坏植被和山林、破坏土层,造成水土流失,耕地被破坏。

由于作业原始,缺乏安全措施等原因,工作面上滑坡、崩塌等人为地质灾害现象普遍。

由于乱采滥挖,资源开发布局不合理,石料加工点上下叠置,加工的碎石、废渣随处堆放,仅有的尾矿库也只是简易的尾矿坝,众多的是利用山坡、河滩、沟边、道边形成简易堆放场地,每年汛期规模不等的滑坡和泥石流时有发生,对耕地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据调查山门河流域近年来,由于采矿业的不断增加,矿山随意弃渣,各级河道淤塞严重,致使该流域的生态环境更加脆弱,泥石流发生的周期会不断缩短,规模会不断扩大。

5、矿政管理法规建设与执法力度薄弱

系统的矿政管理法规体系尚不健全,特别是矿产资源规划体系、调控矿产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综合利用、无证开采和非法转让,承包采矿现象。

对矿产勘查和开采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矿山“三率”指标考核不到位,执法力度薄弱。

三、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预测及可供性分析

(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趋势分析

1、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提出了新要求

规划期间,我县将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

预计“十一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左右,到2010年达到8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7580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110亿元,年均增长1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1亿元,年均增长12%;

地方财政收入突破4亿元,年均增长15%;

出口创汇4100万美元,年均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770元,年均增长11%;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30元,年均增长9%,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末降低20%以上。

经济的快速增长,社会的发展,还要依靠矿产资源的开发作为基础。

人口基数的增加也增大资源消耗。

此外,在我县境内建设起来的中州铝厂也要求矿产资源的长期、稳定、安全、经济地供给。

2、产业结构调整,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要求加大矿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力度,构筑起有竞争力的矿业产业

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加大优势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加快矿山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依靠科技进步优化产品结构,由原料型粗加工低附加值产业向深精加工高附加值产业转变,延长产业链和产品链;

调整矿业布局,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对矿产资源开发的要求,实现旅游业与矿业开发的协调发展。

3、科技创新步伐加快,要求不断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理论和技术方法不断涌现,积极引导利用先进的找矿理论与勘查技术方法,在我县开展矿产资源勘查活动,提高我县矿业资源储备,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煤矸石的利用及中低品位铝土矿的选矿富集及其它各类伴生矿产和矿山固体废弃物和尾渣特别是赤泥的综合利用攻关;

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寻找煤炭液化、气化、煤层气勘查开发的科学途径,通过技术进步提高矿产开采的回采率;

以科技为先导,提高煤、石灰岩、粘土等矿产品深加工水平,提高矿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加快城镇化进程要求提高地质环境保护水平和城市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水平

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为我县矿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提出更高要求。

一方面城市建设需要提供大量的建材原料,这将推动矿业的大力发展,同时要求矿产的开发与环境效益相协调,作好环境地质工作,提高环境保护水平,防止新的地质灾害发生,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城镇人口的增加,要求今后5年内我县供水将新增1000万立方米/年,给本来就缺水的我县带来更大的压力,这就要求进行地下水资源潜力评价,择优部署地下水水源地勘查。

(二)矿产资源供需形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增长和人口增加,规划期间,我县在对矿产品的需求总体上将处于上升态势。

2015年我县矿产品消费与工业要求为:

煤炭380万吨,水泥用灰岩200万吨,耐火粘土3万吨,建筑石料用灰岩300万吨,制灰用灰岩50万吨,熔剂用灰岩60万吨左右(附表7)。

按照2007年底的保有可采储量,结合2007年的消费量,可保证生产服务10—20年及以上的矿种有水泥原料矿产、熔剂用灰岩、建筑石料、制灰用灰岩、煤炭、耐火粘土、高岭土等,缺口较大的为铁、铝土矿、磷矿,仍将依靠域外资源,随着选冶技术和加工转换的成功,可以减轻部分短缺的压力,特别是铝土矿选矿—拜耳法在中州铝厂的投产应用,以及磁团聚法在贫铁矿选矿中的应用。

将会缓解铝土矿、铁矿短缺的压力。

高岭土、陶瓷土、耐火粘土,虽有较大资源储量,但现有矿区大都遭到严重破坏,仍需加大勘查力度,才能保证未来十年的有效供给,或进行规模化开采。

地下水缺口本来就比较大,只有当南水北调竣工后,方可缓解。

第三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新的发展观念和发展战略为指导。

以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为目的,统筹考虑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效益,以人为本,建立生态矿业,合理保护和利用矿产资源,保护矿山生态环境,达到资源开发与经济、旅游、环境发展相协调,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

实现矿业可持续发展。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确保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

不断调整优化矿业结构,提高矿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不断提高矿业科技创新水平,增加矿产品科技附加值,增强矿山企业的竞争力;

不断完善矿业权市场,规范矿政管理,提高执法水平,维护矿业正常秩序;

加大地质勘探投入力度,增强后备矿产资源储备,保障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

(二)基本原则

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方针,并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矿产资源的区域分布特点与经济布局,本着发挥优势,突出重点,提升矿山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形成区域性特色矿业。

矿业政策。

目标的制定,要切合当地实际,矿政管理要为促进区域矿业经济发展服务。

2、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效益与环境效益协调统一的原则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正确处理与其它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以及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的关系,减少和杜绝因矿产开发而造成的对环境的影响及次生地质灾害的发生。

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改善矿山生态环境,实现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开源与节流并举,开发与保护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原则

矿产资源不可再生,在合理利用现有资源的同时,要加强矿产资源的有效保护,节约利用矿产资源;

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提高采矿选冶综合回收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实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供应。

4、发挥市场机制优化配制资源的基础作用,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

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进行总量控制、设定准入条件,执行开采分区制度,积极引导域内企业,根据市场条件,矿产资源区域分布特点和区域经济布局,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开展商业性矿产勘查、开发活动,实施分工合作与联合发展相结合的战略,提升矿山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大力发展生态矿业,促进旅游与矿业开发的协调发展。

5、与上级规划相衔接的原则

规划要符合上级矿产资源规划的要求,分解落实上级规划给我县所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并制定出科学的、切合实际的实施方案。

6、与国家法律法规相一致的原则

规划内容要与上级矿产资源规划相符合,并与本县同级规划相衔接,与国家的法律法规相一致。

7、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规划要切合我县实际,做出科学的预测和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二、规划目标

规划期间,我县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总目标是:

以实施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大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增加矿产资源储备,提高我县矿产资源的可供性;

发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充分利用区内外矿产资源,开拓区内外市场,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

调整矿业布局,优化资源利用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积极发展生态矿业,鼓励矿山尾矿减量化、无害化与工矿废渣资源化技术开发,加大地质灾害控制,改善矿山生态环境,促进矿产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旅游业的协调发展。

(一)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和勘查目标

2015年规划目标

完成古汉山、方庄、五里源井田的煤层气资源评价,通过预查与综合研究,建立1处煤层气开发利用示范基地。

开展焦作市马坊泉井田详查、方庄深部煤矿预查、五里源煤矿普查、详查及修武预测区的找煤工作,提高资源保证程度和矿产资源储备,新增煤炭资源储量10亿吨左右。

完成1处水泥用灰岩矿区勘探,新增水泥用灰岩资源储量约3.0亿吨。

完成1处水源地勘查,保证缺水地区的工农业用水。

通过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引导商业性矿产勘查,使煤炭、耐火粘土等新增资源储量与消耗量总体上基本平衡。

煤炭、石灰岩等矿种储采比有显著提高。

完成全县主要矿产资源储量核查。

基本形成以公益性地质调查为基础,以商业性矿产勘查为主体的地质工作分体运行机制,商业性矿产勘查成为保证矿产资源开发基地可持续供应的主体,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的矿产资源有进一步保障。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目标

2015年规划目标:

实现矿产开采总量约900万吨,矿业产值约4亿元(以2007年价格计算,下同)。

矿产后续延伸加工制品业产值约50亿元,矿业全部产值达到约54亿元。

能源矿产:

煤炭产量225万吨,煤炭消费量380万吨。

非金属矿产:

水泥用灰岩产量达到250万吨,消费量200万吨;

熔剂用灰岩产量及消费量60万吨;

制灰用灰岩产量及消费量为50万吨;

建筑石料用灰岩产量320万吨,消费量300万吨;

耐火粘土产量及消费量3万吨;

高岭土产量及消费量1万吨。

水气资源:

地下水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