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II.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0918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II.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II.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II.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II.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II.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II.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II.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II.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II.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II.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II.docx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II.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II.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II.docx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II

2021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II)

王金花审题:

王桂荣xx年11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正确答案,30小题,共60分)

1、下列对孔子“仁”的学说理解正确的是()

(1)主张调节社会人际关系

(2)具有古典人道主义性质(3)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4)维护奴隶制,反对社会改良

A、

(1)

(2)B、

(2)(3)C、

(1)

(2)(3)D、(1)(3)(4)

2、下列关于韩非子与孟德斯鳩思想比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二者都对未来社会政治体制作出了设想,并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B、集权与分权,二者的观点相反,但都是当时进步的理论。

C、二者都主张法治,都具有民主色彩。

D、二者都符合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3、“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上述材料说明荀子()

A、重视礼仪教化B、主张礼法并施

C、强调严刑峻法D、提倡为政以德

4、下列关于宋代理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宋代出现的新的儒学体系B、儒学从佛、道之中汲取了有益的东西,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C、朱熹在历代儒者中的地位及实际影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D、是儒、道、佛、法四家融合的产物

5、下列各项中,发挥和光大儒家思想的是()

(1)“制天命而用之”(2)“焚书坑儒”

(3)“天人感应”(4)“存天理,灭人欲”

A、

(1)

(2)(3) B、

(1)

(2)(4)C、

(1)(3)(4) D、

(1)

(2)(3)(4)

6、不符合陆王心学特点的说法是()

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B、“发明本心”以求理

C、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D、理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去寻找

7、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在经济上最能体现时代发展特点的是()

A、经世致用       B、工商皆本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天下为主,君为客

8、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实质是()

A、反对当时的专制主义政治B、反对当时的唯心主义思想

C、主张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D、反对当时的封建统治秩序

9、孟德斯鳩与王夫之是生活在十七、十八世纪的两位思想家,他们的思想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对其相似的原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B、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

C、封建文化专制的残酷D、阶级属性一致

10、与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相比,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最能体现首开风气的一点是()

A、介绍并传播西方农学知识B、我国古代农学的百科全书

C、被译为多种文字,影响广泛D、提出了有价值的农学理论

11、具有今天十进位制功能的算筹记数法最早出现在()

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

12、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指出:

“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人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人与整个自然界分开。

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

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做科学的解释与推广”。

对李约瑟这段话的理解,准确的是()

A、个人与社会人、自然界是无法分开的B、研究人类唯有研究人本身

C、中国古代只重人的研究,不重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影响了科技的发展

D、对自然界的研究是无法穷尽的

13、中国古代书体中,艺术性最强的一种是()

A、篆书B、隶书   C、楷书 D、草书

14、下列关于中国绘画演变的表述,不恰当的是()

A、夏商周三代绘画以人物肖像为主B、隋唐时期山水画、人物画、宗教画盛行

C、两宋时期山水画成为最大的亮点D、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流行

15、“脱帽露顶王公前,挥亳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

A、王羲之B、张旭C、颜真卿D、柳公权

16、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戏曲是从原始的歌舞发展而来  B、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以乐舞为业的艺人。

C、宋朝时期产生了中国最早的戏曲 D、明清时期戏曲艺术开始走向成熟。

17、京剧产生的原因包括()

(1)符合当时统治者的口味(2)汉、徽合流并逐渐融入京城字韵

(3)艺术家博采众长,兼收并蓄(4)“同光十三绝”的努力

A、

(2)(3)(4)  B、

(2)(3)  C、

(1)

(2)(3)  D、

(1)(3)(4)

18、郭沫若先生为某一名人纪念祠题写的楹联:

“铁板铜瑟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此楹联所透出的历史信息有()

(1)楹联评述的历史名人是辛弃疾(2)楹联评述的历史名人是李清照(3)他(她)是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的代表,并高度评价了其高超的艺术成就(4)楹联高度赞扬了他(她)希望收复中原,渴望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精神

A、

(1)(3)  B、

(1)(4)  C、

(2)(3)  D、

(2)(4)  

19、下列关于元散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元散曲又称“长短句”B、散曲在宋代已经广为流行,元代兴盛

C、元时汉族文人用散曲抒发愁闷情怀D、元散曲局限于宫廷范围

20、“正义、善良、真理等价值标准是由人制定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觉,因此一切都是相对的,好坏优劣取决于个人的尺度,世间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和永恒的真理,人们不应该强求一律。

”这是智者学派的观点,对此评价正确的是()

(1)强调了人的作用,体现了个人主义倾向(2)把感觉看成是真理的标准(3)忽视了人们认识的共性,过分强调个人的感觉

A、(1)B、(1)(2)C、(2)(3)D、(1)(2)(3)

21、“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雇佣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

”苏格拉底上述观点反映他()

A、赞扬君主专制制度B、反对直接的民主制度

C、要求哲学家管理国家D、用人要做到人尽其才

22、希腊神话故事里,有一个叫斯芬克斯的怪兽。

它有一个谜语,询问过路的人,谜面是:

“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

”许多人因回答不出来被它吃掉。

最终少年英雄俄狄浦斯给出了正确的谜底—“人”。

斯芬克斯听了答案,就大叫一声,从悬崖上跳下去摔死了。

这一故事体现了古希腊的哲学思想是()

A、重视对人自身的探讨 B、尊重自然规律

C、强调认识世界的主宰D、渴望征服自然

23、恩格斯说:

“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将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

”其含义是()

A、文艺复兴没有将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完全复兴

B、文艺复兴把古代文化古为今用

C、文艺复兴没有准确地揭示这场运动的性质

D、文艺复兴打着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帜

24、《十日谈》中有一则故事:

“一个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漂亮的姑娘。

青年问父亲这是什么东西,虔诚信教的父亲答道:

‘她们全都是祸水,叫绿鹅.’他嘱咐儿子别去看他们。

儿子却说:

‘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家吧。

’”薄伽丘用这则故事想要说明()

A、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幸福B、人的自然天性无法阻挡

C、将女人比作祸水很愚蠢 D、青年人从来不盲从盲信

25、关于马丁·路德改革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它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B、是一场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C、改革后创立的新教与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D、它违背了基督教的本意,客观上造成了人们思想上的混乱

26、小明在阅读卢梭的文章时,看到一句话:

“没有一个人富得能够购买他人,没有一个人穷得被迫出卖自己。

”对此,小明不甚理解。

请你帮他分析,上述言论表明卢梭()

A、强烈反对财产私有制     B、主张废除资产阶级私有制

C、反对贫富悬殊而不反对私有制D、向往小农经济社会

27、理性主义与人文主义的主要区别是()

A、反对教会的权威和迷信B、提倡“天赋人权”

C、反对君主专制 D、主张建立法治社会

28、亚里士多德曾将城邦的政治机构分为三部分:

“其一为有关城邦一般公务的议事机能;其二为行政机能部分……其三为审判机能。

”在这方面与他最相似的启蒙思想家是()

A、洛克B、孟德斯鸠C、伏尔泰D、卢梭

29、称古代希腊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发源地,主要是因为()

A、希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B、希腊涌现出了众多的哲学大师

C、希腊先哲最早怀疑宗教神话,强调人的价值 D、希腊人最早研究自然哲学

30、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

一天,有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

“只要心中有了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

”这个人是()

A、马丁·路德B、克伦威尔C、亨利八世D、加尔文

二、非选择题(材料解析题3道,满分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10分)

材料一:

2005年9月28日为孔子诞辰2556周年纪念日,世界各地举行了隆重的祭孔仪式。

除山东曲阜外,还有我国上海、浙江衢州、云南建水、甘肃武威、香港、台北及韩国汉城、日本足利、新加坡菲菜芭、美国旧金山、德国科隆等地都举行了祭祀活动。

   中央电视台从当日上午8点开始首次对“xx全球联合祭孔”进行现场直播,直播以曲阜为主会场,中间插播其他地区祭孔的场面,祭孔成为全球一大盛事。

   一年一度的国际孔子文化节也同时进行,本届国际孔子文化节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家旅游局、山东省人民政府、国际儒联、中国孔子基金会等主办。

材料二:

新华社济南2005年10月16日专电(记者董学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日正式批准设立国际“孔子教育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为什么全球会有这么多的国家与地区联合祭孔?

(4分)

(2)材料一中说到本届国际孔子文化节主办方之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联合国的一个重要组织机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什么要参与主办?

(4分)

(3)根据材料二,你认为国际“孔子教育奖”的设立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

(2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11分)

理学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

由于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

理学专求“内圣”的经世路线以及“尚礼仪不尚权谋”的致思趋向,将传统儒学的先义后利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

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载庄严宣告: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在明清易代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慷慨呼号;文天祥、东林党人在异族强权或腐朽政治势力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无不浸润了理学的精神价值与道德理想。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理学将“天理”和“人欲”对立,以“天理”遏制“人欲”,根本目的是什么?

(3分)

(2)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互关系的角度理解,上文作者为什么认为理学倡导的“义”“利”观是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

(4分)

(3)上文作者认为理学倡导的重义轻利的观念有何积极影响?

(4分)

33、阅读下列材料:

(19分)

材料一: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二: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

……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

……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三: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

人们应该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

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

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

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

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

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

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力的监督手段。

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绝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

这时,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思想?

(3分)并指出这一思想的历史影响是什么?

(2分)

(2)材料二体现了什么思想(4分)有何进步意义?

(2分)

(3)根据材料三,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诸方面,各提出了什么主张?

(6分)

(4)在“自由”这个问题上,材料二与材料一、三各侧重什么?

(2分)

 

鹤岗一中xx-xx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文科)答案

王金花审题:

王桂荣xx年11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正确答案,30小题,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C

B

D

C

D

B

A

D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C

D

C

B

D

C

B

C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A

C

B

D

C

D

B

C

A

二、非选择题(材料解析题3道,满分40分)

31、(1)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哲学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思想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民族矛盾、宗教矛盾、战争、社会矛盾、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几乎均属于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和谐问题;孔子提出“和为贵“,互相包容,求同存异,共生共长,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乃至和谐世界,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4分)(答出2点,给4分)

(2)孔子主张“和谐”“和睦”“和平”,强调“和合之境”“和而不同”。

(2分)这种人类和平的思想,与联合国倡导的世界和平理念不谋而合。

(2分)

(3)会让全球掀起新一轮学习传统儒家学说的高潮,对进一步传播儒家思想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儒家思想为全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2分)

32、

(1)以纲常伦纪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3分)

(2)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缺一不可。

(2分)理学主张完全消除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不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所以是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

(2分)

(3)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4分)

33、

(1)“分权与制衡”思想(3分)为资本主义确立了一套政治构想,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2分)

(2)自由、平等、天赋人权思想。

(4分)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分)。

(3)国家学说:

建立契约国家;(1分)政府官员是人民公仆,受人民严格监督。

(1分)人权学说:

人民主权高于一切,人民主权就是公共意志;(1分)自由不是不受限制。

(1分)法治学说:

以法律保障人民主权;(1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分)

(4)材料二侧重于要求获得自由平等、天赋人权;(1分)材料一、三侧重通过规范国家权力来保卫自由和人权。

(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